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不仅是学习文字、语言、表达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一、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课文、听音乐、观影视,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引导他们主动阅读,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还可以精心挑选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细心品味,培养其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表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可以帮助他们自信、开朗,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更自如,更有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文、口头表达、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作品,从中汲取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化传统,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了解和感受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课、中国古诗文的诵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现代文化,让他们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找到自己的文化定位。
四、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如趣味性的故事、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科目,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个人素质以及未来人生道路都具
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课堂效果不佳、阅读习惯差等。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应该围绕“阅读、写作、口语”三个核心素养展开,但是当前教材
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忽略了这三个素养的培养。
对策:教师应该通过精心设计课程,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到课程的探究中来,
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方面的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累和
生活经验,定期开展阅读活动、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方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师讲解居多,学生参与较少,课堂互动不够。
对策: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鼓励
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
同时,教材的设计也应该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积
极应用所学内容。
三、教学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室设施简陋、教师缺乏教学资源等。
对策:学校应该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
同时,教师应该注
重个人素养的提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学科本身,也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方面问题。
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模式和思路,不断提升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和个人发展要求。
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课程教育研究 语法词汇 ·200· 位置,以此来学习方位介词near,between,behind,in front of 等,当学到under 时,这样学生钻到讲台下,短短几分钟内的游戏表演后,学生就掌握了这些单词,并熟练地运用到句子中。
这样暂时的新鲜感将能转变为较稳定的学习兴趣。
2、激励性教学。
争先好胜、表现欲强是初中学生的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课堂上老师常常用组织竞赛和方式进行单词教学,使竞赛活动成为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链环式教学。
随着语言教学的逐步发展,词汇量的逐步扩大,语法知识的逐渐加深,在教学中采用链环式教学,对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很有帮助。
如教形容词的位置用法,还可联想其反义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的变化规则。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可以学到单词的全貌,较快地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运用这些单词的能力。
二、加强指导学习方法 1、感官记忆。
背单词时反复出声读单词几遍,并一边读一边写,声音形象一并传到大脑中,记忆就清晰多了,这样记忆单词就能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
利用多种感官刺激,比单一的视觉识记深刻得多,记得也牢靠。
2、分类记忆。
用分类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单词,如按学习用品、动植物、人物、食物、交通工具等分类;把一周的名称、月份的名称以及其他表示时间的名词归在一起;把同音异义词和一些易混淆的词如know、now 等经常归类对比,以加深印象。
3、图表记忆。
图表记忆可用于结构规则的记忆,在教学中,应常指导学生将名词的复数变化,动词的第三人称变化规则列在一起;形容词和副词的规则的比较级和不规则的形式均制成一张表;动词的现在分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变化规则也列成一份简表,这些图表便于学生查找对照,一些易混淆的词尾变化就一目了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强化了对词汇的记忆。
4、运用记忆。
记忆的重要意义在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把单词放在词组里,融进句子里去记,引导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句子。
浅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
浅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素养。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三个方面来详细阐述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动手实践和探究的过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动脑能力。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博物馆,实地写景描写;可以让学生观察、体验、实践文言实际运用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抽象的语文知识并不感兴趣,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实践和探究来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表演、朗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语文的魅力。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文素养。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参与有关诗词、古代文化、小说等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同时,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
习作论文:浅谈小学语文中的作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套话”2”(苏霍姆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儿童自我发展和创造力养成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诵读、写作、口语、阅读等方面的不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诵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小学诵读教学中,仅停留在课文朗读和作业跟读两个层面,一味追求声音的大声高亢,而忽略了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能对语文知识起到深入的引导作用,而且让诵读变成了单纯的机械重复。
同时,互讲是诵读中常被忽略的环节,互动性不强,导致学生的口感表达能力降低。
所以,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多元化的课外读物导入,培养学生兴趣。
2.不再局限于标准音式的学生录音,通过更多的模仿学习来增强学生的语感练习。
3.在口感练习中兼顾语音和情感体验,通过强化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让语文的风景画面与臆想具有强烈的感染性。
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教师主导,学生无法自主思考,缺乏创造性。
2.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主要看重格式、标点符号以及字迹整洁,而没有对于学生内容和结构的宝贵建议。
3.缺乏具体的作文指导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学生困难重重。
因此,我们需要加以改进: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教师应该在批改作文时,注重评价学生的内容、结构及语言表达。
3.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指导方法,如带着学生做填表式作文、对话式作文、叙述式作文、描述式作文等。
小学口语教学主要还是以单向讲述为主,存在着以下问题:1.小学口语教学使用的材料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2.口语教学缺乏选择、归纳、比较演示等学习策略,容易导致单向听说,没有适度的语言训练。
3.教学派 instead of 知识引导,教师介绍 instead of guidance。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1.扩大口语材料的来源,寻找更多真实、有趣、多样的口语材料和更多的真实体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模仿和表达。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育人之道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表达工具,而情感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作品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语言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引导学生去领悟情感,例如用心品味课文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引导学生在感受中领悟生活的情感价值,进而引发内心的感悟和共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道德教育。
语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古诗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行为来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格。
其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智慧教育。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智慧去认识世界、把握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课文中的知识和智慧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大千世界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学会用智慧去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寓言故事和历史典故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要学会思辨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需要注重文化教育。
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汉字和阅读经典,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修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我们必须承认,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入手,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现状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涉及课外阅读和基础知识的传授。
这种简单的内容安排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他们的综合语文能力。
2. 学习方式呆板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方式比较呆板,注重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缺乏主动性,难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评价方式不合理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笔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阅读能力。
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学生忽视口头表达和阅读能力,而只注重笔头作业的完成。
4. 缺乏趣味性现阶段许多小学的语文教学缺乏趣味性,课堂内容单一,学生难以产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高,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
二、对策1. 优化教学内容要改善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优化教学内容。
可以增加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课文,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并且结合历史、文化知识,增加课外阅读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2. 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比如游戏式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等,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3. 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
可以引入口头表达和阅读评价,多样化评价方式,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全面体现。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评价,而不是只注重学生的记忆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育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了解,是学生感知语言美的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体验语言的魅力和美妙,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优美诗文、欣赏经典故事、品味名家作品等方式,开发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感受语言美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
二、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心灵,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导读、解读、评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书中的道理和真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验情感,提升品格修养。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四、鼓励学生表达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让学生在表达中增强自信,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情感分享、主题演讲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品格修养。
五、启发学生思考六、注重情感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育人之道是多方面的,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品格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引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鼓励学生表达,启发学生思考和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品格修养。
希望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潜能,积极育人,努力打造更加优秀的一代接班人。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2021年第15期153课程研究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李晓燕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阅读说明的内容单调小学学生具有关键的低年龄特征,阅读范围相对较窄。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仍将重点放在教科书教学上。
此外,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通常用自己的学习代替教学。
教师说明的内容具有固定的程序,只不过是对文章级别的划分,对文章主要思想的概述以及对作者感受的理解。
教师的主观愿望是有意或无意地强加于学生,因此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自然导致他们在阅读教学中并不十分活跃。
(二)设计教学缺乏创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师在开发课程方面的惯性,教师逐渐开始滥用在线课程,进行细微的更改,甚至不加修改地使用它们。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程应基于实际的教学情况,只有课程符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一方面,网络教学计划可能与实际的教学情况不符;另一方面,会导致自身教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这种网络教学计划的广泛使用将逐渐失去老师自我的创新能力,它不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课程标准,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障碍。
(三)忽略学生的主体状态新的课程改革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主体的基本地位,将学生视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并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但是,在一个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会以自我为中心,并根据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单一的知识教学。
在小学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习惯于运用阅读知识并讲授一些传统的阅读概念,以使学生在阅读时不会感觉到工作细节的美。
教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因此,学生的阅读热情不高,老师的阅读指导水平也较低。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一)引导预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为学生灌输知识。
需要认识到的是,在教师的单向灌输下,小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很缓慢的。
为此,教师需要认识到使学生在课下具备超强自学自练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和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语文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小学生接触文化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传授文学经典、讲解文本内涵、分析人物命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能力。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表演、赏析,都能引导学生向优秀人物学习,感受人性的伟大、懂得真理的可贵,从而在心灵上受到净化,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
语文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品格的陶冶,情感态度的塑造。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
通过解读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命运,引导学生感知善恶、懂得友情、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诗词歌赋、古文经典等文学作品,来感悟爱国、孝道、友善等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课外活动、班会讨论等形式,在学生中弘扬正能量,倡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尊敬师长等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和礼仪规范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还表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明和礼仪规范上。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名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优美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修养。
也可以通过规范的语言文明引导,培养学生的礼貌待人、尊敬师长的好习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教导学生礼貌用语和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育人家庭是学生品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合作,共同育人。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校需要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理念和实际开展情况,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背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背诵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背诵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背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背诵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
通过背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体现文学性和艺术性。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尽可能准确地复述课文。
这种训练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实现口语语言能力的转化。
3. 增强学生写作的能力背诵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写作中,学生可以借鉴背诵的诗句或者句子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背诵可以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是学生领悟文学之美的桥梁。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背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更能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如何开展背诵教学?1. 确定背诵的内容在开展背诵教学之前,老师需要仔细审阅教材,确定背诵的内容,选择适宜的诗歌、文言文等,确保背诵可以成为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突破口。
2.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确定合适的背诵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简单易记、朗朗上口的诗歌,让学生借助于口诀、手势等方式记忆。
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篇幅较长、情感深沉、难度较大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分析、创作等方法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创造良好的背诵环境在教学中,老师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背诵环境,比如说,可以选择优美的音乐、灯光、背景等场景来模拟背诵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背诵的乐趣性及吸引力。
4. 积极引导学生在背诵教学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如按组织分组、小组相互辅助以及开展背诵比赛等,通过互相竞争、相互鼓励来提高背诵的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
热点解读浅谈小学语文课中的美育教学■刘文君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特点,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挖掘感受美、创造美等好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美育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美育教学;探讨语文课堂是展现情感、展现美的重要阵地。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让学生产生自己的审美体验?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展现美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重点思考这些问题。
一、美育提升小学生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经历了学科专家、大学教授、作家、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专业人员五年的编写,所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重难点、感悟文章的主旨,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一)美育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础性地位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里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良好公民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独立的人格,具备创新合作的意识,更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
因此,不同学段的语文课程也分别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不管是在识字与写字方面,还是在诵读古诗词方面,还是在阅读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灵性的火花,感悟语文的力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丰富的审美质素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体现对人类、对大自然的关注,教育学生尊重多样的文化。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每篇选文都要具有典范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教师要根据当下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从实际出发,提高美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地位。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小学语文老师懂得如何有效地去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就会更好地将美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对美有深切的体验。
(一)挖掘教材中的心灵美统编教材中除了自然形象美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有生命意识的美文,这些课文都充满人性、人情之美。
比如《小英雄雨来》中,顽皮可爱、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智慧美。
面对课文中这种精神的典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净化自己的心灵,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的光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
新 胚 芽 , 养 学 生在 语 文 学 习方 面探 索精 神 和创 新 能 力 有 着 非 常 重要 的 作 用。 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 问题教 学 法应 重 视 几 个 教 学环 节 : 培 一
【 文章编号】6 1 1 7 (0 00 — 1 2 O 1 7 — 2 02 1 )4 0 4 一 2
握 巾国 长城 的特 点 , 打 开 书 本 读 一遍 课 文 , 后合 I书 本 闭上 请 然 二
眼 睛想 一 想 长 城 模 样 。 书 中所 讲 和 你 们 在 电视 、 刊 杂 志所 _ 如 抱 r
解 的有 什 么 相 同 和 不 同 呢 ? 同学 们 想 了 一会 儿 后 . 的 同学 说 相 有
,
仟何 一 个 闺家 的 发 展人 才是 基 础 , 而人 才 的培 养 、 才 的 素 人 顷 重存 创新 。 新 是 一个 国家 一 个 民族 的 灵 魂 , 推 动社 会 进 步 创 是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实 践 , 认 为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间 题 教 学 我 法 应重 视 以 下几 个 教学 环 节 :
一
有 的 晚 自己 r解 的与 书 本 中列 举 的不 尽 相 同 。 家此 时争 论 大
不休 , 么 有 什 么异 同呢 ? 等 同 学们 学 完 r 长城 》 课 后 , 个 那 《 一 这
是 教 学 情境 的创 设 ; 是 巧 思 妙 设 引入 问题 ; - 启发 诱 导 , 决 问题 ; 二 Z是 解 四是 反 馈 矫 正 , 励 评 价 。 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8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康欢欢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言学科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
语文阅读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还能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解基础。
虽然小学阶段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小学生自身年级较小,智力还未完全成熟,对其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现状需要解决。
在全面课改的要求中,对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之一。
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阅读方法,以及如何在课外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成为一线语文老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现状在传统教学中,以学生做题的高正确率为目标,将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通过题海训练,提高语文阅读部分的分数,并不对所读内容进行讲解,只对答案进行校对。
长期下来,学生对阅读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对阅读答案内容的出处不知甚解,进而对阅读缺乏耐心。
同时老师自身能力受到教学时间上的严格限制,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不能充分对课文进行讲解,向学生传授的阅读方法只能一带而过。
使得学生对于阅读方法,要么不能掌握,要么不能灵活运用到阅读中,直接造成学生阅读效率低下。
虽然通过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扩展到课下时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但一方面学校以及老师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籍数量过多,家长以及学生难以选择合适的书目进行阅读。
另一方面存在书籍内容过于复杂,小学生不能独立实现阅读目标,以及书籍内容质量较低,不能增长学生见闻,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情况。
除此外,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传统纸质阅读受到冲击。
一方面小学生在阅读时,更愿意选择色彩丰富的漫画书,或者插画丰富的童话书籍以及轻便携带的书籍为主。
另一方面小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表现出厌倦情绪,在阅读以上书籍时则相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的策略阅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附加任务。
”因此,德育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促进各方面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现简单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德育“触”发点。
语文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它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价值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深钻教材,找准教材中的情感“触”发点,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从而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1、识字、写字讲授中结合汉字本身的结构特点渗透。
在传统的语文讲授中,很大一局部老师往往把识字讲授看着是老师在前面一遍一遍地教字,学生在上面一次又一次地读字、记字,把写字讲授看着是学生对着讲义一次又一次的抄字,老师只把学生看着是识字写字的“机器”,全然不顾学生自身的需求,不顾学生进修乐趣及能力的造就,只是一味地把这些字“灌”进学生的脑海中,违背了一般的教育讲授规律,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造就。
我们知道,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形体优美,而且结构讲究对称又富于变化,同时寻求严整又不失灵活,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
因此,在识字、写字讲授中,我们可以结合汉字本身的笔画、结构和形体等特点渗透德育,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所学汉字的特点,再让其在讨论交换中分析这些汉字与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讲授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笔画、结构等,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连合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浸透德育教育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为21世纪培养的新学生首先应该是富有民族气节,遵纪守法,热爱自己祖国的爱国主义者。
近几年来,中学生、大学生崇洋媚外,伟法乱纪屡见不鲜,这正说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根底薄弱。
因此,从小学开场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打好思想政根底是新世纪的需要,也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展教育,凭借教材进展应该是主渠道。
语文,浸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展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敬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根据小学语学科的性质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谈几点粗浅的见解:一、明确内容的广泛性教材中,德育教育的内容上多方面的,如?日月潭?、?黄山奇石?、?我们的祖国多么广阔?等反映我们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幅员辽阔;?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是反映新世纪祖国崭新的社会新风气;?英雄王二小?、?珍贵的教科书?等反映祖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时英勇对抗的民族精神。
这一篇篇教材构成了一个个德育教育的整体。
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让学生通过祖国的山、水、物等一个个事例,逐步加深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理解,深化对祖国人民的认识,以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二、语文科的特殊性语文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辨证统一。
因此,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要潜移默化,要在浸透上下功夫,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受到洗礼。
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激情的感染,从中承受教育。
三、德育教育要注意阶段性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要分年段,因人而异。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突出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认真做到德育教育要有阶段、有顺序。
根据小学生知识差距,心理差异,年龄跨度,一般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和群文阅读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策略。
单元整合指的是将各个知识点和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而群文阅读则是指通过阅读多种文学作品,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视野。
本文将分别从单元整合和群文阅读两个方面来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单元整合单元整合是指将教材中的不同知识点和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一些主题或素材,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单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单元整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1. 主题整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个主题作为整合的对象,比如“家乡的故事”、“校园生活”等。
通过这个主题,教师可以整合一些相关的课文、诗歌、小说等内容,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理解这个主题,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2. 素材整合3. 多学科整合在教学中,可以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比如与数学、科学、美术等学科相结合。
通过这种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单元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单元整合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指通过阅读多种文学作品,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视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群文阅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施:1. 多种形式阅读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如课文、诗歌、小说、童话等。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和群文阅读是两个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单元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群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浅谈安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
依据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和规定,将安全教育渗入到教学当中是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小学生的年纪尚小,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危险的定义还不完善,同时对于目前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身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还有很多。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九年义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应该主动承担培养小学生安全意识的责任和义务,不断融入安全教育相关内容,保护小学生的个人生命安全不受侵害。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小学语文属于文科领域,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语文阅读文章和基本语文知识,但是涉及到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不多,因此,教师要不断地研究和深挖语文教材,仔细寻找安全教育内容的切入点,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有效地融入相关安全教育理论和思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教材上的插图进行具体描绘,插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人们在庆祝春节时都在干什么?有的小学生说插图上有人在挂大红灯笼,有人在买年货,还有的小朋友在放鞭炮,此时,教师可以将放鞭炮作为安全教育的切入点,通过大屏幕向小学生展示一组图片或是小视频,每年我国都会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大量的重大火灾事故,即使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但还是无法阻止悲剧发生。
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这样一则真实的新闻,在2019年春节后不久,一名小学生由于玩鞭炮,造成自己的四根手指被炸断,这样的惨剧足以引起广大小学生的重视,并时刻谨记保护自身安全,远离一切危险区域和危险因素。
二、营造安全教育环境依据我国新课改的具体改革要求,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重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使得安全教育可以充分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在营造安全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一点,就是要掌握好安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之间的平衡,不能过多地融入安全教育知识,使得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安全理论课堂,也不能将安全教育内容一笔带过,这样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形不成应有的安全意识,起不到预期的安全教育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美”感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语道出人们对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美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享受,一种乐趣,一种陶醉。
真正的美应当是纯洁的,真实的,善良的。
他能使人的内心产生无比的喜悦和兴奋,在欣喜中受到启迪,领悟生活的真谛,从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审美感受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述,还是从内涵意义的阐明都充满了美的因素。
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语文教师,其本身具有双重任务:不仅自己需要从教材中领悟美,而且还得教会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美。
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用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
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
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
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
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性和情感性如润物无声的丝丝春雨自然地与学生交融。
语文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总还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要感情真实,语言动人,就永远给学生一种艺术的美。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
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
因为文学作品是用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而形象又是借助语言塑造出来的。
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具体的、感性的典型形象。
只有我们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
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
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
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
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
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
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
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三、巧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在审美教育中,审美对象总是以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方式存在的,离开了具体的感性形象,就不可能成为审美对象。
因此,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
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
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
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
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
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学会“真正用人性的态度对待世界”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四、利用板书展示结构美
人们都说当老师的是每天与粉笔打交道。
不错,课堂上教师离不开板书。
写得一手好字,自然给每天都望着黑板的学生一种美的享受。
板书美,不仅强调老师要写得一手好字,还要求老师在板书时必须注意板书的位置,板书的条理。
一句话,板书要合理。
有的老师一节课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写了擦,擦了又写;有些老师却不喜欢板书。
前者往往给学生以杂乱的感觉,抓不住重点,后者则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深。
所以,该板书
的要板书,多余的板书则应省略。
板书应力求简洁、明了,既要给学生以美感,又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像教《小珊迪》一课时,我认为这样的板书的确是较合理地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整体与部分,主要与次要,重点与难点都揭示出来。
外貌 ---- 冷同情
语言 ---- 饿请求
小珊迪轧伤还钱诚实悲伤
行为激动
挂念弟弟善良赞美
通过板书,还可以教学生自己整理学过的知识,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板书,从而认识作者布局谋篇的结构美。
有的教师本身素质好,板书时,还可以即兴配合图画来增添美的色彩。
五、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
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的过程。
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
因此,在阅读中,“想象力比知识还重要”(爱因斯坦语)。
想象的触觉伸得越长,由文字所唤起的意象愈丰富,对课文的感受就愈生动,愈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依具体的视觉形象,比依抽象的文字符号更容易唤起想象,而且由前者唤起的想象较后者的更生动得多、丰富得多。
例如,教学《长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重现凝聚在这一典型的“人化的自然”当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再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启发学生想象西沙群岛海底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想象海底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想象鸟的天下,到处是鸟蛋,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情景;想象满地是贝壳,孩子们在尽情地拾贝壳……让学生驰骋于想象的自由王国,在脑海里形成一幅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的美丽画卷,从而陶冶学生的整体美感。
六、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过“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
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互相迭印,相融为一,
这即是意境。
为学生创设一种美好的意境,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
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
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
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
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
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作者成功的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
教学这样的句子,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体会出美的韵味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
教师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