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赔款”留学生
简析20世纪初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简析20世纪初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摘要:“庚款留学”是中国近代留学史上奇特的一幕,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庚款留学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回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我国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们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推动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影响巨大。
关键词:庚款留学教育影响一、庚款留学生出现的历史背景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华。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加之比利时、荷兰、西班牙在内的十一个国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中国付各国战争赔款共计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达9.8亿两,因事发中国庚子年,史称“庚子赔款”。
1905年前后,针对美国19世纪末以来的排斥华工政策,中国沿海各地掀起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使美国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失,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受到损害。
1906年,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提醒美国的政府应当采用一种“从知识上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来控制中国的发展。
①1906年3月,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詹姆士等人的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的咨文中关于资助中国教育的内容出台。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决定从1909年起,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还给中国政府,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以所退庚款发展留学教育,美国的这一举动后来被部分相关国家仿效,这就是所谓“庚款留学”或“庚款兴学”。
“庚款兴学”一方面表明美国想在政治上、经济上控制中国,但另一方面庚款留学也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回国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二、庚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一)引进西方进步的教育理论,开展教育试验和改革。
美国军校中的中国留学生们
美国军校中的中国留学生们在1904年至1937年之间,中国有一些留学生、华侨在美国接受军事教育。
他们的数目不是很大,归国后,命运较为相似:投身军界的,大都处于边缘地位,除了温应星、孙立人等少数几个“名人”之外,绝大多数军事留美生在历史中湮没无名。
本文摘自《温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季我努。
美国退还庚款与清华大学庚款留美是中国近代留美的高峰。
它的实现实在来之不易,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居功至伟。
1904年,梁诚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交涉庚子赔款偿还方式时,海约翰无意间说了一句话———“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
这句话被梁诚敏锐地捕捉到了。
当时美国分到的庚子赔款数目大约是三千两百多万两,折合美金两千四百多万元。
于是梁诚便在美国多方游说,要求美国退还“不实之款”。
两年之后,明恩溥到白宫晋谒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要求用这笔款项吸引中国学生到美留学,并拿出一部分在中国办学校。
于是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建议,于1908年获得批准,美国退还半数庚款,用于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1909年,清政府成立肄业馆和游美学务处。
肄业馆也就是后来的清华学校。
清华学校是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校方宣称他们的毕业生的教育程度要达到美国最好的大学的二年级学生的水平。
从1922年开始,美国的大学承认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教育程度相当于他们的大三学生。
“弱势”的军事留美生清华官费是中国学生留美的主要途径。
但是除了这支“正规军”外,还有很多散兵部队,比如说各省官派到美国留学的学生,还有大批社会上层人士的子弟到美国自费留学,他们也可能获得了美国大学的奖学金。
清华的学生绝大多数也来自社会上层家庭。
这些来自中国城市精英阶层的青年,受过比较系统的“中学教育”,观念开放,充满活力。
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他们,却受到种族歧视的阴云的笼罩。
好在美国的教会“慈悲为怀”,美国的长老会和卫理公会有很多对中国学生友好的信徒,他们很愿意做中国留学生在当地的监护人。
庚款留学生
谢谢观看
梅贻琦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伍千万两,分 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 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 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这一历史性的现象,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描绘了国际间的友好交流和知识的无私传递。这些留 学生,带着中国的希望和梦想,踏上了异国的土地,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他们的故事,如同诗 篇般流淌,描绘出一次次挫折与坚韧,一次次希望与进步。
这些庚款留学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是国际友谊的象征。他们不仅带回了知识和技术,更 带回了新的视角和理念。他们的存在,使得中国在历史的舞台上更加生动、更加立体。
1928年北伐胜利,8月17日清华学校改为国立清华大学,清华基金也归入中基会管理。之后,清 华系的留学活动仍在延续。
从1909~1929年,清华学校派送留美预备部毕业学生967名,1929~1932年选送104名,庚款赴 美留学生共计1000余名。又一说,1909~1929年间直接或间接受庚款资助的留美学生达1800余 人。由庚款留美所促成的留美潮流延续不断,到1917年留美学生已超过1500人,1925年达2500 余人。
留学批次
美国
英国
比利时
1909年农历8月,两部举行首次考选,录取47人,其中有后来成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 北京高等农校校长金邦正,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者之一胡刚复,中国现代化学开山者张子高以及 曾当选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的徐佩璜等。
赵元任
历史趣谈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庚子赔款中的留学生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导语: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
1900年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在中国的北方如火如荼,清政府与众列强开战,但是不幸战败,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1901年辛丑年,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向列强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这笔赔款被称为“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留学生说的是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向外国派遣留学生的事情,下面详细介绍一下。
庚子赔款清政府向众列强赔付了大量的白银,这笔赔款的数额远远的超出了各个列强在中国所遭受到的损失,于是经过交涉,众列强同意退还一部分赔款,众列强规定这笔赔款应该优先用在中国向各个国家派遣留学生方面。
因为众列强认为谁控制了中国的精神,谁就可以真正的控制中国的商业以及其他各个方面。
所以诸列强都积极的吸取中国的留学生到自己的国家内学习,学习的内容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也包括人文科学方面的专业。
而这些留学生的费用就从庚子赔款退款中支付,因此这些留学生就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的主要留学国家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这些留学生在各个国家的很多学科内学习,回国之后这批留学生成为了各个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庚子赔款留学生的成绩卓然,在后来的几十年间这些留学生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比如大学问家胡适、后来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等都是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影响了中国的各个领域,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影响了后来者。
庚子赔款为什么会被退还
庚子赔款是指的清政府与众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对诸
生活常识分享。
庚子赔款留学生实习心得7篇.doc
庚子赔款留学生实习心得7篇庚子赔款留学生实习心得【篇1】我是一名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在即将毕业的这几个月里,我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文秘。
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了看、问、学等方式,初步了解了公司文秘工作中的具体业务知识,拓展了所学的专业知识。
为以后正常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个人发展方面说,对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工作作风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专业知识对工作的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都是我在校学习中不曾接触过的方面,所以我将在报告中首先讲述我在实习期间积累的这方面的认识和经验。
毕业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我所在的公司是北京驻乌的一个办事处,是一家私企,所以我刚开始的工作并不忙,没有感觉到很累。
只是每天都要守在电话和传真机旁。
很耗时间,第一天就因为坐了一天腰酸背痛的。
但是过了几天就稍有点习惯了,每天向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孩学习一些办公知识。
刚步入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有很多都不懂的.。
现在在办公室,有闲的时候就会看一些会计方面的书,虽然自己所学的专业在此时没有派上什么用场,但我觉得应该多学点,有几个技能在以后找工作也可以给自己我几个选择。
我现在上班近两个月了,在这短短一个多朋中,曾有几次想过干完一个月不干了。
也许我是刚开始工作,有时受不了经理给的“气”,自己心里很不舒服,就想辞职再重新换个工作得了。
但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再换个工作也是的,在别人手底下工作不都是这样么?刚开始。
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工作,毕竟又没有工作经验,现在有机会了就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
不然,想念以后干什么都会干不好的。
我现在的工作,相比其他人来说待遇挺不错的了,也不是和其他人比,工作也不是很难,很容易进入工作,关键是学习对人怎么说话、态度及其处事。
由于经验少,我现在这方面还有欠缺。
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及用途
一塌糊涂 BBS -- 文章阅读 [讨论区: civic_life]-------------------------------------------------------------------------------- [转寄][转贴][本讨论区][回复文章][回信给作者][同主题阅读] [从这里展开] 发信人: 李卫公 (闭关修炼ing), 信区: civic_life标题: 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及用途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Sun Sep 28 08:21:49 2003), 本站()列强退还的庚子赔款及用途佚名1900年,中国的庚子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
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力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在最后协定书上签字,签下了将中华民族推入苦难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等款项本息合计982238150两白银,由1902年起至1940年止,分39年还清,以海关、常关及盐政各进款作抵押,按照条约所列办法及汇率,折合各国货币偿付,是为“庚子赔款”。
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需费最多,故所得额最大,为1亿3037多万两。
中国当时的人口大约45000多万人,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被摊派大约一两银子。
庚子赔款,超过以前所有赔款之总和,至此,中国财政、经济全面破产。
近代中国向帝国主义国家总共支付的战争“赔款”为16亿多两白银。
在所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中,日本掠夺中国的财产最多。
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向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谘文,1908年5月25日由国会通过。
庚子赔款奖学金
日本的退款,发生的波折和争执较大,日本始终坚持以挪用庚子赔款的手段,在华搞所谓的“文化事业”, 1923年至1936年的部分事业略具亲善旨意。从中可以看出美国与日本在侵华中的矛盾。日本的退款中国无一团体 申请到补助。其次是用于留日学生的补助。三是用于日本在中国设立的学术研究机构及中日文化交流。1936年以 后则用于侵华战争。
1840年之后,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自清军入关以来闭锁的国门。西方的文化思想与生活、生产方式迅 速传入中国。其中,传教士作为传播的媒介载体、西方在中国的代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其宗教理想与当 时的政治背景相互结合,其身份变得极其特殊。19世纪末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义和团运动。山西也发生了杀死传教 士和教民的山西教案。
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先生任董事长,蔡元培任校长。 同年冬,蔡元培与先生再度赴法,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 协会,决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俄等协约国劝说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借此打击德国在远东的利益。 为此中国曾向各国提出缓付庚子赔款,希望延付10年,日、意、俄等国都表示同意。
1917年8月,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即停付德国之赔款。1919年凡尔赛和约第128款规定德国放弃 1917年3月14日以后的赔款,德国赔款即告终止。奥匈帝国瓦解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分别于1919年和1920年放弃 所占奥匈帝国赔款也至此结束。俄国的庚子赔款,先后经过缓付、停付,最后声明放弃。1917年俄国发生十月革 命,中国开始考虑停付俄国庚款。1920年苏俄政府下令取消内外国债,冻结存款。1924年中俄双方签订解决悬案 大纲协定,苏俄政府表示抛弃俄国部分之庚子赔款,并声明该款所担保的各种优先债务清偿后,完全充作提倡中 国教育款项之用。至此,俄国赔款也告结束。比利时在1925年订立中比协定退还庚款。意大利于1933年订立中意 协定,退还庚款。荷兰在1926年将庚款全部还给中国,但Βιβλιοθήκη 定用于水利事业65%,文化事业35%。
庚款留学
“庚款留学”寻踪清华大礼堂庚款,是1900年“庚子事变”后列强强加给我国的巨额赔款,为百年国耻中的莫大创痛。
后来,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带头“退还”本已多收的庚款,用于培养留美中国学生;之后,其他一些国家也加以效仿,由此形成了一项历时近半个世纪的特殊留学活动——庚款留学。
当年,那些庚款留学生负笈美欧,将大耻化为大勇,卓有成效地将西方先进的科学教育文化引回了中国。
这样,也造就了一大批真正的栋梁之才,如我国物理学奠基者胡刚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马寅初,气象学家竺可桢,航天航空学家钱学森,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彭桓武等等,为中国科教文化全面融入世界潮流,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庚款留学的提起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按中国的干支纪年,这个新百年的开始为“庚子”年。
从这年年初起,慈禧太后和一些亲王企图借助北方的民间义和拳组织去“灭洋”,随之而来的便是八国联军的疯狂报复。
8月14日,北京被攻陷,慈禧仓皇西逃,整个京津地区遭受了骇人听闻的蹂躏,史称“庚子事变”。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日、美、意等11国公使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屈辱条约——《辛丑条约》,其中“赔款”一项规定:中国政府向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为9.822亿两白银。
这笔赔款因是针对“庚子事变”而设,故称“庚子赔款”,简称为“庚款”。
为瓜分这笔赔款,列强们争吵得面红耳赤,后来总算按所谓“受损多少”、“出力大小”列出清单,其比例为(取小数点后两位):俄国占28.97%,德国占20.15%,英国占11.24%,日本占7.73%,美国占7.31%,意大利占5.91%,比利时占1.88%,奥地利占0.83%,荷兰占0.17%,西班牙占0.03%,葡萄牙占0.02%,挪威与瑞典各占0.01%。
这笔赔款数额如此巨大,连数字本身都带有国耻色彩(当时中国人口约为4.5亿,合人均摊罚白银一两),且分39年偿付,这样算下来,清政府每年须筹措支付2200万两该项赔款,约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全国年总收入的五分之一。
庚子赔款与游美学务处 百年前的公派留学生们
Moment留学史话701901年,辛丑年。
这一年的9月,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解决1900年动乱最后议定书》,即《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需拿出4.5亿两白银赔偿各国,赔款以4%年利息计算,分39年还清。
因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这笔钱史称“庚子赔款”。
这项无理而屈辱的赔款,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更为沉重的负担。
为筹措赔款,清政府向国内人民施压,年赔款均分摊入省,各省分摊入州县,州县再分派税务于各色人等,其结果是当时国民的田赋、丁漕、契税﹑厘金、统税等愈发沉重,中国民众无论男女长幼,都承受着庚子赔款之苦。
在债务偿付的过程中,这项巨额赔款在不经意之中成为了促成一些人命运变化的推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近代教育的转折点。
赔款后期,由于各种原因,列强开始向中国退还一定款项,并要求将这笔钱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美国便是其中最显著的代表。
于是,自1909年起,中国陆续、分批向美国派出留学生,这便是历史上的“庚款留学生”。
回看他们远渡重洋的身影,百年前中国苦涩命运与留学生们的特殊机遇相互映照,那段历史的一个侧面被生动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的苦涩命运1900年,世界上只剩中国和墨西哥两个国家还将白银作为法定货币,英美等大国都已放弃银本位制度,改用金本位制度。
白银的使用量大幅减少,导致了1873年到1900年期间,白银价格大幅下跌,跌至从前的一半左右,且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下跌势头依然不减。
而条约所定4.5亿两赔款数额本已含有水分,并非各国实际花费,赔款时各国还要求以记者_张影 编辑_刘薇禛平 设计_张禹庚子赔款与游美学务处百年前的公派留学生们“庚款留学生”的留学生涯中,隐藏着近代中国的影子。
71“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即将白银以下跌前汇率折算成金子付给,此举导致清廷债务进一步增加,赔款数额也水涨船高。
在4.5亿两的赔款中,美国所获数额占比为7.32%,合计近3300万两白银,以当时汇率计算,约合2400多万美元(不包括利息),美国采取了另一种形式发挥这笔款项的作用。
庚子赔款留学生实习报告
摘要:庚子赔款,又称“辛丑和约赔款”,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作为庚子赔款留学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特殊的实习经历,这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锻炼,也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刻体验。
本文将详细记录我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所思所感。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庚子赔款留学生项目是中国政府为了偿还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赔款而设立的教育项目。
作为该项目的一员,我有幸前往国外知名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提高我的专业素养,拓宽国际视野,同时深入了解西方文化,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学术研究:在实习期间,我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此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还学会了如何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进行有效沟通。
2. 实践活动:除了学术研究,我还积极参与了学校的实践活动。
例如,参加了国际学术研讨会、志愿服务活动等。
这些活动使我更加了解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文化交流:在国外实习期间,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当地居民进行文化交流。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深刻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学术成果:通过实习,我在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
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的学术地位,也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2. 实践能力:实习期间,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3. 文化素养:在国外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这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事务,为将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实习感悟与体会1. 珍惜机会:作为庚子赔款留学生,我深知这次实习机会来之不易。
他使庚子赔款减少了一半
乃 谓庚 子赔 款原 属过 多,现 在各 国还 金 已有 归 回,以为广设学 堂 ,派遣 游学之用 。在美 廷
成议 ,美款较 少'即使 收银亦省无几 ’。
既喜得归款之义声,又乐观育才之盛举 ,纵有
听到 “原 属过 多”这个用词后 ,梁诚便不 少数议绅 或生异议 ,而词 旨Fra bibliotek大 ,必受全国欢
和实行行 政改革要 比大量的金钱 赔偿更合乎 曾表态 ,“此事 倘议 院不生阻力 ,必于贵大 臣
需 要”。也 正因此 ,签订 《辛丑条约 》时,美 国 (指 梁诚 )任 内办妥”。时任总统 的罗斯福 也
在赔 款问题 上主张 “这些赔 款 的总额 不应 超 对 退款一事不表反对 ,一切似乎充满 曙光,只
来 ,清政 府因金银 汇率变化 ,深感以黄金赔付 局或有动摇 ,祸 患何堪设想 。贵大 臣素主保 全
的压力太大 ,便命梁诚向美国政 府提 出要求 , 宗旨,当能为我筹策也 。”
改用 白银 交付 赔款 。在庚 款退 还一事最 终促
梁诚的策略十分正确 ,他告诉 美同人 ,若
成后 ,梁 诚 曾这 样 回忆 :“此 事之缘 起 ,系我 中国财政 出现 问题 ,就只有 加税一途 ,但 加税
约》。在赔 款所用 货币尚未 明确 时,美 国先期 劝说 海约翰 ,表 示 :“中国财政 支绌 ,贵 大臣
同意 清政 府 以白银 交付赔 款 ,但后来 各 国一 所 深知 ,现筹 赔款 已穷罗掘 ,一概 还金 ,势须
致 主张以黄金交付赔款 ,美 国也改 为跟 随。后 加增租税 ,民间艰于负荷,仇洋之 念益张 ,大
使伍廷芳任期 已满,梁诚接 替,以三品衔 出任 任美国国务卿的海约翰 ),海云此 事前 接康使
民国大师是怎么炼成的 励志故事
民国大师是怎么炼成的励志故事若论中国人发现除四书五经之外,天下还有自然科学一说,并且大规模努力学习,始于庚子赔款公费留学。
我不知道当年庚子赔款留学怎么考试,但当时各地私塾,大多只读四书五经,所以庚子赔款留学考试,大概也只能以文史为主。
事实上,庚子赔款留学生中,那些后来成就巨大的自然科学大师,都曾熟读经史。
(一)庚子赔款留学生第一期的曾昭权,乃曾国藩之曾孙。
清朝后期最有名者,莫过曾国藩,后来权倾一朝的李鸿章是他的门生。
不过比权势更流芳百世的,则是曾国藩对子弟的严格教育,坊间流传曾氏家训,历百年不衰,可见一斑。
他规定族中子弟自幼每天读书五页纸,写字一百个,逢三逢八作一文一诗,经史子集,无不必读。
如此家教之下,曾孙曾昭权16岁考取庚子赔款留学,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电机工程。
庚子赔款留学生第一期另一位梅贻琦先生,被尊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其父中过秀才,梅自幼熟读文史,曾讲出谁背中国古经传有错漏,我可以接背任何章节的话。
他考进南开学堂第一期,成张伯苓的得意门生。
留学美国,主修电机工程。
庚子赔款留学生第二期的赵元任,后来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清华四大导师。
其父清末中举,母亲善诗词昆曲。
赵元任幼承庭训,熟读经史,到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获数学学士,副科修物理。
在哈佛大学得哲学博士之后,还回康奈尔大学教物理学。
1920年回国,赵元任在清华大学教授数学和物理。
复回美国任教,才开始专攻语言学的研究,遂成大师。
庚子赔款留学第二期学生,还有一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
竺可桢两岁开始认字,家教严格,自幼在私塾苦读。
考取公费留学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主修农学,后转哈佛大学地学系专攻气象,获博士学位。
庚子赔款留学三期之后,清政府把主持留学事务的游美学务处,改为清华学堂。
而清华学堂第一期学生里,最鼎鼎大名的是叶企孙先生。
叶企孙的曾祖于清道光年间做官,晚年精修礼学。
他的祖父就职国子监,官至五品。
中国古代,国子监相当于中央官学,是国家最高学府。
庚子赔款
庚子赔款近来读程新国先生著作《庚款留学百年》,对庚款的退还有了大致了解。
现做笔记,留日后再阅。
心得:1900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
那个时候慈溪太后还在,她控制着朝政,疲惫且无能地应对着列强各国。
各地兴起的义和团组织成为中西文化冲突的参与者,他们拔电杆、拆铁轨,毁教堂,逢洋必反。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一个非理性的时代,一个血腥的时代。
难以确却计数的中外人士都参与了这一事件。
这一年的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溪仓惶出逃,史称“庚子事变”。
这年后,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清政府向参与战争的列强各国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9亿多两。
当我还在读中学时,第一次学到中国近代史看到这方面内容的时候,真是气愤至极点。
有时竟然不愿意看这部分的内容。
但是考试偏偏考什么时候签订了几个《条约》,《条约》的内容是什么,给中国社会造成了那些影响,基本上都归纳为清廷统治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已经过去,一百年后的人们大部分是经历那场浩劫先人们的孙子或曾孙子辈。
对于“庚子赔款”等历史事件可以从多视觉去考察,得出更多的启示。
以美国为首,首先倡导在中国“退款助学”,随后其他国家效仿。
这也许是良心发现。
(以下内容以《庚款留学百年》程新国著,东方出版中心为准)一、11国获得的赔款份额及国内各省摊派的赔款额度1901年9月7日,奕劻和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德、俄、英、法、日、美、意等11国公使在《议和大纲》上签字,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屈辱条约——《辛丑条约》随之订立。
为瓜分这笔本息9.822亿两白银赔款,11国列强争吵得面红耳赤,后来总算按所谓“受损多少”、“出力大小”列出清单,其比例为:俄国占28.97%,德国占20.15%,法国占15.75%,英国占11.24%,日本占7.73%,美国占7.31%,意大利占5.91%,比利时占1.88%,奥地利占0.83%,荷兰占0.17%,西班牙占0.03%,葡萄牙占0.02%,挪威与瑞典各占0.01%。
浅议庚款留美生的影响——以康奈尔大学留学生为例
S Jme) 给 总 统 的 备 忘 录 中提 到 “ 果 美 国在 三 十年 以前 .e s在 如
订 , 清 政 府 赔 款 白银 4 5亿 两 , 3 年 还 清 , 息 合 计 9 8 使 . 分 9 本 . 亿 两 , 即 是 令 国人 蒙 耻 的“ 子 赔 款 ” 这 庚 。其 中美 国从 庚 子 赔 款 中分 得 3 3 5 29 90 5两 , 占总 数 的 7 3 , 1 4 本 息 共 . 到 9 0年
《 遣 游 美 学 生 办 法 大 纲 》 要 求 设 游 美 学 务 处 , 责 考 选 和 派 , 负
派 遣 学 生 , 时 还 制 定 了 考 选 办 法 等 。 同 [ 2
10 年 , 9 7 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将庚 款余额 退还 给中 国, 出 提
“ 款 办 学 ” 9 8 5 , 国 国会 通 过 了《 免 中 国 部 分 退 。1 0 年 月 美 豁 赔 款 》 决 议 。 中 美 双 方 议 定 , 10 的 自 9 9至 14 9 0年 , 款 分 批 庚 退 还 中 国 , 于 中 国 留美 学 生 教 育 , 政 府 前 四年 每 年 至 少 用 清
政 治 需 建 设 , 律 须 建 设 , 路 、 矿 、 业 及 一 切 之 事 莫 非 法 铁 开 实
建 设 问 题 。 故 吾 人 生 于 今 日 … … 不 可 不 注 重 实 用 之
1 0 年 1 , 过 考 选 , 应 试 的 6 0人 中 , 99 0月 经 在 4 录取 第 一 批 留美 学 生 梅 贻 琦 等 4 7人 正 式 赴 美 。 1 1 9 0年 8月 , 4 0 在 0 余 应 试 者 中 录取 赵 元 任 、 适 等 7 胡 O名 学 生 第 二 批 赴 美 。第
清末和民国时期庚款留美的广西学子
清末和民国时期庚款留美的广西学子笔者对庚款留学生的关注,缘于家族中的一位长辈李崇伸是其中之一,最初只是听闻,当尝试检索时,却发现所获甚少。
后经长时间的努力,终于慢慢拼凑出了他的人生轨迹。
据说当年庚款留学分配给广西的名额非常稀少,笔者由此萌生出了搜集广西庚款留学生资料的想法,希望了解这个群体的规模,以及他们的求学情况、人生经历。
背景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议案,授权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将庚子赔款中扣除所谓“实应赔偿”后的余款逐年按月“退还”中国,用于资助中国学生留美。
1909到1911年,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举办了3次招考庚款留美学生的考试,选拔出的学生当年即派遣赴美,称为甄别生。
1911年,“游美肄业馆”正式改名为清华学堂,第二年又改为清华学校。
清华学校的性质是留美预备学校。
1928年,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1929年,最后一批清华学校毕业生赴美留学,此后清华停派学生留美,直至1933年庚款留美考试重开,向全社会开放。
据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撰写的《从清华学校到清华大学》记载,从1909年至1929年,清华学校共有毕业生976名,其中派送留美生967名;此外,还有以庚款津贴的留美自费生、留美专科男生、留美专科女生、特别官费生等,共计派送留美学生1279名。
据黄山书社1992年出版《中国考试制度史资料选编》之《外务部、学部:会奏派遣学生赴美谨拟办法折》(宣统元年,即1909年)称,“至于学生名额,自应按照各省赔款数目,分匀摊给,以示平允。
”由此推断,庚款留学考试向全社会开放前,按这样的名额的分配方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广西摊得的名额寥寥无几。
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截至1929年,广西仅有12人获得庚款资助赴美留学。
1933年庚款留学向全社会开放后,笔者尚未发现有通过这一渠道出国留学的广西学子。
苍梧籍的谭颂瀛是第一位考取庚款留学名额的广西人。
此后有唐崇慈、李运华、何标、翟念浦、李法寰、黄中廑、李崇伸、陆起华、沈锡琳等清华学校毕业的庚款留美生,以及津贴生石超庸、专科男生陈丕扬这两位庚款留美生(籍贯及学位信息来自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文库)。
庚款留学
庚款留学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打了败仗。
在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美、英、德、法、日、奥等11各国家签订的《辛丑条约》中要求清政府向他们赔偿白银,这就是“庚子赔款”。
美国获得的赔款2400万美元,超过义和团运动对他们造成的损失,约1100万美金。
而后,美国决定从1909年—1940年逐步退还部分庚款并用于中国的教育方面,特别是留学方面。
最早提出的是美国在华传教士罗斯福,他认为有改变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要从精神上开始。
在合同中要求前四年每年至少100人,接着每年至少50人,直到庚款用完,设立相应的留美办事处,还要求请政府建立留美学堂。
当时,美国关于退还部分庚款是由孟禄博士负责的,他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教授,他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贡献。
他到中国后于中国政府共同组建了管理这笔庚款的董事会——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
董事会共15人,都是社会层上有地位的人。
对于如何使用者些教育经费都有相应的规定和原则,孟禄还提出了“四不当用”和“三当用”方案。
这些钱主要用于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利用这些钱被派遣出国的留学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庚款留学”。
派遣留美的学生要经过考试选拔,都是当时的一些知识文化、有斗志的青年。
从清末开始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有庚款留美学生选拔。
清末派遣的留美学生有三批共计180名。
考试的科目有国文、英文、中国历史、地理等科。
第一次选拔是在1909年的9月4日,当时有140人报名,最后是47个人录取。
同年,还创办了专门复制选拔留美学生和派遣工作的办事处,在1911年辈改名为清华学堂,此后清华学堂就成了培养庚款留美学生的地方,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被改名为清华大学。
第二次选拔是在1910年7月,当时赵云任、胡适等人也在70各录取人之中。
第三次选拔时在1911年7月,录取了63个人。
这使得留美的风气高涨。
在民国时期,共派遣1059人留美,而在1929年庚款留学停止。
在南京政府时期,1933年清华大学在南京、北平两地举行第一届留美考试,180人参加,最后25人被录取。
庚子赔款留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子
赔 化对
的中
款 国影
留 学
近
代响
.
1
历史背景
.
2
.
3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 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 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 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 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 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创办清华学堂, 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 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 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 的由来。
2、留学科目的改变: 学习理工科的人数进一步激增
3、留学层次的改变: 社会上层人士比重增加
.
17
(2)加速了近代化进程
1、文化教育的近代化 2、科学技术的近代化 3、思想政治的近代化
.
18
以史为鉴
.
19
一百多天以后今天的中国,经过了举世瞩目的30年飞速发展的中国,已 经以利于世界大国、强国之林,但是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清醒地 牢记,民族复兴的道路依然漫长,我们不能沉醉在哪怕是巨大成就当中, 我们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为自己的传统文化自信心的重新复苏感到 骄傲,但是我们依然必须面对方方面面的巨大挑战,我们依然必须踏踏实 实老老实实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所以,新的时代实际上在呼唤着新一代 的中国留学生,而新一代的中国留学生假如能够不辱他们的使命,也必定 会在新的时代留下属于他们的不可磨灭的印记。谢谢大家。
6
首批录取47人名单:
程义法 罗惠桥 张福良 裘昌运 何杰 金邦正 陈熀 袁钟铨 高仑瑾 李进嶐
邝煦堃 吴玉麟
胡刚复 李鸣龢 吴清度 戴济 张廷金 徐承宗 张准 戴修驹
金涛 朱 复 范永增 魏文彬 邢契莘 程义藻 陆宝淦 朱维杰 徐佩璜 王世杰 严家驹 秉 志 陈庆尧 卢景泰 梅贻琦 邱培涵 王长平 曾昭权
庚子赔款留学生
庚子赔款留学生
当年,曾国藩、李鸿章为实现“中华创始之举”的派遣幼童留美计划而费尽心机,想不到仅隔30多年后的20世纪初,官派和自费的留洋学生大量出现。
而“庚子赔款留学计划”是当中著名的历史事件。
1909-1918年,按照与美国政府的协定,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先后派遣了499名学生留学美国。
与30多年前的“留美幼童”不同的是,“庚子赔款留学计划”所派遣的学生,大多是16到20岁的青年,而相同的是,“庚子赔款留美学生”学成回国后,当中也有一大批人成为社会各界有影响的人物。
得风气之先的香山,不少人在这个时期纷纷出洋游学、游历。
市档案馆馆藏的清朝档案中,有1906年到1911年间,两广总督周馥、张人骏为验发香山县人赴美游学、游历的护照而呈给清政府外务部的文书,清政府游美学务处、邮传部呈送的考取赴美留学的学生名册、学生到美入学情况等文书。
文书中所涉及的香山县人,按时间顺序计有附生杨耀焜,监生陆积、陆庄,商民欧相,县民郭继,学生梁晋、梁威、梁容、马九,文童郑社尧、彭连胜,学生唐悦良、黄明道,举人钟荣光等。
其中,唐悦良是第一批共47名“庚子赔款留学生”中的一员,黄明道则是第三批共63名“庚子赔款留学生”中
的一员。
第一批留学生于1909年10月赴美,到美后被分入各埠学校就读,唐悦良被安排入读菲猎士高等学校。
护送这批学生到美国的是30多年前的“留美幼童”、清华大学首任校长、香山人唐国安,迎接他们的同是“留美幼童”——当年抗召不归,留在美国完成了耶鲁大学学业,后毕生为中国驻美公使馆工作的容揆——容闳的侄子。
回国后,唐悦良在教育界、政界卓有成就,位至民国政府代理外交部长、常任次长。
庚子赔款及赔款最后结果
庚子赔款及赔款最后结果庚子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与德﹑法﹑俄﹑英﹑美﹑日等11国驻华公使,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了《辛丑条约》。
其中第六款规定,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分(4%),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
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彻底沦为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
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
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
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
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
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跌落,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到1905年,镑亏积欠120万英镑(合银800万两)。
4月26日清政府为支付这项差额,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20年还清,本息合计1525000镑。
以关税及山西省烟酒税厘金作抵,债票按97%在伦敦发行,市价 99%~103%。
这项借款实际是庚子赔款的追加负担。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
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
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勤工俭学不久就有了问题。一是人数激增,弄得组织接待者应接不暇。往往抵法的学生还未安排好,后继者又一船一船地来了。1921年,当时的教育部不得不发表布告,宣布暂时停送赴法学生。二是经费问题。当时已在法的近两千名学生急需资助以维持生计,而组织者突然宣布不承担任何经济责任,停发生活维持费,一切由学生自理。这在留法学生中立即引起了激愤。1921年9月21日,800多名学生骚动,占领了法国的里昂大学。法国政府很快就将这些学生驱逐,于10月13日将104名中国学生遣送回国。如同当年留日学生中出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一样,动荡艰苦的留法勤工俭学生活也锻造出一大批日后叱咤风云的革命家: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陈毅、聂荣臻、邓小平……
1909年、1910年和1911年,在北京三次从全国招考庚款留学生。当时对考生的要求除了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须“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第一次招考是1909年8月举行的,630人应考。先是初试,考国文、英文和本国史地,取68人;再复试,分别考物理、化学、博物、代数、几何、三角、外国历史和外国地理诸科。连初试带复试,一共考了七八天。最后一放榜,仅录取了47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同年10月赴美,赴美时,另外加上了3名贵胄子弟,共50人。他们所学专业大多是化工、机械、土木、冶金及农、商各科。后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就是其中之一。
战乱中的留学热
突发的革命和后来的连年战乱,虽然中断了庚款留美学生派遣计划的执行,但已遏制不住中国青年出国留学的热情。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考试仍分初试、复试。初试先考国文、英文,其中国文试题古色古香,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而英文试题则颇为时髦:“借外债兴建国内铁路之利弊说”。复试则考了西洋史、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几何和世界地理等科。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个第55名。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7月7日,北京卢沟桥响起了枪声。
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国的留学事业再一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当年政府留学生派出的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这种冲击的强烈程度。1932年567人、1933年621人、1934年859人、1935年1033人、1936年1002人、1937年266人、1938年92人、1939年65人、1940年86人、1941年57人。
与此同时,自1912年起,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渐渐形成了高潮。由吴敬恒、蔡元培、汪精卫等人组成的“留法俭学会”,利用当时法国因欧战而急需劳工的机会,组织中国青年赴法,以工求学。勤工俭学的计划立即得到了青年们的热烈响应,赴法人数逐年增加。到1920年左右,在法的中国学生已达2000多人。
从上世纪20年代中到30年代末,中国又一次恢复向海外有计划地派遣留学生。
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
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1901年,李鸿章被迫与各国签订耻辱的《辛丑条约》,同意向十四国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付清。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
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罗斯福总统退还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庚子赔款”中超出美方实际损失的部分,用这笔钱帮助中国办学,并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双方协议,创办清华学堂,并自1909年起,中国每年向美国派遣100名留学生。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庚子赔款”留学生
近代史上,中国政府第二次有计划地大规模向海外派出留学生,是上世纪初的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
1900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六年,北京爆发了“庚子之乱”。当时,几十万号称“刀枪
不入”的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不久,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
一年后,即1911年,又招考了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庚款留美学生,一共有63人。三批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中国近代科学发展中的许多新学科的创建者大多来自这些留美学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民国时代。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二次大规模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也因这一翻天覆地历史性变化而又一次中断。
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中国近代留学的历程,不能不令人深深感叹。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愚昧和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止;上世纪30年代的留学事业又备受战争的冲击。近百年的留学史几乎没有多少风平浪静的时候。
从统计数字中可以看出,自1932年起,留学人数逐年增加,并于1935年,达到高峰1033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政府宣布了留学限制的暂行办法,留学人数立即锐减,于1941年跌至谷底,全年只有57人。
1942年,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政府开始放宽留学政策。先是废止了留学限制规定,然后在1944年举行了英美留学奖学金考试。1946年7月,举行了全国公费留学考试。一时应考者多达4463人。而这一年,留学总人数也已回升到7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