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完整版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 —强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 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 _伸长率
率两种。
二. 选择题
1.金属键的特点是B:
A.具有饱和性B.没有饱和性C.
D.具有方向性
2.共价晶体具有__A:
A.高强度B.低熔点C.不稳定结构 电性
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A:
A.原子间的结合力B.原子间的距离C.原子的大
小D.原子的电负性
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
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
A.最高B.最低C.居中D.不确定
5.稀土金属属于B:
A.黑色金属B.有色金属C.易熔金属D.难
熔金属
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__B:
A.HB B. HR C. HV D.HS
o=1Omm,经拉伸实验测得其伸长率35、渝均为25%,
试样拉断时标距长度。
5.3与书两个性能指标,那个表征材料的塑性更准确?塑性 指标在工程上有哪些实际意义?
6.a指标有什么实用意义?
7.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量原理及应用范围。
8.在零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为什
么?
第二章
一.填空题
同D.与Zn相同
5.在面心立方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是A
A.<110>B.<100>C.<111>D.<112>
6.在体心立方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B
A.{100} B. {110} C. {111} D. {112}
7.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B个原子
A.1B.2C.3D.4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华科大版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华科大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最新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最新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工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一章一.填空题1.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子(离子、分子)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3.工程材料上常用的硬度表示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工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子稳定结合在一起的力及其结合方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个方面。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二.选择题1.金属键的特点是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 D. 具有方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高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高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子间的结合力B. 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的电负性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高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土金属属于 B :A. 黑色金属B. 有色金属C. 易熔金属D. 难熔金属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热运动。

华科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华科材料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2
3)
(1 2 0.3) 3 50 106 300 106 200 109
u
1 2E
[
2 1
2 2
2 2
2 ( 1
2
2 3
31)]
3 (1 2 0.3) 502 1012 2 200 109
7.5103
(J
/ m3)
ud
1
6E
[(1
2)2
( 2
3 )2
( 3
1)2]
x 20MPa y 30MPa xy 40MPa
x
z y
~~mmianx x
y
2
x
2
y
2
2 xy
20 30 2
20 30 2
2
(40)2
5 47.17
524.12.717
主应力为:1 52.17 MPa 2 50MPa 3 42.17 MPa
相当应力: r1 1 52.17 MPa
2
M
2 y
M
2 z
W
M
2 x
W2
[ ]
7-17 图示直角曲拐,C端受铅垂集中力F作用。已知a=160mm,AB杆直径
D=40mm,l=200mm ,E=200GPa, μ=0.3,实验测得D点沿45º方向的线应变
ε45º=0.265 × 10-3。试求:(1)力F的大小;(2)若AB杆的[σ]=140MPa,试按 最大切应力理论校核其强度。解:测点在中性轴处为纯剪切应力状态,且有
Fx
4 5
F
2.4kN
Fy
3 5
F
1.8kN
Fx Fy
FN :
- 2.4kN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作业3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材料学作业3

6-11
• 第1种加工流线是垂直于齿轮轴线的。异性。纵向的力学性能优于横向。 • 第3种圆钢锻造改变了流线方向,形成无序 的流线,使齿轮各项性能均匀。
5-9
• 名称省去
• 等温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件加热到高于Ac3(或 Ac1)温度,保持适当时间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 体温度区间地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奥氏体转 变为珠光体型组织. • 等温退火工艺应用于中碳合金钢和低合金钢,其 目的是细化组织和降低硬度。亚共析钢加热温度 为Ac3+(30~50)℃,过共析钢加热温度Ac3+(20~ 40)℃,保持一定时间,随炉冷至稍低于Ar3温度 进行等温转变,然后出炉空冷。等温退火组织与 硬度比完全退火更为均匀.
• 20钢齿轮 正火获得细小的索氏体+F,改善 切削性能。20钢做齿轮,一般需要渗碳, 再经过淬火提高表面的硬度和心部的强韧 性。不能采用等温退火。
T12锉刀 做为预备处理,消除网状渗碳体, 为球化和淬火做准备。细化晶粒,组织均 匀化,消除应力,但不能做为最终的热处 理工艺用于锉刀,需要后续淬火才能使用。 组织为:S+Fe3C。 采用等温退火,易形成网状渗碳体,不适 合。 45# 提高硬度和强度,满足性能要求不高 的零件,做为最终热处理工艺。组织为S+ F。采用等温处理,降低硬度和强度,还需 要增加淬火的工艺,不适合。
4)下贝氏体 过冷奥氏体绕过C曲线的“鼻尖”区域,在C曲 线的下半段200-300℃长时间等温处理,获得 下贝氏体组织。贝氏体等温处理。 5)下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首先经过下贝氏体转变区的等温处理, A未转变完毕,再经过水淬,获得M+Ar。贝氏 体短时间等温+水淬 6)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过冷奥氏体水淬躲过C曲线的鼻尖,形成M。水 淬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后习题解答(精品)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力学课后习题解答(精品)

A
F
B
由胡克定律: l3 0
l1
l2
Nl EA
0.476
mm
结构中A点位移受约束,B点无约束,因此C点位移
受A,B两点位移影响。而A,B点的纵向位移相同,
因此C点纵向位移由图知与A点纵向位移相同:
lC 0.476 mm
2-7
d
建立图示坐标系,在x处横截面
截面半径为: r x d x l
第二版《材料力学》习题解答 (华中科大版 倪樵主编)
第二章至第七章
2-1, 2-2
3
2
3F
3
2
FN
1
F
1
F
O
F
x
F
故 最大正应力为:
F A
10
150 N 10-6 m2
15 MPa
(a)
2
2F
F
1
2F
2
1
FN
3F
2F
F
O
故 最大正应力为: 3F 45 MPa
A
x
(c)
3
2
1
F
2F
3F
3
2
1
3F
ls lc l
Fsl Fcl 0l (2)
Es As Ec Ac Es
联立方程1,2,可解得:
s
Fs As
15 19
0
c
Fc Ac
Fc As
As Ac
1 38
0
联立方程1,2,可解得:
Fs 9314 N
Fc 9314 N
有两个铆钉,每个铆钉所受剪切力为:
Fs 2
则铆钉剪切面上的切应力为:
2.5

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华科工程材料学习题(含答案)

工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一章一.填空题1.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子(离子、分子)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3.工程材料上常用的硬度表示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工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子稳定结合在一起的力及其结合方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个方面。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二.选择题1.金属键的特点是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 D. 具有方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高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高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子间的结合力B. 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的电负性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高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土金属属于 B :A. 黑色金属B. 有色金属C. 易熔金属D. 难熔金属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热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材料学习题绪论、第一章一.填空题1.纳米材料是指尺寸在0.1-100nm 之间的超细微粒,与传统固体材料具有一些特殊的效应,例如表面与界面效应、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

(体积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2.固体物质按其原子(离子、分子)聚集的组态来讲,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3.工程材料上常用的硬度表示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HR)、维氏硬度(HV)、肖氏硬度(HS)以及显微硬度等。

4.在工程材料上按照材料的化学成分、结合键的特点将工程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5.结合键是指在晶体中使原子稳定结合在一起的力及其结合方式 .6.材料的性能主要包括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三个方面。

7.金属晶体比离子晶体具有较强的导电能力。

8.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9.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二.选择题1.金属键的特点是B:A.具有饱和性 B. 没有饱和性 C. 具有各向异性 D. 具有方向性2.共价晶体具有 A :A. 高强度B. 低熔点C. 不稳定结构D. 高导电性3.决定晶体结构和性能最本质的因素是 A :A. 原子间的结合力B. 原子间的距离C. 原子的大小D. 原子的电负性4.在原子的聚合体中,若原子间距为平衡距离时,作规则排列,并处于稳定状态,则其对应的能量分布为:BA. 最高B. 最低C. 居中D. 不确定5.稀土金属属于 B :A. 黑色金属B. 有色金属C. 易熔金属D. 难熔金属6.洛氏硬度的符号是 B :A.HB B. HR C. HV D.HS7. 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 σeB. σsC. σB.D. σ-18.下列不属于材料的物理性能的是 D :A. 热膨胀性B. 电性能C. 磁性能D. 抗氧化性三.判断题1. 物质的状态反映了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的热运动。

√2. 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钢球,用符号HBS表示。

√3. 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用符号HBW表示。

√4. 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可以理解为金属材料的失效抗力。

√四.问答题1. 工程材料是如何分类的?它们之间性能的主要差异表现在哪里?工程材料与功能材料的大致概念是什么?2. 材料的弹性模量E的工程含义是什么?它和零件的刚度有何关系?3. 说明以下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1)σe;(2)σs(σ0.2);(3)σB. ;(4)δ;(5)ψ;(6)σ-1;(7)ɑk ;(8)K I;(9)K IC. ;4. 现有标准圆柱形的长、短式样各一根,原始直径D. 0=10mm,经拉伸实验测得其伸长率δ5、δ10均为25%,求两试样拉断时标距长度。

5. δ与ψ两个性能指标,那个表征材料的塑性更准确?塑性指标在工程上有哪些实际意义?6. ɑk指标有什么实用意义?7. 比较布氏、洛氏、维氏硬度的测量原理及应用范围。

8. 在零件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哪些?为什么?第二章一.填空题1.在晶体学中,通常按晶胞中三个棱边的长度及夹角是否相等,还有夹角是否为直角的原则,将全部晶体分为七种晶系,十四种晶胞。

2.纯金属常见的晶体结构主要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

3.点缺陷的三种表现形式为空位、间隙原子和置换原子。

4.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个晶面(包括(120)、(021)等) 。

5.位错分为两种,它们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面原子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6.γ-Fe、α-Fe的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是 4 和 2 。

7.每个体心立方晶胞在晶核中实际含有 2 原子,致密度为68% 。

8.每个面心立方晶胞在晶核中实际含有 4 原子,致密度为74% 。

二.选择题1.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C :A. 体缺陷B. 面缺陷C. 线缺陷D. 点缺陷2.α-Fe和γ-Fe分别属于 B 晶格类型。

A. B.C. D.3. 当铁发生以下同素异构转变时:γ-Fe到α-Fe ,其体积将 A :A. 膨胀B. 不变C. 缩小D. 有些方向膨胀,有些方向收缩4. 常见金属金、银、铜、铝室温下的晶格类型 B 。

A.与α-Fe相同 B. 与γ-Fe相同 C. 与δ-Fe相同 D. 与Zn相同5. 在面心立方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是A :A. <110>B. <100>C. <111>D. <112>6. 在体心立方中,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是 B :A. {100}B. {110}C. {111}D. {112}7.每个体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 B 个原子。

A. 1B. 2C. 3D. 48.每个面心立方晶胞中包含有 4 个原子。

A. 1B. 2C. 3D. 49.晶体中的位错属于 B :A. 体缺陷B. 线缺陷C. 面缺陷D. 点缺陷10.晶界是由 C :A. 点缺陷堆积而成B. 位错垂直排列成的位错墙而构成C. 晶粒间的相互作用构成D. 原子的边界构成三.判断题1. 单晶系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实际应用的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X2. 密排六方晶格在晶格中实际仅包含的原子数量7个。

√3. 在立方晶系中,(123)晶面与[123]晶向垂直。

X4. 把在实际晶体中出现的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的缺陷叫做面缺陷。

X5. 把在实际晶体中出现的空位和间隙原子的缺陷叫做线缺陷。

X6. 面心立方晶胞在晶格中实际仅包含的原子数量是5个。

X7. 晶体缺陷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引起晶格畸变。

√四. 问答题1.分别说明以下概念:(1)晶格;(2)晶胞;(3)晶格常数;(4)致密度;(5)配位数;(6)晶面;(7)晶向;(8)单晶体;(9)多晶体;(10)晶粒;(11)晶界;(12)各向异性;(13)同素异构。

2.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有哪几种? 如何计算每种晶胞中的原子数?3.已知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nm。

试求出晶体中(110),(111)的晶面间距。

4.在立方晶格中,如果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数值相同,该晶面与晶向间存在着什么关系?5.写出体心立方晶格中的{110}晶面族所包含的晶面,并绘图表示。

6.金属实际晶体结构中存在哪些缺陷?每种缺陷的具体形式何?7.已知银的原子半径为0.144nm,求其晶格常数。

8.单晶体与多晶体有何差别?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材料通常不表现出各向异性?9.画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最密的晶面和晶向,并写出其相应的指数。

10.画出一个B. C. C. 、fC. C. 、hC. p晶胞,计算B. C. C. 、fC. C. 的致密度。

11.将下列各组晶向、晶面分别画在一个立方晶胞内:①(1 2 3)、(4 2 1),②(2 1 0)、[2 1 0],③(1 1 1)、[1 1 2],④(1 1 0)、[1 1 1]12.写出{2 2 3} 晶面族中包括的全部晶面。

13. 写出附图1.1所示立方晶格中晶面ABCD和晶向CE的指数;在右图单胞中画出晶面(111)和该面上属于<112>三个晶向,并标出具体指数。

(12分)第三章一.填空题1.结晶过程是依靠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实现的,这两个过程是形核和长大。

2.液态金属结晶时,结晶过程的推动力是固液相的体积自由能差,阻力是界面能。

3.过冷度是指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值,其表示符号为ΔT 。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可以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类。

5.随着过冷度的增大,晶核形核率N 增大,长大率G 增大。

6.细化晶粒的主要方法有增大过冷度、加变质剂和搅拌。

7.共晶反应的反应式为L→α+β,共晶反应的特点是恒定温度下,液相同时生成两种新的固相。

8.共析反应的反应式为γ→α+β,共析反应的特点是恒定温度下,一种固相同时生成两种新的固相。

9.包晶反应的反应式为L+α→β,包晶反应的特点是恒定温度下,液相与一种固相同时生成一种新的固相。

二.选择题1. 铸造性能最佳的合金应该是 C 成分的合金。

A. 固溶体B. 亚共晶C. 共晶D. 过共晶2. 固溶体的结构与 A 相同。

A.溶剂 B. 溶质 C. 其他晶型 D. 自身原有状态3. 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 B ,称为组元。

A. 化学元素B. 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C. 稳定的化合物D. 单一成分的物质4. 一种金属元素与另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互 B 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称为合金。

A.机械混合 B. 熔合 C. 各自保持原来特性 D. 化合5. 在实际冷却速度 B 的条件下,以树枝晶方式结晶的固溶体中,先后结晶的树枝状晶体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枝晶偏析。

A. 较慢B. 较快C. 适中D. 极为缓慢6. 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B :A. 越高B. 越低C. 越接近临界理论结晶温度D. 与冷却速度无关7. 实际金属结晶时,通过控制生长速率N 和长大速率G 比值来控制晶粒大小,在下列情况下获得的晶粒较为粗大的是 B :A. N/G 很大时B. N/G 很小时C. N/G 居中时D. 与N/G 无关8. 在二元合金相图中,三相平衡共存时,必定是一条水平线,每条水平线必定和 C 相遇,也一定与 F 以一点接触。

A. 一个两相区B. 两个两相区C. 三个两相区D. 一个单相区E. 共存三相之中的二个单相区F. 共存三相的三个单相区9. 在发生βα+−→−L 共晶反应时,三相的成分:B A. 相同 B. 确定 C. 不确定 D. 不相同三. 判断题1. 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结晶。

X2. 金属结晶后晶体结构不再发生变化。

X3. 液态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就越大,形核率和长大率都增大,故晶粒就粗大。

X4. 物质从液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5. 当过冷度较小时,纯金属晶体主要以平面状的方式长大。

X6. 液态金属冷却到结晶温度时,液态金属中立即就有固态金属结晶出来。

X7. 过冷度的大小取决于过冷速度和金属的本性。

√8. 当晶核长大时,随过冷度的增加,晶核的长大速率增大。

但是过冷度很大时,晶核长大速率很快减小。

√9. 在实际金属和合金中,自发形核常常起着优先主导的作用。

√四.问答题1. 何谓凝固?何谓结晶?2. 什么是过冷度?液态金属结晶时为什么必须过冷?3. 何谓自发形核与非自发形核?它们在结晶条件上有何差别?4.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有何影响?5. 在实际生产中,常采用哪些措施控制晶粒大小?6. 什么是合金?什么是相?固态合金中的相是如何分类的?相与显微组织有何区别和联系?7. 说明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特点并指出二者在性能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