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区域物流战略
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管理手册
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管理手册第一章物流园区概述 (3)1.1 物流园区的定义与作用 (3)1.2 物流园区的发展趋势 (3)第二章物流园区规划原则与方法 (4)2.1 物流园区规划原则 (4)2.2 物流园区规划方法 (4)2.3 物流园区规划流程 (5)第三章物流园区选址与布局 (5)3.1 物流园区选址因素 (5)3.2 物流园区布局原则 (6)3.3 物流园区布局方法 (6)第四章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7)4.1 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7)4.1.1 规划原则与目标 (7)4.1.2 基础设施类型与布局 (7)4.1.3 基础设施建设流程 (7)4.2 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管理 (7)4.2.1 投资模式 (7)4.2.2 运营管理机制 (7)4.2.3 运营策略 (7)4.2.4 维护与管理 (7)4.2.5 评估与改进 (7)第五章物流园区功能分区 (7)5.1 功能分区原则 (8)5.1.1 符合法律法规原则 (8)5.1.2 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8)5.1.3 保障安全环保原则 (8)5.1.4 适应市场需求原则 (8)5.2 功能分区规划 (8)5.2.1 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分区 (8)5.2.2 面向大城市商圈的物流园区分区 (8)5.3 功能分区管理 (9)5.3.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9)5.3.2 加强分区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9)5.3.3 提升分区管理水平 (9)5.3.4 注重人才培养与引进 (9)第六章物流园区运营管理 (9)6.1 物流园区运营模式 (9)6.1.1 主导型 (9)6.1.2 企业主导型 (9)6.1.3 联合运营型 (10)6.2.1 优化园区布局 (10)6.2.2 加强园区信息化建设 (10)6.2.3 创新服务模式 (10)6.3 物流园区运营组织 (10)6.3.1 组织架构 (11)6.3.2 人员配置 (11)6.3.3 运行机制 (11)第七章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 (11)7.1 信息化建设目标 (11)7.2 信息化建设内容 (12)7.3 信息化建设管理 (12)第八章物流园区安全管理 (13)8.1 安全管理原则 (13)8.2 安全管理制度 (13)8.3 安全风险管理 (13)第九章物流园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4)9.1 环境保护原则 (14)9.1.1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14)9.1.2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14)9.1.3 强化环保意识 (14)9.1.4 创新环保技术 (14)9.2 节能减排措施 (14)9.2.1 优化园区布局 (14)9.2.2 推广绿色运输工具 (15)9.2.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5)9.2.4 加强废弃物处理 (15)9.3 环境保护管理 (15)9.3.1 建立环保管理体系 (15)9.3.2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15)9.3.3 监测与评估 (15)9.3.4 加强环保执法 (15)9.3.5 激励与处罚 (15)第十章物流园区政策与法规 (15)10.1 政策法规体系 (15)10.1.1 概述 (15)10.1.2 政策法规体系构成 (16)10.2 政策法规制定 (16)10.2.1 制定原则 (16)10.2.2 制定流程 (16)10.3 政策法规执行 (17)10.3.1 执行主体 (17)10.3.2 执行措施 (17)第十一章物流园区建设项目管理 (17)11.2 项目管理流程 (18)11.3 项目风险管理 (18)第十二章物流园区评估与优化 (19)12.1 物流园区评估方法 (19)12.2 物流园区优化策略 (19)12.3 物流园区持续改进 (20)第一章物流园区概述1.1 物流园区的定义与作用物流园区,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集成了物流仓储、配送、运输、信息服务等多种物流功能,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为物流企业、生产商、分销商等提供专业化、规模化的物流服务的大型物流基地。
物流管理 知识点
第七章配送管理1、配送的概念配送属于物流范畴。
是按用户订货的要求,在配送中心或物流节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的方式送交用户的经济活动。
2、配送的要素1)货物2)客户3车辆4)人员5)路线6)地点7)时间3、配送模式----按配送时间及数量分类1)定时配送2)定量配送3)定时定量配送4)定时定路线配送5)即时配送6)定时定量定点配送4、配送中心的功能1)集中2)整理分类3)加工4)储存5、配送中心的设施1)信息中心2)收货区3)储存区(保管区)4)理货区5)配装去6)发货区7)加工区6、配送中心建设的原则1)配送中心的建立必须与门店发展数相适应2)先简易后标准化和现代化的原则3)力求更接近门店发展的市场区域7、商品的盘点管理盘点是指定期或临时对库存商品的实际数量进行清查、清点的作业,即为了掌握货物的流动情况(入库、在库、出库的流动状况),对仓库现有物品的实际数量与保管账上记录的数量相核对,以便准确的掌握库存数量。
第六章仓库管理1、现代仓库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功能2)配送和加工功能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的功能4)信息传递功能2、仓库管理的要求1)防止断档2)保证适当的库存量,节约库存费用3)降低物流成本4)保证生产的计划性、平衡性以消除和避免销售被动的影响5)展示功能6)储备功能3、仓库的布局仓库布局是指在一定的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设施道路等各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整体设计。
4、仓库的总体构成一般可以划分为生产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和行政生活区三大部分。
5、仓库管理经济核算的内容1)劳动消耗的核算2)经营成果的核算3)资金运用的核算第五章运输管理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载运及输送。
它是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厂之间,或一个大企业内相距较远的两车间之间),以改变对象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对对象进行空间位移2、运输管理中常用的两个基本原理1)规模经济2)距离经济3、运输的功能1)货物移动2)短时货物库存4、运输合理化(书P.107—109)5、运输方式(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比较1)按运输设备、运输工具区分的运输方式ⅰ)公路运输ⅱ)铁路运输ⅲ)水运—沿海运输、近海运输、远洋运输、内河运输ⅳ)航空运输ⅴ)管道运输ⅵ)集装箱运输2)按运输路线区分的运输方式ⅰ)干线运输ⅱ)直线运输ⅲ)城市内输ⅳ)厂内运输第四章采购管理1、采购的原则1)适价 ---多渠道获的报价,比价,议价,定价2)适货3)适量 4)适地 5)适时2、采购部门的职责1)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2)保证公司在采购价格上的优势3)制定采购制度和设计合理的采购流程4)提高采购效率5)控制采购风险第三章物流战略管理1、战略管理的概念物流战略管理是指通过物流战略设计、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与控制等环节,调节物流资源、组织结构等最终实现物流系统宗旨和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动态过程的总和2、物流战略的目标1)降低营运成本 2)提高投资效益 3)改进服务水平3、物流战略设计的内容1)设施选址决策 2)库存决策 3)运输决策4、企业物流战略规划实施的步骤战略环境分析,物流战略任务,物流领域的一般描述,为每项物流活动设计特定的目标,制定支持物流网络的组织结构、控制手段和系统,设立标杆,实施战略,战略调整和改进第二章物流企业管理基础1、建立企业组织机构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 2)统一指挥的原则 3)合理管理幅度原则2、物流管理的主要内容1)对物流活动主要素的管理。
物流系统与规划设计重点
物流系统与规划设计重点第一章物流系统与规划设计1、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由物流活动所需的物流设施设备、物料、物流线路及物流信息等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目标(1)服务——提供方便的服务(2)快速、及时(3)库存控制(4)低成本(5)规模优化3、分类(1)按功能分:运输系统、仓储系统、流通加工系统、装卸搬运系统、包装系统、配送系统、物流信息系统(2)按业务分:供应物流系统(企业外部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外)、回收物流系统(外)、废弃物流系统(2)按范围分:企业物流系统、生产物流系统、销售物流系统4、物流系统的特征(理解)1、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2、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3、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4、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5、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6、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5、物流系统构成与要素1)功能要素:运输、仓储、包装、搬运与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加工2)支撑要素:政府政策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及网络3)物质基础要素:设施、装备、工具、信息4)网络元素:点:物流过程中供流动商品储存、停留的场所。
如工厂、商店、仓库、物流中心、车站、码头等。
线:连接物流网络中节点的路线。
通过一定的资源投入而形成的。
线的性质1、方向性:同一条线上两个方向物流同时存在2、有限性:每条线都有起点和终点3、多样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线路、管道4、连通性:不同类型的线必须通过载体的转换才能连通,并且任何不同的线之间都是可以连通的、线间的转换一般在点上进行5、选择性:两点间具有多种线路可以选择,既可以在不同载体之间选择,也可以在同一载体的不同具体路径之间选择6、层次性6、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1)得到良好的服务性(2)实现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3)获得强大的信息功能(4)实现物流服务规模化(5)充分利用物流资源第二章物流系统战略规划1、特点: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指导性、稳定性2、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1)战略目标:由物流系统宗旨引导、表现为物流系统目的并可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量化成果或期望值2)战略导向:物流系统生存、成长与发展的主导方向3)战略优势:指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4)战略态势:指物流系统的服务能力、营销能力、市场规模在当前的有效方位及沿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变过程和推进趋势5)战略类型:总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目标聚集战略3、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的作用(1)降低营运成本:可变成本——运输、仓储(2)提高投资效益:对物流系统的直接硬件投资最小化,从而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3)改进服务水平(4)形成物流战略优势4、物流系统战略控制的内容(1)设定绩效标准 (2)绩效监控与偏差评估 (3)设计并采取纠正偏差的措施(4)监控外部环境的关键因素 (5)激励战略控制的执行主体第三章物流系统的节点选址1、选址模型的分类1)根据被定位设施的维度及数量根据设施的维数体选址:定位三维物体面选址:定位二维物体线选址:定位一维物体点选址:定位零维物体根据设施选址的数量单一设施选址:主要考虑运输成本多设施选址:需要考虑设施间需求分配、设施成本与数量间的关系2)根据选址问题目标区域的特征连续选址:待选区域是一个平面,不考虑其他结构,可能的选址位置数量无限。
南开24年秋新学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作业参考三
24秋学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作业参考1.物流战略包括三大目标:成本最小、投资最少、服务改善。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2.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区域货物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领域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3.物流运营管理的主体主要包括制造企业、商业流通企业、物流服务企业、消费者。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A4.物流战略规划可以用物流决策三角形表示。
这些领域虽然是相互独立的,但可作为整体进行规划。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A5.综合共享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交换功能、会员服务功能、在线交易功能。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6.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以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7.物流组织机构的设计的内容包括物流决策组织系统的设计、物流指挥系统的设计、职能参谋系统的设计、内部各个局部开展工作的要求、组织信息沟通方式的选择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8.一般而言,运输具有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存储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9.直线形是最简单的流动模式,人口与出口位置相对,建筑只有一个跨度,外形为长方形,设备沿通道两侧布置。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B10.核心企业的经营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内容采购与供应管理、后勤管理、配送管理、物料管理、供应链管理。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参考答案:A11.结点是物流基础设施比较集中的地方。
根据结点所具备的功能可分为几类:单一功能点、复合功能点、枢纽点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笔记第一章:导论一、物流需求与挑战(上)1. 物流需求的定义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等主体对物流服务的具体要求,包括商品的数量、质量、运输方式、服务时效、成本控制、信息反馈等方面。
2. 物流需求的现状(1)全球物流需求增长趋势- 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物流需求增长。
- 跨国公司的发展带动全球供应链物流需求的上升。
- 电子商务的兴起增加了对快递和配送服务的需求。
(2)我国物流需求特点- 物流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与GDP增长同步。
- 物流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需求增加。
- 区域间物流需求不平衡,东部地区需求量大于中西部地区。
3. 物流需求面临的挑战(1)物流成本问题-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较高,影响企业竞争力。
- 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等均有优化空间。
(2)物流基础设施挑战- 物流基础设施总体不足,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
- 现有物流设施现代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高效物流需求。
(3)物流服务能力挑战- 物流企业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 物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二、物流需求与挑战(下)1. 物流需求趋势(1)个性化与定制化- 消费者对物流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
- 企业需要提供更加灵活的物流解决方案。
(2)绿色物流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法规日益严格,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 消费者对环保物流服务的需求上升。
(3)供应链整合- 企业追求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 物流服务需与其他供应链环节紧密协同。
2. 应对物流需求的策略(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提升物流网络覆盖面。
- 推动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物流效率。
(2)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提升服务能力。
- 支持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智能物流。
(3)发展多式联运和物流网络- 推广多式联运模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第三方物流3PL战略管理
《物流企业管理》教案课题三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物流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掌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型及竞争型战略,并了解区域物流规划及运作内容。
重点:物流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物流企业的竞争型战略,物流区域规划及运作,难点:物流战略管理过程,物流企业的竞争型战略的理解,物流区域规划及运作的内容案例应用:日本菱食公司柯达公司的兴衰应用材料:孙子兵法——战篇第一节战略管理背景一战略概念战略(strategy)一词源于军事。
军事上讲,不能够过分计较一个城池的得失,而需关注整个战事,这是系统思想的体现,是从整体上来看战争,也是战略思想的侧面体现。
《辞海》:对战争的全局的筹划与指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战略是描述战争全局性规律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战略思想已经运用到了除军事外的许多领域,如,政经文教等。
一般含义:长远性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与方略1 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背景与历程背景:二战以三个轴心国的失败而告终,盟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式的几个国家如一家一般,协同作战,其原因就是战略的应用。
战后,各国国际国内情况发生了变化:A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个性化多样化需求)B 市场竞争激烈C 技术发展(使得产品生命周期缩短)D 资源供应紧张E 客户,政府,社会的需求越来越高F 信息量大,变化多历程:20世纪50年代:美国企业界引入,20世纪60年代:日本企业界引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发达国家企业界引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企业界引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了“战略制胜”年代2 概念:企业战略是关于实现企业长期经营目标的决策,它的范畴是关于企业的经营方向、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规定。
例如在企业战略中需要指明在未来若干年内,企业是否进入一些新的经营领域,还是坚持在目前的领域中发展;需要提出发展规模方面的目标,如市场份额、投资规模及回报、利润目标等;要考虑采取一些异乎寻常的、未曾采取过的举措,以出奇制胜。
第三章物流竞争战略
2、水路运输的优、缺点
从技术性能看,水陆运输的优点有: (1)运输能力大。在五种运输方式中,水路运输能力最大,在长江干线,一支 拖驳或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已超过万吨,国外最大的顶推驳船队的载运能力达 3~4万吨,世界上最大的油船已超过50万吨; (2)在运输条件良好的航道,通过能力几乎不受限制。 (3)水陆运输通用性能也不错,既可运客,也可运货,可以运送各种货物,尤 其是大件货物。
4.物流成本降低的同时,物流服务水平提高。这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也是所有企业共同追求的 目标,这种状态的实现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同时明 确相应的服务水平。
3.1.3 物流服务战略选择的原则
1.适应社会环境原则 物流服务战略既然是一种企业经营行为,必然会涉及到 社会的政治、道德风尚、经济利益、法律规范等,所以在企 业进行物流服务过程中,应积极去适应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各 种要求。物流服务除了要考虑调达物流、企业内物流、销售 物流外,还要认真研究旨在保护环境、节省能源资源的废弃 物流、回收物流,所以物流服务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是企业 社会市场营销的必然结果,即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必须符合社 会伦理和环境的要求。
物流服务战略的实质就是寻找物流成本与服务成本的最低点,即图中的A 点。但是,由于物流服务受环境影响,尤其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和社会经济环境 的影响,导致了相同的物流服务水平在不同的条件下,得到的顾客满意度是不 同的。
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对企
业正常经营的支持,物流管理者必须做到,在成本 限制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顾客满意度。其具体做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在物流服务水平 一定的情况下,降低 物流成本,亦即在实 现服务水准的条件下, 通过不断降低物流成 本来追求物流系统的 改善。
物流战略规划(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战略规划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物流战略规划的意义1. 提高企业竞争力物流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2. 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物流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3. 降低物流成本通过物流战略规划,企业可以优化物流网络、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库存成本,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4. 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物流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客户信任度。
三、物流战略规划的内容1. 物流战略目标(1)短期目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
(2)中长期目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物流服务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物流战略环境分析(1)宏观环境:国家政策、经济形势、行业发展趋势等。
(2)微观环境: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客户需求等。
3. 物流战略选择(1)物流网络规划:优化物流网络结构,提高物流效率。
(2)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特性和运输距离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3)仓储管理:提高仓储利用率,降低仓储成本。
(4)信息系统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4. 物流战略实施(1)组织架构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2)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素质。
(3)技术投入:加大物流技术投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4)合作伙伴关系: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5. 物流战略评估与调整(1)定期评估:对物流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2)动态调整:根据市场变化和内部条件变化,对物流战略进行动态调整。
四、物流战略规划的实施建议1. 建立健全物流战略规划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物流战略规划体系,明确物流战略目标、战略环境、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物流系统规划(高级物流师)
• 二、物流系统规划的流程 • 现代物流系统试图回答做什么、何时做和如何做的问题
企业目标和战略 客户服务需求 整体物流规划
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物流系统的个别环节
•设施选址 •物流组织架构
•运营战略 •库存管理 •信息系统 •物料搬运 •运输管理
总体绩效评估
物流系统规划(高级物流师)
物流系统规划(高级物流师)
物流系统设计层次
决策内容
选址 运输 订单处理 客户服务 仓储 采购 生产
战略层次
设施数量、规模和位置
选址运输方式 设计订单录入系统
设定标准 布局、地点选择 制定采购战略 生产管理模式
决策层次
策略层次 库存定位 运输服务的内容
处理客户订单的先后顺序
存储空间选择 洽谈合同,选供应商 生产物流系统布局
两大基础平台
(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 o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构成包括:
A.物流园区 B.货运通道 C.外部交通设施 D.配送道路体系
(2)物流信息平台规划 o 物流基础信息平台任务是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服务,
承担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信息交换枢纽支持,提供车辆 跟踪、定位等共享功能服务,提供政府行业管理决策支持等。
• 单一物流中心选 址的重心法
物流中心设施 规划设计
• 物流中心设施规 划设计概述
• 物流中心区域配 置规划设计
• 物流中心作业分 区规模设计
• 物流中心作业区 域布局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评 价和方案选择
物流中心项目可 行性研究
• 物流系统规划方 案评价(理论)
• 物流项目经济效 益评价(理论和 计算都有)
1客20 户服务水平
第3章物流系统的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对企业总的发展方向、达到目标、完成使命 的综合计划,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
经营战略(竞争战略):它发展在事业部或是产品层次 上,强调的是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某个产业或事业部 所处的细节中的竞争地位; 职能战略:客户服务、运输、仓库管理、研发等各职能 领域所采用,它们通过最大限度提高资产产出率来实现 企业和事业部的目标和战略。
专家总结:“五年前你的成功要素是团队,三年前是人际关系,请继续。”
老板接着说:“可惜一年前,企业的业务一落千丈,因为副市长和处长被免职了,直接影响了 企业的业务。” 专家:“你已经找到了成功因素和阻碍因素,现在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结论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 了。”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5
一、物流系统战略规划的概念
企业所处的技术环境、研究和开发能力、新技术的保护与运用等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19
2、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
EFEM):评价外部环境机会与威胁的综合办法。 步骤:列出外部环境因素(10~20,先列机会,后列威胁),赋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6
导入案例:中远集团国际物流战略规划
南开大学滨海学院物流管理专业
背景
中远集团是以航运和物流为主业的多元化经营的跨国企业集 团。
在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航运、物流等优质服务的同时,还 能够为客户提供船代、货代、船舶工业、码头、贸易、金融 、房地产和IT等多个行业的服务。 2002.1.8中国远洋物流公司(COSCO LOGISSICS) 在京宣告成立。
3、波士顿矩阵分析图
波士顿矩阵是由美国大型商业
区域性物流网络优化布局
区域性物流网络优化布局第一章区域物流网络现状分析 (3)1.1 区域物流网络概述 (3)1.2 物流网络节点分布 (3)1.2.1 节点类型 (3)1.2.2 节点分布特点 (4)1.3 物流网络存在的问题 (4)1.3.1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4)1.3.2 物流成本较高 (4)1.3.3 物流服务能力不足 (4)1.3.4 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 (4)1.3.5 政策支持不足 (4)第二章物流网络优化目标与原则 (4)2.1 物流网络优化目标 (5)2.1.1 提高物流效率 (5)2.1.2 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5)2.1.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2.2 物流网络优化原则 (5)2.2.1 系统性原则 (5)2.2.2 动态性原则 (5)2.2.3 经济性原则 (5)2.2.4 安全性原则 (5)2.3 优化策略选择 (5)2.3.1 优化物流节点布局 (5)2.3.2 优化物流线路规划 (6)2.3.3 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 (6)2.3.4 强化物流政策支持 (6)第三章区域物流节点优化布局 (6)3.1 节点选址方法与流程 (6)3.1.1 节点选址方法 (6)3.1.2 节点选址流程 (6)3.2 节点规模与类型优化 (7)3.2.1 节点规模优化 (7)3.2.2 节点类型优化 (7)3.3 节点布局策略 (7)3.3.1 节点布局原则 (7)3.3.2 节点布局策略 (8)第四章物流运输网络优化 (8)4.1 运输网络优化方法 (8)4.2 运输线路优化 (8)4.3 运输方式优化 (9)第五章仓储与配送网络优化 (9)5.2 配送网络优化策略 (9)5.3 仓储与配送协同优化 (10)第六章物流信息系统优化 (10)6.1 信息系统建设现状 (10)6.1.1 系统架构及功能 (10)6.1.2 技术应用与普及 (10)6.1.3 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11)6.2 信息系统优化策略 (11)6.2.1 模块化设计 (11)6.2.2 技术创新与应用 (11)6.2.3 系统集成与整合 (11)6.3 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 (11)6.3.1 构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11)6.3.2 加强信息协同 (11)6.3.3 促进业务协同 (11)第七章区域物流政策与法规优化 (12)7.1 政策法规现状分析 (12)7.1.1 政策法规发展历程 (12)7.1.2 现行政策法规特点 (12)7.1.3 政策法规存在的问题 (12)7.2 政策法规优化建议 (12)7.2.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2)7.2.2 提高政策法规实施效果 (12)7.2.3 优化政策法规地区差异 (12)7.2.4 强化政策法规创新 (12)7.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13)7.3.1 政策法规实施 (13)7.3.2 政策法规监管 (13)7.3.3 政策法规评估与反馈 (13)第八章物流成本与服务质量优化 (13)8.1 物流成本控制策略 (13)8.1.1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13)8.1.2 成本控制策略 (13)8.2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4)8.2.1 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14)8.2.2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14)8.3 成本与服务质量平衡 (14)第九章区域物流产业协同发展 (15)9.1 产业协同现状分析 (15)9.1.1 产业协同发展概述 (15)9.1.2 产业协同发展现状 (15)9.1.3 产业协同发展问题分析 (15)9.2 产业协同优化策略 (15)9.2.2 优化产业链结构 (16)9.2.3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 (16)9.2.4 提高物流企业竞争力 (16)9.3 产业协同发展路径 (16)9.3.1 构建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16)9.3.2 深化产业链合作 (16)9.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6)9.3.4 促进产业创新与升级 (16)第十章物流网络优化实施与评价 (16)10.1 优化实施步骤与方法 (16)10.1.1 明确优化目标 (16)10.1.2 收集与分析数据 (17)10.1.3 设计优化方案 (17)10.1.4 试点与推广 (17)10.1.5 实施与跟踪 (17)10.2 优化效果评价体系 (17)10.2.1 评价指标选取 (17)10.2.2 评价方法 (17)10.3 持续优化与改进 (17)10.3.1 定期评估与调整 (17)10.3.2 引入新技术与管理方法 (18)10.3.3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 (18)10.3.4 建立长期优化机制 (18)第一章区域物流网络现状分析1.1 区域物流网络概述区域物流网络是指在一定地理范围内,通过运输、仓储、配送等多种物流功能,将生产、供应、销售、消费等环节紧密连接起来的物流系统。
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方案
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方案区域物流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促进区域内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制定和实施。
首先,加强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物流基础设施是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平台等。
要加大对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网络的覆盖率和运输效率,提升仓储设施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信息平台的建设和升级,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
其次,推进区域物流产业集聚发展。
区域物流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提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效益。
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吸引物流企业和项目投资,引导物流企业和产业园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物流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集聚效应。
同时,培育和引进高端物流企业和专业物流服务提供商,推动物流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建立区域物流协调机制和平台。
区域物流协调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同创新。
要建立区域物流协调机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形成物流信息的共享平台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
同时,要加强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动,建立物流企业联盟和协会,促进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
物流人才是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要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育工作,建立健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职业技能认证系统,培养具备国际物流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要加大对物流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推动物流科技的创新和应用,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服务。
政府在推进区域物流协调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要加强对区域物流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制定,加大对物流企业和项目的引导和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促进物流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管和服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秩序。
第3章 物流网络的规划
3.2.4 基子供应链思想的多式联运系统 基于供应链思想的多式联运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在系统管理上,现代多式联运系统以系统的总成本 最小化、总利润最大化、服务最优化为管理目标,以最终 客户所获取的价值最大化为管理重点,以最能够创造价值 的区域为核心管理范围,以有效满足最终客户需求为实现 手段,以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流程优化为基本实现策 略,以最终客户需求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在供应链中的获取、 应用和反馈为管理内容,即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以合适 的方式和价格,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用户。 (2)在管理思维上,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从单个企业 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而较少从供应 链整体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规划整个供应链及其竞争 力。
表3—1 基于多式联运的国际物流环节的功能分析
业务流程 配送阶段(货物从服 务网络向经营网络 移动) 主要功能 送货/收货;制备单证;接受订单(订单可以 是实物模式、电话预约、网上订单等多种模 式);集货(可以是用户送上或集货车去接受货 物);运输;车辆调度(车辆计划与调度计划); 车辆跟踪(实时跟踪或环节跟踪);货物跟踪 (实时跟踪或环节跟踪) 增值功能 向用户提供包装建议;采购与订单处理; 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 规划;物流网络设计;代办保险;向供 方提供市场需求分析;库存控制策略建 议;贷款回收与结算;市场调查与预测; 营销战略建议;教育培训;条码标签; 营运车辆出入库管理;入库管理;库存管理; 成品或半成品的加工、组装等;分拣选 拣;退货管理;修理更换;互联网订单 出库管理;货物出入库查询;货物跟踪(实时 执行;电脑装配 跟踪与环节跟踪) 报关功能;商检、动植物卫生物检、边检; 关税征收 接受订单;机场管理;组织货物运输;货物 的拆盘、装盘等;提供航空信息;发布飞机 及货物离开、到达信息 组织货物运输;车辆通关检验;车辆通关收 费(口岸建设费) 跨国报关单据的传输 货物仓储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 功能
名词解释物流战略
名词解释物流战略
物流战略是指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过程中,根据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资源情况,制定的关于物流活动的长远规划和决策。
物流战略的目的是通过合理配置物流资源和优化物流流程,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和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
物流战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物流网络设计:确定物流节点的位置、数量和功能,并规划各节点之间的物流流向和运输路线。
2. 运输模式选择:选择适合企业运输需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运、空运等,以实现最佳的运输效率和成本控制。
3. 仓储策略:确定仓储设施的数量、位置和布局,并制定仓库物资的存储、配送和管理规则。
4. 库存管理:制定库存水平、订货策略和补货周期,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降低库存成本。
5. 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与物流相关的信息系统,以实现物流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传递,提高物流活动的协调性和效率。
6. 供应链合作: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物流业务流程和规范,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互利共赢。
通过制定合适的物流战略,企业可以在供应链中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小化、供货的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区域物流_精品文档
区域物流规划
节点城市分工与定位
❖ 物流节点城市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特点、发展水平、设施状 况、市场需求、功能定位等,完善城市物流设施,加强物 流园区规划布局,有针对性地建设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 型、商业服务型、国际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 区,优化城市交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 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所辐射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和地区性物流中心三级物流节点城 市网络,促进大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
区域物流规划
十大物流通道
❖ (6)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 ❖ (7)西南地区出海物流通道, ❖ (8)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 ❖ (9)煤炭物流通道, ❖ (10)进出口物流通道
区域物流规划 物流节点城市
❖ 物流节点城市分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 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性和 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由国家确定,地区性物流节 点城市由地方确定。
区域物流规划
(一)区域物流规划的概念
❖ 区域物流规划就是在正确认识区域物流规模
、结构与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经济与社会 发展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中长期)区 域物流发展的目标、区域物流资源的建设、区 域物流发展战略与对策进行系统设计
❖ 区域物流规划一般包括区域物流总体规划、城 市物流规划和物流园区规划等三个层次
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物流
东部沿海 – 西北 东部沿海 – 西南 东部南北 中部南北
西北 - 西南 东北-关内 西南出海 长江- 运河 煤炭 进出口
西南物流区域 西北物流区域 东南沿海物流区域 东北物流区域 华北物流区域 山东半岛物流区域 长江三角洲物流区域 珠江三角洲物流区域 中部物流区域
中国重要的三个经济区
区域物流中心策划方案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集中物流资源和运作能力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
区域物流中心策划方案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集中物流资源和运作能力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区域物流中心策划方案建设区域物流中心,集中物流资源和运作能力,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随着全球化和流通业的发展,物流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提高物流效率,建设区域物流中心是必要的举措之一。
本文将就如何策划和建设区域物流中心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方案。
1. 现状分析首先,需要对目前的物流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通过调研和数据收集,了解目标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产业结构以及物流需求等因素。
同时,考虑现有的物流网络和基础设施,评估其是否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
2. 目标确定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区域物流中心的目标和战略。
主要目标包括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制定明确的目标将有助于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3. 区域选择根据现状分析和目标确定,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建设。
考虑到交通便利性、产业集聚度、人力资源和政策支持等因素,选择一个具备较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区域。
4. 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中心的基础设施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货物仓储和运输设施、信息技术系统以及支持设施等。
确保基础设施的高效运作和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物流需求。
5. 物流网络优化优化物流网络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
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
同时,与物流服务提供商合作,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提供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
6. 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建设一个高效的物流中心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
通过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激励人员发挥创造性。
7. 政策支持和合作政府在物流中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和促进物流中心的发展。
与相关行业和组织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物流中心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共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位导向型物流产业集群
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区位优势而形成的物流产业集群 称为区位优势导向集群。物流的发展受制于区位条 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所以一些物流企业以 如在苏、锡、常高新技术密集的地区, 区位优势作为企业选址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了大 目前已有苏州高新物流、苏州新加坡工 业园园区物流、无锡高新物流及常州新 量的物流企业的集中在某一地方的发展。这些区位 区物流。 优势包括廉价劳动力集中地、信息和技术发达地、 原材料或燃料集中地、产品的主要市场地、交通运 输枢纽地等。
而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的程度 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极 化效应为主,而随着增长极的发展,极化效应会 逐步削弱,扩散效应会逐步加强。
查询: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快速发展 1、“长三角”经济圈的现状、特征及其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效应 2、“珠三角”经济圈的现状、特征及其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效应 3、环渤海湾经济圈的现状、特征及其在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增长极效应
区域物流模式
1 基于产业聚 集区的区域 综合性物流 模式 2 基于产业链 (集群)的 区域供应链 一体化型物 流模式 3 基于区域货 物中转枢纽 的多功能服 务型物流模 式 4 基于区域交 易市场的商 贸型物流模 式
如:高新技术开发区 如:增城东部汽车工业园
如:港口 如:农产品交易市场
(一)基于产业聚集区的区域综合型物流模式
垂直型集聚的物流产业集群
协作型集聚的物流产业集群
二、区域物流战略分析
一、内部条件分析
(一)要素优劣势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状况
(1)区位条件 (2)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综合实力
2.区域物流发展状况
(1)物流需求规模 (2)物流基础设施 (3)物流企业状况 (4)区域物流人才
点轴理论
点轴理论:增长极理论和生产轴理论的结合 点:产业集聚于“点”,表现为“城镇” 轴:联系点、沿轴扩散,表现为线状设施 “点—轴系统”:区域发展的最佳结构。
“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结构。
(1)方向性和时序性。空间和时间上动态连续特
征,使极化能量摆脱单点的限制走向整个空间的第
国内
陆大道:在吸收前人经验基础上,把‘点”、“ 轴” 要 素结合在同一空间开发范型中, 运用网络分析方法, 把国 民经济看作由点、轴组成的空间组织形式, 提出了“点轴 开发理论”。 强调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组织形态,由点到轴最终发 展到集聚区的空间扩散过程和扩散模式。 点-轴开发成了“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空间发展战略的主 体思想。
(2)点——轴开发理论
随之产业和人口将会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 线枢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沿线则成为经济 增长轴。在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部 分的生产要素会在“点”上集聚,并通过线状的 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形成经济发展的“轴”。
(2)点——轴开发理论
该理论十分重视地区发展的区位条件和交通条件, 认为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点轴开发的推动作 用要远远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而且对于区域 经济的协调发展十分有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生产力的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开发基本上是运用点 轴开发的战略模式来逐步展开的。
新的经济增长极在中国出现并逐步 成长起来
1、以沈阳为中心的东北经济增长极 2、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经济增长极 3、以西安为中心增长极的西北经济增长极 4、以重庆-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经济增长极 5、以广西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增长极
(2)点——轴开发理论
国外
最初是由波兰的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来的。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的波兰国家级规划中,曾把点轴开发模式作为区域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
S S
S
轴辐式原理图
(3)网络开发理论
在此基础上,网络开发理论还强调:增强增长极 和整个区域之间交流生产要素的广度与密度,促 进地区经济,尤其是城乡经济一体化;同时,还 可以通过网络的外延,加强联系区域外其他的区 域经济网络,以求在更大、更广的空间范围内, 将更多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促 进经济在更广范围内的发展。
一步。
(2)过渡性。“由点而轴,由轴而面”,多个点
轴的交织就构成了网络,是网络形成的过渡阶段。
长三角点轴系统形成的机制分析
区内的超大城市上海产业转移的动力强劲, 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扩散力;长三角 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 城市密度大, 城市化水平较高; 长三角地区交通发达, 区域可达性好, 已经形成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等现代交通方式的综合运输体系; 沿沪宁铁路、沪杭铁路、宁启铁路、长江等交通干线已经形成了线状产业带, 具备了更高层次的扩散和集聚。
高新技术开发区 以区域内产业聚集区各产业组织为主要服务对象,为各 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组织的供应链物流活动提供终端物流配送服务,为 其提供区域性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模式。
在空间布局上,以产业聚集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基础, 以交通条件为依托进行空间布局。
集群企业应自营物流还是寻求外部物流合作,取决于两 个因素(即物流对企业的关键程度与企业管理物流的能 力)的平衡。 eg.戴尔
(1)系统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2)综合性物流服务成为趋势 (3)电子物流需求强劲 (4)绿色物流成为新增长点
二、区域物流战略分析
二、外部环境分析 (二)挑战 1.区域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带来的挑战 2.物流发展环境制约
(1)物流体制方面的障碍 (2)物流政策环境的影响 (3)物流市场信用机制的挑战
三、区域物流战略综合分析
S.Strength W.Weakness O.Opportunities T.Threat 优 劣 机 威 势 势 会 胁
三、区域物流战略综合分析
内部 优势与劣势 外部机 会与威胁
外部机会(O) 1. 2. 3. 4. 外部威胁(T) 1. 2. 3. 4. 内部优势(S) 1. 2. 3. 4. SO战略(增长型战略) 内部劣势(W) 1. 2. 3. 4. WO战略(扭转型战略) 利用外部机会, 克服内部劣势。
应 用 研 究
20
(3)网络开发理论
网络开发理是点—轴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延伸。该 理论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方 随着其所形成的增长极与增长轴影响范围的不断 扩大,将会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资金、商品、信 息、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网,以 及相应的交通与通讯网。
S S S S
H
S
依附型物流产业集群
如德国大众汽车、戴姆勒~ 克莱斯 物流产业是第三产业,它为其他产业提供物流服 勒、化工企业BASF等在物流园区 务。有些物流企业会以其客户所在地作为自己的 安置生产厂区,由物流园区中的物 流企业为其提供零部件、原材料、 选址依据,这样依附于制造业或商业等发展的物 装配以及产成品的加工配送 流集群成为依附型的物流集群。这类物流集群一 般与其它产业结合形成产业链共生关系,从而共 同发展。并且,为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政府可 能会引进物流产业作为支持产业,形成与其他产 业相结合的物流产业集群。
理 论 提 出
11
理 论 核 心
12
(2)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该理论在 重视“点”即增长极作用的同时,充分强调“点” 与“点”之间的“轴”,主要为交通干线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随着以公路、铁路、河流航线为 主的重要交通干线的开辟,连接区域间的人流和 物流将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生产与运输成本的降 低,从而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在很多地方已经形成物流中心
(二)我国各区域物流发展普遍存在的劣势
1.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2.大量潜在物流需求仍未释放 3.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突出 4.区域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二、区域物流战略分析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遇 1.国家宏观政策影响 2.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是以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 论为出发点。 2、增长极具有两种作用,即极化效应与扩 散效应。 3、增长极的形成有赖于多种客观条件。
(1)增长极理论
扩张扩散 重新区位扩散 增长极的极化效应主要体现在资金、技术、人才 等级扩散 等各种生产要素向中心或极点聚集; 扩散效应主要体现在生产要素向外围的转移。
长三角地区
长三角区域公路、铁 路、航运和空运等交 通运输网络十分发达, 经济总量逐步上升, 使得物流业的业务也 在不断持续增长。长 三角周边港口、高速 公路、内河及物流管 理信息平台等物流基 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快 速发展趋势,并且正 在着力建设以港口为 战略合作重点的区域 一体化大物流。
区域物流量大
(二)基于产业链(集群)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 型物流模式
基于产业链的区域供应链一体化型物流模式, 是区域内围绕主导产业形成的产业链,它具有相 对稳定的供应物流关系。以此为背景所进行的区 域物流业物流活动应突出供应链物流活动的一体 化、准时化特征。 该物流模式对物流活动的准时化要求非常高, 对物流信息的质量的把握是该模式运作的关键, 配送路线、配送数量、配送时间有着严格、准确 的规定和标准,道路的条件是该模式有效运行的 主要环境条件。
(4)产业集群理论
最早用“cluster”来描述产业集群现象的是哈佛 商学院的波特教授,他对产业集群进行了定义: 产业集群是在一个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 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的 供货商、服务的供应商以及政府和其它相关机构 (如大学、规则制定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 及行业协会等)构成的产业空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