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第二单元-司马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史记》不仅是一部空前巨大的历史 著作,而且也是一部卓越的文学作品, 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传记部分,具有很 高的传记文学价值,对后世的散文以 及各类文学如小说、戏剧等都有巨大 影响。
▪ 因此,《史记》一书在文学史上也有 崇高地位。鲁迅曾称《史记》这部书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也正是从史学和文学两方面肯 定了它的性质和伟大成就。
▪ 叙事、说理、抒情相结合,“理至情切” 的表现方法 :
▪ 作者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① 受辱——引决 (士人应持的态度);② 受辱——隐忍— —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 孔子、屈原、左丘明等);③“我”(司 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 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 “情切”:情感跌宕起伏,奔放而曲折。
▪ 1、在《史记》中,作者以“不虚美、 不隐恶”的态度,揭露了封建统治者 的许多暴行、暴政,记录了他们的丑 恶面目。
▪ 2、同情人民的起义和反暴斗争。
▪ 3、热情歌颂爱国人物和有重大历史贡 献的人物。
▪ 《史记》人物传记在描写人物上有极高 的艺术成就,具体表现在:
▪ 1、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有典型 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 格特征。
司马迁:“小子不敏, 请悉论先人所次 旧闻,弗敢阙。”
▪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 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 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 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 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 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十表 (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 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 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余字。
心理学界,有以压抑说和补偿说来解
释文艺的创作的了,但我们在两千多
年前,却也早已有了一个同调,这就
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

——李长之《司
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
▪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以无比激愤 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 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 吐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 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 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 薄寡恩的不满,诉说受刑后“隐忍苟 活”的苦衷。
▪ 在漫游过程 中,司马迁流露出对传统 文化极其深厚的感情。“适鲁,观仲 尼庙堂车服礼器, 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孔子 世家》)“余适长沙, 观屈原所自沉 渊,未尝不垂泪,想见其为人。” (《屈原贾生列传》)
父亲的嘱托
▪ 司马谈:“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 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 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 为 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 甚惧焉,汝其念哉!”(春秋鲁哀公 十四年猎获麒麟事。相传孔子作《春 秋》至此而辍笔)
▪ 刘禹锡的诗歌确实有一种豪爽的乐观向 上的风格。在歌咏秋天的两首诗里这种 风格表现得十分突出。
定风波
▪ 苏轼(1037~1101年),生于北宋中 期仁宗景佑三年。字子瞻,自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 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礼部试第二, 复试第一,殿试与弟同科进士及第, 欧阳修预言“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 苏轼在杭州呆了三年,任满后,被调 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 。
▪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 还不到三个月,就以作诗讽刺新法, “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 史称“乌台诗案”。
▪ 苏轼坐牢103天,出狱以后,苏轼被降 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元丰八年
刺史,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 十一岁卒。有《刘宾客集》四十卷。
▪ 他有许多著名的怀古诗,语言平易,感 情深厚。如《金陵五题》其一《石头 城》:
▪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 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 其三《乌衣巷》:
▪ 朱鹊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乡土文化的熏陶
▪ 夏阳龙门,南 临黄河,北面50里是著名 的龙门山。有丰富的历 史文化底蕴。相传 大禹曾在龙门凿山治水。韩城古称少梁,春 秋时先属秦,后属晋,战国属魏,后又入于 秦,屡为秦晋、秦魏战地,不少著名的战役 都发生在那里。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 的,他“耕牧河山之阳”(《史记·太史公 自序》 ),与农夫牧童为伴,在饱览故乡 山河名胜的同时,也有机会听到许多相关的 历 史传说和故事,乡土文化培育了司马迁 的豪迈灵秀之气。
▪ 词:是开宗立派的大家,首开豪放派 词风,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的代表, 合称“苏辛”。
▪ 诗歌:提高了宋诗的质量,成为北宋诗坛 骄傲。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散文: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为“唐宋 八大家”领衔人物。与欧阳修并称“欧 苏”;
▪ 书法、绘画:对书画也很擅长,同蔡襄、 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 司马迁正是从这历史和文化发展的艰难历 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榜样和前驱者,找到了 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
▪ 《报任安书》见识深远,辞气沉雄,情怀 慷慨,言论剀切,是激切感人的至情之作。 其中叙事、议论、抒情,志气盘桓,交融 一体。信中司马迁的崇高的人生信念和为 《史记》献身的精神,具有深刻的启示意 义和教育价值。
至古老的有关三代的典籍,下至西 汉盛世司马相如等人的辞赋, 他
都有涉猎。至于诸子百家的著作, 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的史料,乃至 朝廷的公 文档案,都是他的阅读 对象。
长期的漫游
▪ 司马迁在20岁时有过漫游的经历,到 过东南一带许多地方。在会稽(今浙 江 绍兴)探访大禹的遗址,在长沙水滨凭 吊屈原,在登封瞻仰许由的坟墓,在楚 地参观春申君的宫殿。在刘邦发迹的丰 沛之地,司马迁参观萧何、曹参、樊哙、 夏侯婴等人故居,听故老讲述楚汉相争 时这些开国功臣的轶闻逸事。
▪ 修辞手法的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 内涵。
不平则鸣
▪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 “鸣”,正是人在命运的磨难中对 命运所作出的一种控诉和抗争。
刘禹锡 秋词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公元793
年与柳宗元一同中进士,顺宗永贞元年 (805)与柳宗元一同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 团,在当政的几个月内实现了一些改革。 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贬谪为朗州(今湖 南常德)司马。后迁连州(今广东连县)
▪ 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 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 的。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 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能充分 施展他的政治才干。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 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 而是以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 至的不幸,
(1085),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哲宗 即位为帝。幼帝登基由祖母太皇太后高 氏(英宗的皇后、神宗之母)摄政辅佐, 逐次地废除新法。王安石势力倒台,司
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被召
还朝。这之后短短一两年内,苏轼从登 州太守,拔升翰林学士,至上礼部尚书。
▪ 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 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就现存 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 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他无 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大家。
▪ 司马迁对生命与事业的崇高信念,是基于 他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 的事迹的观察和认识;是基于他对古代学 者历经苦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的继承和发 扬。他发现,往昔“富贵而名摩灭”的人, “不可胜记”,只有“倜傥非常之人”, 即对历史和文化做出贡献的人,才能不朽。
▪ 他认为,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 膑、吕不韦、韩非等人的著述,以及《诗 经》,都是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 “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 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这些古代“贤圣”历尽磨难,强志不屈,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 见”,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命若琴弦
1.解题关键字 命若琴弦,脆弱还是坚强; 生存——由目的走向过程的
救赎之路; 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

▪ 内容提示
▪ 这篇小说情节简单,叙述朴素,结构清晰。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两个生活在社会边缘的瞎 子师徒,以说唱为生。老瞎子从师傅那里得 到了一张药方,弹断一千根弦之后服那付药, 就可以看到世界。为了这个目的,老瞎子走 过了50年风雨坎坷之路,每天和小瞎子攀山 越岭,走遍大村小舍,用心去弹自己的琴。 可是在野羊坳村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弦后, 老瞎子才知道那药方原来是一张白纸。
▪ 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 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 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王安 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因在返京 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 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
▪ 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 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 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 全文情感真切,有时奔放激荡,豪情满怀; 有时又回肠荡气,如泣如诉。文章情感忽 而悲切,忽而豪壮,忽而又痛不欲生。这 正如后人评价这篇散文时说,它“如山之 出云,如水之奔壑,千态万状,变化于自 然,由其气之盛也”(清·方苞)。
艺术手法
▪ 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 气势。
▪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 深沉壮烈。
▪ 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 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 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 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
▪ 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 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 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 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 《定风波》这首词正是作者这种乐观 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司马迁(约前145-前 90年),字子长,夏 阳(今陕西韩城)人, 先世为周代史官,父 谈任汉武帝太史令。
▪ 司马迁少时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二 十岁后漫游几遍全国。武帝元封三年(前 108),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 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 础上,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从事 《史记》的编写。天汉二年(前99),因 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 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 后,授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使他更 发愤著述,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左右, 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不久即去世, 年约六十余。
▪ 2、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它写人物的生平,既不是平铺直入地 介绍梗概,也不静止地介绍人物地言 行,而是具体地写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矛盾和冲突,构成曲折动人的故事情 节,引人入胜。
▪ 3、对话语言符合人物个性,生动传神; 抒情、叙事,极富表现力。

创作本是人类心灵至高的活动,
在心理方面岂可以无因?所以现代的
▪ 《史记》第一次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反 映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间中华民族 的奋斗史,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 史人物形象,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 学,又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各体有 机配合,构成了这部“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 安书》)的历史巨著。
▪ 司马迁写作《史记》,特别是在他的 《史记》人物传记中,表现出了一定 的进步倾向:
良好的教育
▪ 从10岁开始诵读用籀文写就 的文献, 从小 就打下了坚实的古文基础。他还 转益多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 文《尚书》, 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 《春秋》。后来担任太史令,他又利 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由国家收藏的 各种文献资料。
▪ 从《史记》提供的线索来看,司马 迁阅读的范围是 非常广泛的,上
▪ 也有感叹身世之作,如《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 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 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 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世事的变迁,仕宦的升沉,在他看来似 乎是自然的规律。他固然感到惆怅,却 又相当达观。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 没有使他消沉颓唐。白居易说:“刘梦 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