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台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见
2022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作计划
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加强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渗透,通过两化融合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会萃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支撑。
环绕重点产业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创造业,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工艺改造、生产创造、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综合集成应用和融合,鼓励发展网络制造、柔性创造、智能创造等先进生产方式,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工业增加值率,推动形成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大力推进旅游、物流、商贸、会展、金融保险和服务外包等行业的信息资源开辟与利用,推广无线射频、全球定位、物联网等技术在服务业的综合应用,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增强现代服务业核心竞争力。
广泛应用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协同化技术,加快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建立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为能源安全供应、交通运输快捷通畅、水资源综合利用及防汛抗旱提供支撑,促进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现代水利体系的建设。
环绕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在知识生产、利用、传播和积累方面的应用,促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理念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建设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面向各类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材、营销等方面的问题提供支撑。
加强信息技术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推广应用,改造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有效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管控一体的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虚拟仿真、含糊控制等技术,提高自动化、精准化生产水平,降低废品率和物料消耗;遵照循环经济理念,建立废旧资源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率;探索建立区域性能源监控和交易平台,开展能源需求侧管理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降耗和能源综合利用;建立环境保护信息支撑体系,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6.05•【字号】粤府办〔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24〕7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强化产业中试能力支撑,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市场导向,围绕我省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中试服务需求,聚焦有前景、有优势、有潜力、有特色的细分领域,谋划布局全省多层次、体系化中试服务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加速国产材料、装备及技术工艺的验证熟化与产业化,实现高水平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按照“授牌一批、新建一批、提升一批”的思路,近期优先认定和集中资源建设一批亟需“锻长板、补短板、惠中小”的省中试平台,后续逐步建立覆盖全省重点产业领域的中试平台体系。
到2025年,建成30—50家功能定位清晰、服务实力强劲、运营管理高效、战略意义显著的省中试平台,其中5—8家达到国内行业标杆水平,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生态主导力,全省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初步成形。
到2027年,初步实现中试服务能力对全省主要产业领域全覆盖,现代化中试平台体系基本建成,中试公共服务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高效服务和政策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中试产业生态更加健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力支撑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打造多层次、体系化中试服务网络(一)建好用好现有各类创新平台中试资源。
2008年广东政府工作重点
(一)狠抓创新能力建设关键环节。深入组织实施《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产业技术自主创新“十一五”规划》,落实《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完善省产业自主创新协调会议制度。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继续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30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0家、企业重点实验室5-10家。深入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珠江学者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院士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着力引进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机构、企业。办好“留交会”。 (省科技厅、发展改革委、经贸委、教育厅、人事厅、劳动保障厅负责)
(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应用。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大力提升珠三角家电制造水平。认真落实技改政策,强化企业的技改投资主体地位,实施中小企业重点技改工程,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节能降耗等三大技改工程。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省经贸委、信息产业厅、科技厅负责)
(十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研究制定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等法规,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和安置机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全省农民负担监测网点建设。加强农村审计和农民负担监督。积极稳妥推进经济发达地区社区型股份合作制改革。探索化解镇村集体债务的有效办法。 (省农业厅、编办、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林业局、劳动保障厅负责)
数字广东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
数字广东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为贯彻《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及国家关于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工作部署,深入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统筹推进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以全面数字化推动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制定数字广东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推动“数字湾区”建设(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政府服务衔接融合。
深化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合作。
推广粤港合作成果,优化跨境服务地图、线下服务专窗及自助服务有关功能,实现更多服务事项“跨境通办”。
深化“湾事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谋划建设“湾区PASS”,推动以跨境支付、身份核验、数字空间、出行消费等服务为核心的多端跨境公共服务集成。
进一步提升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港澳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等证件在大湾区行、消、住、游等方面的便利化应用。
(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公安厅,广州、深圳、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启动数字湾区“揭榜挂帅、赛龙夺锦”征集活动。
围绕“数字湾区”建设“六通一融”目标,按照定向式、半定向式、开放式等三类,向社会广泛征集大湾区智慧城市建设、泛公共服务、数据开发利用、数字经济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充分聚合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和数字化龙头企业资源优势,探索设立“数字湾区”建设基金,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推动“数字湾区”建设重点任务落地。
(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智慧城市群建设。
完善粤港澳共建智慧城市群多层次沟通合作机制,召开专责小组会议,制定建设合作清单,重点推动三地公共服务、文化旅游和交通运输、新型基础公共支撑能力融合互通互认。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04.11.02•【字号】粤经贸技术[2004]472号•【施行日期】2004.11.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粤经贸技术〔2004〕472号)各地级以上市经贸局(经委、贸工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OO四年十一月二日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产业集群是生产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及相应配套服务机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聚集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产业集群在珠江三角洲蓬勃发展并逐步向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展,已经成为广东产业的特色和优势。
目前在珠江三角洲400多个建制镇中,初步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专业镇约占四分之一,全省形成较大规模的有30多个专业集群区域,已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坚力量。
但我省产业集群发展中也存在问题和隐忧,现有的产业集群基本以劳力密集、耗能耗材、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产业为主,存在开发能力弱、产业配套不完善、环保意识和保障差、生产安全隐患较多、知名品牌少、社会服务不配套等问题。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如不解决以上问题,不加以引导扶持,产业不优化升级,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原有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将会逐步弱化甚至消亡,优势会变成劣势。
为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发展新型产业集群”。
这不仅是对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形式在经济中的作用的肯定,更指出了产业集群发展的方向。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推进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和转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一,是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落实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第二,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三,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效措施。
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总体框架
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建设总体框架①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征求意见稿)一、分类建设框架的研制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
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合理布局。
推动地方开展高等学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以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建立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研究制定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指导、分类拨款、分类评估等制度,努力形成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的局面。
”《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行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
完善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与指导。
建立与高等学校分类定位、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科学定位。
到2015年,形成各类型院校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分类发展格局”。
《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分类体系建设。
①该研究报告已经征求过省教育厅相关处室,以及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方展画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卢晓中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教授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荣长海教授等专家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建立健全高校分类定位标准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分类评估机制,开展高校分类管理改革试点。
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建立完善以办学绩效为导向,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办学资源配置机制,引导各高校在本层次本类型中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大力促进全省高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分类建设框架的功能广东省高等学校分类框架采用二维分类法,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及广东高等学校发展的基本现状,在纵向上将广东省高等学校分为3个大型、7个小型,在横向上将广东省高等学校分为4个大类,并拟从办学定位、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服务、现代大学制度、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维度确定各类型高等学校的建设标准,一方面为政府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目标与方向、重点与特色等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4.24•【字号】穗府办〔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穗府办〔2024〕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决策部署,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制造业当家”和市委市政府“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工作要求,加快我市产业发展载体存量增效、增量提质,释放制造业发展新空间、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壮大经济社会发展新活力,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工业厂房体系保障、工业园区提质升档、产业园区运营企业培优培强等举措,全面提升产业与空间载体资源适配有效性,打造节约、集聚、高效的空间格局,进一步聚合创新要素、拓展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聚水平,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化零为整,持续提升规模。
围绕“占补平衡、先补后占、化零为整、稳步提升”落实工业用地和工业产业区块规模要求,稳住存量现状,加强增量供应,有序整合零散分布的工业用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需求。
——成片连片,提高用地效能。
坚持存量增效和增量提质双管齐下,优化空间布局、加大连片开发力度,提升空间容量、鼓励载体复合利用,强化工业用地全过程管理,适配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提高产业用地绩效。
——产业集聚,促进集群发展。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双轮驱动,发挥国有企业支撑作用,激发民营资本投资活力,通过拓宽要素供给通道,丰富资源配置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集中、要素集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约高效的发展格局。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的通知-粤经信园区[2012]68号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的通知正文:----------------------------------------------------------------------------------------------------------------------------------------------------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的通知(粤经信园区〔2012〕68号)各地级以上市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现将《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市及园区实际情况,贯彻落实有关工作。
执行中有什么情况、问题及建议,请与我委工业园区处联系。
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一二年二月六日2012年产业转移工作要点2011年,全省经济和信息化系统、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大力实施《2011年推进产业转移行动计划》,“双转移”战略“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如期实现,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1年,全省36个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工业总产值3468.31亿元,税收137.39亿元,同比增长77.5%和26.2%(按照不变价口径),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全年产值3000亿元,税收130亿元的目标。
2011年东西两翼和山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0.0%、14.8%和19.5%,比全省高7.4个、2.2个和6.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合计占全省的17.9%,比2010年高0.2个百分点。
6个产业转出市累计转出企业5983家,淘汰关停企业约7.22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83万元;新引进的企业约1.47万家,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7044万元,为前者的84倍,其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占55%,较好地实现了产业转移工作“三年初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2012年是我省双转移工作由“三年初见成效”转入“五年大见成效”的攻坚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双转移”工作会议、省政协“加快产业转移园建设推进双转移实现重大突破”专题协商会和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更加关注产业转移质的提升,进一步加快珠三角以转移促转型升级步伐,提升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科学发展水平,努力开创产业转移工作新局面。
全国各地两化融合补贴政策汇总介绍
全国各地两化融合补贴政策汇总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两化融合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为了促进两化融合发展,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关补贴政策,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并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北京市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北京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规定了针对两化融合的补贴政策。
具体包括:1.企业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的,可获得一定补贴,金额根据项目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确定;2.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对建设数字化车间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3.对于推动企业产品产业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二、上海市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规定了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1.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2.支持企业进行信息化设备的升级和更新,对购买信息化设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3.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对推动企业产品智能化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奖励。
三、广东省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了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1.鼓励企业开展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对企业开展信息技术升级和改造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2.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生产和管理,对开展数字工厂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3.对于推动企业产品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
四、江苏省江苏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推进两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2.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车间建设,对推动数字化车间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3.对于推动企业产品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
五、浙江省浙江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省促进两化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了支持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1.鼓励企业开展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应用,对企业开展信息化升级和改造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2.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生产和管理,对开展数字工厂建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3.对于推动企业产品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 2022‟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环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创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创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创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创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创造转型。
到 2022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3•【字号】粤府办〔2022〕25号•【施行日期】2022.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22〕2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交通运输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8月13日广东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深度融合,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促进节能减排降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国办发〔2021〕54号)、《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集团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交运函〔2022〕201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建设交通强省为目标,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抓手,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综合施策的基本原则,通过强化基础设施高效衔接、推动运输组织创新、打造多式联运示范标杆、推动装备设施升级、优化营商环境等工作措施,更好发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优势,优化运输方式间衔接融合,提升综合运输整体效率,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交通贡献。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
八大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述评赛迪顾问信息化咨询中心金江军以试验区形式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截至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批准上海、重庆、广州、南京、青岛、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地区”)、呼包鄂乌地区(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海)、唐山暨曹妃甸作为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目前,各试验区普遍出台了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两化融合工作正有序开展。
1、上海改革开放30 年来,上海制造业由中心城区向郊区大规模调整转移,郊区制造业各项经济指标目前已占全市比重的85%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微电子产业基地、上海国际汽车城、上海化学工业区、上海精品钢材产业基地、临港装备产业基地、船舶制造基地等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及以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工业区为配套的工业布局体系,成为上海支柱产业发展的载体。
上海市把大力推进两化融合作为落实“四个着力”、建设“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先”的重要举措。
基本思路是以加快提升产业能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围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这一主线,抓住工业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产品流通和市场信息化四个切入点,通过两化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
上海市两化融合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渗透,促进制造业向高端发展。
积极推进信息化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应用推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两化融合为契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相关新兴产业。
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2009-2011 年,上海市将聚焦航空产业、钢铁产业、石化产业、汽车产业、装备产业、船舶产业、信息产业、消费品产业、现代物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等10 个重点产业,实施工业软件振兴工程、节能控制与综合利用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推广工程、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工程、电子商务扶持引导工程、信息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工程、政府监管服务信息化工程、信息安全保障工程、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工程等10 个重点工程。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1.19•【字号】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3号《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24年1月1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月19日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2024年1月19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省,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制造业产业发展与平台建设、投资促进与企业发展、要素配置、服务保障等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活动。
第三条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当遵循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改革引领、开放融合、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的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集群化发展。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省、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应当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统筹优化制造业布局,推进珠三角地区与港澳、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本省与国内国际重点区域的协同联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和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科技、财政、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7.18•【字号】穗府办规〔2024〕12号•【施行日期】2024.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管理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的通知穗府办规〔2024〕12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反映。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7月18日广州市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决策部署,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形势下推动工业企业加快实施技术改造若干措施的通知》(粤办函〔2023〕293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扩大技术改造项目财政支持范围。
鼓励工业企业围绕扩大产能规模、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耗排放等方面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对符合国家及省、市产业政策且纳入我市工业投资统计,在建设期内(最长不超过3年)新设备购置额达到500万元及以上的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按照其新设备购置额不超过20%的比例给予事后奖励。
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置大额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按已实际发生的设备付款额给予不超过20%的事后奖励,单台设备最长可连续奖励3年。
对新购置设备的支持范围从生产设备扩大到企业自用的用能设备、配电设备及配套软件。
该项措施省、市政策衔接实施,奖励比例尽量保持一致,单个项目奖励额度不超过3000万元。
对上述项目技术改造备案范围内的厂房建安工程投资给予不超过2%的事后奖励,单个项目奖励额度不超过500万元。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8•【字号】粤府〔2022〕13号•【施行日期】2022.0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国家机构组织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府〔2022〕13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已经省政府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落实好省《政府工作报告》各项工作任务,逐项制定落实方案,明确季度工作目标、工作措施、责任分工等,于2022年3月15日前报省政府督查室备案。
二、攻坚克难、合力推进。
各地、各部门要聚焦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科学精准发力,力争取得新突破。
各牵头单位对所牵头工作任务的落实负总责,各配合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
各地级以上市政府要主动衔接省有关单位,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重点推动落实。
三、明确进度、定期报告。
分工方案涉及的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各牵头单位分别于2022年4月10日、7月10日、10月10日和2023年1月10日前报送省政府督查室。
省政府督查室牵头对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并将工作落实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
广东省人民政府2022年2月28日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做好今年全省政府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现制订本工作方案,将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十大重点工作任务,对应分解为出台政策、制定工作方案、组织重大活动、召开推进会议等具体举措,并逐项明确分管省领导和部门分工。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 稿 日期 ] 02 0 - 5 收 2 1— 6 1
在地方层面 ,许多省市开展了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 , 确定试验区 、示范 区 、试 点示范工程 、试点示范项 目、试点 示范企业等 ,引导 、引领 当地两化融合推进工作 ,示范效应
【 作者简 介】金 江军 ( 9 8 1 7 一),男,浙江义乌人 ,博士 ,副
信 息 化
T ot lof32 a
中 国两 化 融合 发 展 现 状 和 发 展 趋 势 分 析
金 江 军
( 工业和信 息化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 究院 ,北京 10 4 ) 0 86
【 摘要]自2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 以来 ,两化融合组织政 策体 系逐 步完善 ,试点 示范工作成效显著 ;两化 融 08 合有 力提 升 了中国工业企业竞争 力,支撑 了中小企业健 康成长 ,有力促进 节能减排 和安 全生产;与两化 融合相 关的
决 策部署 ,工业和信息 化部成立了 由l 个司局组成的促进 两 5
甸等八个第一批 国家级 两化 融合试验区 。这些试验 区在 当地 党委和政府 的正确领导下 , 靠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 门的牵 依
头组织和社会各界 的广泛参 与 ,两化融合取得 了明显 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 :提升 了企业核 心竞争力 ,催生了一批新 型的企 业发 展模式 ,增强 了中小 企业 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促进 了产 业转型升级 ,促进 了区域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提升 了区域绿 色安全发展能力 ,建立 了协同推进的工作体 系 ,形 成了强有 力的政策支持 。 目前 ,第一批 八个国 家级 两化融合 试验区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 简称 “ 两化融合 ” ) 是 党的十七大提 出的战略举措 ,是走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 路 的重 要途径 。 《国民经济 和社会 发展 第十 二个 五年规 划纲 要 》把推动两化 深度融合作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 的重要 内 容。 《 工业转 型升 级规划 ( 0 1 2 1 年 )》提 出坚持把推 21- 05 进两化深度融合作 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下面先对 两
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摘要】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意在推动广东省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相关产业的壮大,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广东省5G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对经济的影响,随后详细解析了广东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
同时还分析了广东各地的5G 产业发展现状及与国家发展规划的关系,突出了广东在5G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总结了广东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意义,展望了广东在5G 产业发展中的前景,并分析了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通过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广东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在5G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促进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广东,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技术,经济影响,实施步骤,地区现状,国家规划,优势,前景,社会影响1. 引言1.1 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是什么意义5G技术是未来信息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有利于抢占5G技术发展的先机,推动广东在5G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广东在信息通信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和产业基础。
通过制定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可以更好地整合广东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推动5G产业在广东的快速发展,为广东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还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创新应用。
5G技术的应用将深刻改变各行业的商业模式,推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为广东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提供重要支撑。
广东发布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是推动广东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广东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1.2 5G技术在广东的发展现状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一直以来都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广东省在5G领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03•【字号】粤府〔2023〕90号•【施行日期】2023.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粤府〔2023〕9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落实国家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决策部署,抢抓通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广东在算力基础设施、产业应用场景、数据要素等方面的优势,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智能算力规模实现全国第一、全球领先,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较为完备,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企业数量超2000家,将广东打造成为国家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据特区、场景应用全国示范高地,形成“算力互联、算法开源、数据融合、应用涌现”的良好发展格局。
二、构建全国智能算力枢纽中心(一)打造通用人工智能算力生态。
研发具有通用性、可编程性的高端训练、推理芯片,多模态多精度计算的算力芯片,探索可重构、算存一体的新型体系架构研究。
开发高效易用的开源人工智能芯片编译器与工具链等基础软件,支持自主人工智能芯片与国产通用服务器的适配,构建完善的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软硬件生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广州、深圳等地级以上市政府配合)(二)打造国家算力网络枢纽节点。
在搭建“中国算力网”中发挥核心作用,实现国家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智算中心等大型异构算力中心互联互通。
推动国家算力总调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算力调度中心加快落地深圳、韶关。
做优广东省算力资源发布共享平台,在智能算力规模上形成显著优势,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东数西算”重大战略。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_金江军
引言合,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简称“两化融合”)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信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重要途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要》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内主要任务以及政策措施。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容。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坚持把推2015年)》把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下面先对两任务之一。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制定了两化融合方面的化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对两化融合发展趋势进行政策,两化融合推进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了展望。
1.2 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1 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在国家层面,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了珠江三角1.1 两化融合组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洲、上海、重庆、广州、南京、青岛、呼包鄂、唐山暨曹妃 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组建工业甸等八个第一批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
这些试验区在当地和信息化部,负责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为了落实中央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牵决策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了由15个司局组成的促进两头组织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两化融合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化融合工作组,并制定了《促进两化融合工作组成员司局主和社会效益: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催生了一批新型的企要任务计划》。
2009-2011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发展模式,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了产及其下属的地市、区县相继开展政府机构改革,组建工业和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了区域绿信息化主管部门,并把推进两化融合作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色安全发展能力,建立了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形成了强有[1]部门的重要职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出台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见广东出台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意见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推进广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近日,广东省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产业厅、经贸委《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明确了全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基本策略和保障措施。
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崭新命题以来,省级地方政府出台的第一个关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是广东省解放思想活动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
《意见》指出,广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强政府协调引导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努力突破制约广东省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意见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广东省经贸委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部署,加快推进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工业化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延伸和发展,是提升工业化的动力。
信息化不仅拓展和丰富工业化的内涵,更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省信息化与工业化发展已具备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上融合的基础,也存在两者互相促进和融合的强烈内在需求。
把握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加快促进两者融合,有利于提升我省产业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自主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强政府协调引导力度,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努力突破制约我省发展的关键信息技术瓶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发展目标1、到2015年的远期目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工业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普及应用,生产控制过程中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以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我省基本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的转变。
2、到2010年的近期目标:(1)工业产品电子信息化率有较大提高。
机床、汽车、船舶、重型机械设备等的电子信息化率从目前平均15%-20%提高到30%,消费用品的电子信息化率平均达到60%以上。
电子信息产品普及应用。
(2)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较大提升。
传统产业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技术的应用率达到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6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工业信息化应用产品。
中小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4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100%,流通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广泛开展。
(3)信息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明显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自给率从目前的40%提高到48%以上。
(4)电子信息产业和现代信息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
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2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17%。
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5)节能减排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重点耗能企业普遍应用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设备建立生产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对节能的贡献明显增大,对减少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主要任务(一)全面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
推进产品开发、设计与创新的信息化,深化信息技术在机床、汽车、船舶、重型机械设备、家电等产品上的渗透融合,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推进生产装备与过程的信息化和自动化。
推广综合集成制造、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
以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物流效率,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
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传统产业整合和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
(二)大力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
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装备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加快形成集成电路的整机联装等关键制造、检测设备和成套设备制造基地,构建以平板显示为核心的数字电视产业链。
加快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实施,促进智能网络化电子产品、移动消费电子产品、数字音视频内容传输关联设备等数字家庭产业发展。
发展基于三网融合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新兴产业,推动新一代核心网、基站和终端设备研发,发展无线网络游戏、网络电视(IPTV)、流媒体等高端增值业务和各种创新应用业务。
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机床电子、娱乐玩具电子、轮船电子等新型产业。
发展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半导体照明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产业。
(三)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发展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信息技术应用,重点推进冶金、电力、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精确度、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推进生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实现实时监测和调控,减少资源浪费。
发展面向高污染行业的绿色生产信息技术应用,重点针对冶金、电力、石化、建材、造纸等高污染行业开展生产工艺流程信息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联网的监测。
加强信息化在节能环保行业的准入、管理和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
(四)充分发挥信息化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充分利用信息化对技术创新、扩散、传播的优势,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知识的学习、消化、吸收,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研究与开发合作,缩短创新周期,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降低创新成本。
面向市场需求,加强产学研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展关键信息技术,构建产业自主创新体系。
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社会知识开发和应用能力,支撑面向科学理论、产业技术、商务模式、管理机制和公共服务的创(五)深化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促进工业化发展。
加快信息化与生产、消费服务的融合,重点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现代服务业促进工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涵盖信息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的现代信息服务业。
推进电子自动识别、无线通信技术在生产制造过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应用,推进商贸流通领域的信息化。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经营模式创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六)加快县域经济信息化步伐,促进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拓宽乡镇招商引资和产品销售渠道,以信息流动带动市场流通,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引导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促进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
加快利用标准化、流程化的信息技术和工业生产技术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全省产业布局优化升级。
通过信息网络促进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生产技术、物流、市场信息、金融、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交流和对接,扶持有条件的专业镇、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信息技术服务平台,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四、基本策略总体推进策略是: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以点带面、逐步深入。
区域推进的重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行业推进的重点是工业九大产业,加快推进的切入点是企业信息化,深入推进的突破口是装备制造数字化工程,全面推进的支撑面是“物联网”工程,结合我省已经实施的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形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整体推进战略。
(一)区域分类推进策略。
1、珠江三角洲地区要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工业做优做强,实现好中求快。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运用信息技术推进先进制造、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逐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实现品牌输出、产业转移和空间拓展,积极承接国际新一轮以现代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转移,加快发展高端信息服务业。
2、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因地制宜,在依托区域城镇群,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和特色工业的同时,重点加大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提高工业化发展水平。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港口、铁路、公路物流运输管理水平。
改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承接国际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转移。
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发展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
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支持各种面向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拓宽乡镇招商引资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产业化。
(二)行业分类推进策略。
1、电子信息产业。
以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形成工业化强大的产业支柱,同时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2、电器机械产业。
重点提升产品信息技术含量,推动装备制造数字化和家电产品数字化,发展工业数控、激光加工、智能化工程机械,以及家电工业设计、家电智能控制等技术和设备。
3、石化、建材、森工造纸产业。
重点推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和防污减排的应用,改造优化传统工艺和生产流程,推广应用节能控制和污染治理信息技术和设备。
4、纺织产业。
重点是提升服装设计生产能力,推广应用三维测量、服装设计和裁剪缝纫自动组合技术及设备,实现服装设计和制造的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