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
关于企业经济统计问题及完善措施分析企业经济统计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
它能够让企业对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基础。
在我国,企业经济统计一直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点。
虽然企业经济统计已经取得很多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有问题1. 质量不稳定企业经济统计数据质量不稳定,数据精度和准确性有差异,这些问题可能由于各种外部因素造成。
例如,政策调整或者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导致某些数据不可靠。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控制,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2. 不全面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不全面,没有考虑到许多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
例如,社会经济发展、人口需求变化、业态变化等因素会产生新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不能覆盖这些新的经济活动,那么就无法反映实际情况。
因此,企业经济统计需要建立更为全面的数据类型和包容性,以便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
3. 不可比性企业经济统计数据之间的不可比性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可信度和可用性。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时间、地点和行业之间。
因此,为了提高数据可比性,需要建立相同的计算方法、标准化的数据类型、精确定义各项指标,以便更好地反映经济运行状况。
完善措施1. 拓宽数据资源来源为了准确反映企业经济状况,应尽可能多地吸收数据来源,例如官方发布的数据、企业公开信息、行业统计数据等,以建立全面可靠的数据来源。
3. 引入新技术当前,人工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缺陷。
因此,可以引入新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以便更好地捕捉企业经济活动,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总结通过拓宽数据来源、建立统一标准、引入新技术等完善措施,可以更好地解决企业经济统计数据存在的问题,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这对于企业管理和决策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
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一、当前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统计数据人为干扰因素增加。
一些地方和单位的统计法制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严肃性认识不足,对待统计工作主观随意性大,缺乏严肃性,致使错报、漏报、迟报、虚报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甚至受利益机制驱动,在与自己有切身利益关系的统计数据上做手脚、掺水分,造成统计数据严重失实。
2.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基层统计部门力量弱、任务负荷重,难以担负起统计质量控制工作的重任。
而有些基层单位的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从事统计工作的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基层统计人员更换频繁,台帐、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混乱,使统计工作缺乏准确的依据,直接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3.现行统计方法制度滞后。
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必要的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其他专项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全面统计报表仍占主导地位,抽样调查比重很小。
在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企业各项经营活动日益活跃的今天,全面统计报表制度已显得越来越笨重,在经济生活中变得处处被动,再加上全面统计报表自身的一些缺陷,这种报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尽快改变。
4.现行的统计机制缺乏足够约束能力。
由于各企事业单位的统计部门与上级单位的统计部门除了报表外没有隶属关系,因此在向上级单位的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时随意性较大,而上级统计主管部门对他们的约束力不大,这就会严重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随着统计范围、领域的不断扩大,涉及的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也明显下降,使得组织统计调查和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
5.统计立法不完善,统计执法难度大。
我国《统计法》的法律条文过于笼统和原则,导致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较差,并且《统计法》对违法者的惩治力度和强度不足,很难有足够的威慑力。
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根源剖析及对策
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根源剖析及对策□文/河南省唐河县农调队 郝全军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也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和基础。
纵观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每一次挫折和坎坷,无不与数字不实有关。
特别是五十年代末的虚报、浮夸把新中国刚刚步入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冲击得千疮百孔,整个社会经济被推向了崩溃的边缘。
然而,当历史发展到九十年代,人们心灵上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虚假数据这个幽灵却又飘然而至,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又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社会焦点。
本文拟就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提出初步解决数据质量的对策。
影响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根源剖析世界是矛盾的集合体和统一体,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统计数据出现了失真也并非是偶然的和单因素影响的,这里面有社会因素、也有体制因素,有调查方法的原因、也有人员素质的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被请进了中华民族的家园,但是一些负面的东西也同时冲入了国门,个别“免疫力”较差的干部受利益机制的消极驱动,难以抵御那些腐败病菌的侵袭,表现为好大喜功。
虚报、瞒报和篡改统计调查数据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出现了“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伪造数据骗取荣誉、捞得实惠等腐败现象。
2、统计管理体制的限制。
目前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以块块领导为主,条条只有业务上的指导权,业务主管部门对下级统计机构没有人事任免权,这种统计体制的管理现状无疑不利于统计人员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
因此,在一些人的思想上存在着当地领导让我干统计,我就要为其服务的片面、糊涂认识。
在上报统计数字时,急领导之所急,想领导之所想,报领导之所需。
3、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的制约。
目前,我国实行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依然是以单一的全面统计报表为主,而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组织形式和调查技术应用得比较少。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三)
对提高金融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开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统计数据质量却难以提高。
如何适应时代开展,不断改进统计工作,提高数据质量,是摆在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分析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现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方案经济时期的产物,管理层级过多,行政干扰过大,独立统计的地位难以实现,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腐败现象,对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较大。
2、统计法制不健全,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
现行统计法于1983年公布,1996年修改,最后一次修改也距今有十来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统计环境和统计对象都有了较大的改变,统计法在调整新时期的统计关系,标准统计行为等方面有明显滞后之处。
一是处分力度太小。
统计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最高处分额只有5万元,对有的单位来说,其违法本钱小于守法本钱,为逃避有关费用,他们宁愿支付罚款也不愿因守法而承担更多的费用支出。
二是对违法主体的责任追究有失公平。
统计法对企事业单位的违法主体有处分权,对行政单位却没有处分权,致使行政单位的统计违法行为因缺乏有力的惩罚措施而无法有效遏制。
三是对局部统计管理领域的标准不完善,如统计资料的公布、使用等没有规定相应的违法责任,对网络平台上的统计行为也缺乏相第 1 页共7 页应的法律条文等。
这些法制上的不健全,使统计监管乏力,难以树立政府统计的权威。
3、基层根底薄弱,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一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重,条件差,在客观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现在,各项调查和普查接连不断,各专业统计报表也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都纷纷向基层加压,加上基层单位的工作条件有限,大局部基层统计人员都是超负荷工作,致使敷衍了事、闭门造车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是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在主体因素上影响了源头数据的可靠性。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当今社会大数据已经在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海量数据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数据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一起挖掘。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大数据的海量、实时化、电子化易处理、数据多元化等特点为企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极大的方便了各行业的数据处理和查找,是企业和政府做出合理的决策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微不足道的数据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得到解决,会严重影响数据的整体质量。
所以影响数据质量因素的研究不仅是统计部门的任务,也是各部门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1影响因素分析1.1流程维度的影响从该维度对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数据收集,数据存储,数据使用三个阶段来进行,这是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在不同阶段的处理功能。
1.1.1数据收集阶段在数据收集的方式和统计标准上,大数据时代因为智能设备,传感器以及社交协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得数据的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今网页,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论坛,主动和被动系统传感器成为大数据的产生来源,海量数据的产生,让统计数据在广度上无限接近“总体”,这样的大数据收集明显地优势就是会增加统计的准确性,但是数据接触范围的扩大会带来许多以前未曾出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数据的时效性比以前大大缩短,而有效的数据收集,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这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1.1.2数据存储阶段传统的数据存储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存储的要求,大容量及高扩展性,高可用性,高性能和访问接口的多样性都要求改变单一的数据存储结构。
现在的数据存在着大量视频,图片等非机构化数据,使用以往的存储要经过复杂的转换过程,将其转换为结构化的数据,但是这个过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转化方式不合适,直接导致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实现大数据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将这些非结构化的数据与结构化的数据有机结合,建设新型的数据库。
1.1.3数据使用阶段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一种共享的资源,不再由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部门单独使用。
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
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一、背景介绍统计是一项重要的国家基础工作,它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意识到统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统计体系,提升数据质量。
二、主要问题分析1. 数据不准确在统计过程中,由于样本选择不当、调查方法失误或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威胁。
例如,在个别地区和部门报送统计数据时存在篡改或虚报情况。
这会对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 数据孤岛现象在当前信息时代,各个部门往往会有大量的数据产生,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和标准化规范,导致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数据孤岛”。
这不仅影响了信息共享与利用效率,也使得整合各类数据成为困难重重。
3. 调查手段陈旧目前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陈旧的调查手段,如纸质问卷和面谈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也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
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可以更快捷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4. 专业人才供给不足统计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来保障数据质量和技术能力。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统计人才相对稀缺,这使得统计工作面临一定压力。
此外,长期缺乏培养机制也导致了统计领域人才储备不足。
三、改进建议1. 强化调查监督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应加强对各级统计部门和报送单位的监督。
建立健全惩罚机制,对篡改或虚报数据行为依法进行严惩,并加强统计人员责任意识教育。
2. 推进数据共享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推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
各个部门之间要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创新,在合理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同时,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管理,确保共享数据不被滥用。
3. 推动统计手段创新引入先进科技手段,例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提升统计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逐步推广智能问卷调查、在线调查等方式,减少人力投入,并改善调查对象体验。
统计数据出现的误差原因及策略
统计数据出现的误差原因及策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
要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必须严把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这一关,夯实基础,但在实际的统计工作中有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我们基层统计工作者应尽的职责,也是各级党政领导在进行科学决策和制定宏观调控措施时,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统计质量,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一、在统计工作中所产生的“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第一,领导干预对统计信息的准确性的影响非常大,有个别领导干部在对待统计工作的问题上存在有一定的误区,从而出现了“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为地虚报或瞒报的成份。
因为受到领导干部业绩考核指标的影响,许多基层干部出于无奈,不得不故意虚报统计数据,来为自己的“政绩”增光添彩。
这样就给基层统计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同时,其主管部门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第二,数据采集是统计数据的源头,必须保证所采集的数据是真实的,为此要力求统计信息的准确无误。
目前的现状是:(1)统计人员责任心欠缺,存在着推着干等现象。
(2)统计人员的业务及自身素质不高,对报表不理解。
(3)很多的企业不重视统计,认为统计就是俗语说的“十个统计,九个估计”没什么准确不准确可言。
(4)由于我国现阶段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有些地区、部门、行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故意瞒报统计数据,偷漏国家规定必须缴纳的一些费用和税金。
第三,统计工作中的统计方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和完善。
因此在统计数据采用中,就容易产生一些错误,造成统计数据的质量明显下降,因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应对我国统计工作中存在的“数据误差”的策略1. 开展统计法制教育,以法治统。
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普及《统计法》的教育,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都要了解统计工作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起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认识,得到他们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加大对各行业统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板报及大屏幕等形式讲解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力争使每一位统计工作者,从思想上加强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认识,促使统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同影响统计数字真实性的违法行为作斗争,真正做到以法治统。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变革,精确、全面和及时的统计工作对于国家、企业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国家、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本文在阐述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提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统计信息作为社会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指南和检测经济活动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
统计工作是获取经济运行的客观数据、分析和认识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发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是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因此,提高统计数据和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
一、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各方面对基础数据和统计分析的需求不断扩大,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获得高质量且能满足各方需求的统计数据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目标,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决定着统计质量的高低。
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数据统计不全,即数据遗漏、资料不全等问题,如果数据统计不全,那么就不能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状况和总体特征,也就无法发现研究对象真实的变化规律;二是数据统计失真,其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指标涵义和统计方法存在差异导致的统计失真,受利益驱动虚报和隐瞒统计资料导致的统计失真,由于调查对象不负责,漏填、乱报等所导致的统计失真;三是统计分析和统计手段落后,特别是在基础统计工作上,部分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和半手工的状态,计算配置了计算机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先进的统计分析和统计手段的作用未能真正发挥;四是统计制度不完善,包括统计执法力度不强,缺乏严格的过程监督和制约机制,统计部门人员配置不合理,统计人员任务繁重,数据误差频次扩大,同时由于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的不一致,在多家共同统计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数据不尽相同,影响统计数据公信力。
(完整word版)我国CPI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CPI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摘要】CPI作为我国一个宏观经济指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衡量以及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CPI的变动,从多个因素入手,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长率,GDP,固定资产投资,外币储备,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对CPI的影响显著程度。
通过建立线性模型,并进行相关检验,得出CPI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利于针对性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控。
关键字CPI,影响因素,描述统计,回归分析一、引言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的简称,是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是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变动和趋势的相对数。
CPI最早起源于美国,后逐渐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其计算公式为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而我国的CPI却一直相对较低,增长率不到5%,总体上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
相对于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率来说,我国CPI的增长是比较有利于经济增长的。
但从其他具体的价格指数来看,除居住价格近几年一直保持较高位置外,其余价格指数都在逐步走低。
而粮食消费价格与食品消费价格明显呈现出下降趋势。
原材料、燃料的购进价格指数等也有一定幅度下降。
而2007以来,我国CPI波动十分剧烈,从2007年4月份开始不断上涨,到2008年2月达到历史新高8.2%。
而2008年6月开始我国CPI又开始转头向下,到2009年2月开始出现负增长。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交换以价值为基础,而价值又是用价格来表现的,因此,价格既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也是经济活动的媒介。
同时价格还有调节杠杆的作用:一是政府的调节行为,二是市场的调节行为,主要体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使两者达到相对平衡。
因此,CPI变动状况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强烈,对CPI的走势和成因的分析,了解CPI上升的主要推动力,可以有针对性的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缓解通胀压力,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中国GDP增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变得愈发重要。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趋势。
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中国GDP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更加科学的经济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单一因素对GDP的影响,比如投资、消费、出口等。
这种单一因素分析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解释GDP变化的复杂性。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来研究中国GDP的影响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影响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加强对中国GDP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中国GDP增长的内在机制,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开展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中国GDP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至关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探究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促进对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通过分析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投资、消费、出口等,来确定它们对GDP增长的具体贡献程度,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机制。
通过深入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也旨在为学术界提供参考,丰富和完善有关经济增长方面的理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验证现有理论的适用性,并为相关学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通过对GDP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揭示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全面理解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视角。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揭示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为政府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学术界提供有关经济增长的研究依据,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毕业论文
陕西理工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学生姓名: 张明明学号: 1109014038专业班级: 数应1101班指导教师: 李晓康院 (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5年6月6号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张明明(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1101班级,陕西汉中 723000)指导教师:李晓康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摘要]为了探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结合我国特定国情选取了1990-2009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财政支出、职工工资总额、税收收入、上期GDP、储蓄余额这六个因素在这20年的历史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OLS(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和相应的检验。
在检验中发现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我们选择逐步回归法剔除无关变量从而消除了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利用等级相关系数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并且采用对数变换法对模型进行修正,之后再利用White-检验发现修正后的模型已经不存在存在异方差性;通过学生化残差分析法对异常值进行诊断;用拉格朗日乘数方法检验(GB检验法)发现模型存在二阶自相关性并通过迭代法消除了序列相关性;经过这一系列的检验和修正,保证了变量能够满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
通过计算这20年实际数据与每个模型的相对误差将第四个模型确定为最终模型。
最终得出结论:影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最为主要的因素有进出口贸易总额、职工工资总额和上期国内生产总值。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逐步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性多元加权最小二乘法1引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常住居民在一年内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常被公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所以自从1985年国家统计局建立起相应的核算制度以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管理部门了解我国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并且GDP的各项指标已经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统计数据为企业发展和战略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依据,不完整或不准确的统计数据显示较低的数据质量问题,直接联系到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关注企业的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来提高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准确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还没有完全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支持作用,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影响到数据的准确性。
出现有不完整或不准确的数据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企业统计数据的影响因素,找到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途径,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1提升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意义1.1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企业,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的高投资不再是唯一的动力,需要企业自愿输入作为一个内在驱动,政府应充分分权,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锐意进取,制定科学的政策,以企业统计数据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和依据,寻求企业自身的发展。
1.2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内部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基于对内外部环境的认知视角下,企业要对自身的市场环境、内部构成、生产运营等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并且要以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为基准,对内外部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整理,以实现企业内部高效的控制。
企业统计数据可以成为企业内部绩效考核的参考和依据,在全面了解企业纵横向的信息下,才能实现内部绩效考核和管理。
企业统计数据还可以成为企业的内部人员招聘提供依据,通过对完整、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对企业的未来市场空间变化状态、竞争环境需求,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同时,企业统计数据还可以成为财务决策的有力支撑,通过对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分析,可以极大地降低企业财务决策的随意性,增强财务管理水平。
地区GDP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地区GDP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文献综述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4. 论文结构安排 (7)二、理论框架 (7)1. 经济增长理论 (9)2. 经济结构理论 (10)3. 投资与消费理论 (11)4. 地区差异与收敛性理论 (12)三、变量选取与数据描述 (13)1. GDP及其组成部分 (14)2. 影响GDP的主要经济变量 (15)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17)4. 描述性统计分析 (18)四、模型构建 (19)1. 模型设定 (20)2. 指标选取与数据标准化 (21)3. 模型形式选择 (23)4. 模型估计与检验 (23)五、实证分析 (24)1. 平稳性检验 (25)2. 单位根检验 (26)3. 最大似然估计结果 (27)4. 模型结果分析 (28)六、政策建议 (30)1. 优化产业结构 (31)2. 提高投资效率 (32)3. 激发消费潜力 (33)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3)七、结论与展望 (35)1. 研究结论总结 (36)2. 政策启示 (37)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7)一、内容综述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地区GDP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
本论文旨在通过计量分析方法,深入探讨影响地区GDP的主要因素,并尝试为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GDP总量上,更体现在GDP增长速度和质量上。
对地区GDP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地区间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地区GDP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一是产业结构,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地区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投资、工业投资等;三是劳动力投入,即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变化;四是科技创新,包括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五是政府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
我国统计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
我国统计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与政策建议一、我国统计效能低下的原因分析1.统计标准与方法不完善2.统计机构缺乏资源和技术支持。
3. 缺乏公开透明的数据公布制度4. 管理与数据使用的不足5. 统计人员素质的不均衡1.统计标准与方法不完善统计标准与方法的不完善导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统计结果的正确性。
一个经济体系的复杂性,需要采用多种统计方式,来保证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有些细节灵活处理,但是如果不具备统计的原则和规范,势必影响到整个统计体系的合理性分析。
因此,制定完善的统计标准和方法,提高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对于改善统计效能至关重要。
2.统计机构缺乏资源和技术支持统计机构缺乏资源和技术的支持,直接影响统计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统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制定的统计方法也需要适应当前的信息和技术发展,从而更好的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与此同时,应加大投入,完善统计机构的技术硬件资源和业务流程管理,也能够提高其效能。
3.缺乏公开透明的数据公布制度政府部门没有建立公开透明的统计数据公布制度,导致统计数据被人误解或懒惰利用,管理不得当的统计数据被大量传播,局面更加严重。
因此,建立一个可靠的数据公布制度,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加强政府公信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管理与数据使用的不足统计数据的收集、管理、分析和使用,需要专业的数据人员进行协调与处理。
如果出现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其不仅会影响到经济预测和政策制定,还会引起公众质疑和社会的不满。
因此,负责管理和使用统计数据的人员,需要有足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统计人员素质的不均衡统计人员素质的不均衡,也会影响到统计效能的提高。
在工作中,统计人员需要选择适当的调查关系,并获得相关信息。
其有效性和准确性,直接与调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关。
因此,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才能更好的保证数据质量和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统计体系的效能。
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经济管理63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张嘉仪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摘要:在信息化时代,我国市场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信息量越来越大,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导致市场信息缺乏真实性。
“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科学地统计数据,才能为企业经营提供可靠性的信息,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因此,本文首先介绍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研究统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以供借鉴。
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原因;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C8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9-0063-0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为了提升经营效益,纷纷转变经营理念,寻找最优的管理方法,已经取得了硕硕成果。
从表面上看,当前社会经济发达,人们兢兢业业,一切都显得和谐有序,但是部分统工作经常出现信息纰漏的现象,不但影响高层领导的正确决策,而且阻碍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统计人员提供的信息不够准确,失真率高,直接导致企业的经济预测失去准确性,管理决策失衡,大大降低了人们对统计数据的可信度。
为此,本文深入研究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一、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领导隐蔽干预为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市场规模,越来越多公司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考核制度越来越严格,工作业绩一举成了现代职场人员奋斗的终极目标。
在这种背景下,公司领导要管理下属,也要完成任务指标,而老板最看重的是工作业绩,这就使得绝大多数公司领导追求先进,对统计数据进行直接干预。
例如:有领导夸大事实,经常变更统计数据,以虚报数据的方式达到个人目标。
久而久之,随着干预力度的增大,直接干预也逐渐演变成隐蔽干预,基层统计人员明知数据有误,但迫于领导的压力,只能顺从领导,不惜违背个人意愿,虚报统计信息。
2.数据采集不准确要想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必须重视数据采集工作环节,这一步是提高信息传输质量的关键。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研究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
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我国GDP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我国GDP的影响因素,为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背景GD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
而经济增长则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指标。
GDP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GDP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外贸等。
在这些因素中,哪些对GDP的影响更大,这就需要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来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我国GDP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同时考虑多个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影响的统计方法,适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选择多个可能影响我国GDP的自变量,比如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外贸等,然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它们对我国GDP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实证检验。
三、研究步骤1.数据收集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我国多年的GDP数据以及可能影响GDP的各种因素的数据,比如投资数据、消费数据、政府支出数据、外贸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商务部等官方机构获取。
2.变量选择在收集了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变量进行选择。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将选择一些可能与GDP密切相关的自变量,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居民消费、政府支出、进出口贸易等。
3.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在确定了自变量之后,我们将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GDP为因变量,其他自变量为自变量,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共线性、异方差等。
4.实证分析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之后,我们将进行实证分析。
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
经济管理101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及解决对策分析吴春堂 临汾市襄汾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摘要:统计是响应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需求而产生,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开展而完善与丰富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统计这一项工作,对于社会的整体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统计过程中,存在多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统计数据的正确性,而统计数据如果不能确保正确性的话,会影响其他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就从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入手,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予以解决,希望可以促进整体的发展。
关键词:统计;数据;准确性中图分类号:C8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1-0101-01一、前言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无论是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意味着身处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复杂化的竞争形势,而要想在这之中脱颖而出,做好统计工作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原因在于统计是国家实施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一项基础工作,企业做好统计数据的工作,能够准确、全面的通过统计数据来了解、分析经济的发展趋势,对做好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尽管统计数据的工作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也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需要在明确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二、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分析这一章节主要探讨的内容就是影响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通过明确这一方面的内容,为后续解决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
(一)统计指标定义不明确,统计范围确定不规范统计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统计体系来发挥辅助性作用,但是现实表明,在统计体系方面还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统计指标的定义不规范和不明确,正是因为这一方面的因素,导致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按照个人的理解来开展统计工作,进一步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是国家繁荣和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增长不仅相互影响,而且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能够帮助政府和决策者更好地制定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增长的机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人口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都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的作用,可以为提高国家经济增长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从而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经济增长的要素,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探讨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程度,并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人口因素、投资因素、技术创新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过程,为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探讨经济增长背后的机制,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 数据收集:我们收集了大量关于经济增长和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量、投资情况、技术创新指标等多个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自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以及权威研究机构,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模型构建:接下来,我们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了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
我国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新探——基于科技投入的视角(1990-2007)
的增 长
, 在科 技 投 入 的促 进 作 用 上 却 有 大 小 分 歧 。 但
本文 根据 协整理 论 分 析 财 政 科 技 投 入 与经 济增 长 之 间 的
关 系 , 建 了 具 有 误 差 修 正 项 的 长 期 均 衡 方 程 , 在 此 基 构 并
础上对 模 型结果及 其影 响 因素 进 行 了探 讨 和分 析 , 同时 给
出对 策建议 。
1 科 技 投 入 与 经 济 增 长 的 协 整 模 型
1 1 变 量 与 数 据 . () 量 的选 取 。要 研 究 科技 对经 济 的促 进 作 用 , 1变 首
2 归功 于信息技 术制 造业 , 8 虽然 该 行业 在 各经 济 部 门 中 所 占据 的 比重仅 为 7 。战 后 的 日本 在 1 7 — 1 8 9 5 9 0年 问 的经 济增长率 为 6 , 中科学技 术对 经济 增 长 的贡献 率 2 其 达到 了 6 . 。我 国已 经充 分 认识 到科 技 投入 在 经 济 增 13
等人 研究 了政府公共 科技 投入 的溢 出效 应 ; e oy s Grg rTa— sy 析 了政府 科 技 投 入 对 经 济影 响 的绩 效 评价 方 法 ; e分 Z l . ne 通过 研究 一些 发达 国家或地 区公 共财 政与 区 ol Wiir o 域科技创 新能 力之 间的相 互作 用 和影 响 , 出公共 财 政 促 指 进 了 区 域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 a k : D. B n e R. ,
分析 了我 国科 技投 入与 经济 增 长之 间 的相 关 性 , 果 表 明 结
在 15 —20 9 3 0 1年 期 间 , 技 投 入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促 进 了 我 国 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是一种真实、可靠、及时、全面和系统的数据。
然而目前我国经济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我们必须在建立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强调其精确度。
因而找出经济统计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即研究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通过定性分析与数理统计法、回归分析法及方差分析等方法,首先说明经济统计数据的内涵,其次指出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定义、评估的理论依据和如何评估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最后归纳分析影响我国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提高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更好的指导实践。
关键词: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影响因素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及其质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统计是一种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调研方法,是随着社会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
同时统计是国家实行宏观决策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中,及时、准确和全面的统计数据对正确分析国民经济运行态势、保障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国家的经济决策还是企业管理决策都离不开统计数据,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正误。
当然,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统计数据,是一种真实、可靠、及时、全面和系统的数据。
但是目前统计数据不准确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我们必须在建立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经常强调其精确度。
因而找出统计数据不准确的原因,即研究其影响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二、经济统计数据的内涵统计是研究数据的科学因而了解统计数据的概念及其类型显得尤为重要,统计数据不是指单个数字,而是由多个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只有通过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得到大量的统计数据,才能利用统计的方法探索其内在的必然规律性,由此确保统计的数据的准确性。
统计数据的分类:第一,按数据的来源分类分为原始数据和二手数据。
第二,按时间状况分类:1、横截面数据。
是在相同地点或相似地点上收集的数据,所描述的现象是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
例如2004年我国各直辖市的GDP。
2、时间序列数据。
是在不同时间上收集的数据所描述的现象所描述的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
3、面板数据。
是指一组个体连续观察多期所得到的数据,是时间数据和截面数据的混合。
第三,按照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第四,按照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可以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而没有人为的控制。
2、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在实验对象中对一种新的农作物品种的试验等。
统计数据的特征:(1)统计数据的“二合一”性。
完整的统计数据包含2个部分,一个是统计数据的概念又称指标名称。
另一个是统计数据的数值又称指标数值。
即指标和指标值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2)统计数据具有历史性。
统计数据虽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以往的数据不会失去存在的意义,可以继续用于统计分析和预测。
(3)统计数据具有大量性。
统计数据的纵向历史性和横向广泛性造成统计数据大量性。
(4)统计数据具有广泛性。
统计数据所记录的对象可能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各种事物,而且随着统计学的发展,统计的范围。
(5)统计数据具有多维性和层次性。
对于单个统计数据,一个指标名可由多个基本元素构成。
即指标各具有结构上的多维性。
对于多个统计数据,指标之间具有结构层次性。
(6)统计数据具有变化性和不规范性。
统计数据必然具有变化性和不规范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的不断深入,统计数据的核算单位或核算口径必然会发生变化,导致统计数据具有变化性和不规范性。
三、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认识和评估(一)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定义和理论依据怎样定义的统计数据才是准确的,当然不可能绝对的精确,但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即可。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与大数定律有着某种联系。
当然在不同的环境、场合下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是相对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成立在另一种情况下却不准确。
即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因而在具体情形下定义统计数据的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不可能全部搞准,应抓重点统计数据,确保其准确性。
例如涉及国计民生、社会经济运行的统计数据一定要尽量准确。
同时又不能仅仅追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也要考虑到统计调查数据的经济性和时效性,从而把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大数原则和中心极限定理为理论依据,在统计估算的过程中要科学的选取样本,采样相应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进行周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统计数据的误差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二)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对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评估主要是为了确保统计数据的精确度较高和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
以便及时改正错误,对数据进行修正。
1.定性分析法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验证和评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即观察是否符合客观情况下的发展规律,也可以和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
例如可以进行纵向对比即和上年或前几年的同期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
或进行横向的对比即和类似的单位所统计的数据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比较分析。
检验是否符合客观情况的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
2.定量分析法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建立统计数据的评估指标,对统计数据准确性进行定量分析。
即统计数据的误差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所建立的评估指标必须统计数据的指标含义明确,计算简单,资料较易获得。
同时所建立的统计指标应具有现实意义。
要求可以在各个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之间的统计数据作横向比较,也可以在不同时期的统计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三)如何评估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如何评估统计数据准确性即对所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和评价。
通过评估统计数据得到数据误差,再对误差进行调整分析得到更加准确的统计数据。
1.对统计数据进行基础性评估主要是对统计工作的规范性、统计基础的可靠性、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统计数据的合法性进行评估。
具体包括:①统计过程的规范性评估。
即对统计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的各个过程和环节进行评估。
②统计的原始数据的可靠性评估。
即主要看所记录的原始数据是否规范和健全。
③统计报表的准确性评估。
即对统计报表的数据差错率、合格率、报表种类是否齐全和报表指标是否完全进行评估。
④统计数据的合法性评估。
即统计数据的产生过程是否符合《统计法》相关法律法规,检查统计数据是否遭受篡改、虚报、隐瞒和伪造。
2.对统计数据进行逻辑性评估评估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符合逻辑和实际情况。
可将各种统计数据集中从数据的合理性、可靠性和逻辑性角度进行分析。
①运用差额平衡方法进行评估。
综合观察各种增减关系的数据,观察运算结果差异大小。
②运用通项相等的方法进行评估。
综合观察同一项指标,在不同表上出现的数据结果是否相等。
③运用相关平衡的方法进行评估。
即在多个指标中必然存在某种逻辑关系。
如果数据反常,则需认真评估。
④运用现实使用和数据的相关关系进行评估。
3.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评估。
即将调查所得数据带入公式进行计算,与规定的评估标准进行比较。
①抽样调查。
对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进行现场核实,并计算填报误差率或调查误差率,来评价数据准确性。
②回归分析法。
利用统计的方法寻找一个数学方程,建立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变量的给定值来推算和估计因变量的值。
同时考虑现实因素。
③趋势预测法。
根据统计所得的各种资料,通过绘图分析其变化趋势。
④方差分析法。
根据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规律,对随机事件和规律进行检验,找出原因。
即将所得的统计数据进行随机分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差分析,若方差的各组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则可确定该组统计数据是否存在统计误差。
具体如下:(1)将样本容量为ab的样本分成a个组。
(2)计算组间平方和m和组内平方和n。
组间平方和是组平均数与总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是各组的观测值与组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3)求组间方差m21和组内方差n21。
将组间平方和和组内平方和n,分别除以它们的自由度。
即可得到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
(4)求出F的值,并判断是否存在误差。
4.运用相关性的方法进行评估由于反映某现象的各统计数据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一个统计数据发生变化则另一统计数据也会发生变化。
可用可靠性较高的指标去检验另一指标。
即①相关对比法。
可把有内在联系的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所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②分组评估法。
观察某总量指标按结构分组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据此判断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③平均数和相对数法。
对于没有直接联系的各个指标,可以运用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进行对比,找出差异。
④逻辑推理法。
对于以有联系的统计数据为依据,进行类比,验证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例如利用序时平均数差值检测法。
对于各个别影响因素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的强弱不同或是统计数据不准确,则采用该种方法。
即把所考查的范围扩大,调查一定时期内变化的平均情况,由于这种长期的变化趋势不受个别影响因素变化,找出平均变化发展水平。
根据这一方法建立数学检测模型: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查表得F值,与临界值λ进行比较。
当F>λ时检测数据对历史数据有较好的回归。
符合发展趋势。
当F<λ时,此时的检测数据存在问题。
注意在该模型中序时项数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历史数据的规模较大,慢速序项数可以大一些。
如果历史数据的稳定性较好,快速序时项数可以小一些。
显著性水平的数值根据历史数据的情况而定。
四、我国经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原始统计数据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和处理后统计数据的影响因素。
原始统计数据产生的不准确或误差可以分为有意识所引起的统计数据不准确和无意识所造成的统计数据不准确。
第一、无意识所引起的统计数据不准确。
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工作方法、管理体制和统计指标等客观因素所导致的。
具体来说就是①统计工作者的能力不同。
②统计工作中出现的统计疏忽。
例如统计工作者少录或误录相关统计数据。
③被调查者未提供真实的数据。
例如在问卷调查中未如实填写问卷等情况。
④统计制度和方法不合事宜。
⑤统计管理体制不健全。
例如资金投入不足引起的统计数据不准确。
⑥统计工作的方法落后。
统计方法单一,采用全面普查的方法搜集数据。
⑦统计信息传递质量较差。
⑧数据搜集的难易程度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诸如此类因素。
第二、有意识的造成统计数据不准确。
即人们故意制造的统计数据不准确。
主要表现在①有意篡改统计数据。
②有意虚报相关数据。
③有意瞒报相关数据。
④有意伪造相关数据。
处理后统计数据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计算方法不适宜造成的统计数据误差偏大引起的统计数据不准确。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参考文献:[1] 朱胜,刘锦扬,成美纯.基于内部民调的地方统计数据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02:89-93.[2] 魏萍,李霄.宏观经济数据及时性的定量诊断方法及应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06:30-33.[3] 赵学刚,王学斌,刘康兵.中国政府统计数据质量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评论,2011,01:145-154.[4] 郭红丽,王华.宏观统计数据质量评估的研究范畴与基本范式[J].统计研究,2011,06:72-78.[5] 张凤,朱胜,丛日玉.统计数据准确度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3,09:47-49.[6] 龚敏庆,孙明伟,金明仲.地区统计数据准确性质量的比较[J].贵阳:统计与决策,2011,19:32-34.[7] 帅永华.浅析影响分析数据准确性的因素[J].贵州省铜仁地区质量技术监督检测所,计量与测试技术,2005,12:46-48.[8] 熊祖辕.关于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信息报,2007.7:1-3.[9] 王又绳.统计数据准确性差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统计,2000.124:19.[10] 路正南.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认识和评估[J].江苏理工大学,江苏统计,1996.10:10-12.[11] 陈坤.四川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01:51-55.[12] 陈坤.基于外部性视角的巨灾保险供求失衡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01:89-91.[13] 曹东亚,陈坤.博弈视角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道德风险防范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5,02:5-9.[14] 陈坤,杨立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巨灾保险供求失衡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03: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