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合集下载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下,区域物流系统的规划和发展对于提升地区的经济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区域物流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涵盖了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业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多个方面。

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物流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合理规划物流网络,可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分工协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例如,在长三角地区,高效的物流系统使得上海的金融、贸易优势能够与周边城市的制造业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实力。

同时,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有助于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一个优化的物流系统能够减少货物的运输时间、降低库存水平、减少物流环节中的损耗和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高效的物流可以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产品的快速配送,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良好的物流服务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区域物流系统规划还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

通过整合物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

同时,合理规划物流线路和运输方式,可以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目标通常包括:满足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增强区域物流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系统性原则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规划时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物流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确保系统的协调运作。

物流系统规划(重心法)最新PPT课件

物流系统规划(重心法)最新PPT课件

产品 A
P
1
生产成本 =32 元/件 生产能力 =60000 件
0 元/件 5
16 元/件 周转能力 =110 000 件
W
1
4
4 2 3
1
P
2
2
生产成本 =32 元/件 生产能力无限制
固定成本 =800000
W
5
2
2
固定成本 =4000000
产品 B
P
1
生产成本 =24 元/件 生产能力 =50000 件
终点
运输成本(元/箱)
起点
生产能力(箱) 配送中心1 配送中心2 配送中心3
工厂1
800
1 000
1 200
300
工厂2
700
500
700
200
工厂3
800
600
500
300
工厂4
500
600
700
200
工厂5
700
600
500
400
33
表3 配送中心运至各分销店的运输成本和各分销店的需求量
终点 起点
? Cijkl——产品的平均生产与运输费用(元/件) ;
二、多设施选址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目标函数
min TC ? ? C X ? ? [ f z ? u ? (? D )]y
ijkl ijkl ijkl
k k kl
kl
i il kl
?约束条件
(1)生产能力限制:
(2)满足卖场对产品的需求量:
(3)一个客户只能由一家仓库供货:
(x2 , y2 ) x
图7-4 单设施选址问题示意图 根据市场情况,现决定新建一座中转仓库,确定中转仓库的位置。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详细描述
设施选址对物流系统的效率和成本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设施选址能够降低运 输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减少库存和缺货风险。设施选址的方法包括重心法、 线性规划、多目标优化等。
配送策略
总结词
配送策略是确定如何将货物从起始地点运输到目的地的过程 ,需要考虑运输方式、运输路径和运输时间等因素。
详细描述
配送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货物的特性、运输距离和运输成本 等因素,同时要满足客户对时效性和可靠性的要求。配送策 略的优化可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损耗 和浪费。
物流节点
包括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 等,是实现物流集散和信息传递的重 要设施。
物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平台
是实现物流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平台, 支持区域内各物流节点之间的信息交 互和协同作业。
政策与法规
是保障区域物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 支撑,包括税收优惠、土地政策、融 资政策等。
02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需求预测
总结词
系统集成
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提高整个区域 物流系统的协同效率。
04
区域物流系统优化
路径优化
路径优化概述
最短路径算法
路径优化是区域物流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运输路径进行合理规划,降低运 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采用最短路径算法,如Dijkstra算法或A*算 法,寻找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减少运 输时间和距离。
规划目标
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城市物流配 送服务水平。
规划内容
选址、布局、设施设备、信息系统等方面的规划。
实施效果
配送中心建成后,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 成本,提升了城市物流服务水平。

物流规划

物流规划
学习目标
掌握物流规划的基本内容,知道如何进行物流战 略定位和选择物流管理策略,学习物流规划的基本过 程,明确一般的区域物流规划的基本理论,为将来承 担区域物流规划打下基础。
4.1 物流规划概述
物流规划是通过提高流程价值和顾客服务而实现 竞争优势的统一、综合和集成的计划过程,通过对物 流服务的未来需求进行预测和对整个供应链的资源进 行管理,从而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物流规划包含三项要素:
4.3 物流规划的基本过程
4.3.1物流环境分析 1.行业评价 (1)市场规模与成长性
(2)竞争者的实力与战略分析
(3)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分析 (4)行业平均利润率 2.区域市场的变化特征 3.新技术动向 4.物流渠道与物流服务产业状况 5.政府法规动向
4.3 物流规划的基本过程
4.3.2企业运作系统要求
4.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⑤ 区域物流系统具有复杂性 ⑥ 区域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函数系统
(5)区域物流系统的目标
① 服务 ② 快速、及时
③ 节约
④ 规模优化 ⑤ 库存调节 (6) 企业物流走向区域物流 (7)区域物流系统化的内容
4.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2.物流高级化与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1)物流高级化需要综合集成
4.4.3货运枢纽站场的规划1.货运枢纽站场的规划
(1)适站量预测
(2)货运枢纽站场布局决策
2.货运枢纽站场布局与选址
(1)布局的原则与选址要求
2.货运枢纽站场选址程序
谢谢大家
4.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4.4.1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概述 1.区域物流系统的内涵 (1)区域与区域物流
(2)区域物流系统的概念
(3)区域物流系统基本模式 (4) 区域物流系统特点

4 物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

4 物流中心区域布置规划

4.3 物流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规划
1.作业区 域的结构
分析
2. 作业区 域的功能
规划
2019/10/17
物流配送 中心的作业
区域规划
6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1.作业区域的结构分析
物流配
送中心作 业区域
分 成
三类
物流作பைடு நூலகம்区域
(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选、 出库、发货等作业区域)
辅助作业区域 建筑外围区域
作业功能:根据客户需求将物品重新包装。 规划区位:流通加工区或集货区。
(3) 多种物品集包
作业功能:根据客户需求将数件、数种物品集 成小包装。
规划区位:流通加工区或集货区。
2019/10/17
21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4) 流通加工作业区
(4) 外箱包装;
作业功能:根据运输配送需求将物品装箱或以其 他方式进行外部包装。
(8) 楼层间通行
作业功能:人员在楼层间的通行,物料在楼层 间的搬运活动。
规划区位:电梯与物料暂时放置空间。
(9) 搬运设备停放
作业功能:机械搬运设备非使用时的停放空间。 规划区位:搬运设备停放区。
2019/10/17
30
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8) 办公事务区
(1) 办公活动
4.1.2 建设规模的确定思路
1、经验
确定当前及未来物流量: 入库峰值的1.2倍;出库峰值的1.4倍;
估算占地面积 存储区:0.7-0.9吨/m2 验货区:0.2-0.3吨/m2 拣选区:0.2-0.3吨/m2 集货区:0.2-0.3吨/m2 辅助区为建筑面积的5%-8%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

物流系统规划三. 物流系统要素集成的要紧过程物流要素集成的过程:1、调查和挖掘物流服务需求商的物流服务需求;2、查定现有资源;3、确定需要配置的物流要素资源;4、依照需要设计和规划物流集成方案。

物流要素集成的要紧措施:1、利用基础设施〔物流节点〕:物流活动的集成;2、配置物流资源:物流业务的集成;3、业务流程再造:物流环节集成;4、信息技术:综合集成,业务流程集成;5、治理制度:综合集成。

四. 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目标1、良好的服务性;2、良好的快速反应能力;3、强大的信息功能;4、实现物流服务规模化;5、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五. 物流系统规划的差不多模式1、最小总成本策略(是寻求最低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的组合);2、最高顾客服务策略〔决策的考虑依据是由成本面移转至变动成本的组合〕;3、最大利润策略〔各物流子系统皆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4、最大竞争优势策略〔一种防止要紧客户被竞争者夺走为目的的物流治理政策〕六. 物流系统规划的基础工作及策略目标1、现行物流环境资料的搜集;2、以后规划需求资料的搜集;3、需求资料的分析现行物流环境资料的搜集:1、差不多营运资料;2、运输状况资料;3、仓库状况资料;4、物资特性资料;5、物流营销状况;6、供应商及用户资料;7、配送地点与分布。

以后规划需求资料的搜集:企业营运策略、商品以后需求推测资料、商品品类数量的变动趋势、物流作业实施限制与范畴、增值功能的需求需求资料的分析:需求因素可分确定性需求因素、政策性需求因素物流系统定位与策略功能制定,物流系统规划要紧的策略考虑因素包括:1、物流渠道架构策略;2、位置网络策略;3、顾客服务水准策略;4、系统整合策略打算执行目标:1、降低物流成本;2、降低库存水准;3、提高顾客服务水准;4、缩短物流作业周期;5、整合上下游渠道环境;6、支持零售渠道据点;7、降低物流系统作业错误率;8、提升物流服务竞争力;9、集货以产生规模经济成效;10、迅速把握营销分配信息。

第五章 区域物流规划

第五章 区域物流规划


(3)点——轴开发理论

点轴开发理论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伸。该理论在重 视“点”即增长极作用的同时,充分强调“点” 与“点”之间的“轴”,主要为交通干线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随着以公路、铁路、河流航线为主 的重要交通干线的开辟,连接区域间的人流和物 流将迅速增加,随之带来生产与运输成本的降低, 从而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十大物流通道

(1)东北地区与关内地区物流通道, (2)东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


(3)中部地区南北物流通道,
(4)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
(5)东部沿海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
十大物流通道

(6)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 (7)西南地区出海物流通道,


(8)长江与运河物流通道,
(4)网络开发理论

我国中科院地理所陆大道首先提出了针对于我国 地区经济发展的点轴开发模式,并进行了系统阐 述,他主张我国以应沿海轴线开发和长江沿岸轴 线开发为重点,形成“T”字形的发展战略布局。
(4)网络开发理论

网络开发理是点—轴开发理论的进一步延伸。该 理论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个地方 随着其所形成的增长极与增长轴影响范围的不断 扩大,将会在较大的区域内形成资金、商品、信 息、技术、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网,以 及相应的交通与通讯网。
(9)煤炭物流通道,
(10)进出口物流通道
物流节点城市

物流节点城市分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 物流节点城市和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性和
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由国家确定,地区性物流节
点城市由地方确定。
(1)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青岛、济南、 上海、南京、宁波、杭州、厦门、广州、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管理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管理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 海外加工中心
2 客户订单
客户
1 店商订单
下游店商
制造商 3 半成品
海外组装中心 库存程度
下游店商 4 完成品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 直接运送
2 客户订单
客户
制造商
3 成品 3 成品
1 店商订单
下游店商
1 店商订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游店商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2.2以时效运输为特征的区域物流体系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
1.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展开的背景
1.1. 80年代以后国际上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第一:经济规制的缓和,促使真正意义上物流竞争的 广泛开展。 第二:信息技术发展——部门、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 化。 第三:经济结构的改变——物流必须具备以最低成本 提供较高的顾客服务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在不同环境国家之间发挥业务 由是的能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竞争力。
4.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
4.3.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明确设施规模、位置、功能要求、设施间协调 关系等问题。 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展开,协调与土地资源管 理、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规划的作用主要是协调、指导、资源配置。
4.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
4.3.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为降低物流企业的信息成本(费用、时间), 通过公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给予技术支持。 明确: 系统总体结构(公用平台与企业专用系统之间 的关系、政府相关系统之间的关系等) 系统信息组织方案 系统基本建设单元的技术要求和整合要求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3 时3分3 7秒上 午3时3 分03:03:3720.1 1.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规划工作的主体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由交通部门承担 日本——原运输省编制的《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卡车运输行业改造 地方国际物流系统方案 运输白皮书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4.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
4.2.规划内容 需求分析(需求量、需求类型) 系统概念方案 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产业总体发展战略与政策规划
12
13.9

中国香港 175
24
13.7

日本
3,080
351
11.4

美国
8,083
849
10.5

英国
1,242
125
10.1
• 资料来源:取自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 Washington D.C., I.M.F.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1.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展开的背景
-产业结构
1996年全日本的宅配便载运量为15,928百万件,前5位
是:大和、日通、日本运送、西浓与福山,市场占有
率为93.1%。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3.两大基础平台 3.3.1.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物流基础设施平台是由物流园区、外部交通 基础设施、货运通道、配送道路体系构成。 需要强调的是:系统的整体衔接,克服系统瓶 颈。 建设主体:政府、企业 建设过程中受到规划的控制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1.系统框架
三大服务领域、两个基础平台、一个产业宏观发展政 策环境及一个企业群体。 三大领域为: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市域物流。 两大基础平台: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物流基础信息平 台。 适于产业发展、规范化、具有政府主管部门协同能力 的政策环境 具有相互补充的核心业务能力,构成物流行业主体的 企业协作群体。
物流园区涉及的政府管理程序: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市规划部门之间的协调 道路交通管理——与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 交通建设项目管理——与交通设施规划、建设部门之 间的协调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2.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
2.4.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政府职能的转变: 保证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通过技术白皮书等指导企业参与市场竞 争 指导企业进行战略协同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2020/11/12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1.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展开的背景
1.1. 80年代以后国际上值得关注的发展趋势
第一:经济规制的缓和,促使真正意义上物流竞争的 广泛开展。 第二:信息技术发展——部门、企业间的结合或一体 化。 第三:经济结构的改变——物流必须具备以最低成本 提供较高的顾客服务能力。 第四:经济全球化——在不同环境国家之间发挥业务 由是的能力、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竞争力。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2.区域物流系统的三大服务体系 3.2.1.适应跨国企业全球经营战略的国际物流体系
主要是与跨国企业的三种全球经营模式相衔接,以适应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 当地补货中心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1.4.传统交通运输行业改造的需要
区域物流统规划(4)
2.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
2.1.形成明确的行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例:日本综合物流施政大纲 出发点——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将物流作为 提高投资环境竞争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加以考虑。 2001年基本目标—— 提供亚洲地区便利性最高的物流服务; 保证合理的价格水平(不损害产业投资环境的竞 争力)基础上提供服务; 能够适应于改善环境、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挤 的要求。
• 海外加工中心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 直接运送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2.2以时效运输为特征的区域物流体系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2.3.市域配送服务体系 服务要求的多样化 服务的准时性 服务成本的控制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例:日本的“宅急便”
-宅配便:小型定形物,重量30公斤以下的商品。以运费 和运送时间为主要因素的运输服务。运输方式由业者 任意利用铁路、国内海运、自动车、空运等。运费制 度以货物一件重量、明确价格及地带运费为准。
-.业务内容两类:(1)以“家庭对家庭”、“个人对 个人”为对象的物流 (2)以商业物流为前提的“企 业对企业”、“企业对家庭”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4.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
4.3.物流基础设施规划 明确设施规模、位置、功能要求、设施间协调 关系等问题。 在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展开,协调与土地资源管 理、城市交通管理、交通建设项目之间的关系。 规划的作用主要是协调、指导、资源配置。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1.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展开的背景
1.2.传统的运输需求逐步转变成为新的物流服务
需求
• 生产厂商力求降低库存、同时又能够对市场作出及时 的反应。
• 生产和商业企业希望通过改进组织方式,以最大限度 地降低物流费用。
• 城市居民需要与大型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等配合的 新型物流服务。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2.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
2.2.合理配置资源
土地资源、资质资源、人力资源、使用权资源等 例——日本东京的原木航空物流枢纽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2.区域物流系统规划的任务
2.3.与政府管理程序及相关规划之间衔接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3.社会物流系统结构
3.3.2.物流信息平台 提供一个公共地物流信息基础,采用物流信息 服务中心或物流数据中心的形式,政府支持建 设、企业化运营的方式进行运作。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4.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
区域物流系统规划(4)
1.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工作展开的背景
1.3.创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 表1 各国或地区物流成本占其国内生产毛额(GDP)的比重
• 国家 或地区 GDP(十亿美金) 物流成本(十亿美金) %of GDP

中国台湾 308
40
13.1

中国大陆 4,250
718
16.9

新加坡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