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传统文化
德州历史悠久。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
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
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
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
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祢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
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
德州最著名的文化要数其陶器文化了。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黑陶作为陶艺奇葩,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上可追溯到早在父系氏族著名的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有四五千年。
随着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黑陶的生产也由盛转衰,渐至消失。
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
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复活。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齐鲁北大地上,一批年轻的德州艺人,在黑陶沉寂了几千年之后,经过多方挖掘和整理,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使“龙山文化”在德州复活,德州市黑陶研究所应运而生。
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醉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
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
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
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
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
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
到20世纪80年代,在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畔,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职工,把这些古老的工艺挖掘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采。
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
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金山丽水,玉出昆岗”,“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在坯体的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然后烧成,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仍保持着浓厚的阿特色,留存着大汶口文化陶器的传统轨迹。
成品以黑色著称,产于德州市,故德州黑陶,由此而产生了二十世纪的德州黑陶文化。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
德州黑陶的艺术价值源于其独特的工艺特点,轮制成型,使产品造型粗矿朴拙,无釉压光,使表面虽有光泽却不浮艳,黑色陶体在不同光线角度下呈紫靛银等不同光泽,晶莹幻变,富有金属感,“叩之如馨,望之似金”。
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
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
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
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
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除少数几件盘龙雕凤的宫廷式样外,绝大部分显露出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诸如双层套的大肚子香炉,镂空浮雕十分精致。
腹部刻有龙凤呈祥浅雕图案的“龙凤瓶”,整个瓶体都是云型镂空图案,两侧有立体比龙对卧,恰好为瓶的双耳,构思叫绝。
其中蛋壳陶,《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这种轮制陶器薄如蛋壳,厚仅0.3毫米,漆黑发亮,是龙山文化中最富有特征的珍品。
另外,德州自古辈出名人,演绎了一段段不朽的历史。
董仲舒(公元前 179 ——公元前 104 ),广川(德州汉时属广川)人。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家,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胶西王相。
汉武帝元元年(公元前 104 年)下诏,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以备朝廷策问。
董仲舒以“天人三策”应对,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
董仲舒的学说体系中心是所谓“天人感应”说,将天道和人事牵强比附,主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
著有《春秋繁露》《董子文集》。
《汉书》有其传。
在德州小西门外四龙坝建有董子读书台,是董舒读书的地方,俗称董子台。
后因董子著《春秋繁露》,世人也称“繁露台”。
东方朔(公元前 154 ——公元前 93 ),字曼倩,西汉平原厌次(今陵县神头镇)人。
武帝时,为太中大夫,著名文学家。
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
其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诙谐风趣,义理精辟,言辞才辩,独树一帜,文采风格,卓然一家。
他的文章,后人汇成《东
方太中集》。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
俗称东方朔乃当今相声之祖师爷。
现陵县文博苑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东方画赞碑》亦述其生平大略。
颜真卿( 709 —— 785 年),字清臣,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唐玄宗二十二年( 734 年)考中进士,曾任节度使、尚书、殿中侍御史,后进爵鲁群开国公,故人称“颜鲁公”。
他是唐代一位承前启后的大书法家,他的楷书即继承了魏晋以来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成就,又吸收了其他各书法家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被誉为继王羲之而起的第二位书法革新家,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唐天宝十二年( 753 年),因受奸相排挤,被贬为平原郡太守,治所在今陵县。
此时,颜真卿对安禄山阴谋叛乱有所查觉,便积极进行防御准备,便以防霖雨为名修设城池,训练兵丁,治械存粮。
安禄山闻之便派使臣平列、李史鱼等,以巡视为名,来此刺探军情。
颜将计就计,便集约文士,汔舟饮酒,赋诗作字,书写了《东方画赞碑》,以惑其使者。
安禄山得知后,,“果以为书生不虞也”。
第二年举兵叛乱,河北二十四郡多被贼陷,独平原郡固若金汤。
由于颜真卿在敌后牵制,使其兵力分散,致安禄山最后一败涂地。
安史之史平定后,被封为鲁郡公。
还有不畏权势的东汉文学家祢衡,义和团首领朱红灯、李长水,农民起义英雄窦建德······都在德州这片土地上书写着不同的文化。
最为山东的北大门,德州有着其特有的文化。
是的,山东是一个文化肥沃的土地,德州的文化为其添上了不得或缺的特质。
最为历史小城的德州,其地域文化一直是当地人们的骄傲,传扬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