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为了避免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采取基本的防护措施,例如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并勤洗手。
在特定情况下,例如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护理人员应戴手套,并在脱去手套后认真洗手。
当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护理人员应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护理人员还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若发生职业暴露,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为了建立公平、激励、竞争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需要制定绩效考核综合量化指标、评论标准及考核项的分值等内容。
每月一次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原则,对照绩效考核标准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同一岗位执行相同的考核标准。
考核评价结束后,考核者应及时与被考核者进行沟通,将考评结果告知被考核者。
如果被考核者认为考核结果不公正,并且有证据的情况下可以启动考核结果申诉程序。
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员工考核申拆后的5个工作日内给予解决。
考核结果将于年度评优、培训要求、奖金发放等方面挂勾。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为了规范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行为,制定此评估制度。
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责任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必要时与医生进行沟通。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1. 个人防护装备: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2. 感染控制: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以避免感染的传播。
3. 工作场所安全:护理工作场所需要提供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包括清洁、通风和垃圾处理等。
4. 接种疫苗: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规定接种相关的疫苗,以增加自身的免疫力。
5. 健康监测:护理人员需要接受定期的健康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因素,以及是否有相关职业病症状。
6. 心理健康支持: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心理负担,需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
7. 职业培训: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医疗设备和器械,以及急救等技能。
8. 休息和休假安排:护理人员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平衡。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有所区别,具体的制度应根据当地的法规和实际情况来制定。
第 1 页共 1 页。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护理人员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为患者提供专业、安全、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任。
然而,护理工作环境复杂,存在诸多潜在的职业安全风险,如生物安全风险、化学药物风险、物理损伤风险等。
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特制定本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1. 预防为主: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职业伤害的发生。
2. 科学防护: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确保防护效果。
3. 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规范护理行为,降低职业安全风险。
4.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职业防护措施的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防护制度。
二、生物安全风险防护措施1. 疫苗接种:按照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2. 防护用品使用:护理人员在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操作时,必须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
3. 手卫生: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降低通过手传播病原体的风险。
4. 消毒隔离:按照医院感染控制规定,对患者用物、环境进行有效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5. 培训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生物安全风险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三、化学药物风险防护措施1. 防护用品:使用化学药物时,护理人员应穿戴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用品。
2. 通风设施:加强实验室、药房等化学药物使用场所的通风设施,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3. 培训教育: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化学药物风险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防护能力。
4. 废弃物处理:按照医院废弃物处理规定,对使用后的化学药物容器、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四、物理损伤风险防护措施1. 机械损伤:在使用锐器、搬运重物等可能导致机械损伤的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姿势,避免损伤。
2. 跌倒坠床:加强病房、走廊等场所的安全设施,如安装扶手、防滑地面等,降低跌倒坠床的风险。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5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护士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和医生一样都在救死扶伤。
但是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安全因素,是发生职业损伤的高位群体。
危害护士执业安全的因素有机械,物理性,化学性,心理性,工作环境,这些相关损伤因素严重威胁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管理者要建立适当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以减少护士职业病的发生,增强护士职业安全性。
生物因素:经血液传播疾病种类有____多种,最常见的包括HBV、HCV、HIV等。
据研究,含病毒浓度最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为:血液、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
化学因素:护士每天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化学消毒剂,用于各种物品的消毒,这些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不会迅速表露出一些自觉症状,往往容易被护士所忽略,但这些药物可以释放、挥发到空气中,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被人体直接吸收,对呼吸道及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化疗药物,护士在配制和接触这些药物的过程中经呼吸道、皮肤直接吸收,剂量虽小,但因蓄积的作用,便会造成白细胞减少、流产率高,甚至致癌、致畸等危害。
放射也是护士职业损伤危害因素之一,一些治疗释放出来的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其穿透力很强,如果放疗护士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放射线,会造成有机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孕不育、放射病、致癌等。
环境因素:三班倒扰乱了护士的生物钟,可引起失眠、饮食代谢紊乱、慢性疲劳。
同时,长期的睡眠不足,对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严重的。
主要表现:一为注意力下降,警觉性降低;二为认知能力下降,必将导致工作效率低;三为记忆力下降;四为经常感疲乏,即使睡眠充足,亦感觉疲劳、无力;患者的痛苦表情、患者及家属的无理刁难均可使护士产生不良心境。
另外,护理专业在社会中的各种评论及自我价值得不到体现,也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及消极情绪。
防护对策防止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护理部及科室应组织学习,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及职业伤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的护理人员。
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本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确保职业安全。
第三条医院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安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能力。
第四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用品,不得违反规定操作。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保障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六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穿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等,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需求进行选择。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应当佩戴手套,并在操作完成后进行手部消毒。
第八条护理人员在进行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应当穿戴隔离衣、面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确保自身安全。
第九条护理人员在使用锐器进行操作时,应当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发生锐器伤。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放入专门的锐器盒内。
第十条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剂和灭菌设备,保证医疗设备和物品的清洁、无菌。
第十一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等粘膜部位。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接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三、职业伤害处理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院相关部门。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为受伤的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心理支持,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发生的职业伤害进行调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内容(七篇)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内容(七篇)最新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推举)一一名护士的仪表、言语、眼神、动作、表情及服装、装扮都会涉及到风度的雅俗,都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效果。
当一个护士一进入病房,首先患者看到的是护士的仪表。
可能有的人会说,护士的仪表如何关系不大,只要技术作风过硬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我们知道患者住进医院的心情是不开心的,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给患者的心情造成不好的影响,患者见到穿不洁的衣服或咯咯作响的高跟鞋的护士,会有可怕与厌恶之感,同时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所以,当进入护士角色后,必需穿着干净,使人感到和谐、优雅、大方,要具有端庄、含蓄的举止,自然的表情姿态,这可使人有悦目的美感,对患者坦率热忱、态度和气,这可使人感到稳健、亲切、可信。
护理人员的责任是给患者以人性的暖和,护士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恰当的问候,一个温顺的操作,一个适时的提示,一次倾心交谈,都能表达出护士对患者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使患者深切感受到被关注、被关心、被理解的幸福,在人文护理的良好气氛中,患者的不良心情就会化解,对疾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个护士的素养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一心一意为患者效劳的内在思想感情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
护士要有良好的情志和意志修养,在工作中必需保持稳定、振作和开心的心情,见到患者应热忱而严厉、亲切而稳重,工作紧急但井然有序,以良好的心情去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
护士要留意自己的行为,不要把不良的行为表现在患者面前,这样一方面对患者有不良的反响,另一方面有损于护士的形象。
如护理工作经常是一个独立进展,特殊是单独值夜班的状况下,面对的是不能申述自己意见的神态不清的患者或婴幼儿,对于病情的观看和处置是否精确准时、恰当严密,往往缺乏监视,这全凭护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道主义信念去履行她的职责。
一个护士要更好地完成她的任务,就必需具有良好的素养及较高的技术水平,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学问,是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是为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1. 个人防护装备: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向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以防止感染病原体和化学物质。
2. 感染控制:护理人员应接受关于感染控制的培训,了解基本的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措施,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
3. 职业暴露预防: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受污染的物品时应注意使用防护措施,如避免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套等,以防止职业暴露。
4. 人身安全防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暴力和威胁,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确保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5. 疲劳管理:护理工作可能存在长时间的连续工作,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轮班,确保护理人员的休息和休假。
6. 应急救援:医院或护理机构应建立应急救援机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和抢救情况。
7. 职业健康监护:护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包括身体健康状况、职业暴露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和监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不同地区和机构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的防护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实施。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篇一」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暴露和职业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护理人员,包括在护理岗位上工作的在编护士、合同制护士、实习护士和进修护士。
第三条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管理、科学评估的原则。
第四条医院应建立健全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培训,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第五条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第六条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包括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等。
第七条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 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 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第八条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第九条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采取双向防护。
第十条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第十一条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第十二条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护理人员在使用锐器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锐器伤。
第十四条护理人员在接触化疗药物、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对自身造成伤害。
第十五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遇到职业暴露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三、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与教育第十六条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和技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展护理操作或进展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开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实行最根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状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解除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展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在护理传染性疾病患者时,依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实行相应隔离和防护措施,必要时实行双向防护。
〔六〕准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七〕准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展清洁消毒。
〔八〕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开造成穿插感染。
〔九〕假设发生职业暴露,应马上实行紧急处理措施,并准时上报,依据医院规定进展相应的身体检查和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1 依据公正、鼓励、竟争的原则建立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综合量化指标、评论标准及考核项的分值等内容。
2每月一次对全院护理人员进展绩效考核。
3考核过程中必需坚持公正、公开原则,比照绩效考核标准对全部护理人员进展考核,同一岗位执行一样的考核标准。
4考核评价完毕后,考核者应准时与被考核者进展沟通,将考评结果告知被考核者。
5假设被考核者认为考核结果不公正,与考核者沟通无效,并且有证据的状况下可以启动考核结果申诉程序。
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在接到员工考核申拆后的5 个工作日内赐予解决。
6考核结果将于年度评优、培训要求、奖金发放等方面挂勾。
围手术期患者评估制度1.为标准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行为,制定此评估制度。
2.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根本的现状和诊疗效劳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手术〕方案〔打算〕供给依据和支持。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住院患者评估、手术前评估、麻醉评估、危重病人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包括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目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旨在保障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临床护理、手术室护理、产房护理等。
四、职责医院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部门负责指导护理人员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加强职业安全教育。
护理人员负责遵守职业防护制度,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及时报告职业伤害事件。
五、内容职业防护教育:医院应定期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使其了解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防护设施:医院应提供充足的防护设施,如空气净化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满足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需求。
防护用品: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应穿戴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隔离衣、口罩、帽子等。
同时,应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护用品。
健康监测: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事故处理:发生职业伤害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同时进行详细记录和调查。
监督检查:医院应定期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法律法规遵循:护理人员应了解并遵守国家有关职业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自身和他人的权益。
持续改进:医院应不断优化职业防护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水平。
六、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解释并制定补充规定。
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为保障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医院制订了一套完善的职业防护制度。
该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防正常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由相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一般为每周工作5天,每日工作8小时,同时也为护士提供适当的休假制度。
为保障护理人员的休息和健康,对于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的护士,需要安排至少8小时的连续休息时间。
二、防医院感染的制度1.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院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并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佩戴,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手卫生制度:医院鼓励并落实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制度,要求护士在不同工作环节进行洗手或使用消毒洗手液,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隔离制度:医院设立特殊隔离病房,并根据感染类型和情况设置不同级别的隔离,以遏制感染的传播。
4.废弃物处理制度:医院制定了严格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处理符合环境保护和卫生标准。
三、防身体伤害的制度1.劳动保护设备使用制度:医院配备了适当的劳动保护设备,如护背带、隔音耳塞等,并要求护理人员在需要时使用,减轻工作带来的身体负荷。
2.危险物品处理制度:医院制定了合理的危险物品使用和处理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和教育,保证安全操作和处理。
四、防心理压力的制度医院护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高强度和复杂性的工作,容易对护士产生心理压力。
医院制定了以下制度,帮助护理人员做好心理调节工作:2.员工关怀制度:医院建立了健全的员工关怀制度,定期组织员工座谈会和活动,增进职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3.职业拓展机会:医院提供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机会,鼓励护士参加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涵盖了正常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防医院感染制度、防身体伤害制度和防心理压力制度,旨在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预防职业病和传染病的传播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的内容:
1. 个人防护用品:给予护理人员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确保他们在接触有污染风险的场所或进行有污染风险的操作时能够得到有效的防护。
2. 职业健康监测: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了解其身体状况,发现职业病症状或早期病变,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3. 职业教育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遵守职业防护制度的相关规定。
4. 职业暴露事故处理: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理机制,对于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故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减少伤害和危害。
5. 职业风险评估与控制:对护理工作环境进行职业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职业病和传染病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和防止危害的发生。
6. 工时管理:合理安排和调配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维护其身心健康。
7. 心理健康支持:为护理人员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应对工作中的艰难和压力,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
总的来说,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是通过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开展健康监测、教育培训、应急处理、职业风险评估与控制、工时管理和心理健康支持等措施,保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加强职业病和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和身体健康,规范护理工作场合的安全管理,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全体护理人员,包含全职、兼职、临时工和劳务派遣人员。
第三条安全教育和培训1.公司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2.安全教育和培训内容包含职业病防治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应急预案和自救互救等。
第四条职责分工1.公司应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和权益,确保其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工作。
2.护理人员应依照公司要求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工作安全和生产质量。
第二章工作场合安全管理第五条保护设施1.公司应为护理工作场合供应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和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修理和检查。
2.工作场合应具备消防设备、紧急疏散通道、应急医疗设备等,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3.公司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工作场合的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处理。
第六条职业病防护1.公司应针对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订立职业病防护措施,分发防护用品并供应必需的职业病防护培训。
2.护理人员应依照规定使用各类防护用品,并定期参加职业病体检。
第三章工作安全操作规范第七条护理操作规范1.护理人员应依照相关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工作,确保操作安全和质量。
2.护理人员应勤洗手、佩戴手套,并按规定手法进行消毒,保证患者和自身的安全。
第八条废弃物处理1.废弃物应依照规定分类收集和包装,严禁随便丢弃和擅自处理。
2.公司应配备特地的废弃物处理人员,确保废弃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卫生。
第九条感染疫情防控1.公司应建立健全感染疫情防控机制,订立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2.护理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遵从洗手、消毒等操作规范,有效防备感染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第四章事故应急处理第十条报告和记录1.任何事故发生后,护理人员应立刻向上级报告,并认真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情况。
护理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2、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3、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4、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6、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三、发生医疗锐器伤的应急处理一护理人员如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时,按照以下步骤立即进行处理: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切忌只挤压伤口局部,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二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三当暴露源为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时,参考以下建议进行访视:1、乙肝病毒HB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丙肝病毒HC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丙肝病毒HCV抗体,丙肝病毒HCV阳性者需要检测丙肝病毒HCV-RNA证实;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暴露后,于暴露后即刻;2周、8周、12周、24周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肝病毒HCV混合暴露者,延长访视至暴露后12个月;四以上暴露也可根据感染科专家建议,制定个体访视计划和暴露后免疫防护方案;四、艾滋病AIDS防护管理1、加强护理人员有关预防知识的学习,掌握有效防护措施;2、进行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护理和治疗工作时必须戴手套;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器具或物体表面时也必须戴手套;接触每一个患者后要更换手套;3、脱手套后必须立即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4、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存在破损时,应先采取措施保护破损伤口,再戴双层手套;5、在进行可能出现血液或体液飞溅的操作时要带口罩、眼罩或面罩,避免口、鼻、眼粘膜接触污染的血液体液;当可能有大面积飞溅时,还应穿具有防渗功能的隔离衣;6、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禁止对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复帽;7、使用后的空针、针头、输液器等单独存放在密闭、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外套黄色垃圾袋;8、处理污物时,严禁用手直接抓取污物,禁止用手接触使用过的针头等锐器;9、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渍,须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将血渍全部覆盖,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进行清洁处理,不能直接用抹布或拖把擦拭;10、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化验标本应放在带盖试管内,再放入密闭容器内送化验室,防止标本在运送过程中溅洒;标本运送遵循有关生物安全管理规定;11、在运送阳性标本途中应携带消毒剂,以备意外;12、如果不慎被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应按照医疗锐器伤处理措施进行紧急处理;13、请感染科专家对伤口进行评估、处理及预防用药;五、化疗防护工作规范一总体要求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输液时戴手套;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三废弃物处理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四环境保护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六、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是指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预防职业病和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护理人员能够高效、安全地开展工作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
下面是一些可能包括在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中的要素:
1. 个人防护用品: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确保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时的安全。
2. 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告知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能面临的职业暴露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
3. 常规体检: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并治疗职业病或其他疾病。
4. 疫苗接种:提供必要的疫苗接种,如流感疫苗、肝炎疫苗等,预防疾病传播。
5. 健康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健康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意识和职业技能,使其具备正确的防护知识和技术。
6. 督导与管理:建立监督和管理机制,确保护理人员遵守防护制度和规定,做好个人的职业防护工作。
7. 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定应急准备与响应计划,包括处理职业暴露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确保护理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突发情况。
以上只是一些可能包括在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中的要素,具体的制度和规定可能因地区、职业类型和工作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
第三条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二、职业暴露防护第五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第六条护理人员应当接受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掌握职业暴露的预防、处理和紧急处置方法。
第七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
第八条护理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部清洁,下班后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携带病原体传播。
第九条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如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向医疗机构报告,接受相应的医疗救治和随访观察。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为护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心理危机。
三、职业健康检查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健康状况、职业病防护知识掌握情况等。
第十二条护理人员应当如实向医疗机构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工作中的职业暴露情况。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采取相应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四、考核与奖惩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护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技能、防护知识掌握、防护用品使用等。
第十五条对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第十六条对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医疗机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督促其改进。
五、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事护理工作时,意外接触病原体、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导致身体和心理的损伤。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三篇)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护理工作行为,确保护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2. 依据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在保护护理人员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防护措施和要求。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包括全职、兼职、临时工作人员等。
三、职业防护措施1. 劳动安全防护(1) 护理人员在进行工作时应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
(2)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做好健康档案记录。
(3) 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
(4) 在进行病人护理过程中,应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受伤和事故的发生。
2. 个人卫生防护(1) 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洗工作服和个人衣物。
(2) 员工在工作前必须进行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洗手剂进行有效的手卫生。
(3) 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积极治疗。
(4) 护理人员应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食品和不明来源的食物。
3. 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1) 护理人员应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护理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得滥用权力和侵犯病人的合法权益。
(3) 护理人员应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病人的隐私和病情信息。
(4) 护理人员应经常参加学术交流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专业素养。
四、职责和义务1. 护理人员的职责(1) 遵守本制度和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职业防护措施。
(2) 保护病人的安全和权益,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坚守职业道德,不得触犯法律法规和护理伦理。
(4) 及时报告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
2. 护理人员的权利(1) 享受法律规定的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
(2) 参与职业培训和提升,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医疗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存在各种工作风险,如感染、暴力、伤害等。
为了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医院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定合理的制度1.1 医院要成立职业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安排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与落实,同时加强防疫、消毒等工作的管理。
1.2 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以确保职业安全。
如明确护理人员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由于疲劳导致的安全隐患。
1.3 保证医护人员的隐私和安全,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休息空间。
1.4 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职业安全培训以及防护用品。
二、加强感染控制2.1 消毒操作规范。
为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医院应制定严格的消毒操作规范。
对消毒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2 加强个人防护。
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更换、清洗,以防止感染交叉。
三、加强劳作保护3.1 合理安排工作。
对工作量过大的护理人员要进行正确的安排和指导,加强听从自身身体反应的意识。
3.2 关爱职工身心健康。
医院要注重职工身心健康问题,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心理辅导等服务,提高职工安全防护的自我保护能力。
3.3 防范暴力伤害。
医务人员常常会遭遇病人或家属的暴力伤害,医院应该建立一系列防范措施,如严格监控医院安保人员工作,实行身份登记及身份识别制度等措施。
四、建立职业伦理4.1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
在护理患者时,通过文明、礼貌的语言、和谐的态度和爱心引导和鼓励患者,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
4.2 保护医学机密。
护理人员要尊重医生的诊疗权,保护患者的隐私性,妥善保管个人档案,不泄露诊断和治疗的机密信息。
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应包括感染控制、劳动保护、职业伦理等多个方面,涉及医院领导、医护工作者、病人及其家属等多方面的责任。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5篇)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穿相应工作服,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4.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在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紫外线消毒时,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以免引起损伤。
8.干热灭菌时勿与烤箱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要待温度降到40cC以下再开箱,以防炸裂。
9.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具体操作步骤、常规保养和检查措施应按厂方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执行。
10.接触戊二醛等消毒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人眼内、吸人体内或皮肤黏膜上,一旦溅上应及时用清水清洗。
11.调配化疗药物时防护要求: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透性防护服、护目镜,聚氧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
12.处理锐器时的防护要求:锐器使用后的针头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与保健措施
一、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进行清洁、消毒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工作制度,避免发生职业暴露。
(二)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洗手。
(三)以下情况应戴手套,脱去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1、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
2、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
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四)当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发生喷溅或为隔离患者治疗护理时,应当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五)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六)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七)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八)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二、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措施
(一)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教育,对医疗锐器伤的认识及重视,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二)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1、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
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如果必须套回一定要单手操作;
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7、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三)发生锐器伤后,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三、化疗防护工作规范
(一)总体要求
1、护理人员到岗前进行岗前教育,并定期接受防护知识培训,增强化疗科室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知识。
2、接触化疗药品及做好相关处理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防护衣,戴好口罩、帽子、眼罩、手套等,摘掉手套后应认真洗手。
(二)化疗药液的配置及临床应用
1、配置化疗药须穿隔离衣,戴双层手套、口罩。
2、掰安瓿时用纱布包裹防止药液外溅,融粉剂时,溶酶沿安瓿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搅动,注入药瓶中的负压不宜过高,以免拔针时药液外溅。
3、使用较大注射器抽取药液,药液不宜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药液外溅。
4、操作时应确保空针及输液管接头处衔接紧密,以免药液外漏。
5、不要将抽吸化疗药空针内的空气直接排到空气中。
6、在配制化疗药、输入化疗药物时,如药液接触皮肤或溅到眼内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为患者更换输液时戴手套。
7、化疗药物应专人、专柜保管。
药瓶有损坏时应及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三)废弃物处理
1、废弃化疗安瓿、小瓶。
用完后立即放入带盖密闭的桶内,并及时处理。
2、安瓿中如有剩余药液不可直接丢弃,应放入密闭容器后丢弃。
3、配制化疗药物后的垃圾应按有毒垃圾处理装入黄色垃圾袋,盛垃圾容器要加盖并及时处理,防止化疗药物蒸发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四)环境保护
1、加强病房通风换气次数。
2、对洒在桌面或地面的药液,应及时用纱布吸附并用清水冲洗。
工作台面、治疗车,盘等用后及时用清水擦拭,防止残留药物挥发到空气中。
3、加强宣教患者呕吐物、排泄物要置于带盖容器中,如有遗洒应及时清理,并用清水反复擦洗。
4、处理化疗患者的尿液、粪便、呕吐物或分泌物时必须戴口罩、手套。
四、护士医疗保健服务相关规定
1、护士享有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医院无条件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卫生防护措施。
2、医院在防范护士职业健康危害的同时,还为护士提供医疗保健措施,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的程度。
如:在易感染传染病的工作岗位或者传染病高发期,给予必要的免疫接种或者采取提高免疫力的其他措施。
3、医院对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按照法律、法规接受职业健康监护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补助。
4、医院对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每年体检一次。
5、护士工作中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得赔偿的权利。
6、职业病患者享有的权利
(1)职业病患者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患者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3)职业病患者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
(4)职业病的确立应按照卫生部和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职业病目录》执行。
7、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确保一旦发生职业危害,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用以减少职业健康危害程度。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化成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