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难点与优化建议[社会保障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难点与优化建议
摘要: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提出:应明确慈善组织在医疗救助体系中的角色和责任, 开展多样化的救助方式, 建立慈善救助信息共享平台, 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 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慈善组织; 社会保障体系; 医疗救助;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participating in medical assistance, this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in the medical assistance system should be clarified; diversified rescue methods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for charity assistance should be established; charitable organization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we should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Keyword:Charitable organization;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edical assistance;
1、研究背景
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覆盖了99%以上的人口, 但保障水平还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导致灾难性医疗支出常发, 进而产生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社会性问题[1]。随着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全面脱贫目标的临近, 健康扶贫进入攻坚阶段。要消除“健康贫困”、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 必须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医疗救助中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 我国政府对发展慈善医疗救助事业和构建慈善医疗救助体系越来越重视。2016年12月,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8号) , 明确提出建立相对完整的基本社会保障和慈善医疗救助的相互衔接和互动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慈善救助事业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要大力支持慈善事业的发展。2018年1月, 民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2018]23号) , 要求各地搞好社会组织与政府在医疗救助中的有效衔接与合作, 完善多元化社会救助体系。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 为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方式和方法指明了方向。
尽管目前慈善医疗救助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 但也面临着参与医疗救助中角色和责任不明确、救助内容片面、公信力不足等困境, 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救助效率和水平[2]。对此, 本文通过了解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现状, 从多个维度分析慈善组织面临的困境,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我国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现状
2.1、慈善组织数量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活力的不断增强, 慈善组织迅速增加。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框架下, 慈善组织主要包括基金会、社会团体(红十字会、各级慈善会等) 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福利院、各类互助中心等) ;其中, 基金会因其成熟的筹资体系和组织架构已成为慈善医疗救助的中坚力量。2010—2017年, 我国各类慈善组织数量快速增长, 越来越多的慈善组织开始参与医疗救助活动。在我国慈善信息平台登记的慈善组织中, 医疗服务领域占7.36%, 仅次于人类服务、教育服务和扶贫发展领域, 排名第4;在开展的4210个慈善救助项目中, 医疗类项目有328个, 占7.79%[3]。
图1 慈善组织发展概况
数据来源:民政部《2017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2、慈善组织医疗救助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 慈善组织筹集的资金数额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医疗救助能力不断提高。2010—2016年, 慈善捐款总额、人均捐款额、社会组织从业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底, 全国社会捐赠总额达1392.94亿元, 人均捐款100.74元, 捐赠总额占GDP的0.19%, 进入医疗领域的比例达到26.05% (见表1) 。同时, 民营企业逐渐成为捐赠的主力军, 网上筹款、网上众筹、股权捐赠等新形式发展迅速, 为慈善捐助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国家健康扶贫政策的提出和不断完善, 有专家预测, 未来几年医疗卫生领域的捐款数额会继续增加, 这为慈善医疗救助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保障。
表1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2010—2016年《中国慈善捐赠报告》《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
2.3、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模式多样化
我国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慈善组织通过自筹资
金设立医疗救助项目;二是政社合作, 即慈善组织与政府合作开展医疗救助项目;三
是社企合作, 即慈善组织和企业合作, 包括接受企业捐赠或与医药器械公司直接合作;四是慈善医院模式, 即慈善组织和政府设立慈善医院或设立专项资金与医疗服
务机构合作开展医疗救助;五是新兴的互联网微型慈善模式。目前, 慈善组织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救助项目已遍布全国各地, 社企合作、网络慈善、慈善医院等形式发展
迅速, 微型慈善模式越来越受欢迎, 但慈善组织通过自筹资金设立慈善医疗救助项
目仍为主要形式。在具体的项目类型中, 有覆盖所有困难人群的项目, 也有针对儿童、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项目;救助的病种呈现多样化, 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癌症、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均有涉及;救助方式以医疗费用救助为主, 辅以药品救助、医疗器械救助、慈善义诊等。
表2 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主要模式
3、我国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困境
3.1、救助的角色和责任不明确
慈善医疗救助通过整合民间救助力量, 用于弥补政府医疗救助覆盖面和救助水
平的不足[5]。但在我国, 政府是慈善事业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由于政府长期主导, 以及对慈善组织参与医疗救助的过多干预, 导致慈善事业官办色彩浓厚[6]。当前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之间的关系不明、责任不清, 救助项目难以取长补短, 无法形成整体性效应;很多处在救助标准边缘的人群可能因突发疾病既得不到政府救助, 又不
符合慈善组织救助标准, 大大降低了医疗救助的效率和效果。许多民众更是将慈善
医疗救助与政府救助混为一谈, 使医疗救助资源无法有效互补, 慈善组织的优势难
以充分发挥,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慈善医疗救助的效率和可及性。
3.2、救助内容较为片面
国外成熟的医疗救助制度不仅关注费用和物质, 还包括心理健康干预和社会支
持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引起的心理和社会问题, 从多个层面为救助对象提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