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新一轮总复习21重力弹力摩擦力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静摩擦力一定是阻力,滑动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 × ) (8)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 × ) (9)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 ( √ )
(10)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有关,相同材料的两物体接触面积越大, 动摩擦因数越大. ( × )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考点 突破 典例 透析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知识整合
典型例题
方法总结
跟踪训练
2.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思维提升 绳和杆的弹力的区别 (1)绳只能产生拉力, 不能产生支持力,且绳子弹力的方向 一定沿着绳子收缩的方向. (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支持力,弹力的方向可能沿着杆, 也可能不沿杆.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1)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 (2)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 (3)物体所受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同.( √ )
(4)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 × ) (5)杆的弹力不一定沿杆. ( √ ) (6)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 )
◆特别提醒:(1)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2)并不是只有重心处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三、弹力
1.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恢复原状 ,对与它接触的物
体产生力的作用.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5.作用效果:阻碍物体间的 相对运动 或 相对运动趋势 . ◆特别提醒:(1)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 定运动. (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向总垂直,反 之不一定成立. [思考感悟]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有关吗?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有 哪些? 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积无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相互作用的两个 物体的材料有关.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C 目录 ONTENTS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1 知识梳理 基础深化 2 考点突破 典例透析 3 思想方法 物理建模 4 高考演练 明确考向 5 课时训练 高分在握 6 微课助学
C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C 目录 ONTENTS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1 知识梳理 基础深化 2 考点突破 典例透析 3 思想方法 物理建模 4 高考演练 明确考向 5 课时训练 高分在握 6 微课助学
C考点 突破 典例 透析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考点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知识整合
典型例题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考点 突破 题型 透析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 相互接触 ;②发生 弹性形变 .
(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 相反

◆特别提醒:有弹力作用的两物体一定相接触,相接触的两物体间
不一定有弹力.
2.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的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正比 .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一、力 1.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相互 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
两类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W.(使物体发生形变W.)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
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方法总结
跟踪训练
1.(1)弹力有无的判断“四法”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 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 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 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 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 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发生形态的变化,若发生形变,则此处 一定有弹力.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第二章 相互作用
第1节 重力 弹力 摩擦力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C 目录 ONTENTS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1 知识梳理 基础深化 2 考点突破 典例透析 3 思想方法 物理建模 4 高考演练 明确考向 5 课时训练 高分在握 6 微课助学
2.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面间有弹力; 物体间有 相对运动 或 相对运动趋势 .
3.大小:滑动摩擦力Ff= μFN ,静摩擦力:0<Ff≤Ffmax.
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相反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知识 梳理 基础 深化
考 知点 识突 梳破 理 思想方法 高考演练 课微时课训助练学
自主梳理
易错清单
(2)表达式:F= kx . ①k是弹簧的 劲度系数 ,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 自身性质 决
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
变化量
,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四、摩擦力
1.产生: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 有 相对运动 或 相对运动趋势 时, 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 相对运动 或 相对运动趋势 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