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中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礼貌用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表达文明和礼貌的重要
方式。

当比较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礼貌用语时,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作为地
理上和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方
文化和中国文化中礼貌用语的比较,以深入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首先,西方文化中的礼貌以一种直接和简单的方式表达,重视言语上
的实用性。

如果一个人想要客气的表达他的观点,他可以说:“I have a different opinion(我有不同的意见)”。

他也可以直接问一个人:
“Do you agree with me (你同意我的想法吗?)”,而不用太多的文
字来装饰或绕开这个问题。

此外,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如“sir”,
“ma'am”等,也很普遍,但如果人不想使用这些礼貌用语,也没有必要。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重视礼貌用语的审慎使用,并通过言语来
表达尊敬。

如果一个人想要客气的表达他的观点,他可以用一些语言傅润
来表达意思,比如说“I have some different thoughts on this
matter(我对这件事有一些不同的想法)”。

相比西方文化,中国文化中
的礼貌用语较复杂,例如当问一个人他是否同意人的观点时,除了可以问“Do you agree with him(你同意他的想法吗?)”外,还可以说“May I have your opinion on this(您能就此发表意见吗?),这种表达方
式更加礼貌。

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对比研究AContrastiveStudyofPolitenessinEnglish

中英文化中的礼貌对比研究AContrastiveStudyofPolitenessinEnglish

面部表情:中国人在交谈中 更倾向于保持严肃的面部表 情,而英国人则更倾向于展
示自己的情感和反应
中英沉默的礼貌差异
中文语境中, 沉默可能表示 尊重、同意或 默认
英文语境中, 沉默可能表示 尴尬、不满或 拒绝
中文对话中, 适当的沉默可 以避免直接冲 突,保持和谐
英文对话中, 适当的沉默可 以表示思考、 倾听或尊重对 方观点
进餐礼仪:中式餐饮注重使用筷子 和勺子,而英式餐饮则更注重使用 刀叉和勺子
敬酒礼仪:中式餐饮中敬酒礼仪较 为复杂,而英式餐饮中敬酒礼仪则 较为简单
餐后礼仪:中式餐饮中餐后礼仪较 为随意,而英式餐饮中餐后礼仪则 较为正式
中英餐桌交谈的礼貌差异
中国餐桌交谈:注重家庭和睦,尊重 长辈,晚辈应主动为长辈服务
02
英文道歉:通常较为委婉,如 “I'm sorry”、“I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等
04
05 中英文化差异:中文更注重直 接表达情感,而英文更注重委 婉表达情感
跨文化交际:了解中英道谢与
06
道歉的礼貌差异有助于更好地
进行跨文化交际
中英委婉语的礼貌差异
中文委婉语: 常用成语、谚 语、典故等,
社交礼仪:中文 注重尊卑有序, 英语注重平等尊 重
餐桌礼仪:中文 注重集体主义, 英语注重个人主 义
礼物赠送:中文 注重心意,英语 注重价值
中英礼貌差异的原因
文化背景:中国注重集体主义,英国注重个人主义
历史传统:中国历史悠久,礼仪规范丰富;英国历史较短,礼仪规范相对简 单 社会环境:中国社会关系紧密,注重人情往来;英国社会关系相对松散,注 重个人空间
在中国,人们倾向于使用谦虚的方式表达赞美,而在英国,人们更倾向于直 接表达赞美。

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中西文化中礼貌语的对比研究
英文:注重平等,如“ Mr.”、“Ms.”、“Miss”等
中文:使用尊称,如“老师”、“医生”、“律师”等
英文:使用职业名称,如“Professor”、“Doctor”、 “Lawyer”等
中文道谢:通常使用“谢谢”、 “非常感谢”等表达方式,语气较 为正式和礼貌。
中文道歉:通常使用“对不起”、 “非常抱歉”等表达方式,语气较 为正式和严肃。
Part Five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讲究谦逊,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强调平等,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
礼貌语的起源:源于古代社会,用于表达尊重和敬意 礼貌语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礼貌语逐渐演变为现代 社会的礼仪规范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强调平等和尊重 东方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强调和谐和谦逊 西方文化:礼貌语表达直接,注重表达自我 东方文化:礼貌语表达含蓄,注重维护人际关系
中文:在公共场合,中国人通常会使用“请”、“谢谢”、“对不起” 等礼貌语。
英文:在公共场合,西方人通常会使用“Excuse me”、“Thank you”、“Sorry”等礼貌语。
差异:中文礼貌语通常比较正式,而英文礼貌语则更加随意。
原因:中文礼貌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英文礼貌语则受到西方 文化的影响。
英文问候语: 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等
中文问候语: 英文问候语: 中文问候语: 英文问候语:
请问您贵姓?、 What's
请问您有什么 What can I
请问您怎么称 your name?、 事吗?、请问 do for you?、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综述中英礼貌用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

虽然两种文化区别较大,但礼貌用语是交流的基础,因此跨文化研究中英礼貌用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文化差异、社会等级、语境和年龄。

一、文化差异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大,这导致了两种语言中的礼貌用语存在差异。

例如,中文中对对方年龄、职位的称呼非常重要,而英文中对个人信息的强调不如中文,更多的是通过称呼方式来表达礼貌。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中提倡直白、开放的交流方式,人们较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面子和优雅,更倾向于使用婉转的措辞表达。

二、社会等级在中国文化中,社会等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工作用语中使用合适的称呼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例如,某些职位,如老板或领导,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称呼,这取决于场合、人际关系和年龄等因素。

而英国文化对社会等级的关注不如中国文化那么细致入微。

在普通社交场合,英国人可能会使用比较随便的称呼,例如名字或者对方的职业,而不会像中文中一样直接使用对方的职务或称呼。

三、语境语境是指用语所处的情况或环境,它可以影响礼貌用语的具体表达。

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比如,在欧洲英语文化中,"please"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礼貌用语,在英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

而在中国文化中,虽然"请"也是表示礼貌的重点用语之一,但它的使用情境却与英语不尽相同。

除了称呼外,还需要关注听众的年龄、社会地位、性别等细节。

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用语来表达礼貌至关重要。

四、年龄在中文文化中,对长辈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在怎么称呼一个人和如何表达谦卑方面有很多特别的用语和习惯。

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已经开始跟进西方的潮流,开始变得更加开放和直接,但在家庭环境中,尊重长辈的惯例仍然得到遵守。

而在英文文化中,虽然老年人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称呼方式和用语表达中,没有那么强调对长辈的尊重。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涉及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在称呼方式、道歉方式以及感谢方式等方面。

本文首先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分别从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差异进行详细比较,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礼貌用语的误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英汉文化差异;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Abstract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which invol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such as the way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and expressing gratitud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terms ofways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polite language. analyz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it. Finally, how to avoid the misus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language;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ays of addressing; ways of apologizing; way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polite language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礼貌是人们在社交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态度。

尽管中西方文化有很多差异,但礼貌与尊重他人的原则在各个文化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在问候和道别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的问候语是“你吃了吗?”这是一种表达关心和关注他人健康的方式。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问候“你好吗?”或者是“最近怎么样?”这种问候方式更加注重个人的感受和最近的情况。

在感谢和道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常用的感谢用语是“谢谢”,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thank you”来表示感谢之情。

在道歉方面,中文中常用的道歉用语是“对不起”或者“不好意思”,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I’m sorry”来表达道歉之意。

在请求和邀请方面也有一些不同。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请求,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更加直接地向他人表达自己的需求。

在邀请方面,中文中常用的邀请用语是“请你来...”,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使用“Would you like to come...”来表达邀请之意。

中西方在对待长辈和陌生人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中文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尊敬的称呼来称呼长辈和陌生人,比如“先生”、“女士”等。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直接使用对方的名字来称呼他人,而不加任何修饰词。

这显示了中西方文化中对长辈和陌生人的态度和尊重程度的差异。

中西礼貌用语在问候和道别、感谢和道歉、请求和邀请以及对待长辈和陌生人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虽然存在这些差异,但中西方文化都注重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原则,这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交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友谊。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成为交流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的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下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异同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惯的影响。

一、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差异1.称呼中西方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称呼对方,在中文中,直接喊名字或称呼对方为“你”在某些场合下是不礼貌的,而要用尊称来表达礼貌和尊敬,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而在英语中,如果称呼“Mr.”或“Ms.”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尊重,如“Mr. President”、“Ms. Manager”,而称呼“you”则是最普遍的口语方式。

2.祝福语中西方祝福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常用的祝福语有“祝福您”、“万事如意”、“事业顺利”等,这些祝福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心愿进行表达。

而在英文中,祝福语则通常更具有项链的形式,例如“祝你浪漫的情人节”、“祝你快乐健康”、“祝您假期愉快”,这些祝福语通常是有具体内容和场合的。

3.感谢语中西方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最常用的感谢语为“谢谢”、“多谢”、“感谢”等。

在英文中,“thank you”是最常用的感谢用语,但是当你描述你所感激的事情时,你可能需要在这些话语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等。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中的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表达出对其群体角色、年龄、社会地位等的认同和关怀。

例如,对于较年长的人、上级、客户、嘉宾等要用尊称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包括对对方身份、外貌、智慧等方面的赞美,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社会习惯影响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社会习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研究
论文导读: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本文从中英“礼貌”概念的渊源、文化差异、礼貌用语差异等几方面进行阐述。

从比较的角度对汉英礼貌用语作一梳理。

关键词:礼貌,渊源,文化差异,比较
一、概述
礼貌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要使用礼貌语言。

正如有些语言学家提出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冲突和争斗,包括政治上的分歧和争端都是由于语言使用不当导致误解而引起的。

这种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足以说明礼貌在语言使用中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礼貌语言是一个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共同探讨的传统课题,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

早在50年代,美国学者E. Goffman就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最初的礼貌模式。

根据他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或“丢脸”(losing face)之类的感情概念有关。

人们往往会在交际中“给面子”、“丢面子”、“留面子”,故人们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

1987年,英国学者布朗(P. Brown)和莱文森(S. Levinson)发表了一篇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的文章,第一次对礼貌中的面子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因而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

他们把它分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种:前者指人们期望自己的言行、思维等得到肯定和赞赏,后者指人们希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自由不受侵
犯。

这样,礼貌也就随之分为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 Leech)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交际活动中的礼貌原则重新进行了归纳和分类,认为礼貌原则由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和同情等六个准则构成。

利奇的礼貌原则注意自身并尊重他人,二者兼顾,更符合言语交际的本质。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式的礼貌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自古就有“一言而兴邦,一言而丧邦”的说法。

近年来,礼貌语言问题更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重视。

一些学者引进了西方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如陈融的《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了布朗、莱文森的礼貌模式;刘润清《关于Leech的礼貌原则》介绍了利奇的理论;钱厚生的《礼貌语言研究:理论与方法》一文描述了礼貌语言研究在西方的发展概况。

还有不少学者把西方的语言理论与汉语的独特现象相结合。

顾曰国撰文深入研究了礼貌在中国文化中的渊源和含义,归纳了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原则:1)“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2)“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3)“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4)“脸”“面子”与求同准则;5)“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

这五个中国式的礼貌准则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其中贬己尊人是中国式礼貌的突出特点,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礼貌原则或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如果各自按各自的礼貌原则行事,就会产生误解或冲突。

因此,各社会群体所遵循的礼貌原则在多大程度上有共同之处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对跨文化交际研究来说,对其差异的探索似乎更为重
要。

本文从中英“礼貌”概念的渊源、文化差异、礼貌用语差异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从比较的角度对汉英礼貌用语作一梳理,以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更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
1.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
汉文化中“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

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

在孔子之后的二、三百年,礼制已完全建立起来。

但后来孔子的“礼”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已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

西汉戴申所编《礼记》中的重要论述:“勿不敬。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表明那时“礼”的概念已包含“尊敬”、“敬意”这些现代“礼貌”概念的要素。

而且《礼记》中所表述的贬己尊人,正是汉文化中礼貌的一大特点。

因此,汉文化中现代“礼貌”概念的悠久的历史渊源决定着它与英语文化中“礼貌”概念在内涵上完全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