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与选材
选材与立意
![选材与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4a2266d67f1922791688e84d.png)
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 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 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 材料会写得平淡。 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 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 可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 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 不合本文的主题。
3.以偏概全(不积极)
以偏概全的误区,恐怕与考生急功近利的“大 胆创新”有关。所以,在写作时,剑走偏锋,总 想着一鸣惊人,从而提出一些不遵守社会公德、 不遵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观点。比如,有人讲诚信 吃大亏,还是虚伪一些、实际一些好;有人认为 牺牲自己去救人是犯傻,不如明哲保身;有人提 出应该尊重个人自由,允许中学生谈恋爱,等等。 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如果出现在考场作文上, 即使文章结构完整、语言生动,也不会得到高分。
训练目标
在弄清题目要求、重点、范围以后,就要认 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 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 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 中心明确了,就要围绕中心,选择最能表 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围绕中心,找材料。 找材料: 广, 深, 新.
【实例二】题目:慈母心 题解: 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 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 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 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 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 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 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 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 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 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 (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而让子女吃好穿好。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7a76a7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0.png)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写作是一种具有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而写作的立意与选材则是决定作品质量和价值的重要因素。
对于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来说,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立意和选材的适用原则,才能使作品更加有说服力、有吸引力,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作者的意图。
本文将从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入手,探讨如何在写作过程中进行立意与选材的选择,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一、立意的选择立意,指的是作者写作时的用意和目的,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一个好的立意可以使文章更加有深度、有内涵,能够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影响力。
在选择立意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与时俱进立意应该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要有时代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文章的立意应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他们感到这是当下最应该关注的问题。
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环境保护、家庭关系、职业发展等问题,作品的立意可以围绕这些热点进行拓展,从而使读者更容易接受。
2. 突显独特性立意也要有独特性,要能够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在选择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非常规的话题,或者采用独特的视角来阐述传统话题,从而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可以选择某个微小的细节,通过这个细节来表现整个故事的主题,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3. 有深度有内涵立意要有深度和内涵,要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一个好的立意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情感和思考,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启发和感悟。
在选择立意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或者通过反思人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作品更有内涵。
选材,指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使用的素材和素材的处理方式。
选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选材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以真实为本选材要以真实为本,要基于真实的事实和情感来创作。
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专题报道,作品的真实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真实的选材可以让作品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吸引力,读者会对作品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在选材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故事,或者采用真实事件为背景进行创作。
中考作文指导:《作文立意和选材》课件(共22张PPT)
![中考作文指导:《作文立意和选材》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b6ab7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f.png)
(三)以小见大、深刻感悟,悟出大道理
(1)小事情悟出大道理 (2)小角度看出大问题 (3)小人物看出大精神
很多身边的小事能通过以小见大、感悟深刻, 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单单积累事件素材还是不够的,亲身体验之后,还需要用心感悟, 思考、反省人、景、事里蕴含着的深语,同时 也是一个内容比较宽泛的词语,它包罗万 象要把这个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化大为小, 使“文化”形象可感,生动有趣。
把“文化”转 化为一笔一划的书 法,具体可感,利 于着笔叙述。
文章开头运用 比喻描述文化,三 个比喻构成排比, 形象生动。开篇点 题,中间续写“爷 爷”教自己练习书 法的经历,一笔一 划的教,并且在练 习的过程中领悟出 了练习书法所需的 心境的重要性。
省略号前:举例子; 省略号后:指出“文化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 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根据提示语,确定选材立意的方向:一是物,一是事。 1.从“物”的角度:补成“文化藏在书本里”“文化藏在博物馆里” “文化藏在一笔一划里”“文化藏在水墨里” 2.从“事”的角度:补成“文化藏在生活里”“文化藏在民族精神里” “学问藏在追梦旅途里”“文化藏在茶香里”“文化藏在墨香里”
请围绕“我与传统文化”这一话题,自拟题目、以物见 人、缘人记事、因事生情,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拟好标题井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不得抄袭、 套作,不少于 600字。
(2)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22重庆中考B卷】(55分)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 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 谦让友爱的品行里……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aa347b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b.png)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写作立意是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选材是指选择适合写作立意的素材和内容。
下面是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一、立意的适用原则1. 与读者需求相关:写作立意要与读者的需求相关,关注读者关心的话题和问题,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2. 与时事热点相关:写作立意要与时事热点相关,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时事话题,使作品具有时代性和话题性。
3. 与生活实际相关:写作立意要与生活实际相关,关注社会生活和个体经验,具有现实性和可读性。
4. 与作者经历相关:写作立意要与作者经历相关,体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5. 与社会价值相关:写作立意要与社会价值相关,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引导读者正确的思考和行为。
二、选材的适用原则1. 具有新颖性:选材要具有新颖性,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灵感。
2. 具有代表性:选材要具有代表性,能代表一类人、一种观点或一种现象,具有代表性的选材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3. 具有典型性:选材要具有典型性,能代表一种情况或一种现象的普遍性,具有典型性的选材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具有多样性:选材要具有多样性,涵盖多个方面和层次的内容,使作品具有广度和深度。
5. 具有可读性:选材要具有可读性,内容要简洁明了,结构要清晰连贯,语言要生动活泼,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口味。
三、立意与选材的关系立意和选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选材是立意的基础,好的选材能帮助作者更好地实现写作立意。
立意是写作的目的和意义,而选材则是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内容来实现立意。
好的立意能够指导选材的方向和内容,而好的选材能够加强作品的立意和价值,使作品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
立意和选材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作品的质量和价值,只有在立意和选材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作品才能更好地达到写作的目的和意义。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包括与读者需求相关、与时事热点相关、与生活实际相关、与作者经历相关、与社会价值相关等。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ff7753cb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f.png)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写作立意与选材是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立意指的是写作的目的、主题和意图,选材则是选择与立意相符合的素材和内容。
正确的立意和选材原则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下面将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对于写作的立意来说,可以采用以下的适用原则:第一,立意要与读者的需求相契合。
写作是为了传达信息和表达思想,而写作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读者的反响。
在立意时应考虑读者的需求,按照读者的兴趣、心理和认知特点来设置主题,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产生共鸣。
第二,立意要与自己的兴趣和专长相适应。
写作是一个需要持久创作的过程,如果选择了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感兴趣的主题,很可能无法坚持下去,写出的作品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在立意时应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可以保持写作的热情和动力。
立意要具有独到性和新颖性。
面对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已经被大量的重复和雷同的内容所饱和,写作必须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在立意时,要尽量挑选那些独具特色和前瞻性的主题,以创造独特的写作价值和影响力。
选材的适用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选材要有可靠的来源和真实性。
写作内容应基于可靠的信息和真实的事件,以免误导读者或者在写作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
在选材时,尽量选择来自权威机构、学术期刊和可信的媒体等渠道的信息,通过多方面的核实和比对,保证所选的素材具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第二,选材要有独特的观点和立场。
在海量的信息中,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选材时,要尽量选择那些少有人提及或者与大众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以打破读者的思维定势和刺激思考。
选材要符合立意和写作目的。
选材应与立意相一致,以确保整个作品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在选材时,要考虑到所选素材与立意是否有关联,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和阐明主题,以确保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写作立意与选材是写作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两个方面。
正确的立意和选材原则可以提高写作质量,吸引读者的兴趣,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思想。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0c3a69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1c.png)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写作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达到交流与沟通的方式。
在进行写作时,立意与选材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文章的基础,决定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的质量。
下面是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一、明确写作目的写作立意是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意图,是对写作主题的深思熟虑。
作者应该清楚自己写作的目标,是想要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或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或观点。
明确写作目的可以使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会偏离主题,也能够更好地与读者沟通和交流。
二、挖掘真实生活素材选材是写作的灵魂,而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选材。
作者可以通过观察、体验和思考来挖掘真实生活中的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是作者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也可以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问题、矛盾和现象。
通过挖掘真实生活素材,作者可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真实、贴近读者,也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三、注意选材的价值和意义在选择写作素材时,作者应该注意选取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是与时代和社会热点相关的,可以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深刻思考,也可以是对生活哲理和人生价值的反思。
选取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的素材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高度,也能够使读者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四、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在写作立意和选材时,作者应该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和情感的共鸣。
人的内心世界是无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和体验,通过写作,作者可以与读者建立共鸣,使读者能够在作品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思考。
通过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作品可以更加真实、生动、深入人心。
五、个性化和创新化写作立意与选材不仅要注重传递信息和思想,还要注重个性化和创新化。
每个人的思维和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观点。
作者在进行写作立意与选材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风格,选择符合自己个性和兴趣的素材,并采用独特的方式进行表达和展示。
个性化和创新化可以使作品更加独特和个性化,也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和兴趣。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https://img.taocdn.com/s3/m/9b1d868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1.png)
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怎么写好呀,下面我将分步骤为您讲解如何写作文的选材立意角度:一、理解题目仔细阅读作文题目或给定的主题,确保完全明白其含义和要求。
这是后续选材立意的基础。
示例假如题目是“难忘的一件事”,那么关键在于“难忘”这个词,要思考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人难以忘怀。
二、发散思维在理解题目后,开始进行思维的发散。
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科学知识等多个方面去思考可能的素材和立意方向。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可以想到自己的一次旅行经历、一次比赛的胜利、一次与朋友的误会和解;也可以想到社会上的一些感人事件,如志愿者在灾难中的奉献;还可以想到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如某位伟人的关键决策等。
三、筛选素材从众多想到的素材中,筛选出那些与题目相关性强、有独特性、能够引起读者兴趣并且自己能够驾驭的素材。
示例如果自己的旅行经历中,有在偏远山区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这个素材不仅独特,而且能体现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与“难忘”相契合,就可以作为重点考虑。
四、确定立意根据筛选出的素材,确定文章的立意。
立意要积极向上,能够传达出一定的价值观或情感。
示例基于上述帮助贫困儿童的经历,立意可以是“爱心的传递能够带来难忘的回忆和成长”,或者“在付出中收获人生的珍贵体验”。
五、多角度思考为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广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立意。
比如从个人成长、社会影响、人性的光辉等角度进行拓展。
示例对于同一个素材,不仅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写自己在帮助他人过程中的心灵触动和自我提升,还可以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探讨这种爱心行为对贫困地区儿童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社会正能量传播的意义。
六、创新立意尝试打破常规,提出新颖独特的立意观点,让文章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示例对于“难忘的一件事”,不局限于常见的亲情、友情、励志等立意,而是从“挫折也是一种难忘的财富”或者“一次意外的失败让我重新认识自己”等创新的角度出发。
立意,审题,组材,选材,行文排序
![立意,审题,组材,选材,行文排序](https://img.taocdn.com/s3/m/29d834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7.png)
立意,审题,组材,选材,行文排序摘要:一、立意的重要性1.立意是文章的灵魂2.立意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和深度3.立意要准确、有新意、有针对性二、审题的关键性1.理解题目要求2.分析题目关键词3.确保文章符合题目要求三、组材的原则1.围绕立意选取材料2.材料要真实、典型、有说服力3.材料要丰富多样,体现广度和深度四、选材的方法1.从生活中选取素材2.从阅读中积累素材3.从个人经历中选取素材五、行文排序的技巧1.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段落2.注意过渡和衔接3.保持文章结构的完整性正文: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一个精准、有新意、有针对性的立意。
立意的确立,需要我们关注社会现象、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提炼自己的观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审题,理解题目要求,分析题目关键词,确保文章符合题目要求。
确立了立意后,我们需要进行组材,即围绕立意选取材料。
在选材时,我们要遵循围绕立意、真实典型、丰富多样的原则。
材料的真实性是文章的基础,典型的材料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多样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更具广度和深度。
在选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挖掘生活中的亮点;我们也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素材,借鉴名篇佳作,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个人经历中选取素材,以真实的故事和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选好材料后,我们需要考虑行文排序。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更易理解。
在行文排序时,我们可以按照逻辑顺序安排段落,注意过渡和衔接,保持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总之,立意、审题、组材、选材和行文排序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
作文写作技巧之选材与立意
![作文写作技巧之选材与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3402382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e.png)
作文写作技巧之选材与立意选材与立意是写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们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和深度。
在撰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时,如何选择合适的题材和灵感,并确立明确的立意,将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独特性和观点的深度。
本文将给出几点有关选材与立意的写作技巧和建议。
首先,选材是作文的基础。
选材要尽量紧密地与主题相关,以确保作文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考虑到选材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生活和经历中汲取灵感。
例如,可以回忆自己的童年,选择一个令你难忘的经历或感人的故事作为素材。
同时,可从当前社会问题、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方面寻找灵感,使作文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度。
其次,立意是作文的核心。
立意是指明确作文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或心灵深处的思考,去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例如,当我们选择写关于环保的作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对环境问题的观察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环保观点,并思考如何通过个人的努力来保护环境。
立意应与选材紧密相连,使作文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写作技巧也是选材与立意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作文的灵魂,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
在选材的过程中,要挖掘出细节,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展示出来。
其次,要注重逻辑的思维。
选材与立意要深入思考,形成有层次的结构,使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有条理、连贯。
最后,要注意语言的表达。
选材和立意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的词语。
然而,选材与立意的好坏并不是作文质量的唯一标准。
在写作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观点的独特性。
选材和立意应有自己的独特观点,与大众有所不同,具有个人的思考和见解。
其次,要注重情感的表达。
选材与立意应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最后,要注重适度的扩展。
选材与立意不是写作的终点,而是开始,要能够在文章中适度扩展,将观点和思考拓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使作文更加全面和有深度。
作文选材立意
![作文选材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b8277ad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c.png)
作文选材立意
正文:
哎呀,写作文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尤其是选题和立意,这俩简直就
是作文的灵魂啊。
首先得选个好材料,就像做菜得挑新鲜的食材一样,得找那种能引起共鸣,让人一看就眼前一亮的。
立意嘛,那就得深刻,得有内涵。
不能只是表面的,得让人读完之后
还能回味无穷。
比如说,写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不能光是两个人好得
不得了,得写出友情背后的那份信任和支持,或者是经历风雨后的那
份坚定。
选材的时候,还得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
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自然就更得心应手,也更能写得生动。
比如我对科技感兴趣,那我可
能就会选个科技改变生活的话题,这样写起来既有料又有趣。
立意的时候,还得有点创意,不能老是走老套路。
得有点新意,让人
家看了觉得新鲜。
就像现在流行的“反转”剧情,作文里也可以来点
反转,让读者猜不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样就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了。
最后,别忘了作文的目的是传达思想,所以选材和立意都得围绕这个
中心来。
不管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最终都要能让读者感受到你想
表达的那个点,这样作文就算是成功了。
记叙文初中作文指导:立意与选材ppt
![记叙文初中作文指导:立意与选材ppt](https://img.taocdn.com/s3/m/58bfadfb9b89680203d82546.png)
例题
例:看看下面的立意,存在什么问题: 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②“我们应该尽量帮助别人,这样你有困难时,别人才会 帮助你。” ③“我们一定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就是为了考上大学, 以便将来能找到轻松的工作,过上舒适的日子。” ④“现在的生活真没劲,还是小时候好,生活留给我的只 是无穷的回忆啊!” ⑸“学校组织的活动一点意思也没有,我就是喜欢自己玩。 学习太苦了,真没意思。” ⑹“学习竞争太激烈了,自私的同学太多了,还是我的几 个哥们够意思、算朋友。”
A、立意: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D 、材料:我爷爷死了,在下葬时,我为他送别,忆起 过去种种情景。 A、立意:表现亲人之间的“死别”悲情。
二、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1、立意的要求:①要正确
②要新颖 2、材料的要求:①切合中心(准) ②富有新意(新) ③真情实感(真) 2、材料的要求:④小事入笔(小)
无形的桥:心灵之桥、友谊之桥、理解之桥、成功之桥。
读书→读人→读社会、读人生。 ③ “读”:
鲁迅先生从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书 ——《山 海经》中感受到了长妈妈真挚的爱;朱自清先生 从父亲平常的背影里感受到了父亲深切的爱;我 们呢?我们也无时不沐浴在爱的光辉中!爱,也 许是母亲的的一句叮咛,也许是父亲的一次轻抚, 也许是老师欣慰的微笑,也许是同学真诚的帮 助 …… 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 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 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 日 上 ; 因 为 爱 , 我 们 的 灵 魂 熠 熠 生 辉 …… 请你以“人生关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 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有字的书:普通的一般意义上的书籍:新华书店的书、 ① 书包里的书等。 “书”:
第一单元选材与组材
![第一单元选材与组材](https://img.taocdn.com/s3/m/3e2afd6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6.png)
一、详略要得当 中心事件、核心人物或与之关系密切能有效表现中心的词 语要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可以一语带过或者不写。 二、层次要清晰 记叙文一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或事物的因果关系, 或空间位置的变换等安排结构。所以层次安排要根据具体内容, 选择合理的结构,围绕中心安排层次,真正做到层次清楚、有 条不紊。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一、立意与选材的含义与关系
1. 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2. 选材: 就是围绕文章中心选择典型的材料。
3. 两者关系: 相互依存;灵魂与骨肉。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①要正确 1.立意的要求 ②要新颖
2.材料的要求 ①切合中心(准) ②富有新意(新) ③真情实感(真)
2、材料的要求 ④小事入笔(小)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网络资源
再 见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材料的来源 :
1.来源于直接生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 人和事、听到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的喜怒哀乐等;
2.来源于书本:间接生活经历:听来的故事, 书上读到的故事。如:爸爸讲在外面打工的故事……
明确:这些生活经历都是作文的素材,作文时, 应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精心剪裁,才能用到文章中 去。
选材练习
下列哪些材料能表现“母爱”这个主题?
1.我在学校长疮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93fbea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1.png)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写作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能。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商业文案,都需要立意明确、选材合适才能产生良好的作品。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关乎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一下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希望能为广大写作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关于写作立意。
写作立意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文章的主题和观点,也影响着文章的整体风格和情感。
在确定写作立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真实性原则。
写作立意首先应该有真实性,即与实际相符合。
无论是虚构作品还是实事求是的文章,都需要有一定的真实性。
读者喜欢真实的故事和观点,因此写作立意要贴近实际,坚持真实可靠的原则。
2. 新颖性原则。
写作立意要有新颖性,即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
如果写作立意陈旧,观点平庸,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
因此要有新颖的写作立意,有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3. 观点明确原则。
写作立意要有明确的观点,即作者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观点明确的作品往往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在确定写作立意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不模糊不含糊。
关于选材。
选材是写作的基础工作,选好了材料才能写好文章。
选材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1. 真实性原则。
选材首先要有真实性,即材料来源可靠,内容真实可信。
如果选材虚构、捏造,容易引起读者的质疑和反感。
因此在选材时要选择真实可信的材料。
2. 准确性原则。
选材要有准确性,即选择与写作主题相关的材料。
如果选材离题,容易使文章内容散乱,影响阅读效果。
因此在选材时要根据写作的主题和立意选择相关的材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在写作立意时要坚持真实新颖观点明确的原则,在选材时要选择真实准确多样的材料。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希望广大写作爱好者能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这些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ef7fe2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d.png)
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写作的立意与选材。
写作的立意是指写作的目的、意图,而选材则是指选取合适的主题和素材以表达立意。
在进行写作时,立意和选材的正确
选择至关重要。
以下是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
1. 立意与选材要贴近主题
写作的立意和选材必须与主题贴近,这是写作的基本原则。
如果立意和选材与主题不
贴近,那么就很难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且读者也会感到混乱,难以理解你的观点。
写作的立意和选材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不能凭空捏造,缺乏思考。
只有有深度的立意
和选材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立意和选材是反映作者个性的重要因素。
如果写作的立意和选材没有个性化的特点,
就很难让读者感到你的独特魅力,也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感。
立意和选材必须合乎实际。
如果立意和选材过于理想化或者不切实际,就会让读者感
到不可相信,并降低读者对你的信赖度。
5. 立意与选材要符合审美趣味
立意和选材必须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
只有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让读者想要继续阅读。
总之,写作立意与选材的适用原则包括:与主题贴近、有深度、体现个性、合乎实际、符合审美趣味。
在日常写作中,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写作目标和读者需求进行合理的立意
选择和选材,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写作效果。
选材和立意
![选材和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2fd7c17da5e9856a57126047.png)
立意与选材
评价
第五组:
第五组:
材料:我爷爷死 了,在下葬时,
虽平常,
我为他送别,忆 但写得好,
起过去种种情景。 容易写出真
立意:表现亲人 情,打动人
之间的“死别” 心。
悲情。
(二)写人类记叙文
作文题:
成长过程中,你会邂逅许许多多个性鲜活 的面孔,他们的一颦一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他们的举手投足让你时刻铭记在心,他们 可能是你的父母、亲朋好友抑或同学、师长, 甚至是擦肩而过的路人……
记叙文
选材和立意
教学目标
1.明白立意与选材的要求; 2.学会立意与选材的方法。
导入新课
作为学生最感头痛的恐怕就是写作文了。 是啊,写作难,写一篇好的记叙文更难!
大家挖心搜胆,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写出 一篇自感不错的作文,老师给予的评价却是: 文章 “立意不高”,“偏题了”,“材料与 中心不符”等。
2.选材的要求: ①切合中心(准) ②富有新意(新) ③真情实感(真)(如:叙事类《送别》第五组) ④小事入笔(小)(如:写人类《拾荒老人》)
三、练习
在习作中同学们常常会有下列立意,试判断它 们是否正确。
②拾荒老人在教室里用双手翻动垃圾桶的垃圾,同 学们极其反感。(脏、臭)
③拾荒老人在教室里帮同学捡课本,我十分诧异。 (不那么难看)
④拾荒老人自食其力,赠送扫帚给一些班级。(敬 佩)
外表丑陋与善良心灵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拾荒老人是一个外表丑陋,心地善良、美丽、
立意:_坚_强__,_值__得_我__们_敬__重__的_人__。_(__关_爱__弱_势__群_体__)____
(一)叙事类记叙文
作文题: 人生难免有离别。离别是一
成长立意和选材
![成长立意和选材](https://img.taocdn.com/s3/m/b593455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d.png)
成长立意和选材成长,这可是个超级有趣又超级深刻的话题呢!一、立意方面。
成长啊,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之旅,它的立意可以有好多好多不同的角度。
1. 自我认知的成长。
这就像是在黑暗中一点点找到自己的模样。
比如说,以前觉得自己是个超级胆小的人,怕黑、怕虫子、怕和陌生人说话。
可是随着经历一些事情,像是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虽然一开始紧张得要死,声音都在发抖,但是硬着头皮上了之后,发现原来自己也可以在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就会对自己有新的认识,知道自己其实有勇气去挑战害怕的东西,这种自我认知的改变就是成长的一种很重要的立意呢。
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一点点发现自己的翅膀有多美。
2. 心灵的成熟。
成长还体现在心灵变得更加成熟。
以前遇到点小事就哭哭啼啼,觉得天都要塌了。
像小时候心爱的玩具丢了,能哭上一整天。
但是随着长大,可能会经历家里亲人的生病,这时候突然就觉得,玩具丢了算什么呀。
在照顾亲人的过程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生活不是只有轻松和快乐,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面对。
这种心灵从脆弱到坚强的转变,也是成长很有意义的立意。
3. 价值观的成长。
价值观这个东西,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着我们的行为。
小时候可能觉得谁给的糖多谁就是好人,可是慢慢长大了,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善良、什么是公平正义。
比如说在学校里看到有同学被欺负,不再是漠不关心或者跟着起哄,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因为内心有了对正义的坚守。
这种价值观的逐渐完善,是成长在道德和思想层面的深刻体现。
二、选材方面。
说到选材,那可真是像在宝藏堆里挑宝贝一样。
1. 家庭中的故事。
家庭可是成长的第一课堂。
就像和父母的一次吵架,这可能听起来不是什么好事,但其实是很好的成长素材。
比如说因为自己想买一双很贵的运动鞋,而父母觉得没必要,然后就大吵了一架。
事后呢,自己冷静下来,发现父母赚钱也不容易,自己不能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
从这个小事情里,我们就学会了理解父母的苦心,这就是从家庭生活中的选材,它真实又充满了浓浓的情感。
作文的选材与立意
![作文的选材与立意](https://img.taocdn.com/s3/m/cab84a7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2.png)
作文的选材与立意写作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能力。
而在写作中,选材和立意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它们直接决定了作文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作文的选材与立意,并提供一些方法和技巧来帮助你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选材的重要性选材是指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和内容。
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价值和观点的生动性。
一个好的选材可以使作文更加有说服力,更加引人入胜。
如何选择合适的选材呢?首先,要确保选材与文章的主题相关。
文章的选材应该服务于主题,突出主题的重点和核心。
其次,要选择与读者相关的选材。
读者对于作文的关注点与兴趣有所不同,因此选材应该根据目标读者来定。
最后,选材要根据事实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来进行判断。
选材应该基于可靠的信息和事实,避免夸大、虚构或误导读者。
通过以上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选材,确保作文的内容丰富、有说服力,更好地与读者沟通。
二、立意的重要性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确定作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也是作文的灵魂所在。
立意好坏决定了作文的主题深度和内涵丰富程度。
一个好的立意可以使作文更加有深度和启示性。
为了确保立意的好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确定作文的主题。
主题应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其次,通过准备和积累素材,找出支持主题的论证和例证。
这可以增加作文的说服力。
最后,确定作文的结构和逻辑。
立意要与内容的排列和组织方式相一致,以确保作文的条理清晰和逻辑严谨。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确定立意,使作文的主题更加明确和有力度。
三、选材与立意的关系选材和立意是相辅相成的。
选材决定了作文的主题内容,而立意则决定了选材的取舍和组织方式。
两者相互影响,无法割裂开来。
要使选材与立意相得益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
首先,选择与立意相关的选材。
选材要能够支持和展开立意所要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其次,选材要符合立意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选材的组织要与立意的思路和展开方式相一致,确保作文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话题作文立意与选材
![话题作文立意与选材](https://img.taocdn.com/s3/m/fab5cc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9.png)
话题作文立意与选材作文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作文,我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见解。
在撰写一篇话题作文时,立意与选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话题作文的立意和选材的技巧。
一、立意立意是指确定一篇作文所要表达的主题、观点或目的。
一个好的立意可以使整篇作文更加有深度、有价值。
在选取立意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当前社会问题:选择一些当下社会热点或存在的问题,通过作文传递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观点。
比如:孝顺、环保、教育等。
2. 人生感悟:表达自己对于生活、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可以从成长、友情、爱情等方面入手,通过个人经历或者观察他人的经历来阐述自己的看法。
3. 文化与传统:从文化传承、传统习俗中汲取灵感,传达对传统价值的理解和认同,或者对传统观念的反思与启发。
4. 科技与未来:以科技发展、未来趋势为线索,展望科技对社会、人类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变革。
二、选材选材是指在确定了作文的立意后,挑选恰当的素材来支持和阐述立意。
选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以下是一些选材的技巧:1. 实例与案例:可以通过引用真实或虚构的具体例子来具体说明观点,增加作文的说服力,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
2. 经典引言: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语句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同时也可以借用这些名言来支持自己的立论。
3. 统计数据与研究报告: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引用相关的统计数据或者研究报告,用数字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增加作文的可信度。
4. 比喻与暗示:可以使用一些比喻或者暗示来丰富作文的表达方式,使作文更具有形象感和感染力。
5. 文化典故:可以引用一些文化典故或者传说故事来增加作文的深度和韵味,让读者在阅读中有一种文化的愉悦感。
三、小结立意与选材是写好一篇话题作文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恰当的立意和合适的素材,我们可以让作文更富有思想性、观点性和表现力。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对您在写作话题作文时的立意和选材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意与选材立意与选材【学习重点】一了解立意和选材的要求二在写作实践中能处理好立意与选材的关系【写作指导】【写作练习】一片段作文【示例】二整篇作文【借鉴实例】【借鉴实例】【写作指导】文章的内容是由立意和选材决定的。
意是内容的核心、灵魂,材料是内容的物质外壳,二者不可分离,而意是主导,材料要受意的指导和制约。
因此,在实际的构思过程中,一般都是立意在先,选材在后。
下面就按这个顺序来说。
立意要使文思畅通,关键在于立意。
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作文之初,头脑里往往是乱纷纷的,想来想去,总觉得“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难下一字;有时似乎想出了一点眉目,可是刚写了一段话,又觉得写不下去。
对于这种现象,推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文意未立或虽立而不甚明朗。
待到文意已明,文思也跟着旺盛起来,有时甚至妙绪泉涌,不吐不快,下笔千言也不见得是件难事。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立意之于文思,正是这样:立意越精细越明朗,写起来就越顺畅。
这是文章写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立意有哪些要求呢?一是贵在创新。
我们文章里所需要的“新”,不是尽人皆知的大道理,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空话,而是那些既符合时代精神又闪耀着个性色彩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对周围事物独有的见解和体会,它们小得如同一滴水,却能照见太阳。
“新”,又是发人之所未发。
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为人们所熟视无睹的事物,也会有一些习非成是的观念;这些都是未被开发的题材,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发现了再经过深思熟虑,把自己的看法写出来,必能使人感到耳目一新。
立意上能创新,全在于思维活跃。
这就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多读多看才能视野广阔,联类不穷;多思考才能辨析事理,有所发现。
思维活跃起来了,就不会受制于旧的思维定式,而敢于创新。
还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因为联想和想像常常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能使我们从普通事物上看出它们所包含的新的意义来。
〖1〗写作·第一单元二是要情意并重。
思想和感情常常是同时发生的。
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就是这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写文章的时候尤其是这样:我们歌颂新事物,揭露旧事物,我们赞扬真、善、美,批评假、恶、丑,怎么能不带着强烈的感情呢?情,可以使我们的意变得更加鲜明夺目,更有说服力。
我们读过的许多好文章,不管它们属于哪一种体裁,也不管具体内容是什么,无一不是写得情深意浓的,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任何一篇文章里的情,其实是在立意的过程中就已经酝酿好了的。
立意也有技巧,常见的有借题发挥、小题大做、大题小做、画龙点睛、一字立骨、抑扬互用等等,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知道一点有好处,但切不可生搬硬套。
技巧也是为内容服务的,抓住这个根本才能用得活,用得巧。
选材选材服务于立意,但材料往往不完全受“意”的限制,好的材料往往可以丰富、扩展文章的主旨,给读者留下隽永的回味。
好的材料有三条标准:(1)切合文章的旨意。
这一条至关紧要,也最难把握。
材料和旨意的切合度怎样,凭直观感觉不易判定,最好是在材料初步选定后,就把文章的基本格局构想出来,再从这个格局出发来审视所选定的每一个材料。
这样做,材料的切合度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使用与否,也就有了把握。
(2)有比较丰富的意蕴。
意蕴,就是材料的内在含义。
意蕴丰富才能引发读者的情思,给读者以某些启示。
一件材料有无意蕴,要先用读者的眼光来看,要用心感受它,你果真动了情,那就是有。
这种鉴别方法是很有效的,不妨一试。
(3)要新一点。
这一条不言自明,凡是别人没有用过的都可以算作新,有一点时代色彩自然更好。
按照这几条标准来选材本不是一件难事,因为中学作文命题一般都不会超出学生经历见闻和感受体验的范围,可供选择的材料决不会少;说难,其实另有原因。
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有些同学听老师在班上念优秀习作后,总这样说:“这些材料连同它们的细节我全知道呀,为什么当时竟然没有想到?”有些同学刚把作文交上去,就暗自埋怨起来:“唉!可惜有一个材料没有写上。
”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在限时作文里尤其显得严重。
从表面看,这是由一时的紧张心态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你还没有占有这些材料,你不占有它们,它们怎能听从你的调遣呢?要想占有材料,就得做个有心人,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要往深处想。
这样,许多非常平常的事物就会带着奇异的闪光奔向你的笔端,成为你的写作材料。
材料也需要不断地积累,办法是平时多写点札记,把自己见到的和想到的随手写下来,因为既经写过,就不容易忘记,用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一片段作文以某件实物为写作对象,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要求:(1)取其象征意义来立意;(2)以该物的形状、结构、用途等方面的特点做写作材料。
【示例】红缨红缨在农村经常可见,它最重要的用途是装饰高骡大马。
红缨的构造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把麻劈成缕缕细丝,染成红色,剪裁整齐,扎成大把、小把就行了。
小把的叫红缨花,大把的叫火把花。
在骡、马的鞍子上、扇尾上,栽上一朵红缨花,额头上扎上一炬火把型的红缨絮,像火红的榴花,像一片朝霞。
它是美的象征。
骡、马头上扎一朵红缨,在行进中,眼前似乎燃烧着一团火。
它能热了马的心,提起骡的神,使它们越走越带劲,越走越精神。
它是军列前边迎风招展的“旗帜”。
当骡、马行进在大道、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闹闹哄哄,这时它们头上的红缨来回摆动,可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外界的干扰,避免骡、马受惊发生意外。
它是定神静心的“安神丸”。
烈日炎炎的盛夏,潮湿闷热的天气,那苍蝇、蚊子,讨厌的小昆虫,时常封锁道路,在骡、马的眼前飞来舞去。
这时那红缨随着牲口的头来回摆动,上下左右驱赶着,扑打着这些小玩意儿,保护它的主人不受其害。
它是一把理想的“扇子”。
当人们光景富裕,日子红火时,为了图个喜庆,这时不免要把那高骡大马打扮一番,所以红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装饰品。
它是一朵“富”字花。
红缨,虽然很普通,但是它却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
(选自《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评作文》,作者张晓华)本文立意十分鲜明,第二段结末说红缨“是美的象征”,这是泛泛的提示,目的在于引出对红缨的具体描述和说明;到最后一段再顺理成章地指出,红缨“象征了我们这个黄金时代,象征了当代农民的富丽年华”。
这样一来立意就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材料既单纯而又丰富多彩。
文章主要是写骡马行进中红缨的动态,却又把它跟骡马的姿态和四周的环境联在一起,再分别用“旗帜”“安神丸”“扇子”三个比喻来概括红缨的作用,使本来很简单的事物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二整篇作文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1.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提示:要正确理解“苦功夫”的内涵;事例不宜过多,要以说理为主。
2.从下面这件事说起,题目自拟。
世界球王贝利一生共踢进两千多个球,其中不乏精彩绝伦的射门,可是当人们问他所进的球中哪一个最漂亮时,他总是说:“下一个。
”【借鉴实例】【借鉴实例】听说有一位导演,在反驳别人的批评时说:“不管怎么说,反正我是让观众落了泪。
”反驳当然是你的权利,但这样的反驳很无力,让人落泪就一定是好艺术吗?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咬牙切齿、捶胸顿足,都太容易,不见得非劳驾艺术不可。
而真正的好艺术,真正的心路艰难,未必都有上述效果。
我听一位批评家朋友说过一件事:他去看一出话剧,事先掖了手绢在兜里,预备哭和笑,然而整个演出过程中他哭不出也笑不出,全场惟鸦雀无声。
直到剧终,掌声虽也持久,但却犹豫。
直到戏散,鱼贯而出的人群仍然没有什么热烈的表示,大家默默地走路,看天,或对视。
我那朋友干脆找个没人的地方坐下来发呆。
他说这戏真好。
他没说真像。
他说看戏的人中有说真好的,有说不好的,但没见有谁说真像或者不像。
他说,无论说真好的还是说不好的,神情都似有些愕然,加上天黑。
他说他在那没人的地方坐了很久,心里仍然是一片愕然,以往的批评手段似乎都要作废,他说他看见了生命本身的疑难。
这戏我没看。
(选自史铁生《病隙碎笔》第三卷)【借鉴实例】“窝囊”说也许是吴晗的《谈骨气》感染了我们青少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同学常把“骨气”挂在嘴边,稍受委屈,或对方批评他时稍为严厉一点、粗暴一些,他就一触即发,大吵大闹,认为这才算是有“骨气”,这才不“窝囊”。
其实,这样的同学并没有弄清,什么是骨气,什么叫窝囊。
那不吃“嗟来之食”的饥民,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拍案而起的闻一多,无一不是铮铮傲骨的铁血男儿,他们的确是有骨气的。
那么,什么是窝囊呢?窝囊就是无能、怯懦、胆小怕事。
面对猖獗的恶势力,只知躲避、退缩而不敢挺身而出,这是窝囊;失败后,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这是窝囊;明明自己有理,可以力争,却畏畏缩缩,一味迎合他人、曲意奉承,这也是窝囊。
正因为这样,谁若被冠以“窝囊”,人们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鄙夷的神色,他就会深感屈辱,因而抬不起头来。
然而,面对种种侮辱,不是为了个人私利而一触即起,而能以大局为重、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先,善于从容退让,这不是窝囊,而是大公无私;对非原则性的小错采取不加理会、不计较的态度,这不是窝囊,而是宽宏大量;失败后,忍受暂时的屈辱,却在暗地里默默积蓄力量、等候转败为胜的时机,这也不是窝囊,而是忍辱负重,是韬晦之计,是大智大勇的表现。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这几者混淆,认定忍受委屈就是窝囊,承担屈辱就是没有骨气,这是不对的。
苏轼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
”无论是“引车避匿”的蔺相如,在下邳桥替黄石公拾鞋的留侯张良,还是脱衣露体迎接楚庄王的郑襄公,他们无不表现出一种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气度,以小失换大得,我想,“将相”与“庸人”的区别也就在这儿了。
而自叹怀才不遇的贾谊,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不懂得要成就大功业就必须忍耐,结果过分悲伤,英年早逝。
两相对比,我们应该反对无能、怯懦而造成的窝囊,但应该学会以大局为重,并体现大智大勇的那种暂时的“窝囊”,以成就今后的大业。
中国有句古话:大丈夫能屈能伸。
意思是成就大事业的人既要能忍受屈辱,又要能伺机而发。
人们往往接受“伸”,却难以容忍“屈”,尤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往往认为“屈”太窝囊。
可是,我们既要有接受光明与成功的坦荡,也要有勇敢面对厄运与挫折的能耐,像韩信少年时从市井流氓的胯下爬过、勾践在被俘时忍受夫差的种种折辱,这种一时的“窝囊”,能“忍小忿而就大谋”,反而成为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的大智大勇的表现。
(选自《全国中学生一等奖作文精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作者张晓煜)这篇文章从当前中学生普遍不能稍微受一点委屈的现象出发,提出在强调“骨气”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种种看似“窝囊”之举的问题。
作者的用意很明确,就是帮助同学们形成正确认识。
文章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既肯定了铮铮铁骨、宁死不屈的文天祥、闻一多,也赞扬了宽宏大度、克己谦让的蔺相如、张良等古今贤人,并引用苏轼的名言进一步深化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