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系统影像学诊断
骨伤科影像学重点
骨伤科影像学重点骨伤科影像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骨骼系统疾病的影像学科学。
它通过对骨骼和相关结构进行不同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评估各种骨骼疾病和损伤。
在骨伤科影像学中,有一些重要的重点需要被关注和了解。
一、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骨伤科影像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X射线检查,可以观察到骨骼的形态、结构和密度等信息。
在X射线检查中,有一些重点需要注意。
1. 骨折:X射线检查是诊断骨折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通过X射线片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骨片的移位情况以及骨骼的断裂情况。
2. 关节病变:X射线检查可以用于检测关节的病变,比如骨质疏松、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
通过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关节间隙的变化、骨质疏松的程度以及关节畸形的形态。
3. 脊柱疾病:X射线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脊柱的疾病,比如脊椎骨折、脊柱侧弯和脊柱关节炎等。
通过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脊椎的形态、弯曲程度以及椎间盘的退变情况。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骨骼和软组织的三维图像。
在骨伤科影像学中,CT扫描有以下重点应用。
1. 复杂骨折: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折信息,尤其是对于复杂骨折和关节面骨折。
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骨折的类型、骨折线的走向以及骨折片的移位情况。
2. 骨肿瘤:CT扫描可以检测和评估骨肿瘤,包括骨肿瘤的大小、边缘清晰度和内部结构等。
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骨肿瘤的骨质破坏情况以及是否有软组织肿块的存在。
3. 关节疾病:CT扫描可以用于评估关节疾病,比如关节退行性病变和关节囊肿等。
通过CT图像可以观察到关节面的磨损情况、关节囊的扩张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
三、MRI检查MRI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影像的方法,可以提供骨骼和软组织的高对比度图像。
在骨伤科影像学中,MRI检查有以下重点应用。
1. 软组织损伤:MRI检查可以帮助评估骨骼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比如肌腱损伤、韧带损伤和关节滑膜炎等。
通过MRI图像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的肿胀、断裂和炎症等情况。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及软组织)
1、只有断层图像; 2、不适合显示较广病灶; 3、金属伪影重。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检查技术:
平扫(常用) 增强 造影 必要时同时具有骨窗和软组织窗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盆CT三维重建
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
X线(首先)
CT可发现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 但当骨折线与CT扫描平面平行时,则可能
漏掉骨折, 因此不能单凭CT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
平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MR
优点:
1、良好的区分正常和异常骨; 2、良好显示关节结构(韧带、软骨); 3、良好的显示脊柱和脊髓; 4、良好的显示软组织和病变; 5、对微骨折和骨髓挫伤敏感。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骼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一)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皮质变薄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㈤骨膜增生
骨骼增粗 不规则隆起 多种形状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㈥骨质坏死
早期 无变化 晚期高密度 块状或条状 死骨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关节僵硬(晨僵),关节畸形 关节半脱位
慢性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
➢ 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对称性梭形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进而变窄 骨端:关节边缘软骨下骨侵蚀,囊性变,多发、边缘不清楚 骨质疏松:小关节周围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晚期
➢ CT/MRI 少用
•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概述:原因不明 中轴关节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
好发部位:骶髂关节、上行至脊椎小关节及周围韧带 临床表现:下腰痛、不适,晨僵、活动后缓解
多数病人(90%以上)HLA-B27阳性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 骶髂关节 最早且100%累及,中下1/3开始,双侧对称 骨质破坏:以髂侧关节面为主,关节面模糊、虫噬样,关节间隙“假增宽” 骨质增生硬化:破坏边缘 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强直
• 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化脓性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进展期、愈合期
➢ X线/CT表现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骨质破坏:承重区 反应性骨质增生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
➢ MRI表现 关节软骨破坏、中断(承重区、大面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关节结核
概述: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 侵犯途径:血行侵犯到骨(骨型关节结核)或滑膜(滑膜型关节结核) 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少年 好发部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 临床表现:肿胀,轻度疼痛,功能障碍,无红、热
慢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
影像学表现
➢ X线/CT表现 上下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 关节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出现骨赘 椎体上下缘硬化 退变性滑脱
骨骼影像诊断
•35
儿童四肢管状骨发育示意图(1)
•36
儿童四肢管状骨发育示意图(2)
•37
(一)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6)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 现
•24
X线摄片检查注意事项
1、任何部位都要拍摄正侧两个位置,某 些部位还要采用斜位、切线位或轴位。 2、照片部位应包括周围软组织,四肢长 骨要包括邻近的一个关节。 3、两侧对称的关节,病变在一侧而症状 与体征轻微或X线片一侧有改变但不明显 时,应使用同一投照条件拍摄对侧以作对 照。
•10
骨的血供(图1)
•11
骨的血供(图2)
•12
二、关节的解剖(1)
关节(joint)为两骨或数骨之间的连接部分 间接连接:滑膜性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 腔 直接连接:可动、少动关节及两骨间的纤维、软骨或 骨性连接
•13
二、关节的解剖(2)
(一)间接连接 关节面:覆盖着骨端的骨性关节面的软骨(大多为透明
当软组织之间的密度差较大(例如,脂肪 瘤、静脉石)或利用造影检查,例如血管造 影可对软组织做进一步的影像学分析
•64
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fundamental lesions of bone
•65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
定义: 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 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 减少,但二者比例仍正常。
•7
一、 骨的解剖(4)
(二)骨的组织学结构 2.编织骨
见于一岁以前婴儿或某些病理情况下很快形成的骨 组织 胶原纤维粗细不一,排列交织成毛毡样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学[可修改版ppt]
• 对诊断有困难的部位,应用同一技术条件摄两 侧,以便对照观察
膝关节正侧位
腰椎正侧位
血管造影
• 用于肢体血管疾病及良恶性骨肿瘤的诊 断
下肢动脉造影
CT检查
• 平扫
–尽量将病变部位与其对侧部分同时扫描,扫 描层厚一般用5~10mm,常规扫描软组织窗及 骨窗
–向内外或前后移位 –上下端重叠或分离 –骨折端成角 –旋转移位
• 骨折端的嵌入: 嵌入性骨折
• 儿童骨折
–骨骺分离 –青枝骨折
• 骨折的愈合
–愈合良好(从骨折至骨痂形成,对位、对线 良好)
• 骨折的并发症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骨折畸形愈合 –外伤性骨折疏松 –骨关节感染 –骨缺血坏死 –关节强直 –关节退行性变 –骨化性肌炎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 像诊断学
骨骼、关节的影像学检查的方 法,主要以X线检查为主,在此基础上选 择性应用CT、MRI检查,能不断提高疾病 诊断的符合率。
第一章 骨骼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 X线检查 • CT检查 • MRI检查 • 超声成像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摄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任何部位都要摄正侧位,必要时还要照斜位、 切线位及轴位等
• 必须结合临床及实验室的检查,综合分 析
X线平片
• 骨骼系统的正常X线表现
–骨的结构与发育
• 骨的结构:密质骨、松质骨、骨髓 • 骨的发育:包括骨化与生长。骨化:膜内化骨
(颅骨、面骨),软骨内化骨(躯干、四肢、颅底 骨、筛骨),骨化中心
–长骨
• 小儿长骨:骨干、干骺端、骺和骺板
–骨干:骨皮质(密质骨)、骨髓腔 –干骺端:骨松质(骨小梁彼此交叉呈海绵状) –骺:骨骺(二次骨化中心) –骺板(骺盘):骨骺与干骺端之间横行的半透
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医学影像诊断学幻灯片
一、骨质疏松(1) (Osteoporosis)
❖ 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减少(骨有机 成分和无机成分等比例减少),引起 骨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大,骨 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
一、骨质疏松(2)
【临床与病理】 ❖全身性 原发性:原因不明,如老年性,绝经后 继发性:内分泌、胃肠道、骨髓及结缔 组织疾病,营养缺乏,先天性或遗传性 疾病,血液病等 ❖局限性:废用、局部充血等
❖ 多见于8个月~2岁人工喂养小儿 ❖ 主要表现精神不振、皮肤苍白,皮肤粘膜出
血、尿血、便血、血清碱性磷酸酶低下等
三、维生素C缺乏症(2)
【影像学表现】 X线: ❖ 普遍性骨质疏松 ❖ 坏血病线、坏血病透亮带 ❖ 骨刺征 ❖ 骺板骨折变形 ❖ 角征、环状骨骺 ❖ 骨膜下出血
坏血病(图)
四、肾性骨病(1) (Renal Osteopathy)
第九章骨骼肌肉系 第十四节 统医学影像诊断学
幻灯片
优选第九章骨骼肌肉系统医 学影像诊断学
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1.掌握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症及肾性骨 病的影像学表现
2.熟悉维生素C缺乏症的影像学表现 3.了解各种病变的病理过程及临床表现
学习难点
1.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C缺 乏症及肾性骨病的临床及发病机制不同
佝偻病治疗前后
治疗前
治疗六个月后
二、维生素D缺乏症(8)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成人营养不良性软骨病 ❖ 日晒不足和食物维生素D缺乏 ❖ 肝胆疾病和消化道疾病 ❖ 多次妊娠和长期哺乳可加速发病
二、维生素D缺乏症(9)
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影像学表现】
❖骨矿化不足: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 糊,骨皮质变薄
影像学分析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影像学分析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各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在骨骼系统疾病的分析和诊断中,影像学分析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影像学分析在骨骼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一、X射线X射线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它通过使用针对患者身体的X射线来获取影像图像。
在骨骼系统疾病中,X射线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结构,包括骨骼的形态、密度和关节间的关系。
使用X射线可以快速检测骨折、骨质疏松和关节炎等常见骨骼疾病。
二、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详细的横截面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骨骼系统疾病的分析中,CT扫描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以帮助医生判断骨骼结构的问题。
特别是在复杂骨折和骨肿瘤的诊断中,CT扫描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定位和评估。
三、MRI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使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射频波来生成详细的图像。
在骨骼系统疾病中,MRI可以提供更加具体和精确的信息,特别是在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炎等方面。
MRI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脊椎间盘突出、肌腱骨折和关节软骨病变等问题。
四、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一种用于评估骨质疏松症的影像学方法。
通过骨密度检测,医生可以准确地评估患者骨骼的强度和健康状况。
常用的骨密度检测方法包括DXA和QCT。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物质来评估整个骨骼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骨扫描在骨骼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骨转移的检测中非常有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骨骼中的任何异常代谢和血液循环,以及骨骼中的炎症或感染。
六、影像学引导下的手术和治疗影像学分析在骨骼系统疾病中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在手术和治疗过程中提供指导。
例如,影像学引导下的手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定位复杂骨折或骨肿瘤的位置,以及指导手术操作的方向和深度。
此外,影像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
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骨质增生硬化 (石骨症)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骨质增生硬化 (石骨症)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骨质增生硬化 (骨质斑驳症)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双侧骶髂关节致 密硬化(致密性 骨炎)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慢性化脓性 骨髓炎:见 股骨上段 骨质增生硬 化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双胫腓骨骨质疏松, 骨密度减低,骨小梁 稀疏呈网格样改变 (地中海贫血)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骨质疏松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老年性骨质疏松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老年性骨质疏松,胸椎体压 缩性骨折。
原因:
死骨表面有新骨形成,骨小梁增粗,绝对高密度 死骨周围骨质被吸收,相对高密度
病因:慢性化脓性骨髓炎、骨缺血性坏死、外伤 骨折后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 死,骨骺变小,密度 增高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化脓性骨髓炎:胫骨上段 见大片骨质破坏,中央有 密度稍高的死骨。
周围软组织病变
X线表现:软组织肿胀、层次不清,软组织 肿块或软组织内钙化和骨化等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骨化性肌炎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基本病变
髌上囊钙化:内 见高密度影
.
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诊断
CT表现
骨窗:
骨皮质:致密线状影 骨小梁:细密网状影 骨髓腔:低密度(脂肪)
影像本科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造影检查
关节造影:左膝外侧盘状半月板
.
窄
症脊
髓 造
造
影影
:
腰检
椎 管
查
狭
.
第四节 现代影像学检查
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减除血管造影无用的信息。
二、放射性核素扫描(radionuclide scanning, RNS): 应用99mTC(99m锝)作广泛骨扫描,可早期发现骨肿瘤, 但特异性较差。发射CT(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 ECT)是能更好地显示某一层面空间信息 的仪器,从而提高了诊断准确性。
骨的结构与发育
骨血供
软骨内骨化
骨的组成.ຫໍສະໝຸດ 第三章 骨关节正常X线解剖及变异
第一节 四肢骨关节X线解剖及变异
一、成人正常管状骨X线解剖 (一)骨干(diaphysis) 1、骨膜。2、骨皮质(营养动脉孔)。3、骨松质(骨小梁、骨 髓间隙)。4、骨髓腔。5、正常解剖变异(致密骨岛、软骨岛、 发育障碍线、骨骺线遗迹)。 (二)骨端(bony end) 二、关节的X线解剖 (一)关节间隙(joint space):关节骨端之间的空隙。它包括 解剖的关节软骨,关节内纤维软骨,关节腔及关节液。 (二)关节面(joint surface):骨端边缘光滑锐利的骨密质。 (三)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articular capsule and peripheral soft tissue):在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衬托下可见韧带及关节囊。
靶 软
线
特
线殊
摄摄
影影
:
.
第三节 特殊造影
一、脉管造影(vasography):包括动脉、静脉和淋巴 管造影。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
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检查课件(1)
CT检查: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
形成影像,用于观察骨关节系统的
形成三维图像,用于观察骨关节系
结构
统的内部结构
03
MRI检查:利用磁共振技术,形成 04
超声检查:利用超声波,形成二维
三维图像,用于观察骨关节系统的
图像,用于观察骨关节系统的软组
软组织结构
织结构
05
核医学检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 06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利用
骨关节疾病的诊断
01
骨关节疾病的分类: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肿瘤等
02
影像诊断检查方法:X线、CT、MRI等
03
影像诊断检查的临床应用:骨折的诊断、关节炎的诊断、骨肿瘤的诊断等
04
影像诊断检查的优势:准确率高、无创、可重复检查等
骨关节疾病的治疗
01
骨关节疾病的分类:如关节 02
骨关节疾病的治疗方法:如
炎、骨折、骨肿瘤等
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
治疗等
03
骨关节疾病的预后:根据疾 04
骨关节疾病的预防:保持良好
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预后
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效果有所不同
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骨关节疾病的预后评估
1
2
3
4
影像诊断检查在骨 关节疾病预后评估
中的作用
影像诊断检查对骨 关节疾病预后评估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像诊断检查在骨关 节疾病预后评估中的
发展趋势和前景
影像诊断检查在骨 关节疾病预后评估
中的局限性
骨关节系统影像诊断 检查的注意事项
检查前的准备
检查前禁食禁 水:避免影响
检查结果
检查前禁服某 些药物:如抗 凝血药物、抗 血小板药物等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重点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重点骨骼与肌肉系统是人体内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准确地了解这些结构的状况。
在临床诊断中,骨骼与肌肉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发现疾病、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重点介绍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的相关知识。
X射线检查是最常用的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X射线能够穿透人体组织,不同密度的组织对X射线有不同的吸收能力,通过X射线片可以观察到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密度、位置等信息。
X射线检查主要用于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的诊断。
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通过多个方向和角度拍摄组织断层图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出三维图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对于复杂骨折、软组织肿瘤等病变的评估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组织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与肌肉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对于脊柱、关节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是一种简便、无创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来观察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肌肉、肌腱、关节囊和软组织的检查,对于肌肉损伤、滑膜炎等疾病的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核磁共振显像(MRI)是无创伤三维视野慢性疼痛患者筛查无效的,特别适用于骨骼骨质骨质破坏,脊髓树胶质炎,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AS)全亚型和中立德拉明突痛及创伤后紧急肌肉环内肌腱或软骨疾病患者筛查。
此次MRI包含多个方面,如画心内约束,速成汤,脸部,颈部,面部感染,梅泽水肿,同化物,枪针和骁勇刚烈药物中毒,脑回显像检查,肝、胰、肾、膀胱及泌尿系等器官异常。
MRI是一种无创伤的,可以显示脊柱髋骨关节进行几天画像,并且无需任何辐射暴露。
核医学骨骼系统的影像学
68/M 糖尿病25年 间断发热和 贫血半年 原因待查
全身骨显像 超级影像 广泛骨转移
同上患者 融合图像 胸椎不均匀 放射性增高 成骨型转移 前列腺癌 广泛骨转移
同 上 患 者 同 机 CT
未知恶性肿瘤超级影像和CT 提示骨转移
表现:中轴骨影格外清晰,放射性弥漫性增 高,与软组织对比明显增强;双侧肱 骨和股骨近端大致对称性放射性增高; 双肾显影甚淡;呈“超级影像”表现。 另同机CT图可见胸腰椎成骨性病变。 诊断:全身广泛骨转移;建议进一步检查。
诊断:全身广泛骨转移; 累及颈椎、胸椎、腰椎、骨盆、双 侧肋骨、双肩胛骨和右肱骨。
78/M 前列腺癌 血清PSA(前列腺 特异抗原)升高
已知恶性肿瘤超级影像 提示骨转移
表现:脊柱影格外清晰,与软组织对比明显增 强;双侧肋骨、肱骨、股骨和胫骨近端 不均匀大致对称性放射性增高;双肾未 见显影;呈 “超级影像”表现。 诊断:全身广泛骨转移
骨软化症
维 生 素 D 吸 收 不 良
棕 色 瘤
50/F 2周前有胸背部着地外伤史 主诉胸背部痛和腰骶部痛
多发骨折
表现:右后肋7 ~11、 左后肋 5 ~ 9和多个椎肋 关节局灶放射性浓集灶呈垂直线形串 样排列,另可见骶骨和骶髂关节呈 “H” 型放射性浓集;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多发肋骨骨折; 骶骨和骶髂关节 “H”型骨折。
74/M 排尿困难1年 PSA增高 活检病理前列腺癌
全身骨显像 未见典型骨转移征象 双肾盂放射性浓聚 双输尿管显影 盆腔内 两个卵圆型放射性浓集区 似分别与两个输尿管相连 左右重复膀胱可能
同上患者
融合图像 两个放射性 浓聚区
有相通之处
RSDS
女,74岁,慢性 左踝痛,无骨折 外伤史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
足部骨骼肌肉系统:观察跗骨、跖骨、趾骨等部 位的影像学表现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在临床中的 应用
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包括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部位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诊断:通过观察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表现可以诊断出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部位的病变
添加项标题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在疾病筛查中的应用:通过影像学检查 筛查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如骨质疏松、关节炎等。
添加项标题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通过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添加项标题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影像学检查 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和肌腱
关节:能够显 示关节的结构 和功能包括关 节软骨、关节
囊和关节液
神经:能够显 示神经的形态、 大小和位置以 及神经的走行
和分支
超声影像学表现
肌肉:正常厚度无明显肿块 或萎缩
骨骼:清晰可见无明显异常
关节:活动自如无明显疼痛 或肿胀
神经:正常分布无明显压迫 或损伤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鉴别诊断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在临床 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潜 在的并发症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表现 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
骨骼肌肉系统正常影像学在临床 中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 者的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
指导手术与治疗方案
肌腱:连接骨骼肌和骨骼起 到传递力量的作用
骨骼肌:主要由肌纤维组成 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第二部分PPT模板
肌腱与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
➢ 多发生于后角,T1WI最敏感 ➢ Ⅰ级:半月板内点状或小结节状高信号,不
伸延至半月板上下关节面-半月板变性。 ➢ Ⅱ级:半月板内水平走行的线状高信号,常
伸延至半月板与关节囊交界处,但不伸延至 半月板的关节面-半月板退行性变。 ➢ Ⅲ级:延伸到半月板关节面的线状或形态复 杂的高信号-半月板撕裂。
椎间盘变性-MRI表现
➢ 椎间盘变薄、变扁 ➢ T2WI上髓核和纤维环内侧部信号变低
或不均匀。
椎间盘膨出-MRI表现
➢ 椎间盘变性,矢状位上椎间盘向后隆起。 ➢ 轴位上膨出的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或
表现为椎体后缘光滑的弧形影突向椎管。 ➢ 脊膜囊和神经根鞘受压不明显。
椎间盘突出-MRI表现
➢ 矢状位 ➢ 突出的椎间盘呈半球状、舌状向后方或侧
慢性骨脓肿
硬化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
➢ 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 增生。
➢ 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边缘不整。
➢ 局部密度高,小的破坏区不易发现。
骨结核-X线表现
➢长骨结核 ➢骺、干骺端结核 ➢骨干结核 ➢脊椎结核
骺、干骺端结核
➢可形成脓肿 ➢类圆形、边界清楚,邻近无明显骨
后方伸出,信号与主体部分一致。 ➢ 横断面 ➢ 突出的椎间盘呈三角形或半圆形局限突出
于椎体后缘 ➢ 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消失 ➢ 硬膜囊受压,神经根鞘受压 ➢ 直接显瘢痕 ➢ 手术病史,信号低于椎间盘,增强明显 ➢ 肿瘤 ➢ 有明显强化,合并椎骨破坏,椎间孔扩
半月板撕裂
骨与软组织感染
➢化脓性骨髓炎 ➢软组织感染(略) ➢骨结核
化脓性骨髓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RI检查 一个检查骨骼及软组织的重要手段。
可分辨肌肉、脂肪、韧带、软骨、骨髓等。 显示肿块、坏死、出血、水肿等病变。要以 平片为诊断基础。
第二节 normal X-ray features
肩关节
肘关节正侧位
腕关节正侧位
颈椎正位
张口位、侧位
斜位
脊柱
发育特点
骨结构:
密质骨 由哈氏系统(哈氏管、环行骨板)组 成,X-ray高密度。 松质骨 骨小梁组成。 骨小梁自皮质向髓腔 内延伸,呈海绵状。血供丰富,为病变好发 部位。X-ray低密度。
X线表现:
早期:关节囊肿胀、密度增高、边界不清、
关节间隙增宽及邻近软组织肌肉影像模糊, 皮下组织出现网状结构等。 进展期: 。X线见软组织肿胀更为广泛和突 出,脓肿所在部位出现局限膨隆,干骺或骨 端可有骨膜反应。骨性关节面模糊、中断、 凹凸不平甚至消失和出现骨端缺损,
修复期:X线见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肿胀减轻、
根据病理改变情况骨髓炎可以分为骨膜下脓
肿前期、骨膜下脓肿期和骨膜破坏期,通常 把在发病10d内X线表现尚未出现骨质破坏前 定为早期。 X线平片简单、价廉、空间分辨率高、应用范 围广,仍然是诊断骨髓炎的主要方法,但对 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不能作出准确诊断,通 常需借助于其它影像诊断手段
X-ray表现
层次和轮廓变为清楚,病情重和病程长者还 可见到脓肿造成的大片不规则钙化斑,关节 软组织挛缩和肌肉萎缩。关节间隙变窄可引 起纤维强直和骨性融合
化脓性膝关节炎
骨关节结核Tuberculosis
以骨质破坏、疏松为主 分型:渗出性、增殖性、
的慢性疾病。青年、儿 童多见,常常继发于肺 结核。 血行感染。
骨肿瘤
良、恶性肿瘤。
好发于干骺端。 青少年多见。
骨软骨瘤
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系由骨质组成的基底
和瘤体、透明软骨组成的帽盖和纤维组织组 成的包膜三种不同组织所构成,仅发生于软 骨化骨的骨骼,大都附着于长骨干骺端的表 面,故又称外生骨疣。 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常见,约占50%, 其次为肱骨近端、桡骨远端和腓骨两端。 肿瘤可单发或多发,生长缓慢,至成年时可 停止生长。
生硬化,通常见于脓腔周围。此外,骨膜因新 骨形成而明显增厚,并与骨皮质融合。同时骨 内膜也增生。这些改变使患骨增粗,密度明显 增加。骨内膜及髓腔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使髓腔 变小,广泛的骨硬化可使髓腔闭塞。愈合表现 为无死骨片,破坏区消失。
肱骨、胫骨慢性炎,死骨形成。
化脓性关节炎
最常引起化脓性关节炎的细菌为金黄色葡萄
表现:
肿瘤多有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即为瘤巢,直
径一般不超过1-2cm。位于骨松质时,其直 径可达4-5cm。多数为一个巢,也可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聚集一起的瘤巢。有时在巢中可 见不规则钙化阴影或似鸟蛋状外观。 周围骨质硬化范围与病变部位有关,位于骨 松质时,瘤巢可以较大,而周围骨质硬化则 轻微或缺如。位于骨皮质时,周围骨质硬化 明显,往往超过瘤巢本身较多。
骨巨细胞瘤
骨样骨瘤
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
成。肿瘤由两部分组成:一为由肉芽组织构 成的瘤巢,一为周围骨质硬化区。肿瘤成熟 后,一般不再生长。 疼痛为主要症状,由间歇性转为持续性,夜 间较重,服水杨酸钠类药物可以缓解。患部 隆起,多有压痛,偶有红、肿、热感,与一 般炎症类似。
球菌,发病诱因常继发于机体其他部位的化 脓感染灶,病菌通过血流而累及关节,也可 由邻近软组织或骨髓感染波及关节。外伤是 发病的主要诱因。 病理改变主要有3个方面:关节软骨的破坏、 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破坏和晚期的增生修复。
在发病的2-3天内,主要是关节滑膜的急性炎
症反应,滑膜明显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形成 脓性关节积液,在病变发展的中期(发病两 周左右),关节软骨可严重破坏,并累及软 骨下骨性关节面,引起骨骺或骨端的骨质坏 死。晚期,病理改变以滑膜、纤维组织的增 生为主,造成关节的粘连和纤维愈合,最终 关节纤维强直或骨性融合。
皮质旁型软骨瘤:较罕见,多单发。X线表现
变化很多,有时在皮质旁呈模糊的软组织阴 影,压迫其下方骨皮质形成表浅缺损,缺损 边缘常有增生硬化现象;有时缺损区域较深, 但仍有一薄层致密的骨质与肿瘤相间隔,缺 损区域附近可见钙化斑。
软骨瘤
骨巨细胞瘤
巨细胞瘤分为良性、生长活跃和恶性。病理上约
15%为恶性,又分原发性或继发性。巨细胞瘤是一 种常见的骨肿瘤。起源于骨骼的非成骨性结缔组织, 肿瘤的主要组成成分类似破骨细胞 。 肿瘤呈一与正常骨分界明显的密度减低区,其中可 见类似多房间隔的残留骨小梁,明显时可呈“肥皂 泡样”改变。晚期,肿瘤过度膨胀可使骨皮质破裂, 且可侵入附近软组织中。
钙化 见于肿瘤/退行性变/骨梗死等。 骨质坏死 bone necrosis 骨代谢的停止。死骨形成,
早期X-ray无著变,后期为高密度。为表面新骨形成 /肉芽包饶之故。 矿物质沉积 骨质硬化 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多因病变影响成 骨细胞活动所造成,属于机体代偿性反应;亦可是 病变自身成骨,如成骨型骨肉瘤。骨皮质增厚,骨 小梁增多,骨骼增大变形,骨髓腔变窄或消失 软组织改变
内生性软骨瘤:常为单侧性,常见于短骨,边缘整
齐、呈椭圆型透亮区。肿瘤一般为中心性生长,邻 近的骨皮质呈梭形膨胀、变薄,周围有一薄层骨质 增生硬化现象,瘤内可有多数间隔及散在的沙粒样 钙化点。 。 外生性软骨瘤:较少见,多单发。肿瘤常开始于干 骺端一侧的骨皮质部分,逐渐随着骨骼生长向骨干 方向移位。骨皮质向一侧膨胀、变薄,或呈凹陷状 常比较局限,边缘无或仅有轻微骨硬化现象。
发育:骨化与生长。膜化骨——间充质细胞
变为成纤维细胞,化骨、形成骨化中心。如 颅盖骨、面骨。软骨内化骨——间充质细胞 变为软骨,形成原始骨化中心。如躯干、四 肢、颅底、筛骨。 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钙磷代谢作用。 骨干、干骺端、骺板/线/盘(骨发育完成后消 失)、骺软骨。 骨龄 骺线完全消失的年龄。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
其特征为排脓屡管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 阻碍瘘管愈合的主要原因是脓腔或死骨的存 在。骨脓腔可单发或多发,其形状、大小不 一,一般与瘘管相通。死骨多为一大块,亦 可为多个小块,小的可由瘘管排出。
在慢性期,骨的修复作用占优势,患骨明显增
骨质破坏X线片
第四节
常见病表现
骨折 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 表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 分类:
①完全性、不完全性 ②线形、横形、斜形、螺旋、粉碎、嵌插等。 ③开放型、闭和型 ④儿童骨折:骺离骨折——X不显影,骺线变宽。 青枝骨折。
愈合:肉芽形成、纤维骨痂、骨性骨痂、改
脊柱摄片时,如摄腰椎应包括下胸椎以便计 数。③摄对称骨关节以便对照。 血管造影 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透视。
二、CT检查
X线不能明确时行CT进一步检查,可详细了
解复杂的解剖部位及软组织病变。密度分辨 率高,易于检出小病变。 平扫 检查时尽量病变部分和对侧部位同时扫 描,以便对照观察。层厚一般为5或10mm, 低窗位、窄窗宽看软组织,高窗位、大窗宽 看骨组织。 增强 了解强化程度,明确病变范围和性质。
髌骨横行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
嵌入型股骨颈骨折
肩关节前脱位、肘关节后脱位
髋关节脱位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多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入骨髓腔感染所致。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 途径:①血道②邻近组织/关节直接蔓延③开 放性骨折、外伤。 病理:感染 充血、水肿 脓肿 窦道形成 病灶外延 脓液流出,疼痛缓解 骨髓腔高压力 淤积致慢性炎
骨肉瘤
原发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主要见于15~25
少年,男多于女约一倍。肿瘤部位多在长骨 干骺端,以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及肱骨近端 最常见。肿瘤主要组成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 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疼痛和肿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开始时常呈 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
骨骼系统影像学诊断
互 勉 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崖苦作舟
第一节 常用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骨骼因含大量钙盐,密度高,同周围组织有鲜明 的对比性;其自身的骨皮质、松质及骨髓密度亦不 同。易于在X线上显示。 特点:能显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做定性诊断。 但部分疾病X线表现与病理表现有分离现象。 注意:①任何部位,一般应包括正侧位摄影位置, 某些部位摄特殊位置。②包括周围软组织及邻近关 节。
早期无明显表现,与临床不平行。有时可见
软组织改变:肌间隙模糊/消失,肿胀。 2w后骨骼改变:局限性骨质疏松、破坏,骨 膜反应、骨髓腔密度升高、死骨形成。
肱骨下段急性炎、骨膜下脓肿T2像
儿童的骨骺软骨板对化脓性感染具有阻力,
缺乏血供,所以感染一般不直接穿过骨能进 入关节。在成人中由于缺乏这种阻力,故可 直接侵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 蔓延途径有二:1.骨脓肿向外扩展,突破干 骺端皮质,掀起骨膜,形成骨膜下脓肿,再 经哈佛氏管侵入髓腔。骨膜下脓肿可扩展至 整个骨干。 2.感染直接向髓腔蔓延,又经 哈佛氏管向外蔓延,形成骨膜下脓肿。
第三节 基本病变X-ray表现
骨质疏松 (osteoporosis)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有机成分、
无机成分等比例减少。X-ray :骨密度减低、皮质变薄/分离、 骨密度减低、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椎间隙增宽/楔形 变;骨折。 Reasons:年龄、绝经、malnutrition、代谢障碍等、骨折、 感染、肿瘤。①骨细胞活动减低或成骨刺激不足(成骨不全 症、制动、失重);②造骨原料不足(营养不良、甲亢、糖 尿病)③原因不明
表连。由松质骨和皮质骨构成的蒂 或基底部各与干骺端相应骨质相连。 可呈密度不匀、凹凸不平或菜花状形态。肿 瘤中如见到密度减低区,或环状、半环状、 斑点状钙化时,则代表软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