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

合集下载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是人们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和西方语言中的礼貌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反映了这两种文化对礼貌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下面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称呼方式。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称呼方式,这种称呼方式较为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名字来称呼对方,例如“John”、“Mary”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待他人称呼方面的不同习惯和文化观念。

第二,问候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你好”、“您好”等问候语来打招呼并表示尊重。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Hello”、“Hi”等简短的问候语,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随意,不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问候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道歉和感谢。

在中文中,道歉和感谢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人们常用“对不起”、“谢谢”等表达自己的道歉和感谢之情。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I'm sorry”、“Thank you”等。

但西方社会对于道歉和感谢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如中文社会。

这可能与中西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台风的不同态度有关。

第四,告别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再见”、“回头见”等告别语来表示离开和期待再次见面。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Goodbye”、“See you”等简短的告别语。

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待离别和见面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西礼貌用语在称呼方式、问候语、道歉和感谢以及告别语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礼貌习惯、人际关系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英汉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的差异

英汉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的差异

英汉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的差异英汉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的差异摘要礼貌,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以其礼貌用语来表现民族的文化。

在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它是一种特殊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

而英汉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礼貌用语就有着文化差异。

本文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一些特征,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了解双方对于礼貌用语的使用及语用差异上各有的特点,了解这些共性与差异,对于减少国际双方交流产生的误会,摩擦,以及促成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英汉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差异AbstractCourtesy, as a symbol of a nation’s culture, expresses itself ethnic culture with its polite language. In daily communications, polite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communication tool. It is a special and universal social cultural phenomeno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 and England)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so the two polite languages sh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comparing some 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olite languag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stoms of the two countries, we can revea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y doing these things, we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ir use of the terms for politeness and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Understanding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s signficant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reduc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s.Key Words English and Chinese Daily communication Politelanguage Differences目录1 引言:礼貌原则概述 (1)2 英汉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1)2.1英汉称呼语的差异 (1)2.2禁忌与委婉语的差异 (2)2.3敬谦语的差异 (2)2.4致谢与道歉语的差异 (3)3 英汉日常交际中礼貌用语的文化差异 (3)4 礼貌用语差异引发交际失误的原因 (5)4.1个人主义 (5)4.2价值观 (5)4.3历史演变 (6)5 减少语用差异引发交际失误的对策 (6)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1 引言:礼貌原则概述礼貌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得以实现的一条重要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涉及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在称呼方式、道歉方式以及感谢方式等方面。

本文首先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分别从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差异进行详细比较,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礼貌用语的误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英汉文化差异;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Abstract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which invol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such as the way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and expressing gratitud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terms ofways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polite language. analyz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it. Finally, how to avoid the misus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language;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ays of addressing; ways of apologizing; way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polite language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成为交流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的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下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异同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惯的影响。

一、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差异1.称呼中西方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称呼对方,在中文中,直接喊名字或称呼对方为“你”在某些场合下是不礼貌的,而要用尊称来表达礼貌和尊敬,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而在英语中,如果称呼“Mr.”或“Ms.”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尊重,如“Mr. President”、“Ms. Manager”,而称呼“you”则是最普遍的口语方式。

2.祝福语中西方祝福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常用的祝福语有“祝福您”、“万事如意”、“事业顺利”等,这些祝福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心愿进行表达。

而在英文中,祝福语则通常更具有项链的形式,例如“祝你浪漫的情人节”、“祝你快乐健康”、“祝您假期愉快”,这些祝福语通常是有具体内容和场合的。

3.感谢语中西方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最常用的感谢语为“谢谢”、“多谢”、“感谢”等。

在英文中,“thank you”是最常用的感谢用语,但是当你描述你所感激的事情时,你可能需要在这些话语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等。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中的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表达出对其群体角色、年龄、社会地位等的认同和关怀。

例如,对于较年长的人、上级、客户、嘉宾等要用尊称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包括对对方身份、外貌、智慧等方面的赞美,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社会习惯影响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社会习惯影响。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汉礼貌用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在语用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将从语境、语调、称谓等方面探讨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首先,在语境上,英汉礼貌用语的应用场景存在差异。

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用于迎接、道别、感谢、请求等场合,以表达尊重和友善。

例如,英语中的"Hello"、"Goodbye"、"Thank you"、"Please"等,是常见的礼貌用语。

而在汉语中,礼貌用语的使用范围更广,除了上述场合外,还用于问候、安慰、祝福等情境。

例如,汉语中的"你好"、"再见"、"谢谢"、"请"等,不仅可以用于平时交流,还可以用于庄重场合,如商务会议、重要场合等。

因此,在语境上,英汉礼貌用语有着一定的差异。

其次,在语调上,英汉礼貌用语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以平和、亲切的语调表达,以显得友好和尊重。

例如,当对方赞美你时,你可以回答"I appreciate your kind words",表达你对对方夸奖的感激之情。

而在汉语中,礼貌用语的语调更多地体现为谦虚、客气、礼貌的方式。

例如,当对方赞美你时,你可以回答"过奖了"或者"不敢当",表达你的谦逊和客气。

因此,在语调上,英汉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最后,在称谓上,英汉礼貌用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英语中,常见的称谓包括"Mr."、"Mrs."、"Miss"、"Ms."等,用于称呼男性和女性。

同时,也可以用朋友称谓,如"mate"、"buddy"等。

而在汉语中,称谓通常根据年龄、性别和身份来称呼对方,如"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语和中文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语在表达礼貌用语上,一般会通过使用特定的句式来表达礼貌性。

通常,说话者会使用“May I ask…?”“Could you please…?”和“I would be grateful if you could…”等句式来示意自己有请求或需求。

此外,也会使用省略句说明礼貌,比如“Would you like some tea?”中的would 省略了could。

在回答别人问题时,如果回答不能满足对方,一般会使用句子“I'm sorry, I'm afraid I can't help you.”来表达歉意。

而中文在表达礼貌用语时,通常会通过口头禅来表达礼貌性。

比如,说话者会使用“对不起,请问……”、“请问……”和“我很想知道……”等句式来示意自己有请求或需求。

另外,也可以使用口头禅“随便”和“请”来表达礼貌性。

例如:“你要不要喝茶?”中的“要不要”就是“请”的含义;当回答不能满足对方时,通常会使用句子“不好意思,帮不上忙”来表达歉意。

总之,英语和中文在表达礼貌用语上都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有共同目的,即礼貌地表达出请求或需求,并在必要时会使用句子表达出歉意。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中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摘要礼貌是人类文化的普遍现象,广泛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也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

文明古国中国和西方处于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道德价值观,风土人情等等,中英文化的巨大差异必然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本文将从文化价值角度对中英两种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使交流顺利进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礼貌用语;英语;汉语;差异对比绪论礼貌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在人脑中是根深蒂固的,它以巨大的力量促使人们按照本民族的习惯进行交际。

即使是许多有文化有教养,知道入乡随俗的人也难以摆脱文化习俗的羁绊,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意无意的触犯对方的禁忌,造成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人们能否冲破各自文化的约束去领略认可,或接受其他文化中多重且隐蔽的特性。

为了顺利融洽的进行交际,除了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遵守“入境问禁,入国问俗,入门问佛”的礼仪,规范,更重要的还应重视移情,不管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在认知心理上都要乐于接受对方d 的不同文化,想方设法去理解对方的用意。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会轻松地发现,英汉两种语言的礼貌用语存在很大的不同,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英称呼语的文化差异中国人较习惯于非对等式的称呼类型,称呼要讲究“长幼尊卑贵贱”之分,体现出一种权势倾向,是垂直社会关系的标志。

而英语国家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崇尚对等式称呼,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

(一)、姓名。

比如,在中国,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学生不能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孩子不能直呼父母的名字。

否则就会被认定为没有礼貌,缺乏教养。

而英语文化中的称呼语注重双方亲近,表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在英语国家,一般来说,不论对方年龄多大,地位和级别多高,人们更愿意直呼其名,以示亲近。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英汉礼貌用语是交际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适的礼貌用语可以提高交际效果,增强交际的温馨和友好。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有时在跨文化沟通中使用礼貌用语容易产生语用失误,影响交际效果。

本文将针对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和讨论。

英文中与中文中的敬语英语中,专门用于表示尊重的敬语很少,故而英语中的敬语使用比较简单。

通常的形式是将对方的姓名前缀上Mr/Ms/Miss,以示敬意。

至于更高级的敬语,就有“Your Excellency”、“Sir”、“Ma'am”等,但是具体应用时要根据情境和对方的身份来确定。

反观中文,则是相当注重敬语的使用。

中文的敬语包括“您/你”、“敬爱的”、“尊敬的”等等词语,在正式的场合,还要按照对方的职务或地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称呼,如先生、女士、老师、医生、教授等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注意语用失误,误用敬语通常都会在对方听来很怪异,并可能对交际双方之间的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当英语母语者用“You”称呼中文非敬语You或者“You guys”来称呼中国的朋友们,听起来是比较随便的。

而当中文母语者用“君”称呼外籍老板或上级时,“君”在中文中是一种古老的敬称,用在跟尊贵的人物交流时是表示崇敬之情,但在跟外国人谈话时却不见得恰当。

这就是因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君”这样的敬语在平常的生活中是不常用的。

因此如果跨文化交流中必须使用敬语,就需要了解具体的用法及其文化背景,才能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除了敬语之外,礼貌用语也是英汉文化之间的差异之一。

在英文中,礼貌用语脱了标准的“hi”、“hello”、or“how's it going?”等。

当然,在正式的场合当然会使用其他的形式表达礼貌。

不过,总体来说,英语中的礼貌用语并不是很复杂。

相比较这点,中文礼貌用语的应用要显得更为严格,包括简单的“你好”、“谢谢”、“不好意思”、“请问”等,它们的使用基本上平常用于交际中,而且各有它们的特定情境和发音。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委婉语是一种言语表达方式,常用于礼貌、表达委婉情感、避免冲突等。

中英文委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接下来将对比分析中英文委婉语的表达方式。

1. 礼貌用语在中文中,我们常用“请”、“谢谢”等字眼表示礼貌。

例如:“请问您需要什么帮助?”、“谢谢你的耐心等待。

”等等。

在英文中,礼貌用语包括“Excuse me”,“Please”和“Thank you”。

“Excuse me”可以用于请求别人的注意或道歉,例如:“Excuse me, can I have a moment of your time?”“Please”表示请求或提醒,例如:“Please be careful, you might trip over that.”“Thank you”则表示感激之情,例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2. 否定语气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不太好”、“有一点点问题”等词语来表示否定。

例如:“这道题我不太会。

”、“这个方案有一些小问题。

”3. 婉转拒绝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抱歉,我有其他的事要忙。

”、“我需要考虑一下。

”等方式婉转拒绝别人的请求。

在英文中,可以用“Sorry, I'm tied up at the moment.”、“I'll need to think about it first.”等方式婉转拒绝别人的请求。

4. 委婉表达在中文中,我们常使用“可能不太适合你”、“我的看法与你略有不同”等方式去委婉表达我们的意见。

5. 推销语在中文中,为了表现自己的自信和实力,会使用一些比较强烈的语言,如“我们公司产品最好”、“我们的服务最专业”。

总体来说,中英文委婉语的用法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情感,并体现尊重、礼貌、文雅等。

在实际交流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委婉语,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对话对象。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及其产生原因礼貌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与人之间消除抵触、融洽共处、平等合作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尽管每一个民族都提倡礼貌,但礼貌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

一个民族认为是“礼貌”的,另一个民族也许认为是“不礼貌”的。

这在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上有着明显的体现。

本文旨在分析英汉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探讨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一、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1. 赞誉准则上的差异。

赞誉准则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行为。

在英语中,被赞誉人礼貌的做法就是遵循Leech 的“一致原则”,迎合对方的赞誉,说声“ Tha nks! ”或“ Tha nk you!”,欣然接受恭维。

而汉语重视贬己尊人准则。

在受到别人的恭维时,总是习惯先否定对方的赞扬,再贬低自己一番,以示自谦,而接受恭维则意味着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或缺乏教养。

比如:中国人送礼时会说“小小薄礼,不成敬意,请笑纳。

”而西方人则会直接说:“ I hope you like it. ”或“ I think it may be useful to you. ”。

2. 称呼语的差异。

在言语交际中,称呼语是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

英汉语言都视见面打招呼为礼貌,而打招呼就得有合适的称呼语。

西方社会由于受平行社会关系和个人本位取向的影响,人们偏爱和崇尚对等式( reciprocal/symmetrical )的称呼类型,体现出平等的文化取向,是一种平等式社会关系的标志。

非家庭成员的称呼通常只要在姓氏前加上Mr. ,Mrs. ,Ms.,Miss 就可以了。

而且在英语称呼习惯表达上,关系越是亲密,越是习惯于直呼其名。

中国人受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和传统伦理等社会因素的影响,较习惯于非对等式( nonreciprocal/asymmetrical )的称呼类型,体现出一种权势取向,是垂直式社会关系的标志。

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

专题九 双语礼貌用语的语用问题分析

专题九 双语礼貌用语的语用问题分析

双语礼貌用语的语用分析当代中国, 英语已经作为重要的国际交流语言被国人重视。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愈发彰显,“汉语热”在不断升温,因此无论是对于学外语的中国人还是学汉语的外国人来说,跨文化交际显得愈发重要, 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交际成功的基本保证,特别是礼貌用语,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交往的方方面面,因此礼貌和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为避免由于言语误解而导致交际失败,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应使用礼貌原则。

一、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所谓礼貌原则,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

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汉英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礼貌原则。

(一)英语礼貌原则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利奇于1983年在其《语用学原则》一书中,以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为基础,提出了“礼貌原则”的概念。

按照利奇的理论,礼貌原则具体包括以下6点准则上: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原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原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

从以上各条准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规律,即说话人说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感到受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

(二)汉语礼貌原则我国学者顾曰国教授根据汉语有关礼貌的文化,于1990年提出了尊重、谦逊、态度热情和文雅等四个方面的礼貌特征,并于1992年他对礼貌准则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总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5项礼貌原则:1.贬己尊人准则:这是中国式礼貌准则的最大特点。

当谈及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时,需要“贬”,“谦”;谈到听者或是与听者有关的事物时,要“抬”,“尊”。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礼貌用语在人际交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有效沟通,并展现个人的素养和文化背景。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它们在形式、表达习惯和文化内涵方面的不同之处。

一、问候语在英语中,常见的问候语有“Hello”“Hi”“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

这些问候语比较简洁直接,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于各种场合和关系。

例如,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陌生人之间都可以使用。

而汉语的问候语则更加丰富多样,并且会根据时间、场合和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早上见面可以说“早上好”,中午可以说“中午好”,晚上则说“晚上好”。

此外,还有“吃了吗?”“最近怎么样?”“忙啥呢?”等问候方式,这些问候语不仅是简单的打招呼,还可能包含着对对方生活的关心。

在正式场合,汉语中常用“您好”来表示尊敬。

这种问候语比较庄重,适用于对长辈、上级或者初次见面的人。

二、感谢语英语中的感谢语通常是“Thank you”“Thanks”,表达比较直接和简洁。

在程度上的区分,可以加上“Thank you very much”“Thanks a lot”等来加强感谢的程度。

汉语中的感谢语则相对丰富一些。

比如“谢谢”“多谢”“感谢您”等。

而且,在表达感谢时,中国人可能会更加委婉和含蓄。

有时候会说“麻烦您了”“给您添麻烦了”等,这些表达方式虽然没有直接提到“感谢”,但实际上也传达了感激之情。

此外,对于别人的帮助,中国人还可能会通过回赠礼物或者请客吃饭等方式来表达感谢,而不仅仅是通过语言。

三、道歉语英语中的道歉语常见的有“Sorry”“I'm sorry”,如果想要更加强调歉意,可以说“I'm terribly sorry”“I'm so sorry”。

在汉语中,“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是常用的道歉语。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在礼仪方面,英文和汉语的使用习惯是有很大区别的。

尽管有很
多相似之处,英文礼貌用语主要强调礼貌、客气和尊重,而中文礼貌
用语则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关怀和友好的方式。

首先,英文礼貌用语重视礼貌和客气,常常使用诸如please,thank you,excuse me之类的表达方式。

汉语礼貌用语也通常表达出
礼貌和感激,但主要表达的是友好和关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you are welcome,sorry,no problem等。

其次,英文礼貌用语重视尊重,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感到不
礼貌。

例如,不能直接对一个老年人说“hello”,但是可以用“Good afternoon, sir/madam”来表达。

汉语礼貌用语则主要关注亲昵,如
面对老年人可以用“老爷/太太”表示尊敬。

此外,英文礼貌用语中可以看到不同文化的影子,比如当有人询
问“How are you?”时,回答者的作用就是把问题带回原趣,并不必
回答实际的回答,只要用“Fine, thank you. How about you?”即可;而汉语礼貌用语则可以表现出更多的真诚和关怀,例如“最近还好吗?请多保重身体。


因此,英汉礼貌用语的使用习惯有很大不同,英文礼貌用语主要
强调礼貌、客气和尊重,而汉语礼貌用语则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友好和
关怀的方式。

英汉礼貌用语差异探析

英汉礼貌用语差异探析

的所指 范 围很广 。 “ 夫礼 ,天之 经也 ,地之 义也 ,民之 行也 。” (‘ 左传 ・ 昭公二十五年 > )。到了孔子时 代 ( 公元前5149 5-7 ), 由于旧的奴隶制度被 破坏 , 新的封 建制度尚未 完全形成 ,整个社会 而 处 于一片混乱之中。为此 , 孔子提 出川 “ ”来管制人的概念 。孔子 礼 提 出了正 名思想 。即把 一切 人按高低贵贱来划分等级 ,然后各人的言 行必须符合其社会身份 和地 位。到 了西汉 ,戴盛所著的 ‘ 礼记 》一书 中开篇写道 : “ ,贬已尊 人。”到这时 , “ ”已发展成了贬低 自 礼 礼 己和尊重别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了。这一思想渗透于汉文化 中,成 为现代汉文化礼貌的核心 。
的核心 。因而 。 礼貌概念在荚语 中是和守法和文明密不可 分的 。 现代汉语的礼貌概 念源于 “ ”或 “ 仪”。 “ ”在 中国古代 礼 礼 礼
( ) 呼语和 角色语 。中文 的称呼语 。为遵守 “ 1称 上下有义 ,长 幼有 序” 的观 念 ,中文 可以用姓 加职位 称呼人 , “ 主任 ,黄局 像 李 长 ,肖科 长 等 .而在 英语 中是 不能 这 样称 呼 ,只能 称 作 “ J Mr Mi / i un / i ” ,甚至 直呼其 名。 s Ms / ag X a s L H o

2 】复瓤 髓 Ql
学 术 研 讨
英 汉 礼 貌 用 语 差 异 探 析
张 静
f f峡职业技术学 院 语言与艺术 系 J 三 j 摘 要 礼貌 用语是一 个社 会文明的标志。英语 和汉语 受其文化等 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英 汉礼貌 用语 的差异 本文从 英汉礼 貌的 文化起 源、英汉礼貌原 则入手 ,对比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并简要 分析 了 因,希望能减 少中西方人们 交流 时的一些失误 原 关键词 文化起 源 礼貌用语差异 英 汉礼貌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与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

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

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

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

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本科毕业论文-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摘要英语与汉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

本文从历史渊源、语用差别、中西礼貌原则和相同的礼貌用语所产生的语用差别等来展开论述,为了能主动地、自觉地排除文化干扰,避免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从而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语;汉语;礼貌用语;礼貌原则;语用差异AbstractThe huge differen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 led to the use of polite language difference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historical origin, pragmatic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 and the same courtesy expressions generated by the pragmatic differences to discuss, in order to be active, consciously eliminate cultural barriers, to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seek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so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politeness; politeness principle; pragmatic difference.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文明的象征,礼貌是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礼貌用语协调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交际活动,是维系人际和谐的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与分析06秋专升本学员张先存学号z06205604001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语用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特点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则各不相同.中西方由于受到不同文化、民族心理和价值观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我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一。

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例1:问候语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别人见面打招呼,分手告别,也因东西方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不同。

西方人则注重逻辑,他们讲究科学,追求准确、系统的分析和实证,西方形式逻辑中有三大定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即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在语言上表现为重视语言的形式,人称要一致、单复数有讲究、时态有要求,主语和谓语要配合,介词讲究搭配等等,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例如:中文说“你吃了吗?”可以表示字面意义,也可以表示问候,这里的“吃”字后面的“饭”可以省略,不论早饭、中饭、晚饭都可以这样说,也不管什么时候吃的。

而英语中可能要说三句不同的话“Have you had your lunch/super/dinner?” 而且他们并不能用来表示问候,除了字面意义,这三句话可能用来暗示一种邀请,但说话人至少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吃的是哪一餐饭,用什么时态,这些问题不清楚,这句话就没法说。

所以,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客套话是:“吃过饭了吗?”“你去哪儿?”而与英美人打招呼,不要说“Have you had your meal?”或者“Where are you going?”他们会以为你想邀请他一起外出用餐或你在打听他的私事呢。

而当他们正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

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

他们会想,不请我吃饭,干吗问我吃过饭没有?即使你见他正在用餐,一般也不能说“Are you having meal?”(你在吃饭?)或者“You are going to the dinning room?”(你去吃饭吗?)他们认为这简直是无用的话,明知故问,你不是看见我正在吃饭吗?又如你正巧遇见一个美国人在修理他的汽车,你走过去说声“Hello. ”或者“Hi.”就行了。

但是不能这样打招呼:“You are repairing your car?”(你在修车吗?)你这样一问,他会莫名其妙地瞪着你,不明白你是什么用意。

英美人互相打招呼时,一般只需说“Hello.”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

如果遇上熟人,需要与对方多说几句,那么可以谈谈天气情况,或者说说即将来临的考试等。

英美人很尊重别人的隐私(privacy),他们一般不打听对方的私事,更忌讳问别人的年龄和收入。

中国人路见时常问,“你去哪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

别人邀请你到他家吃饭,当然不能吃完就走,总要再等半小时左右。

主人谈兴正浓,你如果没有什么特别要紧的事,也就不好意思打断他的话锋;主人显得疲倦,缺乏谈话兴趣了,或主人还有别的事要做,那么就该早些告别。

关于这些礼貌与习惯,中外都是一样的。

例2:告别语中外告别时(parting)的不同之处。

比如,你在一位美国人家里作客,你为主人考虑,知道主人很累,想让他早点休息,不能说:“I’d better be going now. You must by very tired. ”(我该走了。

你肯定很累了。

)只有当你知道对方有病,才能说这样的话。

应当怎么说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呢?如果是在晚上,可以这么说:“Well, I’d better let you get some sleep. ”(哦,我应该让你早些休息。

)如果知道主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那就该说:“Well, I’d better let you get on with your work. ”(我应该让你继续你的工作。

)如果主人客气硬要你多呆些时候,而你执意要走,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人们会说:“I’ve wasted a lot of your time. ”(我已浪费了你许多时间。

)或者说:“I’m sorry to have taken up so much of your time.”(很抱歉,我已占用了你这么多时间了。

)这种说法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应代之以:“Thank you for a lovely afternoon.”(感谢你使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或者说:“It’s been good to see you again. ”(很高兴能见到你。

)我们知道,我国有这样的习俗,全家人送客送到大门口,甚至胡同口、马路上,告别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送了一程又一程。

最后客人真的走了,主人真的留步了,还听见主人一家与客人间大声嚷嚷:“来啊。

”“走好啊。

”“你们进去吧。

”等等。

英美国家与我国不同的是,送客只送到大门口,作为客人无需说“Stay where you are. ”(请留步。

)“Don’t come any further. ”(不要远送了。

)之类的话,因为除非你邀请,就别指望人家远送你。

这并不是英美人对客人不热情,只是中外文化传统不同罢了。

二。

原因分析造成汉英礼貌语用方面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跨文化方面的差异。

礼貌语体现了理念和价值体系。

西方人尊重个人独立、自由、尊严和平等,追求个性,强调个人身份和个人作用。

他们的理想是成为独立的、自我意识强的、忠实于自己内心真实的人。

所以在英语礼貌语中多以“我……”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强调自己的观感;在应答方式上,多倾向于接受称赞,以作为对自己个人努力的一种承认。

中国文化则不然,其文化礼貌的核心是;“自谦尊人”。

它源于《礼记》中“毋不敬”和“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它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原则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己要谦虚谨慎(必要时甚至贬抑自己) ,二是对他人要尊敬(必要时可抬高他人) 。

“自谦尊人”是君子恪守的原则,在中国文化中作为创造和维持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必要方式,避免给他人以妄自尊大、得意忘形的印象。

同时中国文化还注重群体而非个人,崇尚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独立。

所以在称赞对象上多为他人,很少称赞自己及家里人;在称赞应答上也多以拒绝为主。

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对礼貌有着不同的释义,礼貌打上了文化烙印.在汉英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以"入乡随俗"原则指导交际双方的礼貌言行,同时依据具体不同的"文化大背景和文化小背景"适时、适地地把握"入乡随俗"的度,旨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礼貌引起的语用失误.例3:I like your watch. 在英语中这是一句很普通的称赞方式,但如果不懂英汉文化差异直译成“我喜欢你的手表”,这会被中国人理解成为一种间接的请求,请求自己把受到称赞的东西(watch)送给对方,于是误会就此产生,不愉快甚至是冲突都是难免的。

所以应该把这句话意译为“你的表真不错”,这样交际双方都会感到轻松愉快,彼此的交谈也能启动,从而交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又如:A:你英语说得真好!B:哪里,哪里,你过奖了!在汉语中“哪里,哪里”经常被用于回应称赞,这其实是受称赞人自谦地一种回答方式。

以前有很多笑话嘲笑不懂文化差异的译者把它翻成“where, where”,这确实让我们笑掉了大牙。

因此把它翻成英语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其称赞语及其回应的表达方式:A: Your English is good.B: Thank you. My listening is good, but my writing is poor.从以上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遵循对方的交际规则,否则是要闹出笑话的。

总之,礼貌语言的使用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汉礼貌语既受文化的制约,又反映着各自的文化。

中西方人称赞及应答方式的不同,是由于双方各自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只有了解彼此间的文化差异,才能相互理解,也只有这样,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从而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评论 | 0 02008-06-19 19:48纤雪香凝 | 二级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对英汉礼貌用语进行对比研究。

近年来由于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外语知识的渴求也在不断地增长。

但是如果人们不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特别在礼貌用语方面,在交际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影响具有两种语言背景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影响语言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但由于文化价值差异和语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处理和运用方式各不相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到不同文化的内涵,否则容易引起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

中国文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的社会性、集体精神,强化社会、集体对人的约束。

而英美社会中,人们推崇的是个人主义,讲究个人拥有不受他人干扰的权利和自由,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的影响,是文化的一面镜子。

因此礼貌用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与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

英汉文化不同,英汉语言的礼貌原则也存在差异。

汉语礼貌原则的最大特点是自卑尊人,通过贬低自己表示对别人的礼貌;英语礼貌原则被概括为六对尽量多,尽量少。

英语礼貌原则与汉语礼貌原则的最大差异是它没有称呼准则。

西方人受基督教的影响,追求平等自由,因此他们不象中国人在称呼上如此讲究身份和地位的差异。

这些特点在双方的礼貌用语里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礼貌用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出现,称谓语,问候语,祝福语,感谢语,道歉语等。

受不同文化的影响,英汉礼貌用语在上述的形式中也存在差异。

英汉称谓语的最大差异在于汉语称谓语丰富而复杂,而英语称谓语简单而粗疏;汉语把亲属称谓泛化到了亲属关系之外的范围,而在英语中却没有这种现象。

英美人交谈忌讳涉及年龄、收入、婚姻、信仰等有关个人的话题,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汉语问候语常谈家常,几乎无所顾忌,越琐碎越显得关系亲近,见面时喜欢问吃了吗/去哪。

身势问候语是问候语的一部分,但这方面的研究远远不及言语问候语,还有待于深入探索。

汉语的祝福语比英语的要多,特别是关于春节的祝福语。

作为一个敬老的国家,汉语里对老人的祝福语非常丰富;英语国家的人很忌讳老,所以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祝福语。

汉语感谢语的使用没有英语那么频繁,特别是家人和好友之间几乎不用说谢谢;英语感谢语却随时可见,使用范围非常广,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等。

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交流的不断深入,双方不仅在经济方面相互渗透,语言也相互影响,礼貌用语也不例外,尤其英语对汉语的影响。

从刚开始见面的你好到再见时说的拜拜都是来自英语的礼貌用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