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十五章
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
Rn R0 = (1 + r ) n
3、资本边际效率MEC的公式
R3 Rn R1 R2 J R= + + + ... + + 2 3 n 1 + r (1 + r ) (1 + r ) (1 + r ) n (1 + r )
其中,R-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R1,R2,R3,…,Rn-不同时期的预期收益 J-该资本品在n年年末时的报废价值 r-资本边际效率
第二节 货币市场的均衡和LM曲线
一、利率的决定
1、货币需求 L=ky-hr 2、货币供给(实际供给量)m 3、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时,形成均衡利率 此时,L=m ,即ky-hr=m
二、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货币市场的均衡:货币的需求等于货币的供给L=m。
1、LM曲线及其推导
推导过程: 实际货币需求量L=ky-hr 实际货币供给量m
∵市场利率10%使得3年的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30000正好等 于该资本品的供给价格30000 ∴该市场利率就是资本边际效率,即MEC=10%
思考:若市场利率为8%,企业是否应该选择投资? 若市场利率为12%,企业是否应该选择投资? 由上可知,资本边际效率MEC=10% • 当市场利率=8%<MEC时,三年内全部预期收益的现值为
以纵轴表示利率,横轴表示收入,则根据y与r的公式可得一 条反映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即LM曲线。 LM曲线是货币市场均衡点的集合,即LM曲线上任一点都有 L=m成立。
LM曲线
补充——LM曲线的经济含义:
LM曲线描述了货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 L=m)时,总产出 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货币市场上,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利率提高 时总产出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时总产出趋于减少。 处于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L=m,偏离LM曲线的任何一 点都表示没有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 如果某一点处于LM曲线右边,表示L>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 过低,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如果某一点处于LM 曲线的左边,表示L<m,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 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价格水平
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时的价格水平,反映了经济中的货币 价值。
通货膨胀
货币价值的下降,表现为商品和服务的普遍和持续的价格 上涨。
关系
当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价格水平上升,可能导致通货膨 胀;反之,当总供给超过总需求时,价格水平下降,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政策实践中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应用
04
政策含义与实践应用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
货币政策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决 策,从而影响总需求。
财政政策
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影响家庭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影 响总需求。
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环境和政策工具的运用,例如 在经济衰退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
3
相反,资源短缺或政策限制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 向左移动,即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总供给量减少。
0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模型的假设条件
01
假设价格水平是灵活变动的,即 价格水平能够迅速调整以适应供 求关系的变化。
02
假设货币供应量是外生变量,不 受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影响。
假设整个经济中的货币流通速度 保持稳定。
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均衡时,M=L 和 Y=C+I+G 相等,解这两个方程可 以得到总需求函数或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包括:政府购 买增加、税收减少、货币供应量增加 等。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高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增加;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经济社会在 更低价格水平下达到总需求量减少。
中国
《经济学基础》第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习题
第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一、名词解释经济增长实际增长率合意的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技术进步率资本密集型技术劳动密集型技术经济周期二、填空题1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________。
2 、经济周期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大阶段。
3 、一个经济周期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其中,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个主要阶段,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个过渡阶段。
4 、繁荣的最高点是________,萧条的最低点是________。
5 、经济周期按其时间长短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周期又称________周期,它是________国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的一种为期________年的经济周期。
7 、短周期又称________周期,它是________国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的—种为期________年的经济周期。
8 、长周期又称________周期,它是________国经济学家________提出的—种为期________年的经济周期。
9 、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是以________分析为中心。
10 、经济增长的基本标志是________,充分条件是________,必要条件是________。
12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 、资本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劳动力的增加可以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技术进步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4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________。
16 、资本—产量比率是指________。
第十五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第十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
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
现用图15—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5—1分上下两个部分。
上图为IS—LM图。
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
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图15—1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
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
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对应于上图中的E2点,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
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
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
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
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就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就越大。
国际经济学15关键词、复习与思考答案:第15章 汇率决定理论
第十五章汇率决定理论一、关键词1.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的,本国人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国货币在其发行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反之,外国人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本国货币在本国有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能力。
2. 一价定律。
一价定律是指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情况下,某给定商品的价格如果按照同一种货币计值,则在世界各国均相同。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汇率是两国货币在各自国家里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也就是两国的物价水平之比。
4. 相对购买力平价。
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汇率的变化必须与同一时期内两国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成比例。
5. 实际汇率。
实际汇率是外国商品和劳务相对于本国商品和劳务的相对价⁄。
格,可用于测试购买力平价的偏离程度。
若实际汇率用q表示,则q=S∙P∗P6. 利率平价论。
该理论从国际资本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认为资本在国际流动的原因是寻求资本收益,均衡状态时,以同一货币衡量的国内外投资收益相等,均衡状态下的汇率就是利率平价。
7. 无抛补利率平价。
无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预期升值(贬值)幅度。
8. 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是指,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的差额等于外国货币的远期升水(贴水)率。
9. 货币模型。
该模型从货币市场角度阐释汇率的形成机制,货币模型假定本国债券与外国债券有充分的可替代性,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对汇率的影响。
模型分作弹性价格货币模型和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10.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是以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为基础的一种一般均衡分析。
与购买力平价理论一样,该模型也是旨在阐述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它的基本思想是: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
模型说明,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经济变量对汇率变化的影响。
11. 黏性价格货币模型。
又称汇率超调模型,有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提出,该模型认为,由于商品市场价格存在黏性,外汇市场会对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度反应从而出现汇率超调,即汇率大大超过长期均衡汇率;经过较长时间,商品市场价格上升后,市场引导汇率到长期均衡水平。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五版)第十五章 笔记
美国的货币政策滞后性为6—18个月,而我国的货币政策时间的滞后性为7—24个月。
4、资金的国际性流动影响政策效果
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总价值/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MV=PT-->费雪方程式
M: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
P:一般价格水平
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
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
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挤出效应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IS曲线的中国特色:
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一:
从IS-LM曲线上可以看出的效果:IS曲线平缓,则挤出效应大;IS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小
政府投资增加,导致利率增加,使IS曲线越平缓,使d越大,导致投资对利率变化的反应越敏感,所以利率稍一提高,那么投资的减少就会很大,由此而得出如果挤出效应越大,那么政策效果就越小。
二:
LM曲线越平缓,则挤出效应小;LM曲线陡峭,则挤出效应大。
三:两个极端:1.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最有效,货币政策无效
2.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货币政策最有效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通货膨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扩张的货币政策往往不明显
紧缩性货币政策较适用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不适用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2、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货币幻觉:
经济学基础(第3版)教学课件第15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由于大面积的粮食歉收等原因导致AS曲线向左
移动,那么E1点就表示滞胀的状态,其产量和价 格水平则表示失业和通过膨胀并存。AS曲线向左 偏离的程度越大,失业和通货膨胀就会越严重。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只要国民 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 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 就业状态。
图15-5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经济的短期总供 给曲线如图15-6的CC线所示。
图15-6 (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图15-3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图15-4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 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经 济社会能按照既定的价格提供任何数量的产量或 国民收入。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之所以水平,其理由有两个: (1)货币工资(W)和价格均具有刚性,也就是说 ,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2)凯恩斯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于时间很 短,W和P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国内外经典教材名师讲堂
高鸿业《经济学基础》 (第3版)
第十五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主讲教师:吴汉洪
15.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量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 成。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在短期中,宏观经济试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 业和物价稳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 物价即不上升也不下降。
国际经济学第十五章 汇率决定
16
图 15-2
17
第四节 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分析方法
• W·Branson最早于1975年提出该理论,后来Kolly、Allen、 Kenen、 Dornbush 、费雪等人也对该理论有进一步的研究。
• 资产组合模型放松了货币模型对资产替代性的假设,认为 国内外资产之间不完全替代。
• 资产组合达到了稳定状态,国内外资产市场供求也达到了 均衡,汇率也相应地被决定 。
14
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主要批评
• (1)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在20世纪70年代西 方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一般是失效的,使得弹性价 格货币模型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基础之上。
• (2)货币需求函数。研究显示,主要西方国家的货 币需求极不稳定,以收入和利率为基础的需求函数 不能全面反映实际的货币需求变化。
• 粘性价格货币模型与资产组合平衡法都对以上的假 定进行了修正。
理论模型
两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假设如下所示:
两国货币市场均衡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Ms Md
M
* s
M
* d
根据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到汇率水平一个新的表达形式:
e
P P*
M M
s * s
k k*
Y* Y
两国货币供应及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快慢的差异,将导致汇率 变动。货币主义认为,长期内一国经济将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因此,实际收入水平将固定不变,这样一来,从长期看,货币 相对供给水平或变化将决定汇率水平或波动。
4
(2)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
根据“一价法则”,即在自由贸易和 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 同一种商品在各国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价 格应该是相等的,这意味着:
PCHN ERMB/ $ PUSA
第十五章 政府经济学
三、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 o 劳动者个人占有Pm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 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式。 o 它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独立的生产方式,总 是依附于占统治地位的所有制关系。 o 弊端:自发性、盲目性
2、私营经济
存在形式: 企业资产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关系的经济成分 特点: 具有存在的必然性,个体经济发展的结果 本质: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与社会主义相联系需要国家管理和引导。
5、多种实现形式的特点
①多样性(承包、租贷……) ②交融性(实现形式与组织形式、经营形式交融) ③延伸性(向多种经济领域拓展) △同一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不同所有制可以有相同的或相近的实现形式
6、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原因: 从生产力上看:公有制代表先进生产力 从生产关系上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的需要
②表现: 满足市场需要 增加社会就业 保证经济运行方向 培育现代市场体系
③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 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不断壮大公有经济,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质 的提高,要通过改革,使公有资产的组织结构和经济布局 更加合理、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大大提高。 △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是其他经济形式占优势。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大企业的方向是实行公司制,大力发展股份制,实行股权多 元化,重要企业国家控股,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2、原因 ①基本条件——公有制
②现实条件——劳动是谋生的手段
③决定条件——生产力水平
3、进步性及其不足处
①进步性——否定剥削
②不足处——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4、特点
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 货币理论与政策
第十五章货币政策与政策理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二、货币供给的含义三、派生存款与货币乘数四、货币政策的含义和传导机制五、货币政策工具一、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按照凯恩斯货币理论,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具有两种职能。
其一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其二是价值贮藏。
人们宁肯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会取得的债息收入,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存在手边,称为货币的需求(Demand for Money)。
至于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据认为是由于同其他资产比较,货币具有使用方便灵活的特点,即持有货币可以满足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所以凯恩斯把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称为流动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
1、货币的交易和预防需求在商品社会中,人们要用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
在这里,货币是作为交换媒介来使用的。
为了日常的交易而持有货币,是由于人们的收入和支出不是同时进行的。
出于交易动机而持有货币的多少一般来说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并且两者是同方向变动的。
此外,由于人们未来可能的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确定的,为了应付日后不曾预料到的支出的增加(如生病的医疗费和有利的购买机会)或不曾预料到的收入延迟,人们需要在手边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以备不时之需。
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同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一样,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大小,两者同方向变化。
出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用L1来表示,它是Y的函数。
即L1=L1(Y)。
2、货币的投机需求人们之所以宁肯持有不能生息的货币,还因为持有货币可以供投机性债券买卖之用,这就是货币的投机需求。
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息率的函数,并且两者反方向变化。
即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所牺牲的利息越多,人们越不愿意多持有货币,也就是说对货币投机的需求就越少;反之亦然。
货币的投机需求用L2来表示,它是利率的函数,表示为L2=L2(i)。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15章
第十五章政府预算考点一: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一)政府预算的含义1.概念: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2.从技术性方面看,政府预算包含两层含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以预算平衡表的形式体现,该表反映了政府资金的来源和流向,体现了政府的年度工作重点和方向。
(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
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多少。
是财政部门按法定程序管理财政资金的活动。
政府预算是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和基本环节3.从政治性方面看,政府预算是重大的政治行为(1)政府预算指标背后反映的是政府在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之间做出选择(2)政府预算反映了支出上的优先权(3)政府预算反映了政府准备购买的具体公共物品和服务及其成本4.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政府预算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属于年度立法)。
政府预算从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和决算都要依照法律规定进行。
【注意】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国家预算。
【例题1-2009年单选题】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 )。
A.政府预算B.信贷计划C.税收计划D.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答案】A【例题2-2010年、2018年·单选题】政府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 )。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答案】D【例题3-2013·单选题】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需要经过国家()的审查批准才能生效。
A.行政机关B.司法机关C.权力机关D.审判机关【答案】C【例题4-2016·单选题】政府理财的主导环节是()。
A.部门预算B.政府预算C.中期滚动预算 D.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答案】B(二)政府预算的职能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政府预算反映和规定了政府在预算年度内的工作或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r
o
y
IS1
IS2
IS3
IS4
y1
y2
y3
y4
图4—3 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
思考:为什么政府增加同样大的一笔支出,在LM曲线斜率较大即曲线较陡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较小,即政策效果较小呢?相反,在LM曲线较平坦时,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教,即政策效果较大呢?
LM陡峭(k大、h小),移动IS曲线,政策效果小(Y3Y4)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当某一时期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政府既可以采取膨胀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采用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即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如图所示。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应的大小,有的是事先预知的,有的则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两者的力量对比而定。如果IS和LM移动幅度相同,那么产出增加,利率也不会改变;如果财政政策大于货币政策的影响,即IS右移距离超过LM右移距离则利率就会上升;反之就会下降。可见,这两种政策结合使用时对利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02
例︰
假定政府考虑用这种紧缩性政策:一是取消投资津贴,二是增加所得税,用IS—LM模型和投资需求曲线分析这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和投资的影响。
Y
IS1
IS0
LM
Y
Y0
I
I0
I1
I0
I1
I2
I3
r
r
r0
r
r0
r
解答︰
假设消费函数为︰
假设在比例税的情况下,税率为t
再假设投资为︰
政府购买为︰g
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为︰
LM垂直→h=0→L2=0→m全 用于L1→Y大幅度变化
续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实行货币政策,对稳定经济、减少经济的波动是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的,但是,在实践中货币政策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效果就不太明显。即使是从反通货膨胀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也主要表现于反对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而对成本拉动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的效果就比较小。 2、从货币市场均衡来看,增加和减少货币供给要影响利率的话,必须以货币的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如果这以前替补存在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要大打折扣。 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的时滞性也影响政策效果。 4、在开放经济情况下,货币政策的效果还要因为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而受到影响。
西方经济学-第十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膨胀的治理往往会以暂时降低产出为代价,反通货膨胀的基本方法就是降低总需求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 凯恩斯主义者:控制通货膨胀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用工资-物价指导、工资-物价管制、以及促进工资和物价稳定的税收计划等收入政策来配合。 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主义者:当货币供给增长率稳定地降低时,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并降低工人要求的货币工资水平,从而能够使失业率顺利地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一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二是人力资本的损失。
⒉失业的社会影响
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 使失业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业者长期找不工作就会悲观失望,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念。
- 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的信息等方法达到减少摩擦性失业的目的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涵盖全国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262个基本分类的商品与服务价格。
01
数据来源于全国31个省(区、市)500个市县、6.3万家价格调查点,包括食杂店、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以及农贸市场与服务消费单位等。
物价派 货币派
CPI PPI
按原因 按速度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通货膨胀的定义
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上有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种。 物价派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来定义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显著上升的经济现象。 货币派用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来定义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
第十五章总需求总供给
(2)表达公式与图形
y = f (N K )
y y = f( N K ) y0 -------------
-----------------------
Yf -------------------------------------------
0
N
横轴N表示劳动总业量, 纵轴y表示总产量,曲线表示 总产量时总就业量函数 当总就业量为N0时,对 应的总产量为y0。 图中曲线越来越平缓, 表示总产量随着总就业量增 加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 当N达到充分就业N*时, 相应产量为N*
的边际产品将超过实际工资,此时存在增加利润的机
会,企业可以以工资W雇佣一个工人,该工人按劳动边
际产品所给定的量生产更多的产品,企业以价格P出售 就可以从中获利,企业将不断利用该机会,直至增雇 工人的边际产品下降到和实际工资相等时为止。 (见下图)
由于劳动边际产品 随劳动投入增加而降 低,所以劳动需求函 数是实际工资减函数
(二)表达公式 y = f (N K ) y 为总产出 N 为整个社会就业水平或称就业量 K 为整个社会资本存量 (三)分类 1.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1)性质 —— 总产出随总就业量增加而增加 在技术不变和K为常数假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作用,随着就业量增加,总产出按照递 减比例增加
P
--------------------------------------
P1 -----------------
D1
P2 ---------------------- D2
----------------------
三、总需求曲线推导 推导过程(略) 结论:价格水平变化对 IS曲线的位置没有影响, 原因是IS曲线的变量被 假定为实际量而不是随 着价格变化而变化的名 义量。
第十五章 规模经济理论(PPT)
Lci=xi
(3)
其中,a是固定投入,xi是企业的产出,b是 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系数,li是企业的劳动 (láodòng)投入,ci是每人对产品的消费。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垄断(lǒngduàn)企业利润最大化和长期均衡
短期利润最大化:MR=MC Pi(1-1/g)=bw,即Pi/w=bg/(g-1) (4) 其中g是价格(jiàgé)弹性, g与ci成反比。
坎姆模型(móxíng)〔1964〕
根本假定:
〔1〕 2×2模型(móxíng);
〔2〕至少有一个部门存在外在规模经济; 〔3〕完全竞争市场; 〔4〕两国具有相同的生产函数、要素禀
赋、消费偏好及市场规模; 〔5〕贸易平衡; 〔6〕无运输本钱。
第十页,共六十六页。
坎姆模型 图示 (móxíng)
照相机
(1)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2)规模收益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3)规模收益递减(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
规模(guīmó)经济(economies of scale)
PP: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tiáojiàn)下,个人 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产品售价越高。
ZZ:个人对产品的需求量越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越大,产品的价格越低。
E:每种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量。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国际贸易 的引入 (ɡuó jì mào yì)
〔1〕假定存在另一个同类经济,有相同的偏 好,资源储藏和技术,并有人口L*。
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获利 分析 (huòlì)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 其他货币工具 主要有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 充分就业,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上的,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 充分利用的状态;二是狭义上的,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给的效果
联邦货币政策措施
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购入 公开市场售出
基础货币增加 基础货币减少
货币供给变化
增加 减少
再贴现率
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支
美国政府债务变化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从西方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调节看,一般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 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而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导致财政赤字及公债额 上升。
➢ 自动稳定器:指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主要有失业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和所得税税收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体系
学习要求
重点掌握:
◆1.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影响因素及公式
2.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率等货币政策等工具
3.货币乘数的定义、计算公式
一般掌握:
◆1.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2.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般了解:
◆股票和债券的经济含义。
学会计算:
◆存款乘数、货币供给及货币乘数
一、主要概念
货币数量论
是古典经济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货币理论。
其主要观点为:货币的价值完全决定于货币和商品在交换中的数量关系。
他们认为:货币的价值与货币的数量成反方向变化,与商品的数量成同方向变化。
(参见教材P332)
货币需求
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包括交易需求、谨慎需求和投机需求。
(参见教材P332)
货币流通速度
是指一年之内一定量的货币存量周转次数。
(参见教材P334)货币供给
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参见教材P336)
基础货币
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参见教材P337)
派生存款
是指由于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引起的存款增加额S,用D表示。
(参见教材P338)
存款乘数
一般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称为存款乘数。
(参见教材P338)货币乘数
又称货币创造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为基础货币的倍数。
(参见教材P338)
法定准备率
商业银行在吸收的存款中按规定要上缴一部分给中央银行,作为法定存款准
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
即,由于准备率通常依法规定,因此被称为法定准备率。
(参见教材P341)
货币政策
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
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参见教材P342)
公开市场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参见教材
P342)
再贴现率
是美国中央银行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通常工业发达国家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叫做再贴现,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叫做再贴现率。
我国分别称为再贷款和再贷款利率。
(参见教材P344)
货币政策效应
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化影响国民收入和利率的变化程度。
(参见教材P347)证券
有广义和侠义之分。
广义的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
商品证券指提货单和购物券等,货币证券指支票和商业票据等,资本证券指股票和债券等。
狭义的证券仅指资本证券即股票和债券等。
(参见教材P350)
股票
是投资者(称为股东)向股份公司投入股本的证书和取得收益的凭证。
(参见教材P350)
债券
是发债人向投资者出具的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的债务凭证。
(参见教材P35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又称为能动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状况逆经济风向采取的变动财政收入水平的政策。
具体地说,当经济处于繁荣状态时,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相反,当处于经济萧条状态时,政府则应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以此方式对经济交替地进行微调,以便实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参见教材P356)政策滞后
是对经济运行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
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