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清后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791年 1812年 1842年 1881年 1891年 1899年 1903年 1910年
图10-1
清后期财政支出规模
• 二、军费支出
• 鸦片战争前,清朝军费支出主要以满汉兵饷、 军需装备、武职养廉、临时战费构成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军费支出结构和数额均 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 帝国主义利用取得的特权和条件,加紧了对华的 经济侵略
• • • • 其一,在中国开矿、进行工业投资 其二,外资商业规模扩大 其三,进行铁路和矿山投资 其四,在华设立银行和控制中国财政
– 帝国主义在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也将先进的科 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不自觉地传入了中国,为中国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 不仅官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族资本工业也有 了发展的机会,工厂设立逐年增加,金融业应运 而生并有所发展
– 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财政支出绝对额的急 剧膨胀(见图10-1) – 财政支出绝对额的迅速膨胀,加剧了清政府财政的困 难,从而形成大量的财政赤字
表10-1 清朝政府财政支出数量和财政赤字数量变化情况
年 份 乾隆56年(1791年) 嘉庆17年(1812年)
财政支出 3177万两 3510万两
– 总体来说,清后期军费支出的数额明显增加,其 经常性军费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 左右。至清末该比重虽有所下降,但绝对额却不 断增长
• 三、赔款支出
– 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多次对中国进行侵略, 战争的结果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结果是 清政府被迫接受列强提出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这些条约中,列强不仅获得了一些列在华的经济 和政治特权,而且也索取了大量的战争赔款 – 光绪二十二年(1894年)前,主要有四项,合计 白银3在西方列强发动一 系列侵略战争的打击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 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从而破坏了中国的主 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 从鸦片战争至中日甲午战争期间,西方列强还处 于自有资本主义阶段,其侵略目的以经济利益为 主,侵略方式主要是商品输出 – 中日甲午战争后,各帝国主义在中国获取了开设 工厂、开采矿石和建筑铁路的特权,获取了“租 借地”,并划定了“势力范围”,中国的主权被 大肆攫夺
• 二、清后期的财政特征 • 1、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因国际关系变化而 变化
– (1)收入方面:从田赋、盐税转变为田赋、关 税、盐税、厘金为支柱的收入结构,并且间接 税(关税、盐税、厘金)所占比重急剧上升, 成为财政收入主体 – (2)支出方面:除传统的军费、俸禄支出外, 出现赔款、支付外债本息、洋务费用等项目。 并且军费支出包含购置新式炮舰、编练水师、 新式陆军等
• 2、逐步放弃量入为出的原则,转而奉行量 出为入
– 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军费支出和赔款支出大增, 财政收支对比中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并为弥补 财政赤字而大量举借外债
• 3、出现新的财政分配形式。
– 收入方面:官营国企收入、国债收入 – 支出方面:在旧有项目之外,新增有编练新军、 训练警察支出,官营企业支出、教育费支出、 外交费支出 – 财政管理方面:设置财政处、编制国家预算、 建立国家金库
– 在军费支出中,增加了“营勇饷需” – 在军需装备支出中,增加了“洋枪、洋炮”购置 费等支出 – 在原来的兵饷中,增加了雇佣洋枪队的兵饷支出, 还有操练海军的费用。甲午战争后,又增加了编 练新军的费用
– 从动态考察,清后期的军费支出可以分为战时军 费支出和常年军费支出
• 由于连绵不断的抵御列强入侵的战争和对内用兵,战 士军费支出的数额相当惊人 • 常年军费支出主要包括八旗、绿营兵饷、勇饷及海军 经费等 •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军费支出额又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所致
财政赤字
道光22年(1842年)
光绪7年(1881年) 光绪10年(1891年)
3150万两
7817万两 7936万两
光绪25年(1899年)
光绪29年(1903年) 宣统2年(1910年)
10100万两
13500万两 33865万两
1300万两
3000万两 4169万两
– 清末财政收支关系的这种变化,说明清政府财政在内 忧外患的政治格局压力下以及在西方政治思潮和财政 学说的影响下,正在放弃量入为出的财政原则,转而 奉行量出为入的财政原则 – 清政府财政支出的剧增也意味着人民的财政负担不断 加重
– 农业经济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深化而发生 变化
• 首先,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并且西方传教士也 加入兼并农民土地的行列 • 其次,农产品商品化依赖于帝国主义控制的国际市 场,中国传统的茶叶、桑蚕,以及棉花、烟草、大 豆等的种植,多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农民受害严重 • 最后,农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包括农产品价格的 剪刀差,以及季节差别和地区差别对价格的影响, 使农民不仅受到本国商人的盘剥,而且受到外国商 人的盘剥
• • • • (1)第一次鸦片战争:1470万两 (2)第二次鸦片战争:1650万两 (3)中俄《伊犁条约》(1865年):600万两 (4)光绪元年《台湾专条》(1875年):50万两
第二节 清后期的财政支出
• 一、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变化趋势 • 清后期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突出表现在:
– 一方面,清前期旧有的财政支出项目都毫无遗漏地保留 下来,并且其中的内容也不断出现变化 – 另一方面,就是增加了一些新支出项目,如赔款、外债 还本付息支出、洋务费等
• 财政支出的目的和内容的变化也使得清政府财政 出结构由原来的以军费、皇室及官俸支出为主转 变为以军费、外债及赔款费、皇室及官俸为主的 格局
第十章 清后期的财政
第一节 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及财 政特征
– 清后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12年清帝 退位止 – 这70余年间,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 始和形成的时期
• 一、清后期的政治经济概况
– 这时中国资本主义因素虽已滋生,但由于封建 势力的强大,未形成能够摧毁封建生产关系的 独立的社会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