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销员之死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利·洛曼的悲剧
——《推销员之死》赏析
亚瑟•米勒【Arthur Miller,1915-2005】是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因创作《推销员之死》、《熔炉》、《不合时宜的人》等经典剧本而曾多次获得“普利策戏剧奖”、“纽约剧评家奖”和“纽约戏剧音乐奖”,被誉为“美国得奖最多的剧作家”。《推销员之死》是亚瑟•米勒戏剧创作上的巅峰之作,它刻画了一个家庭的各成员间令人心痛的矛盾冲突,剖析了人们因为盲目信奉“美国梦”所付出的代价。
一、威利——切切实实的小人物
剧中主人公是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正如他的名字lowman暗示的,他只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他没有上过报纸的大的名气,没有赚过大钱发过大财,一直在干推销员的工作干了竟然有了36年。他身上有着很多普通人都具有的特征,有点虚荣,有点自私,但虚荣爱面子也让他一直守着他可怜的自尊心,这边可以从他不断地拒绝邻居查理的好意看出。打牌时,查理的连续几句“怎么又伤自尊了呢”可以看出查理对威利是真心的帮助,查理了解他,也想真心帮助他,但威利却宁可死撑着面子也不愿接受查理善意的帮助,因为他嫉妒查理的成功。看到查理时,威利也会突然想起他死去的哥哥,那个十七岁时一头扎入原始丛林二十一岁成为一个大富翁出来的本,当时他已经开始产生幻觉,居然看见他死去的哥哥回来了还和他说话,早年,他的哥哥本劝他去阿拉斯加发财,但他的妻子林达说,“你在华纳公司不是干得很好吗?有希望成为股东啊。”结果他错过了机会,连起初林达劝他求老板给他在城里的差使,他也只能拒绝,因为“他在新英格兰很重要”,而事实却是,老板把他解雇了。
二、虚幻的梦想
威利·洛曼的最高梦想是成为第二个‘戴夫·辛格曼’。戴夫84 岁时,在旅馆房间里穿着一双绿色的绒拖鞋,拿起电话就能做成一笔又一笔的买卖。而实现这一梦想的诀窍是具有“吸引人的个人魅力”。所以威利一直本着要想成功就要人缘好的想法,他也把这样的思想灌输给了他的儿子们,以至于他只看到中学时比夫的好人缘,却一再纵容比夫的偷窃行为,只是不停地跟比夫和哈皮传输着自己美好的梦想,一家人都活在虚构的永远美好的“下个礼拜”。但美好的想象和残酷的现实却让年老的威利不堪重负,每天十几个小时都奔波在外,就像在话剧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他说“我累得要死,我干不了啦。林达,我就是干不下去啦。”这为公司干了三十多年推销工作的人现在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无法驾驭自己生活的方向了。严酷的现实已经使他感到他周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周围的一切都是失败的见证。
三、自杀——边缘文化和主流文化冲撞的恶果
威利是美国无数移民中的一个代表,他在美国主流社会中是作为边缘人存在的,因为他既不属于美国的主流文化,又不属于纯粹的犹太文化,他就生活在这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边缘文化和主流文化在该剧中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威利的价值观念和家庭观念两个方面。首先,在价值观念上,威利完全不顾当时的社会现实,至死不渝地相信并实践他人缘好、勤劳肯干就能发财的成功哲学。然而现今的美国社会早已不是他以前记得的那个温情的世界,院子里的两棵大榆树早就被砍掉了,周围都围满了钢筋混凝土建成的大楼,压的他透不过气,院子里一点阳光也没有,连胡萝卜都长不出来。他的哥哥本说过“跟陌生人打架可不能光明
正大的,那样你可休想闯出那个人吃人的世界”,其实这就是丛林法则,你需要的是成功,不顾一切的成功,人们对金钱的崇拜早就把其他的价值观念排挤的一干二净。其次,在家庭观念上,威利仍顽固地信守本民族的家庭观念,与时下美国的家庭观念背道而驰。美国人十分注重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而威利却一直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培养下一代,对儿子一味地纵容和溺爱,使他养成了怕吃苦、游手好闲的恶习,并整天生活在虚无飘渺的荣誉光环之中。全剧的最后一场,比夫与父亲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想使威利觉醒,想使威利意识到他一直在欺骗自己并互相欺骗的事实。但可怜的威利至死都沉溺于梦幻之中。当他发现比夫为他落泪时,他竟然很兴奋,以为自己又恢复了往昔在比夫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于是,他决心自杀,以两万元的人寿保险来换取儿子的“前途”,也换取自己在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结束语
威利死了,他的死是一个悲剧,葬礼冷冷清清、令人心寒。威利的悲剧是一个处于美国边缘文化的边缘人的悲剧。他无意识地信守着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却不幸被强大的主流文化碾压得粉身碎骨。剧本揭示出美国的社会生活法则是“失败者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威利没有取得成功,因此只能走向毁灭。他只是茫茫追寻“美国梦”的移民中的一个,从该剧也可看出,被美国梦压垮的家庭,像威利这样的社会底层的家庭该有多少。在现如今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应该怎样去追寻自己应有的人生,这是值得人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