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f064856172ded630a1cb67a.png)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摘要】财政管理是政府为了履行职能对所需的物质资源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活动,是国家对财政分配过程进行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
建国以来,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虽然我国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着事权与支出范围划分不够科学规范、税收管理权限划分不够合理、税种划分不够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和科学、税收征管乏力税款流失严重、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还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对财政管理体制加以完善。
【关键词】建国以来财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规范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权和财力或同级政府各财政职能机构之间职责分工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财政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经济宏观调控作用中的核心机制,起着核心和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必须服从于国家政治体制。
尽管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己经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但仍然很不完善,存在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来改革、完善。
一、建国以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自建国以来,伴随各时期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经历过多次变动,但总的趋势是由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过渡到实行各种形式的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体制。
尽管分级管理的形式有多种,集中和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各个时期实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多数是同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其发展变化的需要相适应的。
总的来说,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1950~1979年的“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时期:建国初期1949~1952年实行高度集中的财政管理体制;“一五时期”1953~1957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分类分成的财政管理体制;1958~1960年前期实行“以收定支,五年不变”的办法,后期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财政管理体制;1961~1966年实行比较集中的、收益分成上继续实行“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管理体制;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变动不定的财政管理体制。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十六章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第十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ea9e8d401711cc7931b716c4.png)
中级经济师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多选题]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遵循的一般原则有()。
A.受益原则B.效率原则C.区域原则D.技术原则E.公开原则【答案·解析]ABCD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受益原则、效率原则、区域原则、技术原则。
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集权原则、效率原则、恰当原则、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知识点2: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单选题]财政大政方针和主要的规章制度由中央统一制定、安排,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指的是财政管理体制的()。
A.财政联邦制模式B.财政单一制模式C.财政分税制模式D.财政分级包干制模式[答案·解析]B 财政单一模式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权划分及与之相适应的财权财力划分,统一财政预算和分级管理的一种体制模式。
知识点3: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多选题】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下,属于中央收入的税种有()。
A.关税B.车船税C.个人所得税D.消费税E资源税{答案·解析]AD 现行中央地方收入划分为中央收入、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地方收入。
其中,中央收入包括:①关税;②海关代征的增值税和消费税;③消费税;④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利润、城市维护建设税;⑤证券交易印花税;⑥车辆购置税;⑦出口退税;⑧船舶吨税;⑨未纳入共享范围的中央企业所得税、中央企业上缴的利润等。
选项B 属于地方收入,选项C、E属于中央地方共享收入。
知识点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与内容{单选题]下列对于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适度减少中央事权B.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的事权C.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D.调整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答案·解析]A 在完善中央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中,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措施:①适度加强中央事权;②明确中央与地方共同的事权;③明确区域性公共服务为地方事权;④调整中央与地方的支出责任。
2020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网课精讲班讲义第60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1节
![2020中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网课精讲班讲义第60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f16caac4a32d7375a517803a.png)
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基本框架】【本章内容精讲】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内容与类型【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知识点2】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作用【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1】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内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它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例题精讲【例题•多选】下列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B.税收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C.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D.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E.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答案】BE【解析】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项错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狭义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了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规定了预算资金使用的范围、方向和权限。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 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8097a16b3b3567ec112d8a11.png)
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政府预算概述学习要求:掌握政府预算的概念、原则了解政府预算的职能和分类方法具体内容:一、政府预算的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
2、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
(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
(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
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例题1—08年单选】政府理财的主导和基本环节是()A、信贷计划B、政府预算C、国民经济发展计划D、年度投资计划答案:B【例题2--课后题第2题】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
A.政府财政收支计划B. 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C.政府理财的基本环节D.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答案:D二、政府预算的职能--------反映、监督和控制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作为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重要文件,政府预算是人大代表和全体人民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
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
只有在授权范围内的支出,才是合法和有效的。
【学习计划】经济基础-第16章
![【学习计划】经济基础-第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b9cd50e5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e.png)
经济基础学习计划学习内容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第十六章财政管理体制知识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就是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1)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2)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知识点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政府管理体制相适应,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
各级财政部门,内部又设置不同业务分工的机构,分别负责各项业务管理工作。
(删除)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政府间财政支出划分是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性内容。
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一般遵循以下重要原则:(1)受益原则(2)效率原则(3)区域原则(4)技术原则。
3.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税种属性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
市场经济成熟国家一般遵循以下几个重要原则:(1)集权原则(2)效率原则(3)恰当原则(4)收益与负担对等原则。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按排。
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知识点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财政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从世界各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差异看,一般分为两种模式或类型:(1)财政联邦制模式:①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遵循“州余权主义”原则。
联邦与州在宪法规定的领域内相对独立、平等、互不从属。
②联邦制下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下,政府间的财政联系主要依靠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来实现。
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等国家实行财政联邦制。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的基本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47d63b2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6.png)
财政的基本制度
财政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开展政府本身的活动而设立的有关经济收入和支出的一整套机构和制度。
财政制度主要包括财政组织制度、财政收支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公债制度和财政调控制度。
财政体制包括:国家预算制度,国家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税收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国防,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农业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金库制度等。
财政管理体制,简称“财政体制”。
是指国家在组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活动中,划分中央政权和地方各级政权以及财政部门和其它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在财政管理方面的职责、权力、财政收支范围以及组织原则、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等各项法规和制度的总称。
社会主义国家在财政管理中划分各级政权之间以及国家与国营企业、事业单位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关系的制度。
简称财政体制,是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原则。
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由高度集中的统一收支管理体制逐步转向中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过程。
不同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有过各种变化,集中和分散的程度不同,分级管理的形式也不同。
在大部分时期内,是同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相适应的。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020813c95fbfc77da269b1f0.png)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财政管理体制作为划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根本制度,其依据是政府职能界定和政府间事权划分。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基本含义(掌握)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和规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根本制度。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等。
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掌握)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中央、省、市、县、乡五级。
2.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3.财政收支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是财政管理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
根据国际经验,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呈现出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即收入结构划分以中央政府为主,支出结构划分则以地方政府为主。
4.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项重要配套制度。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建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地方政府收支不平衡的问题,以及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起的全国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例题1·单选题】财政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关系的一项根本制度。
A.领导与被领导B.财政分配C.利害D.事权[答疑编号911130115:针对该题提问]【答案】B【例题2·单选题】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就是指政府预算管理体制B.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指税收管理体制C.财政管理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D.我国目前的预算管理体制是分级包干[答疑编号911130116: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例题3·多选题】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主要有()。
A.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实行政府采购制度C.财政收支的划分D.财政管理权责的划分E.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答疑编号911130117:针对该题提问]【答案】ACDE【例题4·单选题】(2007年)财政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政府间的()。
第62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3节及第4节
![第62讲第16章财政管理体制-第3节及第4节](https://img.taocdn.com/s3/m/8f8c203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9.png)
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节知识点】【知识点1】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含义及特点【知识点2】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本节内容精讲】【知识点1】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其特点一、财政转移支付的含义及作用1.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他在1928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中第一次使用这一概念。
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作用:(1)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弥补其收支差额,这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最基本作用。
这一制度增强了地方政府提供本地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纵向平衡。
(2)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地方之间因财政状况不同而造成的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
(3)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专项拨款,可以对地方的财政支出项目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能力。
二、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1)完整性。
从转移支付的目标、种类、方式,到具体因素和数额的确定分配与监督,都要有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安排。
(2)对称性。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
(3)科学性。
(4)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一般性转移支付系数主要取决于转移支付资金总额、地方收支缺口、各地财政困难程度等因素。
(5)法制性。
例题精讲【真题•2016单选】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的财力,与能够满足该级政府承担、履行的事权职责需求相对应,体现了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A.完整性B.法制性C.对称性D.灵活性【答案】C【解析】本题根据“相对应”即可选择“对称性”。
【知识点2】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财政转移支付分类转移支付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但一般都可以归结为均衡拨款与专项拨款两大类。
通常情况下,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美国是分权国家的典型代表,但美国是少有没有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的国家,联邦政府的转移支付全部以专项和分类转移支付方式下达。
第五讲-财政管理体制
![第五讲-财政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f0da316819e8b8f67c1cb9e5.png)
第五讲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概述(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含义财政管理体制是处理各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依据。
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和财力财权的一项根本制度。
国家的各项职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履行其相应的职能,就需要在各级政府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的分配权和财政管理权限,以规范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和管理关系。
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须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为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处理各级政府间以及政府同企业、事业单位之间关系的预算、税收、财务等各方面的体制,其中最核心的体制是预算管理体制,因此,狭义的财政体制是指预算管理体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与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也将以预算管理体制为其主要内容。
财政管理体制分为集权型、分权型、集权分权结合型体制类型。
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与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属于集权分权结合型体制。
(二)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1、统一政策与分级财政相结合。
财政管理方针政策、全面性法律法规、重大的改革措施由中央统一制定并颁布实施。
在统一的政策法规下,各级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具有独立的职责权限、收支范围和财政预算。
坚持统分结合原则,有利于中央的宏观调控和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2、规范性与灵活性相兼顾。
财政管理体制的确定,既要有利于维护财政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地方在经济、地理、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情况,把规范统一的管理建立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之上。
3、财权和事权相对称。
事权是一级政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及相应的管理权限;财权是一级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拥有的财力及可支配的管理权限。
事权是财政管理体制划分的重要前提,只有财权与事权相匹配,才能确保各级政府履行责任的财力需要。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1、政府间职权的划分。
财政与金融考试试题
![财政与金融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9dcefc58fafab068dc0210.png)
1. 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是(B)。
A.政府收费B.政府预算C.财务管理D.税收2. 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A)。
A.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B.重大的政治行为C.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产物D.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3. 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B)。
A.美国B.英国C.中国D.德国4.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A)。
A.法定授权B.安排计划C.重要规定D.人为安排5. 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是每年的(C)。
A.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B.10月1日至次年的9月30日C.1月1日至同年的12月31日D.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6. 资本预算的主要收入来源是(C)。
A.税收B.收费C.国债D.专项收入7. 保持各项财政收支指标连续性的是(C)。
A.年度预算B.多年预算C.增量预算D.零基预算8. 我国的政府预算由(D)组成。
A.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B.中央、省、市三级预算C.中央、省、市、县四级预算D.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9. 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是(C)。
A.征管体制改革B.收入制度改革C.政府预算制度改革D.税收制度改革10. 我国政府采购运行实行(B)的机制。
A.分散为主,集中为辅B.集中为主,分散为辅C.集中为主D.分散为主11. 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是(A)。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B.税收管理体制C.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体制D.政府部门支出管理体制12. 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B)。
A.亚当?斯密B.庇古C.弗里德曼D.凯恩斯13. 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A)。
A.统收统支B.收支挂钩C.包干D.分税制14. 具有“鞭打快牛”负面效应的财政管理体制是(C)。
A.统收统支制B.分税制C.收支挂钩制D.包干制15. 依据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要求,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其原则是(A)。
A.事权和财权相统一B.事权和收入相统一C.分级管理D.一级政府一级预算16. 目前,中央和地方的所得税分享比例是(B)。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868c02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6.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背诵知识点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经济基础是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关键的背诵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一、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以及其他因素。
2、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即价格与需求呈反方向变化。
3、影响供给的因素: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以及其他因素。
4、供给函数、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即价格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化。
5、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6、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最低限价)的影响。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3、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4、预算约束线的变动特性。
5、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三)生产和成本理论1、企业形成的理论。
2、生产函数的含义和主要形式。
3、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及其曲线。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的位置关系。
4、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
短期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曲线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四)市场结构理论1、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在生产者数量、产品差异程度、价格控制程度、进出难易程度等方面的区别。
2、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曲线和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3、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4、价格歧视的类型及条件。
(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1、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2、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
(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15cd3f533d4b14e852468fe.png)
全国财力绝大部分集中在中央 各项财政制度上,都由中央统 建国初期最为典型。 不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增收节支。 一规定,地方只能执行 把地方负责组织的财政收入与 会导致地方对支出的关心程度 地方财政的总支出挂钩,按收 重于对收入的关心程度,具有 支总额确定一个分成比例。 “鞭打快牛”的负面效应
收支挂钩型
收入分成型
(四)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调节制度就是所谓的转移支付制度。预算调节有横向和
纵向调节两种。
横向调节是指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即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
的转移支付,这种转移支付不用通过中央预算。纵向调节是 指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其典型特点是补助金制度。
三、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类型
统收统支型
特点
注意
经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 必须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具体包括:国防费,武警经费,外交和援外支出,中央级行 政管理费,中央统筹的基本建设投资,中央直属企业的技术 改造和新产品试制费,地质勘探费,由中央财政安排的支农 支出,由中央负担的国内外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以及中央 本级负担的公检法支出和文化、教育、卫生、科学等各项事 业费支出。
包干型
分税制型
表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由 放权让利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 段。
四、政府间收支划分依据
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预算收支的划分,就是对国家集中
的财力,即预算资金的划分,它是实现预算管理的一种有效 技术手段,政府之间预算收支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 中央与地方之间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二是社会公共需要或公 共物品供给的层次性。
二、政府预算管理体制基本内容
(一)划定预算管理的级次及职能范围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体系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管理。 《预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
财政学 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
![财政学 课件 第十二章 财政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63fe148010a6f524ccbf85a9.png)
按隶属关系级次的不同,可划分为中央国有资本经 营收入和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三)国有资源收入的划分
按其归属,划分为中央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和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
二、政府间收入划分
(四)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划分
按照预算级次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中央基金预算收 入、地方基金预算收入和中央与地方共享基金收入。
二、分级财政理论
(三)分级财政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职能的分工 1.资源配置职能的分工。与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相对应,
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承担。 2.收入分配职能的分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分工。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
第二节 分级财政体制
一、政府间支出划分
(一)政府间事权与支出划分的原则
省级财政保持必要的调节能力,才能实现省对市县转移支付补助, 调节市县间财力差异,实现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逐步均等化。
6.坚持渐进性改革的原则
思考题
• 1. 谈谈你对分级财政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财 政职能分工的看法。
• 2. 如何科学、合理地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 责任?
• 3. 为什么要实行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政府间转 移支付主要采取哪些方式?
2. 斯蒂格勒的最优分权理论 地方政府比中央地方更接近于当地居民,更了解居民的消费
偏好和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需求,于是地方政府提 供地方公共产品并相应进行资源配置的行为就更加有效, 进而有助于实现所谓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3. 奥茨分权定理 运用福利经济学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财政分权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若由中央政府向不同地方居民直接提供公共产品,有可能出现各地间
财政管理体制的机制
![财政管理体制的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435b55d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6.png)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4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专项 专项转移支付需要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转移 专项转移支付重点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 支付 障、支农等公共服务领域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5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完善一般性转 移支付的稳定
增长机制
清理、整合、 规范专项转移
体制的中心环节。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考点2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1.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的财政管理机构分为五级:
中央
省
市
县
乡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内容和类型
考点2 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2.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
受益原则
根据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范围来划分政府间事权 ➢ 全国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中央政府 ➢ 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地方政府
对于地方事权范围的支出项目,中央政府通过一般 性转移支付实施财力匹配与均衡
专项拨款
专项转移支付严格限于中央委托事务、共同事权事 务、效益外溢事务和符合中央政策导向事务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4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我国现行的财政转移支付的组成
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
第三节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考点4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分类
是指为了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
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
一般性转 移支付
化,中央财政安排给地方财政的补助支出,由地方统 筹安排。 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县级基本
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调整工资转移支付、农村税
费改革转移支付、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等具体项目
[知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
![[知识]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2430e19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4.png)
我国的预算管理体制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管理体制主要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事业行政财务管理体制、以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体制等。
财政管理体制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财政管理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税收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体制等;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仅指预算管理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讲财政体制时,一般是指预算管理体制。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
我国预算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改革,总体上是根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由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到逐步实行多种形式的分级管理体制。
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1994年起实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由于国家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预算管理体制所进行的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收支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划分,对国家财政以至整个国民经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占有重要地位。
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和监督。
我国有关预算管理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地方组织法、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预算法、审计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等。
我国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编制和执行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查批准国家预算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和监督国家预算执行的职权。
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中的职责、审查方法和程序。
预算法明确了人大、政府、财政部门以及各有关部门、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执行、决算审查中的职责、作用和操作程序。
审计法规定了进行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的对象、内容以及职权和程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提出,要加强对中央预算的审查监督,并将有关人大进行预算审查监督的条文具体化,明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在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中的具体职责、任务和有关工作程序。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
![经济基础知识 章节练习题库 第16章 财政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fe28c5f069eae009581becd9.png)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根据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
A.中央与地方共享税B.中央与地方共管税C.地方税D.中央税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中,将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2.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这种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A.财政转移支付制度B.预算执行制度C.部门预算制度D.政府采购制度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概念。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时,协调上下级财政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通过垂直的即上一级财政流向下一级财政的资金流动,来实现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或从同级的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资金流动,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提供能力的均等化。
3.目前,中央与地方对个人所得税收入分享的比例分别是()。
A.75%和25%B.50%和50%C.60%和40%D.25%和75%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个人所得税中央分享60%,地方分享40%。
4.中央财政就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的资金项目被称为()。
A.财力性转移支付B.横向转移支付C.一般性转移支付D.专项转移支付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专项转移支付是指中央财政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及事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对委托地方政府代理的一些事务或中央地方共同承担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补助资金,需要按规定用途使用。
注意“规定用途”。
5.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B.满足财政支出需要是决定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的主要标准C.政府间财政收支划分的基本特征是收入结构与支出结构的非对称性安排D.在财政单一制下,地方在中央决策和授权范围内管理财政活动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
中级经济师高频考点—财政管理体制
![中级经济师高频考点—财政管理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4fe862fa011ca300a7c39069.png)
中级经济师高频考点—财政管理体制
各位备考经济师同学,大家好,我是希赛网陈丽老师,从四月开始,我给大家罗列了经济师考试的考点,上一个月我们讲到15章的内容,基础的内容基本都讲的差不多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着一起学习呢~~
越来越临近考试了,很多同学在问我如何备考,我自己总结了几点内容:
1.时间管理包括复习备考的时间统筹安排,可以细致到几点吃饭、几点上班、几点看书、几点休息。
2.资料管理包括经济师考试教材整理,备考学习工具管理运用,除了教材、讲义、大纲、笔记、题库、真题等都是复习资料。
希赛APP里面的题库也是很好的刷题工具,线上学习工具能很好的解决时间不规律的考生。
3.眼口手管理便是多看、多做、多念,理解性掌握,不要做死记硬背的烂操作。
在第2点里面提到的笔记,老师给大家整理的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高频考点,让我们一起学习起来,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财政管理体制
考点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及类型
性安排。
(二)类型:财政联邦制模式、财政单一制模式。
考点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考点三: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是著名经济学家:庇古。
2.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完整性、对称性、科学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法制性。
以上就是关于财政管理体制的高频高点,同学们的觉得理解难度大不大呢,如果想要更好的方便记忆的方式,就来听希赛网经济师的直播课吧!我等着你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
1.统收统支型——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
2.收支挂钩型
3.收入分成型——中央对地方财政收入或者其超收部分另行确定分成比例,目的是鼓励地方超收。
4.包干型
(1980-1993年)
(1)“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0-1984)-分灶吃饭体制
(2)“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1985-1987)
(3)包干财政体制(1988-1993年)
了解包干型的优
缺点
5.分税制型(1994-)
【例题1·单选题】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的最典型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答疑编号91113011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立了()财政管理体制。
A.统收统支
B.收支挂钩
C.包干
D.分税制
[答疑编号91113012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