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六)(5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六)(5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三高考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试题及答案(六)(5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语文卷(六)(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传统文化对月亮情有独钟,月亮始终是柔和与光明的象征。

人们在静谧的夜晚与月亮对话,将月亮看作上天对人事的见证,认为月亮能够带来人生的幸福,这种人生与自然的和谐是国人所特有的情感。

中秋节正是这样一个因月亮而生的节日。

早在生产力低下的远古时代,当我们的祖先遥望浩瀚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时,不免对月中的奇妙影像产生一些神奇的联想,进而形成许多关于月亮的神话,最著名的当属“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融美月、美人、美景于一体,是人类以原始思维对月亮美好想象的结果。

这一传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也直接促进了中秋这一岁时节日的形成,给节日笼罩上迷人而瑰丽的光彩,增添了浓郁的诗意。

不过,中秋节真正的源头却是我国古代的秋祀祭月。

在农耕社会,农业的发展与季节、天气密切相关。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为祈求五谷丰登,人们往往要祭祀土地神。

春天播种时有“春祈”(春祀)习俗,待到秋季谷物成熟报告丰收时就有“秋报”(秋祀)习俗。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国语.周语》中,就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的记载。

三国时期吴国史学家、经学家韦昭注曰“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这其中的“夕月”就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的仪式。

由此可见,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秋分拜月、祭月的礼制,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月亮的崇拜,也体现出中国历法中巧妙地把季节转换与农事结合起来的智慧。

中秋赏月是自宋至今普遍流行的节俗。

赏月是人与自然对话、沟通的良机,也是实现人际关系协调的有效途径。

据史料记载,魏晋之时,我国民间便开始有了中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往年高考语文试卷真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即点明我国垃圾分类的困境,紧接着用具体数据说明垃圾产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方式存在缺陷。

B. 文章从垃圾产量、处理方式、政策法规、公民意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条理清晰。

C. 文章指出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困难的原因,如政策不完善、公民意识淡薄等。

D. 文章最后强调提高公民意识是解决垃圾分类问题的关键。

答案:C2.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困难的原因时,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B. 文章在论述提高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时,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C. 文章在论述垃圾分类政策实施过程中,提到了政府、企业、公民等多方面的责任,体现了作者的全局观念。

D. 文章在论述垃圾分类的出路时,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公民自觉”的解决方案,具有实际操作性。

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故事情节。

B.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细腻生动,如“夏日的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青石板上,热气腾腾”等,为故事增添了氛围。

C.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生动有趣,如“你是我见过的最丑的猪”等,展现了人物性格。

D. 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给人以深刻印象。

答案:B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通过对“我”和猪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现实,批判了人性中的丑恶。

B. 小说通过对“我”和猪的互动,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爱。

C. 小说通过“我”的成长历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 小说结尾点明了主题,即“美丑不分,善恶难辨”。

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

望月阅读答案

望月阅读答案

望月阅读答案望月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望月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月阅读答案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________觉和________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________。

(2)“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____________。

(3)如果把“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字改成“在”,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视听寂静(2)孤寂,怅然月中的桂树(3)不行。

“落”能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望月阅读答案2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9、诗的第一联中能照应题目“望月”的景物是,通过听觉觉察到的景物是。

(2分)10、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答案:(一)《十五夜望月》(4分) 9、地白树栖鸦10、示例一:“落”字,化静为动,富有动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仿佛秋思如皎洁的月光般洒落人间似的,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示例二:“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更衬托出夜的寂静。

(选其它文字亦可,写出该词在诗中的表现力即可。

)望月阅读答案3望月有感阅读训练及答案解析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初中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初中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

下面是一些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读下面这首《静夜思》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诗人是怎样表达思念故乡的情感的?答案: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天空中明亮的月光以及地面像霜一样的景象。

诗人通过举头望明月和低头思故乡来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阅读下面这首《登鹳雀楼》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色?诗人想要表达什么情感?答案:这首诗描绘了白天山势尽头,黄河蜿蜒入海的景色。

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是对壮丽景色的欣赏和对进取精神的赞美。

3. 阅读下面这首《春晓》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案: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早晨的宁静,处处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同时也描绘了夜晚风雨声和花朵的凋谢。

诗人通过描绘对比表达了对春天万物萌发和风雨交替的深切感受。

4. 阅读下面这首《江雪》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诗人通过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寒江,周围没有人迹,只有一个戴着蓑衣帽的老人孤独地在冰雪中垂钓的场景。

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孤独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5. 阅读下面这首《望月怀远》的古诗词,回答问题。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问题: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情景?诗人揭示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诗描绘了海上的明月和身处天涯的人共同感受这美好时刻的景象。

诗人透露出情人彼此相思的怨思之情。

以上是一些八年级古诗词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通过阅读理解古诗词,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同时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大学语文第I 卷(选择题,共40分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1.下列作品属于六朝志怪小说的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是【 】A .《齐民要术》 B.《世说新语》C .《搜神记》 D.《水经注》2.下列选项中,所有作品都是老舍创作的一项是【 】A.《四世同堂》《月牙儿》《正红旗下》B.《四世同堂》《月牙儿》《林家铺子》C.《月牙儿》《正红旗下》《死水微澜》D.《正红旗下》《死水微澜》《林家铺子》3.中国戏曲史上被称作“南戏之祖”的作品是【 】A.《桃花扇》B .《琵琶记》C.《小孙屠》D .《张协状元》4.下列选项中,有关中国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张恨水、秦瘦鸥、程小青都是“鸳鸯蝴蝶派”的重要成员。

B.萧军、萧红、端木燕良都是抗战时的“东北流亡作家”。

C .钱锺书的《围城》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D.卞之琳被称为“吹芦笛的诗人”。

5.下列选项中,有关外国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高老头》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B.《简·爱》的作者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

C.《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D.《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搭配,完全正确的是A.王维——《终南别业》《永遇乐》(落日熔金)B.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C.李商隐——《安定城楼》《梦游天姥吟留别》D.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下列选项中,对老舍《骆驼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语言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2020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名师点题期末试卷八(含解析)

2020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名师点题期末试卷八(含解析)

2020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名师点题期末试卷八一.选择题(共4小题)1.下列三个句子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选项是()A.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B.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他那目光仔细搜查了刷子李的全身C.曹小三最关怀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2.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有的B.或者C.或许3.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牛犊.(dú)吆.喝(yōu)眺.望(tiào)B.哞.哞(mū)伯爵.(jué)绵.延(mián)C.仪.态(yí)肥膘.(biāo)毛毡.(zhān)4.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胚.胎(péi)天赋.(fù)B.痴.迷(chī)困窘.(jiǒng)C.伊.始(yǐn)祸患.(huàn)D.车祸.(huò)绞.肉(jiāo)二.填空题(共11小题)5.月亮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寄予无尽的情思,来看看古人都是怎样寄托自己感情的。

(1),天涯共此时。

(2),对影成三人。

6.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指的是,“梅花魂”即。

7.看拼音,写词语。

dùjìléi gǔnàhǎnshuǐzhài wěi tuōsīzì8.填空。

(1)本文从诸葛亮“识人心、知天象、晓地利”三方面落笔,表现他的“神机妙算”。

“识人心”是指他清楚鲁肃忠厚守信、周瑜嫉贤妒能,更知曹操;“知天象”是指他;“晓地利”主要指他“借箭”回来的时候。

(2)《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的小说,作者是。

主要写了魏、蜀、三国的故事。

其中“桃园三结义”“”“火烧赤壁”“”等故事广为流传。

9.照样子,填谐音字。

例:外甥打灯笼﹣﹣照旧(舅)(1)孔夫子搬家﹣﹣净是输(2)梁山泊军师﹣﹣无用(3)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4)断了弦的二胡﹣﹣不想(5)胸口挂琵琶﹣﹣谈心(6)盐店老板﹣﹣爱管闲事10.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语文课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课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练习及答案张九龄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4~15题。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

14.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5分)A.首联写景,辽阔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明月。

即景生情,诗人想起远在天涯的友人,此刻与“我”同望明月。

前句“望月”,后句“怀远”,紧扣诗题。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因“思”生“怨”,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长夜漫漫,夜不能寐;“竟夕”,以至于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描绘诗人彻夜难眠的情形。

“灭烛”月光满屋,更加可怜月的孤独;“披衣”庭院散步,露水湿衣,相思之浓。

D.尾联说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

寄希望于梦中,足见对友人思念之切,情感真挚,深化中心。

15.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用何种手法表达意境之美的?请指出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答:答案:14【答案】【改编题】C“更加可怜月的孤独”错误。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农历十五左右。

(望月:即是遥望月亮,又可理解在满月之际农历十五)15答:表现手法与好处:1.触景生情(即景生情)。

①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普照天下,为“怀远”营造了气氛;由雄浑壮阔之景,引发思亲怀远之情。

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此时此刻也和我望同这轮明月吧!②这样写由“壮”景转入“怀远”浑然天成,雄浑阔大深邃,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思念。

(3分)2.虚实结合。

①望月是实写:波澜壮阔的大海上,升起了一轮皎洁的明月;怀远的内容是虚写。

遥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吧;②借助想象补充现实,虚实互补,深化怀远的深情,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3分)(给分点:①指出手法1分;结合内容,正确分析各1分)【译文】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浙江省宁波市三锋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宁波三锋教研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2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8分)1.C 2.A 3.D4.同:两则材料都认为“为”是“不争”的前提;“为”均有严格律己之意,需要做好自己。

异:材料一认为还有对别人有利的含义,材料二无此含义;在“做好自己”层面,材料二更强调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

(同异每点各2分)5.示例:你们这样争完全不符合老子的思想,既是老子乡人,应懂“为而不争”。

(表明态度2分)老子是凡事顺其自然,认为“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思想1分+引用原文1分)老子故里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共同做好老子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既利己,也利他利国。

何乐而不为呢?(结合现实表达具体应该怎么做1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偷换概念,材料一是“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指的是“中华传统美德”,而不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前提条件相同”错。

材料一中老子的“不争”“以‘为’作前提”;孔子的“不争”“前提是‘矜’”,可见二者前提条件不同。

D.“一个人只要自己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就会得到安稳的人生”断章取义。

材料二是“我的理解就是不管别人是否要和你争,把你当对手,你自己都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而是沉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按照做人做事的内在规律去办,不求谁来认可,但求尽心尽力。

在放下内心纷扰、屏蔽外界负面影响、保持内心平静的同时,要把应该做的事做好,成功了自然高兴,不成功也不必太沮丧,相信自己,相信坚持,这样心就安稳许多”,可见要想“安稳”,除了“自己先放下,不把别人当对手”之外,还有“沉浸、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按照做人做事的内在规律去办……”等其他条件。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②。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③。

【注释】①情人:有情人。

遥夜:漫长的夜晚。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一整夜。

②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滋:润湿。

③不堪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文学知识】张九龄(678~740):字子寿,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开元二十二年人宰相。

是张说之后又一位文坛宗匠。

【参考译文】一轮明月在海上升起,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

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

灭了烛灯,月光满屋令人怜;披起衣服,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还是睡吧,睡了或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

【阅读训练】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4.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诗句也写海上明月,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

5.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参考答案】1.题目分为两个内容:望月和怀远。

第一句扣月;第三句扣望;第五、六两句扣怀;第七、八两句扣怀远。

2.好友恋人美好的理想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5.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使月亮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气。

关于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关于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关于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⑴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⑵最前面两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

遥夜:长夜。

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⑷怜:爱。

滋:湿润,生。

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

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

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

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⑸最后两句: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

”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寝:睡。

相关试题及答案1、简析“月”的作用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2、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望月怀远阅读答案【篇一:客中夜坐阅读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这里诗人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来进行描写,诗歌第三句“一声新雁三更雨”从听觉写出诗人的悲愁之情。

考点:这里是把握诗歌内容考点点评: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

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

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诗通过对“落叶”“江水”“雁声”“雨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或不能回故乡的悲伤。

从“故园归路更茫茫”“何处行人不断肠”两句中体会出这一主旨。

考点:这里是对诗歌情感的把握点评: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是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

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

可以说,诗歌的思想感情就相当于小说、散文、剧本叙写的内容。

可以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小题1】试题分析:“雁”在古代的诗歌意象中常常代表一种思归主题,这里积累合理即可。

考点:这里是对诗歌类别的积累点评: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

篇二:客中夜坐阅读答案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3)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3)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二句寄景抒情,出句写景,对句由景入情。

诗人用朴实而自然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画面:一轮皎月从东海那边冉冉升起,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

正因明月深奥莫窥,遥远难测,就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中人的不尽思念。

他设想,遥隔天涯的远人.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吧。

诗中人不说自己望月思念对方,而是设想对方在望月思念自己。

构思奇巧,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出诗寄托的深远。

诗着一生字,极为生动,这同张若虚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字,有着同工异曲之妙。

天涯共此时句,是从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化出的。

这两句,由海上、明月、天涯构成雄浑阔大的意境。

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诗人巧妙地把写景和抒情融合起来。

写出彼此共对皓月之境,又蕴含怀远之情,也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首联擒题,以下诸句便由此生发开去。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二句,是说多情人怨恨着这漫漫的长夜,对月相思而彻夜不得入眠。

这是对诗中人由想象而返回现实,由望月而转身就寝的矛盾心情的表述。

这里写出多情人由怀远而苦思,由苦思而难眠,由难眠而怨长夜的种种连锁动作过程,也包含着有情人的主观感情色彩。

这一声怨遥夜,包孕着多么深沉的感情!按律诗的要求,颔联应是工整的对偶,但此诗却采用流水对的格式,这固然说明唐代初期律诗尚无严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古诗的貌,另方面此联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跟首联在内容上就显得更为密切,蝉联而下,自然流动,给人一种气韵纯厚之感。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二句,写诗中人因遥思远人,彻夜相思,灭烛之后,尤觉月华光满可爱,于是披衣步出室外,独自对月仰望凝思,不知过了多久,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方觉醒过来。

这是一个因相思所苦的非痴即呆的形象。

这一联貌似写赏月,实则寓写怀远幽思。

月的清辉,最易引入相思,诗人神思飞跃,幻想月光能成为所思念之人的化身,身可与之相依为伴。

诗人多想让这种幻想成为现实!所以灭烛,正是为了追随月光; 披衣,则是为了同月华多停留些时刻,此中情景,甚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之意。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

张九龄《望月怀远》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2)1、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2、本诗的一个主要意象是月,诗人通过这个意象寄托了相思之情,古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请举出这样的例子。

答:隔千里兮共明月宋谢庄《月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有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答: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4、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答: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5、在古诗文中,人们除了用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外,还用哪些形式来表达?答: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什么事情让我在吟诗时突然觉得很惆怅,原来乡村的小桥树木像极了我的家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妙喻传情:乡愁。

三:【训练】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4.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诗句也写海上明月,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

望月怀远阅读理解

望月怀远阅读理解

望月怀远阅读理解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望月怀远》这首诗的阅读理解呀!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那可真是经典得不能再经典啦!就好像咱中国人过年要吃饺子一样,它在诗词的世界里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呢。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哇塞,你想想看,那辽阔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这画面多美呀!不管你在天涯海角的哪个角落,都能看到这同一轮月亮。

这就好像是老天爷给咱们全人类发的一个信号,告诉你:嘿,不管你在哪儿,咱们都在这月光下呢!这多浪漫呀,是不是?这一句啊,简直就是把那种思念的情感一下子给拉满了。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哎呀呀,这思念情人的人呀,可就开始埋怨这漫长的夜晚喽!一晚上都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对方呢。

咱都有过那种想念一个人的时候吧,翻来覆去睡不着,就盼着能快点见到那个人。

这感觉,是不是特熟悉?“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把蜡烛吹灭了,怜惜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又感觉露水沾湿了身子。

这描写得多细腻呀!就好像咱自己在那个情境里一样,能体会到那种微妙的感觉。

这可不是随便哪个诗人都能写得出来的哟!“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想捧一把月光送给远方的人,哎呀,这怎么可能呢!没办法,还是回去睡觉,在梦里和对方相见吧。

这多无奈呀,但又充满了希望呢。

读这首诗呀,就像是在品尝一杯美酒,得慢慢品,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你得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在海边望着月亮思念情人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那种情感。

咱中国人对月亮那可是有着特别的感情呢。

月亮在咱的文化里,那可不只是一个天体,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呀!不管是中秋节赏月,还是诗词里写月亮,都是咱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就像《望月怀远》,它不仅仅是一首诗,它还是咱们情感的纽带呢。

当我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是不是会想起自己思念的人?是不是会感慨万千?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呀!它能让我们跨越时空,和古人产生共鸣。

所以呀,朋友们,可别小看了这些古诗词。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美好。

下次再看到月亮的时候,别忘了想想《望月怀远》,想想那深深的思念哟!。

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比较阅读

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比较阅读

张九龄《望月怀远》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节选)》比较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节选)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1.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历来为炼字经典,你认为“生”字妙在何处?诗中的“生”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共潮生”之“生”字,有什么相似之处?2.下列对《春江花月夜》诗歌内容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题目是“春江花月夜”,包含了诗歌内容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所体现的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

B.诗人由春江的美景写起,写江上的明月,并由江月生发出江月永恒、人生代代的哲学思考。

C.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在下半篇转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上,借月写出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全诗以江为主体,融诗情、画意、暂理为一体,赞叹自然的奇丽,讴歌爱情的纯洁,探索人生的哲理,构成奇妙的艺术世界。

【答案】1.(1)“生”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从无到有的动态变化过程。

(2)《春江花月夜》中,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与潮水活泼的生命,使整个画面呈现出动态的景象。

两个“生”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2.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的能力。

《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之“生”字,描绘了在无比无际的海面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生”有一种子脱母腹的渐现的动态感,生动形象,表现的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营造出一种雄浑阔大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中的“生”字,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1809011118

2018_2019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拓展阅读新人教版201809011118

第24课《诗词五首》拓展阅读下面一首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开头紧扣题目,首联写“望月”,是千古名句,请对其进行简要赏析。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①怨遥夜,竟夕②起相思。

灭烛怜③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④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②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

③怜:爱。

④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盈:满。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①清笳②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③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④,心未死!【注释】①雪晓:下雪的早晨。

②清笳:清凉的胡笳声。

笳,古代号角一类的军乐。

③漏:滴漏,古代用铜壶盛水,壶底穿一孔,壶中水以漏渐减,用来计时。

漏声断,滴漏声停止,则一夜将尽,天快亮了。

④鬓虽残:喻衰老。

【且读且思】“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一句写出了怎样的环境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写望月,“天涯共此时”写怀远,两句意境博大,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冷寂。

一觉醒来,灯光昏黄,令人生寒,一轮斜月挂在窗前,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

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词人心境的凄苦悲凉,这正是词人坚持收复山河而不被理解甚至遭到打击的悲愁心境的写照。

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我读我思】这首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有何异同?答案示例:这首诗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刘禹锡的作品。

不同的是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咏怀古迹,不写人世兴衰,只写山水明月,而六朝古都的繁华都随流水东去的意思,都流露在字里行间。

诗歌没有正面抨击时政,而是吊古伤今,借古讽今。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诗人被贬谪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2020-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年北京市燕山区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基础•运用1.(12分)学校开展“探民俗文化,感千年底蕴”主题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源自天象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

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日龙星①“得中”②“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后又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因此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寄托思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后又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而在传承发展中,端午节又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

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给加点字注音,在内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祟哀蕴含(yùn)不辍(zhuì)B.崇衰蕴含(wēn)不辍(chuò)C.崇哀蕴含(yùn)不辍(chuò)D.祟衰蕴含(wēn)不辍(zhuì)(2)在文段中横线上填入一组关联词,使语句连贯,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既②又B.①之所以②是因为C.①虽然②但是D.①因为②所以(3)一位同学找到一幅端午节的书法作品,但是其中的“端午”两字被破坏了,你认为下面哪一幅作品与原作品最为匹配(4)相传,古时陈、李两才子,常作对互娱。

一次端午节,两人路过一湖畔,陈才子吟道:“日光端午,清明水底见。

”那李才子脱口而出对出上联:“天气,霜降屋檐成。

”两人不禁相视一笑。

请你猜猜,两位才子的对联是如何对的?(提示:对联在音韵上讲究上仄下平,上联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一般为三声或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一般为一声或二声)A.小雪大寒端午B.端午小雪大寒C.端午清明小雪D.重阳大寒小雪(5)很多名家都写过跟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有关的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鲁迅先生的《北京的春节》给大家详细介绍了北京春节的习俗B.沈从文的《腊八粥》从孩子的视角表达了他对腊八粥的喜爱。

海上生明月全诗

海上生明月全诗

篇一:望月怀远随堂练习《望月怀远》课时练习2015-10【作品解读】(一)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唐中宗景龙初弱冠登进士,唐玄宗开元时位至宰相。

在位直言敢谏,举贤任能,为一代名相。

曾预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宜早诛灭,未被采纳。

他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被贬为荆州长史。

开元末年,告假南归,卒于曲江私第,谥号文献。

他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其诗由雅淡清丽,转趋朴素遒劲,运用比兴,寄托讽谕,对初唐诗风的转变,起了推动的作用。

其《感遇》十二首,抒怀感事,兴寄深婉,颇得风骚之旨,历来与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相提并论。

【阅读鉴赏】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2.全诗是如何扣住标题中的“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3.前人曾评论此诗“缠绵悱恻而不伤感”,我国的传统诗教也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细读全诗,简要分析此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b.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从实际生活中加以提炼和夸张,借此揭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艺术。

c.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怀远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

(5分)望月怀远①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本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遭贬荆州长史期间。

12.请简析本诗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全诗中的作用。

(3分) 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2.(3分)首联照应题目(1分),营造了一抒情做铺垫(1分)。

13.(2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1分),为后面的描写和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盼望团圆的真挚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