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正笔正的柳公权(1)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原文

语文S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原文

语文S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原文语文S版《“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文原文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对后世影响极大。

人们将另一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qīnɡ)与柳公权并称颜柳,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样,铁骨铮(zhēnɡ)铮,深得世人钦(qīn)佩。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zōnɡ)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ju )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

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_i n)外之音的。

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难怪当时正沉溺(n )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详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

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 )不肖(_i 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 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ě)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zh )位,是不应再兼任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16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16张PPT)
我体会到了柳公权是一个________人。
写法欣赏
叙述:
据说,有—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一边看着柳 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 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 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议论: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 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 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 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 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半 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 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 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柳公权一生的作品有很多。 书迹有《送梨帖题跋》。书碑以 《玄秘塔碑》读3-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 出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柳公权借谈论_书__法__劝告穆宗要心律__正己__治清_国政_。 柳公权借谈论_龙_袍___劝诫文宗要_正赏_确罚__用分_人明_。
学法小结: 学会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语来归纳总结内容。
品读故事
品析: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1 、用“┄┄”画出这句话的表面之意;用 “──”画出这句话的弦外之音。
2、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弦外 之音”这个词在这里的意思。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 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 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 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 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 一次不小的触动。
的臣子。 细枝末节:形容无关紧要的小事。 名正言顺:名分或名义正当,言语才能顺理及在道理上
才讲得通。 流芳百世:指美名永远流传到后世。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件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课件

作品特色
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 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他的 书法结构紧凑,而且骨力秀挺,洒脱而有 法度。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劲著称,所写 楷书,体势劲媚,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 也由于他作品独到的特色,因此,柳公权 的书法有“柳骨”之称。
主要作品
《玄秘宝塔》 《神策军碑》
《金刚经》
一、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 心 正 笔 正 ” 的 柳 公 权
总 分 总
第一部分(1)概括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略) 第二部分(2-8)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 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详) 第三部分(9)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 骨”风采和良臣形象。(略)
— —
• 铁骨铮铮: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 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 赏罚分明:该赏就赏,该罚就罚,处理清
楚明白。
• 律己清政:约束自己,使朝政清明。 • 弦外之音: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
透露出来的意思。
《玄秘宝塔》
柳公权 他的字结 构紧凑, 而且骨力 秀挺,洒 脱而有法 度有着 “颜筋柳 骨”的说 法。
《神策军碑》
柳公权
不仅字写得 好,做人也和他 的字一样,铁骨 铮铮,深得世人 钦佩。
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 劝告穆宗律己清政、“心正”治国 柳公权借谈论皇帝穿衣, 劝诫文宗选用贤良、赏罚分明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 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 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 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 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 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 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 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共31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共31张PPT)

交流展示 点拨指导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 心,心正则笔正!”
交流展示 点拨指导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弦外之音)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 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 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 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 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 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 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1)美国记者的话中的弦外之音是:(
)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 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 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 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交流展示 点拨指导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 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 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 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 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交流展示 点拨指导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 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 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 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 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 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 我的。我无功不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 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 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 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 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 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13张PPT) (1)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13张PPT) (1)

书法格言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 总之曰如其人而已。——(清)熙载四、一珠窥海,拓展延伸
• 柳公权( 778-865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 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 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赞为书法圣品,被朝廷召到长安 。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 笔正。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 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 力遒劲,结构严谨,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与王羲之、欧 阳询、颜真卿和称“书法四大家”。同学们课余可阅读《书 圣王羲之》和《颜真卿》,来了解更多的书法大家。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 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 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 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 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劝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真诚与大胆
•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 肖之臣;还应该接受劝谏,赏罚分明 ,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 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 枝末节罢了。”
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1)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 (2)他的字结构紧凑,骨力挺秀,洒脱而有法度, 对后世影响极大。 (3)与另一位著名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 并用”颜筋柳骨“来形容他们的字。
二、引线串珠,主题切入
•3、 文中哪些自然段又是通过哪些事 情讲柳公权是怎样和他的字一样做人 呢? • 请同学们默读3-8自然段,画出柳公 权和皇帝的有关对话,仔细品读,写 出你的体会。之后再小组分角色朗读 、交流。

五年级语文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1课件语文S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1课件语文S版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 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 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点不足。
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 不怕触怒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 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 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系……

了解柳公权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1. 唐朝著名书法家。 2. 对后世影响及大。

3. 与颜真卿并称为“颜筋柳
骨”。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 两件事?
1.写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 治国,律已清政。
2.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 赏罚分明。
文中写了柳公权两次直言与劝告,而这两 次直言与劝告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文中的语 言来概括吗?
言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笔正” 做人“心正”
正直敢 铁骨铮
小组学习:
总结:铮铮铁骨,笔正心正的柳公 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 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爱。
柳公权书法欣赏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ຫໍສະໝຸດ 史为镜可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唐太宗
再见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 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 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第一课时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第一课时

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道德取向
柳公权的“心正笔正”思想强调了道德取向的重要性,对社会价值 观产生了积极引导,促使人们更加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文化传承
这一思想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得传统 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得以传承和发展。
风尚引领
柳公权的正直品格和书法成就对社会风尚产生了积极影响,引领着社 会崇尚正直、追求卓越的良好风气。
柳公权一生勤奋好学,不断追求卓 越,不仅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巨大 成就,还在诗词、音乐等领域有所 涉猎。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特色
01
02
03
笔法精妙
柳公权的书法笔法精湛, 线条流畅自然,富有节奏 感和韵律感。
结构严谨
柳公权的书法结构严谨, 布局合理,字形端庄秀丽, 展现出高超的审美情趣。
风格独特
柳公权的书法风格独特, 自成一家,对后世的书法 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理解“心正笔正”的含义及内在联系
总结词
深入理解“心正笔正”的含义,掌握其与柳公权书法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详细描述
“心正笔正”是柳公权提出的书法理念,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技巧的体现,更是 人格和品德的反映。只有心正,才能笔正,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这 一理念贯穿于柳公权的整个书法创作过程中,成为其书法艺术的灵魂。
柳公权作品中的“心正笔正”精神
笔墨传情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不仅表现了高 超的技艺,还传递出作者的情感 和思想,体现了“心正笔正”的
精神内核。
气韵生动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气韵生动,意 境深远,展现出作者高洁的品格
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雅俗共赏
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既具有高雅的 艺术价值,又贴近百姓生活,易 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的故事柳公权啊,那可是唐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

这柳公权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伶俐,对书法那是痴迷得很呢。

他练字可勤奋了,就像着了魔一样,整天拿着笔在那写写画画。

有这么一回呢,小柳公权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已经很不错了,就有点小骄傲。

他拿着自己写的字跑到一个村里的老先生那儿,想让老先生夸夸他。

哪知道这老先生看了一眼,就慢悠悠地说:“娃呀,你这字写得就像那没筋骨的面条,软趴趴的,看着没劲儿啊。

”小柳公权一听,脸“唰”地就红了,就像个熟透的大苹果。

不过他可没灰心,反而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

从那以后,柳公权更加刻苦练字了。

他到处去看那些有名的书法作品,学习人家的笔法、结构啥的。

而且啊,他练字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一笔一划都像是在雕琢一件绝世珍宝。

柳公权长大之后,那字写得是相当厉害,好多人都想求他一幅字呢。

就连当时的皇帝唐穆宗都知道他的大名。

有一次,唐穆宗把柳公权召进宫里,就问他:“柳爱卿啊,你这字为啥写得这么好呢?”柳公权就恭恭敬敬地回答:“陛下,写字其实和做人是一个道理,心正才能笔正。

要是心里歪歪扭扭的,那字肯定也好看不到哪儿去。

”唐穆宗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个事儿也特别能体现柳公权的“心正笔正”。

有个大官儿想让柳公权给他写个字,这个大官儿呢,平时为人不咋地,有点横行霸道的。

柳公权心里就不太乐意,可是又不好直接拒绝。

他就想了个法子,在写的时候故意把字写得规规矩矩、方方正正,但是又透着一股刚正不阿的劲儿,就好像在无声地告诉那个大官儿:“你呀,做人得像这字一样,端端正正的,别整天搞那些歪门邪道。

”那大官儿看了这字,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也知道柳公权的意思,只能干瞪眼。

柳公权就这样,用他的字和他的心正笔正的态度,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刚劲有力,挺拔端正,让后人敬仰不已。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语文S版,(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语文S版,(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1)】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柳公权___书法艺术的影响和他正直敢言的良臣形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了解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

4.会认“钦、宗、诀、弦、溺、俭、肖、惹、职”;会写“唐、凑、宗、诀、弦、殿、袍、罢、俭、富、贤、肖、惹、职”;理解“紧凑、秘诀、弦外之音、俭朴、贤良、惹恼、职位、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流芳百世”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柳公权直言规劝皇帝的两件事认识柳公权铁骨铮铮的良臣形象。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柳公权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书法作品导入,揭示课题(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书法作品吗?你们通过课前收集到的资料对柳公权有哪些了解呢?(生介绍柳公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根据有关史书资料编写的故事《“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板书课题)(二)请同学们读题,你觉得课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心正笔正”)围绕这个关键词,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

2.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交流反馈 1.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2.重点识记“凑”“袍”“职”字,分别与“奏”“包”“只”进行比较,注意“袍”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3.理解词语:紧凑、秘诀、弦外之音、不肖之臣。

4.指名朗读课文,生点评。

5.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一)默读课文,思考:文章思考文章按什么思路来写文章?明确:按总—分—总来分。

第一部分(1)概括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第二部分(2-8)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皇帝的事情。

第三部分(9)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和良臣形象。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谁说的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谁说的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是谁说的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柳公权( 778-865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

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

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xián)外之音的。

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

难怪当时正沉溺(nì)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

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十几年后的一天,穆宗之子文宗在偏殿上与担任中书舍人的柳公权等人谈话。

说着说着,文宗忽然扬起袖子来让柳公权等人“欣赏”他的龙袍,并洋洋自得地说:“这件衣服已经洗过三次了!”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jiǎn)朴的美德。

文宗被捧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然始终一言不发。

文宗禁不住问他怎么不说话,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ch ù)不肖(xiào)之臣;还应接受劝谏(jiàn),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这番话显示了“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又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幸运的是,这些话非但没有惹(rě)恼文宗,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文宗当时便说道:“我知道以你现在这么高的职(zhí)位,是不应再兼任劝诫为职务的谏议大夫的。

可是,因为你实在具有正直敢言的诤(zhèng)臣风采,所以还是委屈你兼任此职。

”第二天,文宗就正式任命柳公权为谏议大夫,他所任的其他职务照旧不变。

这下他向皇帝进言就名正言顺,也更加方便、更加直接了。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共9张PPT)(1)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共9张PPT)(1)
行不好的臣子。
柳公权(778--865),中国唐代书法家。 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曾 任翰林 院侍书学士、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 保,封河东郡公。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擅 楷书,广泛师法魏晋及初唐诸家,受颜真卿影响 较大。其书结体紧密,笔画锋棱明显,如斩钉截 铁,偏重骨力,书风遒媚劲健,可与颜真卿的雄 浑雍容书风相媲美,被后人誉为》,碑刻有《金刚经碑》、 《玄秘塔碑》、 《神策军纪圣德碑》、《平西郡王李晟碑》、 《羲阳郡王苻璘碑》、《魏公先庙碑》、《高元 裕碑》、《冯宿碑》、《苏夫人墓志》、《李石 神道碑》、《大唐回元观钟楼铭》等。
• 临摹柳公权的字帖。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谢谢
再见
谢谢大家,再会!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本文重点讲述了大书法家柳 公权的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 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 不阿(è)的良臣形象。
给课文内容分段
一(1)概括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二(2-8)具体分述柳公权多次直言规劝
皇帝的事情。 三(9)归纳总结柳公权的“柳骨”风采
和良臣形象。
拓展:
• 课外收集柳公权的书法作品, 在生活中进一步去感受柳公 权“心正笔正”的风格。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词语解释: 颜筋柳骨:指颜真卿、柳公权两家书法苍劲有力,
乏指书法极佳。 铁骨铮铮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同恶势力
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弦外之音琴:弦停止弹拔以后的余音。 赞颂不已不:停地称赞颂扬。 虚伪:不真实;不实在;做假。 喜不自胜高:兴地自己都受不了。 贤良:有德行,有才能。 不肖之臣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没有出息或品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PPT课件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PPT课件

紧凑 秘诀 弦外之音 沉溺 俭朴 富有 贤良 惹恼 职位 铁骨铮铮 喜不自胜 名正言顺 流芳百世
听朗读思考:
1.本文按“( )—( )—
( )”的思路行文,先概括柳
公权的(
);然后具
体分述他( )次( )的
事情;最后归纳总结柳公权

)。
思考文章按什么思路来写文章?
明确:按总—分—总来分。 第一部分(1)概括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第二部分(2-8)具体分述柳公权二次直言规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 778-865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 法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故世称“柳少师”。他二十九岁中进士,在地方担任 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 时成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 已四十多岁。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 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 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 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 “颜筋柳骨” 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 七位皇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 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 于任上。与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和称“书法四大 家”。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唐太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 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 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 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柳公权答首:“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 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未节罢了。”
柳公权的字骨力挺秀,洒脱有法,那他的 人呢?请从课文中找到一句话来概括。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1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1

主要作品欣赏
《玄秘宝塔》 《神策军碑》
《金刚经》
柳 公 权 作 品
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关于柳公权的哪两件 事?
你知道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吗?
会写的生字词
táng cuò zōng jué 唐 (朝) (紧)凑 (穆) 宗 诀 (秘) xián diàn páo bà 弦(外之音) 罢 (偏)殿 (龙)袍 (黜) jiǎn fù xián xiào 俭(朴) 富(有) 贤 (良) (不)肖 fá rě zhí (赏)罚 (分明) 惹(恼) 职 (位)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 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后又 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 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 的人,不断指点不足。
为什么柳公权的劝告如此真诚而大胆,他不怕触怒 皇上吗?
忠言往往逆耳,但利于行,正因为他铁骨铮铮, 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 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 “心正”的表现。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 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该接受劝谏, 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 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书法“笔正” 言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做人“心正” 铮
正直敢
铁骨铮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柳公权简介
柳公权( 778-865年 ),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京兆华 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 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 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 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 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时穆宗荒纵,为之改容,悟其笔 谏也。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一直受重视,他官居 侍书,长在朝中,仕途通达。他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 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 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 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着“颜筋柳骨”的说法。 “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 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 帝,历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 (公元865年),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与王羲之、欧阳 询、颜真卿和称“书法四大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18张PPT) (1)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18张PPT) (1)

众大臣对文宗的龙袍赞颂不已
有的说 :“
。”
有的说 :“
。”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 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朴的美德。文宗被捧 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 然始终一言不发 。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 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 黜不肖之臣;还应该接受劝谏,赏 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 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 只不过是细枝末节罢了。”
柳然公是权对毫穆不宗犹的豫一地次回不小答的:触“动用。笔在心,心
阅读提示:
1、读。自由读课文第五到第七 自然段。
2、画。出文中最能体现柳公权 铁骨铮铮的句子并勾画出来
3、交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 感受
刚刚说罢,在场众人立刻赞颂不已,都说穿洗 过三次的衣服体现了皇上俭朴的美德。文宗被捧 得喜不自胜,猛然间却发现站在身旁的柳公权竟 然始终一言不发 。
穆宗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 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 的字怎么写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 法的秘诀吗?”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 心,心正则笔正!”
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 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 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 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 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
小练笔:
对比是把两个截然不(同体的事现பைடு நூலகம்了人拿来
比较,这样写可以突出你所要表达的感情。 我们试着运用这样的对比手法来写一个人
(体现的一了个柳特公点权。 书法的柳骨)
“心正笔正” 的柳公权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21张PPT)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课文22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语文S版 (共21张PPT)

柳公权是一个 “心正笔正” 的人, 是一个 铁骨铮铮 的人, 是一个 毫不虚伪做作 的人, 是一个 正直敢言 的人。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书法 骨力秀挺 做人 正直敢言
“柳骨”
字如其人
同学们,你们想做怎样的人?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语言描写
文宗:“你怎么不说话?” 柳公权:“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 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 真正和乐光明。至于穿一件洗过多回的衣服,只不过是细 枝末节罢了。”
三方面:
做人“心正”, 铁骨铮铮。
一是柳公权借谈论书法秘诀劝告穆宗“心正”治国,律己清政。 二是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选用贤良,赏罚分明。 三是柳公权任谏议大夫依然大胆进言,直到去世。
检查生字卡片

检查词汇积累


检查课文朗读


“心正”
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承上启下,由字品过渡到人品。
开动小脑筋
“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你问?
我来答!
小组 竞赛
语言描写
穆宗:“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 柳公权:“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素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小故事

【素材】《“心正笔正”的柳公权》柳公权小故事

柳公权小故事故事一:柳公权巧谏文宗曾召柳公权问事,对他说:“外边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自从郭日文被任为邠宁节度使,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

”文宗说:“郭日文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

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议论什么呢?”柳公权说:“凭郭日文的功绩和品德,任命为节度使是合适的。

人们议论的原因,据说是郭日文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因此才升官,这是真的吗?”文宗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并不是他进献女儿。

”柳公权说:“常言说,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如没有嫌疑,为什么这事嚷得家谕户晓?”他因而举出王珪劝太宗送卢江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文宗当即派内使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日文家。

柳公权忠正直言匡求失误,大都和这事一样。

柳公权屡次升迁,在文宗朝升为学士承旨。

故事二:柳公权劝谏文宗柳公权每次回答文宗的提问,常常是蜡烛烧完了,而谈兴正浓,不肯花工夫去取蜡烛,宫中婢女便用蜡油谌纸来照明。

他曾随从文宗去未央宫花园中游玩,文宗停下车子对柳公权说:“有一件使我高兴的事。

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

”柳公权上前祝贺,文宗说:“只是祝贺一下,还不能把你的心意表达清楚,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

”宫人催他亲口念给皇帝听,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文宗听了很高兴,赞赏了好大一会儿。

故事三:戒骄成名柳公权是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柳家塬人。

他小的时候,字写得很糟,常常因为大字写得七扭八歪受先生和父亲的训斥。

小公权很要强,他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经过一年多的日夜苦练,他写的字大有起色,和柳家塬年龄相仿的小伙伴相比,公权的字已成为全村最拔尖的了。

从此以后,他写的大字,得到同窗称赞、老师夸奖,连严厉的父亲的脸上也露出了微笑,小公权感到很得意。

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在村旁的老桑树下摆了一张方桌,举行“书会”,约定每人写一篇大楷,互相观摩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教案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教学目标
1、理解“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的含义。

2、熟读课文,并理解文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30分钟)
一、导入新课
1、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书法家以他们独具风格的书法作品而流芳百世。

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几幅书法作品。

(点击:柳公权书法)
2、大家能评价一下吗?觉得怎么样?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3、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看世人如何评价这几幅作品。

(点击:课文第一段)自由地读一读,说说哪些词可以看出世人的评价。

板书:骨力秀挺
教师稍作解释:骨力秀挺、洒脱而有法度、颜筋柳骨。

4、今天,我们就去认识这位晚唐时期极负盛名的大书法家——柳公权。

(点击:柳公权像)
板书:柳公权
5、其实,柳公权不仅字好,历史上的他更是一位贤德的良臣,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22课,去瞻仰这位名垂千古的大书法家的风采。

板书:22 “心正笔正”的
7、谁能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
二、学习柳公权的人品
1、自由读课文。

(点击:思考题)
2、学生自学。

2、柳公权的字骨力秀挺,洒脱有度,那么他的人呢?请你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点击:柳公权不仅……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铁骨铮铮?(板书:铁骨铮铮)
2、一起读一读,看看这句话起了什么作用。

3、一个过渡句承接上文:柳公权的字写得好,又引出下文:他人如
其字,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

写人必然要叙事,那么,作者用了几件事来表现柳公权的铁骨铮铮呢?
4、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第一件事?
引:柳公权做了什么,他怎么劝,是直接说你应该怎样怎样吗,他的目的是干什么呢
5、找找能表现柳公权铁骨铮铮的句子。

6、(点击: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7、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8、柳公权只是在谈论书法吗?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9、“毫不犹豫”说明了什么?【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心正”的表现。

】?
10、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哪些议论?为什么说“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
5)从这这件事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6)、师小结:是啊,正因为柳公权的铁骨铮铮,为人正直,他才敢于直言劝告,说明他对于国家是无限忠诚的,并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这正是做人铁骨铮铮的表现。

7)、在这里作者抓住了柳公权的神态、语言突出了他铁骨铮铮的品格。

齐读这句话。

3、学习第二件事(5——8自然段)用第一件事的学习方法。

1)读、画、批。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进行点拨。

柳公权答道:“陛下,您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应当选用贤良,罢黜不肖之臣;还应接受劝谏,赏罚分明,这才能使天下真正和乐光明。

至于穿一件洗过几回的衣服,只不过细枝末节罢了。


(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听了文宗自夸的话,柳公权的表现与在场众人一样吗?这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不逢迎附和,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而是堂堂正正的君子。


(3)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机智大胆的直言?
1)别的大臣都赞颂不已时,柳公权却敢于从劝谏的角度持不同的意见,有胆识。

2)机智,表现在他先提出做为君主应当怎么做,然后又平和地提出对于这件衣服的看法。

(5)他这样和文宗皇帝说话,文宗生气了吗?为什么他的这番话反而得到文宗的格外垂青?
(柳公权的正直,敢言,不逢迎附和,不趋炎附势,让皇帝都觉得他的品格的可贵,皇帝身边需要这样的人,不断指出不足。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铮铮铁骨,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君主的得与失,表达了他对于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2、柳公权流芳百世的只是他的书法吗?由此我们看出柳公权不仅是一位大书法家,而且是一位贤良之臣。

结尾
1、为了永久纪念柳公权,后人在陕西省为他修建了一座陵墓(出示课件),这就是柳公权墓。

同学们,假如我们有幸能为柳公权题写碑文,你会在碑上写什么呢?
2、生写——指名读——全体学生读。

3、师:同学们写得太好了,我从中读出了大家对这位大书法家的赞美和钦佩。

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来缅怀这位德才兼备的大书法家。

板书: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铁骨铮铮骨力秀挺
正直敢言洒脱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