塑料模具设计原则

合集下载

塑胶模具设计过程

塑胶模具设计过程

拆模部分一、定义:通俗的说:把产品从封闭的模具型腔里打开,并能取出产品的一系列分模线。

二、原则: 能靠破的不插破,能大斜度插破的,不限小斜度, 并且能方便加工。

三、名词:1.靠破:产品从封闭的模具型腔中取出,拆模线与运动向成水平关系的面。

2.插破: 与靠破相对,成斜度关系。

如图:3.入子:因为模具加工需要或方便加工,而把成型部分,分为几块加工,或几小块拼入,其中除主型腔外,其余部分材料均作入子。

圆形入子可称作型芯。

4.其它: SLI KPI CVI CRI AP BP EP等。

四、典型形状拆模(1)BOSS孔A: 尺寸确定1.非重要孔(未注公差尺寸)拆法:以小端尺寸向外斜1度或3度。

2.重要孔(有公差要求)拆法: 做最大尺寸,并做适当斜度。

B: 顶出方式优先考虑用打管,其次是双顶针。

C: 拆模1.作成打管就在打管型芯上成型。

2.一般直接拆成型芯。

3.孔较浅且不在平面上, 右直接在模具上成型,拆整件。

(2)筋板a.入子拆法的确定1.筋较深(>10mm)时,考虑拆入子。

原则:优先考虑能研磨且形状则。

优点:(1)加工工艺,工序可以错开,便与安排,缩短工期。

(2)避免放电加工。

精度差,周期长。

(3)抛光方便。

(4)有益于塑件成型。

塑料包风,充不足的缺陷能适当降低。

缺点:(1)装配上难度。

(2)模具强度相对降低。

(3)溢料可能性增大。

2.浅筋(<5mm)时,考虑拆整件b.筋的拆模1.底部有R角拆模: 一般如右图,保证有0.1~0.2, 甚至0.5的直面,剩余部分做R角(图纸上基本会提示清楚)。

2.底部有R角,中间有一段直角。

拆模: 一般如右图,沿R角的端面拆模。

图纸有要求, 筋底部重要,可按1方法拆模。

3.底部是直面拆模:沿底部单边拆模。

注: 加强筋,是要做拔模斜度的。

图档尺,寸一般是直角,拆模时,应先把筋倒斜度后,再行拆模,沿筋底部。

(3)靠破穴穴在模具上反应为公母仁料靠死。

拆模:形复杂,又尺寸较小时,考虑拆入子,否则直接成形。

注塑模具浇口设计原则

注塑模具浇口设计原则

注塑模具浇口设计原则
注塑模具的浇口设计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个合理的浇口设计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的缺陷,提高生产效率。

基于此,以下是注塑模具浇口设计的原则。

1. 浇口位置
浇口的位置应该尽可能地靠近产品的重心位置,这样可以将塑料熔融物体尽快地注入到模腔中,从而保证产品成型的一致性。

此外,浇口的位置还要考虑到模具的结构,尽可能减少模具加工和装配的难度。

2. 浇口形状
浇口的形状应该尽可能简单,以免产品出现不均匀的缺陷。

同时,为了避免往返注射和多次换料造成的气泡和均匀性问题,浇口的截面积应该尽可能小。

3. 浇口数量
在设计时,应该根据产品尺寸和形状确定浇口数量,以便在生产中保证注塑的均匀性和高效率。

如果使用多个浇口,则应该注意它们的位置和大小,以避免浇口之间发生干涉和影响产品的成型。

4. 浇口尺寸
浇口的尺寸应该根据产品的厚度和形状而定,以确保足够的流量和压力来填充模腔。

如果浇口太小,则可能出现填充缺陷;如果浇口太大,则可能出现气泡和毛边。

5. 浇口设计要考虑塑料材料的物理性质,如黏度和流动性等,以确保塑料的流动和填充速度。

此外,还要考虑注塑设备的能力,以确保浇口的大小和尺寸与设备配合。

塑料产品设计原则

塑料产品设计原则

塑料产品设计原则
1.结构设计原则
2.材料选择原则
在塑料产品的设计中,需要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

选择塑料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力学和化学性能,以及经济性和可塑性等因素。

3.成型工艺设计原则
塑料产品的成型工艺设计是塑料产品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壁厚等因素,以及成型工艺的选用和操作方法,确保产品成型质量和成本的控制。

4.模具设计原则
塑料产品的模具设计是影响塑料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在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壁厚等因素,以及模具的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等因素,确保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5.附加工艺设计原则
6.人机工程学设计原则
7.环境保护设计原则
8.可维修性设计原则
9.创新设计原则
10.可持续发展设计原则
在实际的塑料产品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和设计目标,综合应用以上原则,灵活地进行设计。

只有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塑料产品设计的水平和效果。

塑料件设计准则

塑料件设计准则
塑料件设计准则
2024/5/12
目录
一. 壁厚均匀原则 二. 加强筋设计原则 三. 倒角原则 四. 拔模原则 五. 形状和结构的简化 六. 避免应力集中 七. 加强刚度的设计 八. 抗变形设计
一.壁厚均匀原则
• 在确定壁厚尺寸时,壁厚均一是一个重要原则。该原则主要是从工艺角度以 及由工艺导致的质量方面的问题而提出来的。均匀的壁厚可使制件在成型过 程中,熔体流动性均衡,冷却均衡。壁薄部位在冷却收缩上的差异,会产生 一定的收缩应力,内应力会导致制件在短期之内或经过一个较长时期之后发 生翘曲变形。
壳体/盒状体 一般≥1.5°;
皮纹面
细皮纹≥3.5° 粗皮纹≥5°
注:皮纹区域在设计数模前必须定义,由客户定义或我们定义客户确认,皮纹状态为客户输入,且必须输入
如出现客户未定义,皮纹面按5°执行,并与客户报警。
四 . 拔模原则
拔模角设计参考 塑胶产品在设计上通常会为了能够轻易的使产品由模具脱离出来而需要在边缘的内侧和外侧各设有一个倾斜角”出模角〔。 若然产品附有垂直外壁并且与开模方向相同的话,则模具在塑料成型後需要很大的开模力才能打开,而且,在模具开启後, 产品脱离模具的过程亦相信十分困难。要是该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上已预留出模角及所有接触产品的模具零件在加工过程 当中经过高度抛光的话,脱模就变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出模角的考虑在产品设计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 因注塑件冷却收缩後多附在凸模上,为了使产品壁厚平均及防止产品在开模後附在较热的凹模上,出模角对应於凹模及凸模 是应该相等的。不过,在特殊情况下若然要求产品於开模後附在凹模的话,可将相接凹模部份的出模角尽量减少,或刻意在 凹模加上适量的倒扣位。 出模角的大小是没有一定的准则,多数是凭经验和依照产品的深度来决定。此外,成型的方式,壁厚和塑料的选择也在考虑 之列。一般来说,高度抛光的外壁可使用1/8度或1/4度的出模角。深入或附有织纹的产品要求出模角作相应的增加,习惯上 每0.025mm深的织纹,便需要额外1度的出模角。

注塑模具毕业论文

注塑模具毕业论文

注塑模具毕业论文注塑模具毕业论文引言:注塑模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工具,它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注塑模具的发展历程、设计原则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注塑模具的发展历程注塑模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的注塑模具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用于制造简单的塑料制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从传统的手工制造到现代的数控加工,注塑模具的制造过程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二、注塑模具的设计原则1. 材料选择:注塑模具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模具的寿命和制品的质量。

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工具钢、合金钢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模具的使用环境、制品的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

2. 结构设计: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模具的可靠性和易于维修。

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少模具的失效率和维修成本。

同时,结构设计还应充分考虑模具的冷却系统、顶出机构等关键部件的设计。

3. 表面处理:模具的表面处理对于制品的质量和模具的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镀硬铬、氮化等。

合适的表面处理可以提高模具的耐磨性和抗腐蚀性,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三、注塑模具的未来发展方向1. 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升: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注塑模具的制造过程将更加精确和高效。

3D打印技术可以实现复杂结构的模具制造,减少模具的制造时间和成本。

2. 材料的创新应用:新型材料的应用将为注塑模具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例如,高强度、耐磨性能更好的材料可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制品的质量。

3. 智能化制造: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注塑模具的制造将越来越智能化。

智能化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

结论:注塑模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作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塑料模具制作与验收。

2法律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全部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Q/MB05. 003-2003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法律规范3技术要求3.1模具的设计要求模具分类依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a)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b)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c)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型模具。

3. 1.2模架选用与设计的要求3. 1.2.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详细按《龙记标准模架》执行。

3. 1.2. 2若选用非标准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详细参照《龙记标准模架》。

・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 60mm,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 30mπio3. 1. 2. 4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丝孔为M36~M480.5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ιn),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以后模套住前模。

.6模架~3Q3Q~以上就必需增加顶针板导柱2二上个“,?订购摸架时必需留意方铁的高度2注塑参数校后方法3. 1.3. 1容模尺寸校核a)模具厚度+顶出距离+取出产品的距离〈最大开模距离;b)模具厚度>注塑机模板最小闭合距离,而V注塑机模板最大闭合距离;c)码模板尺寸小于注塑机模板的最大装夹尺寸。

3. 1.3.2 锁模力:F≥2其中F:注射机的公称锁模力(t); P:模内平均压力(25~40Mpa); A:投影面积(包括产品、流道)cm2o型腔排位要求型腔排位有利于各腔同时、匀称进胶;. 2多腔模各腔间距不小于20mm,大产品深腔依据强度面增加,模腔与镶件边不得少于20~25mm,多胶模的同一个产品保证进胶位置全都。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原则注塑模具的分型面,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决定我们能不能顺利取出塑料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在设计分型面时,咱们得注意些什么。

1. 分型面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分型面?首先,分型面就是模具的两个部分相接的地方,通俗点说,就是模具合在一起的“门”,这个“门”一开,咱们的产品才能顺利出来。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门”设计得不合适,那出来的产品就像个坏苹果,难看得很,不仅浪费了材料,还得重来,真是让人心疼啊。

1.2 分型面的功能这个“门”可不是说开就开的,它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比如,确保模具的对接精度,防止漏料;还要便于操作,方便工人打开模具取出产品。

要是这“门”设计得好,大家工作起来就轻松多了,真是事半功倍。

2. 分型面设计的原则2.1 简单易行的设计说到设计原则,首先要说的就是“简单”!别把事情搞复杂,设计越简单,出错的概率就越低。

想象一下,你设计个复杂得像迷宫一样的分型面,结果工人进进出出都找不到方向,最后累得像只狗,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2.2 符合产品的形状再来就是,要根据你要做的产品形状来设计分型面。

比如,如果你的产品是个球形的东西,那你可不能给它设计个方形的分型面,这样不仅取不出来,还得给它找个“新家”!所以,分型面的设计一定要与产品形状“珠联璧合”,才能顺利取出。

2.3 考虑排气和冷却还有一点,千万别忽略了排气和冷却的问题。

塑料在注塑时,气体会被压进去,这可得有个地方让它们“透透气”。

设计合理的排气孔,能有效减少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

冷却也是个关键,模具里温度一高,产品就容易变形,大家想要的可不是变形金刚。

3. 分型面的优化技巧3.1 选对材料说到优化,材料的选择也不能小觑。

不同材料对分型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硬度、耐磨性、导热性,这些都得考虑。

要是用错材料,分型面可能很快就磨损了,那可就麻烦了。

3.2 模具结构的调整最后,模具的结构调整也是提升分型面设计的好方法。

注塑模成型部分(模仁)设计原则

注塑模成型部分(模仁)设计原则

注塑模--成型部分(模仁)设计原则我是以一个产品结构设计者的角度来介绍,而非专业模具设计者,所论述的知识内容只为产品结构设计工作服务。

上面有讲到注塑模中的标准模架部分,现在来讲成型部分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就是模仁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拔模1,拔模的必要性拔模并非模具工作者的口头术语,我们做结构的也经常讲这个东西,它关乎塑件制品能否顺利脱模,关乎制品的成型难度、顶出难度、表面质量等,是我们在设计产品时时时刻刻要考虑到的问题。

有人说只要在关键位置给出拔模角度就好了,其他的就叫模具设计者们去自己弄吧,我并不赞同这个说法,拔模在产品结构设计环节就该被完成,为何要拖到下个工序呢,对于一个产品,任何一个面都要考虑拔模问题,并在结构设计环节做出来,这是咱的职业操守。

拔模的定义:为了能够使产品能够顺利脱模,我们把产品的侧壁设置一定角度的做法就叫做拔模,这个角度就叫拔模角度,为什么设置拔模角度:热塑性塑料在冷却过程中会收缩,从而紧贴在模仁上,很难被顶出。

(如下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开模以后,产品从定模脱出,贴在后模上面,此时顶出装置开始把塑件从动模上顶出,但塑件却被卡在了后模上面,当然塑料肯定很有钢铁强,最终会被顶出,可强行顶出会使塑件变形或被破坏。

这就是拔模方向错误导致的。

2,拔模角度的选择拔模会改变原定产品的尺寸,会使直面变成斜面,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想,只有拔好模的产品外观尺寸才是正确的,未拔模的是错的,那我们就不用去纠结拔模后会改变尺寸的问题了。

当然,在保证顺利脱模的情况下,拔模角度越小越好,那么我们从哪些角度来考虑拔模角度的大小呢?之前在产品结构设计基本原则中就有说过,如下:(1),在不影响产品外观和功能下,拔模角尽量大。

(2),尺寸大的产品,拔模角尽量小。

(3),产品结构复杂不易拔模的,采用较大斜度。

(4),塑胶材料收缩率大的,拔模斜度也要大。

(5),增强塑料选大斜度,自润滑塑料选较小斜度。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塑胶模具结构设计要点1.极坐标原则:塑胶模具结构设计先确定要制作的塑件形状和尺寸,根据塑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的轮廓线形。

轮廓线形可用赫曼H曲线进行设计。

模具的开模方向应尽量与塑件的最大轮廓线形相垂直,以便于塑料注入时的填充和排气。

2.模具的完整性:塑胶模具设计要保证模具结构的完整性,所有零部件安装框架结构要紧凑,布局合理,尽量减少模具的整体尺寸。

模具的底板和基础要够厚实,以便于承受注塑过程中的压力和热应力。

3.模腔的设计:塑胶模具的模腔设计要满足塑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注意避免模腔中出现深浅不一的地方,以免造成填充不均匀和塑件变形。

模腔的表面质量要求高,尽量避免切削、铣削等加工,以减少模腔的表面粗糙度。

4.模具的冷却系统设计:塑胶模具在注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冷却系统的设计对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

冷却系统应尽量覆盖整个模具,确保模腔中的塑料在注塑过程中均匀冷却,防止产生内应力和变形。

冷却水的供给要充分,流速要适宜,冷却水口要布置合理,以确保整个模具的冷却效果。

5.浇口和排气系统设计:浇口的设计应考虑塑料的流动性和塑件的外观要求,浇口位置要选择在模具的最厚点或处于最大壁厚改变处,以保证注塑过程中的充填和射出平稳。

排气系统的设计要保证塑料在充填过程中的排气畅通,避免产生气泡或虚线。

6.抽芯装置设计:塑胶模具中的一些塑件需要采用抽芯装置进行成型,抽芯装置的设计要满足塑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确保塑件在脱模过程中不变形或损坏。

抽芯装置的操作要方便,可靠,要考虑到抽芯力和脱模力的大小,以确保抽芯的顺畅和模具的寿命。

7.快速更换系统设计:塑胶模具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更换不同的模腔,快速更换系统的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模具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快速更换系统要求模腔结构尽量简单,易于拆卸和装配,以及固定方式的可靠性。

8.模具的加工工艺:塑胶模具的制作工艺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以确保模具的成型精度和表面质量。

塑料制品设计原则-工程

塑料制品设计原则-工程

塑料制品设计原则-工程塑料制品设计原则一、尺寸,精度及表面精粗糙度〈一〉尺寸尺寸主要满足使用要求及安装要求,同时要考虑模具的加工制造,设备的性能,还要考虑塑料的流动性,。

〈二〉精度影响因素很多,有模具制造精度,塑料的成份和工艺条件等。

〈三〉表面粗糙度由模具表面的粗糙度决定,故一般模具表面粗糙比制品要低一级,模具表面要进引研磨抛光,透过制品要求模具型腔与型芯的表面光洁度要一致 Ra 〈 0.2 um塑件圈上无公差要求的仍由尺寸,一般采用标准中的8 级,对孔类尺寸可以标正公差,而轴类各件尺寸可以标负出差。

中心距尺寸可以棕正负公差,配合部分尺寸要高于非配合部分尺寸。

二、脱模斜度由于塑件在模腔内产生冷却收缩现象,使塑件紧抱模腔中的型芯和型腔中的凸出部分,使塑件取出困难,强行取出会导至塑件表面擦分,拉毛,为了方便脱模,塑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与脱模(及轴芯)方向平行的内、外表面,设计足够的脱模斜度,一般1°——1°30`。

一般型芯斜度要比型腔大,型芯长度及型腔深度越大,则斜度不减小。

三、壁厚根据塑件使用要求(强度,刚度)和制品结构特点及模具成型工艺的要求而定:壁厚太小,强度及刚度不足,塑料填充困难;壁厚太大,增加冷却时间,降低生产率,产生气泡,缩孔等。

要求壁厚尽可能均匀一致,否则由于冷却和固化速度不一样易产生内应力,引起塑件的变形及开裂。

四、加强筋设计原则:〈一〉中间加强筋要低于外壁0.5 mm 以上,使支承面易于平直。

〈二〉应避免或减小塑料的局部聚积。

〈三〉筋的排例要顺着在型腔内的流动方向。

五、支承面塑件一般不以整个平面作为支承面,而取而代之以边框,底脚作支承面。

六、圆角要求塑件防有转角处都要以圆角(圆弧)过渡,因尖角容易应力集中。

塑件有圆角,有利于塑料的流动充模及塑件的顶出,塑件的外观好,有利于模具的强度及寿命。

七、孔(槽)塑件的孔三种成型加工方法:(1)模型直接模塑出来。

(2)模塑成盲孔再钻孔通。

塑料模具金属嵌件的形式及设计原则

塑料模具金属嵌件的形式及设计原则

塑料模具金属嵌件的形式及设计原则
塑料模具金属嵌件的形式及设计原则
嵌件形式一
·嵌件与塑料件应牢固连接
设计原则
·为提高嵌件与塑料件的连接强度,嵌件表面必须设计有适当的凹凸状。

常见嵌件的.形式及其塑料件的固定方式,例如:针状嵌件、细杆状贯穿嵌件、圆筒形嵌件、片状嵌件、管状嵌件和带台阶的圆柱形嵌件。

嵌件形式二
·嵌件在模具内的定位应可靠
设计原则
·安放在塑料模具内的嵌件必须由可靠的定位和配合。

内外螺纹在塑料模具内的固定于配合形式,例如:内螺纹、外螺纹。

当嵌件过长或呈现细长杆状或片状时,应在不影响塑料件的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在塑料模具内设支撑以免嵌件弯曲,但这时会在塑料件上留孔。

同时对于薄壁状嵌件,可在塑料流动在方向上打孔以减少嵌件的受力。

嵌件形式三
·嵌件周围的塑料壁厚应足够大
设计原则
·保持嵌件周围适当的塑料层厚度可以减少塑料件的开裂倾向。

对于酚醛塑料及与之相似的热固性塑料,嵌件周围塑料层厚度可参照选取。

另外,嵌件设计时不应带有尖角;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形时,应将大型嵌件预热到接近物料温度;对于应力难以消除的塑料,可在嵌件周围覆盖一层高聚物弹性体或在成形后进行退火。

下载全文。

塑料模具设计方案

塑料模具设计方案

塑料模具设计方案1. 引言塑料模具是用于生产塑料制品的关键工具,它的设计和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档将介绍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塑料模具设计的过程。

2. 设计原则塑料模具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功能性原则:模具的设计应能满足所需产品的各种功能要求,例如尺寸精度、表面质量等。

•可制造性原则: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制造设备的限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可靠性原则: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长期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设计上的瑕疵和易损部件。

•易维护性原则:模具的设计应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的方便性,避免过于复杂的结构和难以拆卸的部件。

3. 设计步骤塑料模具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1.产品分析:对所需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尺寸、形状、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以确定模具的设计参数。

2.模具结构设计:根据产品分析的结果,设计模具的整体结构,包括模具的核心、模腔、排气系统等。

3.模具零件设计:根据模具结构的设计,详细设计各个零部件的结构和尺寸,包括模具的导向系统、冷却系统、顶针系统等。

4.模具装配设计:将各个零部件进行装配设计,确保它们能够正确地配合和工作。

5.模具画图:利用CAD等工具绘制模具各个零部件的图纸。

6.模具加工制造:根据图纸进行模具的加工制造,包括数控加工、电火花等工艺。

7.模具调试和试模:进行模具的调试和试模工作,确保模具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设计要求。

4. 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塑料模具设计方案的案例分析:产品介绍:设计一款塑料杯子,杯子尺寸为直径80mm,高度100mm,材料为食品级聚丙烯。

模具设计参数: - 轮廓尺寸:根据产品尺寸确定模腔和模芯的轮廓尺寸。

- 分型面位置:确定模具分型面的位置,以便顺利取出制品。

- 排气系统:设计一个合适的排气系统,以避免在注塑过程中产生气泡。

- 冷却系统:设计一个有效的冷却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

塑料挤出模具的设计准则技巧

塑料挤出模具的设计准则技巧

挤出型热塑性弹性体的设计包括几何参数的设计(比如壁厚、筋、半径、中空和铰链),同时要考虑它们对产品加工及其性能会产生什么影响。

以下罗列了挤出设计的一般准则。

壁厚均匀的或者近乎均匀的截面厚度将更具备易加工性,降低成本,更好的误差控制,更好的表面光洁度和更复杂的形状。

最小壁厚为0.5毫米(0.02”),而最大壁厚为9.5毫米(0.375”)。

更薄的壁厚是可能的,但需要用到santoprene8000热塑性弹性体系列。

壁厚的变化要光顺平稳,并应尽可能小,因为这将有助于冲压模均衡。

筋在壁厚变化过程中,如果厚度变化太剧烈太大,在平衡流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问题。

筋的厚度应该是标称壁厚的50%,半径应该以此为基础设计。

半径急剧变化的地方要用圆角代替过渡。

挤出部件最小的半径是0.20mm(0.007”)。

中空在横截面里可能会有中空截面。

挤压模具可能刚开始便具有中空截面的形状,在冷却的时候可以在中空截面内使用压缩空气以保持形状,另一种方法是在挤出机的外部使用真空来帮助中空截面保持形状。

更多的中空截面使得模具的设计变得更复杂,其轮廓形状的保持也变得更加困难。

除非是设计要求,中空截面应该尽量减少甚至全部避免。

在挤出的过程中往内吹风是冷却部件内壁的一种手段。

这就需要沿着切割线或冲孔方向有空气可以流通。

发泡挤出热塑性弹性体tpv可以通过化学和机械方法来起泡。

对化学起泡,可以使用诸如重盐酸盐之类的发泡剂。

可以达到的泡沫密度比重为0.97(典型的未起泡tpv)到0.70。

更低的密度受专利影响。

发泡剂在180℃到190℃下会退化,因为大部分tpv的基础是在195到215℃条件下进行的。

对于机械方法,水是作用介质。

这里,名为“水起泡”的技术,是一项专利技术。

需要用专门的设备来获得一致的泡沫结构和密度。

密度由0.97减少到0.20。

在这个范围内的密度可以通过控制加工工艺来获得。

密度的减小会影响机械特性,所以这被归为应用中的外形设计。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

塑胶模具设计规范模具设计规范(此规范主要应用于手机模具)一、模具排位1、根据产品大小、结构、产量、精密程度、材料或客户要求等因素确定模穴,如1X1、1X2等。

2、当几个产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时,考虑进胶的均匀性,应将大的产品排在中间位置,小的产品置于两边。

确保冲胶平衡,保证产品尺寸的精确性。

3、当几个分型面不规则的产品在同一模具中时,排位必须充分考虑其分型面连接的顺畅,且容易加工。

4、一模多穴模具中,当有镶拼,行位等结构时,不得使其发生干涉。

5、排位多时应综合模具每一方面,对流道,是否镶拼,行位,顶出,运水等结构要有一个全局性思考。

6、排位时产品在模上的定位基准要和产品图的基准一致,当一模出一件时,可以考虑以产品对称方向处分中。

7、内模钢料和模胚的大小尺寸如下图所示。

Skip Record If...?8.产品大小和胶位厚度有较大相差时尽量不要出在同一套模具中。

9.模具方铁高度尽量订做标准高度。

10.模胚型号和中托司使用情况一定要写清楚(细水口需注明SP 长度)11.必要时需注明模胚吊模孔移位情况12.考虑需不需开精框及内模料材料和规格(确定后模要不要镶大呵,如需要则一起订料,此为粗料.)二、模具系统设计一)、行位系统当塑胶产品确定前后模开模方向后,有下列情况时一般会采用行位或斜顶等结构:1)、相对出模方向塑胶产品上有倒扣或零度面;2)、产品的出模斜度不够蚀纹的角度;3)、保证特殊的外观面不能有夹线。

1、后模行位:1)、后模行位统一做镶件压块,行位压块用螺丝固定,行位压块材料为油钢淬火至HRC48-52°。

Skip Record If...?2)、所有与行位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的滑动面(包括行位底耐磨片,压条,铲基斜面)须锣(磨)油坑,油坑可为平行四边行、V形或圆环形。

3)、行位铲机钢材整体采用738H,在铲机斜面上镶耐磨片,耐磨片可突出斜面0.5mm,耐磨片厚度为6mm(如下图),材料为油钢,淬硬至HRC48-52°。

第三章_塑料制件设计原则2019

第三章_塑料制件设计原则2019

(4) 模塑通孔要求孔径比(长度与孔径的比值)要小些,
防止型芯受熔体冲击发生弯曲变形或折断。 (5) 当通孔孔径﹤1.5mm,由于型芯易弯曲折断,不适于
模塑成型。 (6)盲孔的深度: h ﹤(3~5)d d﹤1.5mm时, h ﹤3d
图3-27 异形孔设计实例
8 螺纹设计
塑件中的螺纹可用模塑方法成型出来,或切 削方法获得。
强制脱出的浅侧凹,尺寸应满足: (A-B)x100 %≦5%
C
图3-11 内部浅凸台塑件
强制脱出的浅侧凹,尺寸应满足: (A-B)x100 %≦5%
B
图3-12 内部浅侧凹塑件
强制脱出的浅侧凹,尺寸应满足: (A-B)x100 %≦5%
B
2 脱模斜度
塑件在模具型腔中的冷却收缩会使其紧紧包裹在型芯或 其他凸起部分,如图3-13所示。
对塑件的精度要求,要具体分析,根据装 配情况来确定尺寸公差。一般配合部分尺 寸精度高于非配合部分尺寸精度。小尺寸 易达到高精度。
尺寸和精度
1.塑件尺寸
塑件尺寸:指塑件的总体尺寸。
影响因素: (1)塑料的流动性(大而薄的塑件充模困难) (2)设备的工作能力(注射量、锁模力、工作台面)
注意事项: (1) 对流动性差的塑料和薄壁制件,尺寸不能设计 过大,否则容易造成充填不足或形成冷接缝。 (2) 塑件尺寸设计要进行流动距离比校核,还需对 注射机的相关参数进行校核(如注射量、锁模力、工 作台面尺寸)。
图3-3 侧孔变侧凹
(a) 侧孔件成型凹模
(b) 侧凹件成型凹模
图3-4 成型凹模
图3-5 模具开模示意图
图3-6 侧孔形状的变化 图3-7 变化后的模具
塑件的内外侧凸凹形状较浅并允许带有园角,可以采用强 制脱模方式脱出塑件,塑件在脱模温度下应具有足够的弹性 (PE、PP、POM)。

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设计塑料模具设计毕业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日常用品到工业制品,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塑料制品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塑料模具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塑料模具设计的相关问题,以及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一、塑料模具设计的背景和意义1. 塑料模具在塑料制品生产中的作用塑料模具是塑料制品生产中的关键工具,它决定了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个好的塑料模具设计可以大大提高塑料制品的生产效率,减少废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塑料模具设计的挑战和机遇塑料模具设计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复杂的产品形状、精细的细节要求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和新工艺的应用也为塑料模具设计带来了机遇。

因此,塑料模具设计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1.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塑料模具设计要符合产品的使用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可制造性原则:塑料模具设计要考虑到制造工艺的要求,以确保模具的制造和使用的可行性。

(3)经济性原则:塑料模具设计要尽量减少材料和工艺的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 塑料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1)产品分析:对产品进行分析,确定产品的形状、尺寸和工艺要求。

(2)模具结构设计: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工艺要求,设计模具的结构和零件。

(3)模具零件设计:对模具的各个零件进行设计,包括模具芯、模具腔、导向系统等。

(4)模具装配设计:将各个零件进行装配,形成完整的模具。

(5)模具试制和调试:对模具进行试制和调试,确保模具的正常运行。

三、塑料模具设计的创新和应用1. 创新设计思路(1)采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工具,如CAD、CAM等,提高设计效率和精度。

(2)运用仿真技术,对模具的性能和工艺进行模拟和分析,提前发现和解决问题。

(3)引入新材料和新工艺,提高模具的耐用性和生产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模具设计原则
【摘要】针对塑料模具的功能,塑料产品成型的特殊性能,介绍了塑料模具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塑料模具分型面壁厚拔模斜度模塑缺陷
塑料模具的功能是双重的,赋予塑化的塑料以期望的形状、质量、冷却并推出塑件。

模具决定最终塑件的性能、形状,尺寸和精度。

因此设计先进合理的注射模具结构,是获得符合质量要求,产品质量稳定,达到最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做好塑料模具设计,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分型面选择合理
为使产品和浇注系统凝料能从模具中取出,模具必须设置分型面。

分型面是决定模具结构形式的重要因素,分模面的设置决定了模具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并影响熔体的流动及塑件的脱模。

分型面总的选择原则是保证塑件质量,简化模具结构,有利于脱模。

选择时综合考虑下面因素:
(1)不得位于明显位置上及影响形状。

分型面不可避免地会在塑件上留下痕迹。

最好不要选在产品光滑的外表面。

(2)不得由此形成低陷。

即分型面的选择要有利于脱模,尽量避免侧抽芯机构。

为此分型面要选择在塑件尺寸最大处。

见图1,由于软管接头两端有低陷段,因此使用“立式分模之分模线”。

(3)应位于加工容易的位置。

如图2所示,牙刷柄的分模线位于制品最大宽度面上,成形品脱模容易。

者模具嵌合线与其外形曲线一致,加工容易。

图3(a)所示分模线为阶段形,模具制作及成形品加工困难,图3(b)改用直线或曲面,可使加工变得容易。

图4为电熨斗的分模线。

由以上分析可见,设计分型面时应根据塑件使用要求、塑件性能和注射机的技术参数以及模具加工等因素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择最优的分型面。

2 拔模斜度恰当选取
为使成形品在型腔中脱出容易,拔模斜度是必须的。

斜度的大小视成形品形状,塑料种类,模具结构,表面精度,以及加工方向等有所不同。

普通场合,适当的斜度约为30′~1°30′。

有关拔模斜度尚无精确的计算公式。

大多情形,完全依据经验值,在不生妨碍生产的情形下,取较大的脱模斜度。

(1)箱盒及盖类零件
箱盒及盖类零件的拔模斜度依制品的高度有所不同。

如图5所示,H为50mm 以下者,S/H=1/30~1/50;H超过100mm,S/H<1/60;类似的浅形薄件,S/H=1/5~1/10。

杯形制品的脱模斜度,型腔侧应较型芯侧略为放大。

(2)栅格
栅格类型、尺寸及栅格部全部面积的尺寸,均会使拔模斜度各有差异。

栅格节距(P)在4mm以下之场合,拔模斜度为1/10左右;栅格段尺寸(C)较大者,拔模斜度应予加大;栅格高度超过8mm,更有栅格段尺寸(C)较大的情形,将成形品动模侧型腔作1/2H以下的栅格。

尺寸标示见图6。

3 壁厚均匀
塑件的壁厚是重要的结构要素,由使用要求和工艺要求决定,对工艺的影响很大,因此合理选择塑件的壁厚相当重要。

就工艺上来说,壁厚过小,塑料在型腔中的流动阻力大,成型困难,特别对于形状复杂和大尺寸塑件容易出现充不满的缺陷或要较大提高注射压力;壁厚过大,不仅增加成本,还会产生延长冷却时间,加长成型周期,降低生产效率,此外,还容易产生缩孔、气泡等缺陷。

壁厚应以各处均一为原则,但由于塑件的构造,或成形上壁厚必需变化者,并且由于经济原因亦需对壁厚作适当调整。

决定壁厚必需考虑下列各点:(1)构造强度,(2)脱模强度,(3)能均匀分散冲击作用,(4)嵌合金属件部分防止开裂(成型材料与金属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收缩时容易产生裂痕),(5)结构对流动的阻碍,防止充填不足。

壁厚(t)对各种成形材料可能的充填距离(L)之值汇列于表1中。

壁厚的选取根据塑料的品种,成型件尺寸的大小而定。

热固性塑料的小型塑件,壁厚取1.5~2.5mm,大型取3.2~8mm,流动性差的塑料取较大值,但一般不超过13mm。

热塑性塑料流动性较好,易于成型薄壁塑件,常取1~4mm,最薄可达到0.25mm。

一般材料的壁厚使用范围见表2。

参考文献:
[1]陈万林.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1,1.
[2]郭新玲.塑料模具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
[3]朱光力,万金保. 塑料模具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