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导语:晏子谏齐景公出自于《晏子春秋》,记述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提醒齐景公执政要注重百姓疾苦,这里也可以从《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文章通过晏子与齐景公的对话宣扬了晏子爱民的民本思想,并劝喻了当代君王齐景公要为民着想,使国家更强盛。

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出处】《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

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

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

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

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

《晏子春秋》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生动呈现出了晏婴形象,具有较高的答辩性。

书中寓言多以晏子为中心人物,情节完整,主题集中,讽喻性强,对后人做人处事及外交口才方面有较大的影响与启迪。

其中,《晏子使楚》被改编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11课,文言文版《晏子使楚》被编入苏教版与长春版教材中,《橘逾淮为枳》编入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29课。

【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晏子巧救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巧救烛邹文言文翻译

昔者,齐景公之时,有烛邹者,为齐景公所宠信,常侍左右。

邹性愚钝,不善言辞,每有使令,常令景公不悦。

一日,景公欲射一鸟,邹乃请为景公持弓矢,期以必得。

景公许之。

邹奉弓矢而出,未及射,鸟已飞去。

景公怒,召邹而责之曰:“尔何不获吾鸟?”邹惶恐对曰:“臣本不善射,恐误伤良鸟,是以未敢轻发。

”景公怒甚,欲加邹以重罪。

晏子闻之,知邹虽愚,非真不才,乃入见景公,言曰:“臣闻邹虽不善言辞,然其忠诚可嘉。

今君欲加罪于邹,恐非所以待士之道。

臣请为君解之。

”景公曰:“然则尔为寡人解之。

”晏子曰:“昔者,管仲尝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邹虽愚钝,未尝非仁者之徒。

今君以射鸟之事加罪于邹,非但失仁,亦失智矣。

且邹若真不善射,岂能奉君之命,持弓矢而出?此乃邹之忠心,愿君察之。

”景公闻晏子之言,心中犹豫,遂命左右召邹。

邹至,晏子见之,笑曰:“邹子,尔之忠诚,吾已知之。

今日之事,非尔之过也。

”邹感激涕零,谢曰:“臣愚钝,蒙君宽宥,臣不胜感激。

”晏子又对景公曰:“君若欲射鸟,何不命邹为君布网?邹虽不善言辞,然其心诚,必能布网而得鸟。

”景公从之。

于是,邹布网于野,果得鸟。

景公大悦,乃赦邹之罪,赏赐甚厚。

邹感君之恩,更加勤勉,终成良才。

自是之后,景公益信晏子,以为国家之良辅。

晏子亦以仁德著称,使齐国国势日盛,百姓安居乐业。

时人传颂其事,曰:晏子巧言,解邹之厄,仁德如山,国家之宝。

邹子虽愚,忠诚可嘉,景公仁德,国运昌隆。

昔者晏子,巧救烛邹,今人闻之,感慨不已。

盖因仁德,国家安宁,贤臣良辅,百姓安居。

晏子之智,景公之德,传颂千古,流芳百世。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

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

不久,鸟逃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晏子谏杀烛邹》一文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先秦:刘向编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

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

不久,鸟逃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晏子春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晏子春秋》原文全文及白话文翻译译文

《晏子春秋》原文及翻译晏子春秋简介《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晏子春秋》并非伪书。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卷一·内篇·篇一》原文庄公矜勇力不顾行义晏子谏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

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

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彊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

汤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

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

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

今公目夺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

”《卷一·内篇·篇二》原文景公饮酒酣愿诸大夫无为礼晏子谏景公饮酒酣,曰:“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饮,请无为礼。

”晏子蹴然改容曰:“君之言过矣!群臣固欲君之无礼也。

力多足以胜其长,勇多足以弑君,而礼不使也。

禽兽以力为政,彊者犯弱,故日易主,今君去礼,则是禽兽也。

群臣以力为政,彊者犯弱,而日易主,君将安立矣!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故诗曰:‘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礼不可无也。

”公湎而不听。

少间,公出,晏子不起,公入,不起;交举则先饮。

公怒,色变,抑手疾视曰:“向者夫子之教寡人无礼之不可也,寡人出入不起,交举则先饮,礼也?”晏子避席再拜稽首而请曰:“婴敢与君言而忘之乎?臣以致无礼之实也。

《晏子春秋》第七卷 外篇第七

《晏子春秋》第七卷 外篇第七

《晏子春秋》第七卷外篇第七景公飲酒命晏子去禮晏子諫第一景公飲酒數日而樂,釋衣冠,自鼓缶,謂左右曰:「仁人亦樂是夫?」梁丘據對曰:「仁人之耳目,亦猶人也,夫奚為獨不樂此也?」公曰:「趣駕迎晏子.」晏子朝服以至,受觴再拜.公曰:「寡人甚樂此樂,欲與夫子共之,請去禮.」晏子對曰:「君之言過矣!群臣皆欲去禮以事君,嬰恐君子之不欲也.今齊國五尺之童子,力皆過嬰,又能勝君,然而不敢亂者,畏禮也.上若無禮,無以使其下;下若無禮,無以事其上.夫麋鹿維無禮,故父子同麀,人之所以貴于禽獸者,以有禮也.嬰聞之,人君無禮,無以臨其邦;大夫無禮,官吏不恭;父子無禮,其家必凶;兄弟無禮,不能久同.詩曰:『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故禮不可去也.」公曰:「寡人不敏無良,左右淫蠱寡人,以至于此,請殺之.」晏子曰:「左右何罪?君若無禮,則好禮者去,無禮者至;君若好禮,則有禮者至,無禮者去.」公曰:「善.請易衣革冠,更受命.」晏子避走,立乎門外.公令人糞灑改席,召衣冠以迎晏子.晏子入門,三讓,升階,用三獻焉;嗛酒嘗膳,再拜,告饜而出.公下拜,送之門,反,命撤酒去樂,曰:「吾以彰晏子之教也.」景公置酒泰山四望而泣晏子諫第二景公置酒于泰山之陽,酒酣,公四望其地,喟然嘆,泣數行而下,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者而死乎!」左右佐哀而泣者三人,曰:「吾細人也,猶將難死,而況公乎!棄是國也而死,其孰可為乎!」晏子獨搏其髀,仰天而大笑曰:「樂哉!今日之飲也.」公怫然怒曰:「寡人有哀,子獨大笑,何也?」晏子對曰:「今日見怯君一,諛臣三人,是以大笑.」公曰:「何謂諛怯也?」晏子曰:「夫古之有死也,令後世賢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國而哀之?夫盛之有衰,生之有死,天之分也.物有必至,事有常然,古之道也.曷為可悲?至老尚哀死者,怯也;左右助哀者,諛也.怯諛聚居,是故笑之.」公慚而更辭曰:「我非為去國而死哀也.寡人聞之,彗星出,其所向之國君當之,今彗星出而向吾國,我是以悲也.」晏子曰:「君之行義回邪,無德於國,穿池沼,則欲其深以廣也;為臺榭,則欲其高且大也;賦斂如撝奪,誅僇如仇讎.自是觀之,茀又將出.天之變,彗星之出,庸可悲乎!」于是公懼,迺歸,窴池沼,廢臺榭,薄賦斂,緩刑罰,三十七日而彗星亡.景公瞢見彗星使人占之晏子諫第三景公瞢見彗星.明日,召晏子而問焉:「寡人聞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國.夜者,寡人瞢見彗星,吾欲召占瞢者使占之.」晏子對曰:「君居處無節,衣服無度,不聽正諫,興事無已,賦斂無厭,使民如將不勝,萬民懟怨.茀星又將見瞢,奚獨彗星乎!」景公問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諫第四景公飲酒,樂,公曰:「古而無死,其樂若何?」晏子對曰:「古而無死,則古之樂也,君何得焉?昔爽鳩氏始居此地,季萴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蒲姑氏因之,而後太公因之.古若無死,爽鳩氏之樂,非君所願也.」景公謂梁丘據與己和晏子諫第五景公至自畋,晏子侍于遄臺,梁丘據造焉.公曰:「維據與我和夫!」晏子對曰:「據亦同也,焉得為和.」公曰:「和與同異乎?」對曰:「異.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濟其不及;以洩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且平;奏鬷無言,時靡有爭.』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流,以相濟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故詩曰:『德音不瑕.』今據不然,君所謂可,據亦曰可;君所謂否,據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公曰:「善.」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諫第六齊有彗星,景公使祝禳之.晏子諫曰:「無益也,祇取誣焉.天道不疑,不貳其命,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穢也.君無穢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穢,禳之何損?詩云:『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君無違德,方國將至,何患于彗?詩曰:『我無所監,夏后及商,用亂之故,民卒流亡.』若德之回亂,民將流亡,祝史之為,無能補也.」公說,乃止.景公有疾梁丘據裔款請誅祝史晏子諫第七景公疥遂痁,期而不瘳.諸侯之賓,問疾者多在.梁丘據、裔款言于公曰:「吾事鬼神,豐于先君有加矣.今君疾病,為諸侯憂,是祝史之罪也.諸侯不知,其謂我不敬,君盍誅于祝固史嚚以辭賓.」公說,告晏子.晏子對曰:「日宋之盟,屈建問范會之德于趙武,趙武曰:『夫子家事治,言于晉國,竭情無私,其祝史祭祀,陳言不愧;其家事無猜,其祝史不祈.』建以語康王,康王曰:『神人無怨,宜天子之光輔五君,以為諸侯主也.』」公曰:「據與款謂寡人能事鬼神,故欲誅于祝史,子稱是語何故?」對曰:「若有德之君,外內不廢,上下無怨,動無違事,其祝史薦信,無愧心矣.是以鬼神用饗,國受其福,祝史與焉.其所以蕃祉老壽者,為信君使也,其言忠信于鬼神.其適遇淫君,外內頗邪,上下怨疾,動作辟違,從欲厭私,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以成其違,不恤後人,暴虐淫縱,肆行非度,無所還忌,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其祝史薦信,是言罪也;其蓋失數美,是矯誣也;進退無辭,則虛以成媚,是以鬼神不饗,其國以禍之,祝史與焉.所以夭昏孤疾者,為暴君使也,其言僭嫚于鬼神.」公曰:「然則若之何?」對曰:「不可為也.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雈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縣鄙之人,入從其政;偪介之關,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彊易其賄;布常無藝,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內寵之妾肆奪于市,外寵之臣僭令於鄙;私欲養求,不給則應.民人苦病,夫婦皆詛.祝有益也,詛亦有損,聊攝以東,姑尤以西,其為人也多矣!雖其善祝,豈能勝億兆人之詛!君若欲誅於祝史,修德而後可.」公說,使有司寬政,毀關去禁,薄斂已責,公疾愈.景公見道殣自慚無德晏子諫第八景公賞賜及後宮,文繡被臺榭,菽粟食鳧鴈;出而見殣,謂晏子曰:「此何為而死?」晏子對曰:「此餧而死.」公曰:「嘻!寡人之無德也甚矣.」對曰:「君之德著而彰,何為無德也?」景公曰:「何謂也?」對曰:「君之德及後宮與臺榭,君之玩物,衣以文繡;君之鳧鴈,食以菽粟;君之營內自樂,延及後宮之族,何為其無德!顧臣願有請于君:由君之意,自樂之心,推而與百姓同之,則何殣之有!君不推此,而苟營內好私,使財貨偏有所聚,菽粟幣帛腐于囷府,惠不遍加于百姓,公心不周乎萬國,則桀紂之所以亡也.夫士民之所以叛,由偏之也,君如察臣嬰之言,推君之盛德,公布之于天下,則湯武可為也.一殣何足恤哉!」景公欲誅斷所愛橚者晏子諫第九景公登箐室而望,見人有斷雍門之橚者,公令吏拘之,顧謂晏子趣誅之.晏子默然不對.公曰:「雍門之橚,寡人所甚愛也,此見斷之,故使夫子誅之,默然而不應,何也?」晏子對曰:「嬰聞之,古者人君出,則闢道十里,非畏也;冕前有旒,惡多所見也;纊紘珫耳,惡多所聞也;大帶重半鈞,舄履倍重,不欲輕也.刑死之罪,日中之朝,君過之,則赦之,嬰未嘗聞為人君而自坐其民者也.」公曰:「赦之,無使夫子復言.」景公坐路寢曰誰將有此晏子諫第十景公坐于路寢,曰:「美哉其室,將誰有此乎?」晏子對曰:「其田氏乎,田無宇為圻矣.」公曰:「然則柰何?」晏子對曰:「為善者,君上之所勸也,豈可禁哉!夫田氏國門擊柝之家,父以託其子,兄以託其弟,於今三世矣.山木如市,不加于山;魚鹽蚌蜃,不加于海;民財為之歸.今歲凶饑,蒿種芼斂不半,道路有死人.齊舊四量而豆,豆四而區,區四而釜,釜十而鍾.田氏四量,各加一焉.以家量貸,以公量收,則所以糴百姓之死命者澤矣.今公家驕汰,而田氏慈惠,國澤是將焉歸?田氏雖無德而施于民.公厚斂而田氏厚施焉.詩曰:『雖無德與汝,式歌且舞.』田氏之施,民歌舞之也,國之歸焉,不亦宜乎!」景公臺成盆成适願合葬其母晏子諫而許第十一景公宿于路寢之宮,夜分,聞西方有男子哭者,公悲之.明日朝,問于晏子曰:「寡人夜者聞西方有男子哭者,聲甚哀,氣甚悲,是奚為者也?寡人哀之.」晏子對曰:「西郭徒居布衣之士盆成适也.父之孝子,兄之順弟也.又嘗為孔子門人.今其母不幸而死,祔柩未葬,家貧,身老,子孺,恐力不能合祔,是以悲也.」公曰:「子為寡人弔之,因問其偏柎何所在?」晏子奉命往弔,而問偏之所在.盆成适再拜,稽首而不起,曰:「偏柎寄于路寢,得為地下之臣,擁札摻筆,給事宮殿中右陛之下,願以某日送,未得君之意也.窮困無以圖之,布唇枯舌,焦心熱中,今君不辱而臨之,願君圖之.」晏子曰:「然.此人之甚重者也,而恐君不許也.」盆成适蹶然曰:「凡在君耳!且臣聞之,越王好勇,其民輕死;楚靈王好細腰,其朝多餓死人;子胥忠其君,故天下皆願得以為子.今為人子臣,而離散其親戚,孝乎哉?足以為臣乎?若此而得祔,是生臣而安死母也;若此而不得,則臣請輓尸車而寄之于國門外宇霤之下,身不敢飲食,擁轅執輅,木乾鳥栖,袒肉暴骸,以望君愍之.賤臣雖愚,竊意明君哀而不忍也.」晏子入,復乎公,公忿然作色而怒曰:「子何必患若言而教寡人乎?」晏子對曰:「嬰聞之,忠不避危,愛無惡言.且嬰固以難之矣.今君營處為游觀,既奪人有,又禁其葬,非仁也;肆心傲聽,不恤民憂,非義也.若何勿聽?」因道盆成适之辭.公喟然太息曰:「悲乎哉!子勿復言.」迺使男子袒免,女子髮笄者以百數,為開凶門,以迎盆成适.适脫衰絰,冠條纓,墨緣,以見乎公.公曰:「吾聞之,五子不滿隅,一子可滿朝,非迺子耶!」盆成适于是臨事不敢哭,奉事以禮,畢,出門,然後舉聲焉.景公築長庲臺晏子舞而諫第十二景公築長庲之臺,晏子侍坐.觴三行,晏子起舞曰:「歲已暮矣,而禾不穫,忽忽矣若之何!歲已寒矣,而役不罷,惙惙矣如之何!」舞三,而涕下沾襟.景公慚焉,為之罷長庲之役.景公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將加誅晏子諫第十三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殺之.晏子曰:「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而殺之.」公曰:「可.」於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以輕士,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景公問治國之患晏子對以佞人讒夫在君側第十四景公問晏子曰:「治國之患亦有常乎?」對曰:「佞人讒夫之在君側者,好惡良臣,而行與小人,此國之長患也.」公曰:「讒佞之人,則誠不善矣;雖然,則奚曾為國常患乎?」晏子曰:「君以為耳目而好繆事,則是君之耳目繆也.夫上亂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職,豈不誠足患哉!」公曰:「如是乎!寡人將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說,曰:「夫子何小寡人甚也!」對曰:「臣何敢槁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誠于中者,必謹小誠于外,以成其大不誠,入則求君之嗜欲能順之,公怨良臣,則具其往失而益之,出則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為大利變,而務與君至義者也?此難得其知也.」公曰:「然則先聖柰何?」對曰:「先聖之治也,審見賓客,聽治不留,群臣皆得畢其誠,讒諛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則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對曰:「讒夫佞人之在君側者,若社之有鼠也,諺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讒佞之人,隱君之威以自守也,是難去焉.」景公問後世孰將踐有齊者晏子對以田氏第十五景公與晏子立曲潢之上,望見齊國,問晏子曰:「後世孰將踐有齊國者乎?」晏子對曰:「非賤臣之所敢議也.」公曰:「胡必然也?得者無失,則虞、夏常存矣.」晏子對曰:「臣聞見不足以知之者,智也;先言而後當者,惠也.夫智與惠,君子之事,臣奚足以知之乎!雖然,臣請陳其為政:君強臣弱,政之本也;君唱臣和,教之隆也;刑罰在君,民之紀也.今夫田無宇二世有功于國,而利取分寡,公室兼之,國權專之,君臣易施,能無衰乎!嬰聞之,臣富主亡.由是觀之,其無宇之後無幾,齊國,田氏之國也?嬰老不能待公之事,公若即世,政不在公室.」公曰:「然則柰何?」晏子對曰:「維禮可以已之.其在禮也,家施不及國,民不懈,貨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諂,大夫不收公利.」公曰:「善.今知禮之可以為國也.」對曰:「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立.君令臣忠,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之經也.君令而不違,臣忠而不二,父慈而教,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貞,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質也.」公曰:「善哉!寡人迺今知禮之尚也.」晏子曰:「夫禮,先王之所以臨天下也,以為其民,是故尚之.」晏子使吳吳王問君子之行晏子對以不與亂國俱滅第十六晏子聘于吳,吳王問:「君子之行何如?」晏子對曰:「君順懷之,政治歸之,不懷暴君之祿,不居亂國之位,君子見兆則退,不與亂國俱滅,不與暴君偕亡.」吳王問齊君僈暴吾子何容焉晏子對以豈能以道食人第十七晏子使吳,吳王曰:「寡人得寄僻陋蠻夷之鄉,希見教君子之行,請私而無為罪.」晏子憱然辟位.吳王曰:「吾聞齊君蓋賊以僈,野以暴,吾子容焉,何甚也?」晏子遵而對曰:「臣聞之,微事不通,粗事不能者,必勞;大事不得,小事不為者,必貧;大者不能致人,小者不能至人之門者,必困.此臣之所以仕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王笑曰:「嗟乎!今日吾譏晏子,訾猶裸而咎撅者也.」司馬子期問有不干君不恤民取名者乎晏子對以不仁也第十八司馬子期問晏子曰:「士亦有不干君,不恤民,徒居無為而取名者乎?」晏子對曰:「嬰聞之,能足以贍上益民而不為者,謂之不仁.不仁而取名者,嬰未得聞之也.」高子問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晏子對以一心第十九高子問晏子曰:「子事靈公、莊公、景公,皆敬子,三君之心一耶?夫子之心三也?」晏子對曰:「善哉!問事君,嬰聞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故三君之心非一也,而嬰之心非三心也.且嬰之于靈公也,盡復而不能立之政,所謂僅全其四支以從其君者也.及莊公陳武夫,尚勇力,欲辟勝于邪,而嬰不能禁,故退而埜處.嬰聞之,言不用者,不受其祿,不治其事者,不與其難,吾于莊公行之矣.今之君,輕國而重樂,薄于民而厚于養,藉斂過量,使令過任,而嬰不能禁,庸知其能全身以事君乎!」晏子再治東阿上計景公迎賀晏子辭第二十晏子治東阿,三年,景公召而數之曰:「吾以子為可,而使子治東阿,今子治而亂,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將加大誅于子.」晏子對曰:「臣請改道易行而治東阿,三年不治,臣請死之.」景公許.於是明年上計,景公迎而賀之曰:「甚善矣!子之治東阿也.」晏子對曰:「前臣之治東阿也,屬託不行,貨賂不至,陂池之魚,以利貧民.當此之時,民無飢,君反以罪臣.今臣後之東阿也,屬託行,貨賂至,并重賦斂,倉庫少內,便事左右,陂池之魚,入于權宗.當此之時,飢者過半矣,君迺反迎而賀.臣愚不能復治東阿,願乞骸骨,避賢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迺下席而謝之曰:「子彊復治東阿,東阿者,子之東阿也,寡人無復與焉.」太卜紿景公能動地晏子知其妄使卜自曉公第二十一景公問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對曰:「臣能動地.」公召晏子而告之,曰:「寡人問太卜曰:『汝之道何能?』對曰:『能動地.』地可動乎?」晏子默然不對,出,見太卜曰:「昔吾見鉤星在四心之閒,地其動乎?」太卜曰:「然.」晏子曰:「吾言之,恐子死之也;默然不對,恐君之惶也.子言,君臣俱得焉.忠于君者,豈必傷人哉!」晏子出,太卜走入見公,曰:「臣非能動地,地固將動也.」陳子陽聞之,曰:「晏子默而不對者,不欲太卜之死也;往見太卜者,恐君之惶也.晏子,仁人也,可謂忠上而惠下也.」有獻書譖晏子退耕而國不治復召晏子第二十二晏子相景公,其論人也,見賢而進之,不同君所欲;見不善則廢之,不辟君所愛;行己而無私,直言而無諱.有納書者曰:「廢置不周于君前,謂之專;出言不諱于君前,謂之易.專易之行存,則君臣之道廢矣,吾不知晏子之為忠臣也.」公以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說,故晏子歸,備載,使人辭曰:「嬰故老悖無能,毋敢服壯者事.」辭而不為臣,退而窮處,東耕海濱,堂下生藜藿,門外生荊棘.七年,燕、魯分爭,百姓惛亂,而家無積.公自治國,權輕諸侯,身弱高、國.公恐,復召晏子.晏子至,公一歸七年之祿,而家無藏.晏子立,諸侯忌其威,高、國服其政,燕、魯貢職,小國時朝.晏子沒而後衰.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未嘗弼過逐之第二十三晏子使高糾治家,三年而辭焉.儐者諫曰:「高糾之事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敢請其罪.」晏子曰:「若夫方立之人,維聖人而已.如嬰者,仄陋之人也.若夫左嬰右嬰之人不舉,四維將不正.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吾過也.吾是以辭之.」景公稱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邑辭不受第二十四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穀,其縣十七,著之于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子孫.」晏子辭曰:「昔聖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者失之,御德修禮,無有荒怠.今事君而免于罪者,其子孫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何以共其社稷與諸侯幣帛?嬰請辭.」遂不受.景公使梁丘據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辭不受第二十五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貲千金,使梁丘據致之.晏子辭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將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與其閉藏之,豈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賜,使嬰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嬰服之于下,不可以為教.」固辭而不受.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貧晏子稱有飾第二十六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是奚衣之惡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罪也.」晏子對曰:「嬰聞之,蓋顧人而後衣食者,不以貪昧為非;蓋顧人而後行者,不以邪僻為累.嬰不肖,嬰之族又不如嬰也,待嬰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嬰又得布衣鹿裘而朝,于嬰不有飾乎!」再拜而辭.仲尼稱晏子行補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第二十七仲尼曰:「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子聞之,見仲尼曰:「嬰聞君子有譏於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閒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晏子春秋·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景公燕赏无功而罪有司晏子谏第七原文及【原文】景公燕賞于國內,萬鍾者三,千鍾者五,令三出〔一〕,而職計莫之從〔二〕。

公怒,令免職計〔三〕,令三出,而士師莫之從〔四〕。

公不說。

晏子見,公謂晏子曰:「寡人聞君國者,愛人則能利之,惡人則能疏之。

今寡人愛人不能利,惡人不能疏,失君道矣。

」晏子曰:「嬰聞之,君正臣從謂之順,君僻臣從謂之逆。

今君賞讒諛之民〔五〕,而令吏必從,則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

先王之立愛,以勸善也〔六〕,其立惡〔七〕,以禁暴也。

昔者三代之興也,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故明所愛而賢良眾,明所惡而邪僻滅,是以天下治平〔八〕,百姓和集。

及其衰也,行安簡易,身安逸樂,順于己者愛之,逆于己者惡之,故明所愛而邪僻繁,明所惡而賢良滅,離散百姓,危覆社稷。

君上不度聖王之興〔九〕,而下不觀惰君之衰,臣懼君之逆政之行〔一十〕,有司不敢爭,以覆社稷,危宗廟。

〔一一〕」公曰:「寡人不知也,請從士師之策。

」國內之祿,所收者三也〔一二〕。

【注释】〔一〕則虞案:治要「令」作「命」,下「令三出」同。

〔二〕孫星衍云:「沈啟南本注云:『一作「職計算之」,』並下『士師』亦同。

」◎黃以周云:「『職計莫之從』,元刻本同。

校語云:『一本作「職計算之」,』下『士師』同。

」〔三〕則虞案:治要「令」下衍「之」字。

〔四〕王念孫云:「治要作『職計筴之,士師筴之』。

治要是也。

『筴』,隸書『策』字也。

據下文云『請從士師之策』,則本作『策之』明矣。

(策之,蓋謂以策書諫也,故曰『請從士師之策。

』)一本作『筭之』者,俗書『筭』字或作『算』,與『筴』字相似也,故『筴之』誤為『算之』。

今本作『莫之從』者,『筭』字或作『算』,而隸書從『竹』從『草』之字多相亂,故『算』字或書作『莫』,形與『莫』相似,故『算之』又誤為『莫之』。

後人不解『莫之』二字之義,又見下文有『令吏必從』之語,因加『從』字,以曲為附會耳。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

《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晏子谏杀烛邹》一文揭露当时的帝王统治者重鸟轻人的残暴本质,颂扬晏子的能言善辩与机智、正直的精神。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晏子谏杀烛邹先秦:刘向编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

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

不久,鸟逃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赏析

《晏子谏齐景公》原文及翻译赏析《晏子春秋》原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翻译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注释1景公:名杵臼,庄公的异母弟。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景公) 2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

三:此为虚词,表多次。

而:表转折,但是、然而。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3公被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

狐白之裘:用狐皮最好的部分,即狐腿下白色毛皮缝制的皮衣,非常珍贵。

裘:皮衣被(pi)同“披”。

4陛:殿堂的台阶。

5晏子: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齐景公时任国相。

6有间:一会儿。

7逸:安逸,舒适。

8劳:劳苦。

9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闻:听命;辞命。

晏子谏景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景文言文翻译

景公之时,齐国大旱,民无所食。

公患之,欲以饮马于池中,而歌《伐檀》之诗。

晏子进谏曰:“臣闻之,古之贤君,不独乐其乐,而忧其忧。

今国家大旱,民无生计,陛下乃欲饮马于池,而歌《伐檀》,此非所以为忧也。

臣恐陛下此举,非所以为政之道也。

”公曰:“寡人知旱之甚,然独饮马于池,有何不可?”晏子对曰:“陛下,此乃小人之心,非君子之所为也。

夫水者,万物之所生,民之命脉也。

今旱如此,民已饥渴,陛下欲以马饮池,是弃民之命脉而不顾也。

且《伐檀》之诗,歌颂者乐而歌之,非忧国之言也。

陛下乃欲以此诗为乐,岂不悖于古之贤君之道乎?”公曰:“然则寡人当如何?”晏子曰:“陛下宜省其赋税,宽其徭役,放散牛马,以利民食。

又宜发仓廪之粟,以赈济贫民。

如此,则民心自安,旱灾自解。

”公曰:“善。

”遂罢饮马之议,而听晏子之言。

于是,公命官吏省赋税,宽徭役,放散牛马,发仓廪之粟,以赈济贫民。

民得食,旱灾亦渐解。

后人有诗云:“晏子进谏,景公改过,水患自解,民得安居。

”以此颂晏子之贤,景公之明。

译文:在齐景公的时代,齐国遭遇严重的旱灾,百姓无以为生。

景公为此忧虑,想要在池塘中饮马,并吟唱《伐檀》这首诗。

晏子进宫劝谏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不仅享受自己的快乐,还要关心百姓的忧愁。

如今我国遭遇大旱,百姓生计堪忧,陛下却想要在池塘中饮马,吟唱《伐檀》,这并非为政之道。

”景公说:“我知道旱灾严重,但只是饮马于池,有何不可?”晏子回答说:“陛下,这是小人的心态,非君子所为。

水是万物生长的基础,百姓的生命之源。

如今旱灾如此,百姓已经饥渴,陛下却想要以马饮池,这是不顾百姓生命之源的行为。

而且,《伐檀》这首诗,是歌颂快乐而吟唱的,并非忧国忧民之词。

陛下竟然以此诗为乐,岂不违背了古代贤明君主之道?”景公说:“那么我该如何做呢?”晏子说:“陛下应该减免赋税,放宽徭役,放散牛马,以便百姓生活。

同时,应该打开仓库,分发粮食,救济贫困的百姓。

这样,民心自然安定,旱灾也会逐渐解除。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在平时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

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

不久,鸟逃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文言文晏子进谏

文言文晏子进谏

文言文晏子进谏1. 晏子进谏全文翻译原文:齐有得罪于景公者,景公大怒,缚置之殿下,召左右肢解之,敢谏者诛。

晏子左手持头,右手磨刀,仰而问曰:“古者明王圣主其肢解人,不审从何肢解始也?”景公离席曰:“纵之,罪在寡人。

”译文: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 "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2. 晏子进谏翻译【译文】有人得罪齐景公,景公非常生气,命人把他绑在大殿,准备处以分尸的极刑,并且说如果有人胆敢劝阻,一律格杀勿论。

晏子(即晏婴)左手抓着人犯的头,右手拿着刀,抬头问景公:“古时圣王明君肢解人犯时,不知先从人犯的哪个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说:“放了他吧,这是寡人的错。

”景公时,刑律条文繁多。

有一天景公出游见有卖踊(被砍去一脚的罪犯所穿的鞋)的。

景公就问晏子:“贤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踊贵还是普通鞋子贵?”晏子答:“踊贵。

”景公突然有所领悟,于是下令废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脚的刑法)。

3. 晏子春秋里‘晏子进谏’”晏子谏齐景公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翻译
公元前五世纪初,春秋时期,晏子是齐国的一位著名政治家、谏臣和文化人。

他对政治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责任感,经常向国君奏事上进言,以实
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下是他的一则谏言,题为《谏杀烛邹》。

烛邹是齐国的一位贵族,非常富有,地位尊贵。

然而,他的行为和言谈却
非常轻佻和无礼,没有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这让晏子非常不满。


了阻止烛邹的不良行为,晏子向齐国国君发表了这样的谏言:
臣闻:天下之美,美于德行;天下之恶,恶于无礼。

天下之乱,由于奢侈。

臣看到烛邹这样的人,浮华奢侈,轻佻无礼,实在让人气愤。

烛邹犯下的罪行
早就应该被治罪,而且他的过错也应该得到谴责,以正视听。

若是听任他的不
良行为继续下去,毒害了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那么这将成为国家和人民的祸害。

这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臣想建议国君,对烛邹加强管制,严格惩罚,以
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臣相信,如果这个消息被深思熟虑之后,那么烛邹的
哀哭和惊恐,就会成为一曲悲壮之歌。

因此,晏子认为,为了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须要有明智的决策和强大的
决心来向那些有害社会的行为和言谈发起猛烈的批判和惩罚。

只有这样,国家
才能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人民的幸福和繁荣才能得到保障。

以上是晏子《谏杀烛邹》原文的内容及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原文翻译!(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原文翻译!《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述春秋后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言行事迹的古典文献,是研究晏子以及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

晏子谏齐景公文言文翻译晏子谏齐景公今日的领袖们应该好好地借鉴古人治国的经验,因为那些古人的治国思路和智慧,至今仍能为后人所用。

在中国历史上,齐国的晏子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

他曾经以其才智和思想,为齐国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晏子谏齐景公的文言文翻译,希望能对今天的领袖们有所启迪。

昔在齐,有晏子者,与景公为友。

晏子尝谏景公曰:“臣观君之政,众皆称之,而在寡人心,未易也。

臣愿陈其短,虽不足以教君,亦难以自安。

故不敢不陈之。

”晏子说:“陛下的治国之道,众人都夸赞。

但是在我的心里,却仍觉得不够完美。

我想述说一下主要的不足之处,虽说不能教导陛下,但如果不说出来,我也很难安心。

”景公曰:“愿闻所言。

”景公回答:“我希望听一听你的意见。

”晏子曰:“臣以为君之所以受之父母也,养之师友也。

君之所以能够养成稳固的基础,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是因为德高望重,而非出于纯粹的幸运。

故君之所以成为天下贵胄者也,非特以智计而言之也。

今日君之所以能领导万民,建功立业,辅佐先祖,得到旁人的赞誉,纯粹因为君德高尚。

如君能以德治国,则受国之贵也;如不能,则不过粉饰行廉,殃及百姓,而威名渐颓矣。

”晏子说:“我认为,陛下所受到的父母和师长的栽培,以及身为王者的德行,都是当今齐国的稳固基石。

虽然文治武功、智慧谋略也很重要,但陛下成为明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德行端正高尚。

如果陛下继承古人良好传统,以德治国,就能赢得下民舆论的赞同;反之,如果要想通过浮华的表面掩盖贪婪的本质,任意侵犯百姓权益,那么您的名声将会逐渐下降。

”景公曰:“善。

”景公回答:“你说得很好。

”晏子曰:“夫在国家之政,惟德可守。

然和气节俭,可以生民宁,而厚德载物,可以长国久。

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今君之所为改易常方,处置大事,常不依法而为,行自欲之己,这样做的危害甚大。

如此害令曾祖、考祖之业破败,齐国亡国不久,也无人可依归,场面满目荒凉。

”晏子说:“一个国家,只有以德治国才能始终保持稳固。

晏子谏杀烛邹译文

晏子谏杀烛邹译文

晏子谏杀烛邹译文
于是晏子叫烛邹进来,并在齐景公面前列举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替我们君王养鸟,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这件事如果被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晏子列举完烛邹的罪状,请求齐景公处死烛邹。

齐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咱就说这个齐景公啊,他这人吧,喜欢捕鸟玩。

他找了个叫烛邹的人来管这些鸟。

嘿,没成想,这鸟扑棱扑棱全飞跑了。

这齐景公就恼了,气得不行,立马就下令让当官的把烛邹给宰了。

这时候晏子出来说话了。

晏子这人可机灵着呢,他说:“主公啊,烛邹这家伙有三条大罪,您容我一条一条给他数出来,然后再杀他也不迟啊。

”齐景公一听,行呗,那就听听你咋说。

晏子就把烛邹叫到跟前,当着齐景公的面开始数落他。

晏子就说:“烛邹啊,你给咱们主公养鸟,结果呢,鸟全飞没影了,这就是你的第一条罪过。

你瞅瞅,就因为你把鸟弄没了,咱们主公一生气就要杀人,这传出去多不好听啊,这就是你的第二条罪过。

要是别的诸侯知道了这事儿,他们肯定会寻思咱们主公眼里就鸟重要,人都不当回事儿,这可就是你的第三条罪过了。

”晏子说完这些,就跟齐景公说可以把烛邹杀了。

齐景公这时候也回过味来了,就说:“得了,别杀了,我知道你啥意思了。

”你看,晏子多聪明,他没有直接劝齐景公不要杀烛邹,而是用这种委婉的方式,让齐景公自己意识到杀烛邹是不对的。

这就是说话的艺术啊,要是像咱平常人似的,上来就说“主公你不能杀啊”,那齐景公可能还不乐意听呢。

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原文-翻译
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原
文|翻译
【原文】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涂。

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涂将成矣,请成而息之。

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干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

灵王死于干溪,而民不与君归。

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

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

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译文】
齐景公修筑正厅的高台,三年没有停止,又征役建造长台,二年没有停止,又修建到邹国的长路。

晏子进谏说: 百姓的力役太多了,国君不停下来吗? 景公说: 大路快修完了,修完了再停止力役吧。

晏子回答说:圣明的君主不枯竭民财,枯竭民财的国君得不到好处;圣明之君不穷尽民力,穷尽民力的国君得不到安乐。

从前楚灵王修建顷宫,三年不停止;又修建章华之台,五年也没完成。

到乾溪的劳役,已整整八年,百姓的力量不够用,自己就停息下来。

灵王死在乾溪,百姓也不帮助君王回到本国。

现在君王不遵循圣明之君的仁义,而沿着灵王的足迹,我害怕国君激起百姓的愤怒,而不能有看到长台的快乐了。

不如停下来吧。

景公说: 不是先生,我还不知自己得罪百姓这么厉害呀。

于是,下令不再积土,剩余的钱财不再继续收缴,砍断筑板的绳索,去除筑板。

刘向《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寓意

刘向《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寓意

刘向《晏子谏杀烛邹》原文|译文|寓意《晏子谏杀烛邹》一文章体现了晏子的说服技巧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展现出他在权威面前镇定冷静,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的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晏子谏杀烛邹》原文先秦:刘向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译文及注释译文齐景公喜欢捕鸟。

有一次,他捕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命令烛邹管理鸟。

不久,鸟逃跑了。

齐景公气坏了,决定亲手杀掉他。

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列数他的罪状然后杀掉他。

”于是召见烛邹,在齐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烛邹!你是我们君王的养鸟人,却让鸟逃跑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君王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让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王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人,这是第三条罪行。

烛邹的罪已经列举结束,请杀死烛邹。

”景公说:“不用处死了.我明白你的指教了。

”注释弋:(yì)带有绳子的箭,用来射鸟;系着绳的箭,此处名词作动词,指用弋射;此处指捕鸟使(使烛邹主鸟):命令,派遣(上级对下级)。

使(使吾君、使诸侯):致使,让。

是:这。

故:原因,缘故。

景公:姜姓,吕氏,名杵臼。

春秋后期齐国国君,齐灵公之子,齐庄公之弟。

好:爱好,喜爱。

烛邹:齐景公的一个臣仆。

主:掌管,主管,负责管理;也可翻译成“养”。

诏:诏书,皇上的命令或文告。

这里指下令。

数(shǔ):历数;列举重:重视,以……为重。

轻:轻视,以……为轻。

闻命:接受教导。

命:命令,这里指教导。

亡:丢失,逃跑,让……逃跑了,这里指让鸟逃走了。

以(以吾君重鸟):认为。

以(以其罪而杀之):按照。

以(以鸟之故):因为。

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级的贵族阶层;读书人。

晏子巧谏文言文

晏子巧谏文言文

晏子巧谏文言文1. 翻译文言文《晏子巧谏》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齐景公要建高台,发动很多百姓劳动。

高台建成后,齐景公还想再造钟。

晏子进谏说:“所谓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劳苦来成就自己的乐趣。

君主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经建筑了高台,现在又要造钟,是对百姓很大的负担,百姓必定会不高兴。

君主以加重百姓负担来获得自己的乐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国家的方法。

”齐景公就停止造钟。

~~。

2. 翻译文言文《晏子巧谏》齐景公在位的时候,下雪下了几天不放晴。

景公披着白色的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旁台阶上。

晏子进去朝见,站立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雪下了几天,但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温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明白你的教育了。

”于是命人发放皮衣、发放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已有职业的人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子春秋·景公为邹之长涂晏子谏第七原
文|翻译
【原文】
景公筑路寝之台,三年未息;又为长庲之役,二年未息;又为邹之长涂。

晏子谏曰:百姓之力勤矣!公不息乎?公曰:涂将成矣,请成而息之。

对曰:明君不屈民财者,不得其利;不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昔者楚灵王作顷宫,三年未息也;又为章华之台,五年又不息也;干溪之役,八年,百姓之力不足而自息也。

灵王死于干溪,而民不与君归。

今君不遵明君之义,而循灵王之迹,婴惧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长庲之乐也,不若息之。

公曰:善!非夫子者,寡人不知得罪于百姓深也。

于是令勿委坏,余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译文】
齐景公修筑正厅的高台,三年没有停止,又征役建造长台,二年没有停止,又修建到邹国的长路。

晏子进谏说: 百姓的力役太多了,国君不停下来吗? 景公说: 大路快修完了,修完了再停止力役吧。

晏子回答说:圣明的君主不枯竭民财,枯竭民财的国君得不到好处;圣明之君不穷尽民力,穷尽民力的国君得不到安乐。

从前楚灵王修建顷宫,三年不停止;又修建章华之台,五年也没完成。

到乾溪的劳役,已整整八年,百姓的力量不够用,自己就停息下来。

灵王死在乾溪,百姓也不帮助君王回到本国。

现在君王不遵循圣明之君的仁义,而沿
着灵王的足迹,我害怕国君激起百姓的愤怒,而不能有看到长台的快乐了。

不如停下来吧。

景公说: 不是先生,我还不知自己得罪百姓这么厉害呀。

于是,下令不再积土,剩余的钱财不再继续收缴,砍断筑板的绳索,去除筑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