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教案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教师间的同课异构,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推动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三、活动内容1. 确定同课异构课题本次教研活动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同课异构课题。
2. 教师备课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3. 教师上课各教师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授课,其他教师观摩学习。
4. 教学反思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教研组评课教研组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评课,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四、活动过程1. 教师备课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
例如,教师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B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师上课教师A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师B则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反思教师A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对学生个别问题的解答不够充分。
教师B则认为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不够。
4. 教研组评课教研组对两位教师的授课进行了评课。
教师A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了她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B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认可,但教研组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五、活动总结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活动,教师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数学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组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 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通过反思和评价,促进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改进。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课题: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设计(1)教师A:以直观演示为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的产生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教师B: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作、交流,共同探究分数的意义。
3. 教学过程(1)教师A:-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数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分数条,理解分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分数的表示方法。
-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强调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师B:- 导入:与教师A相同。
- 新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分数条和操作材料,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操作、交流。
-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小组探究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总结:与教师A相同。
四、活动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发现两位教师的教学效果都较好。
教师A的教学以直观演示为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参与度相对较低。
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共研共进”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
3. 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提升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内容1. 课前准备(1)确定同课异构主题: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选定了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研讨内容。
(2)分组:将参加活动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
(3)教学设计:每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进行教学设计。
2. 课堂教学展示(1)第一节课:由第一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2)第二节课:由第二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评课交流(1)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2)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总结反思(1)活动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肯定了教师们的努力和成果。
(2)教师们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四、活动总结1. 本次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2. 教师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身的教学风采,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 通过本次活动,教师们对同课异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4. 活动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5.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五、活动建议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机制,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
异构数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异构数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了更好地推动异构数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以“异构数学教学实践与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异构数学理念的认识,明确异构数学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2. 探索异构数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异构数学理论讲座活动伊始,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主讲,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异构数学的理论基础、核心观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讲座中,结合具体案例,展示了异构数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异构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随后,由几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享了他们在异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案例。
这些案例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涉及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等多个数学领域。
通过这些案例,与会教师对异构数学教学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并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
3. 异构数学教学研讨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异构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将异构数学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研讨要点:(1)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 教学观摩与反思为了进一步探讨异构数学教学实践,教研组组织了教学观摩活动。
观摩课后,教师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观摩课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数学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组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策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
三、活动流程1. 教师A展示第一节课教师A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A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等方法,直观地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最后,教师A通过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B展示第二节课教师B同样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教学。
教师B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数王国”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分数加减法。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B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受分数加减法的魅力。
3. 教师C展示第三节课教师C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进行教学。
教师C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在课堂上,教师C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推理、归纳等方法,总结出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此外,教师C还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教师讨论与交流三位教师展示完毕后,全体数学组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
首先,各教师分别阐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效果。
然后,其他教师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不足。
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指出同课异构活动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一样的数学,不一样的精彩——数学同课异构”二、活动目的。
1. 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数学课程内容的独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展示数学教学的多样性,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观察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的学习反应和效果,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活动主体。
[具体年级]全体数学教师以及相应班级的学生。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开始时间]-下午[结束时间]2. 地点:学校[教学楼名称]的[具体教室]五、活动准备。
1. 课程内容选择。
由数学教研组共同商讨选定同一数学课程内容,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或者“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
确保所选内容既具有代表性,又能体现数学思维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2. 教师分组与准备。
根据教师的教龄、教学风格等因素将数学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名教师。
提前[X]周告知教师活动主题、课程内容和活动要求,让教师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
要求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练习、总结等环节)以及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资源准备。
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课件、教具(如几何模型、计数器等)、练习资料等。
确保教室的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施正常运行。
4. 学生准备。
在活动前向学生介绍同课异构活动的大致情况,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安排学生预习活动当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六、活动流程。
1. 开场致辞(上午[具体时间] [具体时间])由学校领导或数学教研组长发表开场讲话,介绍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主题、目的、流程和要求,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
2.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上午[具体时间] 下午[具体时间])按照预先安排的顺序,各小组教师依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数学组教研活动同课异构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组于近期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三角形面积”这一课题为载体,旨在通过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展示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
二、活动目的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2. 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教师A的授课内容:三角形面积(1)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2)教学过程:①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③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④拓展: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B的授课内容:三角形面积(1)教学目标: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教学过程:①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探究: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三角形,测量其面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③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④拓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计一个三角形面积的应用场景。
四、活动总结1. 教师A和教师B的同课异构,展示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
教师A注重知识传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师B注重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三角形面积这一课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
3. 教师们认识到,同课异构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成长的机会。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突出(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某中学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课题为载体,邀请该校两名数学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旨在通过比较两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活动过程1. 教学设计两位教师分别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课题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设计中,两位教师都遵循了“知识—技能—情感”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教学展示(1)教师A的教学展示教师A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A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此外,教师A还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平行四边形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
(2)教师B的教学展示教师B采用问题引导法,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B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同时,教师B还运用实物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教学反思两位教师在教学展示结束后,进行了教学反思。
他们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反思:(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两位教师都认为,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A认为,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教师B则认为,问题引导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提问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和梯度。
(3)教学效果两位教师都认为,本次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课堂管理、教学节奏等方面仍需改进。
4. 同行评议其他教师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评议。
他们认为,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效果显著。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如加强课堂管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等。
教研活动数学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开展了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为主题,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课堂教学,探讨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探索不同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加减法”为课题,由两位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四、活动过程1. 第一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生活中的分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分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为主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第二课时(1)教师A的课堂展示教师A以“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为切入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课堂上,教师A注重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题思路。
(2)教师B的课堂展示教师B以“分数加减法的拓展”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数加减法的性质,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在课堂上,教师B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活动总结1. 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A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B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计算练习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2.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3.探索“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研究机会和方式;4.促进学生的主动研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活动内容1.确定教研课题: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内容作为研究课题,例如:整数加减运算。
2.安排教师“同课异构”教学:根据教研课题,分组安排教师进行“同课异构”教学实践。
每组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3.实施教学活动:安排特定时间,让教师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教学,同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感受。
4.教师交流与分享:在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与分享,每位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活动设计,并分享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教学效果。
5.教师合作研究: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改进,开展共同研究,提出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6.学生评价: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收集他们对不同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的反馈和意见,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三、活动计划时间。
| 内容。
|第一周。
| 确定教研课题,分组安排教师 |第二周。
| 教师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活动 |第三周。
| 实施教学活动,记录关键点和感受 |第四周。
| 教师交流与分享,开展合作研究 |第五周。
| 学生评价,总结活动成果 |四、活动评估1.教师评估:根据教师交流与分享的情况,评估教师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学生评估:通过学生的评价反馈,评估“同课异构”教学对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的影响。
3.教研总结: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评估结果,总结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五、活动资源准备1.教师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题练等教学资源,供教师使用。
2.学生教学资源:准备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3.活动场地:为教师交流与分享提供合适的场地和设施条件,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中班数学教研同课异构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我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我园开展了中班数学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旨在让教师们在同一教学内容下,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形的名称。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
4. 提高教师对《认识圆形》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三、活动内容1. 教学内容:《认识圆形》2. 教学目标:同上3. 教学方法:同课异构四、活动过程(一)活动一:教师A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
2. 认识圆形(1)教师展示圆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圆形的特点。
(2)教师提问:圆形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几个角?有几条边?(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有两条边。
3. 操作活动(1)教师发放圆形卡片,让幼儿自由拼搭,感受圆形的形状。
(2)教师引导幼儿用圆形卡片拼出各种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再次回顾圆形的特点。
(二)活动二:教师B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的名称。
2. 认识圆形(1)教师播放有关圆形的动画,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圆形的特点。
(2)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它们有几个角?有几条边?(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总结圆形的特点:圆形是圆圆的,没有角,有两条边。
3. 操作活动(1)教师发放圆形卡片,让幼儿分组合作,共同拼搭一个大的圆形。
(2)教师引导幼儿用圆形卡片拼出各种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再次回顾圆形的特点。
五、活动反思1. 教师A的教学方法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幼儿在操作中感受圆形的特点,但缺乏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2. 教师B的教学方法注重动画展示和小组合作,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习,但操作活动的环节相对较少。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数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的形式展开,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展示,激发教师的教学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为教师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同课异构,共研共享,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三、活动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上午9:00-12:00四、活动地点XX学校多功能厅五、参与人员1. 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2. 校级领导3. 其他学科教师代表六、活动流程(一)准备阶段(1周前)1. 课题选择:由教研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选择一个适合进行同课异构的课题。
2. 教师分组:将数学教研组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教师作为主备人,负责本组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展示。
3. 备课研讨:各小组进行集体备课,主备人详细介绍教学设计思路,其他成员提出修改意见,共同完善教学设计。
4. 制作课件:主备人根据教学设计制作课件,确保课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二)实施阶段(活动当天)1. 第一节课(9:00-9:45)- 第一节课由第一小组主备人进行课堂展示,课题为《同课异构课题名称》。
- 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2. 第二节课(9:50-10:35)- 第二节课由第二小组主备人进行课堂展示,课题同第一节课。
- 同第一节课,其他教师认真听课。
3. 第三节课(10:40-11:25)- 由教研组长组织听课教师进行评课。
- 评课环节分为三个部分:a. 各组主备人分别进行教学反思,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课堂实施情况。
b. 听课教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提出优点和不足。
c. 教研组长对两节课进行总结,强调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4. 第四节课(11:30-12:00)- 校级领导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指导意见。
七、活动要求1. 参与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同课异构,别样精彩——探索数学教学的多元路径”二、活动目的。
1. 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展示多样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拓宽教师们的教学思路。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对比、分析、反思,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尤其是在数学学科教学方面的能力。
3. 观察学生在不同教学方式下的学习效果,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开始时间]-下午[结束时间]2. 地点:[学校名称]教学楼[具体教室]四、参与人员。
1. 本校全体数学教师。
2. 邀请兄弟学校部分数学骨干教师前来观摩交流(人数预计[X]人)。
五、活动准备。
1. 确定课题。
由数学教研组长挑选一个适合各年级教学内容且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拓展性的数学课题,例如:初中可以选择“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高中可以选择“函数的单调性”。
2. 教师分组。
根据教师的教龄、教学风格等因素将本校数学教师分为若干组(如:新手教师组、骨干教师组等),每组推选一名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
3. 提前备课。
参与展示的教师提前一周拿到课题,开始独立备课。
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准备教学课件、教具等。
在备课过程中,鼓励教师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如问题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4. 宣传推广。
由学校宣传部门制作活动海报,张贴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入口等显眼位置,海报内容包括活动主题、时间、地点、参与教师等信息。
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教师工作群等渠道发布活动通知,向全体教师和兄弟学校介绍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安排,吸引更多人关注。
5. 场地布置。
活动当天,提前安排人员打扫教室卫生,摆放桌椅,确保教室整洁、宽敞。
在教室前方设置讲台,安装多媒体设备,保证教学课件能够正常播放。
同课异构教研记录数学(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方式,激发教师们的教学思考,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研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学习。
2. 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
4. 培养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三、教研过程1. 课前准备(1)选课:确定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作为教研内容。
(2)分组:将参与教研的教师分为两组,每组由一名主备教师和一名助教组成。
(3)备课:主备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自身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方案;助教协助主备教师完善教学方案。
2. 课堂教学展示(1)第一组教师授课第一组主备教师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堂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分数的初步认识。
(2)第二组教师授课第二组主备教师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切蛋糕”游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数的产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蛋糕平均分成若干份,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3. 教学反思与交流(1)主备教师反思第一组主备教师认为,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第二组主备教师认为,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助教反思两位助教分别从教学设计、课堂调控、学生评价等方面对主备教师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改进意见。
4. 教研总结(1)肯定优点教研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学校开展了大班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加减法》为主题,旨在通过不同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不同教学风格,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活动目标1. 通过同课异构,展示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培养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的深入理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4. 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学内容: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加减法》2. 教学材料:课件、教具、幼儿操作材料等3. 参与人员:大班全体教师四、活动过程1. 教师A展示教师A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A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
通过操作教具,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A的教学风格活泼、生动,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2. 教师B展示教师B以游戏化教学为主,通过“猜数字”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B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分享、互助。
教师B的教学风格轻松、愉快,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C展示教师C采用情景教学法,以“动物运动会”为主题,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C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教师C的教学风格严谨、细致,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4. 教师D展示教师D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让幼儿直观地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师D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D的教学风格现代、时尚,富有创新精神。
5. 教师评课在观摩完四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
大家针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
数学同课异构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
“同课异构,‘数’说精彩”二、活动目的。
1. 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让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呈现,展现多元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 探索如何更好地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数学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3. 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对象。
[具体学校名称]全体数学教师。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
1. 时间:[具体日期],上午8:30 11:30为课堂展示时间,13:30 15:00为研讨交流时间。
2.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内容及流程。
# (一)活动准备阶段(提前两周)1. 确定课题。
由数学教研组长选定一个适合的数学教学课题,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这个课题既要有一定的基础性,又要能体现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方便不同教师发挥。
2. 教师分组。
根据数学教师的教龄、教学风格等因素,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X]人。
每个小组共同研讨并推选一名代表教师参加同课异构的课堂展示。
3. 小组备课。
各小组的教师围绕选定的课题进行集体备课。
大家要充分发挥各自的智慧,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参考优秀教学案例,并且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代表教师打造一份独特的教学设计。
4. 磨课环节。
代表教师根据小组备课的成果进行初步备课,并在自己的班级进行试讲。
小组成员要参与听课,课后针对试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教学环节的衔接不流畅、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时间把控不当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代表教师根据这些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至少要进行[X]次磨课,直到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 (二)课堂展示阶段(活动当天上午)1.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各小组的代表教师依次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数学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校数学组决定开展一次数学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异构教研,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数学异构教学的认识,掌握数学异构教学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异构教研,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3.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活动内容1. 异构教学展示(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
(2)教学时间:40分钟。
(3)教师选择:由我校数学组教师自愿报名,随机抽取三位教师进行异构教学展示。
2. 异构教学点评(1)点评内容:对三位教师的异构教学进行点评,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
(2)点评方式:由数学组教师分组进行点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3. 异构教学研讨(1)研讨主题:如何将异构教学应用于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2)研讨方式: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
2. 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
3. 活动流程:(1)8:30-9:00 开幕式,介绍活动背景、目标和内容。
(2)9:00-10:30 异构教学展示。
(3)10:30-11:30 异构教学点评和研讨。
五、活动要求1. 参加活动的教师需提前准备好自己的教学设计,并按照要求进行异构教学展示。
2. 参加活动的教师需认真聆听其他教师的异构教学展示,积极参与点评和研讨。
3. 活动结束后,各小组需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次数学异构教研活动,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教师对数学异构教学的认识,掌握数学异构教学的基本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doc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1一、活动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二、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2、通过开展对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促进教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
3、建立“教研、实践”相结合的探索型、学习型、讨论型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时间:20xx年5月23日四、活动地点固本小学五、参加对象全体数学教师六、活动组织形式针对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的实际情况,通过观摩课,开展“以课改理念看课堂”为主题的评课活动,从优、缺点两方面评价课堂教学,及时给执教老师指出不足,真正创设良好的教研氛围。
七、活动过程数学组老师集体备课—李来翠老师上课—全体教师听课—李来翠老师说课—全体教师集中评课八、活动要求1、执教教师备好课,备课教案交1份到教研组。
2、全体教师参加听课和评课,填写好听课记录。
3、执教教师写说课稿1份交教研级。
九、活动经费1、活动统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员:参与活动教师2、活动费用具实凭票报销。
小学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实施方案2本学期我校将积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同课异构”为主要活动形式,研究课堂,打造课堂,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进行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教学质量。
为了把活动开展好,为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教师有效教学的开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有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
庄科小学数学教研组与孙村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一次“同课异构”校际教研交流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内容二、指导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打造富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为目标,立足学校实际,聚焦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评价和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等方面的研究,与雅居园小学进行“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督促教师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
数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教师对同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提升的平台。
二、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同课异构”,选取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题进行研讨。
三、活动流程1. 课前准备:各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制作课件。
2. 课堂教学:分别由两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
3. 课后研讨:听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探讨教学方法。
4. 总结提升: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提出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方向。
四、教学展示1. 第一位教师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分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授:讲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2. 第二位教师教学展示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视频展示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授:讲解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分数的表示方法。
(3)巩固练习:设计小组合作探究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高三数学同课异构教研
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校开展了高三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以“同课异构,共享智慧”为主题,旨在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高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活动内容1. 课题选择本次教研活动选择了一节高三数学必修内容——《函数的性质与应用》进行同课异构。
该课题是高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掌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设计参与本次教研活动的教师共4位,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同一课题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
具体如下:(1)教师A:以“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函数的性质,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师B: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分析典型例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函数的性质,提高解题能力。
(3)教师C:以“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讨论、互助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D:以“信息技术”为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函数的性质,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3. 教学实施在教研活动中,4位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
每位教师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 教学反思课后,4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反思,分享了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其他教师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1.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学生对函数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解题能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教师们对如何提高高三数学教学质量有了新的认识。
2. 教学启示(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方程、不等式的角度“看”二次函数,反之,从二次函数“看”方程、不等式。使用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
探究二:对于抛物线 ,按给出的条件写出相对应抛物线的解析式。
(1)与抛物线L的形状相同, 对称轴是y轴 .
(2)与抛物线L的形状相同, 顶点是原点 .
回顾二次函数的性质。
环节二: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对于二次函数 ,从“数”与“形”两个方面实行研究自变量x的取值与函数值y之间的对应关系。
练习:
二次函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
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 的两个根.
(2)写出不等式 的解集.
(3)写出 随 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
(3)与抛物线L关于x轴对称.
(4)与抛物线L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5)将抛物线L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6) 将抛物线L沿直线y=x平移 个单位.
(7)能否将抛物线L平移得到 ,说明理由.
明了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实质是点的变换,并掌握其规律与方法。
环节四:二次函数图像特征
探究三:二次函数 的图象特征与a,b,c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研活动“同课异构”教案
课题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
授课
班级
九(1)班
授课
课时
1 课时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
习
目
标
1、从“数”与“形”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与a,b,c之间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旋转。
3、通过培养观察、归纳、总结水平及主动探究意识。
如图所示,若 为该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根据这个函数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该函数的哪些性质和结论?
明确二次函数的特征与a,b,c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图象判断相关式子的符号或正误。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提炼本节课要点、总结本节课感能否找到一点P,使得⊿APC的周长最小?说明理由。
提升问题的研究深度,为二次函数的应用做准备。
布置作业
全品复习方案
延时反馈、巩固提升
简单板书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
一.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二.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
三.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学习重点
二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变换。
学习难点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变换。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主动探究、交流讨论等.
学 习 过 程
学习流程
活动内容
预设意图
环节一:二次函数 的性质
热身练习:
1、二次函数 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2、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1,0),B(-3,0),则它的对称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