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患者院内院际转运指引
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5则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护理研究杂志发布了「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比较」一文,现整理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
院内转运是指病人因各种需要,在院内各个科室之间进行的必要转运过程。
从急诊入院的病人大多数是危重症病人,其在急诊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72 h,需进一步治疗和诊断的病人要转运至其他临床专科或者医技科室。
有报道,经过转运的病人比未转运病人的疾病评分严重度、机械通气的使用率、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和普通病房的住院日及死亡率都明显增高;院内转运增加了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保障病人安全,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各国不同医疗机构和组织发布了转运指南。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为危重症病人从急诊安全转运至其他院内科室提供借鉴和参考。
资料与方法1.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涉及国内外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的指南均可纳入本研究。
排除标准:新生儿转运相关指南,同一机构公布的同名指南的较早版本。
2. 检索策略以「病人转运(patient transfer)」为主题词,「危重症病人(critically ill patient)」「指南(guidelines)」为关键词使用PubMed、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US 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等搜索引擎进行电子检索和人工检索。
检索截止时间为2015 年4 月1 日。
结果最终获取最新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4 篇,分别为澳大利亚急救医学院和澳大利亚/ 新西兰麻醉危重病协会(Australasian College for Emergency Medicine,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Anaesthetists and Joint Facul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在2003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最低标准》、美国重症医学院和重症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在2004 年发布的《危重症病人院际和院内转运指南》、中国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在2010 年发布的《中国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0)》(草案)及英国重症医学会(Intensive Care Society)发布的《危重症病人转运指南(2011 第3 版)》中的院内转运部分进行说明和比较,详见表1,以下简称澳大利亚、美国、中国、英国指南。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七、质量改进和评估
除了培训和教育外,持续的质量改进和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转运过 程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转运的效果和质量,从而找出存在的问 题并改进。此外,定期的评估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需要更新或修改转运方案, 以适应新的临床需求和技术发展。
八、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转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使用电子病历系统可以 实时更新患者的病情和诊断结果,使用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实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 通,使用医疗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转运的效 率和质量,减少错误和风险。
3、转运路线规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院布局,规划合理的转运路线。确 保转运路线的安全、畅通,同时设置紧急出口和绿色通道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迅 速救治。
感谢观看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紧急抢救, 二级为紧急优先,三级为常规转运。各级别的具体实施流程和措施如下:
1、标准化Leabharlann 估:转运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病情、 意识状态等。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转运,并确定适宜的转运级别。
2、分级转运管理:按照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三个等级,采取相应的转运措 施。一级患者需立即启动急救措施,二级患者在10分钟内安排转运,三级患者在 30分钟内安排转运。
参考内容
引言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是指将紧急救援现场或急诊室内的危重症患者安全 转移到专科病房或手术室进行治疗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当 的转运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因此,制定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对 于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共识概述
为了规范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转运风险,国内外众多专家和 医疗机构共同制定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该共识明确了转运目的、指 征、禁忌症等基本概念,强调了转运前评估、转运设备、转运人员要求等核心要 素。同时,共识还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一套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以便根据患者的 病情和需求采取适当的转运措施。
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
急诊危重症院内转运特点
病情危重、变化快、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 性 需要多种生命支持手段 评估时间有限 短时间采取有限救治措施 转运工作繁杂风险大 意外事件、并发症多
转运风险
离开安全环境, 转运到放射、手术室或其他 科室甚至其他医疗机构
转运风险 并发症、死亡、伤残ຫໍສະໝຸດ 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分析
监护仪 功能异常、电池不足、干扰、看不到屏幕
负压系统 无负压吸引或吸引力不够
转运的先决条件
利益大于风险! 转往单位能得到所在医疗单位不能得到的利益
对疾病的认知、技术、操作 有明确诊断的条件 转往有助于改善预后的加强医疗中心
禁止转运!
转运的先决条件
心跳、呼吸停止
有紧急插管指征,但未插管
血液动力学极其不稳定
与病情相关的危险事件
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或 过 缓、其他心律失常
低氧血症、高气道压、分泌物 阻塞、剧烈咳嗽 颅内压增高、剧烈烦躁
其他
出血、高热等
与设备相关的危险事件
通气设备 呼吸回路断开、呼吸囊漏气、密封不够、 氧气源不足、电池不足
输注设备 断开、电池不足、长度不足、输液架出现 问题
转运的相关指引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
转运方案(2017年5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
步骤:Decision:决定→Planning:计划→Implementing:实施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三、说明:
患者安全转运评估,应在转运前10分钟内完成。根据评估得分,满分为65分 ﹤30分 提示转运存在高危风险;需要主管医生对病人再次评估并 提出处
医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医院患者安全转运制度1.出、入院患者的转运1.1门诊医务人员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转运方式。
对行动不便或病情较重的患者,使用安全的方法,如轮椅、车床等送至病房,必要时由医护人员护送。
1.2患者及家属办理住院登记后,应携带门诊病历、住院证及有关证件到护士站登记,由入院科室值班护士安排住院。
1.3急诊科病情危重的患者经抢救后需住院时,应提前通知病区值班人员作好准备,并由急诊科医护人员直接护送至病房,入院手续由家属或医护人员补办。
1.3.1核实急诊患者转入科室。
1.3.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1.3.3转运前由值班医师向家属讲明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在病历中签字后方可转运。
1.3.4整理患者病历及影像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1.3.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1.3.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必要时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陪同护送。
1.3.7离开急诊科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1.3.8电梯准备: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1.3.9到达转运科室后,转运人员和接受人员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护理人员在交接单上签名。
1.4出院时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病情,安排好交通工具,同时征求患者及家属意见;患者及家属根据自身情况也可自行选择。
2.手术患者运送2.1凡手术患者由手术室接送人员负责接送,接送手术患者前,与病房护士对手术患者信息进行核对,并填写手术患者交接单。
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
评估内容:
病人的基础情况 循环系统
家属的心理沟通 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其他影响因素
呼吸系统
各种导管等护理
病人的基础情况
九知道(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诊断、 病情、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心理状态)
专科注意事项 转运的目的 权衡利弊
家属的心理沟通
患者病情严重,预后差 家属心情往往难以接受 要正确的心理沟通和适当的解释 需要医生解释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和其中
氧气供应:氧气袋 氧气瓶 人工呼吸囊 转运呼吸机
其他仪器、用物:吸痰用物、有蓄电池的注射泵等,如果考 虑检查时间较长需备有插头。
物品的准备
药物的准备:转运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 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20mmHg。
常用复苏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利 多卡因等。
常用镇静及镇痛药物:如异丙酚,芬太尼 等。
1、呼吸平稳,spo295—100%,痰液能够自行咳出,痰液性状良好,路途20 分钟以内—— 氧气枕(适当加压)
2、昏迷病人舌后坠明显 A、口咽通气管 B、头偏向一侧 3、呼吸不规则,血氧饱和度不平稳 A、行气管插管接氧气瓶,必要时接便携式呼吸机转运 B、准备简易呼吸器接面罩 4、气管插管 A、妥善固定导管 B、吸净分泌物 C、评估自主呼吸情况,选择给氧方法 5、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A、评估患者有无精神症状 B、持续低流量鼻塞吸氧
医务人员:
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至少2名陪同人员,
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熟悉病人病情及目前各种治疗护理措施,告知病人 家属检查的必要性及其风险,经验丰富,掌握呼 救方式,应急预案,现场CPR技术,熟悉运送途 中能提供抢救设备的科室。
护工:1名
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
循环
循环系统,保持两条通畅的静脉通路。低血容量 患者难以耐受转运,转运前必须控制活动性出血 等导致低血容量的病因,进行有效的液体复苏, 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 待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收缩压(SBP)≥90 mm Hg, 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后方可转运。
护送人员必须记录转运途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 监测指标、接受的治疗、突发事件及处理措施等,并记入 病历。
推荐意见7:转运期间应提供必要的监测治疗措施,转运过 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监测治疗的连续性。
推荐意见8:转运过程中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需全程记录。
7.转运交接
交接的内容包括患者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 治疗经过,以及转运中有意义的临床事件,交接后应 书面签字确认。
肾上腺素 阿托品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西地兰 速尿
硝普钠 氨茶碱 地塞米松 氯化钾葡萄糖酸钙 硫酸镁 碳酸氢钠 50%葡萄糖注射液 无菌注射用水 吗啡
表2选配药物
异丙肾上腺素 腺苷 维拉帕米 美托洛尔 沙丁胺醇喷雾剂 甲泼尼龙 肝素 甘露醇 苯巴比妥
院际转运:陆路转运、飞行转运、水路转运。
5.转运前的准备
转运决定一旦做出,参与转运的医务人员应尽快 熟悉该患者的诊治过程,评估目前的整体状况。 积极进行转运前复苏、稳定患者病情是降低转运 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气道
转运前应评估患者的气道安全性,对于高风险的 患者,为确保气道的通畅,应积极建立人工气道, 转运途中不推荐使用喉罩。机械通气的患者出发 前应标定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给予适当镇 痛、镇静。换用转运呼吸机以此前相同的呼吸支 持条件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受并维持稳定。如 果转运呼吸机不能达到转运前通气条件,应在转 运前对患者试行替代参数通气,观察患者能否耐 受转运呼吸机并维持恰当的通气及氧合[动脉血氧分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
另外: 护工名,家属至少名
12
转 运 前 确 认
办公护士 主管护士
13
家属的心理沟通
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病人家属知情同意 患者病情严重 ,预后差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正确的心理沟通和适当的解释,告 知检查和治疗的必要性和其中不可避免的危险性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家属需同意签署医患沟通书
8
循环系统的评估
了解病人转运前的心率、心律及血压情况并 关注其在转出科室期间是否出现过严重心律失常 及血压异常,以此提醒我们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问题
9
消化系统
目的: 了解病人进食情况及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了解病人排泄情况
内容: 进食情况 禁食、胃肠减压评估 排泄情况
10
转运前
病人的评估
其他
医护人员的准备
检查气流通畅后用胶布妥善固定
30
呼吸系统(二)
、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平稳 、行气管插管 、准备简易呼吸器
31
循环系统(一)
护理措施:
.平稳者:心电监护 .曾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非窦性心律者:
)密切监护生命体征; )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时: 如室颤、室扑遵医嘱用药,尽早心肺复苏、电除颤
32
消化系统(一)
比如:颅脑甘露醇
19
物品的准备(二)
仪器、用物的准备:
带蓄电池监护仪:是急危重症病人转运的最基本设备。 必要时备多功除颤起搏监护仪。
氧气供应:氧气枕
氧气桶
简易呼吸球囊
便携式呼吸机
其他仪器、用物:吸痰用物、口咽通
气管、有蓄电池的注射泵等
20
四部分、六个阀
单向阀 压力安全阀 (鸭嘴阀)
球囊
储气阀 储氧袋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与交接制度1、规范患者转运制度在严格遵照转科医嘱的同时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暂有生命危险应就地抢救,不宜转运,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运。
2、转运前护理(1)再次核对转科医嘱。
(2)与接收科室的沟通:转运患者前应事先电话(告知:诊断、性别、年龄、神志、特殊管道和特殊用药、需准备急救物品)通知接收科室,接听电话者为当班护士,接收科室获信息后应立即做好床位、氧气等迎接准备。
(3)转运前由医师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在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4)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转运患者的药物和物品。
(5)妥善固定静脉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
(6)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呼吸机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有执业医师和/或具备执业资格的护士护送。
(7)离开病区前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8)电梯准备: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3、转运中的护理(1)安置合适的转运体位;不同病情的患者予以不同的体位。
(2)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氧气的吸入;对一般缺氧者转运中可用氧枕,用时轻压氧枕,以保证足够的氧流量。
(3)转运途中应严密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呼吸频率与呼吸型态、脉搏等,并做好应急处理。
(4)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严防滑脱,标识清楚,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及时用药。
4、转运后护理(病区交接)双方认真交接患者诊断、病情(包含已做的检查)、神志、管道、用药及皮肤情况,并在交接表上签名。
锡山区鹅湖人民医院转运患者评估标准及转运人员要求A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医师护士转运: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使用机械或人工呼吸器者;③转运过程随时有病情变化的可能,有转运禁忌症但因抢救需要医嘱必须转运者;④转运过程必须配带监护仪器、抢救药械者.B级:生命体征平衡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2个以上护理人员转运:①持续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者;②有创动脉导管置管者;③有意识不清燥动者;④有人工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⑤自主活动严重障碍无陪护人员的患者。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
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制度第一条为确保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得到妥善的医疗救治和护理,处置、杜绝不安全隐患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对于危重症患者是否必须转运,主管医生必须认真评估与权衡患者情况。
在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师和护士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人员、设备、药品等)。
讲明转运风险与利益,在签署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知情同意书后方能转运。
第三条在转运患者前,应与接收部门做好充分沟通,确保接收部门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
避免患者等待时间延长,延误病情,引发医疗纠纷。
第四条接受科室在接到电话通知后,应迅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条离开科室由转运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会同医师再次核查患者的身份。
第六条所有危重患者转运前应建立静脉通道,必须进行气道评估并做好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并注意各种管道是否连接紧密,防止管道扭曲、滑脱。
第七条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转运造成管道脱出,加重病情。
第八条患者在转运过程中,护士守候在患者身旁,以便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两名医务人员陪同,主管医师必须同往。
第九条保证氧气的正常供给,在转运过程中采取便携式氧气瓶供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氧枕供氧。
需要使用转运呼吸机的,应有专科医生陪同,负责呼吸机管理工作。
第十条转运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和呼吸形态,必要时使用便携式监护仪,对转运途中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抢救和治疗经过等做必要记录。
第十一条患者到达科室时,应与相应科室医务人员做好交接。
矫情患者的身份、病情、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各种管道、检查项目、标准采集以及患者的皮肤情况,接收科室应按规定进行核查,准确无误后方能接收,并实行移交接收双方签名。
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
总结评价
• 再次评价患者转运旳获益与风险,评估病情是否稳定,并对转运人员 构成旳合理性、计划措施旳针对性和预见性、沟通旳有效性进行评价。
小结
安 全 转 运 旳 原 则
➢ 有经验旳医护人员 ➢ 必要旳设备和交通工具 ➢ 全方面旳检验和评估病情 ➢ 全方面检测 ➢ 稳定病情 ➢ 反复评估病情 ➢ 不间断旳监护 ➢ 直接交接 ➢ 病历统计和审核
• 评估所到科室应付意外旳能力和设施 • 估计到前往科室旳旅程和所需时间 • 熟知运送过程半路过旳能提供急救设备旳科室
联络电梯
告知病房(联络检验科室)
正常转运
• 正常转运要确保患者安全及医护人员安全 ① 转运过程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移动患者过程要注意多种管路连接旳有 效性,防止牵拉松脱;确保仪器正常工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完毕转运工作。 ② 为确保医护人员安全,转运仪器须规范放置,预防被仪器砸伤;同步, 在转运途中也要尤其注意行人,防止不必要旳意外事件。
转运装备
备 物
心电监护仪 外携急救箱 简易呼吸器 推注泵
原则化分级转运流程
③ 患者准备 出发前按照转运分级再次评估病情,并检验多种管路及引流管固定妥 当,确保通畅。 ④ 接受方准备 告知接受方患者旳病情及生命体征、所用仪器设备、用药情况及到达 时间等,使其做好充分接受患者旳准备。
与接受部门旳协作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循环支持等内容进行综合分级(Ⅰ级、Ⅱ级、 Ⅲ级),并根据分级原则配置相应转运人员及装备。
➢ Ⅰ级患者具有随时危及生命旳临床问题,采用相应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 仍不平稳,GCS评分<9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8cmH2O (1cmH2O=0.098kPa)、FiO2≥60%],应用2种及以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 Ⅱ级患者具有可能危及生命旳临床问题,采用相应医疗支持后生命体征 相对平稳,GCS评分9~12分,需要人工气道支持(PEEP<8cmH2O、FiO2 <60%)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 Ⅲ级患者呈慢性病程,生命体征尚平稳,GCS评分>12分,无人工气道 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急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0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OREM 人员与仪器不 匹配,潜在风
险
.
转运面临的问题
03 转运突发事件应对不当
01
目 录
LOREM 对患者病情变 化手足无措
03
02
04
LOREM
处置方法不合 理
LOREM
抢救药品设备 不足
LOREM
转运等待时间 无标准
.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目 录
分级转运方案原则
. 转运患者病情分级 标准
.
分级转运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及临床实践等 情况,从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
目态、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主 录要临床问题及转运时间六方面
进行评估,确定转运的分级及 所需配备的人员和装备,以实现资 源优化、安全转运。
.
目 Part 1 急症危重患者转运特点 录
Part 2 转运面临的问题 Part 3 标准化分级转运制度
.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02
转运患者 病情分级
表1 转运分级标准
转运分级
评估项目
I级
II级
III级
生命体征情况
意识状态(GCS 评分)
在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 体征不稳定
昏迷 GCS评分 <9分
呼吸支持情况
人工气道,呼吸支持条件 高,PEEP ≥8cmH2O, FiO2 ≥60%
在生命支持条件下,生命 体征相对稳定
人
员 03
转运分级
I级
II级
分级转运人 员配备标准 医生
急诊工作时间≥2年;
急诊工作时间≥2年;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1阶段第三年;
急诊住院医师培训1阶段第二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解读——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实施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解读——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实施《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是由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医师分会和中国医院协会急诊医院专业委员会联合发布的指导性文件。
该共识旨在规范和提升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质量和效率,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该共识主张采取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即通过对患者病情、转运距离、转运手段等方面的评估,按照转运等级和转运方式确定具体的转运方案。
具体而言,共识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制定院内转运标准化分级方案。
转运等级应根据患者病情而定,包括绿色转运、黄色转运、橙色转运和红色转运。
转运方式应根据转运距离和患者病情而定,包括人工抬担架、轮椅转运、平车转运、急诊转运和ICU转运等。
2. 明确转运过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分工。
包括医院急诊科、病房、医疗保障部门、转运中心等各个环节的职责,以确保转运过程中的协调与顺畅。
3. 实施转运前评估与抢救技术支持。
转运前,必须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患者病情、转运距离、转运方式、转运时间等方面的评估。
转运过程中,需要实施必要的抢救技术支持,包括血氧饱和度监测、气道管理、心肺复苏等。
4. 提高转运人员技能水平。
转运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各种转运技能以及操作和协调能力,以确保转运质量和安全。
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效率和质量,避免转运中出现的风险和问题,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该共识也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急救体系,提高急救医疗水平,促进急救服务的全面升级。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标准流程_1
标准化分级转运流程
• 一. 转运前评估分级
• 1、转运前由有经验的医生或主管医生根据 患者的病情特征和临床实践等情况,从患 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支持、循 环支持、主要临床问题、以及预计转运的 时间六个方面进行评估,充分评估转运的 获益和风险,如不能达到转运目的,则应 重新评估转运的必要性,并确定患者转运 分级(I II III级),配备的人员和装备。
• 八、 总结评价 转运完成后, 对整体转运 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为后续完善转运方案 及患者治疗决策提供依据。再次评价病人 转运的获益与风险,评估病情是否稳定, 并对转运人员组成的合理性、计划措施和 针对性预见性、沟通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 转运禁忌:心跳呼吸停止;有气管插管指 佂,但未插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但未 使用药物纠正。
• 注: 传染病患者遵循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法 规和原则。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院流程
• 二、沟通解释
• 1)转运前,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转运的 必要性和潜在的风险,获得家属的知情同 意并签字。
• 2)与团队内部沟通,明确职责,相互配合。
• 3)与接收科室沟通,详细告知患者病情及 预计转运时间,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 三、充分的准备: • 人员:按照转运分级人员配备要求选定医护人员,
• 安全转运是为了达到或完成更好的诊疗措 施以期改善预后。
• 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 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 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 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2017年《急诊大 视野》发表了《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 共识》,制定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 对规范院内转运流程,保证急危重症患者 院内转运安全有积极指导意义。
• 四、正常转运
• 转运过程中连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 循环,保证呼吸道通畅,气管导管、引流 管道通畅,避免牵拉松脱,保证仪器正常 工作,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转运。
危重症患者院内院际转运指引
十大安全目标之六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重症监护科病人转运的主要目的是为诊断性检查、进行监护室内无法完成的治疗或者操作和急诊手术。
而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转运危重患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或者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所以制定有关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指引及原则,实施安全转运是ICU护理质量体现之一。
转运的种类:【1】院前转运:危重病人是从从意外事故的现场或者急诊出车接到科室。
【2】院内转运:病人院内诊断或者是治疗的需要,如从ICU到CT室、X-ray、MRI、心脏彩超检查、手术和返回科室等。
【3】院间转运:从综合医院转到专科医院或者因家属及病人要求或者需要。
安全转运护理目标:患者被正确、顺利、安全、舒适运送到目的地。
安全转运病人的要点:一、有完善的指引二、有详细的转运前准备评估单三、转运途中使用各类监测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五、有经验的医护及配送人员。
★ICU病人院内转运程序1、转运时医务人员职责1.1医生: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确认转运时机,指导携带药物和仪器,幷熟练运用。
1.2护士:熟悉病人的病情,按要求准备仪器、药物,核对病人身份,确保安全。
协助判断转运的危险性和禁忌症,在转运前后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执行各种治疗以及转运途中的密切监护。
2、转运前护士根据转运前评估表进行准备。
评估表见附录1。
2.1联系目的地人员、配送员、病人家属等根据主管医生的安排或已预约时间电话联系,查看特殊检查同意书的签名。
告知接收科室的职员病人的基本情况,确认接收的准确时间。
通知院内运输队安排人员和出发的时间。
如病人需特殊隔离需一并说明。
必要时通知病人的家属。
2.2病人评估2.2.1神志评估:如病人清醒,告知病人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配合事项;如病人不清醒,存在坠床或拔管的危险,告知医生加强镇静或加强约束。
2.2..2呼吸系统评估:评估病人的呼吸型态、呼吸音、气道分泌物的性状和量。
检查呼吸机的呼吸模式,各参数的设置;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和固定的牢固性,必要时加用绳带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安全目标之六提高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重症监护科病人转运的主要目的是为诊断性检查、进行监护室内无法完成的治疗或者操作和急诊手术。
而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转运危重患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或者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所以制定有关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指引及原则,实施安全转运是ICU护理质量体现之一。
转运的种类:【1】院前转运:危重病人是从从意外事故的现场或者急诊出车接到科室。
【2】院内转运:病人院内诊断或者是治疗的需要,如从ICU到CT室、X-ray、MRI、心脏彩超检查、手术和返回科室等。
【3】院间转运:从综合医院转到专科医院或者因家属及病人要求或者需要。
安全转运护理目标:患者被正确、顺利、安全、舒适运送到目的地。
安全转运病人的要点:一、有完善的指引二、有详细的转运前准备评估单三、转运途中使用各类监测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五、有经验的医护及配送人员。
★ICU病人院内转运程序1、转运时医务人员职责1.1医生: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确认转运时机,指导携带药物和仪器,幷熟练运用。
1.2护士:熟悉病人的病情,按要求准备仪器、药物,核对病人身份,确保安全。
协助判断转运的危险性和禁忌症,在转运前后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执行各种治疗以及转运途中的密切监护。
2、转运前护士根据转运前评估表进行准备。
评估表见附录1。
2.1联系目的地人员、配送员、病人家属等根据主管医生的安排或已预约时间电话联系,查看特殊检查同意书的签名。
告知接收科室的职员病人的基本情况,确认接收的准确时间。
通知院内运输队安排人员和出发的时间。
如病人需特殊隔离需一并说明。
必要时通知病人的家属。
2.2病人评估2.2.1神志评估:如病人清醒,告知病人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配合事项;如病人不清醒,存在坠床或拔管的危险,告知医生加强镇静或加强约束。
2.2..2呼吸系统评估:评估病人的呼吸型态、呼吸音、气道分泌物的性状和量。
检查呼吸机的呼吸模式,各参数的设置;检查气管插管的刻度和固定的牢固性,必要时加用绳带固定。
评估是否需用牙垫。
保持呼吸道通畅,转运前吸净气道和口腔内分泌物。
测量气囊压力,保持在25cmH2O。
2.2.3循环系统评估:评估病人的面色、血压、心律、心率、四肢末梢循环情况。
一般要求血压在90/60mmHg以上,血氧饱和度在85%以上,有自主心律,心率60~120次/分,无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安全的静脉通路,水电解质基本平衡时的病人才适合转运。
2.2.4各管道的准备: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标志清晰。
2.2.4.1胃管:如病人持续胃肠内营养,转运前1小时停止喂养,并将胃内容物抽吸干净,预防在转运途中呕吐。
如是胃肠减压管,保持合适的负压。
2.2.4.2动脉测压导管、周围静脉导管、中心静脉管:检查动脉置管处有无渗血,必要时更换敷料,动脉测压装置要求标志清楚,加压袋充气压力至300mmHg(如下图)。
撤除不必要的输液通道,比如完全静脉内营养管道等。
2.2.4.3胸腔闭式引流管:在转运前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气体排出、水柱波动,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皮下气肿等情况。
保持水封瓶的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70cm,防止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
准备两把无齿止血钳以备管道脱落时夹闭引流管用。
2.2.5 药物管理:泵注药物要求标志清晰,在使用有效期内,评估药物是否足够转运期间使用,必要时准备备用药物。
维持生命体征的药物和血制品要随病人转运,如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药等。
2.2.6其它:倾空引流袋内液体(除密闭式引流系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必要时更换敷料。
外出时注意保暖。
2.3 仪器准备:所有仪器保证有充足的电量。
2.3.1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要求有清晰的显示屏及基本监护参数,如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有创动脉压监测在使用前校零并检测功能。
将所有报警设置打开,根据病情设置合适的报警范围,报警音量调至最大。
2.3.2便携式呼吸机:检测呼吸机功能。
氧气供应足够全程所需并富余30分钟以上。
2.3.3急救箱:内有气管插管用物、简易呼吸囊、呼吸面罩、基本急救药物,如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硫酸阿托品(Atropine sulfate),胺碘酮(Amiodarone)等。
2.3.4吸痰用物:携带吸痰管及负压吸引器,如无吸引器可用鼻饲注射器代替。
2.4其它:带病历、各种影像学数据。
电梯处于紧急备用状态。
3、转运前再次检查连接可携式呼吸机和心电监护仪后,检查运作是否正常,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物品放置合理。
4、转运途中4.1一般护理:转运时护士及医生始终位于病人的头部两侧监测病情变化,辅助人员位于床头及床尾负责推床,安全平稳运行,避免过度颠跛,在上下坡头部应保持于高处。
病人出现的任何异常都应立即处理,必要时暂停转运。
4.2呼吸系统监护4.2.1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面色、胸廓起伏、血氧饱和度(Spo2)等。
如Spo2下降护士应首先检查探头有无松脱,幷结合病人的其它体征来综合判断,必要时行气管内吸痰。
4.2.2在通气期间病人出现缺氧或通气困难,应首先立即分离呼吸机使用简易呼吸囊(Bag-Valve-Filter-Mask,BVFM)通气,(如右图)然后查找原因幷做出适当的处理。
4.3 心血管系统监护4.3.1监测心率、心律,并与病人在ICU内的情况进行对比,及时发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Ⅲ度房室传导阻滞(Third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等。
4.3.2监测血压,有条件可监测有创血压(Invasive Blood Pressure)。
进行有创血压监测需注意时刻保持换能器(Transducer)的位置在腋中线第4肋间水平,病人体位改变后要重新校零。
(见下图)4.3.3 观察有创血压的波形,正常波形如下图a,如出现不正常的平坦的波形,如下图b,由于动脉置管打折、管道内有血液或气泡、低心排出量等,护士应调整病人置管侧肢体的位置、检查整个系统内有无血液或气泡,测量无创血压以比较,如均无效可暂时用测量无创血压代替有创血压,待返回病房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动脉血压a b4.4 中枢神经系统监护:监测神志、瞳孔变化。
4.5其它4.5.1保持各管道固定通畅,仪器运转正常,及时发现异常声响及警报。
4.5.2在转运途中使用药物,要做到绝对保证安全,有医生和护士两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5到达目的地5.1查对:与目的地医务人员核对病人身份。
5.2准备:保证各管线的长度满足搬运的需要,放平床头,放下床栏。
5.3过床步骤:各人员站位见下图,医生始终位于床头固定气管插管及搬运头部。
1.A医生,B护士,C辅助人员,D接收人员(如CT室工作人员),E辅助人员。
2.B、C协助病人轻翻至接收床的对侧。
3.D、E将过床板塞入病人身下,置入深度为病人身体宽度的一半,使过床板的上缘位于病人肩部。
4.B、C、D、E分别抓住横单的一角,A抬起头部幷固定气管插管,发出口令,B、C推,D、E拉,5人同时用力将病人转移至另一床上。
5.4评估:过床后评估生命体征、气管插管的刻度、各管道是否固定,有无扭曲、开放过床前夹住的管道。
各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必要时进行约束以防止病人坠床及意外拔管。
5.5注意:如有操作需医务人员暂时离开病人身旁,如行CT检查时,需确保房间内有足够的光线及监护仪位置摆放能从另一房间清楚观察。
6记录途中每15分钟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及所做的护理措施。
7返回护送病人返回ICU,接上床边心电监护仪和呼吸机,整理病人及用物并记录。
注意:危重症病人转运护理单使用我院自行制定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危重症患者转运护理单”参考文献1.HA Guidelines on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Adult Patient. HongKong Hospital Authority.26 April 20062.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Pamela Youde Nethersole EasternHospital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s protocol.Hong Kong.20 November 2007 3.刘淑媛,陈永强.危重症护理专业规范化培训教程.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244.Rochelle Logston Boggs,Maribeth Wooldridge-King.AACN Procedure Manual ForCritical Care 3rd A,1993:206-2085.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30.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指引【1】目标:病人转运时评估正确、转运时物品齐备、外出时病情观察及时、未发生意外【2】转运流程指引要点要点说【4】【3】结果评价:1.转运顺利、无意外发生;2.如有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提供及时的救治。
3.患者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理解、满意。
【4】相关链接危重患者运送途中护士病情观察指引看:①唇周、面色、呼吸②看监护数据与屏幕参数显示③看穿刺部位、补液速度④各个管道是否扭曲滑脱⑤搬运工具是否对患者有损伤⑥患者体位是否合适摸①头额及四肢皮肤温度②甲床判断末梢再循环充盈时间②轻拍患者肩膀,判断患者方应问①名字、时间、地点、判断意识②和病人交谈,判断其意识程度听①听机器运转声②听患者有无发出痛苦的呻吟③听患者有无哮鸣音参考资料:1、广东省卫生厅主编《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146-1472、广东省卫生厅主编《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3412010年10月17日制定危重病人院际转运指引【1】目标:病人转运时评估正确、转运时物品齐备、转运途中病情观察及时、未发生意外、安全到达转运医院【2】转运流程指引【3】结果评价:1.转运顺利、无意外发生;2.如有病情变化,能够及时发现,提供及时的救治。
3.患者及家属对转运过程理解、满意。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