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物流学 第二、三章讲解

物流学 第二、三章讲解

各物流子系统
系统存在效益背反现象
物流学
2019/6/10
成本
运 输 费
2.2 物流系统
保 管 费
时间
缺货率 缺 货

库 库存费用 存 费 用
物流学
商品库存量
2019/6/10
2.2.3 物流系统化的定义
2.2 物流系统
物流的各个环节(子系统)联系起来看 成一个物流大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和管理。 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充分发挥其系 统功能、效率,实现整体物流合理化。
(2)载体 物流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 物流载体是物流系统最重要的资源。
物流学
2019/6/10
2.3 物流流动要素
(3)流向
物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有正向 和反向两类。
正向物流是主要流向
正向物流
原材料供应商
厂内 仓库
生产线制造商分Fra bibliotek商消费者
物流学
2019/6/10
2.3 物流流动要素
逆向物流不可避免。
物流学
第 2 章 物流系统与物流要素
23.1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2.32 物流系统 23.3 物流的流动要素 23.4 物流的功能要素
物流学
2019/6/10
2.1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2.1.1 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区别并 相互联系的要素,为了达到一定目的,以一 定方式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整体。
2.2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 所需移动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 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 系等若干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 机整体。
物流学
2019/6/10

物流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答案物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学科。

在物流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物流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物流经济学第三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述1. 物流经济学的定义是什么?答:物流经济学是研究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学科,它主要关注如何通过合理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活动,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服务水平最优化的目标。

2.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成本分析、运输方式选择、仓储管理、物流网络设计、配送路线规划等。

第二章:物流成本分析1. 请列举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答:物流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包装成本、信息成本等。

2. 如何计算运输成本?答:运输成本的计算可以包括运输费用、装卸费用、保险费用等。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进行细化。

第三章:运输方式选择1. 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答:运输方式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有货物性质、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要求、运输成本等。

2. 请列举常见的运输方式。

答:常见的运输方式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第四章:仓储管理1. 仓储管理的目标是什么?答:仓储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仓储布局和仓储操作,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 请列举常见的仓储设施。

答:常见的仓储设施包括普通仓库、冷藏仓库、干燥仓库、危险品仓库等。

第五章:物流网络设计1. 物流网络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物流网络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物流网络的布局和规模。

2. 物流网络设计的方法有哪些?答:物流网络设计的方法有数学规划方法、启发式方法、仿真方法等。

第六章:配送路线规划1. 配送路线规划的目标是什么?答:配送路线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路线规划和配送调度,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物流经济学

物流经济学
2、七八十年代物流的定义 ⑴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的定义:“物
流是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由生 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
⑵ 1986年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在 其出版的《物流手册》中,提出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 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 活动。
第一节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3、商流与物流分离的表现形式 ⑴ 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①赊销。卖者先将货物转给买者,经一段时间 后再取得相应货款。
②先发货后付款的结算方式。为了促销商品, 打开市场,卖方有时采取先发货后付款的结 算方式。
③分期付款。在这种方式下,买方首先支付部 分货款,取得商品的所有权,然后通过延期 或分期付款的方式将所余货款结清。
行业物流:是同一行业中企业间的物流,行 业物流系统化会使参与的各个企业都得到相应的 利益。
企业物流:是企业经营范围内由生产或服务 活动所形成的物流。从企业角度描述与之有关的 物流活动是微观物流的典型领域。
第一节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⑶ 按物流系统的作用划分 供应物流:是企业为保证本身生产活动,
不断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燃料、辅助材料 供应的物流活动。企业竞争的关键在于降低 这一物流过程的成本。
国际物流:是国与国之间的原材料与产品的 流通,各国间的相互贸易是通过国际物流实现的。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的重要领域。
第一节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⑵ 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划分 社会物流:是超越一家一户的、以整个社会
为范畴的、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社会物流 描述的是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和国 民经济中的物流活动。
第一节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2、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⑴ 商流与物流的分离是可能的

经济学物流与运输法规第二章-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规

经济学物流与运输法规第二章-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规

即问即答
1、以下哪些货损原因不属于船舶不适航: A、在航行中忘了给货物开舱透气导致货损 B、船员没有经过消防训练导致航行中起火 C、船舶在航行途中到中途港加油时,船上的止回排水阀门盖板被盗,
导致货物水湿 D、货舱没有彻底清洁,使上一航次留下的异味污染了本航次装载的
茶叶。 答案:A、C
2、判断正误:船舶在开航前已经请著名的劳氏船级社(办理船舶登记入 级)检验并取得了“适航证书”,承运人因此得以解除适航义务。
“金康合同”中有关于绕航的免责条款,又称“自由绕航 条款”,其第3条规定:船舶有权为任何目的以任何顺序 挂靠任何港口。
该条款的措词看似广泛,但以往法院对该条款的适用还是 有一定限制的,如只允许沿着航线的港口挂靠,而不能严 重偏离,次序也不应过于颠倒。另外,绕航也不能为了 “任何事情”,应只限于为修理、加油、装卸其他货物等 原因而绕航,即这些事情须与航次有关。租船运输与班轮 运输不同,租船运输没有严格的航线和挂靠港口,该条款 主要是从船舶所有人的利益出发,使船方在运输货物时有 一定的自由度。但如上所述,司法上的解释并非如文字上 所称的可任意航行,并以任何顺序挂靠。一般来说,船舶 只能挂靠合同规定的或通常习惯的航线上通常挂靠的港口, 并应依地理的顺序挂靠。
责任心
即问即答
1、以下哪些违背了承运人的管货义务: A、将相互之间会产生化学反应的货物堆放在一起结果造
成货损。 B、由于船上没有积载图造成货物不能迅速卸载。 C、使用驳船将货物运到远洋船舶上的过程中由于船员疏
于照料使货物受损。 D、航程受阻后,货物受损并有继续变质的危险,承运人
既没有将货物出售,也没有通知货主。
合理绕航
各国法律对于不合理绕航的规定,一般都采用的是排除 的规定模式,即明确规定合理绕航的内容,除此之外的绕 航均为不合理绕航。

第二章 物流基本理论 第一节

第二章  物流基本理论  第一节

• A. B. C.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包括: 时间效用; 空间效用; 形质效用;
第一节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
含义: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存在有 一段 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称 作“时间效用”。(时间效用是缩短时间上的距 离,使人的可用时间增加,使物的获得时间减少, 在消费者需要的时间将产品送达。) 例如1:某甲利用运输工具在限定时间内争取到 一笔交易。 2:鳗鱼、香蕉等生鲜果菜使用空运送往日 本,以免长时间运送造成腐坏损失。 (运输在时间上产生的效用)
第二章 物流基本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物流创造的基本 价值 2.掌握物流基本理论
3.重点: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及 基本理论
4.难点:物流基 本理论
第二章 物流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 第二节 物流的经济价值 第三节 物流的若干理论认识
第一节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
•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一件产品中得到的好处 或用处。
我国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 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 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 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 严重,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 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 按1元/kg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
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发展
物流创造的基本效用
(一)、时间效用
1、缩短时间 2、弥补时间
3、延长时间
(二)、空间效用
1、集中 2、分散 3、低价值 分散 集中 高价值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 延长时间创造价值 弥补时间创造价值
(三)、形质效用:加工价值
注:物流创造的加工价值是有限的,无法代替生产加工,是生产加工的补充和 完善。

运输经济学第2章PPT课件

运输经济学第2章PPT课件
• (4)运输价格,简称运价,是运输单位重量或体积的货物和运送每位旅
客所需的运输费用。
• (5)运送时间和送达速度,又称流时和流速,前者是指货物或旅客发生
空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的时间;后者是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 间位移时从起始地至到达地之间单位时间内位移的距离。
• (6)运输需求结构,是按不同货物种类、不同旅客出行目的或不同运输
17
• 运输需求包含以下六项要素:
• (1)运输需求量,也称流量,通常用货运量和客运量来表示,用来说明
货运需求和客运需求的数量与规模。
• (2)流向,指货物或旅客发生空间位移时的空间走向,表明客货流的产
生地和消费地。
• (3)运输距离,也叫流程,指货物或旅客所发生的空间位移的起始地至
到达地之间的距离。
2.7 0
需求量变动说明图
50
a
100
b
150
c
200
50
100
150
200
250Q
16
二、运输需求的概念
• 1.运输需求
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价格水 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空间位移 方面所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运输需 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具有实现位移的愿 望和具备支付能力,缺少任一条件,都不能 构成现实的运输需求。
19
• 货物运输需求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 (1)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生产力布
局与资源产地分离。
• (2)生产力布局与消费群体的空间分离。 • (3)地区间商品品种、质量、性能、价格
上的差异。
20
三、运输需求的类型
• 1.按运输对象种类不同,可分为货物运输需求和
旅客运输需求。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Logistics Economics、)一、前言1、课程概述物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一定的物流系统内,与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等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同时物流经济学也研究微观物流活动的经济问题,为企业微观物流活动的科学化、合理化、最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物流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的应用经济学,其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和对象有国民经济增长与物流的关系,物流市场需求与供给,物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物流模式的优化与选择,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化等物流化运作的经济学和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和资源配置问题,物流业业态发展趋势,物流整合和体制等。

2、课程性质物流经济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将物流经济学融入到经济学的体系来进行物流经济学的剖析,全书从物流需求、物流供给等物流市场特征出发,分析了物流生产组织、要素、资本、物流国家垄断、物流成本等经济学特征。

3、学分与学时本课程共有2学分、32学时。

4、教学目的和要求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用经济学方法分析物流市场的供需关系、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评价物流运作绩效,合理选择和配置物流资源。

培养学生做到自觉运用物流经济学的知识去解决物流活动中的经济学问题,做好经营决策,从而取得好的物流经济效果的能力。

5、使用对象本教材既适合于高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或方向的本科生教学用书。

6、先修课程要求要求先修的课程:《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统计学》等专业课程。

二、讲授大纲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一)本章概述物流活动经历了早期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成长阶段、物流经济活动的扩展阶段和物流经济活动的成熟4个演化阶段。

运输经济学2章2

运输经济学2章2

1、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1)基本概念
P |εP|=0 P |εP|=∞ P 0<|εP|<1
O
Q P |εP|=1
O
Q
O
Q
P
1<|εP|<∞ O
Q
O
Q
1、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2)计算方法 运输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运输需求价格弹性计算可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 点弹性 —— 运输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εd,即: 运输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ε
第二章 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
第一节 运输需求概要 第二节 运输需求分析 第三节 运输供给概要 第四节 运输供给分析 第五节 运输供需状态分析 第六节 运输需求预测
第一节 运输需求概要
• 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 运输需求的含义 • 运输需求的产生
• 运输需求的特点
一、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运输需求的基本概念
●运输需求弹性用来分析运输需求量随其影响因素变化 而变化的反应程度, 而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它是运输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 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变化百分率的比值。重点讨论: 影响运输需求的因素变化百分率的比值。重点讨论:
价格弹性(或称自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或称自价格弹性) 收入弹性 交叉弹性(或称互价格弹性) 交叉弹性(或称互价格弹性) 派生弹性 以及关于需求的“ 长期弹性” 以及关于需求的 “ 长期弹性 ” 的概念和需求的长 期弹性估算方法
1、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
1)基本概念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d反映了运输需求量对运输价格变动反 运输需求的价格弹性E 应的程度,表示为: 应的程度,表示为:

舒辉《物流经济学》参考答案(2)

舒辉《物流经济学》参考答案(2)

舒辉《物流经济学》参考答案(2)舒辉主编,《物流经济学(第2版)》(ISBN978-7-111-50312-5),机械⼯业出版社第2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法⼀、名词解释1.把投资⽐较的时点确定在原始投资发⽣的时间,把⼀项投资⽅案在未来期间所能获得的各种报酬(现⾦流⼊量),按照资⾦成本折算成总现值,然后把它与原始投资(现⾦流⼊量)折成的现值进⾏⽐较,其差额就叫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简称NPV)。

2. 现值指数(present value index,PVI)是指任何⼀项投资⽅案的未来报酬按资⾦成本折算的总现值与原始投资的现值之⽐。

公式:现值指数(PVI)=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原投资额的现值3. 内部收益率是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按此折现率计算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相等。

4.决策树法,是以损益值为准则的图解决策法,由于这种决策图类似树枝,因此称为决策树法。

⼆、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B 5.A三、多项选择题1.AB 2.CD 3.ACD 4.ABC 5.ABCD四、判断题1.对2.对3.对4.错(物流风险决策分析⽅法有变异系数法、决策树法、不确定型决策分析三种⽅法,每种分析⽅法都有⼀定的适⽤范围,需要根据决策者所处的环境和偏好⽽定。

)五、简答题1.折现的现⾦流量法基本点是把现⾦流出量、现⾦流⼊量和时间这3个基本因素相互联系起来进⾏分析评价,结合资⾦的时间价值,把不同时点上的现⾦流量折算成同⼀时点的现⾦流量,然后再进⾏⽐较,是⽐较科学的。

在这类⽅法中最常⽤的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部收益率法3种。

⾮折现的现⾦流量法决定⽅案的取舍不考虑资⾦的时间价值,也称静态评价⽅法。

这类⽅法对投资⽅案进⾏分析评价时,主要有回收期法等。

2.按照可靠程度划分,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各类决策都有其相应的分析⽅法。

3.Laplace准则、max-min准则、乐观准则、折衷准则和后悔值准则(Savage准则)。

物流经济学重点

物流经济学重点

物流经济学第一章物流经济学概论一、流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的物流系统内物流活动有关的经济关系,是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工程经济学、物流学、运筹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物流资源优化配置、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物流产业组织形态演变规律、物流产业增长等问题的一门应用科学。

二、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学科。

物流经济学具有一般经济学的特点,即最佳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果。

对于物流经济学而言,研究的是如何实施物流活动所必需的物流资源(包括人、财、物)的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最佳的物流经济效果。

三、物流经济学的特征1综合性2系统性3应用性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四、国际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输管理阶段、物流管理阶段和供应链管理阶段五、物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各种物流实践(物流技术、物流管理、物流过程、物流政策等)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选优,其目标就是物流总成本最低。

六、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流系统的经济规律以及对各种物流实践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问题。

根据这可以将其定位于在对两方面内容的研究;一是对从事物流活动主体的研究:而是对物流活动客体的研究。

第二章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一、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物流技术创新原理(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熊彼特把创新概括为五种形式;①生产新的产品②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工艺过程③开辟新市场④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⑤采用新的组织方法(2)资金报酬原理(3)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化原理;供应链系统是包含物流系统(具有7种功能;商品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服务)、制造系统、销售系统等子系统的复杂大系统。

二、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1)物流投资(2)物流成本与费用;①成本通常指为获得商品和服务所需支付的费用②主要成本有物流会计成本、物流机会成本、物流经济成本、物流沉没成本、物流营运成本、物流变动和固定成本以及物流边际成本(3)物流税收与税金(4)利润(企业的经营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是会计利润)(5)经济效果: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

第二章 物流发展的经济理论与规则依据探1

第二章  物流发展的经济理论与规则依据探1

第二章物流发展的经济理论与规则依据探索从学科的角度讲:物流这种综合科学的出现是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必然要求。

现代经济社会造就了许多参差交错、纵横贯通的物的运动网络,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机体之中和机体之间,是经济社会的血脉,它纳养除污、运筹周转,靠的是所有相关现代科学的综合运用。

现代物流科学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再孤立、局部地考查物流活动,而是更全面、更系统、更广泛地研究和观察总体的物流活动。

萨缪尔森(1999)认为:整个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一些基本概念支持,因此,(资料来源:《经济学》。

为了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一定要研究现代物流理念,而现代物流理念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物流这个概念本身。

物流学科的概念,就是物流理论的表达方式,是理论的血液。

所以现代物流理念的精髓可以从对其概念的回顾与研究中体现出来。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物流业悄然兴起和巨大变革,同其他产业结构发展变化一样,都是在当代社会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的一种历史的必然。

物流业毫无例外的应依据一定的经济理论产生、发展,并由此决定其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向,因而,从经济学视角用经济理念深刻认识和探讨物流,才能深入认知其本质,进而更好把握和推进中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所谓物流,从字面上看并不是“物”和“流”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高级的运动形式。

“物”和“流”之间的联系,不是单纯的物与物之间简单运动的规律,而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间的运动规律。

是从经济、军事、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动,以达到某种经济、军事、社会的要求,而这一要求主要是通过创造时间和场所价值来体现的,还包括物流在创造一定加工附加价值方面的贡献。

要准确描述物流科学的性质,仅靠当前常提及的交叉科学或边缘科学的定义是不够的。

(资料来源:Michael Quayle, Bryan Jones. Logistic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New York: Athenaeum)Press Ltd., 1999。

物流经济学

物流经济学

物流经济学第一篇:物流经济学——剖析德邦物流的经营行为德邦物流作为物流行业中的另类,在管理模式上有着特殊之处。

在德邦上海物流中心,展现出其规范化和合理化的作业情况。

各种叉车及物流设备的使用,大大地加快了运作的效率。

井然有序的作业现场,显示德邦出色的管理。

零担物流的企业往往选择把运输车辆挂靠社会车辆或者是外包,而德邦董事长崔维星则自己投资购买车辆,组建自己的车队。

不仅如此,德邦花费时间,精力和资金,建立许多的服务网点,培养管理团队。

德邦不愿受制于人,因而采取一种全过程自我控制的作法,也是德邦采取长跑的方式来做企业。

又稳又慢,扎扎实实,德邦就是这样经营的。

员工不断的成长,企业不断的壮大,德邦的优势愈发明显,在同行中更有竞争力。

为了更好的管理企业,德邦在制度上有着不少创新。

德邦为员工举办集体婚礼,推出亲情“1+1”的举措,每月寄给员工的父母200元。

同时,员工的孩子上学,每年有2500元的补贴。

这些福利制度的创新,让员工及其家庭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无形中增强员工的忠诚度。

员工享受着这些福利,自然会更好的为企业工作,德邦的运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德邦的储备干部制度也有创新,真正的做到任人唯才。

视频中提到,一个初中文化的普通司机,由于工作出色,通过竞聘,成为管理24个人的车队小组经理。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只有扎根于第一线,有深厚的专业经验者,方能够了解工作要求,更好的做好工作。

企业的管理者正是明白这一点,对于有一定的能力者,给予机会胜任管理岗位。

同时又能对其他员工起到明显的激励作用。

德邦安排员工进行各种培训,选出储备干部,其中对管理有独特见解和好的管理方法,将会被提拔。

通过员工对管理方面的自我创新,来实现企业的管理创新,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合理。

德邦从基层培养管理人才,有利于自身的稳步发展。

德邦对于网点的选择,是非常标准化的,有着自己的评分制度。

服务网点就像是物流企业的触角,需要更多更广的覆盖,才能更好的为顾客服务。

物流经济学课件

物流经济学课件

第一节 现代经济理论概述
一、微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经济理论概述
二、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一、物流技术创新原理 1、生产新的产品。 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新的工艺过程。 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并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 给来源。 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第四节 物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二、物流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 物流经济问题可以分为宏观经济问题和微
观经济问题,前者主要研究物流与国民经 济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后者侧重于研究企 业物流管理中的经济决策问题。 • 最佳配置有限的经济资源以取得最佳的经 济效果。
第二章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 第一节 现代经济理论概述 • 第二节 物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 第三节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 第四节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物流经济学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物流经济学概论 物流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物流供需理论与预测 物流生产理论 物流成本与物流价格 物流的空间效益分析 物流的时间效益分析
物流经济学
• 第八章 物流创新效益分析 • 第九章 物流市场组织 • 第十章 物流与国民经济发展 • 第十一章 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 • 第十二章 回收Hale Waihona Puke 流概述 • 第十三章 全球物流经济
包装耗材,固定资产的损耗等。 (2)物资在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合理耗损。 (3)企业为了开展物流活动的人力成本。 (4)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其他费用,包括与物流活动

《物流经济学》第2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学》第2版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1章物流经济学概论一、名词解释物流: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物流经济学: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是以物流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它是主要研究物流活动中如何遵循经济规律,依据经济目标而对物流行为进行优化的第三利润泉:第三利润源泉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1970年提出的。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社会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历史阶段,由于市场商品匮乏,制造企业无论生产多少产品都能销售出去。

于是就大力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增加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此来创造企业剩余价值,即第一利润。

当产品充斥市场,转为供大于求,销售产生困难时,也就是第一利润达到一定极限,很难持续发展时,便采取扩大销售的办法寻求新的利润源泉,这就是第二利润。

当销售达到了一定极限时,同时发现物流不仅可以帮助扩大销售,而且也是一个很好的新利润增长源泉。

于是,出现了西泽修教授的"第三利润源泉"说。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单选题1.D2.A3.C4.D5.A三、多选题1. ABCD2.ABC3.ABC4.ABC5.ABC四、判断题1.错。

物流经济学是物流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其本质是经济学2.对3.对4.对五、简答题1.研究物流经济学意义有哪些?答:.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管理者以“理”来“管”的水平;有利于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更加合理、协调的发展;为物流企业管理者提供了经营决策的有效方法2.物流的经济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主要包括.物流的市场价值、物流劳动所创造的产品是以“物流服务”的形式存在的、物流服务的使用价值表现为“服务物流”、物流服务的价值表现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为什么资源是有限的?
首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其次,经济组织中的资本、劳动力、 企业家才能等资源也是有限的。 再次,时间资源也是有限的。
(3)正确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欲望无限 什么是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
资 稀 物缺源 品有 或性限者:生相产对这于些人物类品社所会需的要无的限资欲怎源望么经总而办济是言?学不,?足经? 的济, 资源的这种相对有限性就是资源的稀缺性。
劳动(Labor):人力资源的总称。 资本(Capital):是为了提高生产能力而利用土
地和劳动制造出来的投入品。包括机器、设备、 建筑、道路等。 企业家才能(Entrepreneurship)是指雇用其他 资源生产产品和服务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为特什殊么能?力。 而人们需要的满足主要来自经济物品。
无论是自由取用物品还是经济物品都是有限的
我国在资源利用上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例 如,以单位GDP产出能耗量表征的能源利用效 率,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非常之大。日本为1, 意大利为1.33,法国为1.5,德国为1.5,英国为 2.17,美国为2.67,加拿大为3.5,而我国高达 11.5。每吨标准煤的产出率,我国相当于美国的 29.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例 如:我国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但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比发达国家低50%以上,资 源再生利用率也普遍较低。我国即将进入汽车时 代,大量废轮胎再生利用率仅有10%左右,远低 于发达国家。
姚明为什么不上大学呢?
姚明并没有上大学,他为什么不上大学呢?凭姚 明的智商,考上国家重点大学一点没有问题。但 是,他不上大学是明智的选择,因为他有到NBA 打球的机会。加上他做广告的收入,每年的实际 收入都在1 000万美元之上。
可以想象,如果姚明选择上大学,放弃的机会, 他一年就少收入至少1 000万美元。这就是姚明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这首民谣中的“男主角”,为了追求这位活泼动人的 好姑娘,所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决定“抛弃了财产”,所 得到的是“跟她去放羊”,以及“每天看着那份色的小 脸”并且乐意承受那“细细皮鞭的抽打”。
这段民谣也使人想起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唐玄宗和杨 贵妃的爱情故事。
姚明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小巨人”姚明没 有上大学而是同 美国休斯顿火箭 队签了3年2 000 万美元的工作合 同,到NBA打球。
零供给为无穷大。
请大家想想生活中哪些
物品属于此类物品?
经济物品( economic goods)——价格为零供给 为零。指人类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方可得到的 物品,即必须通过生产和交换才能获得的物品。 如: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资源的稀缺性
土地(Land):是自然资源的总称。包括陆地、 森林、水域、地 下矿藏。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4、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 定义:把既定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所放弃的
其他可能用途中获得的最大收益。 使用机会成本的经济意义:更好地考察厂商的
经济行为是否有效。(举例说明) 注意:机会成本属于隐含成本;是作出一种选
择时必须放弃的其他可能选择中最好一种的收 益。
课堂讨论 II:试分析如下行为的机会成本
1、开会:开会的机会成本 是什么; 开会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有人喜欢开会?
2.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食宿费是否为机会成本?
3、 在各种可能放弃的收入中, 哪一种是机会成本?
4、发展生产和环境污染是否 交替?
有限的资源
无限的欲望
稀缺性 选择
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没有独臂的经济学家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曾经 说,他想找一个独臂经 济学家。因为当他请他 的经济学家提出建议时, 他们总是回答:“一方 面……另一方面……” (In one hand……In the other hand……
经济学家认识到在大多数 决策中都涉及到交替关系。 一个认为所有政策都轻而 易举并惠及所有人的经济 学家是不值得信任的经济 学家。
一、经济活动与经济问题
清人胡澹庵编辑的《解人颐》一书中收录了一首《不知足》诗:
终日奔忙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 取得美妻生下子,恨无天地少根基; 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 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 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 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 若要世人心理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爱情是否有机会成本?
让我们重温大家熟悉的一首青海民谣,《在那遥远的地 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身 旁,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小脸,好像红太 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光。我愿 变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那着细细地皮鞭,不 断轻轻地打在我身上。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约 束性指标类别指标
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属 性人口资源环境全国总人 口(万人)130756136000<8‰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2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耕地保有量(亿公顷)1.221.2-0.3 森林覆盖率(%)18.220[1.8] 公共服务人民生活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亿人) 1.742.235.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23.5>80>[56.5] 注:带[ ]的为五年累计数; 主要污染物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
经济学是为解决人类经济活动中经常面临 的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 盾而产生的。即经济学是由于稀缺性的存 在而产生的。
我国的经济资源 状况如何?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我国的经济资源令人担忧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 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 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 铅矿不足2%。在人均资源方面,我国人均矿产 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草地资 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是1/4, 人均森林资源是1/5,人均能源占有量是1/7, 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是1/10。
possibility curve 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表示在资源与技术既定的条件下所能生 产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Y

品 15
A
B
10
C
G 现有资源不可能达到
D
5
H 资源未得
到充分利用
E F
0 1 2 3 4 5 X产品
图1 生产可能性曲线
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之上的点表示生产 有效率;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 表示生产有潜力;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 以外的点表示现有条件下,不可能达到 的生产。
常州金店工作人员在清点钻石
前天下午4点多,常州的两位女子在停车场 捡到了一只快递盒,待她们将盒子打开时, 她们惊呆了,盒子里头装的居然是16袋闪 闪发光的钻石!摆在面前的清单告诉她们, 这些钻石一共有30多克拉,187颗!
然而,两人并没有迟疑,她们第一时间报 了警。在常州圩塘***的努力下,**找到了这 些钻石的主人常州金店,然而他们竟然并 不知道遗失了如此贵重的物品。原来,当 天金店准备将这些裸钻快递到广东去加工 时,被粗心的快递员掉在了地上……
社会面临的选择
大炮和黄油的选择? 义务教育是9年还是13年?(政协代表提 出的议案) 多建医院还是多修公路? 更加关注平等还是更加关注效率? 多建经济实用房还是多建别墅? 一个企业是生产汽车还生产洗衣机?
People face tradeoffs.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注意:生产可能性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技术、资源的变化而移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移动
原因: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战争、自然灾害等(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
资本品
资本品
0
A B 消费品 0
要素增加
A
技术进步
B 消费品
判断题
( ) 1.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 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 源配置。
经济学基础
教材安排
主讲教材:
经济学基础 刘华主编 大连理工出版社
参考教材: (美)曼昆. 《经济学原理》.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森: 《经济学》华夏出版社 (美)斯蒂格利茨:《经济1.理解稀缺性、选择性和资源配置的含义以及这 三个概念和经济学的关系; 2.解释一个经济体是如何解决如下问题的:生 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3.掌握机会成本的理念并能解释经济决策行为; 4.区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 和规范经济学。
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
生存 需要
享受 需要
发展需 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自我 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2、资源的稀缺性
(1)什么是资源? 如阳光、空气和 海水。
请大家想想生活中 哪些物品属于此类
物品?
用来满足人们欲望的物品可以分成
自由取用物品( free goods )——价格为
( ) 2. “生产什么”、“怎样生产” 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 利用问题。
选择题
1. 机会成本概念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有 () A. 经济中存在着闲置的资源 B. 资源实现充分利用 C. 资源只有一种用途 D. 资源有多种用途
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从1990年到2001年,我 国石油消耗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铜增长 189%,铅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 增长276%。如今,我国钢材消量已经达到大约2.5亿 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约占世 界的50%;电力消耗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低 于美国。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耗,最 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在铁、铜、铅、铝等 重要矿产的储量上,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中国已无大 国地位。而我国原储量、产量和出口量上均居世界首位 的钨、稀土、锑和锡等优势矿种,因为滥采乱挖和过度 出口,绝对储量已下降了1/3——1/2,按现有产量水 平保障程度亦已不超过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