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具体阐释1.信任对不信任(0——1岁)第一阶段为婴儿期,是从出生到一周岁。
婴儿在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婴儿从生理需的满足中,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休验到身体的康宁,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感到了安全,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是对周围环境产生一个基本信任感;反之,婴儿便周围环境产生了不信任感,即怀疑感。
这一阶段相当于弗洛伊德的口唇期,但又不止是弗洛伊德的门唇期。
在具体的解释上有很大的扩展。
很大的扩展。
他强调,他强调,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不只口唇区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而更重要的是与世界交互作用着的方式—一种被动的然而却是急切的接受方式。
婴幼儿之所以喜欢把东西放进门中,是因为他想把周围的东四与自己合并,使之成为白己的一部分,埃里克森把这种方式称为口腔合并,具体地说,埃里克森认为这种阶段的信任感发展的实质核是相依性(mutuality ,这种相依性不是停留在口唇的周围,口唇的周围,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更是体现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把母亲的爱和她的品质加以内化,同时把自己同时把自己的感情投射给母亲,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这是一种从一开始就带有互相调节的社会性的情绪和态度,如果一个人如果一个人在人生最初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将来在社会中就会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反之,他将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
2.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1——3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1岁到3岁。
这个阶段儿童主要是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感悟第一阶段:婴儿期(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我学会了依靠父母和照顾者满足基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
我充满好奇心,通过探索周围环境和与他人互动来认知世界。
我感激那些给予我安全感和关爱的人。
第二阶段:幼儿期(1岁至3岁)幼儿期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之一。
在这个阶段,我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和感官,学会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我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并将父母视为自己的重要角色模型。
我发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并对学习新技能充满热情。
第三阶段:学龄前期(3岁至6岁)在这个阶段,我开始与世界更广泛地接触。
我开始发展自己的社交技能,并学会了在同伴间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我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希望通过探索和观察来理解事物。
我开始形成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及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
第四阶段:童年期(6岁至12岁)在这个阶段,我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到自豪。
我开始独立思考,并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我学会了规划和解决问题,开始对外界评价有所敏感。
我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同伴间寻找所属群体。
我对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不断增强。
第五阶段:青春期(12岁至18岁)在这个阶段,我经历了身心的剧烈变化和不确定性。
我开始独立思考,并开始探索自我价值和意义。
我对自我形象和身体发育有着强烈的关注。
我与同伴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并对同伴群体的接纳和认可感到渴望。
我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
第六阶段:早期成年期(18岁至40岁)在这个阶段,我面临了成年的责任和自立。
我开始发展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努力建立稳定的关系和事业。
我对个人和职业成就有着强烈的渴望,并开始评估自己的成功与否。
我对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感到自豪,但也意识到了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第七阶段:中年期(40岁至65岁)在这个阶段,我开始关注自己的遗产和对世界的贡献。
我开始重新评估自己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的成就,并寻找对自己和他人有意义的事情。
我对社会问题和全球议题的关注以及对后代的关心逐渐增加。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在我们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复习到这样一个知识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一般在考试中呢不全是大题考察的,多为细碎的小知识点的选择题考察。
那么如何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这方面的理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吧!(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 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 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八个阶段论述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1. 婴儿前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 婴儿后期: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 幼儿期:主要发展任务是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 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 青少年期: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 成年早期
7. 成年中期
8. 成年后期: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进程,先前的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功能发展的好不好,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与否,会使人格品质出现成功与不成功的两种极端差别,即积极的或消极的人格品质。
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了消极的人格品质。
他也强调指出,每个人的人格品质,并不是居于两极端之一,而更多的是处于两端之间的某一位置上。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
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一、婴儿期的信任与否定,从母亲的抚慰中找到依恋。
二、幼儿期的自主与犹豫,内外冲突带来困扰。
三、学龄期的勤勉与疏离,寻求认同是重要使命。
四、青少年期的性与认同,角色混乱需自我找寻。
五、成年期的亲密与孤独,拥抱爱情抵御孤单。
六、中年期的生产与停滞,创造有益工作不断励志。
七、老年期的敬老与绝望,反思生命,内心平静。
以上是埃里克森人格的发展阶段顺口溜,这是我对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的理解和总结。
这种用顺口溜的方式来表达,不仅让理论更具体生动,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不同的心理冲突和挑战,而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将对个体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文章中我多次提及了“信任与否定”、“自主与犹豫”、“勤勉与疏离”、“性与认同”、“亲密与孤独”、“生产与停滞”以及“敬老与绝望”等关键词,通过重复提及这些关键词,不仅能够加深对每个阶段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将这些阶段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发展的生命周期。
个人认为,通过了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成长过程,也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指导和教育孩子们健康成长。
也让我意识到人的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面对各种挑战和阶段,才能够成为更加完整和成熟的个体。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是一种全面的理论,它深刻地揭示了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挑战和成长过程。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成长,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希望大家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这一理论,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以及其所提出的八个阶段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对于了解人类的成长过程以及指导个体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在接下来的阐述中,我将着重从各个阶段的特点、心理挑战以及对个体成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
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是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思想推测人的人格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
这些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格发展过程,使人逐渐成长、变得更加成熟。
以下是这八个阶段的描述:1. 自我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了基本的自我认知。
他们学会区分自己和外部世界,并开始发展自己的身份认同。
2. 探索与好奇心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不断探索和学习。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积极主动地寻求新的经历和知识。
3. 独立与自主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逐渐独立于他人,并开始有自己的主见和决策能力。
他们寻求独立,并努力发展自己的自主性。
4. 职业与事业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进入职业生涯,并寻求事业上的发展与成就。
他们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与知识。
5. 爱与人际关系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自己的亲密关系与家庭。
他们寻求爱与被爱的经历,并积极维护和发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6. 创造与表达自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追求创造力和自我表达。
他们寻找途径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才能,并积极参与艺术、文化等领域。
7. 自我调适与变革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认识到自己需要适应和应对生活中的变化与挑战。
他们努力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并迎接新的人生阶段与角色。
8. 智慧与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逐渐成长为智慧的人,并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们开始反思人生,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意义,并积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八个阶段构成了人格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会停留在不同的阶段,并以不同的速度前进。
人格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成长,个体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达到更高的人格境界。
艾利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艾利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引言艾利克森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格发展的理论,被称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这个理论描述了一个人在不同阶段的生命中,人类的人格会如何发展和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利克森的八阶段论,并探讨每个阶段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阶段:婴儿期(0-1岁)在婴儿期,个体对于世界还一无所知,主要通过感官和身体来理解和探索周围环境。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与依赖,这是一个婴儿与主要关系对象(通常是母亲)建立安全感的重要阶段。
婴儿期的特点:•对探索和发现感兴趣•对照顾者的依赖性较高•开始建立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婴儿期的意义:•建立了以信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培养了个体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第二阶段:幼儿期(1-3岁)在幼儿期,个体逐渐开始认识和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并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
他们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并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社交技能。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环境、表达自己的需求和建立适当的自控能力。
幼儿期的特点:•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增强•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达幼儿期的意义:•学习了适应社会规范和交往技巧•培养了个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阶段:学龄前期(3-5岁)在学龄前期,个体开始接受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教育,包括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
他们逐渐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价值观,并开始与同龄人互动。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适应学校和集体生活的基础,并学习与他人合作和分享资源。
学龄前期的特点:•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快速发展•规则和价值观的接受和内化•情绪表达和控制能力的提升学龄前期的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培养了个体的协作精神和社交技巧第四阶段:儿童期(6-12岁)在儿童期,个体开始进一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他们开始自主选择兴趣和活动,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尊和自信,并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关系。
儿童期的特点:•学习能力和记忆力的提高•对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强•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儿童期的意义:•培养了个体的学习和专注能力•提升了自尊和自信,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第五阶段:青春期(13-19岁)在青春期,个体经历了身体和心理的重大变化,开始经历性别角色的转变,并开始建立亲密关系和爱情关系。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与应用ppt课件
危机积极解决:方向和目的品质,成年后性 格倾向于自动自发、计划性、目的性、果 断等积极的人格特质;
危机消极解决:被动与保守品质,成年后性 格倾向无计划、没有目标,优柔寡断;害 怕犯错、回避风险;感到无助和内疚;不 断地去讨好别人;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 一步等消极的人格特质。
5、家庭教育的重点—父母的表扬是孩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 子良好自我和自信的秘诀
第一,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 务,都存在着特定的心理危机。
第二,人格发展任务完成的成功或者 不成功,形成人格发展的两个极端,成 功的一端形成积极的品质;不成功的一 端形成消极的品质,出现发展的“危 机” 。
第三,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极品质, 避免消极的品质。
第四,现代人一切心理问题,都是人 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甚至失 调所致。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6、危机解决与否的影响
(1)如果这一阶段自主性多于害羞与怀疑,危机得到 成功、积极解决,就会形成“意志”的品质,成年 后性格倾向于坚强、独立、自我克制、果断、自律、 有决心、遵纪守法、不怕困难;
1、缺乏安全感,非常害怕被抛弃; 2、需要别人照顾; 3、敏感,多疑,不能信任他人; 4、竭力维持不良的感情关系;
经 营 者 提 供 商品或 者服务 有欺诈 行为的 ,应当 按照消 费者的 要求增 加赔偿 其受到 的损失 ,增加 赔偿的 金额为 消费者 购买商 品的价 款或接 受服务 的费用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大阶段是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一种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这八个阶段包括:
1. 婴儿期(0-18 个月):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婴儿需要得到父母或主要照顾者的关爱和满足基本需求。
2. 幼儿期(18 个月-3 岁):儿童开始探索周围环境并发展自主感,他们试图掌握自己的行为并面对控制和自主性之间的冲突。
3. 学龄前期(3-6 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发展主动感,他们通过积极参与游戏和活动来探索和学习。
4. 学龄期(6-12 岁):儿童在这个阶段面临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开始接受学校教育,需要面对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挑战。
5. 青少年期(12-18 岁):青少年经历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他们试图寻找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6. 成年早期(18-40 岁):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家庭,同时追求职业和个人目标。
7. 成年中期(40-65 岁):中年人可能会面临自我整合与绝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需要回顾自己的生活并接受自己的成就和不足。
8. 老年期(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可能面临自我完善感与失望感之间的冲突,他们回顾自己的一生并接受生命的有限性。
这些阶段反映了人类在不同生命阶段中所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和发展任务。
每个阶段都是相互联系的,前一阶段的发展会影响后续阶段的发展。
了解这些阶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过程。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发展心理学中的八个阶段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个体发展的理论,它描述了人类在生命周期内所经历的不同心理和社会挑战。
这个理论提出了每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和开展了个人发展所需的心理能力。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如下:1.幼儿期(0-2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建立对世界的信任或不信任感。
关键任务是建立亲情关系、满足基本需求,并学会相信他人。
2.幼儿期(2-3岁):自主性与怀疑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自己的意志和自我认同。
关键任务是掌握自己的身体能力、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学会独立思考。
3.幼儿期(3-5岁):创造性与内疚阶段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想象力、解决问题,并学会承担责任。
4.学龄前期(6-12岁):勤奋与劣势感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教育,建立友谊关系,并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关键任务是学会控制自己、适应社会,并发展学习和创造的兴趣。
5.青春期(13-19岁):身份与角色困惑阶段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关键任务是发展自己的个性、建立独立意识,并建立健康的社会关系。
6.成年早期(20-39岁):爱与孤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建立深层的人际关系,并投入到事业或家庭生活中。
关键任务是建立爱的关系、发展职业或家庭,并体验亲密和冲突。
7.中年(40-64岁):生产力与停滞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和生产力。
关键任务是发展职业或家庭、培养下一代,并探索自我实现的机会。
8.晚年(65岁+):完整性与绝望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回顾自己的一生,并决定其意义和满足度。
关键任务是接受自己的生活、回顾一生,以及接受死亡。
每个阶段都涉及面临的心理、社会和情感挑战,而成功地解决这些挑战将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如果一个人没有解决一些阶段的任务,可能会在以后的发展中遇到困难或挫折。
总的来说,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人的发展过程和面临的挑战。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小编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公共基础知识资料][学科专业知识备考][面试技巧]在我们的教师资格和教师招聘考试中,都会复习到这样一个知识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一般在考试中呢不全是大题考察的,多为细碎的小知识点的选择题考察。
那么如何能够更容易地记住这方面的理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吧!(一)、童年阶段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婴儿根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所以当他们饿了或者难受的时候就会哭闹,这种哭闹实际上就是提出了“希望”这一品质,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满足了孩子的希望,父母的声音啊、与孩子的身体接触啊、表情啊使得孩子感觉到这个人是可以信任的,于是建立起了信任感,那么如果家人没有及时出现,孩子发出的希望信号无人理会,那么这个环境就无法信任了,所以冲突没有解决好获得的是不信任的话以后一旦去了陌生环境中就会充满焦虑。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父母对儿童的保护或惩罚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害羞。
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
(完整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
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
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完整版)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开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开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开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无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开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开展造成障碍。
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⑴婴儿期〔0~1.5岁〕:根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根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那么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反之那么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对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疑心的冲突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剧烈,也就是第一个对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当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标准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对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山姆泰勒威廉姆斯(SamuelTaylorWilliams)提出的一种心理发展模型,模型将人的心理发展定义为八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包含着特定的心理发展经历和特定的成长要求。
第一阶段:取向阶段。
这是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的第一步,也是人们定义心理成熟开始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可以开始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了解自己个人价值观。
他们会思考自己未来想要什么,并建立自己的目标和信念系统。
第二阶段: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知,并开始认识到他们自己的偏见和自身的不足。
他们开始学习把握自己的情绪,并了解自己的弱点和优势,有助于他们改变和优化自己的行为。
第三阶段: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以反抗性形式探索自己实际存在的社会规范,以确定自己是否赞同或拒绝。
这是他们认识自己、世界和他人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设立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的重要时刻。
第四阶段:建构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从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出发,建立自己的个人意识和理解。
他们会思考如何适应和接受自己的情绪,建立自己的信念系统,并且认识到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之间的差异。
第五阶段: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们将自己以前所学到的概念和做法进行整合和发展,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人格特质。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兴趣,慢慢发展出自己的人格特质。
第六阶段:调整阶段。
这是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最重要的阶段,也是人们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学习如何与他人和谐共处,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学习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念,以达到互助互利的目的。
第七阶段:成熟阶段。
这个阶段,人们开始体验到进入社会和社会中存在的关系的快乐,也开始探索复杂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他们也开始体验到信仰、价值观和人生方针的重要性,并学会适应当下社会环境,以达到自己的心理发展要求。
第八阶段:完成阶段。
到达这个阶段,人们理解到他们自己的位置与每个人的价值,他们会比以前更加清楚他们的职责和使命。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今天学习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1 、婴儿前期(0-1.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
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
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强自我的力量。
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希望,富于理想,具有强烈的未来定向。
安全感建立良好和完善的人,内心是饱满的,自我价值感会高很多,会发自内心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相信自己是能解决问题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成长和进步的,这也是真正自信最重要的前提。
同样的,安全感建立良好的孩子也更容易相信他人,更愿意包容他人的缺点和不足,给予他人更多的善意,能更好的爱别人。
反之则不敢希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埃里克森把希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势力、标志生命诞生的怒吼。
”2、婴儿后期(1.5-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这一时期,儿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
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开始“有意志”地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
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反抗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须承担起控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羞耻,训练他们按时吃饭,节约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开始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反抗外界控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
反之,若过分严厉,又会伤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简介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Erikson’s 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这一理论描述了人在一生中面临的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与特定的心理发展任务相关联。
通过完成这些心理发展任务,个体可以达到相应阶段的社会和情感成熟。
艾里克森的理论主要关注人的个性和身份的发展,同时也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发展阶段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机会,不同的经历和环境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发展阶段以下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的八个发展阶段:1.婴儿期(出生至1岁):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2.幼儿期(1岁至3岁):自主性与怀疑3.学龄前期(3岁至6岁):创造力与罪恶感4.学龄期(6岁至12岁):勤劳与劣等感5.青少年期(12岁至18岁):身份与混乱6.青年期(19岁至40岁):爱与孤独7.中年期(40岁至65岁):关爱与停滞8.老年期(65岁及以上):完整性与绝望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任务。
如果个体能够成功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任务,他们将发展出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稳定的人格。
重要概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涉及一些重要概念,下面是其中一些: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在婴儿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基本的信任与不信任感。
婴儿需要一个可靠的主要看护者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如食物和抚慰。
如果婴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可能会发展出不信任感。
自主性与怀疑在幼儿期,个体开始发展自主性与怀疑感。
幼儿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会自主行动和做出选择。
如果幼儿被过分限制,他们可能会形成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创造力与罪恶感在学龄前期,个体需要发展创造力与罪恶感。
这个阶段主要涉及幼儿在游戏和社交中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果幼儿受到过度严厉的批评或指责,他们可能会感到罪恶和自卑。
身份与混乱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形成身份与混乱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艾里克森将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划分为 8 个发展阶段,这八个阶段依次为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人前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其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特定的“危机”。
如果顺利渡过危机,人们就会形成相应的积极品质,反之则不能,并且前一阶段顺利渡过危机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一)口腔—感觉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时间约从出生到 1 岁。
此阶段婴儿愉快的感觉集中在口腔部位,最主要的活动是吮乳。
母亲是满足婴儿需要的最重要人物,婴儿的快乐、健康和满足均来自母亲,其生存和幸福均依赖母亲。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母亲的育儿态度是受社会影响的,如果社会贬低育儿者的地位,则母亲可能抱怨自己承担的角色,对孩子采取消极的态度。
如果社会赞赏母亲的地位,其结果则恰好相反,导致对孩子积极的态度。
因此,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里,同母亲的互动产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社会经验。
在艾里克森看来,若母亲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则婴儿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的表现是,当母亲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婴儿并没有过度的焦虑,即显得平静,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
因为婴儿有一种内部信念,相信母亲会返回来照顾和哺育他。
艾里克森认为这种内部信念的获得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它培养了婴儿对他人的信任感,使婴儿感受他人是可靠的。
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给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若母亲对婴儿的态度是消极的、拒绝的,则婴儿可能产生基本不信任感,使婴儿体验到挫折和烦恼、恐惧和怀疑,每当母亲离开时,他就会烦躁不安,深怕被剥夺受哺育的权力,这种恐惧和怀疑将持续存在,影响到以后的发展过程。
艾里克森认为最优的危机解决方式应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其中积极的方式所占比例高于消极的方式,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如此,婴儿既应形成信任感也应形成不信任感。
而信任感应大于不信任感。
因为在社会交往中,信任他人是交往的必要基础,但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决不应是时时事事都相信他人的人。
那样的相信是轻信,那样的人是天真、易受骗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为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利益,一定的怀疑是必要的,它可使人免受居心叵测者的伤害。
依照艾里克森的观点,危机的积极解决导致人格的一种积极品质的形成。
这里所谓积极的品质是指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加强自我的东西。
在第一个发展阶段里,假如婴儿具有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则形成“希望”的积极品质。
一个具有希望品质的人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对未来怀有热切的期待。
只有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的儿童对未来才会怀有希望,因为缺乏必要信任感的儿童为眼前的需要而忧虑,无暇顾及未来,因而不可能对未来怀有希望。
在未来的发展阶段里,克服危机的积极体验可加强希望,而冲突和压力可毁灭业已形成的希望。
(二)肌肉——肛门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儿童出生一年后至 3 岁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段时间里,儿童的肌肉开始成熟,并开始学习怎样控制肌肉。
此时,父母也开始依据社会行为规范训练儿童的大小便。
孩子必须根据父母的要求,学习控制肛门肌肉,知道在什么时间和场合可以大便,什么时间和场合不可以大便。
这就在儿童的“随心所欲”和父母的要求之间造成一种冲突,使儿童陷入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矛盾的冲突之中。
此时,若父母能以理智和忍耐的精神,坚定和负责的态度,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儿童的行为,使儿童遵循父母的要求而又不伤害他自己的自信与自尊,让他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儿童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感。
若父母要么放任自流、过分溺爱,要么严厉苛刻、专制独裁,那么儿童就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羞怯和疑虑。
这样的儿童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觉得自己像个傀儡受别人驱使。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患强迫性神经症,其症状的深层含义是通过强迫性行为恢复控制生活的意识。
此一阶段的积极品质是“意志”。
若儿童的自主意识超过羞怯和疑虑,则会形成意志。
意志是人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使人自由抉择,自我约束。
意志的力量在以后发展阶段中随危机的积极解决仍然不断成长。
此阶段形成的意志仅仅是今后的发展的基础。
(三)运动——性器阶段:主动性对内疚感第三阶段约从 4 岁至 5 岁。
若前两个阶段的危机得到顺利的解决,此时儿童会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开始探索自己能成为哪一种人,对父母、同伴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心;他的交往范围开始超出家庭,与同伴游戏、玩耍、交朋友;他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会对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常常与同伴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的角色;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感,并伴随对同性父母的排斥感。
艾里克森认为,若父母能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理解儿童,耐心地回答儿童的问题,儿童会形成主动性,能以积极主动且又自信的方式对待面临的一切事物,并形成一种称之为“目的”的积极品质,目的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指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和勇气。
若父母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的主动性与好奇心,讥笑或惩罚儿童的独创性,儿童就会缺乏信心,每当主动干一件事时,就想起父母的讥笑或惩罚,因而缩手缩脚、难以成功,导致内疚感的产生。
这样的儿童往往循规蹈矩,缺乏进取精神,倾向于依赖他人。
(四)潜伏阶段:勤奋对自卑此阶段时间为 6 岁- 11 岁。
大多数儿童要在小学里度过这段时间。
这一阶段,儿童交往的范围扩大了,由原来的家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扩展到学校,交往的对象由父母、同伴扩大到教师和同学。
在学校里,儿童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因此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儿童形成认真刻苦地完成任务的勤奋感。
在这段时间里,教师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人物,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习惯,以适应文化学习的要求。
若儿童在学校里经常能获得成功,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承认与奖励,则勤奋感就会进一步发展。
若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经常体验到学业失败的苦涩,儿童就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不如他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成员。
自卑感也可能由以往发展阶段中的不足所导致。
例如,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缺乏自主性或主动性。
艾里克森相信,上述发展中的不足可通过教师的努力而得到克服。
教师积极地鼓励和引导,相互信任师生关系的建立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矛盾与冲突,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
若儿童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则形成“能力”的积极品质。
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能力指的是运用自如的聪明才智,这种聪明才智不会为自卑所损伤,是今后承担社会工作的基础。
(五)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人生的第五个发展阶段从 12 岁开始至20 岁左右。
这个阶段是儿童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儿童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的矛盾,为进入成人期打下基础。
通过前 4 个阶段的发展,儿童懂得了他是谁,具有什么特点和能力,了解了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例如在家里是父母的孩子,在外面是同伴的朋友,在学校里是学生。
此时,儿童要把这些特征和以往的经验组合在一起,形成自我同一性。
混杂在这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之中的还有消极的自我同一性。
这种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包括了受到过惩罚或批评的自我形象,以及失败的和无能的自我形象。
那么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呢?自我同一性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 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 3 )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 4 )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经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应该成为什么。
艾里克森认为,此时青年人若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
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的角色,或在选择生活的角色上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对未来没有正确的信念。
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谁,有哪些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属于哪个阶层、哪个群体,过去怎样、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
为此,他们体验到比以往更多的痛苦、焦虑、空虚和孤独。
在这样的混沌状态下,他们感觉自己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明确选择,但他们不能,然而又觉得父母和社会逼迫他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反抗,以保护自尊心不受伤害。
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同一性危机有关,这些青少年的逻辑是,与其做个不伦不类的人,不如做个臭名昭著的人。
艾里克森总结了同一性危机的几个症状:(1)回避选择、麻木不仁;( 2 )对人距离失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空虚、孤独,迫切感、充实的时间意识消失;( 4 )勤勉性的扩散,不能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5 )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以病态的防御抵抗他人的批评;(6)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破坏、攻击或自毁、自灭。
艾里克森是一个性善论者。
他认为就青年人内在的倾向来讲,每个青年均可克服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
但社会文化急剧变迁所带来的价值观方面的矛盾使青年人无法适应,因而导致内部的冲突与危机。
另一方面,父母和其他老一辈人本身缺乏牢固的信念基础,因而无法给青年人提供适当的指导,也是造成青年人同一性危机的原因之一。
若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则形成“忠诚”的积极品质,忠诚是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和生活伴侣承担责任的意愿,也是执着地追求既定目标的能力。
(六)成人早期:亲密对孤独第六个发展阶段为成人早期,时间约从20岁至 24自我同一性,这就为他们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打下了基础。
岁左右。
此时,青年人通过青春期的发展,已确立了稳定的艾里克森指出,唯有具备牢固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于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没有这种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必然处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奋斗与追求中,因而不可能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亲密指的是一种关心他人,准备而且渴望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在一起,与他人共享的能力。
亲密关系的确立不能与性关系上的密切混为一谈。
因为亲密关系不仅仅指性关系上的密切,还包括彼此的心理融洽和责任意识,以及相互的信任。
亲密关系也不限于配偶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可建立亲密关系。
同甘共苦的同事和朋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彼此分享对方的信任,具有浓厚的亲密感。
若一个人不具备与朋友、配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就会走向孤独。
这种人回避与他人的亲密交往,不能与他人分享彼此的信任,自恋、自爱,与他人的交往仅仅维持在表面水平上。
若亲密的比例大于孤独的比例,则形成“爱”的积极品质。
(七)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成人中期持续的时间为25 岁至 65 岁,主要的危机是繁殖对停滞。
在这段时间里,健康的成人不仅具有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而且同他人建立了成熟的关系。
此时人的主要责任是生育和指导下一代。
但是艾里克森指出,繁殖并不仅仅指生育和指导孩子,它还包括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