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肿瘤专科医院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肿瘤专科医院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25T15:25:11.7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周妹
[导读] 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专科医院实际情况,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继续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
(湖南省肿瘤医院药学部湖南长沙 430013)
摘要:目的对我院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不合理处方原因,提出改进意见,旨在提高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制定《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随机抽查我院2016年1-12月每月各1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对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1200 张,不合理处方136张,其中不规范处方114张,不适宜处方22张,不合理率为11.33 %;单张处方味数16~25味的占比最大,单张处方14剂和21剂占比最大。结论对发现的问题,结合专科医院实际情况,提出质量改进建议,并继续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干预不合理处方,不断提高处方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经济的用药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2010年2月,卫生部印发关于《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1],要求各医院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实施处方点评、干预能有效的提高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2-6]。我院已在全院使用电子处方,并使用处方点评系统对全院每月门诊中成药、西药处方进行点评。中药饮片处方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及没有完善的标准,点评难度大,一直未开展系统点评。研究表明,运用中医药结合放、化疗手段治疗恶性肿瘤对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具有良好的效果[7-9],而中医药治疗肿瘤也是本院的特色之一。为进一步强化中药饮片合理使用,不断提升中药饮片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防止中药材资源浪费和中药饮片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保障患者权益和用药安全,2016年我院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质量管理强化合理使用的通知》等有关规定,制定了《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对全院各月中药饮片处方开展点评。
1 资料和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16年12个月每月各100张中药饮片处方,进行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对结果进行讨论。
2 结果
2016年全年中药饮片处方的点评结果显示,中药饮片处方不合格率为11.33 %。各月及全年不合理情况见图1,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见表1,单张处方使用中药味数情况见表2,单张处方剂数情况见表3。
3 讨论
根据我院制定的《中药饮片处方专项点评制度》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和抽样率,门急诊中药饮片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中药饮片总处方量的0.5%,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50张,不足50张的全部点评;病房(区)中药饮片处方抽查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少于5%。本文抽取每月各100张精包装中药饮片处方(含门诊和住院处方),进行点评。
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我院存在的不合理处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临床诊断书写不全;②脚注遗漏或错误;③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④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⑤重复用药;⑥用法用量不适宜。
3.1临床诊断书写不全
此类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7.35%。诊断书写不全会给药师审方带来困难,延长调配、复核及发药到病人手中的时间。如诊断一栏为肺部肿块待查,胸痛等,没有具体的证型诊断,但同时开具补益类和泻下类中草药。部分处方是因为临床诊断过长,而显示不全,已与信息部沟通修改格式。因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目前HIS系统中无中医证型诊断,故电子处方均无证型诊断。已与信息部沟通,正积极处理此问
题。
3.2 脚注遗漏或错误
中药饮片处方中特殊煎煮法的中药饮片需要用脚注标注,而脚注遗漏或者标注错误占了不合理处方一半以上,如白参应为“另煎”,医生标注为“烊化”;三七粉应“冲服”,标注为“先煎”;天麻、白参应“另煎”、鳖甲应“先煎”、旋覆花应“包煎”、砂仁应“后下”,处方医生未标注。用药医嘱交代不清楚,容易让病人产生错误的用法,而煎法的不规范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药效,重者还会产生医疗纠纷。发生此类错误,一是因为医生工作量大,每天接诊病人无数,忙乱中容易出错;二是部分医生电脑操作不熟悉,发现错误后也不知道修改;三是部分医生工作态度和个人习惯所致,开完处方,未认真审核。
3.3 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从抽查情况来看,此类错误较少,但是依然存在。比如穿山甲,用法处为“自用”。
3.4 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主要包括手写修改处方剂数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手写增加处方药品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此类不合理处方占8.09%。
3.5 重复用药
重复用药易导致用药剂量过大,影响处方疗效,延误病情,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同时还会增加病人的药费,增加病人及家属的负担,造成药品资源不必要的浪费。此类不合理处方占8.82%,多为医生电脑操作错误,部分为实习医生代为操作没有认真审核导致。如白术同时开具1×10g和1×15g,灵芝菌同时开具1×10g和×15g,百合同时开具1×10g和1×15g,白花蛇舌草同时开具2×10g和2×15g等。
3.6 用法用量不适宜
此类错误多为医生电脑操作失误,不够细心,开完处方后没有仔细审核所致。其占比与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相同。如白花蛇舌草应为2×15g,开具为20×15g,错误为多输入一个0。
出现以上各种不合理处方,除了医生的原因外,还有药师审方的原因。我院门诊中成药和西药都采取药师先审方,审方合格后病人再交费的流程,但是中药饮片处方因药味多,数量大,处方复杂,工作量大,若采取在HIS系统中提前审方后病人再交费的流程,将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而修改处方需要时间,患者因此需要多等待及增加排队时间易引起医患矛盾,且如何在HIS系统中完整显示整张中药饮片处方包括诊断、用药、煎法服法和脚注等全部内容,也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我院中药饮片单张处方味数16-25味占比最大,30味以上占3%,单张处方14剂和21剂占比最大,28剂以上占10%。单张处方味数偏多,贵重中药也偏多;用药时间偏长,单张处方剂数超过7剂的也较多,处方金额相应也较高。处方味数过多、剂量过大会给调剂、携带和煎煮都带来诸多不便。但一方面中药饮片因生长环境影响、人工栽培代替野生种植、炮制过程不规范等导致很多饮片药效不如从前,因此用药味数增加、用药剂量也加大;另一方面是我院为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多为肿瘤患者,中药汤剂具有起效慢、用药时间长的特点,且外地患者较多,存在看病难、看病远等实际问题,为了节约患者的就医成本,医生一次开具超过7剂的量,有的甚至一次开具一个月剂量,导致处方剂数较大也在情理之中。目前因医保的限制,大处方比以前减少了很多。
4 结论
开展中药饮片处方点评,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医院的中药饮片处方的整体质量,也能反映中医医师的整体水平。目前我院中药饮片不合理处方中用药不适宜处方所占比例不大,这说明我院中医医师整体医疗水平较高;不合理处方主要为不规范处方,这与医生的工作态度、个人习惯、药师水平及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息息相关,现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给予足够重视,开完处方后应认真审核,尽量避免脚注不规范及重复用药等常问题;还可以引进合理用药软件[10]与HIS系统对接,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判别和警示,不合理处方给予提示,要求修改,处方合格方可保存;还应加强药师审方环节,对于存在配伍禁忌和超剂量用药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加强事前干预;根据专科医院的特殊性,不断完善《中药饮片专项点评制度》;加强与医师的沟通,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及反馈,将处方点评结果定期在医院内网及药讯上公布,将其与医生绩效挂钩,增强医生的责任意识,不断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保证中药资源的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Z〕.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
[2]沈云峰,许百虹,梁丽梅,等. 处方点评系统对提高处方质量效果分析〔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3,29(5):533-535.
[3]王圣泉,洪利琴.2013~2015我院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典型案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6,104-105.
[4]唐雪秀.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123-124.
[5]苏爽,夏坤,郑金凤,等.中药饮片处方的规范性与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药师,2013,16(12):1885-1887.
[6]姬涛.2015年度我院门诊中药饮片处方点评结果与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0):128-129.
[7]冯春霞,梁蔚文.陈玉锟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经验析义〔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9):883.
[8]邹玺,刘宝瑞,钱晓萍.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的探讨〔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4):270-272.
[9]陈赐慧,花宝金.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优势〔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6-7.
[10]郑造乾,骆瑾瑜,袁雍,等. 基于智能推理机的中药饮片处方点评与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7):566-568. 作者简介:周妹,女(1984-)。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历:硕士。职称:主管药师。目前主要从事医院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