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5.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微专题五卫星的变轨问题及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微专题五卫星的变轨问题及宇宙航行的几个问题辨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典例 2】
(多选)如图所示,在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过程中,卫星首先 进入椭圆轨道Ⅰ,然后在 Q 点通过改变卫星速度,让卫星进入 地球同步轨道Ⅱ,则( )
A.该卫星的发射速度必定大于 11.2 km/s B.卫星在同步轨道Ⅱ上的运行速度大于 7.9 km/s C.在椭圆轨道上,卫星在 P 点的速度大于在 Q 点的速度 D.卫星在 Q 点通过加速实现由轨道Ⅰ进入轨道Ⅱ
A.发射“嫦娥三号”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 B.在绕月圆轨道上,卫星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 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D.在绕月轨道上,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
【解析】 发射“嫦娥三号”速度应小于第三宇宙速度,A 错 误;根据 GMRm2卫=m 卫2Tπ2R 可得 T= 4Gπ2MR3,可知绕月周期与卫 星质量无关,B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 C 正确;卫星在绕月 圆轨道上受月球的引力大于受地球的引力,D 错误.
(2)加速度大小的分析方法:无论卫星做圆周运动还是椭圆 运动,只受万有引力时,卫星的加速度 an=mF=GMr2.
【典例 1】 如图所示是“嫦娥三号”奔月示意图,卫星发 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最终被 月球引力捕获,成为绕月卫星,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 3 上的运行速率大于在轨道 1 上的运行速率
B.卫星在轨道 3 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 1 上的角速度 C.卫星在轨道 1 上运动一周的时间大于它在轨道 2 上运动一周 的时间
D.卫星在轨道 2 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 3 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
解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 卫星的质量为 m、轨道半径为 r、地球质量为 M,有 GMr2m=mvr2,解得 v=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重难专题10 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七章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重难专题10 卫星的变轨和双星问题

变轨结果
径圆A
行的半长轴,则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故C错误;根据开普勒 第二定律可知,沿同一轨道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与火星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而 在相等时间内,沿轨道Ⅰ运行与沿轨道Ⅱ运行扫过的面积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
二、航天器的对接问题:若使航天器在同一轨道上运行,航天器加速会进 入较高的轨道,减速会进入较低的轨道,都不能实现对接;故要想实现对 接,可使航天器在半径较小的轨道上加速,然后进入较高的空间轨道,逐 渐靠近其他航天器,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对点演练2 “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顺 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关于它们的交会对接,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B ) A.飞船在同轨道上加速直到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B.飞船从较低轨道,通过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 C.在同一轨道上的“天宫二号”通过减速完成与飞船的对接 D.若“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原来在同一轨道上运动, 可以通过直接加速或减速的运动方式完成对接
三、双星或多星问题
1.双星模型 (1)模型概述: 如图所示,宇宙中有相距较近、质量相差不大的两个星球,它 们离其他星球都较远,其他星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 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周期 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叫作“双星”。
(2)特点 ①两星围绕它们之间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两星的运行周期、角速度相同。 ②两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由它们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C.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
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D.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 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
[解析] 飞船在同一轨道上加速追赶空间实验室时,速度增大,所 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飞船将做离心运动,不能实现与空间实 验室的对接,故A错误;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减速等待飞船 时,速度减小,所需向心力小于万有引力,空间实验室将做近心 运动,也不能实现对接,故B错误;当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时, 飞船将做离心运动,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可在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故C正确; 当飞船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时,飞船将做近心运动,远离空间实验室, 不能实现对接,故D错误。

高考名师推荐物理--卫星、发射和变轨

高考名师推荐物理--卫星、发射和变轨

高考名师推荐物理--卫星、发射和变轨一、选择题详细信息1.难度:中等美国宇航局2011年12月5日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外第一颗类似地球的、可适合居住的行星—“开普勒-22b”,它每290天环绕着一颗类似于太阳的恒星运转一周,距离地球约600光年,体积是地球的2.4倍。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A.若能观测到该行星的轨道半径,可求出该行星所受的万有引力B.若已知该行星的密度和半径,可求出该行星的轨道半径C.根据地球的公转周期与轨道半径,可求出该行星的轨道半径D.若该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等,可求出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详细信息2.难度:中等2012年年初,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

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

“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B.卫星l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C.卫星l向后喷气就一定能追上卫星2D.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详细信息3.难度:中等如图所示,从光滑的1/ 4圆弧槽的最高点滑下的小滑块,滑出槽口时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槽口与一个半球顶点相切,半球底面为水平,若要使小物块滑出槽口后不沿半球面下滑,已知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1,半球的半径为R2,则R1和R2应满足的关系是A.R1≤R2/2B.R1≥R2/2C.R1≤R2D.R1≥R2详细信息4.难度:中等a、b、c、d是在地球大气层外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四颗人造卫星.其中a、c的轨道相交于P,b、d在同一个圆轨道上.b、c轨道在同一平面上.某时刻四颗卫星的运行方向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c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b的加速度B.b、c的角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角速度C.a、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d的线速度D.a、c存在P点相撞的危险详细信息5.难度:中等如图所示,甲、乙两颗卫星以相同的轨道半径分别绕质量为和的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向心加速度比乙的小B.甲的运行周期比乙的小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大详细信息6.难度:中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CNSS),建成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5颗同步卫星和30颗一般轨道卫星.关于这些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5颗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都相同B.5颗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必定在同一平面内C.导航系统所有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导航系统所有卫星中,运行轨道半径越大的,周期越小详细信息7.难度:中等一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引力常量为,则地球的质量可表示为详细信息8.难度:中等一行星绕恒星做圆周运动.由天文观测可得,其运行周期为,速度为.引力常量为,则A.恒星的质量为B.行星的质量为C.行星运动的轨道半径为D.行星运动的加速度为详细信息9.难度:中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动机关闭,轨道控制结束,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图中MN之间的一段曲线表示转移轨道的一部分,P是轨道上的一点,直线AB过P点且和两边轨道相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卫星在此段轨道上,动能不变B、卫星经过P点时动能最小C、卫星经过P点时速度方向由P指向BD、卫星经过P点时加速度为0详细信息10.难度:中等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

高中物理 卫星变轨问题PPT课件

高中物理 卫星变轨问题PPT课件
近地 卫星
即为地 与地球自 球半径 转周期相
同,即24h
即为地 可求得 球半径 T=85min
此处的 万有引 力与重 力之差
m(2π)2R G Mm m g
T
R2
在赤道上与 地球保持相
对静止
此处的 万有引力m源自( 2π)2 R TG
M R
m 2
离地高度近 似为0,与 地面有相对
运动
同步 卫星
可求得距
• 近地卫星:
• 人造地球卫星:
第6页/共42页
人造地球卫星
所有卫星的轨道圆心都在地心上
按轨道分类:极地卫星;赤道卫星;其他卫星
第7页/共42页
第8页/共42页
第9页/共42页
第10页/共42页
注意事项:区别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半径R 周期T 向心力F
关系式
备注
赤道 上物 体
V
mA
F引
F引
G
Mm r2
F引<F向 F引>F向
F引 F向
F向
m
v2 r
M
在A点万有引力相同
A点速度—内小外大(在A点看轨迹)
第15页/共42页
卫星变轨原理
思考:人造卫星在低轨道上运行,要想让其在 高轨道上运行,应采取什么措施?
在低轨道上加速,使其沿椭
圆轨道运行,当行至椭圆轨
·
道的远点处时再次加速,即
1

Q
B、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
小于1上的角速度
C、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
第26页/共42页
❖ 卫星变轨
【例题】如图所示,宇宙飞船B在低轨道飞行,为了给更高轨
道的空间站A输送物资,它可以采用喷气的方法改变速度,从

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4.3万有引力与航天Word版含解析

2017年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4.3万有引力与航天Word版含解析

1.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应用。

2.理解环绕速度的含义并会求解。

3.了解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

热点题型一天体圆周运动问题例1、 (多选)用m表示地球的通讯卫星(同步卫星)的质量,h表示离地面的高度,用R 表示地球的半径,g表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ω表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则通讯卫星所受的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为 ( )A.GMmR +h2B.mgR2R+h2C.mω2(R+h) D.m 3R2gω4【答案】BCD【解析】由万有引力定律得:F=GMmR +h2①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G MR2②由①②式得F=mgR2R +h2③【提分秘籍】1.解决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思路一: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G Mm r 2=m v 2r =m ω2r =m (2πT)2r 。

思路二:在天体表面或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可认为等于天体对物体的引力,即mg =G MmR2。

由此可以得出黄金变换式GM =gR 2(注意g 为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另外还可得到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公式g =GM R 2,空中的重力加速度表达式g ′=GM R +h2。

2.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 表示为两个效果:一是重力mg ,二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 向,如图所示。

(1)在赤道上:G Mm R2=mg 1+m ω2R 。

(2)在两极上:G Mm R2=mg 2。

(3)在一般位置:万有引力G Mm R2等于重力mg 与向心力F 向的矢量和。

越靠近南北两极g 值越大,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较小,常认为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MmR 2=mg 。

【举一反三】一卫星绕某一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 。

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 的物体重力,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 。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A .mv 2GNB .mv 4GNC .Nv 2GmD .Nv 4Gm【答案】B【解析】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 Mm ′R 2=m ′v 2R行星对处于其表面物体的万有引力等于物体重力,有G MmR2=mg 根据题意,有N =mg解以上三式可得M =mv 4GN,选项B 正确。

高考物理热点: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高考物理热点: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1)变轨的 两种情况
(2)相关物理量的比较 ①两个不同轨道的“切点”处线速度v不相等, 图中vⅢ>vⅡB>vⅡA>vⅠ。 ②同一个椭圆轨道上近地点和远地点线速度 大小不相等,从远地点到近地点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 减小),图中vⅡA>vⅡB,EkⅡA>EkⅡB,EpⅡA<EpⅡB。 ③两个不同圆轨道上的线速度v不相等,轨道半径越大,v越小,图中vⅠ>vⅢ。
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
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
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
运行的 线速度
转到解析 目录
【真题示例3】(2016·天津理综,3)我国即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 验室,之后发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假设“天宫 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 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星球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1.0 1.5 5.2 9.5
19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
C.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
D.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30
转到解析
目录
3.规律方法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过程简图如图所示。

地面高为36 000 km,宇宙飞船和一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同向运动,每当
两者相距最近时,宇宙飞船就向同步卫星发射信号,然后再由同步卫星
将信号发送到地面接收站,某时刻两者相距最远,从此刻开始,在一昼

高考物理计算题复习《卫星变轨问题》(解析版)

高考物理计算题复习《卫星变轨问题》(解析版)

《卫星变轨问题》一、计算题1.轨道进入停泊轨道,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

已知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的运行半径分别为a和b,地球半径为R,月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

求:地球与月球质量之比;卫星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周期。

2.2班做“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由长征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近地点为A、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上,A 点距地面的高度为,飞船飞行五圈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圈所用时间为t,于10月17日凌晨在内蒙古草原成功返回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求:飞船在A点的加速度大小.远地点B距地面的高度.沿着椭圆轨道从A到B的时间.3.如图为某飞船先在轨道Ⅰ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然后在A点变轨进入返回地球的椭圆轨道Ⅱ运动,已知飞船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轨道半径为r,椭圆轨道的近地点B离地心的距离为,引力常量为G,飞船的质量为m,求:地球的质量及飞船在轨道Ⅰ上的线速度大小;若规定两质点相距无限远时引力势能为零,则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的引力势能,式中G为引力常量求飞船在A点变轨时发动机对飞船做的功.4.如图所示,“嫦娥一号”卫星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经“地月转移轨道”到达近月点Q,为了被月球捕获成为月球的卫星,需要在Q点进行制动减速制动之后进入轨道Ⅲ,随后在Q点再经过两次制动,最终进入环绕月球的圆形轨道Ⅰ已知“嫦娥一号卫星”在轨道Ⅰ上运动时,卫星距离月球的高度为h,月球的质量月,月球的半径为月,万有引力恒量为忽略月球自转,求:“嫦娥一号”在Q点的加速度a.“嫦娥一号”在轨道Ⅰ上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若规定两质点相距无际远时引力势能为零,则质量分别为M、m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的引力势能 —,式中G为引力常量.为使“嫦娥一号”卫星在Q 点进行第一次制动后能成为月球的卫星,同时在随后的运动过程其高度都不小于轨道Ⅰ的高度h,试计算卫星第一次制动后的速度大小应满足什么条件.5.如图是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简化轨道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距地面高度为的近地轨道Ⅰ上在卫星经过A点时点火实施变轨,进入远地点为B的椭圆轨道Ⅱ上,最后在B点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Ⅲ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地球的半径为R,求:卫星在近地轨道Ⅰ上的速度大小;点距地面的高度.6.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总质量为。

高2020届高2017级创新设计高三物理高考总复习江苏专用课件4-5-2-专题突破: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高2020届高2017级创新设计高三物理高考总复习江苏专用课件4-5-2-专题突破: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例3】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亚太九号”通信卫星,该卫星运行的轨道示 意图如图所示,卫星先沿椭圆轨道1运行,近地点为Q,远地点为P。当卫星经过P点时点火加速 ,使卫星由椭圆轨道1转移到地球同步轨道2上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 B.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大于经过Q点的速度 C.卫星在轨道2上时处于超重状态 D.卫星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2上运行经过P点的加速度
解析 若 A 要实施变轨与比它轨道更高的空间站 B 对接,则应
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则万有引力必须小于 A 所需的向心力,所
以应给 A 加速,增加其所需的向心力,故应沿运行速度的反方向喷
气,使得在短时间内 A 的速度增加。与 B 对接后轨道半径变大,根
据开普勒第三定律RT23=k 得,周期变大,故选项 B 正确。答案 B
突破二 卫星(航天器)的变轨及对接问题
01
课堂互动
目录
CONTENTS
02
多维训练
03 备选训练
@《创新设计》
1
目录
课堂互动
卫星由低轨道 高轨道的运行分析
轨道I
轨道II
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增加时 Mm v2
G r2 <m r 即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将做离心运 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半径变大,当卫星 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 v= GrM可知其运 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
解析 卫星在两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不相等,A 项错误;在
轨道上运行经过 P 点的速度应小于近地点 Q 的速度,万有引力做
正功使动能增加,B 项错误;卫星在轨道上应处于失重状态,C
项错误;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Mr2m=ma,a=GrM2 ,在同

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5.3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热点题型全突破)专题5.3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含解析)

专题5.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一、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比较内容赤道表面的物体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向心力来源万有引力的分力万有引力向心力方向指向地心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重力略小于万有引力重力等于万有引力线速度v1=ω1R v2=GMRv3=ω3(R+h)=GMR+hv1<v3<v2(v2为第一宇宙速度)角速度ω1=ω自ω2=GMR3ω3=ω自=GMR+h3ω1=ω3<ω2向心加速度a1=ω21R a2=ω22R=GMR2a3=ω23(R+h) =GMR+h2a1<a3<a22.天体半径R与卫星轨道半径r的比较卫星的轨道半径r是指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天体半径R的关系为r=R+h(h为卫星距离天体表面的高度),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h≈0)时,可认为两者相等。

【示例1】(多选)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A.v1>v2>v3B.v1<v3<v2C.a1>a2>a3D.a1<a3<a2【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山丘与同步卫星角速度、周期相同,由v=ωr,a=ω2r可知v1<v3、a1<a3;对同步卫星和近地资源卫星来说,满足v =GM r 、a =GMr2,可知v 3<v 2、a 3<a 2。

故选项B 、D 正确。

【示例2】(多选)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a 1a 2=rRB.a 1a 2=r 2R2 C.v 1v 2=r R D.v 1v 2=R r【答案】: AD【示例3】(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 A.a 2>a 1>a 3 B.a 3>a 2>a 1 C.a 3>a 1>a 2 D.a 1>a 2>a 3【答案】 D【解析】 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r ,r 2>r 3,则a 2>a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2=ma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 1<r 2,则a 2<a 1;综合以上分析有,a 1>a 2>a 3,选项D 正确.【示例4】.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A .a 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B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 h 【答案】 C二、 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三种情境2.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GMr判断。

【高考真题】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含答案)

【高考真题】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物理试卷(新课标ⅲ)(含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统一物理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7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6分)2017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首次交会对接,对接形成的组合体仍沿天宫二号原来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运行.与天宫二号单独运行相比,组合体运行的()A.周期变大B.速率变大C.动能变大D.向心加速度变大2.(6分)如图,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有一U形金属导轨,导轨平面与磁场垂直.金属杆PQ置于导轨上并与导轨形成闭合回路PQRS,一圆环形金属框T位于回路围成的区域内,线框与导轨共面.现让金属杆PQ突然向右运动,在运动开始的瞬间,关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B.PQRS中沿顺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C.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逆时针方向D.PQRS中沿逆时针方向,T中沿顺时针方向3.(6分)如图,一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柔软细绳PQ竖直悬挂.用外力将绳的下端Q缓慢地竖直向上拉起至M点,M点与绳的上端P相距l.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在此过程中,外力做的功为()A.mgl B.mgl C.mgl D.mgl4.(6分)一根轻质弹性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天花板上相距80cm的两点上,弹性绳的原长也为80cm。

将一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平衡时弹性绳的总长度为100cm;再将弹性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变为(弹性绳的伸长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A.86cm B.92cm C.98cm D.104cm5.(6分)如图,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0的匀强磁场中,两长直导线P和Q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在两导线中均通有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电流I时,纸面内与两导线距离均为l的a点处的磁感应强度为零。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

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最新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包教会)卫星变轨问题引例:飞船发射及运行过程:先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椭圆轨道,然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A实施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飞船变轨前后速度分别为v1、v2,变轨前后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飞船变轨前后通过A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T2,v1<v2,a1<a2B.T1<T2,v1<v2,a1=a2C.T1>T2,v1>v2,a1<a2D.T1>T2,v1=v2,a1=a2解答:首先,同样是A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也相等,向心加速度相等。

如果对开普勒定律比较熟悉,从T的角度分析:由开普勒定律知道,同样的中心体,k=a^3/T^2为一常数。

从图中很容易知道,圆轨道的半径R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这样可得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大于椭圆轨道的周期T1。

如果对离心运动规律比较熟悉,从v的角度分析:1、当合力[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大)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外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近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2、当合力[引力]超过运动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小)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内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远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对椭圆轨道,A点为远地点,由上述第2条不难判断,在椭圆轨道上A点的运行速度v1比圆轨道上时A点的速度v2小。

综上,正确选项为B。

注意:变轨的物理实质就是变速。

由低轨变向高轨是加速,由高轨变向低轨是减速。

其基本操作都是打开火箭发动机做功,但加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1、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轨道半径r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vGMGMr3、周期T2、向心加速度a也都是唯一确定2rrGM的。

高考物理模型变轨模型

高考物理模型变轨模型

高考物理模型变轨模型变轨模型是卫星由于某种原因从一轨道运动到另一轨道,变轨前后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产生变化,卫星运行的速度、角速度、加快度、能量等相应也产生变化.当卫星在稳固运行时,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要是卫星在稳固轨道上运行时向心力产生变化,那么卫星就会偏离原轨道运动,从而做离心或向心运动.常见的卫星变轨有轨道渐变和轨道突变两种.1.卫星轨道的渐变卫星在运行历程中,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使卫星的轨道缓慢地产生变化,即轨道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在卫星轨道逐渐变化的历程中,仍然可以将卫星在每一轨道上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剖析这类标题的要害是要鉴别出卫星是做离心运动还是向心运动,分清卫星运行的轨道半径是变大还是变小.2.卫星轨道的突变在放射卫星的历程中,为使卫星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轨道变轨到某一预定轨道,需要启动发动机.现在我国已放射“神舟号”飞船、“嫦娥号”卫星、“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等都需要议决变轨才抵达预定的轨道,这种变轨一般都可以看成是突变.有时,在卫星的放射历程中,需要多次变轨,即需要多次启动发动机使卫星轨道产生突变.3.卫星变轨的特点(1)卫星在轨道上某点开始加快,向心力大于地球与卫星之间的万有引力,卫星做离心运动,抵达另一稳固轨道后连续做圆周运动.由于变轨前的轨道半径r1小于变轨后的轨道半径r2,则变轨后卫星的运行速度v2小于变轨时尚星的运行速度v1.(2)变轨前后,卫星的机械能一般会产生变化.卫星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必须点火使卫星加快,而卫星在高轨道上运行时,运行速度减小,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由于点火使卫星变轨,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3)在处理变轨的试题时,出错的原因有:不明白变轨的实质,对卫星运行的纪律和变轨前后的能量干系理解模糊,模型1 考察变轨前后速度的变化标题要鉴别变轨前后速度的变化标题,首先是要剖析轨道半径的变化,即卫星是从高轨道变轨到低轨道,还是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然后再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鉴别速度的变化.模型2 考察变轨前后周期、角速度和能量的变化标题鉴别加快度、周期、角速度和能量变化标题的条件是鉴别轨道半径的变化,然后再根据等式剖析标题.敷衍能量标题,要知道卫星从低轨道变到高轨道运行时需要点火使卫星加快,变轨后卫星的速度变小,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总的机械能变大.模型3 考察变轨前后的失重标题卫星、飞船等在高空中运行时,运行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卫星、飞船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因此,高空运行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卫星、飞船等从一轨道运动到另一轨道时,卫星、飞船等上的物体都处于失重状态.。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纲 5.3同步卫星、人造卫星变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提纲 5.3同步卫星、人造卫星变轨

编号:课堂导学提纲31 高三物理 编制教师: 2013-09-175.3同步卫星、人造卫星变轨【学习目标】1、会从物理角度分析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的物体.2、掌握变轨问题的一般规律.【重、难点】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速度、周期、加速度的大小关系、变轨问题 【自主学习】 类型一 同步卫星同步卫星:环绕地球的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的角速度相同,只能位于 平面的正上方,且轨道半径、线速度大小也是恒量。

例1.地球上有两位相距非常远的天文观测者,在夜晚都发现自己正上方有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相对自己静止不动,则这两位观测者的位置及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地球的距离可能是( ) A. 一人在南极另一个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B. 一人在南极另一个人在北极,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成整数倍 C. 两个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一定相等 D. 两个人都在赤道上,两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可以不相等例2.地球同步卫星到地心的距离r 可由r 3= 求出,已知式中a 的单位是m ,b 的单位是s ,c 的单位是m/s 2,则( )A.a 是地球半径,b 是地球自转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B.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C.a 是赤道周长,b 是地球自转周期,c 是同步卫星的加速度D.a 是地球半径,b 是同步卫星绕地心运动的周期,c 是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例3.设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a 2,地球赤道上物体线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21v v =r RB .21a a =R rC .21a a =22r RD .21v v =r R类型二 变轨问题人造卫星在圆轨道变换时,总是主动或由于其他原因使速度发生变化,导致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相等的关系被破坏,继而发生近心运动或者离心运动,发生变轨。

高考专题09 航天器的变轨及追及问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详解 Word版含解析

高考专题09 航天器的变轨及追及问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详解 Word版含解析

高考重点难点热点快速突破(1)网络结构(2)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远地点、近地点的加速度与对应圆轨道上的加速度关系应用a =GM r2比较.(3)卫星在同一轨道上稳定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变轨过程中,轨道升高机械能增加,轨道降低机械能减少.规律方法卫星变轨问题的有关规律(1)卫星变轨时速度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GM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相交的同一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4)同一轨道对接,应先减速到低轨再加速回高轨,实现与目标航天器对接. 典例分析【例1】 (多选)(2017年河南六市高三联考)2009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由圆形轨道Ⅰ从A 点进入椭圆轨道Ⅱ,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速度小于经过B 点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速度等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速度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点的加速度 【答案】 AC【例2】 (2017年广西四校调研)(多选)“嫦娥三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又迈进了一大步.“嫦娥三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到达距月球表面200 km 的P 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再经过一次制动进入距月球表面15 km 的圆形轨道Ⅱ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于“刹车制动”,卫星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将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长B .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沿轨道Ⅱ运动的周期比沿轨道Ⅰ运动的周期短C .卫星在到达月球附近时需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是因为卫星到达月球附近时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D .卫星沿轨道Ⅱ运动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 【答案】:BC【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 =r 3T2可知,T Ⅰ>T Ⅱ,A 项错误,B 项正确;由第二宇宙速度的含义可知,卫星到达月球附近并被月球捕获时的速度不能超过月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不然卫星将脱离月球,C 项正确;由GMm r 2Ⅱ=ma Ⅱ,得卫星在轨道Ⅱ上的加速度a Ⅱ=GM r 2Ⅱ,由GMmr 2P=ma P ,得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a P =GMr 2P,因r P >r Ⅱ,则a P <a Ⅱ,D 项错误.天体相遇问题的解法围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运行天体,因在同一轨道上运行快慢相同不可能相遇(除非是同一轨道上绕行方向相反),故天体的相遇定义为运行天体A 位于运行天体B 正上方时,即A 、B 与中心天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且A 、B 在中心天体的同一侧时的状态.如图甲,当两运行天体A 、B 的轨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时,若运行方向相同,则内侧天体B 比A 每多运行一圈时相遇一次,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n =Δt T B -Δt T A =ωB -ωA 2πΔt .若运行方向相反时,则A 、B 每转过的圆心角之和等于2π时发生一次相遇,在Δt 时间内相遇的次数为:n =ωA Δt +ωB Δt 2π=Δt T B +ΔtT A.如图乙,若两运行天体轨道平面不重合时,当A 、B 均运行至P 、Q 所在直线上,且A 、B 位于同侧时二者才相遇,因此从某次相遇到下次相遇,B 比A 一定多转1圈,而且A 、B各自转的圈数都是半圈的奇数倍,即在Δt 时间内,Δt T A =(2k A +1)×12,Δt T B =(2k B +1)×12,且k B -k A =1.专题练习1.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之比为( )A.N +1N 23B.N N -123 C.N +1N 32 D.N N -132【答案】 B【解析】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r 31=kT 21,r 32=kT 22,所以有r 1r 1=T 2T 123,由于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即“相遇”,亦即在相同时间内,地球比该行星多转一圈,于是有NT 1=(N -1)T 2,联立解得r 1r 2=N N -123.2.2017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假设“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B .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D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逐渐靠近空间实验室,两者速度接近时实现对接【答案】:C3.(多选)(2017年甘肃天水市联考)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还未发射,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b 是处于地面附近的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的卫星,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A .a 的向心加速度等于地表重力加速度gB .c 在4小时内转过的圆心角为60°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短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8小时 【答案】:BD4.(多选)物体在万有引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引力势能,若取两物体相距无穷远时的引力势能为零,一个质量为m 0的质点距质量为M 0的引力中心r 0时,其万有引力势能E p =-GM 0m 0r 0(式中G 为引力常量),一颗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以半径为r 1圆形轨道环绕地球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要使此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增大为r 2,则在此过程中( )A .卫星势能增加了GMm ⎝ ⎛⎭⎪⎫1r 1-1r 2B .卫星动能减少了GMm 3⎝ ⎛⎭⎪⎫1r 1-1r 2 C .卫星机械能增加了GMm 2⎝ ⎛⎭⎪⎫1r 1-1r 2 D .卫星上的发动机所消耗的最小能量为2GMm 3⎝ ⎛⎭⎪⎫1r 1-1r 2【答案】:AC【解析】:引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GMm r 2-⎝ ⎛⎭⎪⎫-GMm r 1=GMm ⎝ ⎛⎭⎪⎫1r 1-1r 2,故A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 r 21=m v 21r 1,解得v 1= hGM r 1,则E k1=12mv 21=GMm2r 1. 同理,E k2=GMm2r 2.所以,动能的减少量为ΔE k =GMm 2r 1-GMm 2r 2=GMm 2⎝ ⎛⎭⎪⎫1r 1-1r 2,故B 错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卫星增加的机械能等于发动机消耗的能量,为E =ΔE p -ΔE k =GMm2⎝ ⎛⎭⎪⎫1r 1-1r 2,故C 正确,D 错误. 5.(2017年河北石家庄模拟)如图所示,有A 、B 两颗卫星绕地心O 做圆周运动,绕行方向相同.A 卫星的周期为T 1,B 卫星的周期为T 2,在某一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则(引力常量为G )()A .两卫星经过时间t =T 1+T 2再次相距最近B .两卫星的轨道半径之比为T 321∶T 232C .若已知两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可求出地球的密度D .若已知两卫星相距最近时的距离,可求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B8.(多选)(2017年河南三市三模)中国月球探测卫星“嫦娥号”简化后的路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先经过地面发射轨道进入地球附近的停泊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然后从停泊轨道经过调控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附近时,再次调控进入工作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卫星将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已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 ,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轨道半径之比为b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卫星从停泊轨道调控进入到地月转移轨道的过程中,卫星的机械能不守恒B .卫星在停泊轨道运行的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b ∶aD .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周期之比为b b ∶a 【答案】:AD【解析】:卫星变轨需点火做功,故机械能增加,A 对;由v =GMr,半径较大,线速度较小,故停泊轨道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B 错;卫星G Mm r 2=mv 2r =m 4π2T 2·r ,v =GM r,T =2πr 3GM,已知地球与月球质量比为a ,卫星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比为b ,则速度比为a ∶b ,卫星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周期比为b 3∶a ,C 错D 对.9.2013年5月2日凌晨0时06分,我国“中星11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星11号”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图为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 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 . 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大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 .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 点时的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 点时的速度D . 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 点时的速度小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 点时的速度 【答案】D10.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设卫星在1轨道和3轨道正常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v1、v3和a1、a3,在2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和加速度为v2和a2,且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周期分别为T1、T2、T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v1>v2>v3 B.v1>v3>v2C.a1>a2>a3 D.T1>T2>T3【答案】B11、如图所示.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运转周期为T.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若某时刻该行星正处于最佳观察期,问该行星下一次处于最佳观察期至少需经历多长时间?【答案】【解析】:根据题意可得行星的轨道半径设行星绕太阳的转动周期为T'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设行星最初处于最佳观察时期前,其位置超前于地球,且经时间t地球转过角后,该行星再次处于最佳观察期,1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轨道半径为,运转周期为.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所夹的角叫地球对该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如图甲或图乙所示.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的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已知某行星的最大视角为.求该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转周期.最终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该行星的轨道半径是,运转周期是.【解析】设行星的轨道半径为r',运行周期为T'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地球和行星的连线应与行星轨道相切.由几何关系可以知道:地球与某行星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天体运动专题(三)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天体运动专题(三)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一、卫星的变轨、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右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 Ⅰ上。

(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Ⅰ。

(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Ⅰ。

2.卫星的对接问题(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地加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二、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1.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由v =GM 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的相交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2.卫星变轨的实质 两类变轨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 卫星速度突然减小 受力分析 G Mm r 2<m v 2rG Mm r 2>m v 2r 变轨结果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3.变轨过程各物理量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Ⅰ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三、卫星的追及与相遇问题1.相距最近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专题突破4天体运动的三类热点问题课时学案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4章专题突破4天体运动的三类热点问题课时学案

专题突破四 天体运动的三类热点问题卫星的变轨问题1.变轨原理及过程(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如图所示。

(2)在A 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Ⅲ。

2.各物理量的比较(1)两个不同轨道的“切点”处线速度不相等。

图中v ⅢB >v ⅡB ,v ⅡA >v ⅠA 。

(2)同一个椭圆轨道上近地点和远地点的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从远地点到近地点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卫星的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图中v ⅡA >v ⅡB ,E k ⅡA >E k ⅡB ,E p ⅡA <E p ⅡB 。

(3)两个不同圆轨道上线速度大小不相等。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图中v Ⅰ>v Ⅲ。

(4)卫星在不同轨道上的机械能E 不相等,“高轨高能,低轨低能”。

卫星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图中E Ⅰ<E Ⅱ<E Ⅲ。

(5)卫星运行的加速度与卫星和中心天体间的距离有关,与轨道形状无关,图中a ⅢB =a ⅡB ,a ⅡA =a ⅠA 。

[典例1] (2022·浙江1月选考)天问一号从地球发射后,在如图甲所示的P 点沿地火转移轨道到Q 点,再依次进入如图乙所示的调相轨道和停泊轨道,则天问一号( )甲 乙A .发射速度介于7.9 km/s 与11.2 km/s 之间B .从P 点转移到Q 点的时间小于6个月C .在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运行的周期比在调相轨道上小D .在地火转移轨道运动时的速度均大于地球绕太阳的速度C [天问一号发射后要脱离地球引力束缚,则发射速度要超过11.2 km/s ,故选项A 错误;由题图可知地火转移轨道的半长轴长度比地球轨道半径要大,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3=R 3地T 2地可知,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大于12个月,因此从P 到Q 的时间大于6个月,故选项B 错误;同理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并结合停泊轨道、调相轨道的半长轴长度关系可知,天问一号在环绕火星的停泊轨道运行的周期比在调相轨道上小,故选项C 正确;天问一号在P 点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故在地火转移轨道上P 点的速度比地球环绕太阳的速度大,但在到达Q 点之后,要加速进入火星轨道,即v 火>v 地火Q ,根据v =GMR 可知地球绕太阳的速度大于火星绕太阳的速度,即v 地>v 火,所以v 地>v 火>v 地火Q ,即天问一号在地火转移轨道上并不是每一点的速度都比地球绕太阳的速度大,故选项D 错误。

2017年8月28日 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问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2017年8月28日 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问题-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含解析 精品

8月28日卫星的稳定运行和变轨问题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

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343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343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90分钟。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在轨道1的运行周期大于在轨道2的运行周期B.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度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参考答案】BC【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开普勒第三定律,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一重要理论,知道周期、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知识补给】变轨问题解读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稳定运行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均为定值,且仅与轨道半径有关而与卫星质量无关;如果卫星所受万有引力不刚好提供向心力,其运行速率及轨道半径均要发生变化,即发生变轨运动:若使卫星速率减小,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轨道半径将减小;若使卫星速率增大,则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轨道半径将增大。

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A.v1>v2>v3 B.v1<v2<v3C.a1>a2>a3 D.a1<a3<a2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

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下图所示)。

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等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学*2017年5月23日,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上海召开,本届年会以“定位,万物互联”为主题。

2017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5卫星的变轨问题含解析

2017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05卫星的变轨问题含解析

专题05 卫星的变轨问题1.(2017天津六校联考)如下图,a、b、c是在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3颗卫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的线速度B.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的向心加速度C.c加速可追上同一轨道上的b,b减速可等候同一轨道上的cD.a卫星由于某种缘故,轨道半径缓慢减小,那么其机械能慢慢增大【参考答案】B2.(2017天津六校联考)某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1上做圆周运动,动能为E k,变轨到轨道2上后,动能比在轨道1上减小了△E,在轨道2上也做圆周运动,那么轨道2的半径为()A. r B. r C. r D. r【参考答案】A【名师解析】对任一卫星,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得:G=m,解得:v=卫星动能的表达式为:E k=mv2=那么得:E k=,E k﹣△E=联立解得:r′=r,故A正确.3.(2017重庆西北狼教育联盟考试)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假设“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飞船都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了实现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对接。

以下方法可行的是( )A .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飞船加速追上空间实验室实现对接B .使飞船与空间实验室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然后空间实验室减速等待飞船实现对接C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减速,减速后飞船慢慢靠近空间实验室,二者速度接近实现对接D .飞船先在比空间实验室半径小的轨道上加速,加速后飞船慢慢靠近空间实验室,二者速度接近实现对接【参考答案】D4.(2016·河北省保定高三月考)2021年10月24日,“嫦娥五号”飞行实验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在8天后以“跳跃式再入”方式成功返回地面。

“跳跃式再入”指航天器在关闭发动机后进入大气层,依托大气升力再次冲出大气层,降低速度后再进入大气层,如下图,虚线为大气层的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5.3 三种特殊的卫星及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的追击相遇问题一、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及同步卫星的运行问题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赤道上的物体的比较ω3=ω自=GMR+h3a3=ω23(R+h) =GMR+h2卫星的轨道半径r是指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天体半径R的关系为r=R+h(h为卫星距离天体表面的高度),当卫星贴近天体表面运动(h≈0)时,可认为两者相等。

【示例1】(多选)如图,地球赤道上的山丘e、近地资源卫星p和同步通信卫星q均在赤道平面上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

设e、p、q的圆周运动速率分别为v1、v2、v3,向心加速度分别为a1、a2、a3,则( )A.v1>v2>v3B.v1<v3<v2C.a1>a2>a3D.a1<a3<a2【答案】BD【解析】由题意可知:山丘与同步卫星角速度、周期相同,由v=ωr,a=ω2r可知v1<v3、a1<a3;对同步卫星和近地资源卫星来说,满足v =GM r 、a =GMr2,可知v 3<v 2、a 3<a 2。

故选项B 、D 正确。

【示例2】(多选)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 ,运行速率为v 1,加速度为a 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 2,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地球的半径为R ,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a 1a 2=rRB.a 1a 2=r 2R2 C.v 1v 2=r R D.v 1v 2=R r【答案】: AD【示例3】(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 ,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 ;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 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 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 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 3,则a 1、a 2、a 3的大小关系为( ) A.a 2>a 1>a 3 B.a 3>a 2>a 1 C.a 3>a 1>a 2 D.a 1>a 2>a 3【答案】 D【解析】 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 =ω2r ,r 2>r 3,则a 2>a 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r2=ma ,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 1<r 2,则a 2<a 1;综合以上分析有,a 1>a 2>a 3,选项D 正确.【示例4】.有a 、b 、c 、d 四颗地球卫星,a 在地球赤道上未发射,b 在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正常运动,c 是地球同步卫星,d 是高空探测卫星,各卫星排列位置如图,则有( )A .a 的向心力由重力提供B .c 在4 h 内转过的圆心角是π6C .b 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弧长最长D .d 的运动周期有可能是20 h 【答案】 C二、 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三种情境2.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轨道上的运行速度变化由v =GMr判断。

(2)同一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相交的同一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示例5】(多选)“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绕地运行一段时间后,离开地球飞向月球。

如图所示是绕地飞行的三条轨道,轨道1是近地圆形轨道,轨道2和轨道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

A点是轨道2的近地点,B点是轨道2的远地点,卫星在轨道1的运行速率为7.7 km/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2经过A点时的速率一定大于7.7 km/sB.卫星在轨道2经过B点时的速率一定小于7.7 km/sC.卫星在轨道3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2所具有的机械能D.卫星在轨道3所具有的最大速率小于在轨道2所具有的最大速率【答案】AB【示例6】.(2014·山东卷·20)2013年我国相继完成“神十”与“天宫”对接、“嫦娥”携“玉兔”落月两大航天工程。

某航天爱好者提出“玉兔”回家的设想:如图,将携带“玉兔”的返回系统由月球表面发射到h高度的轨道上,与在该轨道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飞船对接,然后由飞船送“玉兔”返回地球。

设“玉兔”质量为m,月球半径为R,月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

以月面为零势能面,“玉兔”在h高度的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GMmhR R +h,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月球质量。

若忽略月球的自转,从开始发射到对接完成需要对“玉兔”做的功为( )A.mg 月RR +h(h +2R ) B.mg 月RR +h (h +2R ) C.mg 月R R +h ⎝ ⎛⎭⎪⎫h +22R D.mg 月R R +h ⎝ ⎛⎭⎪⎫h +12R 【答案】: D【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及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玉兔”在h 高处做圆周运动时有GMmR +h2=mv 2R +h 。

发射“玉兔”时对“玉兔”做的功W =12mv 2+E p 。

在月球表面有GMm R 2=mg 月,联立各式解得W =mg 月R R +h⎝ ⎛⎭⎪⎫h +12R 。

故选项D 正确,选项A 、B 、C 错误。

【示例7】(多选)(2015·课标全国Ⅰ)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 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

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kg ,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 2。

则此探测器( ) A .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 B .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NC .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D .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 【答案】 BD三 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两卫星在同一轨道绕中心天体同向运动,要使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我们称之为追及问题。

两卫星在不同轨道绕中心天体在同一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当两星某时相距最近时我们称之为两卫星相遇问题。

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运行天体,由于331r r GM ∝=ω,故在同一轨道上不可能发生相遇,只有在不同轨道上的运行天体才能发生追赶现象,相遇时是指运行天体相距最近的现象。

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卫星的角速度为ωa ,b 卫星的角速度为ωb ,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相距最近(如图甲所示)。

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π,即满足ωa Δt -ωb Δt =π时,两卫星第一次相距最远(如图乙所示)。

当它们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π,即满足ωa Δt -ωb Δt =2π时,两卫星再次相距最近。

经过一定的时间,两星又会相距最远和最近。

1. 两星相距最远的条件:ωa Δt -ωb Δt =(2n +1)π(n =0,1,2,…)2. 两星相距最近的条件:ωa Δt -ωb Δt =2n π(n =1,2,3…)3. 常用结论(1)同方向绕行的两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距最近。

(2)反方向转动的天体转过的角度πθθn 2||21=+或n T t T t =+21(n=0、1、2、……)时表明两物体相遇或相距最近。

(3)轨道平面不重合时,两天体只有在同一时刻位于中心天体同一侧的同一直线上时发生相遇。

【典例8】某行星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均可视为圆。

每过N 年,该行星会运行到日地连线的延长线上,如题图所示。

该行星与地球的公转半径比为A .231()N N +B .23()1N N -C .321()N N +D .32()1NN - 【答案】B【示例9】 (多选)(2014·全国卷新课标Ⅰ·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

据报道,2014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

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 B .在2015年内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 .地外行星中,海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短 【答案】 BD【解析】: 本题以“行星冲日”为背景考查了圆周运动的相遇问题。

由题意可知地球的轨道半径r 地=1.0 AU ,公转周期T 地=1年。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 可知T 行=⎝ ⎛⎭⎪⎫r 行r 地3·T 地=r 3行年,根据相遇时转过的角度之差Δθ=2n π及ω=Δθt可知相邻冲日时间间隔为t ,则⎝⎛⎭⎪⎫2πT 地-2πT 行t =2π,即t =T 行T 地T 行-T 地=T 行T 行-1,又T 火= 1.53年,T 木= 5.23年,T 土=9.53年,T 天=193年,T 海=303年,代入上式得t >1年,故选项A 错误;木星冲日时间间隔t 木=5.235.23-1年<2年,所以选项B 正确;由以上公式计算t 土≠2t 天,t 海最小,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示例10】如图所示,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 ,a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R ,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则a 、b 两卫星周期之比为多大?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上同一点的正上方,a卫星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答案】: 0.77T a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上同一点的正上方,相当于两卫星从同一半径上的两点开始出发,当两卫星转过的角度之差φa -φb =π时,两卫星相距最远。

因为φ=ωt 则ωa t -ωb t =π⎝ ⎛⎭⎪⎫2πT a t -⎝ ⎛⎭⎪⎫2πT b t =π⇒t =T a T bT b -T a分子分母同除T b ,得t =T a2⎝ ⎛⎭⎪⎫T b T b -T a T b =T a 2⎝ ⎛⎭⎪⎫1-24=24-2T a =0.77T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