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知识点梳理

gū shān sì běi jiǎ tíng xī孤山寺北贾亭西shuǐ miàn chū píng yún jiǎo dī水面初平云脚低jǐ chù zǎo yīng zhēng nuǎn shù几处早莺争暖树shuí jiā xīn yàn zhuó chūn ní谁家新燕啄春泥luàn huā jiàn yù mí rén yǎn乱花渐欲迷人眼qiǎn cǎo cái néng mò mǎ tí浅草才能没马蹄zuìài hú dōng xíng bù zú最爱湖东行不足lǜ yáng yīn lǐ bái shā dī绿杨阴里白沙堤简析: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
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曾官左拾遗。
著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较多的一个。
钱塘湖春行课堂笔记

钱塘湖春行课堂笔记
(原创版)
目录
1.钱塘湖春行概述
2.课堂笔记内容
3.钱塘湖春行的文学价值
正文
【钱塘湖春行概述】
《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杭州钱塘湖春天美景的诗篇,作者白居易。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杭州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在这篇课堂笔记中,我们将详细学习这首诗的内容和文学价值。
【课堂笔记内容】
一、白居易与《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质朴真挚著称。
《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杭州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二、钱塘湖春行的文学价值
1.描绘春天的美景
《钱塘湖春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钱塘湖的美景。
诗中提到“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生动地描绘了湖面初平、云彩低垂的美丽景色。
这些细腻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春天之中。
2.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
赞美之情。
例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花草,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3.诗歌结构与韵律
《钱塘湖春行》在诗歌结构和韵律方面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符合七言律诗的格式。
诗中押韵工整,对仗严谨,展现了白居易卓越的诗歌才华。
【钱塘湖春行的文学价值】
总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优秀诗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杭州钱塘湖春天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高三语文复习必背: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高三语文复习必背:钱塘湖春行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
下文为大家准备了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三语文复习必背: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原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全文翻译】走在西湖边。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注释】选自《白氏长庆集》。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
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
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
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
《钱塘湖春行》 讲义

《钱塘湖春行》讲义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钱塘湖春行》。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咱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钱塘湖春行”,意思就是春天在钱塘湖游览行走。
那钱塘湖在哪里呢?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
接下来咱们一句一句地来解读这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诗人从孤山寺的北面,贾亭的西面写起,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
这一句写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视野是很开阔的。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这两句里,“早莺”和“新燕”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把鸟儿们的活力和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咱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这里的“乱花”“浅草”写出了春天花草的繁茂和生长的状态。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
以“春”字为着眼点,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西湖早春的风光,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
比如写莺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个“争”字,一个“啄”字,就把莺燕的活泼动态表现了出来。
再比如写花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和“浅”两个字用得非常巧妙,让咱们能想象出那种繁花似锦、春草初长的景象。
而且,诗人在写景的时候还注意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汇总

【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鉴赏关键点】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早春地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全诗以“行”字为线索,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转换衔接自然,描写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地形象.最后两句中地“ 最爱”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地迷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思想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地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名句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作者抓住“争”“啄”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地喜爱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地繁多、草地柔嫩,突出了春地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地发展变化,突出了春地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西湖春天地喜爱之情.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展开联想和想像,用简明形象地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地画面.(分)答:莺是春地歌手,在明媚地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地树上歌唱;燕是春地信使,不知谁家地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地西湖早春地美景.答案: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地波澜连成一片.(写出水面、云这两个景物可得分,运用适当地修饰语,描绘景物特点得分(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处”“谁家”能否改成“处处”“家家”?答案:不能.“几处”“谁家”突出是当时正是早春时节(分),飞鸟不多(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地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分)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地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地蓬勃生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首诗地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地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答: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地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地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地特点和作者地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地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地早春之景等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特点地?(分)答:①这句话选取了“早莺、暖树、新燕、春泥”等富有代表性地景物.(分)②抓住了“争”“啄”两个极具表现力地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地动态画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此诗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展现钱塘湖生机勃勃地早春景象?(写两个以上)(分)答:“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地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地感情?(分)答:诗人喜悦地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地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地热爱、赞美之情”)诗地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答案:运用了拟人地修辞手法.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地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地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地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地活力与生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示例一:内容:从动物地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示例二:炼字:、“争”、“啄”:用拟人地手法,写出了春天地活力、“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早”、“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例三:修辞方法:、拟人:这两句诗中地“争”、“啄”,用拟人地修辞法法,写出了春天地活力、对偶:这两句诗用了对偶地修辞方法,“几处”对“谁家”“早莺”对“新燕”“争”对“啄” “暧树”对“春泥”,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句式工整,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示例四:情感:通过描绘早莺、新燕在早春地争春活动,表达了对早春景色地喜爱之情。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钱塘湖春行》 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钱塘湖春行》 易错知识点《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水初涨,浮云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谁家新飞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零乱的花儿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青草刚够上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百游不厌,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注释1.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刚刚。
2.云脚低:浮云很低。
3.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
暖:向阳的。
4.乱花:东一片、西一片的花。
不是花团锦簇,不是万紫千红,不是百花盛开,是早春,有的开了,有的还没开。
5.浅草:早春时节,草刚生长出来,稀而小,不是密而深!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6.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7.阴:同“荫”,指树荫。
背景:唐穆宗长庆二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春天来临之际游西湖所写。
心情是喜悦的,表达了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易错知识点1.首联写了地点和季节,“初平”“浅草”暗示是初春,不是暮春!是季节,不是时间!2.尾联略写“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不是详写!3.从侧面写出了白沙堤的美,不是从正面!4.“最爱”,直接表达,不是间接表达!5.“浅草”,早春时节,草刚刚萌发,稀疏而短小,不是密深、春草深深,茂盛!6.乱花:早春时节,花儿有的开了,更多的还没开放,是东一片,西一片,零乱的开放,不是遍地花开,不是花团锦簇!不是万紫千红!百花盛开!7.首联是描写远景,不是近景!8.颔联、颈联是描写近景,不是远景!9.描写顺序是:由远及近,不是由近及远!10.“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实写景象,不是虚写!是动态描写,不是静态描写!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实写景象,不是虚写!是静态描写。
钱塘江春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钱塘江春行知识点归纳总结钱塘江是中国最大的潮汐河流之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
每年春季,随着天气转暖和雨水增多,钱塘江的春季景色迷人,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下是关于钱塘江春行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钱塘潮1. 钱塘江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河流之一。
每年春秋两季,受月球引力影响,潮汐差异很大,形成了壮丽的钱塘潮景观。
2. 潮水涨落的时间是根据月亮的位置和时间而定的。
当月亮处于地球的两侧位置时,潮汐差异最大,被称为大潮。
反之,当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潮汐差异最小,被称为小潮。
二、钱塘江大桥1. 钱塘江大桥是连接杭州市和宁波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它是中国第一座跨越大江的公铁两用桥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梁。
2.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2003年,总长约36公里,其中公路桥部分长约32.5公里,铁路桥部分长约2.6公里。
3. 钱塘江大桥是中国工程史上的一项壮举,不仅提高了杭州与宁波之间的交通便利性,还成为了杭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三、世界遗产1. 钱塘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河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 钱塘江沿岸的西湖与苏堤、白堤一起,共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3. 钱塘江流域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如刘公岛、六和塔等,这些古迹见证了钱塘江流域悠久的历史。
四、文学作品1. 钱塘江自古以来就给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不少文学作品的创作题材。
2. 清代文学家陆游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写钱塘江春季景色的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赢得了广泛赞誉。
五、旅游景点1. 钱塘江春行是杭州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游客可以乘船游览钱塘江,欣赏沿岸的美景和江面上壮丽的潮水。
2. 钱塘江畔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景点,如宝石山、钱塘江大桥等,游客可以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了解历史文化。
综上所述,钱塘江春行是一段美丽而令人难忘的旅程。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1. 《钱塘湖春行》是谁写的呀?那当然是白居易啦!就像李白写了好多牛哄哄的诗一样,白居易这首也超棒呢!比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哇,写得好生动啊!
2.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色呢?有湖水、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等,简直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哎呀,跟咱出去旅游看到的美景一样吸引人呢!
3. 那些动物在诗里多有趣呀!早莺争暖树,新燕忙筑巢,这不就像我们每天为了生活而努力吗?你说是不是呀!
4. 乱花和浅草的描写多细腻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嘿嘿,感觉像看到了春天里那些花儿小草在向我们招手呢!
5. 诗歌的意境多美啊!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走在那钱塘湖畔呢。
这可比看照片带劲多了吧!
6. 诗人的心情是咋样的呢?从诗里能感觉到他好开心呀,就像我们出去玩特别高兴的时候一样呢!
7. “最爱湖东行不足”,这说明啥?说明钱塘湖太有魅力啦,让诗人都舍不得走了呢!咱要是遇到那么美的地方是不是也不想走啦?
8. 这首诗为啥能流传千古呀?还不是因为写得太好了,让后人一读就喜欢上了,就像一首好听的歌大家都爱听一样!
9. 总之,《钱塘湖春行》真的太绝了,大家一定要好好欣赏呀!。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导学目标1.了解诗人及有关文学常识2.赏析名句3.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预习积累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被称为诗魔,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2.《钱塘湖春行》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二、感知探究:(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颈联中哪两个词最为传神?试品评。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三、学习测评(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知识整理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唐朝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解词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初:刚刚)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想要)迷人眼,浅草才(刚刚)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游玩不够),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赏析理解(一)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作用:点题,交代游踪。
勾画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从大处落笔)2.首联作者远眺湖面,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或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二)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写了早春的哪几种景物(或哪此词语可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色)?早莺、新燕、乱花、浅草2.选几个词赏析这两联?(哪此词语可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色,为什么?)“几处”说明早莺还少,写出早春乍暖还寒和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对西湖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争暖树”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写出早春乍暖还寒和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对西湖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刚回,还未筑巢。
写出早春乍暖还寒和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对西湖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渐欲”渐渐要,写出花欣欣向荣的趋势,表现诗人对西湖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才能”刚刚能,写出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表现诗人对西湖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赏析“争”?拟人,生动写出莺的活泼可爱,突出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表现诗人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联:几个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谁家新来的燕子来湖边啄春泥?乱花初放,还没缤纷,但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绿草刚刚生长出来,还未长高,仅能遮没马蹄。
(三)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直抒胸臆,表达喜悦的心情。
《钱塘湖春行》 讲义

《钱塘湖春行》讲义一、诗歌背景《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绘西湖早春景色的七言律诗。
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期间,政务之余,常陶醉于西湖的湖光山色,写下了不少吟咏西湖的诗篇,这首《钱塘湖春行》便是其中的名篇。
当时的白居易,心情闲适,眼中的西湖美景更是让他诗兴大发。
早春的西湖,生机盎然,处处充满着新的气息和希望,这一切都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二、诗歌原文及注释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1、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2、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
3、贾亭:又叫贾公亭。
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4、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
5、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6、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7、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向阳的树。
8、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9、啄:衔取。
燕子衔泥筑巢。
10、乱花:纷繁的花。
11、渐:副词,渐渐地。
12、欲:副词,将要,就要。
13、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14、浅草:浅浅的青草。
15、才能:刚够上。
16、没(mò):遮没,盖没。
17、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18、行不足:百游不厌。
足,满足。
19、阴:同“荫”,指树荫。
三、诗歌赏析1、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人从大处落笔,点明了自己的游踪。
先写了孤山寺和贾亭的位置,为下文的写景做了铺垫。
“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湖水初涨,与堤岸齐平,白云低垂,同湖面连成一片的景象,展现出了开阔而又宁静的画面。
2、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着重写动物的活动,通过“早莺争暖树”和“新燕啄春泥”的生动场景,展现出了早春的生机与活力。
“几处”“谁家”,表现出了莺燕还不多,暗示了早春的特点。
初中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之《钱塘湖春行》_名句名著

初中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之《钱塘湖春行》_名句名著中考网整理了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知识点之《钱塘湖春行》,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钱塘湖春行》唐朝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⒈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⒈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⒈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⒈直抒胸臆,既点明春行,又照应春行的地点的句子: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6.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色?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答: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8.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答: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人教版八年级上《 钱塘湖春行》课堂笔记

《钱塘湖春行》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他是唐代与李白、杜甫齐名的伟大诗人之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解释题目背景“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的一首游记诗,通过对钱塘湖春天的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游览的欣喜和感慨。
三、解释词语1.初平:形容水面平阔,仿佛与天空相接。
2.早莺:指春天的莺鸟。
3.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
4.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5.啄:衔取。
6.乱花:纷繁的花。
7.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8.浅草:嫩草。
9.没马蹄:没及马蹄,形容草浅。
10.湖东:西湖的东面。
11.行不足:走不够,意为百游不厌。
四、诗中景物描述及特点1.水面初平:形容早春时钱塘湖的水面平阔,仿佛与天空相接。
2.早莺争暖树:春天的莺鸟争着飞到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3.新燕啄春泥: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描绘出春天的温馨和生机。
4.乱花迷人眼:纷繁的花朵使人眼花缭乱,展现出春日的繁花似锦。
5.浅草没马蹄:嫩草刚刚长出来,还没有马蹄那么高,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草地的新绿。
6.湖东景色的特点:诗人游览的湖东景色明媚动人,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美景的魅力。
7.行不足的原因:诗人百游不厌的原因是景色美好,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五、主题思想《钱塘湖春行》通过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游览的欣喜和感慨,赞美了自然美景的魅力,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钱塘湖春行文学常识

钱塘湖春行文学常识钱塘湖春行是中国南宋时期文学家林则徐创作的一首名篇,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江春天的景色和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江南地区的风情和人情。
在文学常识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首先,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典型的湖山诗。
湖山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以描绘湖光山色为主题,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钱塘湖春行通过描绘钱塘江畔的山水景色,如“辅车相如盖,行船弃如衣”,以及“前浦苍苍烟雨中,千帆一线矗孤城”等,展现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
湖山诗在唐代达到了巅峰,而林则徐在南宋时期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钱塘湖春行正是湖山诗的杰作之一。
其次,钱塘湖春行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性与情怀。
这首诗通过描绘当地居民的生活情景,如“大野杂鱼生,无客到吾家”,表达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乡愁之情。
这种诗性与情怀的表达方式,是中国古代文人诗歌的常见特点。
中国文人以诗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而钱塘湖春行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的优秀作品之一。
第三,钱塘湖春行中融入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在描述钱塘江的美景之余,诗人也不忘借此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
例如,诗中描绘了水手和贩夫走卒们的艰辛生活,如“手种白苹洲,口吟青梅曲”,以及“遗民泣血痕,致富其内贫”等。
这些描写显示了诗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最后,在诗歌的形式上,钱塘湖春行采用了七绝的格式,每句四个字,唱词般的韵脚。
这种形式简洁明快,十分流畅,给人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的良好空间。
钱塘湖春行的韵律和韵脚非常和谐,使整首诗具有一种和声美,增强了读者对诗意的感受。
总而言之,钱塘湖春行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不仅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湖山风景和人情风俗,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诗性与情怀,以及对时代问题的关注。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钱塘湖春行》考点梳理

《钱塘湖春行》考点梳理《钱塘湖春行》考点梳理引言: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考点,同学们可以参考一下喔!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考点梳理:1、钱塘湖春行描绘西湖美好的诗句是?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钱塘湖春行本诗以春为着眼点以行为线索从什么起到什么终抒发了?答: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3、钱塘湖春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点?答:简单的说就是,寄情于景。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
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4、钱塘湖春行全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答: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清新,堪称吟咏西湖的名篇佳作。
5、钱塘湖春行作者的观察点在哪?答:描写的是早春,观察点:在初平早莺新燕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
6、赏析《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眼观岸边野花,渐使游人为之着迷;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
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
乱花指各种不知名的野花,“迷人眼”指野花色彩斑斓,形态各异,让人目不暇接。
“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
浅草是指刚生长出来的草,“没马蹄”既写出了草浅,也侧面点出骑马踏春的行迹。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春天是一个沐浴着温暖阳光的季节,正是出游的好时光。
钱塘湖作为杭州的一大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那么,在钱塘湖春行中,有哪些有趣的知识点呢?一、世界上最著名的钱塘潮钱塘湖之所以独树一帜,得益于其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潮也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潮,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这是因为钱塘湖处在一个独特的地理位置,正好位于潮汐的交汇处。
每逢大潮来临时,钱塘湖的潮水会以惊人的速度涌上来,形成壮观的潮水冲击和巨浪,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惊喜和感叹。
二、诗人季如君和钱塘的故事在钱塘湖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古代诗人季如君和钱塘的故事至今流传。
相传季如君是北宋末年杭州的一位女诗人,她对美的追求和对家乡的深情让她成为当地的传说。
她曾写下一首《题钱塘湖春行》的诗,诗中描绘了钱塘湖春天的美景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此诗流传至今,成为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三、钱塘湖的生态环境保护除了美丽的景色,钱塘湖还以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闻名。
作为杭州的重要水源,钱塘湖的环保工作十分重要。
当地政府和市民积极参与湖泊的保护,禁止污染和乱捕乱捞等行为。
此举保护了湖泊的生态平衡,并且也保障了人们饮用水的安全。
四、钱塘湖的文化遗产钱塘湖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湖区周边有许多古老的庙宇和历史遗迹,如灵隐寺和岳庙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钱塘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游客们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的理想场所。
五、品尝钱塘湖美食除了风景和文化,钱塘湖也是美食的天堂。
当地有许多以湖产为主的美食,如西湖醋鱼和龙井虾仁等。
这些美食以新鲜的食材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而闻名,每年吸引着众多的吃货前来品尝。
六、钱塘湖音乐节钱塘湖音乐节作为当地的重要文化盛事,每年都会举办。
这是音乐爱好者的盛宴,也是当地文化的一部分。
钱塘湖音乐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游客,以多种音乐形式展示着当地的文化魅力。
综上所述,钱塘湖春行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点,从钱塘潮到文化遗产,从生态保护到美食,一切都充满了惊喜和魅力。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5、《钱塘湖春行》1.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贾亭西终,诗中一句一景。
描绘出西湖景色的清亮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分别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迷眼,草没马蹄2. 本诗以“春”为着眼点,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抒发作者对钱塘湖早春美景喜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直抒胸臆表达最爱感情的词:最爱,行不足,也照应题目的“行”。
3.诗中的钱塘湖指现在的杭州西湖,诗人通过水面初平,云脚,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沙堤等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美丽的早春4.展开想象,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的画面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的飞到向阳的枝头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道是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5.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赏析方法一:从修辞角度内容:用对偶和拟人修辞,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方法二:从炼字角度:“争”“啄”拟人修辞,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阳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显示春天的活力和生机“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是因为初春时飞鸟不多,准确表明季节是早春。
表现作者欣喜之情。
6.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赏析方法一:从修辞角度内容这两句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渐欲”含有野花渐开渐多之意,“没马蹄”三字即写出了草浅,也体现了当时的人喜爱在西湖边骑马游着的风俗(静态场景),突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
赏析方法二:从炼字角度:“渐”字用的好,紧扣早春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蓬勃的春意正在急剧的发展之中,各种花儿次第开放,让人想到不久就会姹紫嫣红开遍大地。
7、展开想象,描绘出描绘颈联画面: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渐渐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遮没马蹄。
诗人信马由缰,沉浸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里。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

编者:朱在彬(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2017/12/1)1《钱塘湖春行》知识点(编者:朱在彬)(2017/12/1)(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面,湖水刚涨,与堤岸平齐,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早早飞来出的黄莺争着挤在向阳的树上,不知道谁家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
“争”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
“争”、“啄”两个动词,拟人,极具表现力,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它们使全诗洋溢春的活力与生机,在准确传达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野花竞相开放,渐渐使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五六两句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乱”字,贬义褒用,写出了花的繁多,增强艺术效果。
“浅草”写出了草的柔嫩。
“浅草”“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总感到走不完,看抒情,直抒胸臆,表现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爱”是爱的体现,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取典型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生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结构上全诗以“行”为线索,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
1.“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

《钱塘湖春行》知识点归纳及考题巩固展开全文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导学目标1. 了解诗人及有关文学常识2. 赏析名句3. 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一、预习积累1.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被称为诗魔,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2.《钱塘湖春行》是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
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二、感知探究:(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2)颈联中哪两个词最为传神?试品评。
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三、学习测评(一)、理解性默写1、点明游行时间和地点的句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2、从动物(俯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植物(仰视)角度写游行所见,展现了清新的早春风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起,到贾亭的西面,至白沙堤终,绕湖而行,观赏景色。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把春天的美写活了。
(4)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初、早、新、渐、浅等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7)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8)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爱)
(9)“行不足”三个字更是直抒胸臆,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于湖光山色之中的情景。
11.写西湖的名句:北宋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二、主旨感情
本诗通过西湖早春明媚风光,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二、赏析简答
1、“湖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
答: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
2.为什么说“云脚低”?
答:“云脚”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上的云自然显得低,这是早春景象,点题。
3、:颔联、颈联分别从怎样角度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
答:颔联主要从动态方面(动物的变化)进行描写,颈联主要从静态方面(植物的变化)进行描写,反映出早春美丽、热闹的景象: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4.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
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燕是春的信使。
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6、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答: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7、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8、.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9、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品析。
答:“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争”字,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使全诗洋溢春的活力与生机,在准确传达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10、“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案】(4分)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三、理解性默写
(1)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诗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直接抒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第 1 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