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讲义 上古文学,上古神话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PPT参考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上古神话PPT参考
2021/3/10
中国文学史
上古神话
授课:XXX
1
第一章 上古神话
2021/3/10
授课:XXX
2
第一章 上古神话
❖ 神话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也是后世文学作 品永不枯竭的灵感源泉。神话,给我们带来 了无限的神秘感,各个国家的神话各具特色,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中国古代神话也是 异常丰富、瑰丽多彩的。
厚实),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弱。于是女娲
熔炼五色石以补青
2021/3/10
授课:XXX
19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
❖ 天,折断鳌(海里的一种大龟)的四肢
来把擎天的四根柱子支立起来,杀黑龙
来拯救冀州(古九州之一,古代中原地
带),累积芦苇的灰烬以抵御洪水。苍
天得以修补,四柱得以直立,洪水干枯
(这里指洪水消退了),冀州太平,强
❖ 《五运历年纪》:“首生盘古,垂死化身。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 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 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zi1)为星辰,皮毛 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玉,汗流为 雨泽……”
《述异记》:“先儒说盘古泣为江河,气为风,
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
2021/3/10
授课:XXX
9
八第、三我节国神上话古不神发话达的的原思因维特征
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而富
于理性,重实际而黜玄想;中华民 族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不语“怪力 乱神”;中国古代历史家注重考信 于“六艺”,对神话或不讲,或将 其改为人的历史。
2021/3/10
授课:XXX
10
第四节 上古神话篇目阅读

2021/3/10
授课:XXX

古代文学(1)(2)(1)

古代文学(1)(2)(1)

古代文学一.1.上古神话神话:关于神异形象的描述定义: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呈现和描述。

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社会和历史的认识和反应。

2.上古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始祖神话:女娲补天洪水神话:大禹治水战争神话:阪泉之战、黄帝擒蚩尤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其他神话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公共触山、嫦娥奔月。

创世神话和再生神话(造人、补天) 自然力被人格化(夸父精卫嫦娥)英雄神话(后羿大禹)战争神话(黄帝蚩尤)3.上古神话的艺术精神1.凸显人的作为和主动精神(夸父逐日、后羿射日)2.神话人物被赋予救苦救难的神圣使命(女娲后羿)3.面对困难、灾难、挫败时坚韧不屈的精神被张扬(精卫填海)4.艺术特征1.诗性思维:形象力、想象力2.表现形式属于以超现实为特征的浪漫主义文学范畴赋予自然以生命,天界-人境人神-幻变3.超现实表现为夸张描写的大胆和无羁。

自然-人格人类-自然之力5.上古神学的文学影响A 神话素材典故及原型被借用和化用,构造新的奇异和离奇。

B 神话天然神奇的想象和自然形成的拟人夸张也被后世借鉴,有意进行夸张荒诞的全新创作。

6.六艺名词解释六种技能: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数数学。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2.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

(其中《乐》早已失传,甚至其存在与否都众说纷纭)六艺现代多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

7.四书名词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8.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

二、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物我一体,以己观物 例:解释自然、地理; (2)形象比附,具体可感 例:《淮南子· 天文训》 (3)情感浓烈,神秘体验 例:《九歌》舞乐的激情




精神 (1)深重的忧患意识; 例:水旱灾害 (2)浓厚的重生思想; 例:黄帝神话 (3)积极的奋斗精神。 例:抗争神话
(3)男性神 《淮南子 本经训》后羿射

《山海经· 海外北经》记载:
日的故事: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 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 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 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 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 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 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 希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 以为天子。
三、神话的功能

神话



助幻想形式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他们是为了实 用的目的,而不是审美的目 的。 (1)生存需要; (1)联系氏族; (2)维持习俗; (3)宣泄情感。
《竹书纪年》记载,属于伏羲氏 系统的有所谓长龙氏、潜龙氏、 居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 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 等,这实际乃是以蛇为图腾的远 古氏族。 《左传》记载,少昊之国“纪于 鸟,为鸟师而鸟名”,有凤鸟氏、 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 氏、祝鸠氏、雎鸠氏、鸤鸠氏、 爽鸠氏、鹘鸠氏。
二、始祖神话 (1)玄鸟生商 《史记· 殷本纪》: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 女。……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 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2)后稷神话 《诗经· 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 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 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 载育,时维后稷。

第一章文学的缘起 第一讲上古神话

第一章文学的缘起  第一讲上古神话
人类学家认为神话是未开化的人类的原始 信仰的残留物;
语言学家认为一切神话都源于语言的毛病。
神话的保存:
文献资料:《诗经》、《庄子》、《韩非 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 秋》、《淮南子》、《风俗通义》、《三 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 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 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 古神话的原貌。
马克思: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不能正确认 识自然和社会的产物,是“用想像和借助 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 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 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出自希腊语,意思是“关于神祗与英 雄的传说和故事”。英语中的“Myth”意为 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
神话的定义多达百余种: 历史学家认为神话是虚构的或诗化的历史;
女蜗,《山海经·大荒 西经》,中国最古老 的始祖母神,相传为 人头蛇身。
《说文》十二:“娲, 古之神圣女,化万物 者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
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 广之野,横道而处。
《淮南子·说林篇》中记载:“皇帝生阴阳, 上骈生耳目,桑林生手臂,此女娲之所以 七十化也。”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
禹太太呆了一会,就把双眉一扬,一面回 转身,一面嚷叫道:
“这杀千刀的!奔什么丧!走过自家的门 口,看也不进来看一下,就奔你的丧!做 官做官,做官有什么好处,仔细像你的老 子,做到充军,还掉在池子里变大忘八! 这没良心的杀千刀!……”
侯人!——应答,自语。 侯人兮!——有韵律,但不完整。 侯人兮猗!——有韵律,表达完整。
兄妹结婚
唐代李冗《独异志》:昔宇宙初开之时, 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 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 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 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 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 其面。

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

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1、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主题和意义1、神话按照主题的不同分类:(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3)洪水神话:大禹治水(4)战争神话:黄帝和炎帝战争、黄帝和蚩尤的战争(5)发明创造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1)由于原始先民在思维中尚未将自身同自然界截然分开,形成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2)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

(3)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4)神话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流变与影响1、上古神话的流失演变的两大过程:(1)神话的历史化:中国的历史意识发展很早,很多古老的神话传说,往往被当作历史事实而被载录下来,神灵被理解为人类祖先编入历史谱系之中,从而丧失了神话的本来面目。

(2)神话的宗教化(仙话):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神话的一个来源。

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编定和体制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2、《诗经》的来源:(1)献诗(2)采诗(3)删诗3、三家诗(今文诗):鲁诗、齐诗、韩诗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毛诗(今本《诗经》就是“毛诗”,是古文诗)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P77)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1、《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虞书.尧典》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2、春秋笔法:又叫微言大义,指在行文中虽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的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

中国文学史-上古神话
《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 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伍 发明创造神话
伍 发明创造神话
1、概念:人们把各类重大发明,及对各种自然、 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归结于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 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 2、代表作:黄帝、后羿等。 3、意义:从自然神向自创神过渡,核心在创造和 征服。
《三五历纪》三国·吴·徐整
“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 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
《广博物志》明·董斯张
“今南海有盘古墓,亘三百余里,俗云后人追葬盘古氏之魂也。南 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
《述异记》南Biblioteka ·任昉壹 《盘古开天》(1)宇宙卵生神话对阴阳太极观念有重要影响; (2)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反映对人类自 身力量的信念; (3)暗喻人和自然对应关系; (4)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3、意义: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解释,表达征服自然、变革 社会的愿望。
壹 关于神话
三、神话的产生的条件
1、语言能力的发展足以表达对自然、社会的情感。 2、期望解释,同时对自然力有敬畏之情,这时幻 想出超自然神灵和魔力,自然被神化,充满神秘感。
壹 关于神话 四、神话的意义
1、解释现有社会制度与习俗,“为我所用”。 2、神权合一是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精神纽带。 3、神话故事在讲述过程中,产生了对不可控世界 的假想性把握,从而宣泄生活中的不安不满情绪。
三、神话和文学创作比较: 1.文学创作中的象征和情感表达更加主观化、个性化,抒 发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怀; 2.神话的情感和象征植根于集体意识之中,属于客观认知, 并带有更多的神秘意味。

中国古代文学之: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文学之:上古神话

三、《山海经》的神话价值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 质的书,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其最 有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保留的神话古老,神多于神 话。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轮廓。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 民族精神
一、创世神话
1、盘古开天地: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 太极观念有极重要的影响。同时,宇宙生成的 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 力量的坚定信念。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神话
概念: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 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 “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的故事情节是虚幻的生条件: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功能: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 性;作为精神纽带,把个人融入氏族获得生存; 使人们宣泄不安情绪。
二、文献资料
中国上古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但资料零散不 全。
《诗经》、《楚辞》保存神话较多。史书中的 神话大多经过改造。诸子中《庄子》援引神话 最多。
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 嫦娥奔月保存在《淮南子》
三、洪水神话
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 洪水神话,主要把洪 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 害,所揭示的是与洪 水抗争、拯救生民的 积极意义,看重人的 智慧及斗争精神。鲧 禹父子为代表。
四、战争神话
炎帝与黄帝的孤 泉之野战争: 炎黄部族融合。
黄帝与蚩尤的战 争:涉及祈雨、 求雨及一些具 有文化意义的 发明
五、发明创造神话
现实事件,从而成为构筑远古历史的一块基石。
二、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三、神话被后世引用,为各类文学作品提 供素材。

中国文学史课件

中国文学史课件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演变
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1、历史化 这可能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例: 宰我问于孔子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大戴礼记·五帝德》)
月亮神话的演变: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唐·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诗经》的分类
风 15國風共160篇,「風土之音曰風」,是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朝廷之音曰雅」,是宮廷正樂,用於典禮。 颂 周(31)、商(5)、魯頌(4)共40篇,「宗廟之音曰頌」,是宗廟祭祀時唱的讚歌。
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
《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
孔子论《诗》(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第一章上古神话ppt课件

第一章上古神话ppt课件
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 帝,黄帝乃令应龙 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蚩尤请 风伯、雨师纵大风 雨。黄帝乃下天女 曰魃,雨止,遂杀 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神话的记录
神 话 的 保 存
《 山 海《 经 》
《 庄 子

《 淮 南 子 》
《 楚 辞

《 列 子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
《山海经·海内经》: 洪水滔天。鲧窃
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不待帝命。帝令祝融 杀鲧于羽郊。鲧复 (腹)生禹,帝乃命 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1、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得体系。 2、中国神话大多半人半兽,将人神化,而希
腊神话则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将神人化,人 神同形同性。 3、中国神话中女性地位较高,而希腊神话大 多推崇男性神。 4、中国神话无爱神,西方有丘比特。 5、中国神话伦理道德观很强,呼唤正义,献 身精神。
认识到了 贫困户 贫困的 根本原 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原始人类能够不自觉地运用原始的形象思维创造神 话。

第01讲 上古神话

第01讲 上古神话
《山海经· 大荒北经》
发明创造神话 《山海经· 大荒北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 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 ,把两黄蛇,名夸父。 后土生信,信生夸父。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 ,逮之于禺谷。将饮河 而不足也,将走大泽, 未至,死于此。
考 点
二、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使用教材: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时限:从先秦到宋辽金;
研究对象: 此一时期的作家、作品、流派、文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对 祖国对人民的感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①“爱国”与“忠君”。 ②“民本”与“仁政”。 ③重视政教合一,主张文学艺术要为政治和道德服务。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 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 岳,血流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 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 为珠石,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 化为黎氓。
(《绎史》卷一)
始祖神话是关 于人类起源问题的 神话,中国的始祖 神话是女娲抟土造 人。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教材分段法:社会制度变化或王 朝更替法。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教材分段法:三古七段双视角。
• 朝代分期法:
• 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 →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
• 三古、七段划分法:
• 上古: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 第一段:先秦 • 第二段:秦汉 •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第一讲上古神话

第一讲上古神话
法典》; • 东南亚文化圈:菲律宾伊富高人、泰国西北部拉瓦人葫芦生人故事; • 印第安文化圈:南美洲基多鹦鹉与兄弟俩、加拿大印第安人先知与独木
舟。 • Mark Isaak. 《世界各地的洪水神话》,已发现181个国家有洪水神话。
参看陈建宪《洪水神话:神话学皇冠上的明珠》,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4月。
第一讲上古神话
24
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 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 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 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 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 为邓林。
第一讲上古神话
35
三、神话的保存和演化
神 话 的 保 存








经《

第一讲上古神话




纪 录

36
中国神话散失
• 1、神话历史化。
• 天神—祖神,不雅训,触犯理性的在 这一过程中被删除。
第一讲上古神话
30
• 欧洲文化圈:《圣经·创世纪》:神命诺亚造方舟、诺亚进方舟、洪水泛 滥四十日、洪水稍落、诺亚放乌鸦与鸽出方舟、诺亚和全家出方舟、诺 亚筑坛献祭、神赐福给诺亚、立虹为记。
• 地中海文化圈:《吉尔佳美什》、《阿特拉希斯史诗》等; • 印度文化圈:《百道梵书》摩奴和鱼、《摩诃婆罗多》森林篇、《摩奴
年乎?”曰:“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

第一部分:上古神话

第一部分:上古神话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 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邓姓图腾,邓 就是桃木,是炎帝第九世猴图腾的 夸父族人的族称。
想一想
若夸父没有渴死在半路上,他最终能赶上太阳吗?
中国上古神话与古希腊神话几乎产生于同时期, 但有很大不同。想一想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有什 么不同呢?
第一部分:上古神话
陶老师
什么是上古神话?
中国广义的上古神话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 神话和传说。
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因为 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 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 往带有神话色彩。
上古神话的分类
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 燧(suì)人取火 伏羲画卦 女娲补天 神农尝百草 鲧(gǔn)禹治水 战争神话 仓颉(jié)造字 发明神话 斗争神话 五行神话
《山海经》特点
述图之书 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时的顺序不同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 ī ū )之山,其上多柘(zh è )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huì),赤 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 。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 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 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提示:中国神话形象仁爱宽容,具有奉献与自我 牺牲精神,而古希腊神话神人同形、同性,崇尚 智慧与力量。)
《山海经》的神怪
《山海经》
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 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 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 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山海经》全书十八卷, 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 “海内经”一卷,共约31000字。记载了100多邦国, 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等讯 息。

文学常识之上古神话

文学常识之上古神话

文学常识第一讲上古神话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

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神话也就由此产生。

广义的上古神话指中国夏朝以前直至远古时期的神话和传说,狭义的上古神话则包括夏朝至两汉时期的神话。

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

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上古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

上古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1、盘古开天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后乃有三皇。

(《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看法在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存在。

卵生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先民们由此设想宇宙也是破壳而生的。

2、女娲造人就像关心宇宙的起源一样,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也有极大的兴趣。

而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女娲的故事。

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tu印)黄土做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 eng)人也。

3、伏羲八卦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伏羲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代表了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讲 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讲 中国古代神话

者漸近人性,凡所敘述,今謂之傳說。傳說之
所道,或為神性之人,或為古英雄,其奇才異
能英勇為凡人所不及,而由於天授,或由於天
相者。」
2022/1/12
6
一、「神話」與其他精神現象
何謂神話?
☆乃上古初民對自然界光怪陸離之變化所興起之想像產
物。神話原本在初民社會口頭流傳,至有文字後才逐漸 寫定。 ☆由西歐被翻譯到日本,再移植到中國,最早出現是在清光 緒二十九年(1903),發表在《新民叢報》上蔣觀雲 〈神話、歷史養成的人物〉一文中。 ☆神話不必有「神」才有「話」,本來是「故事」或「傳 說」,因和宗教關係密切,亦有神話為神傳述神蹟,因 此神話和「神」才有了關係。
2022/1/12
7
二、神話的要素(1)
★幻想性 ★故事性 ★原始性
2022/1/12
8
二、神話的要素(1)
2022/1/12
9
二、神話的要素(1)
2022/1/12
10
二、神話的要素(1)
2022/1/12
11
二、神話的要素(2)
★主導思想:從「物我混 同」到「萬物有靈」 (擬人化、人格化)
2022/1/12
29
自我評量
中國神話有什麼特色?它與仙話、鬼話、童 話、小說、寓言、傳說的差別何在?
「變形」是中國神話中很重要的一個類形, 透過「變形」,神話欲展現什麼意念?
中國神話不發達的原因何在?研究中國神話 最主要的困難有哪些?
2022/1/12
30
2022/1/12
2
一பைடு நூலகம்「神話」與其他精神現象
神話與鬼話
☆志怪、神魔等「鬼話」很大程度上是自覺的精神產物,編
撰者和讀者,並不真信其中荒誕不經的情節與人物,但 還是能從這些故事中得到某種樂趣與滿足。

第一讲 神话教学要点

第一讲 神话教学要点

第一讲上古神话教学要点一、中华文明史前史与神话世界1、史前文明遗迹与历史的神话样态2、神话的缘起困惑:我从哪里来?世界由何如此?恐惧:自然力、灾祸、死亡崇拜:自然、祖先、英雄3、神话的概念:神话是上古先民面对难以理解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而幻想出来的一种具有艺术特征的集体性口头叙事。

二、上古神话概说1、神话的分类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女娲补天)始祖神话(女娲兄妹结婚、三代始祖诞生神话)洪水神话(鲧禹治水)英雄神话(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战争神话(黄帝擒蚩尤)2、神话的保存:巫师、历史家、诗人、哲学家3、神话的历史化三、神话思维神话思维是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在现代人看似十分荒诞的描述中,包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宙模式、万物关系、民族历史、宗教观念乃至各类日常生活知识。

但是,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神话会或多或少脱离原始状态,特别是摆脱它解释宇宙、自然的职能,而越来越多地反映人类社会中的生活情感、矛盾冲突,体现出神话的文学意义。

同时,同一神话由于传播、记录、整理、改造等原因,也会有情节、内涵、教化等方面的差异,并带有不同时代传播者、记录者、整理者的时代痕迹与主体倾向。

神话思维的特点:1、人们常常把自身看作自然的一部分,又把自然看作是有人性的自然。

2、先民们常常不自觉地将“实的”(直观摹写和直觉洞察)经验和“虚的”(主观投射和想象幻化)经验,混在一起,使神话显得神奇迷离。

3、神话体现出原始初民的“自我中心意识”:或以人的某一感觉为依据,推想某一事物的成因;或以人的居住环境为中心,建立有关宇宙天体或自然世界的认知;或以人的某些局部的社会、生活经验去类比某些自然现象的来由及普遍规律。

四、中西神话比较中国神话的特点:短小,故事性不强;较零乱,往往有几种矛盾说法;没有形成以主神为核心的神际关系网;神形原始、人兽同体;世俗色彩淡薄;尚德的精神西方神话的特点:更崇尚人性的崇拜:赋予神以人形、人性、甚至人的社会关系;具有深厚的人本精神;职业精神五、神话的意义与价值1、思想价值:歌颂劳动、歌颂爱情、赞美英雄、讴歌反抗精神、劝善惩恶2、文学价值:文学素材、神话原型、思维方式、表现手法3、研究价值:人类学价值、历史学价值、民族学价值建议阅读书目:1、袁珂著,《中国神话史》,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

先秦文学讲义第一章 上古文学

先秦文学讲义第一章 上古文学

古代文学(一)课程教案(参考格式)注:1. 每项页面大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次课编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周次、课次、课时应与教学日历相一致,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讲授、讨论课、习题课、实验、实训、实践、其他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选择确定。

4.执行情况和课后小结应在教师完成本次课教学后填写。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第一节文学的起源一、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文学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游戏说等。

持唯物主义观及马列文论观者,都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来源的途径:①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力的张弛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

呼声的高低间歇具有规律而富有节奏,这就是原始诗歌的韵律。

《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②劳动后:劳动韵律的再现和生产行为的模拟。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鲁迅谈文学起源:“杭育杭育派。

”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

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都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声音来。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都想不到发表。

其中有一个叫“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倘若用什么记号留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二、原始文学的特点:①起源于文字以前。

有歌谣和神话,而之所以保存至今,不是当时人记载下来,而是有文字后人们依据口头流传用文字记载下来;②集体创作,非一人完成;③口头流传;④三位一体,歌辞、音乐、舞蹈。

三、原始歌谣的内容:①当时劳动生活的反映。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记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指禽兽)。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一章:上古神话

▪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 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 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 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 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 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尚 书·洪范》)
▪ 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 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佥曰:“於! 鲧哉!”帝曰:“於!咈哉!方命圮族。”岳曰: “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 绩用弗成。 (《尚书·尧典》)
▪ 东海之外,泔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 和,方曰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 《山海经·大荒西经》
▪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有人反臂,名曰 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 此始浴之。
二、创世神话
(1)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 (卵生神话)天地 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 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 天去地九万里。 《艺文类聚》第一卷引三国吴人徐整《三五历记》
二、哲理化 《庄子应帝王》:浑沌和儵、忽 三、宗教化 修炼、服食、升仙:嫦娥奔月
二、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文Mythos,一篇神话是一个 神话体系(Mythology)里的一则故事。神话体系 是曾经被特定的文化群落认为是真实的,并流传下 来的故事体系。它为社会的习俗惯例和被认可的约 束人们行为的准则提供依据;也用来解释(从超自 然的神的意向和行为的观点)世界为什么会是这个 样子,万物何以会产生。大多数神话与固有的祭祀 仪典形式有关。 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人,而不是超自然的神,一 般来说这类故事就称为传说(Legend),如果故事 和超自然的神有关,但并非系统神话体系中的一部 分,这类故事就称为“民间故事”(Folklore)。

上古神话——精选推荐

上古神话——精选推荐

专题一上古神话第一讲上古神话的界说(冯淑静)课程名称:先秦文学概论本课内容:上古神话的界说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授课时间:2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2、掌握上古神话与传说、仙话、寓言的不同;3、掌握上古神话的文献来源。

二、教学意义上古神话作为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具有着“永久的魅力”,不仅成为后人认识先民生活与思维方式的某种参照,而且它产生于我国文学史初始时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因此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本讲重点讲述上古神话的定义、特征及文献出处等,是学习上古神话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1、上古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2、神话的源起;3、神话与传说、仙话、寓言的不同;4、上古神话的文献来源。

四、教学难点1、神话的源起;2、神话与传说、仙话、寓言的不同。

五、教学方式以电子课件为主,进行课堂讲授。

六、讲授过程(内容、方法、步骤)一、上古神话的定义及其特征神话的概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

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

”1这个始于20世纪初的论断直到今天仍然令人信服。

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袁行霈的文学史中认为:“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讲义:
这一节课主要介绍先秦了解文学的起源、形态以及先秦文化对文学的影响
一、先秦社会的历史发展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形成的最初阶段是在先秦时期,这是从远古经夏、商、周三代直至秦统一(前221年)之前的漫长的历史时期。

据1996-2000年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结果断定:“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是夏代文化的遗址。

据说夏禹传位于启,“公天下”成为“家天下”。

国家组织逐渐形成。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第20位商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附近),史称殷商,商代农业、畜牧业、商业都得到发展,也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城市。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商代祭祀文化盛行,主祀者为巫。

尊神祭祀的祝颂实即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神灵的敬畏以及祈求和愿望,也形成了融合歌舞乐绘画、表演、原始宗教等一体的文化形式。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定都镐京(今西安附近),史称西周。

周统治者鉴于殷商的教训,实行分封制,并确立以“礼”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和典章制度,以此作为统治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西周至夷王、厉王时期,统治日趋腐败,国力日衰,传至幽王,愈加暴戾,内忧外患,幽王终于在公元前771年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前476~前221)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王室愈衰。

战国时期,七国争雄,合纵连横,二百年争战,最后由秦统一。

先秦文学就是指秦统一之前的中华大地上的产生发展的文学。

二、文学的起源
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产生的神话传说和歌谣,我们称为传说时期的文学。

这些神话传说和歌谣由于时间久远、口耳相传导致变异,后世见诸文字记载的原始文学很难说是其原貌。

原始歌谣现在留存的主要有: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蜡辞》;传说为尧舜时期的,但现在认为是后人伪托的《击壤歌》、《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载于《吴越春秋》的《弹歌》;《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

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但中国神话的原始形态没有很好的保存下来。

中国文字究竟产生于何时尚难确定,据今所见数量较大,最古的文字是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甲骨文是占卜所用,文辞虽少,但可见卜者的愿望和捉摸不定的心理。

上古巫史不分,甲骨文卜筮结果的记录,以及铜器铭文的事件记录体现统治者的意志和历史意识。

甲骨文与金文是今天已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先秦文学形态
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是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了上古一个叫做“葛天氏”的部落歌舞祭祀的活动: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这八阙可能是现在所知的最古的一套乐曲,三人手持牛尾一边投足一边歌唱。

有歌有舞。

这套乐曲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形态。

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

先秦文学并非纯文学,某些作品是史学著作,如《左传》、《战国策》;或哲学著作,如《孟子》、《庄子》。

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有文学意味。

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确指。

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

四、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第一、由巫到史
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主要承担者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文学作者也因之而不断变化。

夏朝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xí,“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国语·楚策》)),他们也是文学的创造者。

今存甲骨卜辞、《易》卦爻辞,就是因占卜行为而作。

巫觋都善于歌舞音乐,在夏商或周初,处于巫术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应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巫觋作为文学的作者,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衰亡。

上古巫史不分,史的职务也是宗教性的。

一般史官除了从事宗教活动外,还从事有关赐命、册命、载录氏族谱系等政治活动。

随着商周之际鬼神地位的下降,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解脱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他们成为史家散文的最早创作者。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各国都有自己的史书,其中鲁国的《春秋》留存至今。

鲁国史官左丘明采集各诸侯国的史记,作《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第二、贵族文学的兴起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他们掌握了知识文化,成了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

西周也有许多民间歌谣,这些歌谣的作者大都是平民。

第三、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
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的解体,导致了贵族地位的下降和庶民地位的上升。

在贵族和庶民之间兴起了一个士阶层,文化知识也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里。

他们聚众讲学,影响渐大,成为统治阶级招徕的对象,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议论时政,阐述哲理,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

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其演变过程与文学繁荣的趋势是一致的。

作者身份的多样性,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现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五、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夏商文化以原始宗教为主,夏商文化以巫文化最有代表性。

夏商文学与原始宗教关系密切,从涂山氏所咏《候人歌》和夏孔甲的《破斧歌》可看出夏商时代已有完整的诗歌出现。

商代诗歌《诗经·商颂》五篇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是用于祭祀。

《周易》中的某些卦爻辞也与巫文化有关。

巫史文化的昌盛,也促进了散文的发展。

《尚书》所录《禹贡》和《甘誓》据说是夏代的遗文,《禹贡》列有九州岛,这种地理观念夏人是不可能有的,可推断是周人补充进去的。

《甘誓》亦是后人追记。

第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自西周开始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殷商时期的浓厚的巫术色彩渐
减,周代文学更加关注历史社会人生。

因此周代的历史意识空前发展起来,史官原来的宗教职责迅速淡化,他们以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职业信念自觉的肩负起对现实的责任,所谓的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

历史著作和说理散文因此取得了长足发展。

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

第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战国时期,礼乐崩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书立说,批评时政,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们立足现实、有自觉的创作精神。

反映到为文学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貌。

第四、楚地文化与楚辞
楚国的屈原身遭贬谪,满腔愤懑,发为诗赋。

屈赋吸取了楚文化的精华,以奇伟瑰丽的词藻,丰富奔放的想象,表现了屈子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情操,是《诗经》之后又一个诗歌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