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公开课.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解释诗句的意义。
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素养。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诗句的意义和意象。
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思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诗句的深层含义和寓意。
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学生对古典文学的欣赏和解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文《望月怀远》的文本。
相关的注释和解释资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引出诗人张九龄的背景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望月怀远》的兴趣。
5.2 朗读与背诵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停顿和韵律的准确性。
5.3 词语解释与诗句分析解释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分析诗句的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5.4 情感体验与讨论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验诗人的思念之情。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感受和理解。
5.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诗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
提出与《望月怀远》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兴趣。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6.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和意境。
6.3 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释义、句意翻译。
(2)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分析。
(3)诗歌的审美价值和文学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
(2)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体验。
(3)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诗歌所描述的意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3.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了解诗人背景,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
(2)提问:“月亮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什么寓意?”(3)简介诗人张九龄及《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让学生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5. 文学鉴赏(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望月怀远》教案
《望月怀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望月怀远》。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悟诗文的美妙之处。
(3)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2)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把握。
2. 诗文艺术特色的分析。
3. 诗人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文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望月怀远》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文的音韵美。
(2)学生跟读,体会诗文的节奏和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解决理解上的困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情感体验(1)学生闭目倾听《望月怀远》的朗读录音,想象诗人所描绘的景象。
5. 艺术欣赏(1)教师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学生欣赏并体会诗文的美,提高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让学生背诵《望月怀远》。
(2)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望月怀远》的感悟文章。
8. 板书设计《望月怀远》意象:月亮、海水、天空情感:思念家乡、亲人艺术特色:韵律美、意境美9.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内容,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感悟文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望月怀远张九龄》PPT课件
精选课件
3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精选课件
33
▪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句使用了什 么艺术手法?
▪ (1)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 (2)实虚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
天涯的友人也共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 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 3、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精选课件
2
▪ 张九龄:
▪ (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 (今广东韶关)人。唐中宗景龙初中 进士,玄宗朝,策试高第,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 相。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 灭,未被采纳。他守正不阿,为奸臣 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开元 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 号文献。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其 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 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 起了推动的作用。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
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
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
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精选课件
7
学习指导二:再读诗歌,探究诗意
▪ 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精选课件
8
▪ 朗读诗歌,思考:
▪ 1、“海上生明月”展示了怎样的境界? “生”字好在哪里?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吕本中采桑子202132627在浩瀚的唐宋诗词里众位诗词巨匠将自己对理想的讴歌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礼赞对生命的叹息对命运的无奈都融入月的世界里在月光笼罩下倾诉一腔情怀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1、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
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
《望月怀远张九龄》课件
结尾含蓄
张九龄的诗歌结尾往往含蓄深远,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如“不 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让人感受到诗人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05 《望月怀远》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评价
总结词:高度评价
详细描述:后世对《望月怀远》的评价极高,认为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 是张九龄的代表作之一。
海上丝绸之路
张九龄作为岭南人,对海上的贸易和 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兴趣。
个人境遇
张九龄的仕途经历
他曾任左拾遗、秘书监等职,后 因与权臣李林甫不合而受到排挤
。
家庭状况
张九龄的家庭背景优越,从小受 过严格的上等教育。
人生观和价值观
张九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 人,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人生和
社会的思考。
诗词风格
诗词主题解析
总结词
主题解析是对诗词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探究 其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详细描述
首先,要分析《望月怀远》的主题和思想,探究其深层含义 。其次,要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其对 诗词主题的影响。最后,总结诗人的思想和观点,以及其对 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04 《望月怀远》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
张九龄的诗歌语言简练,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意蕴深远。
自然流畅
他的诗歌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词藻,而是以平实自然的 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形象生动
张九龄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来 表达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比喻
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海 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将月亮比喻为海上的明珠,形 象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美景。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望月怀远》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望月怀远》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进行创意写作。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诗人张九龄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简述《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以一幅美丽的月光景色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月光对他们的意义和回忆。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的含义。
3.3 分析与解读:教师详细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表达意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如朗读、讨论和分享。
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写作练习:布置一篇创意写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诗歌中的意境创作一篇小作文。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诗歌意境的运用。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望月怀远》诗歌文本。
5.2 图片资源:美丽的月光景色图片。
5.3 参考资料:关于诗人张九龄的背景资料和诗歌解析的参考书籍。
第六章:教学扩展6.1 相关诗人介绍:介绍其他唐代著名诗人,如杜甫、李白等,并比较他们的创作风格。
学生通过阅读一首其他诗人的作品,加深对唐代诗歌的了解。
6.2 诗歌创作背景探讨:深入探讨《望月怀远》的创作背景,如诗人张九龄的生平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
学生通过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诗人创作诗歌的动机和情感。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古诗《望月怀远》的内容,了解古诗的意境。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使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诵古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激发幼儿对古诗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月亮和星星的贴纸、诗词卡片。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月亮和星星的贴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教学古诗:教师展示古诗《望月怀远》的图片,向幼儿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内容,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 朗诵古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让幼儿回答古诗中的意思,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
5.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鼓励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人朗诵古诗《望月怀远》。
2. 家长协助幼儿,用诗词卡片进行古诗接龙游戏。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听课、回答问题和朗诵古诗的表现。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朗诵古诗和完成作业的情况。
3. 作业评价:检查幼儿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古诗接龙游戏的参与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古诗背诵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朗诵能力。
2. 开展古诗绘画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用画笔表达出来。
3. 邀请家长参加古诗主题的亲子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学习国学的关注和支持。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和掌握古诗。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情绪变化,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九、课程延伸:1. 让幼儿了解《望月怀远》的作者张九龄,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对诗词的贡献。
望月怀远教案幼儿园
望月怀远教案幼儿园课程背景简介《望月怀远》是一首古诗,其作者为唐代诗人张九龄。
古诗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望月怀远》这首诗,可以不仅仅了解古人的寄托情感,感受到美好的情感,而且能够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认知和识字能力。
课程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望月怀远》这首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2.刺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诗意和美感;3.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学内容及安排1.初识《望月怀远》(10分钟):–课堂上共同朗读《望月怀远》,让幼儿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引领幼儿通过话题激发幼儿的情感;–利用图片、声音等多种媒介引导幼儿感受《望月怀远》这首诗的情感色彩。
2.探究《望月怀远》(30分钟):–分组或个人探讨《望月怀远》这首诗的意思;–通过幼儿自己探究,让幼儿深入了解《望月怀远》这首古诗;–学习相关词语和古诗时代的文化知识。
3.艺术创作(40分钟):–利用颜色、线条等艺术媒介,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引导幼儿表现对《望月怀远》这首诗的情感感受;–引导幼儿通过艺术创作表达自我。
4.朗诵《望月怀远》(20分钟):–教师演示诗的朗诵技巧,引导幼儿跟随朗诵;–分组或个人练习《望月怀远》这首诗的朗诵;–让幼儿充分理解诗的意义,提高文艺诵读水平。
总结通过《望月怀远》这首古诗的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更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诗意和美感。
同时,本教案的开展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学习平台,促进了幼儿认知、语言、艺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公开课课件:望月怀远(含 盛唐诗介绍)
“天涯共此时”有两层含义:一是诗人与远在天 涯的伊人共此一轮明月;二是融融月光洒满人间, 天下离人此时都在望月怀远。(意境扩大)
“我”在思念谁? 可以是父母、妻子、亲人、朋友等,具有不确定 性。(使诗歌产生了含蓄、蕴藉的美感。)
颔联:“怨”什么?为何“怨”?
“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 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 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 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 字。 三四两句,就以“怨” 字为中心,以“情 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 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 望月,思念对方。多情 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 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 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 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 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 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 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 里相见。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什么? 由题目“望月 怀远”可见是借助 月亮怀念远人,表 达思念(相思)之 情。
尾联:“不堪盈手赠”表达作者怎样的愿望?
月光是如此的柔和恬静,非常可爱。“我”生发 出希望捧一掬月色献给远人的愿望。然而皎洁的 月光“照之有余晖,揽之不盈手”(陆机《拟明 月何皎皎》)。
不能把可爱的月光赠给远人,那怎么办呢? “梦”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既然现实中不能与远人想见,那就回到卧榻上睡 觉吧,在梦里也能与远人相会啊。 表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 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 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 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 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 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 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 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
望月怀远张九龄教案
望月怀远张九龄教案望月怀远张九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张就龄的生平2. 注意诗中的用词3.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重点教学诗歌的境界板书设计作者: 唐玄宗开元时宰相。
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
弱冠登进士。
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诗意: 首联.望月怀远自然浑成颔联. 流水对,自然流畅,古诗气韵颈联. 深夜对月不眠的实情实景尾联. 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教学过程设计使用个性化修改一导入: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
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诗人们借着那轮高悬苍空的明镜,洞彻肺腑地进行天地对读,自然与人情互释,内心与外界沟通的幻想创造,从而为后世诗词开发了一个韵味清逸而美妙绝伦的灵感源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体会张就龄笔下那一夜之间明月由生及落的生命历程吧。
二作者简介:唐玄宗开元时宰相。
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
一名博物,字子寿。
弱冠登进士。
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
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
张说罢相,受累外迁。
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
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
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
《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望月怀远》教案设计「篇一」《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分享了《望月怀远》教案设计,欢迎阅读!教学目标1.注意诗中的用词2.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教学重点:诗歌的境界教学流程:一、说说任务学习重点:借助诗眼,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鉴赏诗眼,掌握炼字的步骤。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法。
二、看看作者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弱冠中进士,官至宰相,被封为“始兴伯”。
有“九龄风度”“岭南第一名相”的美誉。
病逝于曲江。
他的古诗,有人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王维、孟浩然等的山水诗歌也受其影响。
代表作有《望月怀远》、《感遇十二首》——“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等。
三、读读诗歌望月怀远(插入康桥朗诵作品:望月怀远(张九龄) 标清.flv)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四、议议词句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都在想念着亲人。
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五、谈谈情感1、本诗中有一个词语,能够直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你找出来。
2、知识链接——诗眼所谓“诗眼” ,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或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试找诗眼(1)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题:这首诗的'“诗眼” 是哪一个字?(2)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题: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六、赏赏诗眼问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两句诗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① “生”,升起来的意思。
2024年《望月怀远》公开课讲稿(二篇)
2024年《望月怀远》公开课讲稿羊祜,身为晋朝人士,在其担任褰阳太守期间,常登临岘山,与同僚共饮游赏。
一日,他感慨万分地对同僚言道:“自古以来,此山便已存在;自古以来,诸多贤人名士亦曾在此游憩,这些人均已默默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实乃令人哀伤之事。
倘若我离世之后,魂魄亦将留恋于这座山川之间。
”果不其然,羊祜后来逝世于襄阳,百姓为缅怀其功绩,特于岘山之上为其竖立纪念碑。
过往瞻仰碑文之人,无不心生感慨,潸然泪下。
因此,此碑被世人誉为“堕泪碑”。
一、思想情感分析:1. 情感解读:结合诗人的生平际遇与羊祜之故事,可初步感知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诗人身处仕途不顺之境,心怀苦闷,登临岘山之际,联想到羊祜昔日之感慨——“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此语恰与诗人自身境遇相契合。
“烟灭无闻”一语,实为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触景生情,悲伤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泪湿衣襟。
全诗借古喻今,抒发深沉感慨,是一首抒发登临感慨与怀才不遇之悲的怀古诗。
2. 开端特色探讨:相较于传统“触景生情”的诗歌写法,本诗开端独具特色。
首联两句突兀而起,初看似与题目无直接关联,实则题外生情,抒发了诗人登临之时的深切感受,与全诗主旨遥相呼应,展现出“高古”之气,具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磅礴气势。
3. 颔联内容及其与上联联系:颔联由虚入实,以自然之恒常与人事之变迁相对照,指出尽管世事更迭,大自然依旧如故,山水胜迹长存。
诗人登临岘山,自然联想到羊祜之典故,从字面上看,此联与上联紧密相连,“____胜迹”回顾历史,“我辈登临”则述说当下,一“复”字巧妙地将古今相连,展现出诗人继往开来的情怀。
此联运用“流水对”,自然流畅,质朴无华,从诗意发展脉络来看,其位置虽在后,但实为全诗情感之起点。
4. 颈联写景对达情之作用:颈联为全诗唯一写景之处,以萧条肃杀之景衬托诗人内心的悲情,使得情感表达更为深沉有力。
5. 尾联典故与怀古伤今之关系:尾联借羊公之典故,进一步抒发诗人之悲情,与首联相呼应。
《望月怀远》公开课讲稿范文(二篇)
《望月怀远》公开课讲稿范文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望月怀远》的公开课。
《望月怀远》是唐代文学家张九龄的一首诗,通过抒发对月亮的景仰和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并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的开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将广阔的海洋与遥远的天涯联系在一起。
这里的“海上”和“天涯”代表了作者身处异地的情景,而“明月”则代表了望月的行为。
接着诗人写道:“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这里“情人”可以理解为爱人、亲人,他们在远方的夜晚难以入睡,夜夜相思。
通过这种写法,诗人将思念之情传达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的下半部分,“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更是直接表达了思念之情。
诗人用灭烛的光趋近于月光来形容月亮的美丽,在这种美丽面前,诗人愿意忍受寒冷,披衣觉露,以表示对月亮的敬仰与思念。
并且,诗人还说“不堪盈手赠”,说明他没有实际赠送月亮的能力,只能将对月亮的思念寄托于梦中的相聚。
通过对《望月怀远》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思念故乡的情感表达中,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而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月亮是一个自然界的现象,它在每个人的故乡都会出现,因此可以成为人们思念故乡的一种象征。
在这个诗中,诗人通过对月亮的赞美,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同时,诗人还通过把思念寄托在梦中的相聚,表达了他对回到故乡、与亲人相聚的期盼。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景,但它所表达的却是普遍的感情。
每个人在离开家乡的时候,都会感到思念和想念。
无论是离家求学、工作还是远游他乡,人们总会在异地生活中对故乡的思念。
这首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将这种普遍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通过《望月怀远》这首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在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时,以月亮作为象征,通过对月亮的赞美和对月亮的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祝福和对友情的珍视。
张九龄《望月怀远》优秀教案
张九龄《望月怀远》优秀教案范本教学目标:1、情与景的完美结合,清丽而深远的意境。
2、反复诵读领会情感。
3、关于“月”的意象。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体会作者写这首诗的情感,言为心声。
2、诵读指导,从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方面点拨。
教学工具:多媒体和黑板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
二、作者的生平简介。
张九龄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后受奸相李林甫陷害,于开元二十五年(七三七)贬为荆州长史。
在用人方面主张任用“智能之士”,敢于谏诤,当时被称为“贤相”。
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也早有觉察,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
谥号文献。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
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
灭了烛灯,月光满屋令人怜爱,披起衣服流连庭院,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四、具体分析。
此诗以明月作媒介,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1)如何理解“海上生明月”中的“生”字?“生”在此可诠释为“生出、生长”。
今夜的月以大海为媒介,明月共潮生之后,月便具有了生命,彰显出他的活泼和生动,尽性展示海上明月的美和情趣。
(2)“天涯共此时”怎么理解?(3)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
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夜之漫长。
(4)诗人内心真的存有“怨恨”吗?(5)颈联哪几个词用得好?为什么?诗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使诗中人对远人思念之情得到充分表达,这是一种因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的情景相生写法,它勾勒出一个烛暗月明,更深露重。
人单思苦,望月怀远的幽清意境。
“披衣觉露滋”中的“滋”用得很好,衣服湿了,说明自己站在外面的时间很长了,此处用了反衬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自己的凝神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6)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
幼儿园国学教案古诗《望月怀远》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古诗《望月怀远》,使幼儿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幼儿对国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朗读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望月怀远》的原文及翻译。
2. 古诗中的重点字词解释。
3. 古诗的意境及作者张九龄简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古诗《望月怀远》,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意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 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读、讨论,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图片:月亮、海浪、天涯等与古诗意境相关的图片。
2. 音乐:轻柔的古风音乐。
3. 课件:古诗《望月怀远》的原文及翻译。
4. 道具:月亮、海浪等模型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教师带领幼儿朗读《望月怀远》,讲解古诗的原文及翻译,使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3. 解析意境: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意境,让幼儿感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美丽画面。
4. 重点字词讲解: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如“明月”、“海上升”、“天涯”等,帮助幼儿理解。
5. 互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接龙”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朗读《望月怀远》,并讲解古诗的意境。
2.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形式,表现古诗意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2. 家庭作业:评估幼儿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幼儿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期末展示: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望月怀远》教学课件(共17张)_图文19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望月怀远》教学课件(共17张)_图文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 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 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傲骨; 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的追 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 光彩。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答案:
“生”不是误用。用“升”,仅表示月亮的 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赋予 海水与明月以鲜活的生命,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 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 的同生共命的缠绵。也象征着诗人的怀远之情随 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3、高考题型训练:结合全诗,找
出颔联中表达感情最凝练的一个字,并解析。 怨: ① “怨”是“怨恨,埋怨”的意 思。 ②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 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③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 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 种连锁动作过程,充分说明相思之苦, 表达诗人怀远之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整体感知
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 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首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 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 颈联写夜不能寐,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 联写无法赠与亲人满手月光,想回去在梦中与亲 人相聚,全诗感情表达回环曲折,起伏有致,缠 绵悱恻而不伤感,感情真挚深切,低沉而不绝望, 让人感到“佳期”一定会到来!正所谓“哀而不 伤”。
有一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颂,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品读鉴赏
1、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案: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月 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 中,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该和 我望着同这天上的明月吧!自然浑成,意境 雄浑壮阔。表达对远人的深深思念。
2、首句“海上生明月”中的“生”,曾 有人认为是“升”之误。请就此谈谈你的 看法。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 余辉,揽之不盈手。”
思考:尾联写“还寝梦佳期”有什么作用? 【明确】寻梦之想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痴念。 但借此更衬托出诗人思念远人的深挚感情, 使诗的怀远更为具体、更有含蕴。诗便在 这失望和希望的交集中戛然收住,读之尤 觉韵味深长。
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 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 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 而虚度大好时光。
明确:
2、“催”,是催促,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树人格化, 不是寒气使树变色、叶飘零,而是树色把寒气催赶 来了。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萧瑟 氛围,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 表达出诗人送别时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默写《望月怀远》
4、请赏析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 露滋。 运用动作细节描写,诗人爱月灭烛, 露凉披衣,翘首久伫,以寄相思, 直到夜露打湿了衣衫。细节刻画出 诗人想念亲人如痴如醉的情态。同 时巧妙点出时间的推移。
5、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有何 意味?“露滋”又有何意味?
明确: 整夜相思不能入睡,怪谁呢?是屋里烛光太耀眼了 吗?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可光线还是那么明 亮,这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竟是这样撩人心绪,使 人见到它那姣好圆满的光华,更难以入睡。 ⑵“怜”应有怜爱之意。 ⑶夜已深了,气候更凉些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 裳。“滋”指润湿,而且含滋生不已的意思;“露 滋”写出了诗人因相思而站立时间之长,写尽了 “遥夜”“竟夕”的精神。
六、牛刀小试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思考: 1、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关城树色催寒近”在炼字方面历来为人称道,请 找出关键字并加以赏析。
1、【明确】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
小结及作业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远, 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
一、看题目
由题目“望月怀远”可 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 表达思念之情。
二、看作者
张九龄(678—740) 唐朝人,官至宰相。他七 岁能文,终以诗名。其诗 歌前期辞藻华丽,被贬后 后期文风朴素,对唐代诗 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 用。
三、看背景
因李林甫进谗言,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四 年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罢后 不久又因他举荐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 客,触怒玄宗,坐“举非其人”,贬为荆州 刺史。此诗就是作者被贬期间所作。
望 月 怀 远
张 九 龄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情 感。 2、品味诗歌语言,掌握意境、赏 析、“炼字”题型的答题技巧。
声律风骨兼备
1、
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 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 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杜甫 是典型代表)。古体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 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 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