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docx

合集下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十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转载)0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转载)[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5~20g、牡蛎20~30g。

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2.自汗、盗汗。

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现代应用]1.以心胸动悸感,惊恐不安,失眠多梦为主证的疾病:如室性心动过速、心肌炎、功能性早搏、甲亢、神经衰弱、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失眠等。

2.汗出异常症:自汗、盗汗、偏沮(半身出汗)。

3.一些儿科疾病可见本方证,如小儿肺炎、佝偻病、遗尿、小儿睡眠多汗症、夜啼等。

4.其他疾病如男子不育症、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增生、阴冷、女子梦交、产后血崩、带下、脱发、荨麻疹、奔豚病、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更年期综合征等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经验参考]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在儿科疾病应用的机会比较多。

如魏如恢治疗一例小儿肺炎,患儿2岁,使用抗生素及氨茶碱后,汗出不止,曾注射阿托品,当时汗虽止,药效消失后又大汗淋漓。

面色苍白,咳嗽气喘,汗出淋漓,四肢欠温,消瘦神倦,舌淡而嫩。

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重用龙骨牡蛎,另加紫菀、川贝母。

服三剂后诸症消失(江西中医药,1985;4:64)。

胡义保用本方治疗小儿睡眠多汗症56例,病程最长6年,最短3个月。

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昧,随证加黄芪、太子参、五味子、白术、麻黄根。

痊愈3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河南中医;5:26)。

对男科病的治疗,也常用到本方。

如《张氏医通》载治少腹急痛,便溺失精,溲出白液者。

编者治一位男性青年患者,素质孱弱,是个白面书生。

患者列腺炎,睾丸疼痛、遗精,多梦、盗汗,专科屡投清热活血剂不效,视其形瘦目睛精采外露,舌嫩红苔少,脉大无力,投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五味子、芡实、莲须,三剂即寐安、汗止,续服30余剂痊愈(黄煌,《中医十大类方》,1995年)。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

黄煌常用方打印版

黄煌经方治疗高血压经验高血压→心梗塞、脑溢血(中风),若中风不死→半身不遂用中药治疗或预防高血压的优势:1.可以调整体质(中风患者大多是热性体)2.可以改善症状(如:头痛、头昏、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3.可以控制和防止疾病的发展正常人血压:90~140高血压患者:95~160一、黄连解毒汤(唐朝药方,外台秘要)原方:黄连3两黄芩2两黄柏2两栀子14枚黄煌方:黄连5~10g 黄芩10~20g 黄柏5~10g 栀子6~12g 干姜3~10g 红枣10~30g (加入干姜、红枣,会比较顾胃,而且比较好吃)1. 本方多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见以下症状:头痛、眩晕、烦躁、易怒、失眠、心悸、舌红口干者(烦躁、失眠等精神方面的问题须特别关注)在张仲景眼中的黄连是“除烦药”,例如:黄连阿胶汤(主治心中烦不得卧)中,用黄连的药是最多的约60g (此烦例如为精神不集中、失眠….心中烦)而神农本草经当中,黄连为上品,功效为久服令人不忘此要方为温病学派当年的主打方没有把此方当作降压药2. 临床效果:(1) 有降压作用(2) 抗焦虑(心中烦不得卧),能改善情绪、睡眠;例如朱砂安神丸也是用黄连(3) 减缓心律(4) 对脑血管疾病不错,对出血性脑血管有防制的效果,而且能增加脑部的血流量,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亦有效果3.具体的体质特征:体格较强建、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口唇暗红或深红、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平时喜凉恶热、多梦、皮肤长有疮癠、上腹部常痞闷不适、口干、口苦、常有口舌溃疮、咽喉痛、小便黄短4. 本方用量较小,可采用胶囊内服二、三黄泻心汤(金匮)原方:大黄2两黄连1两黄芩1两黄煌方:大黄5~12g(大便干结用生大黄,一般用制大黄) 黄连3~6g 黄芩6~20g1. 泻心汤可用于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头痛如劈开来一样),此方为古代止血方仲景书中→吐血、衂血泻心汤主之陈修园→诸方无效者,泻心汤百试百效2. 本方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并且服药过程中,患者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也能够下降,头痛、心悸…等也能改善黄煌经验:泻心汤配合大柴胡汤配合黄连解毒汤→来治疗些体格壮实的效果很好3. 本方可用于脑血管意外的预防千金方→加减三黄丸→治疗男子五劳七伤….久服可以走逐奔马此方有保健作用 (三黄片)4.长期使用此方要注意体质壮实、营养状态比较好、没有明显的虚弱表现、面部暗红、腹部充实有力、食欲好、大便干结、舌质暗红,体检下来血黏度高、血压高、血脂高,有些甚至有胆囊炎、胆石症、体型偏微胖、壮者多长期服用此方一定要小腹股股的,大便不太通(如:腑实证)5.此方加减成黄连上清丸,效果也不错,主治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用于高血压、高血脂、习惯性便秘三、温胆汤(非仲景方,是宋朝时用经方加减)姜制半夏10~20g 茯苓10~20g 陈皮5~10g 生甘草3~6g 竹茹6~12g 枳壳6~12g 干姜3~6g/生姜3~6片红枣10~20g(二陈汤=夏陈苓草+竹茹、枳壳、干姜、红枣,仲景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和橘皮竹茹汤去掉人参)1. 本方用于临界高血压或初中期高血压并伴有失眠’多梦、易惊恐患者(1) 高血压临界或血压易波动,无心、脑、肾并发症(2) 主诉较多(头痛、头晕、失眠、多噩梦、易惊醒、有恐惧感),症状较严重(3) 患者大多为中青年,体型中等偏胖、营养状况良好、面部皮肤油腻(4) 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血压正常,到医院给医生量时血压偏高)有这四条,用此方有效2. 温胆汤是壮胆药,可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用此方后可以改善头痛、失眠、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3.此方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治疗口干、口苦、失眠、胸闷烦躁、心律偏快,在此基础上再加黄芩、栀子效果更好4. 此方和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合用,治疗高血压伴有焦虑、腹胀5. 此方和【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治疗虚烦不得眠】合用,适用于高血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的中老年女性四、大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黄芩3两半夏半升枳实4枚芍药3两大黄2两生姜5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20g 黄芩6~20g 姜制半夏6~12g 枳壳10~20g 白芍/赤芍10~20g 制大黄6~12g 干姜5~10g 大枣15~30g本方适用于高血压伴有胆囊炎、胆石症、高血脂、便秘、按之心下满痛加黄连效果更好五、黄耆桂枝五物汤经方:黄耆3两桂枝3两芍药3两生姜6两大枣12枚黄煌方:生黄耆15~60g 桂枝6~12g/肉桂5~10g 白芍10~20g/赤芍10~20g/白芍加赤芍10~20g 干姜5~10g/生姜3~6片大枣10~20g1. 本方适用于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脊椎体动脉供血不足,尤其是肌肉松软、动则气喘的中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者2. 此方加【葛根15~60g→项背强几几】、【川芎6~12g→仲景:治心下毒痛】:治疗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胸闷….等等3. 此方加丹参10~20g、石斛15~30g、淮牛膝15~60g:治疗心、肾功能障碍,二、三期高血压或高血压伴有糖尿病尤其是有下肢浮肿者,用此方可使尿量增加(四味健步方:芍药、丹参、石斛、牛膝)4. 体质: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好但易疲倦、头痛气短,运动时头更晕、心电图多为心肌缺血、胸闷胸痛、面色黄暗或暗红无光泽、舌质多带红、舌体胖有齿痕、中老年人多见黄煌经方治疗感冒经验感冒(伤风),寒流感一、小柴胡汤经方:柴胡半斤(8两) 黄芩3两人蔘3两甘草3两半夏半升生姜3两大枣12枚黄煌方:柴胡6~12g 黄芩6~12g 姜制半夏6~12g 党参6~12g 生姜6~12g/3~6片/干姜3~6g 红枣6~12枚1. 发热性疾病,病毒性感冒(往来寒热)2. 以发热、汗微出、不退为特征(症状较多样、复杂)3. 恢复期一般较久4. 此种感冒较易转移,诱发他症(肺炎、心肌炎….)5.欲退烧,柴胡用量要加大,可用到30~45g,至少20g(初剂大汗,脉静身凉为安)6.加连翘(30~50g)可治淋巴肿、咽痛连翘:疮家要药,证:汗出而烦,淋巴结肿大,(瘰疠),烧不退由小柴胡汤加减成[柴胡,甘草,黄芩,连翘]7.加桔梗(6~12g) 利咽,生石膏(10~20g) 清热治扁桃体炎、红肿。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甘麦大枣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甘麦大枣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九:甘麦大枣汤(转载)009、甘麦大枣汤(转载)[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现代应用)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是本方应用的重点。

如癔病(癔病性失音、癔病性泄泻、癔病性黑朦症等)、癫痫、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小儿夜惊症、小儿夜啼、梅核气、小儿多动症、神经性厌食、癫痫性痴呆、神经衰弱、严重失眠、夜游症、郁证等。

2.以痉挛性发作为特征的疾病也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如痉挛性咳嗽、阵发性头摇不止、外伤后痉挛、帕金森氏病、脑血管硬化并震颤麻痹、胃痉挛、四肢肌痉挛、子宫痉挛等。

3.其他疾病。

如盗汗、更年期综合征、经前紧张症、小儿遗尿等。

[经验参考]本方在情志病中运用的机会比较多。

这类疾病的情感色彩较为浓厚,表现也多样化。

或喜、或悲、或笑、或泣,可谓嬉笑怒骂皆可见之。

其程度也轻重不一,轻者可小声哭泣,痛苦不寐。

甚者可狂躁叫骂,哭天喊地。

也可表现为紧张的状态,包括精神上的紧张和肉体上的紧张。

精神上的紧张如或烦、或惊、或悸、或怯、或失眠等;肉体上的紧张如全身的阵发性痉厥和局部的抽搐。

其发作可有诱因,其人高度敏感,可因一点小事刺激而发作,也可无故发病,难以自制。

本方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使过敏的、紧张的、兴奋的精神状态恢复正常。

在这方面,医家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如《岳美中医案集》记载了岳老以本方治一男一女两例脏躁病。

矢数道明以本方治一 17男健壮男子患郁病,每日发呆,尤任何欲求,完全处于忧郁状态。

—到午后四时,即独自入—室,无故悲哀,潸潸泪下,持续—小时许,方能停止,再从室内出来。

腹部坚硬如板且紧张。

投本方两个月哭泣停止,逐渐恢复健康(《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1987,78)。

周勤芳等以本方治疗歇斯底里精神性发作25例,均获痊愈(中医杂志,1960;2:32)。

在精神分裂症方面,黄文东以本方加龙骨、牡蛎治疗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疗效不佳的患者7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82;6:273)。

经方大师黄煌

经方大师黄煌

经方大师黄煌1、补中益气汤加减临床表现有反复发作病史,鼻炎呈季节性或常年反复发作,鼻塞鼻痒,鼻流清涕,喷嚏不断。

伴有面痿神疲,食欲减退,腹胀便溏,气短乏力,局部检查,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呈潮红水肿,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脉濡弱。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炒白术15g,陈皮10g,柴胡10g,当归10g,党参20g,桂枝6g,白芍10g,辛夷6g,细辛3g,地龙10g。

鼻塞重者加苍耳子10g,喷嚏多者加蝉蜕、防风各10g,鼻流清涕者加五味子10g,大便溏者加诃子10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1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用药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忌食辛辣食物及烟酒2、对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变应性鼻炎中医又名鼻鼽,本病常突发骤停,反复为患,一年四季,男女老幼皆可患病,属变态反应类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

温胆汤能调节免疫,抗变态反应,法半夏有提高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能增强宿主免疫,生姜对小鼠应激所致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有促进恢复作用。

甘草甜素也能增强免疫功能。

茯苓多糖经小鼠腹腔注射,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枳实甘草尚能抗变态反应。

豚鼠实验揭示枳实的水提取液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对动物被动皮肤过敏及肥大细胞组织胺释放的抑制,枳实都显示出较强的抗过敏活性。

陈皮能拮抗组胺、溶血卵磷脂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

中医理论认为,过敏性鼻炎病位在鼻,病变主脏在肺,涉及脾肾,病理性质为邪实正虚,邪实为痰浊水湿停聚于鼻,正虚为肺、脾、肾气虚。

温阳汤减竹茹,化痰消水肿、祛邪实,另加用调补肺、脾、肾之品,温胆汤加减共奏化痰通窍、补气止鼽之功,临床实践证明,用温胆汤加减辩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

鼻鼽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舌淡、苔薄白、脉细。

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

鼻腔检查:鼻粘膜苍白或灰白色、水肿、鼻甲肿大,鼻腔有多量的水样分泌物溢出。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体质用方笔记-打印版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体质用方笔记-打印版

黄煌《黄煌经方使用手册》八大体质用方笔记(一)寒体方1当归四逆汤(整体羸瘦—大枣、甘草;局部冷痛--—-桂枝、细辛;)(抓细辛证)2葛根汤(葛根背+自下利+无里热)(抓麻黄证+葛根证)3理中汤(小肠温度低、吸收机能低下)(抓干姜证)用方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的组合)(抓麻黄证+附子证+细辛证)5麻黄汤(抓住“经典方证”的麻黄八证运用)(抓麻黄证)6四逆汤(脉微细、但欲寐)(抓附子证+干姜证)7吴茱萸汤(消化道寒饮,消化道大量水样分泌物)(抓吴茱萸证。

消化道寒饮)(二)热体方1白虎汤(代谢旺盛+高热脱水)(抓石膏证)2黄连解毒汤(抗焦虑;抗感染,中药抗菌素;)(抓黄连证)3黄连阿胶汤(抗焦虑、助睡眠、稳情绪、止热性出血)(抓黄连证的烦热+阿胶证的出血+白芍证的腹痛)4黄芩汤(白芍证+黄芩证的组合)(抓白芍证+黄芩证)5小陷胸汤(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大量黄稠痰;湿热胃炎)(抓黄连证+瓜蒌证)6三黄泻心汤(头面、上身充血、出血、亢奋)(抓三黄药证)7茵陈蒿汤(茵陈蒿,退黄专药。

阳热状态:加栀子、大黄,成茵陈蒿汤;水湿状态:合五苓散,成茵陈五苓散;阴寒状态:合四逆汤、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茵陈理中汤)(抓黄疸+里热状态)8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的缩减版)9八味除烦汤(气—火病)(栀子厚朴汤的扩充版,抓栀子证+厚朴、枳壳证)(三)虚体方1桂枝汤(桂枝人调体方、强壮方)(抓桂枝人)2桂枝加附子汤(桂枝人+附子证)(抓桂枝人+附子证)3桂枝加龙牡汤(桂枝人+龙牡证)(抓桂枝人+龙牡证)4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人+血痹病【周围神经病、周围血管病】)(抓黄芪人+周围血管病、周围神经病)5麦门冬汤(虚羸人—麦冬50人参10粳米20大枣20甘草15;气逆证—半夏10)(抓麦冬证+半夏证)6薯蓣丸(羸弱人+外邪滞留太阳、少阳,久久不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抓太阳、少阳、少阴合病)7炙甘草汤(羸弱人+心动悸+大便干结)(抓羸弱人+心动悸+大便干结)8酸枣仁汤(憔悴老妇的失眠方)(抓甘草人+焦虑症)9金匮肾气丸(虚弱老男的补肾方)(抓地黄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机能低下)10生脉饮(羸弱人的能量补充剂)(抓人参证+麦冬证+五味子证)11温经汤(干枯女人的滋润方)(抓整体,抓羸瘦干枯女人,抓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机能低下)12小建中汤(抓大枣甘草饴糖证+桂枝证+芍药证)(1)面黄肌瘦:大枣甘草饴糖证;(2)气上冲的心悸、出汗:桂枝证;(3)腹中时有挛痛、大便干结如栗:白芍证.13玉屏风散(黄芪人+易鼻炎、易感冒、皮肤易过敏、易汗出)(抓黄芪人+易感冒、自汗出)14竹叶石膏汤(抓羸弱人—麦冬、人参、粳米、甘草;余热残留-竹叶、石膏;气逆—半夏)(四)实体方1大柴胡汤(柴胡证+半夏证+大黄腹)(抓柴胡证+半夏证+大黄人)2大承气汤(大黄腹、大实痛)(抓大黄证+厚朴、枳实证)3防风通圣散(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的组合,强人!)(抓麻黄证+石膏证+大黄人)4芍药甘草汤(骨骼肌结实有力易痉挛、平滑肌易痉挛)(抓芍药证)5桃核承气汤(血气上冲—其人如狂--—桂枝证;盆腔瘀血—少腹急结—桃仁证;大便干结——-大黄证)(抓气上冲的桂枝证、盆腔瘀血的桃仁证、大便干结的大黄证)6五积散(麻黄证+白术证+干姜证的组合)(抓葛根汤+当归芍药散+五苓散证)(五)郁体方1柴龙牡(一身尽重,不可转侧———柴胡证)(抓原文)2四逆散(舒缓神经,放松身心)(抓柴胡证+芍药证)3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脉搏弦细)(抓柴胡证+黄芩证+半夏生姜证+人参大枣甘草人)4枳实芍药散(中药阿托品,解痉止痛方)(抓枳实证+芍药证)5栀子厚朴汤(除烦、顺气、抗焦虑。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宛平捉刀客整理(参照《中医十大类方》法,分桂枝类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半夏类方、黄芪类方、大黄类方、桃仁类方、黄连类方、水湿类方、温热类方,共择选了39首最最常用的经方,取其体质要求归列于各方。

)【《经方的魅力》P70:未识方证,先辨药人。

】【《中医十大类方》P4:体质的识别虽不能直接决定处什么方药,但能为进一步辨别方证提供方向,所以说,辨明体质十分重要,不能忽略。

】一、桂枝类方桂枝主治气上冲。

(《张仲景50味药证》P8)1·桂枝汤桂枝主治气上冲。

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为适宜。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证。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大枣配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伍于泻下药中可保护胃气。

体质要求: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

皮肤湿润比较细腻,少光泽。

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脉象以虚缓为多见。

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动感;容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耐力差;容易腹痛,并呈阵发性;容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

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P39)杂谈: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

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

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 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能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

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或出冷汗, 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71~80)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71~80)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71~80)71大黄甘遂汤[组成用法]大黄12~20g、甘遂6~10g、阿胶6~12g。

先煎两味,阿胶另烊兑入,一次温服。

[方证]1.少腹满痛拒按,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2.下肢浮肿或手足心热,口不渴。

3.舌质暗红,苔黄或白,脉沉滑有力小便微难。

72理中丸(汤)[组成用法]人参6~12g、于姜6~12g、炙甘草6~12g、白术6~12g。

制丸法:上四味10倍量,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重9g,日二次,每次l丸。

汤法:上四味,以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1.腹满腹胀、呕吐下利、大便稀溏、食欲不振、心下痞硬、或涎唾多而清稀。

2.畏寒喜温、精神委靡、口不干渴或旧干而不思饮。

3.舌质淡红、苔白或厚或腻或滑。

73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10g、白术10~30g、干姜10~15g、茯苓10~30g。

水煎服,一日三次。

[方证]1.腰以下有冷感,重压感,酸痛感。

2.全身倦怠感,浮肿或平素好发浮肿。

3.腹泻或便溏。

4.舌质淡或淡红,苔多白腻,或白滑,或根部厚腻。

74茯苓甘草五味干姜细辛汤[组成用法]茯苓10~20g、炙甘草3~6g、干姜6~12g、细辛3~9g、五味子6~10g。

水煎取,分三次温服。

[方证]1.胸满咳嗽,遇冷更咳,咯吐清稀泡沫痰。

2.舌苔白滑,舌质淡,脉沉弦。

75桂枝人参汤[组成用法]桂枝6~15g、炙甘草6~10g、白术l0~15g、人参10~15g、干姜6~10g水煎,分三次服。

[方证]1.头痛、发热、汗出、恶风。

2.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或心腹疼、心下悸、四肢倦怠、足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

76干姜人参半夏丸[组成用法]干姜14g、人参14g、半夏28g[方证]呕吐不止,或恶心欲呕,吐物不臭或呈清水样,心下痞硬,纳呆,舌淡苔白滑。

[现代应用]妊娠恶阻、慢性胃炎、梅尼埃综合征、恶性肿瘤放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等,以呕吐或恶心欲呕为主诉且病程较久者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宛平捉刀客整理(参照《中医十大类方》法,分桂枝类方、麻黄类方、柴胡类方、半夏类方、黄芪类方、大黄类方、桃仁类方、黄连类方、水湿类方、温热类方,共择选了39首最最常用的经方,取其体质要求归列于各方。

)【《经方的魅力》P70:未识方证,先辨药人。

】【《中医十大类方》P4:体质的识别虽不能直接决定处什么方药,但能为进一步辨别方证提供方向,所以说,辨明体质十分重要,不能忽略。

】一、桂枝类方桂枝主治气上冲。

(《张仲景50味药证》P8)1·桂枝汤桂枝主治气上冲。

芍药主治挛急,尤以脚挛急、腹中急痛、身疼痛为多;兼治便秘,腹急痛伴有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为适宜。

甘草主治羸瘦;兼治咽痛、口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急、痛、逆诸证。

生姜主治恶心呕吐。

大枣配伍甘草主治动悸、脏躁;配伍生姜主治呕吐、咳逆;配伍于泻下药中可保护胃气。

体质要求:体型消瘦,肌肉不发达。

皮肤湿润比较细腻,少光泽。

腹壁薄而无力,但按之表皮较硬,腹直肌紧张。

舌质淡红或暗淡,舌体较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

脉象以虚缓为多见。

容易出冷汗,汗后不舒服;容易有悸动感;容易头昏晕厥;体力低下,容易疲劳,耐力差;容易腹痛,并呈阵发性;容易失眠、多梦;对寒冷、疼痛敏感。

易患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等疾病。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P39)杂谈: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是古代的补益剂,凡是经过寒冷、饥饿、极度疲劳、精神紧张以后,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腹痛、脉弱等情况下,均可使用。

张仲景的时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战场上下来的士兵,疲于奔命的难民,就是桂枝汤的最佳适应者。

经过大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正常进食和休息, 成天处在极度惊恐之中,可能是风餐露宿、饥寒交迫,这样的人必定形容憔悴,消瘦。

强烈的惊恐导致心动悸、烘热或出冷汗, 饥饿导致干呕、腹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全身肌肉酸痛,寒冷的刺激又使鼻流清涕、关节痛、恶风。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1、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91~100)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91~100)

黄煌教授经方应用100首(91~100)学中医慧生活91三物黄芩汤[组成用法]黄芩15~50g、生地黄30~100g、苦参15~30g。

三味药同时水煎煮2~3次,取汁混合,分2~3次服用。

[方证]1.心烦失眠,手足烦热,甚则灼热疼痛、肤色红。

2.唇舌干燥,口渴欲饮。

3.舌质红而少津。

92黄土汤[组成用法]灶心土12~60S、干地黄15~60g、阿胶10~20g、黄芩10~20g、制附子6~15g、白术10~20g、甘草3~10g。

阿胶烊化后,兑入煎成的药汁中,温服,每日二次。

[方证]1.出血而精神不振,手足烦热。

2.腹痛、下利、或微有浮肿。

3,脉沉细、迟或紧。

93酸枣仁汤[组成用法]酸枣仁10~30g、甘草3~6g、知母6~12g、茯苓10~20g、川芎6~12g。

将酸枣仁捣为粗末先煎15分钟左右,再放诸药,水煎两次后混合,分成两份,早晚温服。

[方证]1.睡眠障碍,或失眠,或多梦噩梦惊醒,或睡眠浅而易醒。

2.性情急躁,易心烦、心悸,容易紧张、兴奋。

3.头痛、头晕,或胸腹痛,肢体疼痛。

4.脉弦细。

94木防己汤[组成用法]木防己10~15g、石膏30~50g、桂枝6~10g、人参10~15g。

水煎,分二次温服。

[方证]1.颜面黧黑、或紫暗、或两颧暗红。

2.喘息、动悸,呼吸急促,心下痞坚,气短乏力或口舌干燥,多饮,腹满,甚则面目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

3.舌质红,苔少乏津,脉沉。

95吴茱萸汤[组成用法]吴茱萸10~15g、人参10~15g、生姜20~30g、大枣12~20枚。

水煎取汁,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1.干呕或呕吐涎沫。

2.头痛,或痛连及肩颈。

3.手足冷、烦躁而坐卧不安。

4.心下痞硬且满,按之痛或不适。

96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成用法]桂枝10~20g、芍药10~20g、甘草3~6g、麻黄6~15g、生姜10~20g、白术10~20g、知母10~20g、防风10~20g、附子10~20g。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纯干货,建议收藏)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纯干货,建议收藏)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纯干货,建议收藏)天医堂推荐搜索关键词列表:黄煌经方导读:最无奈的不是我们面对疾病不知道处方,而是那个方剂我们明明会背,却不知道他就是解开疾病的那把锁。

总是似曾相识,却一直不得其要领,以下16首是临床常用的经方,黄教授以自己临床经验为例,对其所治疗病症都做了全面的解析,看了这篇文章,小编对这16首方剂有了新的认识,满满的纯干货。

我常用的几张经方我的材料已经发给了大家,就是把我运用经方的经验归纳了一下,想通过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经方,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运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们的大智慧。

这个经方了不得,说到能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发明创造,中医中药应该算一个,而其中的经方更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它也是我们中医院校的宝贝。

很多人研究经方都喜欢搞纯理论或极纯粹的实验研究,这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以整理其应用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经验历经几千年,非常宝贵,把它们清楚、有序的整理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这也应该是大家运用经方经验交流的重点所在。

所以我还不能完全按照发给大家的讲义来讲,我抽取了经方运用经验其中的二十多条跟大家分享。

首先讲第1条,大柴胡汤证。

一、大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心下按之满痛者”的必用方,我把这个意思抽出来,希望大家记住。

大柴胡汤在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像胰腺炎、胆石症、胆汁反流性胃炎、支气管哮喘、高脂血症、高血压、胆道感染等等我都会用。

但是我并不是盲目的用,张仲景是怎么说的?“按之心下满痛者,为实也,当下之,大柴胡汤主之。

”现在很多中医没有触诊,也不摸脉,就靠问诊,从头问到尾。

张仲景当时看病要摸肚子,那个人痛得不得了,一摸肚子,发现上腹部“按之满痛”,这时就用大柴胡汤,非常有效。

所以我们在用大柴胡汤的时候,一定要让病人躺下来,再按一按他的上腹部。

当我们医生手指存一种抵抗感,患者感到疼痛,甚至拒按的时候,我们就考虑用大柴胡汤;但反过来如果肚子软软的,像按在棉花枕头上一样,我们使用大柴胡汤就要注意了。

黄煌经方医案

黄煌经方医案

第一:黄煌经方治疗肝病肝病:全身倦怠、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觸之如額).等→目前沒有較佳療法,中藥只能緩解症狀,沒有治本之法。

民間療法:壁虎+蟾蜍+斑毛蟲…等等→以毒攻毒一、茵陳蒿湯【傷寒260: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多、少、頻、短、無皆是),腹微滿者】原方:茵陳蒿6兩梔子14枚大黃2兩黃煌:茵陳蒿30g 梔子15g 制大黃10g(茵陳蒿→退黃專藥)1. 本方適用於”急性” 病毒性肝炎,重症肝炎膽道感染見黃疸,色鮮明(陽黃→有光澤:三黃瀉心湯、黃連解毒湯),小變色黃短少,腹滿,舌紅苔黃膩(如甲肝大流行即可用)2. 患者體質:身目黃染色鮮明,黃紅隱隱,兼有身熱便結,口乾燥煩,舌紅脈數(陰黃:晦暗如煙薰非本方証)3. 可治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證;新生兒黃疸紅素血症(量要少,如茵陳8g梔子4g大黃3g)4. 本方治黃疸多與大小柴胡湯合用矢數道明曰:與小柴胡湯合用,治療熱毒鬱肝,症見黃疸、腹脹。

與大柴胡湯合用,治療膽道感染、膽囊炎5. 本方證不必見便秘(大黃於此方中不必後下,用量不必太大),大黃主退黃、除腹滿6. 本方劑型可用灌腸二、小柴胡湯(天然之干擾素,所有病毒感染均可用)黃煌方:柴胡10g 黃芩10g 薑半夏10g 黨參12g 生甘草6g 乾薑6g 紅棗10g1. 小柴胡湯主治慢性肝炎(濕熱內蘊)症見寒熱往來(往來即指纏綿難癒、節律不定→肝指數變動)、胸脇苦滿(右上腹肝區隱痛、胸悶)、默默不欲飲食(精神抑鬱、社會壓力)2. 小劑量長期服用(因為此藥亦須由肝處理),兩個月檢查肝指數一次,无改善或肝功能反異常即停3. 體質:青年人多,膚色黃暗、偏瘦,舌脈無明顯異常,肝功能基本正常,易食慾不振,睡眠障礙,常與五苓散、茯苓豬苓合用 (便稀, 口渴無津) (不辨體質曾有間質性肺炎之後遺症)4. 脂肪肝病人數上升 (酒肉油炸..) 中醫可治調代謝補虛三、小建中湯經方:桂枝3兩芍藥6兩甘草2兩生薑3兩大棗12枚飴糖(麥芽糖)1升黃煌方:桂枝10~20g/肉桂5~10g 白芍10~20g(倍於桂枝) 炙甘草3~6g生薑3~6片/乾薑5~10g 紅棗15~30g 糖15~30g(可用蜂蜜代替,亦可用麥芽糖代替)1. 本方為強壯性保肝藥,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體型:多瘦、膽紅素不高、膚白而細膩、皮膚濕潤、喜甜食、大便多乾結、小腿抽筋、易疲勞、出汗、易腰酸背痛、易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舌質嫩紅2. 芍藥當重用,赤芍為佳(膽紅素高時尤有效!茵陳無效時可試)(黃疸越深,預後越差) 原發性膽汁淤積性肝硬化渾身發癢如蟲咬,大便乾結如栗,右側腰部肌肉酸痛→芍藥乾草湯(小建中湯主要組合)白芍30g赤芍30g炙甘草10g (需合用西藥熊去氧膽酸→優思弗,效果才出來)3. 按照中醫養肝柔肝學說加減(龍骨牡蠣山藥枸杞鱉甲北沙參)飴糖一般不用,以生麥芽取代4. 糖尿病足可用四味健步湯 (芍藥牛膝石斛丹蔘)四、茵陳五苓散(治濕>熱) (五苓散可解酒毒、味精吃多)原方:茵陳蒿10分五苓散5分黃煌方:茵陳蒿120g 豬苓10~20g 澤瀉15~30g 白朮10~20g 茯苓20g 桂枝12g/肉桂10g 1. 本方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見輕度黃疸(膽紅素偏高),兼下肢浮腫、大便不成型者若有腹水者→加懷牛膝20~40g赤芍20~60g。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精简背诵版

之阳早格格创做《黄煌经圆使用脚册》细简背诵版宛仄捉刀客整治(参照《中医十大类圆》法,分桂枝类圆、麻黄类圆、柴胡类圆、半夏类圆、黄芪类圆、大黄类圆、桃仁类圆、黄连类圆、火干类圆、温热类圆,同择选了39尾最最时常使用的经圆,与其体量央供归列于各圆.)【《经圆的魅力》P70:已识圆证,先辨药人.】【《中医十大类圆》P4:体量的辨别虽没有克没有及间接决断处什么圆药,但是能为进一步辨别圆证提供目标,所以道,辨明体量格中要害,没有克没有及忽略.】一、桂枝类圆桂枝主治气上冲.(《张仲景50味药证》P8)1·桂枝汤桂枝主治气上冲.芍药主治挛慢,尤以足挛慢、背中慢痛、身痛痛为多;兼治便秘,背慢痛陪随大便秘结如栗状者最为相宜.苦草主治羸肥;兼治吐痛、心舌糜碎、咳嗽、心悸以及躁、慢、痛、顺诸证.死姜主治恶心呕吐.大枣配伍苦草主治动悸、净躁;配伍死姜主治呕吐、咳顺;配伍于泻下药中可呵护胃气.体量央供:体型消肥,肌肉没有兴衰.皮肤干润比较细致,少光芒.背壁薄而无力,但是按之表皮较硬,背直肌紧张.舌量浓黑或者昏暗,舌体较柔硬,舌里干润,舌苔薄黑.脉象以真缓为多睹.简单出热汗,汗后没有惬意;简单有悸动感;简单头昏晕厥;体力矮下,简单疲倦,耐力好;简单背痛,并呈阵收性;简单得眠、多梦;对于热热、痛痛敏感.易患心功能没有齐、矮血压、血管病、消化系统徐病、营养没有良等徐病.(《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39)纯道:桂枝汤(桂枝、芍药、苦草、死姜、大枣)是古代的补益剂,通常是通过热热、饥饥、非常疲倦、细神紧张以去,患者出现自汗、心悸、背痛、脉强等情况下,均可使用.张仲景的时代是安定衰世的年代,从战场上下去的士兵,疲于奔命的易民,便是桂枝汤的最好符合者.通过洪量的出汗,已经多日无法仄常进食战戚息, 整天处正在非常恐慌之中,大概是跋山涉水、饥热接迫,那样的人肯定形容枯槁,消肥.热烈的恐慌引导心动悸、烘热或者出热汗, 饥饥引导搞呕、背部阵阵的隐痛,反复的出汗使得齐身肌肉酸痛,热热的刺激又使鼻流浑涕、枢纽痛、恶风.那便是桂枝汤证.桂枝汤中药物皆是食物中药.苦草、死姜、大枣、桂枝、芍药,便像即日的酸辣汤.先喝一碗,而后喝上热气腾腾的糜粥,盖上被子,好好睡一觉······.病人自然会微微出汗,一觉醉后,许多症状必定减少或者消得.那便是桂枝汤的魅力.桂枝汤没有是收汗剂,病人服药以去的汗出,是肌体百般安排功能回复的标记,中医的话道,是那热粥的“谷气”加上患者的“胃气”接融的截止,是“营卫之气战谐”的截止,是体内阳阳仄稳的截止.(《经圆的魅力》P100)2·小修中汤体量央供:体型多消肥.皮肤黑润,纹理较细致.或者果先天缺累,或者后天果过分消耗细力体力,而表示出细力缺累、简单疲倦、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背直肌痉挛,表露于浅表,背壁扁仄菲薄,呈绷紧状态,但是按之硬而无抵挡感,内无硬物、包块等.正在脐周围背背底按压,可触及背主动脉的搏动.舌量柔老.(《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13)3·炙苦草汤体量央供:羸肥,里色枯槁,皮肤搞枯,贫血貌.那种体量状态,多睹于大病以去,或者大出血以去,或者营养没有良者,或者非常疲倦者,或者肿瘤患者通过化疗以去.患者细神萎靡,有明隐的动悸感,并可陪随早搏或者心房心室哆嗦等心律得常.(《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25)4·温经汤体量央供:体型中等或者偏偏肥或者消肥,皮肤搞枯收黄收暗,缺累光芒,或者潮黑,或者暗黑;心唇搞燥搞瘪而没有黑润,或者痛痛或者热感.毛收出现脱降、搞枯、收黄,易于合断.背壁薄而无力,小背部有拘慢、痛痛或者背胀感.有些患者的脚掌、足掌搞燥,摩揩后沙沙天响,简单裂心或者有毛刺,或者有痛痛或者收热感.小腿皮肤搞燥,无毛.月经周期混治或者关经,没有准则阳讲出血,或者多或者少,色浓或者乌色.或者有痛经, 或者易以有身,或者易于流产.阳讲搞涩或者中阳皮肤搞燥或者瘙痒,黑戴少.性欲矮下,简单疲倦,简单腰痛膝硬,简单头痛,简单午后里部或者身体有收热感,简单得眠、慢躁等.大多有产后大出血、过分死育或者流产、或者过早做子宫切除,或者少暂背泻、或者暂病、或者营养没有良、或者绝经年老等既往史.(《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00)5·当归四顺汤体量央供:神情萎靡,懒于止语,脚足凉,指尖为甚,多陪随麻木、热痛,以至青紫,覆被加热没有简单转温,夏天亦阳热非常十分,甲色、唇色、里色较惨黑.多陪随头痛、背痛等,女性多有痛经.(《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24)6·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体量央供:体型偏偏肥、皮肤色黑、纹理较细、肌表比较干润,背直肌紧张,背主动脉搏动卑进,易心悸头晕、汗出、得眠多梦等.其人没有耐体力处事,没有耐疲倦.二、麻黄类圆麻黄主治黄肿;兼治咳喘及恶热无汗而身痛者.(《张仲景50味药证》P39)1·麻黄汤体量央供:体格结实,里色黄暗,皮肤搞燥且较细糙.恶热喜热,易着凉,着凉后多肌肉酸痛,无汗收热.易鼻塞、气喘.身体重重,反应没有敏感.(《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74)2·葛根汤体量央供:体格壮真,肌肉结真歉谦,里色多黝乌或者黄暗细糙而缺累光芒.嗜睡、易疲倦、吐喉没有黑等.以进止体力处事或者仄素身体强壮的青壮年多睹.女性多痤疮、肥肥、月经周期少或者关经.(《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51)3·麻黄附子细辛汤体量央供:体格结实,但是有宽重恶热感战非常疲倦感.里色黄暗,萎靡困倦,无细挨采,声音矮强,恶热,特天是背部怕热.或者头痛,或者吐痛,或者暴哑,或者腰痛,或者牙痛,或者咳喘,心没有渴,痰液浑稀.舌浓,苔火滑或者黑薄.脉重早.(《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71)4·麻黄杏仁石膏苦草汤体量央供:大多身体情景较好,皮肤比较细糙,里部或者眼睑可睹沉度浮肿貌.心渴,没有恶热,或者恶热喜热饮.其人多痰液,鼻涕粘稀,心搞心苦等.(《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75)三、柴胡类圆柴胡主治往去热热而胸胁苦谦者.(《张仲景50味药证》P86)1·小柴胡汤(柴胡、人参复合体)体量央供:患者体型中等或者偏偏肥,里色微暗黄,或者青黄色,或者青红色,缺累光芒.肌肉比较脆紧.主诉以自愿症状为多.对于气温等中界环境的变更敏感,四肢多热,情绪动摇较大,食欲易受情绪的做用.女性月经周期禁绝,经前多睹胸谦、乳房胀痛、结块等.胸胁部苦谦感或者有压痛,易于恶心呕吐,易患收热性徐病、过敏性徐病、免疫性胶本性徐病、结核性徐病、内分泌徐病、肝胆系统徐病,以及细神神经系统徐病,徐病多反复往去,简单缓性化.(《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10)2·大柴胡汤(柴胡、大黄复合体)体量央供:体格壮真,以中老年人较多.上背部充溢歉谦,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沉则为抵挡感或者没有适感,重则上背部有明隐压痛、背肌紧张.多陪随嗳气、恶心或者呕吐、反流、便秘、舌苔薄等.易患下血压、下脂血症、肥肥、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收气管哮喘等.(《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2)3·四顺集体量央供:体型中等偏偏肥,里色黄或者青黑.表情浓漠,情绪矮降,主诉多,舌苔多薄黑,舌量仄常,四肢热,月经前大多乳房胀痛,上背部及二胁下背肌比较紧张,按之比较硬.(《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80)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体量央供:体格中等或者偏偏肥,营养情景中等.里色黄或者黑,抑郁神情,表情浓漠,疲倦貌.主诉以自愿症状为多,但是体检无明隐器量性改变.大多陪随睡眠障碍,多恶梦,易惊,有没有安感,食欲没有振,意欲矮下,累力,畏热,大便或者秘或者泻,或者有枢纽痛痛.脉多弦,胸胁苦谦,二胁下按之有抵挡感.(《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7)四、半夏类圆半夏主治呕而没有渴者;兼治吐痛、得音、吐喉同物感、咳喘、心下悸等.(《张仲景50味药证》P99)1·半夏薄朴汤体量央供:营养情景较好.目睛大而明明,有光彩.肤色滋润或者油腻,或者黄暗,或者有浮肿貌,但是缺累仄常的光芒.形骸中等,肥肥者居多.主诉较多而怪同,表情歉富,情绪化倾背,多疑多虑,时常反复询问.易于细神紧张,眼神飘忽没有定,情感歉富而起伏较大.通常易惊,有恐惊感,易患黑大衣性下血压、恐下、晕车等.易于出现恶心感、吐喉同物感、粘痰等.如刷牙或者瞅睹秽物时,或者细神压抑时简单出现恶心.易于头痛头晕,易于得眠,夜间多梦,更加是多噩梦.简单心悸,简单肢体麻木痛痛等.脉象大多仄常,或者滑利.舌象普遍仄常,或者舌苔偏偏薄,或者搞腻,或者滑胎粘腻,或者舌边有二条由细小唾液泡沫聚集而成的黑线,或者有齿痕舌.(《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2·半夏泻心汤体量央供:多睹于体量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黑,多陪随睡眠障碍及背泻倾背.舌苔多睹黄腻.(《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3)3·温胆汤体量央供:多睹于中青年,体型中等偏偏肥,营养情景好,里部皮肤比较油腻.主诉较多,自愿症状宽重,多诉道头痛头晕、得眠多梦,更加是多噩梦,易惊,恐惊感.患者多有黑大衣性下血压、恐下、晕车等.(《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97)五、黄芪类圆黄芪主治汗出而肿、肌无力者.(《张仲景50味药证》P106)1·黄芪桂枝五物汤体量央供:其人多肌肉紧张,皮肤缺累弹性,背部按之紧硬,下肢多有浮肿,通常缺少疏通,食欲虽好,但是简单疲累、头晕、气短,更加是正在疏通时更感力没有从心,以至出现胸闷胸痛,或者头晕眼花.疏通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里色黄暗或者暗黑者,其舌量多浓黑或者浓肥,或者紫暗.二下肢多浮肿.中老年人多睹.(《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64)2·防己黄芪汤体量央供:肤色黄暗或者黄黑,肥肥、肌肉紧张而易疲倦,皮肤干润,多汗或者易汗,易于浮肿,更加是下肢浮肿为多,且多陪随膝枢纽痛痛.背大而紧硬,食欲旺衰,以中老年女性多睹.(《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34)3·玉屏风集体量央供:里色黄,缺累光芒,浮肿貌.肌肉紧硬,背壁硬强无力,按之无抵挡感以及痛胀感.食欲好但是依旧累力,通常易于出汗、畏风,逢风热易于过敏,或者鼻塞,或者咳喘,或者感冒.易于浮肿,特天是下肢肿,脚足易麻木.舌量浓肥,舌苔润.(《黄煌经圆使用脚册P122)六、大黄类圆大黄主治痛而关、烦而热、脉滑真者;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经火不利、黄疸、呕吐、痈疽疔疮等.(《张仲景50味药证》P179)体量央供:体型壮真,里色潮黑而有油光,背部充溢有力,头痛头昏,易于鼻衄,或者上背部没有适,大便搞结或者便秘,舌量暗黑.体检血压、血脂、血液黏稀度下者.体量央供:形骸较壮真而细神萎靡,里色灰暗,剧痛易忍,便秘.常陪随自愿恶热、脚足厥热,舌量暗,舌苔多薄或者火滑等.体量央供:①体型壮真肥肥,里色黄黯、黯乌或者黯黑、有油光,眼结膜易充血,眉毛头收浓稀、体毛明隐,较少出汗.皮肤易死痤疮、毛囊炎,易爆收过敏而出黑疹、瘙痒,四肢皮肤搞燥、细糙.②细力旺衰,性格启朗或者偏偏慢躁,胆量大.③食量大且以肉食为主,背部充溢,易大便秘结.④唇舌黑或者黯黑,脉真有力.⑤青少年易患反常反应性徐病,如过敏性鼻炎、收气管哮喘、荨麻疹、干疹、过敏性紫癜,肥肥症等;中老年人易患有下血压、下血脂、冠心病、糖尿病、习惯性便秘;女性则可睹月经量稀稀或者月经有血块,月经多改期,有的以至关经,易患没有孕症、多囊卵巢概括症等.七、桃仁类圆桃仁主治肌肤甲错者;兼治便秘.(《张仲景50味药证》P279)体量央供:体格比较结实,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里色多黑或者潮黑,或者暗黑,或者收青,或者里部皮肤细糙或者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收乌,唇色暗黑,舌量暗紫或者昏暗,或者舌边紫色或者舌底静脉喜张等.皮肤搞燥易起鳞屑,特天是下肢皮肤更为明隐,或者小腿易抽筋,静脉直张,没有克没有及暂止,或者下肢浮肿或者独足肿,或者下肢肌肉有紧绷感,或者下肢皮肤色暗,收乌,膝盖以下收凉,易死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背部大概充溢,更加是小背部.有的患者脐二侧尤以左侧下背更为充溢,触之有抵挡,主诉大多陪随压痛.患者简单有腰痛、腿痛、痔疮、阑尾炎、盆腔炎、前列腺肥大,简单头痛、得眠、慢躁、收喜、情绪激动,简单头昏、影象力低重、思维早钝、道话涩,简单便秘.体量央供:里色有光芒,里颊偏偏黑.背部充溢,下背部紧张,二少背压痛,特天是左下背部可触及索状物,并有抵挡与压痛.细神没有安靖、慢躁者,常陪随便秘、小便频数、脉真有力等症.适用徐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症眼底病变、下肢静脉血栓、丹毒、下肢骨合等引起的腰痛无力痛、麻木、抽筋、浮肿等.注意事项:本圆为活血化瘀圆,主治以腰部以及下肢痛痛为特性的瘀血性徐病.无瘀血者慎用.八、黄连类圆黄连主治心中烦;兼治心下痞、下利.(《张仲景50味药证》P151)1·黄连汤体量央供:患者形骸中等,皮肤黑,慢躁身热,得眠多梦,皮肤细糙陪随脱屑,易出血、量黏稀,多睹皮下紫癜、鼻衄、便血、崩漏等,易心腔溃疡,易枢纽痛痛.舌量多深黑如火呈草莓样,或者陪随舌体的糜烂、破溃、裂纹,舌里搞而少津,或者呈镜里舌或者花剥苔,唇黑,吐黑,脉多细数.体量央供:体格较强健,里色潮黑或者黑乌,有油光,目睛充血或者多眵,心唇暗黑或者紫黑,舌量暗黑,量脆敛衰老,舌苔薄黄或者黄腻,脉象多滑数有力.背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者有没有适感.易慢躁、焦慢,好动,易得眠多梦,通常喜凉恶热,喜凉饮,皮肤常有疮疖,或者易于背泻,心搞心苦,常有心舌溃疡,吐痛,小便黄短,多有足癣,女性多有黄戴.体量央供:大多体格比较壮真,肌肉相对于兴衰薄真,肥肥倾背,唇舌暗黑,谦里油腻,大便没有成形或者背泻,齐身困重,更加以项背强痛没有舒为特性.体检多睹血糖下、血压下.应酬多、处事压力大的中年男性多睹.5·小陷胸汤体量央供:患者心烦、得眠或者咳嗽,痰黄黏腻没有简单咳出或者便秘;背部、胸胁部痞胀,特天是心下按之痛痛;舌量黑,舌苔黄腻,脉浮滑数.体量央供:多睹唇黑、舌黑、慢躁、心悸、得眠、脉滑等.九、火干类圆体量央供:里色多黄黑,或者黄暗,普遍无油光.体型特性没有定,真肥者或者肌肉紧硬而易浮肿,或者真肥者肌肉充溢而易背泻;肥者易头晕头痛、心动悸,身体多困重疲累.患者简单出现浮肿,以里目真浮为多睹,或者朝起肿,或者下肢易浮肿,甚者可有器量性徐病爆收而出现背火、胸火.常有渴感而饮火已几,大便没有成形.舌量多浓或者.肥有齿痕体量央供:中年女性为多,里色黄,或者有浮肿貌,或者有眼袋,或者有黄褐斑,皮肤搞燥,缺累光芒.背壁无力,但是时常背痛,大便先没有成形后便秘,或者有腰背部重坠感.常有浮肿、头痛头晕、心悸、肌肉痉挛跳动等.常感下肢无力,或者有抽筋或者麻木等.痛经、月经量少、周期混治或者关经.体量央供:多体型肥肥,里色黄暗,细神萎靡,恶热没有简单出汗,皮肤多搞燥细糙,枢纽肌肉常有痛痛;常有食欲没有振、恶心呕吐、背胀背痛等;易浮肿,易头目昏眩,易背泻;女性多陪随月经没有调、关经等.十、温热类圆体量央供:体型肥肥,仄素身困体重,腰部多紧硬、热重,齐身枢纽肌肉易于酸重,易浮肿便塘,易汗出,分泌物多,浑稀没有臭.体量央供:肤色暗无光芒,细神较萎靡,畏热,无渴感,唾、涕、尿、胃酸仄分泌物浑稀量多,背胀,大便浑稀没有臭,舌体肥大,舌苔火滑,脉重者.体量央供:形骸偏偏肥,里色多晦暗、惨黑或者暗黄,细神萎靡,里戴倦容,目睛无神或者眼泡易浮肿,唇色昏暗搞枯,舌量浓肥而暗,多有齿痕,舌苔黑(或者乌)润或者黑滑;肌肉紧硬,按之无力,皮肤多搞燥,朝起里多浮肿.通常畏热喜温,四肢常热,更加以下半身热为著,易疲倦,好静恶动,大便常稀塘没有成形,小便浑少,心没有搞渴或者渴已几饮或者喜热饮等.体量央供:细神萎靡,畏热肢热,脉重细,舌肥大苔滑.或者浮肿,或者背泻,或者小便不利,或者心悸震颤,或者头晕欲倒等.舌肥大苔滑,齿痕.脉重无力.大多患有大病重症,要害净器功能常有益伤.死冻疮,易肩凝,易恶心呕吐,易头痛,心窝部常有膨谦痞塞感,多陪随振火声者.。

黄煌经方100首:猪苓汤(泌尿系统专方)

黄煌经方100首:猪苓汤(泌尿系统专方)

黄煌经方100首:猪苓汤(泌尿系统专方)43、猪苓汤[组成用法]猪苓10~15g、茯苓10~15g、泽泻10~15g、滑石10~15g、阿胶10~15g。

水煎前四味,药成加入阿胶搅动使之融化,分三次温服。

[方证]1.发热、呕而渴,心烦不得眠,口舌皮肤干燥,小便不利,尿色黄赤,淋漓涩痛伴少腹胀满者。

2,尿频、尿急、尿血或排尿后疼痛而渴欲饮水者。

3.舌质红苔滑,脉浮。

[现代应用]1.本方证多见于膀胱炎、尿道炎、淋病、肾结核、急慢性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性疾病;乳糜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等伴有感染时也可出现本方证。

2.子宫出血、肠出血、尿血、咯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流行性出血热、肝硬化性出血等出血性疾病也有出现本方证的机会。

3.其他疾病,如心源性水肿、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癫痫、失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急性肠炎、痢疾、五更泄、直肠溃疡、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性腹水、皮肤科的湿疹、呼吸道感染等也有用到本方的时候。

[经验参考]猪苓汤主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类聚方广义》载“治淋病点滴不通,阴头肿痛,少腹膨胀作痛者”。

从这些描述来看,本方可以看作是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专病专方。

泌尿系感染除了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等全身证外,“小便不利”便是必见的局部证了。

那么,如何理解“小便不利”?编者认为,“小便不利”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内涵。

狭义的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排出不畅,小便量少,淋漓不尽;广义的小便不利则指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

后世医家使用本方治疗尿路感染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岳美中老中医治疗一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虚弱而长期反复发作,久治不愈。

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痛、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

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白细胞等。

尿培养有大肠杆菌。

处方:猪苓12克、茯苓12克、滑石12克、泽泻18克、阿胶9克,服药6剂后诸症消失(《岳美中医案集》,1978,16)。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1、甘草汤[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黄煌教授经方

黄煌教授经方

黄煌教授经方第一章益智术一、聪明汤制作:取白茯神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

水煎2次,合并煎液。

应用:儿童智力发育差,易忘事。

吐痰多,舌苔白厚等。

每日一剂,煎液分2次服。

二、读书丸制作:取石草菖蒲30克,菟丝子30克,远志30克,地骨皮60克,五味子30克,生地黄30克,川芎30克。

共研细未,调水糊丸如梧桐子大。

应用:儿童学习用脑过度出现记忆力减退,头痛、睡眠不安等,每日报50-80克,临睡前温开水送服。

三、益智强记方制作:取官桂3克,远志4克,人参1克,马戟天12克,草蒲4克,地骨皮4克,茯苓6克,水煎2次,合半煎液。

应用:儿童学习用脑过度出现记忆力下降,面色发白,精神萎靡,四肢不温。

每日一剂,煎液分3次服。

制作:取熟地黄10克,麦冬10克,枣仁5克,远志4克。

水煎2次,合并煎液。

应用:儿童后或用脑过度出现记忆力减退,头晕心慌,口干等,每日1次,煎液分2次服。

五、芡实粥制作:取芡实30克煮熟去壳,加入粳米20克,文火熬至烂熟。

应用:儿童病后或学习用脑过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倦无力等,每日晨食。

六、准山芡实粥制作:取淮山药30克,芡实30克,粳米20克,同煮为粥,根据口味加盐或糖调味。

应用:儿童体质虚弱,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倦等。

每日晨食。

七、龙眼肉粥制作:取龙眼肉(桂园肉)10克,粳米20克,同煮为粥。

应用:用于小儿记忆力差或消瘦、盆血等。

每日一次,温食。

八、核桃仁粥制作:取核桃肉30克,捣碎,加粳米30克,同煮为粥。

应用:儿童学习用脑过度记忆力减退。

每日1次,温食。

九、龙骨远志末制作:白龙骨,远志各等分,共研细未。

应用:儿童记忆力差,每顿饭后温开水送服2-3克。

十、莲肉远志粥制作:先将远志泡去心皮,捣为细末,加粳米,莲肉(捣碎)适量,同煮为粥。

应用:儿童健忘,厌食。

每日一餐。

十一、桂园参蜜膏制作:取党参25克,沙参125克,桂园肉120克,先以适量水浸泡发透发,加热煎煮,20分钟后滤出煎液,加水再煎,连续三次,合并煎液,小火浓缩至稠粘如膏,加入等量蜂蜜,至沸后停火,放冷装瓶备用。

黄煌教授常用经方

黄煌教授常用经方

黄煌教授常用经方以下是黄煌教授于07年11月22日晚在广东省中医院作的学术讲座记录。

一、常用经方的应用体会1. 排脓散组成:枳实芍药桔梗用法:三味药打成粉,冲服,泡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咯痰,痰吐不爽,比沐舒坦要好此方非外科排脓液的方,而是排痰方。

粘稠的液体即脓,粘痰即脓。

所以可称“排痰散”枳实芍药合用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所以可解除支气管哮喘桔梗:促进痰液分泌,便于痰液稀释,有利于排出2.小半夏加茯苓汤《金匮》:治卒呕吐,心下痞,眩悸治偏头痛,伴吐水者。

或头痛即恶心、吐水者举例:治一会计,偏头痛,呕清水甚痛苦,脸肿状。

方用姜半夏60克,茯苓40克,干姜12克,很快缓解,头痛止,睡眠改善,不吐水了。

3.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硬化。

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者常干瘦,有黄疸。

用法:可用赤白芍各30克,甘草10克。

很多肝病患者出现脚挛急,可用大剂芍药甘草汤,用后胆红素下降,肝功能好转,身不痒。

4.栀子厚朴汤组成:栀子厚朴枳实原文:“心烦腹满,卧起不安”治焦虑症专方。

表现有:腹满、多气、食欲不振,出汗。

5.甘草泻心汤狐惑病专方,治白塞病(口-眼-生殖器综合征)。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10克,其它药用常量。

可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它有修复粘膜的作用,可作为粘膜修复剂,治疗粘膜糜烂充血,可治肛裂、溃疡性结肠炎、胃溃疡、阴道炎、宫颈炎6.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专方。

治疗“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张仲景时代:战争抑郁症。

症状:烦:睡不好觉,注意力不集中惊:做恶梦,心慌心悸胸满:胸闷,气透不过来用法:原方即可,不要乱加减,如合欢皮,夜交藤,钩藤等,有可能破坏原方的结构7.温胆汤组成:半夏茯苓甘草陈皮枳壳竹茹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专方,不是温药,是壮胆药,胆寒适用。

胆小,心惊胆战,吓破胆后,服此方。

症状:胸闷心悸,血压高,腹胀;此病多有。

8.五苓散治疗脂肪肝专方。

阳气不足,寒湿停留体内,五苓散可通阳,称通阳散。

黄煌:经方一百首(半夏泻心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半夏泻心汤)

黄煌:经方一百首(半夏泻心汤)[组成用法]半夏10~15g、黄连3~5g、黄芩5~10g、干姜5~10g、甘草5~10g,人参5~10g、大枣12枚。

水煎,分3次温服。

[方证]1.上腹部满闷不适,有轻度胀痛,但按之无抵抗感,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肠鸣等胃肠道症状。

2.烦躁、内热感、多梦、失眠。

3.舌苔薄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

[现代应用]1.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见有“心下痞”时可使用本方。

2.慢性肠炎、消化不良、肝炎腹胀、甲亢伴有腹泻等以腹中雷鸣为主证时也有使用本方的机会。

3.其他方面诸如结膜炎、慢性哮喘、口腔溃疡、顽固性咳嗽、冠心病、失眠、眩晕、妊娠恶阻、黄带、闭经等疾病都可见本方证。

[经验参考]本方广泛应用于消化道疾病,上呕中痞下利足本方经典方证的特征。

如刘渡舟治张某,男,素嗜酒。

1969年发现呕吐、心下痞闷,大便每日两三次而不成形。

经多方治疗,效不显。

其脉弦滑,占苔白,辨为酒湿伤胃,郁而牛痰,痰浊为邪,胃气复虚,影响升降之机,则上见呕吐,小见痞满,下见腹泻。

治以和胃降逆、占痰消痞为主。

拟方:半夏12g、干姜6g、黄连6a、黄芩6g、党参9g、炙甘草9g、大枣7枚。

服1剂,大便泻下白色胶涎甚多,呕吐十去其七。

又服l 剂,则痞利皆减。

凡4剂痊愈(《新编伤寒论类方》,1984,93)。

三者之中,又当以痞为核心。

本案辨证时抓住心下痞而确定为泻心汤证;根据恶心呕吐及有嗜酒酿痰的病史而确立为痰气痞,所以服用半夏泻心汤后从大便泻出许多白色痰涎而愈。

本方在其他方面的使用也很多,如岳在文治云某,男,28岁。

口腔溃疡半年余,时好时犯,服清热泻火之剂,不仅不效,反而更剧,西药维生素B、维生素C长期服之不应。

询其致病之因乃外出工作,饥饱不均,寒热不调。

自感胃脘痞满不适,腹中肠鸣辘辘,大便稀干不等,溲黄,饮食欠佳,晨起口苦咽干,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

证属脾胃不调,寒热错杂,升降失宜,火邪炎于上,寒邪居于下。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一:小青龙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一:小青龙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二十一:小青龙汤(转载)021、小青龙汤(转载)[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

水煎温服,分三次。

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现代应用]1.以咳喘、痰液清稀为主证的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2.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

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遭炎等五官科疾病。

3.以呃逆、干哕、唾液较多,遇寒冷而加重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酵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

4.其他疾病如神经官能证、肾炎、风湿性心脏病、胸膜炎、癫痫、遗尿、肩关节周围炎等也常运用本方。

[经验参考]小青龙汤是慢性咳喘病的常用效方。

《一得集》载治郭姓病人,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

十余年来,大为所苦。

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

背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做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

与小青龙汤,两剂即安。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载矢数道明先生用本方提取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病例。

该患者经常感冒,感冒时,咽部发红、扁桃体肿大,咳嗽、咯大量湿性稀薄痰,食欲等无异常。

但喷嚏、鼻涕很多。

服用小青龙汤3个月后已见明显效果,精神变得非常活泼,不再常患感冒,哮喘发作更像早已忘掉那样,不再出现。

编者也曾以本方治疗一慢支,老年女性,冬季发病,咳喘昼轻夜甚,炔多而稀,早晨查房发现病人床前积了—堆卫生纸,咳痰之多,町见-斑。

经吸氧、静脉点滴“菌必治”等收效甚微。

观其形寒畏冷,思所挂之水,亦冷饮也。

遂处以小青龙汤,当夜病人即能平卧而眠,次晨查房,喜告之:夜间仅咳两三次,几乎无痰。

其效始料不及。

此方所主,内有痰饮,外有风寒。

除了表证外,痰饮的“水证”也是辨证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经典:黄煌教授经方100首(背诵版)
1、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

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
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

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

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12g、麻黄12~24g。

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

[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

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原文点睛]
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

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家,浙渐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2)2.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思风,桂枝汤主之。

(13)
3.大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5)
4.太阳病,出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4)
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

(25)
6.病常自汗曲,此为荣气和。

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2)7.病人瓜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4)
8.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57)9.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95)
10.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

可发汗,宜桂枝汤。

(234)
11.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76)
12.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汤小和之。

(387)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金匮要略》第十七篇第三十六条)
14.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金匮要略》第二十篇第一条)
11、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

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

每日三次。

[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用法]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5~20g、牡蛎20~30g。

水煎服,日三次。

[方证]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

2.自汗、盗汗。

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

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

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

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

4.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组成用法]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

水煎温服,每日三次。

[方证]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

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

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
[组成用法]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

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

[方证]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

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

3.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
[组成用法]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

水煎服,分三次。

[方证]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

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

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
[组成用法]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

水煎服,每日二次。

[方证]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

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
[组成用法]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S、生姜20—30g 大枣12枚。

水煎服,每日3次。

[方证]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

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
[组成用法]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

米醋与水相合,与其他三药同煎,温服。

[方证]汗出而色黄,浮肿、发热、口渴、脉沉。

20、麻黄汤
[组成用法]麻黄10~25g、桂枝10~15g、甘苹5~10g、杏仁10~15g。

水煎服,分2~3次饭后温服。

盖被取汗为度,不可大汗淋漓。

[方证]1.发热、喘而无汗、恶寒、体痛、脉浮紧。

2.肌肤灼手、起疹、鼻中干燥或咳喘而胸满者。

3.头身肿痛,喜热,遇阴冷潮湿则加重,舌淡脉浮者。

21、小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

水煎温服,分三次。

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 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22、大青龙汤
[组成用法]麻黄10~508、桂枝10~20g、炙甘草5~15g、杏仁10~20g、生姜10~25g、大枣5~15枚、生石膏50~200g。

水煎温服,分三次。

微微透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

欲止其汗,以玉屏风散混爽身粉扑之即可。

[方证]1.麻黄汤证见口干、烦躁、热甚、脉浮缓者。

2.咳喘病人口渴欲饮,上冲、烦躁或身疼痛、恶风寒、脉浮紧者。

3.肌肤灼手,鼻燥口干,发热者。

2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用法]麻黄10~30g、杏仁10~15g、石膏20~100g、甘草5~10g。

上四味,水煎,分2~3次温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