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是心存善意,更是胸怀远谋

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是心存善意,更是胸怀远谋

1908年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是心存善意,更是胸怀远谋我曾写过两篇与庚子赔款相关的文章,提到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事。

在评论区里,有诸多读者不解:美国人为什么会主动退赔款?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确实不符合当今许多爱国群众对美帝的固有印象。

于是有人说:这事儿是瞎编的,不靠谱。

但主观印象归主观印象,客观史实归客观史实。

这庚子赔款,美国人确实是主动退还了。

不但退还了,还盯着民国政府,把这钱用在实处:因为有美国人的庚子退款,中国才有清华这样的大学,有了协和这样的医院。

你别不信,它们今天还在那里呢。

不管美国人出于什么样的动机,都不应否定这些史实与事实。

把美国主动退还赔款的过程研究一下,我的结论是:主动退还庚子赔款,是美国的善意,但更是美国的外交战略远谋。

1、梁诚:推动美国庚子退款第一人庚子赔款从1902年起开始付起,在《辛丑条约》条款中,赔付计量用的是白银。

为便于读者阅读理解,先简单介绍一下当时国际货币情况。

当时没有象今天美元这样被国际统一认可的货币,国际结算主要还是依靠贵金属:金和银。

大清采用的银本位,从早期银锭到后来袁大头,都是白银。

一直到1933年,宋子文才推行“废两改元”,纸币取代银元成为通行货币。

而美国采用的则是金本位。

因为有这样的差异,所以中国向美支付庚子赔款时,需要先把白银折合成黄金。

而恰恰这期间,国际银价走低,黄金价格上涨。

如此一来,中国实际支付的赔款就增加了许多。

1904年底,时任中国驻美大使梁诚向美国务卿海约翰提出:——还是直接用白银来支付赔款,再用黄金来赔,中国吃不消,百姓会更仇恨洋人。

海约翰听了,下意识地说了这么一句:——美国找你们索要的庚子赔款,确实是多了点。

正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梁诚突然从这句话里得到启发,回头就给清廷发了一份电报:——我感觉美国人有意退还一部分庚子赔款,我想试着努力一下。

梁诚是广东番禺人,第四批留美幼童。

今天知道他的人很少,不应该。

这样的人应该被历史记着,被后人感念。

美国退还庚款始末

美国退还庚款始末

美国退还庚款始末
刘正祥
【期刊名称】《文史杂志》
【年(卷),期】1996(000)006
【摘要】20世纪初年,美国率先退还中国部分庚子赔款,随后英法等国纷纷援例仿效,这一事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方面都曾产生重要影响.一1901年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一副枷锁.根据条约,中国赔偿列强4.5亿两白银,自1902年至1940年付清,年息4厘,史称“庚子赔款”,其中美国得32939055两.1908年和1924年,美国先后两次退还部分庚款给中国,这一历史事件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刘正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美国庚款退还与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J], 张书美
2.再论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决策过程 [J], 王娟娟
3.再论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决策过程 [J], 王娟娟;;
4.论美国退还庚款与1909-1911年间留美热潮 [J], 马菲菲; 廖桃园
5.美国“退还”庚款和在华“兴学”论析 [J], 张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历史真相作者:王小石来源:新浪微博微博暗流涌动着亲美的舆论势力,泛滥的“美国主动退还庚子赔款”段子便是明证之一。

这些异口同声的段子可以从近期一直追溯到2010年。

大意千篇一律:1.八国联军中唯独美国没作恶。

2.庚子赔款美国主动退回半数,用以援建清华大学提升中国教育。

以此推论中国应该向美国感恩戴德,而非心怀敌意。

这种论调不仅公知、营销账号们反复炒作,连一些传统媒体官方微博都参与进来。

例如南风窗的一条微博【苦难的B面】。

南风窗微博【苦难的B面】借美国退还庚子赔款鼓吹亲美论调“美国退还庚子赔款”这一结果虽然泛滥于微博,但是传播者们却往往对此中细节以及原因语焉不详。

因为若较真讲述退款来龙去脉的历史细节,美国就不那么伟大了,且有阴谋的意味,这当然不是亲美的传播者们乐见的。

当然,更可能是他们的金主严令禁止。

在2011年9月4日我发表微博【普世精英为道义,还是利益?】公开茅于轼、张维迎、于建嵘、贺卫方等公知头面人物都由福特基金会资助后,薛蛮子便突然跳出来暴喝:“至于中国共产党开国元勋都多年为苏俄赞助。

他们的子女都是苏联留学生。

当今我国省级部级以及更高领导的子女留学外洋拿奖学金的应是历史之最,小石头儿:您这一石想激起千层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您是意欲何为?”其后便出现一批公知异口同声地以“清华是美国拿庚子赔款援建”作论据来批驳我。

如今,是该还原美国为何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援建清华的历史真相了!一、八国联军中美国人的罪行若想搞清楚庚子赔款的来龙去脉,就一定要提及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

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庚子年)以剿灭排外义和团名义采取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八国联合军队。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

此事件最后以大清王朝战败,联军占领首都北京。

联军总部“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使北京陷于空前的痛苦之中,这是中国首都数百年来首次为外国占领军洗劫。

庚款_退款_及其管理和利用

庚款_退款_及其管理和利用

・专题论文・庚款“退款”及其管理和利用Ξ宓汝成 内容提要 本文分三节:庚款“退款”量,管理“退款”特设机构的组成和运行规则,以及“退款”的利用实际。

对“退款”量提出不能只满足于一个“预计量”,应补充以“该退”、“名义”和“实退”三量的见解。

就此四量,以档案记录为主要史料作了校正和重新计算,各提出一个比较翔实确切的数字。

特设的“退款”机构,是干预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尊严的产物;而在当年的国情、政情下,这些机构对防止、抵制当国执政者的滥权取用“退款”,事实上又起了一定作用。

这两者间的矛盾,决定着这些机构具有奇特的双重性。

“退款”一举,对庚子赔款案来说是一个冲击,但与纠正当年国际政治中强权即公理的邪恶行为无涉。

就有限“退款”的利用而言,无论在物质建设、文化建设还是在高层人才的培育上,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为推进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或多或少地起了一定的有益作用。

关键词 庚款“退款” 管理 利用 1900年(庚子),清政府屈服于八国联军的压力,慑于列强结成一体的政治威势,做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辱国承诺。

第二年,彼方把赔偿作为“惩戒”的一种方式,列于迫我接受的Ξ参看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近代史研究》1997《辛丑和约》;所索款额(庚子赔款,简作“庚款”)达海关银415亿两。

1902年1月,美国《纽约时报》传出讯息,国务卿海约翰(J .H ay )正考虑如何向中国“退还”庚款美国部分中的“溢款”。

这个考虑,直到1908年5月经其参众两院通过、12月14日总统发布退款令、31日驻华公使柔克义(W .W .Rockh ill )通知清政府,才转化为事实。

对于美国的这一举动,与庚款有关的其他国家,大多不以为然。

如英国声明,对中国的赔款没有理由做出任何变动;日本更“讥嘲无所不至”①。

在中国,清政府惊喜失常,特派遣专使道谢;民间舆情则认为美国本不应该“误算”多索,但在已成事实之后能“觉其误而还之于我”,其在道义上尚属“公道”、“正直”。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

美国怎样退还庚子赔款助华兴教改革开放到二零一二年,国人出洋留学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了。

我知道的最早的留学始于一九七八年。

当时,七七级高考后,教育部在几个重点大学内选拔了一些本科生,每个系一、二个人,和欧美进行学生交流。

我的熟人中有几个是这样来美国的,他们都很出色。

教育部还从一九七八年第一届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挑选出了一些优秀的,作为公费留学生。

我有好几个亲戚是这样来美留学。

后来,有了在职人员出国留学,必须工作五年、或缴还培养费的政策。

于是,出国留学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我自己就是这样来美国的。

水煮百年到了美国之后,才知道中国第一代留美学生,是由广东的美国教会选送来美的。

中国最好的大学——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用美国退还给中国的庚子赔款办的留美预备学校。

美国为中美人才交流做过很多事情。

其实,美国为中国现代化所做的事情,远远不止人才交流。

限于篇幅,本文把重点放在庚子赔款这件事上。

一九零零年六月十日,俄、英、日、美、德、法、意、奥八国,为镇压义和团保护其驻京使团,组成八国联军。

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EdwardSeymour)率领,从天津进军北京。

八月十四日,联军占领北京。

慈禧下令剿灭义和团,同时任命李鸿章为全权议和大臣与八国谈判。

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发布上谕,要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便宜行事”,尽快与八国谈判,达成“和局”。

谈判从一九零零年十月到第二年九月,最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过去的中外条约,都是在列强与清政府之间谈判而成的。

《辛丑条约》的谈判则是在列强之间进行。

李鸿章等人根本没有谈判的机会,清政府被列强任意宰割,只有在列强达成协议后照章执行的份。

但是,作为列强之一的美国,不但没有对清政府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反倒为了维护中国的领土完整作出了很大努力。

谈判前,光绪皇帝就和美国总统有书信往来,请美国替中国说话。

谈判期间,美国一直强调要“保持中国的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反对扩大惩罚清朝官员,呼吁减少赔款。

美国成了《辛丑条约》谈判中,中国利益的代言人和维护者。

《庚子赔款》退赔的那些事

《庚子赔款》退赔的那些事

《庚子赔款》退赔的那些事高荣伟【期刊名称】《云南档案》【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0-42)【作者】高荣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1901年9月7日,代表大清国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异常耻辱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李鸿章,在签字回来后大口吐血——据医官记载:“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

还在病榻上的李鸿章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挑衅,必多一次吃亏。

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

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是李鸿章临终时的遗愿。

那么,李鸿章的这个遗愿后来是否得到了些许实现,以稍稍慰藉李鸿章那临终时久久不肯合上的双目?清光绪三十年到三十一年间(公元1904年-1905),梁诚任中国驻美公使。

有一次,他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讨论,并据理力争。

谈话间,海约翰慨叹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关键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到。

他分析,“这句话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

”“如果是这样,该如何纠正呢?”此后,梁诚机敏地放弃了以前的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子还是用银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美国“应退还那些多出部分”。

事情很快有了转机。

1905年5月13日,清政府外务部接到梁诚的一封呈函,其中首先告知退款交涉“似可图成”。

他透露:在交涉过程中,美方曾问询,“一旦把款退还给中国,中国方面将作何种用途?”这说明索回赔款已经露出来一线曙光。

与美交涉中,梁诚尽管内心喜悦,但依然正色道:“减免之项如何用法,则是我国内政,不能预先宣告。

”美方提醒梁诚说:“一旦交涉成功,巨额款项退回给中国,朝内有人可能乘机巧立名目,中饱私囊者肯定大有人在。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研究作者:郭宗礼毛锐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第05期[关键词]美国,中国,庚子赔款[中图分类号]K25 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5—00—04《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年息4厘,这就是“庚子赔款”。

其中,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各国所获赔款均不同程度超出了本国的战争损失。

美国实际损失近1165.5万余(美)元,也就是说美国超索赔款1278.5万余(美)元。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核准将美国庚子赔款数减至13655492.69美元,余下10785286.12美元退还中国,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签署生效,这是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1924年,美国国会再次通过法案,批准将1917年10月起的庚款余额本金6137552美元退还中国,美国总统柯立芝于1925年7月16日签署生效,此为美国第二次退还庚子赔款。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传统观点有很多突破。

一、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提出(一)关于“退还庚子赔款”的提出对第一次退还庚款的提出,史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在庚款还金交涉中向海约翰首次提出了退还庚款的要求,海约翰承认庚子赔款过多,并非主动行为。

王娟娟进一步考察了这一问题,认为梁诚虽有首倡和推动美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之功,但退款之事的成功离不开美国政府的积极回应和配合。

美国主动提出说认为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是首倡者,他主动提出将多收的庚子赔款退还中国。

崔志海利用美国国务院档案,从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中力主尽量缩减中国的赔款总额的主张和行为人手,认为美国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意向。

许多学者都没有注意到梁诚要求退还赔款前,海约翰已授意柔克义起草了要求国会授权退还部分庚款的备忘录这一事实。

庚款留美缘起问题再探

庚款留美缘起问题再探

庚款留美缘起问题再探刘 翎(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南京 210093)摘 要:关于庚款留美计划的缘起,美国学者认为是罗斯福政府无条件的自发之举,是正义、公正使然,退款用于兴学则是中国政府出于感激自主作出的决定。

中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美国主动提出说,二是梁诚首倡说。

本文认为,庚款退还问题应放在中美两国的外交格局,以及作为债权国的美国的战略利益和作为债务国的中国的不同国力下来考察,国家利益的代表者们只是参与博弈的一分子,任何个人难以独自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庚款;退还;留美;缘起中图分类号:K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10)01-0152-04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退还庚款余额给中国的议案,用于选派优秀青年赴美留学,由此助推了中国官方考选赴美留学的运动,形成继留美幼童计划之后的第二次留美高潮。

关于庚款留美计划的缘起和倡议者,一直是学界的热点议题。

美国学者认为,庚款退还是罗斯福政府无条件的自发之举,是正义、公正使然,至于退款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则是中国政府出于感激自主作出的决定。

①中国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一是美国主动提出说,或者认为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是首倡者②,或者认为美国总统罗斯福和驻华公使柔克义在整件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③,还有人认为美国来华传教士明恩溥在美国主动退还庚款中起了关键作用④;二是认为美国减收庚子赔款、退款用于派遣留学这一重大创意,系由中国驻美公使梁诚首先倡议。

⑤笔者认为,庚款退还问题应当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考察,放在中美两国的外交格局中考察,放在作为债权国的美国的战略利益和作为债务国的中国的国力中考察。

在这种广阔的国际背景下,国家利益的代表者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各自的角色,发挥特定的历史作用,成为各种力量角逐的一分子,任何个人难以独自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这点应是不言自明的。

在这个前提下,以史实为依据,在事件发生的细节上予以求证,是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科学方法。

1933年中美延期偿还庚款问题之交涉_仇华飞

1933年中美延期偿还庚款问题之交涉_仇华飞
九一八后, 中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日本不 断非法侵占东北乃至华北用于偿还庚款的财政收 入, » 严重影响中国财政收支平衡。南京国民政 府请求各国继续延长偿还一年一度的庚款出于不
得已, 目的为了维持中国财政预算的稳定。由于 宋子文主张联美抗日, 他在南京国民政府内不断 遭到亲日派的反对, 处境艰难。¼ 杨 格向詹森重 申宋对美国一贯友好态度, 赞扬美国在中国偿还 庚款问题上采取与英国、意大利等不同的做法。½ 在当时情况下, 能否让美国继续同意中国延期偿 还庚款, 对于缓解中国财政困难非常重要。宋子
º 中国 1931 年至 1935 年海关收入为: 1931 年 3. 88 亿元, 1932 年 3. 12 亿元, 1933 年 3. 40 亿元, 1934 年 3. 35 亿元, 1935 年 3. 16 亿元。见仇华飞著: 5中美经济关系研究 1927- 19376, 人 民出版社 2002 年 7 月版, 第 78- 79 页。
1933 年 2 月 初, 在华美 籍顾问杨格( Art hur N. Young ) 受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委托 代表 中国 政 府 同 美 驻华 公 使 詹 森 ( N elson T . Johnson) 交涉, 要求美国继续同意中国延期偿还 庚子赔款一年, 以缓解 1931 年以来中国财政岁入 出现的下滑趋势。º
要詹森见机处理, 同英意两国驻华公使保持密切 联系, 并将 两国政 府的态 度即 时转 告国 务院。¹ 至此, 美国在是否同意中国延期还款问题上仍留 有一定的余地。
但不久, 情况发生变 化, 英 国驻美大 使林赛 ( Sir . L indsay) 首先向 美国通报英国 对延期偿还 庚款的立场, 英国政府认为, / 拒绝中国政府的要 求比赞成中 国的要求有利0 º 。虽然英国也是在 试探美国的态度, 但这无疑增强了美国的决心, 国 务卿赫尔宣称, 在没有欧洲国家支持的情况下, 美 国很难接受中国的要求。美国坚持远东问题上国

经常有人拿美国庚子退款说事,那么庚子退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常有人拿美国庚子退款说事,那么庚子退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经常有人拿美国庚子退款说事,那么庚子退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清军和八国联军作战1900年,这一年是庚子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反帝的义和团运动在中国京津地区达到高潮,大清帝国和列强开战,结果大清战败,八国联军(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占领了北京。

1901年(辛丑年)9月,中国和11个国家(英、美、法、德、俄、日、意、奥、西、荷、比)达成了屈辱的《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年息4分,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这笔赔款史称“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手办理。

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

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下跌,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也就是清政府要按当时的市价将白银换成黄金付给列强。

到1905年,为此清政府就多付白银800万两。

这是庚子赔款的追加负担。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

不经意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

梁诚意识到美国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

于是梁诚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而是到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要求退还不实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

”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领袖。

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建议罗斯福总统将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

美国为什么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

美国为什么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

美国为什么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关于美国向清政府退还庚子赔款这事,很多历史爱好者都有以下这三个误会:误会一:是美国主动提出退还庚子赔款。

误会二:美国退还了全部的庚子赔款。

误会三:庚子赔款退还到了清政府的银行账上。

其实,上面三点,全部都是误会。

真相其实是这样的:真相一:不是美国主动提出来退还庚子赔款的,而是清政府要求美国退还的。

真相二:美国并没有退还全额的庚子赔款,只是就尚未支付的余下部分,免掉了,仅此而已。

真相三:免掉余下的庚子赔款,不等于清政府不用支付,只是美国换了一个对公账户,清政府改付到这个新的账户,然后,由美国监督人员把这笔钱用来“帮助中国文教事业”,例如建设清华学堂(即后来的清华大学)、派遣赴美留学生等。

那么,这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冯为你简单粗暴地解释一下。

事情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辛丑条约》签署之后,清政府向美国支付了好几笔的庚子赔款,在1904年,大清驻美公使梁诚(广州人)在和美国高官聊天的时候,听到美国高官说:大清支付给美国的赔款,远远超过了美国在义和团事件中受到的实际损失。

大清驻美公使梁诚,广州市黄埔村人士美国高官不经意一句话,说漏了嘴,但被梁诚这个有心人听见了、记住了,于是,梁诚找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交涉这个事了,梁诚对美国总统说:您美国堂堂一大国,何必压榨我们大清这种穷国?庚子赔款远超实际损失,建议退还给我们大清,美国可以在我们大清落个好名声,博取我们大清官民对美国的好感,有利于你们美国在我们大清的长期发展。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美国总统听了梁诚的话之后,觉得有道理,咨询美国自己的班子和幕僚,幕僚们也觉得有理,于是,美国总统决定:已经实际支付了的,就不退了,尚未支付的部分,一律免掉。

按照《辛丑条约》及其附件,清政府应付美国庚子赔款24440778.81元,当时已经付了过半,尚未付的数额是10785286.12元,美国总统答应免掉的,就是这个10785286.12元。

庚子赔款的分配、追加及偿付

庚子赔款的分配、追加及偿付

北洋政府行为激起全国各阶层爱国人士的义愤。北京政府慑于民情, 由外交部于1923年12 月27 日分致照会给签署《辛丑和约》的各国驻华使节声明,再次拒绝各国要挟,称: 无论是《辛丑和约》还是1905 年协议中的“金”字, 只能认定为各签字国通行的货币, 而不是任何其他。
1924 年初, 与庚款有关的诸国为声援法国等国, 发起外交攻势。坚持要求中国以“金”为准来清偿。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F. A. A glan) 与之相配合, 放出风声, 如果不按照公使团的要求行事, 有可能把“关余”截留, 并致函顾维钧, 以中国若不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列强会拒绝召开旨在提高中国关税税率的关税会议相讹诈。
一、 庚子赔款分配及债务化
庚子赔款数额及分配根源在于各国对清政策及本国的勒索意图。
美国认为索赔量应限定在中国财源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认为以115 亿美元(约合关平银2. 02 亿两) 较为合理。需要说明的是这绝非美国的“善意”行为,实际上这源于美国当时的战略考虑。当时,美国政府从刚确立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出发,认为一个稳定完整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因此在赔款问题上不像德、法、日、俄等国那样,希望从清政府那里榨取尽可能多的赔款,相反,主张将赔款额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度的财政压力,以致清政府失去生存和改革的能力。当其他列强对此发表不满意见之后美国略为上调了目标额度,在此后有关赔款问题的谈判中,美国政府一再主张将赔款额限在4000 万镑(约合关平银2. 6666 亿两) ,避免给中国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逼迫清政府采取一些不但危害列强自身利益、并且也危害中国独立和完整的应急措施,强调“更多的优惠和行政改革要比大量的金钱赔偿更合乎需要”。
三、庚款的偿付
1905年镑亏案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崔志海2013-06-03 10:5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04年01期内容提要:1909年的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是近代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就退款的过程来看,此次退款主要不是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运动的结果,也非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的打算。

将赔款用于兴学主要也是出于美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议和清政府的自愿;其中,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将退款用于兴学,一方面固然是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但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和进步。

因此,这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事情,值得重新评价。

关键词:庚子赔款庚款兴学美国清政府作者简介:崔志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史称“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既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有关论著均有论述。

但对于美国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退还的部分庚款又是如何与兴学联系在一起的,以及退还部分庚款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谁在退还部分庚款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学术界迄今仍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似是而非的观点。

(注:按:有关学者对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所持的不同观点将在文内的注释中逐一注出,此不赘述。

迄今中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无出王树槐的《庚子赔款》(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版)之右。

李守郡的论文《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历史档案》1987年第3期)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则以美国学者韩德的《美国退还庚款的再评价》一文最为详尽,见Michael H.Hunt,"The American Remissionof Boxer Indemnity:A Reappraisal",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31,Issue3(May,1972),pp.539-559。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_美国退还庚子赔款_研究

近十年来我国有关_美国退还庚子赔款_研究
#&&[ 年第 % 期 K*, %; #&&[
历史教学 ‘ 高校版 b ?)3(*9J O4:A6)+M
总第 %#[ 期 NL> K*, %#[
近 十 年 来 我 国 有 关 “美 国 退 还 庚 子 赔 款 ”研 究
郭宗礼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山东 济南 #%&&"’ ) "$ #$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0 关键词 1 美国, 中国, 庚子赔款 0 中图分类号 1 c#% X0 文献标识码 1 7 0 文章编号 1 &’%[ U /#’" ‘ #&&[ b &% U && U &’ 一、 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提出 ( 一) 关于 “ 退还庚子赔款 ” 的提出 对第一次退还庚款的提出, 史学界大致有两种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清政府驻美公使梁诚在庚款还金交涉中向
# )" $ % &&’ /( - // *

( “ 二) 庚款用于留学 ” 是如何提出和决策的 大致有三种观点。 传统观点认为, 将第一次退还庚款 用于留学, 主要是驻美公使梁诚的功劳 留学是中美双方的共同意愿 # ). $
% &&’ /( - // * # )0 $ % &&’ ) - "" *
定历史背景下,各国所获赔款均不同程度超出了本国的 战争损失。 美国实际损失近 ""/%, % 万余( 美) 元, 也就是说美 美) 元 国超索赔款 "#[-, % 万余 (
0#1 ( 5, #)

对美国退还庚款行为原因的认识

对美国退还庚款行为原因的认识

对美国退还庚款行为原因的认识发表时间:2020-03-30T05:05:12.9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月总第336期作者:郑子金[导读] 美国退还庚款问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颇具影响性的事件,这一违反其他国家政策常规的行为出现的原因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山东省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262714摘要:美国退还庚款问题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关系史上一个颇具影响性的事件,这一违反其他国家政策常规的行为出现的原因也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应该说,美国退还庚款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更多意义上应该说是美国政府的主动行为。

关键词:退还庚款主动行为原因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联合决议,美国解除了中国按照辛丑条约的条件应付美国的赔款的一大部分。

按照辛丑条约,美国所得的赔款为二千四百四十四万零七百七十八点八一美元,中国曾在1906年12月15日给予债据。

早在1907年6月15日美国国务卿罗脱通知驻华盛顿的中国公使称,美国准备在因义和团乱事和因美国参加解救北京使馆远征队而产生的一切赔偿要求和费用都已提出并审核后:“修改这些赔款所根据的估计和账目,并为证明对中国的诚挚和友谊,凡超出实际赔偿美国和美国人民所需数额的部分,自愿解除中国法律上的赔付责任”。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将清政府赔款数额减少到一千三百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九十二点六九美元,将此数与原给美国之数间的差额,计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点一二美元“退还中国”。

本文想要思考的主题是:上述资料涉及的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是主动行为还是被动行为?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史学界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这是美国的被动行为,美国是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才被迫退款的。

这种观点指出,在19世纪70年代后,面对美国不断发生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严重的劳动力过剩局面,美国从国内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排斥华工政策,从而掀起了一场排斥华工的运动。

试析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原因

试析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原因

齐齐 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 学报
试析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原因
张 丽敏
( 吉林师范大学 。 吉林 四平 1 8 8 0 0 0)
摘 要: 1 9 世 纪末, 美国统一 国内市场后 , 开始积极 向外扩张掠夺 。地处亚太地 区, 国内 政治飘零 , 列强
纷争的中国成为美国的扩张目 标。1 9 0 1 年满清政府同各列强签订的《 辛丑条约》 中规定的巨 额赔款即
t u n i t y f o r t h e Un i t e d S mt s e t o e x p a n d t h e i n l f u e n c e i n Ch i n a . B e f o r e l o n g , t h e U n i t d e S t a t e s r e t u ne r d t o he t B o x e r i n d e mn i y.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f r o m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 co e n o mi c , c u l t u r a l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a n a l y z e he t r e a s o n s f o r r e t u r n i n g t h e B o x e r i n d e mn i t y o f A me r i c a nd a p o i n t t o ha t t he t c a u s eo f r e t u r n i n g t h eBo x e r I n d e mn i t y o f t h eUn i t e dS t a t e dW st a oe x p n dt a he i r i lu f n e n c ea nd g r b a al o n g - t e r mi n t e r e s t i nC h i n a

美国为何要退还庚子赔款

美国为何要退还庚子赔款

美国为何要退还庚子赔款中国在《辛丑条约》中向列强赔偿本金总计4.5亿两白银,并非按照中国4.5亿人口,每个人均摊一两以示惩罚;而美国退还部分赔偿,亦非刻意培养亲美精英,而是美国的退赔习惯使然。

文|赵新宇1900 年,八国联军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出兵中国,清廷战败后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 4.5 亿海关两白银,按年息 4% 分 39 年还清,本息合计 9.82 亿两,史称“庚子赔款”。

1908 年 7 月,美国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清华大学就是这笔退款的产物。

到 1924 年 6 月,共退回余款本利1250 余万美元。

到了 1925 年,俄(苏)、法﹑日﹑英﹑比﹑意﹑荷等国亦先后效法美国退还部分赔款。

▍图片来源:宓汝成《庚子赔款的债务化及其清偿、“退还”和总清算》关于“庚子赔款”本金为何是 4.5 亿两,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列强是按当时中国 4.5 亿人口,一人一两以示惩罚和羞辱而定。

而美国退赔部分赔款,用于兴办中国现代教育,不是义举而是为将来独占中国的深谋远虑:退款指定用于培养赴美留学生,是为了培养一个亲美的精英集团。

但是,列强在议定庚子赔款数额时,美国就有退赔准备和为中国减负的安排,而且,美国退还多余赔款,并非特意针对中国,而是早已有之的惯例。

退款的惯例美国第一次退还“多余的赔款”,是在 1883 年,对象是明治维新之前曾与西人摩擦的日本。

1863 年,仇外的日本长州藩封锁马关海峡,攻击西方商船。

法、荷、美三国联同英国,组织海军出征,逼日本开放海峡,并赔偿 300 万美元,由四国均分。

美国拿到赔款,直接存入国库,20 年没有动用,直到 1883 年,国会通过议案退还,共计还回 78.5 万美元。

日本拿到这笔钱,在横滨港建了“美利坚码头”,作为纪念。

▍美利坚码头在神户大地震中遭到破坏。

日本对部分原有状态进行加固,保留了可以展现震后状况的形态这笔退款虽是美国外交史上的先河,却不是美国第一次动“退还多余赔款”的念头。

美国为什么退还多余庚款给中国

美国为什么退还多余庚款给中国

最 彳『作 为 的 务 卿
在 列 强 讨 论 庚 了.赔 款
时 , 他 反 对 欧 洲 列 强
企 『笨1瓜 分 If1 领 土 ,
粱 诚




海 约 翰
J l900,l 6 J 7 I:I, 明 :美 国 对 华政 策 旨 维
按 照各 损 失 比例 ,火 ,,I 分 僻 7.3% 的
翰 反 刈’…II,J} 索取 过 离的赔 偿 。190 5川 2 8I t, 19 ltt3g中 的笫 4批 留 火 幼 , l 875{ … l4时 ,
他 给 I1 清 延谈 判 的荚 方特 使 fl1个仪 代 太柔 年 仪 12岁 1881年 被清 川 III lIi、f,他 ¨| 麻 州
义 ( ̄' Hliam Wo()dville Rr,('khill,
】905{卜6 安 德f i、,;(And(wet·)的著 f ’ 一I 利 T:l (Phillit,s
J J 1 )学 习 , 7Jf5足 一所 个 艾 列 的私
炎 的 ·个 I't 贸 易 l ” 如 果列 j虽瓜 分 t… l4,JJl5
驻 美公 使 梁诚 的 关键 一 着棋
琶牌 帝 义 家 定 会 比美 同 r 仃 多优 ,
他追 求 的 足 “机 会均 等 、利 益均 ” 继 海 约
梁 溅 (1864—191 7,义 ) 力 、 旭 )
f事 ” ;第 二 次 大 风 波 就 是 1905年 发生 存 沿 海 赔偿 4亿 5 7了两 白银 ,39年 分期 偿还 ,连本带 利
l 1 i'i',+/-l:lk制荚 闰货物 的行 动 。
共 达 9亿 8223万 两 白银— — 这 就 是 _l}}{蜉 的 “庚 子

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
李守郡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87()3
【摘要】1909年,美国正式开始向中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帮助”中国“兴学”,这是继宣布“门户开放”政策后,清末中美关系乃至中外关系中的又一件大事,颇为引人注目。

这个称为“退款兴学”的问题,众所周知,对其后的中美关系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这个问题的提出及交涉过程,分析它所产生的根源,对于认识这个问题本身,进而恰当地进行评价,对于研究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对华政策,都是很有必要的。

【总页数】8页(P100-107)
【关键词】美国对华政策;庚子赔款;清政府;罗斯福总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柔克义;海约翰;中国;退款;太平洋
【作者】李守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5.1
【相关文献】
1.美国退还庚子赔款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J], 吴孟显;李丹
2.揭开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始末 [J], 雪洱
3.试析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原因 [J], 张丽敏
4.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 [J], 雪洱
5.试论美国庚子赔款的“退还” [J], 王海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崔志海内容提要 1909年的美国第一次退款兴学,是近代中美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就退款的过程来看,此次退款主要不是清朝驻美公使梁诚运动的结果,也非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结果,而是因为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的打算。

将赔款用于兴学主要也是出于美方的意图,而非出于梁诚的倡议和清政府的自愿;其中,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起了重要作用。

美国将退款用于兴学,一方面固然是从美国的长远利益出发,但同时在客观上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改革和进步。

因此,这是一件对中美两国都有利的事情,值得重新评价。

关键词 庚子赔款 庚款兴学 美国 清政府1909年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以此作为派遣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之用,史称“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既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有关论著均有论述。

但对于美国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它是如何被提出来的,退还的部分庚款又是如何与兴学联系在一起的,以及退还部分庚款的金额是如何确定的,谁在退还部分庚款中起了关键的作用以及如何评价等问题,学术界迄今仍有一些不同看法,甚至似是而非的观点。

①有鉴于此,笔者根据美方档案资料,同时结合已公布的部分中方档案,就上述问题做一考辨。

(一)对于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退还部分庚款,1907年6月15日美国国务卿罗脱(Elihu Root )第一次将这一决定正式通知中国驻美公使梁诚时是这样解释的:“从赔款一开始本政府就有此意向,即在适当的时候,当所有的申诉均已提出,所有的开支均尽可能查清之后,原来估计的数字以及赔款支付总数应予修正,并作为与中国真诚友好的一个证明,自愿免除超出中国应向美国国家和公民赔偿之外的那一部分赔款的法律义务。

”②由于没有具体细节,大多数学者对罗脱所说美国政府从赔款一开始就有退还部分庚款的意向,不是没有予以注意,便是持怀疑态度,认为美国政府主动退还部分庚子赔款是“不确切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美国政府退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①②“The Secretary of State to the Chinese Minister ”,J une 15,1907,Papers Relati ng to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 nited S tates ,1907(Washington :G 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10),p.174.按:有关学者对美国退还庚子赔款所持的不同观点将在文内的注释中逐一注出,此不赘述。

迄今中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几乎无出王树槐的《庚子赔款》(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版)之右。

李守郡的论文《试论美国第一次退还庚子赔款》(《历史档案》1987年第3期)也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国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则以美国学者韩德的《美国退还庚款的再评价》一文最为详尽,见Michael H.Hunt ,“The American Remission of Boxer Indemnity :A Reappraisal ”,Journal of Asian S t udies ,Vol.31,Issue 3(May ,1972),pp.539—559。

但遗憾的是,或许由于这些论著过于偏重过程的叙述,所持观点不够明确,或缺乏论证,细节不够具体,国内学者大多没有很好地吸收其研究成果,反而单凭一些中文资料进行推论和考证,结果得出一些有背史实的结论或观点。

还部分赔款的设想竟在中国赔款开始之时,真是匪夷所思”。

①但揆诸事实,罗脱所说,并非虚言。

美国之所以主动退还部分庚款,并从赔款一开始就有此意,这要从1900—1901年和约谈判期间美国政府对赔款问题所持的态度说起。

当时,美国政府从刚确立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出发,认为一个稳定完整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因此在赔款问题上不像德、法、日、俄等国那样,希望从清政府那里榨取尽可能多的赔款,相反,主张将赔款额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度的财政压力,以致清政府失去生存和改革的能力。

本着这一原则,1900年12月29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 )即在电报中指示康格(E.H.Conger ),在和约谈判中,尽可能使赔款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以确保中国的偿付能力。

②1901年1月29日,海约翰具体指示康格将庚子赔款的总数限制在1.5亿美元(约合关平银2.02亿两),同时提出美国的损失和支出约为2500万美元。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海约翰当时提出美国的损失为2500万美元,并不是实际要求的赔款额,只是一个虚报的数字,目的是为在谈判中要求其他列强削减赔款数目预设一个筹码。

在同《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①②“Mr.Hay to Mr.Conger ”,December 29,1900,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 2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China ,microfilm ,Roll No.43.徐建平:《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史实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其他学者则多没有认真看待罗脱的话,多数认为退款起源于1905年梁诚的交涉,见王树槐《庚子赔款》,第274—275页;罗香林《梁诚的出使美国》,香港中文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77年版,第1—22页;李喜所、刘集林《近代中国的留美教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5—66页。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退还部分庚款是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和美国一些教育家或传教士为缓和中国人民的反美情绪于1905年想出的一条诡计,见王绍坊《中国外交史: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1840—1911)》,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5页;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53—254页。

一份电报中,海约翰就指出要使赔款总数不超出1.5亿美元,就很可能需要各国做出一定的削减,并在电报的最后表示:“我们并不期望完全赔付这样一个总数,像其他一些列强那样提出可能超出中国赔付能力的极端要求。

”①在此后有关赔款问题的谈判中,美国政府一再主张将赔款额限在4000万镑(约合关平银2.6666亿两),避免给中国造成严重的财政困难,逼迫清政府采取一些不但危害列强自身利益、并且也危害中国独立和完整的应急措施,强调“更多的优惠和行政改革要比大量的金钱赔偿更合乎需要”②。

5月7日,在有关列强提出总数为6750万镑(约合关平银4.5亿两)的赔款要求后,美国始终持反对立场。

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W.W.Rockhill )为削减这一赔款数,甚至于7、9两日分别通知美国驻南京和汉口领事密告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希望经由中国全权谈判代表陈述困难,以达到削减赔款的目的。

③10日,海约翰在致柔克义的电报中也认为这一总数太高了,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为使赔款额降到一个合理的数字内,如果其他各国关于美国第一次退还部分庚款的几个问题①②③“Mr.Rockhill to American Consul ,Nanking ,Hankow ”,May 7,9,1901,Report ofWilliam W.Rockhill (Washington ,1901),p.159.按:当时列强提出4.5亿两赔款额系为试探清政府有无偿还这一赔款额的能力,并非定议,故柔克义有此举动。

但遗憾的是当时清政府对赔款问题并没有像惩凶问题那样与列强交涉,而是贸然接受。

“Mr.Hay to Mr.Rockhill ”,April 8,29,1901,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 2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China ,microfilm ,Roll No.43;“Mr.Rockhill to Mr.Secretary ”,April 18,1901,John Hay Papers ,microfilm ,Roll No.9.“Mr.Hay to Mr.Conger ”,January 29,1901,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t 2ment of State ,1801—1906,China ,microfilm ,Roll No.43.按:海约翰的最后一句话在美国出版的1901年的外交文件中被删去,见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 nited S tates ,1901,(Washington :G 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02),Appendix ,p.359。

也同样缩减的话,美国政府愿意将所要求的赔款减少1/2。

①在清政府答应列强的赔款要求之后,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仍然呼吁降低赔款,他在5月22日的外交团会议上指出:虽然中国政府承认了4.5亿两的赔款,但当初我们提出这一要求只是一个假设性的数字,因此我们不能就此把它理解为要求中国偿付这一巨款的一个承诺。

②28日,海约翰在电报中也支持柔克义的立场,再次表示“这一数额太大了,恐怕会给中国造成灾难”,指示如有可能,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

③但由于各国的反对,美国的建议始终没有被接受。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由于各国申报的赔款总额高达4.6亿多海关两,比和约规定的4.5亿两多出1000余万两,因此各国继续就如何分配庚款问题举行谈判。

在此过程中,美国不但表示愿意按比例削减赔款额,而且还多次指示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转告其他列强,在将各国的赔款总额削减至4.5亿两之后,美国愿意做进一步的削减,假如其他列强也按比例削减的话。

④然而,美国政府的这一倡议并没有得到其他列强的响应,经多番商讨,至1902年7月列强仅就他们之间如何分配4.5亿的赔款达成一致意见,而无意做进一步的削减。

在劝说其他列强共同按比例削减庚子赔款的倡议失败之后,《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1期①②③④“Hay to Conger ”,May 9,1902;“Hill to Conger ”,J une 28,1902,Diplomatic Instruc 2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China ,microfilm ,Roll No.43.“Mr.Hay to Mr.Rockhill ”,May 28,J une 6,J uly 20,1901,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1801—1906,China ,microfilm ,Roll No.43.“Mr.Rockhill to Mr.Hay ”,May 13,1901,Report of William W.Rockhill ,p.156;“Memorandum ,Mr.Rockhill to Mr.Secretary ”,January 22,1902,Rockhill Papers (Houghton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Mr.Hay to Mr.Rockhill ”,May 10,1901,Diplomatic Instructions of the Depart 2ment of State ,1801—1906,China ,microfilm ,Roll No.43.作为当事人的海约翰和当时负责远东政策的柔克义为缓解因“磅亏”问题给清政府造成的进一步的财政压力,开始考虑率先由美国单独退还庚款的超额部分,从而促使其他列强一同退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