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微探课程-上海吴淞中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微探》课程
【工作室名称】传统文化角
【导师简介】
杨彦国,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1990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黑龙江省肇东市第一中学任教12年后,于2002年转入上海市吴淞中学。

杨彦国老师在2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曾获得诸多荣誉——肇东市骨干教师、绥化地区语文学科教学能手、肇东市科研能手、绥化地区教育科研骨干、连续多年的校级先进工作者、宝山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上海赴滇支教优秀教师、维西县先进教师、三次宝山区教育系统记功、宝山区教学能手、校“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淞中“十佳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在语文教学方面,杨彦国老师以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扎实全面的基本功、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受到学生的欢迎。

自1994年首次带高三毕业班起,至今已送走过18届毕业生。

杨老师也经常指导学生参赛和习作推荐,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或在报刊上发表习作。

在“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小学生暑期读书系列活动”、“恒源祥”征文比赛、中学生古诗文大赛、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等活动中都有他指导的学生获奖。

杨彦国老师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自己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书籍。

他结合自己的特长开设了“传统文化微探”这一拓展型课程,希望对同学们传统文化知识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课程方案】
【课程名称】传统文化微探
【所属课程】拓展型课程
【所属类别】精修系列
【课程开发】吴淞中学杨彦国
“传统文化微探”课程方案
杨彦国
(一)指导思想
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既具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

所谓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文化学辞典》)。

中国传统文化,是融合了中华民族各种思想的文化,是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并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感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在文化的传承,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把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的境地。

”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创造形成的物质文明成果与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

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对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随着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文化趋同化趋势日益加剧,信息化技术对文化认同感消解的日益严重和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精神消解和侵蚀的日益突出,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本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作为文化传承主阵地的中学教育,在深入了解当前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现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显得十分必要与迫切。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作为华夏文明继承人的自豪感。

最近,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考大纲中也强调增加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核。

基于以上思想特设置“传统文化微探”这一课程。

“传统文化微探”的课程命名,是基于学习的内容和角度而确定的。

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极广,人在社会中的所有活动几乎都与文化相关,因此课程的设置是想从“点”入手,由点带面,每一个小的课题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小部分,期望通过对传统文化“点”上的“微探”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面”上的了解,进而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以传统文化的精髓来濡养学生,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让传统文化的血液流淌在新时代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拼搏奋斗的动力,这就是课程设置的目的所在。

(二)课程目标
传统文化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作为一门拓展型课程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以“管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调动他们努力探索的欲望。

因此,课程初衷是从点入手,以点带面,进而扩大同学们传统文化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1、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范围,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意义,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体会传统文化对自我人格塑造的作用意义。

2、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细目”的初探,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及其作用所在,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人格养成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有精华亦有糟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传统与文化都应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化传统就应该丢进历史的垃圾箱,而那些能激发学生奋进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养料、能传递正能量改变社会风气的文化因子就应大力吸收。

(三)课程内容
根据指导思想和课程目标,本学期课程的具体内容确定如下。

1、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的具体种类,认识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体会传统节日在现实的继承与发展,感受节日文化的现代意义。

2、楹联文化:了解楹联文化的特点、种类,搜集各种楹联,体会其蕴含的文化意义,并尝试进行创作。

3、灯谜文化:了解灯谜的特点、种类,体会其蕴含的节日气氛和文化意义,搜集一些典型的灯谜。

掌握灯谜的设置特点及猜测方法,并尝试进行灯谜的创作。

4、文人酒文化:酒与文化总是相伴的,文人离不开酒,酒离开文人也就成了物质的饮品。

了解文人与酒的渊源,认识到酒对文人的意义所在,体会酒文化的各种特点。

搜集与酒相关各种文学作品,体会其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5、雅人茶文化:了解茶与文化的关系,初识茶的品种、茶具、茶艺、茶道等相关知识。

6、民间歇后语:了解歇后语的语言特点、歇后语的分类,体会歇后语的精妙之处,积累一些常见的歇后语,体悟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7、古代礼仪:我国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代礼仪是古人交往所体现的人伦关系。

了解古代礼仪的种类、作用。

体会现代社会的有关礼节对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8、人物称谓:称谓虽是古代礼仪的一个部分,但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单列一个小项目。

主要学习从古代人物称谓上了解古代的人伦关系。

了解称谓的种类,认识其体现的尊卑关系,通过人物称谓体会其文化意蕴。

9、事物合称:古代合称的事物有很多,通过了解合称的内涵,来体会合称所体现文化意义。

10、其它常识:文化常识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在以上文化之外,通过了解其它相关的文化知识,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活动安排
1、学员选拔:由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报名,人数控制在20人之内,如果报名人数较多,可通过测试选拔。

2、场地安排:学习场所安排在科学楼426教室。

根据课程特点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布置,突出传统文化底蕴。

同时教室需配置电脑、抢答器等相关教学设备。

3、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具体安排,每次活动时间在2——3课时。

具体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五)课程实施
本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倡导师生角色平等,通过师生、生生间的研讨、交流、辩论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
知水平。

每一个课题的展开,都需师生共同参与,学生不只是简单地作为听众,要参与到学前、学中、学后的各个阶段,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根据课题的内容特点来决定学习方式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不同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主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共同讨论确定课题,明确每个课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要求、研究方法等具体项目,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纲领。

2、通过自主学习,查阅资料,根据具体要求做好备学的工作。

3、根据具体课题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或分组讨论,或合作探究,对课题进行深入挖掘,提升研究的能力。

4、对于知识性的内容要强化识记,可展开灵活多样的记忆方法,或限时记忆,或形象表演记忆,或抢答记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记忆效率。

5、教师对课题进行指导、策划,分配具体任务,由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来提升责任意识。

6、学习的形式可以多样:讨论、探究,观赏、听讲,比赛、表演,提问、抢答,默写等。

7、阶段性测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以鼓励激发为主,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

(六)考核评价
1、过程性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学习过程的表现,对学生进行等第化评价,分成ABCD四个等第,再按等第进行分数折算。

2、阶段性评价:通过题目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小课题都进行相应的测试,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3、成果性评价:对课题研究要以学习报告或探究小论文的方式呈现,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做出等第评价ABCD,折算成分数进行统计。

【课题名称和学员姓名】
研究课题:
1、当代社会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与发展。

2、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当代中学生的作用。

3、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对人格素养形成的影响。

学员名单:16人
女:陆馨妍、沈梦羽、龚佳宁、刘雨瑶、杨静蕾、张琰、周梓轶
男:赵宇杰、杨帆、周雨奇、居健、李逸庭、黄锦宇、费泽轩、但丁、江哲
【推荐书目】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
《古代文化常识辞典(插图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第2版)》
《中国民俗学》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书目导读】
“传统文化微探”作为一门拓展型课程,以“管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使他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调动他们努力探索的欲望。

因此,课程初衷是从点入手,以点带面,进而扩大同学们传统文化的视野,提升
他们的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探究让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范围,认识到传统文化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意义,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体会传统文化对自我人格塑造的作用意义。

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细目”的初探,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及其作用所在,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人格养成方面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以扬弃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有精华亦有糟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传统与文化都应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不合时宜的文化传统就应该丢进历史的垃圾箱,而那些能激发学生奋进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养料、能传递正能量改变社会风气的文化因子就应大力吸收。

基于以上目的,为学生推荐两本阅读研究的书籍。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导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插图修订第4版)》是北京大学王力教授主持并召集众多专家共同编写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简明读本,出版46年来前后历经4次重要修订,到今天仍然是大众认识中国古代文化面貌最重要、最全面的基础参考书。

全书分礼俗、宗法、饮食、衣饰等十四个方面。

该书精选图片,改谬补漏,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增补最新文化研究成果。

通过近世考古发现与传统文献相结合的“古史新证”,勾勒出情趣盎然的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

全书共14章,包括范围相当广泛,涉及天文、历法、科举、礼俗、饮食等各方面的传统文化知识,可谓包罗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配有精美的插图便于形象的理解。

(1)阅读时要以精读为主,以专题研究的心态认真阅读。

(2)阅读之时要做好笔记,并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

(3)在理解相关文化知识的同时,要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学会辩证地继承。

(4)对疑问之处进行整理,在小组讨论时进行交流释疑。

2、《中华文化常识全典》
《中华文化常识全典(第2版)》是一本精彩呈现中国古代文化生活图景的书,广采博取,精选了中华文化常识的精华,全面地阐述了中华文化常识的内涵,集纳了大量的中华文化细节。

该书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共分为节日节气、饮食起居、民俗礼仪、称谓文化、地理名胜、宗教神话、哲学思想、政治军事、法律法制等诸方面内容,丰润、真切、逼真地再现了中华传统社会厚重、独特、百态纷呈的生活景观。

阅读本书时需注意几点:
(1)本书内容以细节为主,比较简洁,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进行笔记整理。

(2)书中内容由具体的小标题形式呈现,每个小标题单列,但一个主题的相关内容相对集中在一起,在阅读时要有“大局”意识,对同一主题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主题为中心形成发散性思维。

(3)阅读同时要善于思考,思考同一个主题内容相关问题,比如历史沿革情况、发展变化情况,现代社会的发展继承情况等。

【课程实践】
学生活动照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