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

合集下载

浅谈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浅谈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

浅谈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摘要]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又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经阶段。

本文首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进行了简要叙述,说明了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国际化经营有着很大的差距;其次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我国企业不仅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存在很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问题和风险。

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面临的机遇与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机遇;风险;对策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现状我国目前已经有很多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但是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也不尽一致,根据中国企业所处的行业特征、自身实力,以及国际化的程度,可以把中国企业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一)还未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企业国际化经营在发达国家已经有了很长一段历史,但由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自主经营权,再加上我国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信用等级较低,甚至许多企业还没有取得进出口权,更不用说自主的经营进出口业务,所以,中国绝大多数企目前还没有进入国际市场,还属停留在国内发展阶段。

(二)逐渐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在使得外资企业进入的同时,也导致了国内部分企业在了解国际市场信息的前提下开始逐渐探索国际市场,有的已经开始出口产品,并一步步走入了国际市场,参与到了国际竞争中去。

(三)开始进行国际市场扩张的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的扩张阶段是目前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最高阶段,我国有部分企业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国际市场竞争之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也开始着手扩大国际市场,但是这种扩张是低层次的,并未达到全球合理化经营的程度,同时竞争优势仍停留在加工生产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地方。

总之,我国国际化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我国企业总体上处于资本层面的国际化阶段,大部分企业的国际化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论文(5篇)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论文(5篇)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论文(5篇)2”的期望值如此迷人,但从大量并购交易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跨国兼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商业价值。

全球闻名的询问公司麦肯锡对2000-2021年间并购失败的案例讨论发觉,全部失败的并购有50%跟人有关,包括沟通不良和文化差异。

无独有偶,有讨论机构对100家并购失败的公司进行讨论后发觉,有85%的首席执行官承认,整合后的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的不兼容是并购失败的主要缘由。

由此可见,文化是企业跨国经营的巨大障碍,有效的跨文化管理是企业跨国经营胜利的关键。

本文以具有代表性个案对中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我国其他企业的跨国经营供应借鉴。

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实例剖析作为“中国汽车业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汽车以来的罢工风潮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

2021年1月27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的股权交割手续,获得双龙汽车48.92%的股份,正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此后,来自双龙工会的反对罢工浪潮始终没有停息,在并购以来一年半的时间内,上汽先后经受了三次双龙工会罢工,缺乏国际化管理阅历的上汽饱受双龙罢工大事的困扰。

双龙工会几次罢工是否与收购案有直接的关联,与文化冲突是否也有直接的关系,通过跨文化视角分析,可以将上汽双龙工会频频罢工的缘由归纳如下:(一)诚信缺失且不兑现承诺自上汽收购双龙到2021年底,上汽没有兑现上汽收购之时合同中对双龙作出的投资双龙的承诺,这是双龙进行第一次罢工的直接缘由。

在跨文化管理中对他人诚信,得到他人的信任是跨国经营胜利的第一步,也是胜利整合的基石。

上汽既然已作出承诺,也已签署合同,就应当遵守合同,这是诚信的象征。

上汽假如不完全兑现承诺,劳方当然有理由通过罢工来维权。

对此,上汽不仅理亏而且也失去了双龙对它的信任,这就成为上汽收购双龙后首次致命的败笔。

(二)措辞模糊为平静2021年年底的双龙罢工,上汽于2021年初公布了上汽双龙中长期战略规划,称到2021年累计投资约25亿美元用于新车及新技术研发、增设工厂、扩充营销网络等,斥巨资给双龙将来描绘美妙前景的同时,也为上汽买来了“人心”。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战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战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战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立足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对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进行了探讨。

从对外直接投资(FDI)、贴牌生产(OEM)、“走出去”自建销售网络、境外自建生产及研发基地、参与跨国公司的生产链、企业联盟规模效益等方面谋求新型战略模式。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导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作用也日益突显出来,更是推动全球化的进一步演进。

随着经营战略时代的来临,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也开始有所调整,逐渐变得更为清晰和有攻击力。

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制定和选择正确有效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明确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方可实现健康的国际化成长。

中国经济受着世界经济的左右,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格局。

中国经济要快速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全球的范围内或者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考虑企业的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已势在必行。

那么,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应选择什么样的战略模式?不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模式不尽相同,一家企业在不同阶段会采取不同模式,亦可能同时采取多种模式。

不管模式如何变化,成功的企业国际化都是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独特的资源条件相适应的企业国际化模式。

一、目前,在企业国际化经营中,主要有以下模式可供选择。

(一)对外直接投资(FDI)模式FDI 模式,就是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用于他国的生产和经营,并掌握一定经营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FDI 模式所体现出的就是“走出去”战略,这类投资是中国对外投资中,最接近于跨国投资基本理论本意的投资行为,其形式可以是并购,但更多的是绿地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一些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技术、规模、品牌、管理等方面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优势。

近几年,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如中石油、中铝的对外投资,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国际业界的关注。

据一些数据统计,中国海外投资开支逐年成几倍的增加,其主要方式为购并。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课件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课件

例子
联想集团为自己的海外发展设立三步曲 ➢ 办贸易公司 ➢ 成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世界销
售网络的跨国集团公司 ➢ 在海外股票上市,形成规模经济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例子
海尔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三个战略步骤 ➢ 树立海尔品牌(企业产品战略)
兼并、扩张建立海尔 ➢ 建立出口体系
先易后难的市场开发战略 ➢ 对外投资
➢ 境外投资总额尚不到中国当年国民生产总 值的2%,海外企业平均投资额不足110万 美元,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600万美元 的投资水平,同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 450万美元的水平.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中国跨国经营的主体
❖ 外贸专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
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直属的外贸专 业公司和大型贸易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 司、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电子进出口总 公司、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中国技术进 出口总公司、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等.
企业组织结构适应 海外市场发展
Ⅲ全球优化
多国市场统一 谋划追求全球 战略优势
局部海外市场 服从全球整体 优化
学习阶段
发展阶段
整体优化阶段
外向型经营国际化的三部曲
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
➢ 跨国经营的主要领域:对外贸易;对外经 济技术合作;海外直接投资。
➢ 据官方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在130 多个国家建立了6000多家企业,总投资达 60多亿美元。
第二阶段 直接的 主动的 国内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直接的
直接的
主动的
主动的
国内和国际 国内和国际
经营方针
国际性经 营活动的 种类
国内
商品和劳务 的贸易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组织支撑。要有专门的组织系统和精干的机构,特别要建立相适应的咨询机构、强有力的决策机构、务求实效的办事机构,落实战略的具体措施。
管理支撑。要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来落实好、组织好每一项具体的战略举措,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资金投向最需要、最有效益的地方,能够使效益最大化。
机制支撑。要有灵活的机制,来保护、激励、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奖优罚劣,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具备后发优势。我国的企业起步时间短、发展水平低,可以借鉴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探索一条后来居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3、新挑战——目前面临新问题,使“走出去”势在必行。
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应对挑战的重要途径,势在必行。
实力差距。我国企业的实力特别是技术实力与国外企业比较差距较大,投入少,科研水平低,导致企业的实力弱;我国企业的研发费只有美国的1/50、日本的1/40、韩国的1/3,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落后于世界水平;只有“走出去”,才能得到世界市场的洗礼,提升实力。
2、新机遇——重要战略机遇期,使“走出去”成为现实可能。
我们正处在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正处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期、经济体制的完善期、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加入WTO的适应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现实可能性。
体制不断完善。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已加入WTO,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在形成,国家正根据需要逐步完善企业境外投资办厂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根据需要修改现行法律4000多条;新一届政府提出继续推进深化农村、企业、金融、机构改革;这些都形成了良好的“走出去”的体制环境和政策平台,生产关系适时调整和变革,必然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分析论文一、中国跨国企业发展概况1、企业分布较广,多元化初现趋势中国6000余家海外投资企业虽然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仅港澳地区就有2184家,占总数的35%左右,其余企业主要分布在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及北美等地已近几年,非洲、拉美、以及其他地区的广大第三世界国家逐步成为我国跨国企业投资的重点。

我国著名的通讯企业华为公司就始终把海外投资和贸易的重点放在发展中国家上。

因此总体来看,中国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正日趋多元化。

2、投资领域广泛,但仍以贸易类为主中国海外投资在第一、二、三产业都有分布,但是在服务贸易、工业生产加工、资源开发等行业相对集中。

近几年,境外加工贸易因为受到国家鼓励而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发展很快。

3、跨国企业的主要构成第一,“中”字头的国企是中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

如中国石油已在海外投资7个勘探开发项目、一个炼油项目、一个管道项目,至2000年底累计投资156亿元人民币。

第二,由于在中国本土具有一定优势积累,大型生产性企业集团和新兴高科技公司虽然在海外经营起步较晚,但正以较快的发展速度向海外扩张,联想集团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它在美国硅谷设有科研机构,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设有20多个分公司。

第三,大型金融保险公司凭借着资金雄厚,提供专业化服务,有良好的信誉,经营规模较大,其中以中国银行的发展最为迅速。

目前,中银集团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00多家分支机构,海外员工近两万人,海外资产总值1700多亿美元。

第四,中国民营企业虽然现在走出国门的还不多,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不少非常成功的案例。

还有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远大集团、新希望集团、上海紫江集团等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可望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

4、本土化程度迅速提高本土化即经营属地化或经营当地化。

随着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的本土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海外企业大多为贸易型企业,海外资产很少,而且几乎不雇用海外员工,贸易销售也只是为国内的出口服务。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选择合适的战略.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国经营.无疑成为令后我国能否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环.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80年代束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首脑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国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开展跨国经营最难得的机遇。

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89年世界投资总额为80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就占7以上.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4左右.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和集团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的八个优惠关税集团,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等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国达19个.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高科技部门产业比重上升及制造业等产业比重下降.而发达国家放弃的正是我国企业的优势所在.如纺织品,服装,制鞋业等,我国竞争能力较强,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跨国经营活动.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海外投资发展更为迅猛,跨国经营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跨国经营的开展,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注入了新的内容,拓宽了合作的领域,为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在利用国外资源、资金、技术、信息与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形象,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存在的问题1、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不够。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不够:一是企业家本身忽略了金融资本运作本身也是一个产业的事实,本能地将金融资本贴上“过度投机和不务正业”的标签;二是企业家坚信实业才是最重要的,不善于从金融角度发动和组织跨国经营的行动;三是即使产业界认识到了金融资本的重要性,由于当前国内金融体系服务不完善的限制,也难满足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要求。

2、跨国经营人才不足。

目前在中国,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一些涉外管理人员大多只是具有单一的外语专长或某一学科的知识,缺乏既懂外语又熟悉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管理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和适应国外的社会文化、传统习惯、商业操守、政治、法律制度、利益集团等等的复合型人才。

在跨国经营的业务往来中,有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国外的银行、律师和国外的一些中介机构,这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判断能力,而且有时还会因合同缺陷等原因而上当受骗遭受损失。

3、投资规模小,海外投资技术水平低。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投资规模较小,与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相比,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力度还不够。

从单项投资额来看,中国跨国企业投资规模也较小。

据统计,2005年我国海外企业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占到90%,500万美元以下的只占到2.3%,平均每家的投资额才100万美元。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战略

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文化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的跨文化管理战略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深化,企业经营国际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热潮。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技巧、市场联系、研究与开发等方面与东道国当地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乃至市场规模等优势结合起来,利用跨文化优势,展开跨国经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优势互补,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在跨国经营中产生的国际企业,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地域环境中,必然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管理,是国际企业在跨文化背景、地域下成功运营的保证,这尤其对正在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

跨文化优势(cross-cultural advantage):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与机遇企业跨国经营主要是指企业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直接对外投资,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广泛利用国内外资源,在一个或多个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它使一国的企业摆脱了单纯的地域界限,成为面向整个世界的国际企业。

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跨国经营呢?正如自然界中存在“杂交优势”的现象一样,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是同样表现。

进行跨国经营是企业有效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实现“跨文化优势”的结果。

著名的美国《国际商业周刊》(International Business Week)有文写道:在文化方面,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一个重大意义就是它把过去没有必要或没有机会彼此相互联系的人们联系到了一起……不同的语言、文化和价值都被国际商业的基本原理融合在一起……其结果是提高了生产力,增加了财富。

被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称为“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国际生产模式”的邓宁(John Dunning)的折衷理论就是体现为这样优势的理论。

邓宁认为,企业只有同时具备所有权、内部化、区位的特定优势,才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FDI)的。

具体来说,邓宁的跨国经营的三优势动因理论可归纳为下述三点:一是为什么出去投资:企业拥有特殊优势(peculiar advantage)。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动因及竞争优势分析[摘要]企业可以通过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特许经营或通过进出口商品、许可协议和并购等方式进行国际化经营。

我国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通常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转移过剩产能和规避汇率风险等,并在企业家精神的推动作用下和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进行的。

目前我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要素成本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和市场优势,加快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企业经营;国际化;动因;竞争优势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就现有的理论文献来看,对于“国际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认为国际化是一种在外国市场的投资模式,可以用理性的外部化、所有权和区位优势的经济分析来解释(williamson 1975,dunning 1988)。

2.国际化是一个持续的演进过程(melin 1992),公司随着知识和市场投入的增加而提高国际参与度(jollanson&vahlne 1977)。

3.国际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公司逐渐认识到国际交易对于公司未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与其他国家建立和执行贸易(beamisll 1990)。

除了这几种观点外,多数学者用国际化来描述一个企业或集团的外向型经营活动。

国外对于“国际化动因”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有传统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维农的跨国企业产品周期理论、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邓宁(dunning)的经济发展五阶段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切合比较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相互关系理论。

最新的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主要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规模效应和资源限制等角度来分析。

从管理者个人特点角度来看,认为管理者的教育经历、接受能力、是否具有全球视角和国际经历都是推动企业国际化的原因(mcdougall&oviatt 1991)。

从规模效应来分析,认为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达到更低的成本和价格,在更低价格时达到更高的质量,以及面对国内市场不景气时,企业会进行国际化(coviello & mcauley 1999)。

试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驻北京办事处 张清玉试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成本管理

试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成本管理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驻北京办事处 张清玉试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成本管理

作者: 张清玉
作者机构: 中国石化集团胜利石油管理局驻北京办事处
出版物刊名: 会计之友
页码: 27-2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8期
主题词: 跨国经营 战略成本管理 价值链 成本动因
摘要:比较优势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是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成本管理系统对竞争环境发生变化所作出的一种适应性变革,是当代成本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论述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与要求,提出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战略成本管理思路与方法。

认为我国企业应积极引入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进行成本管理创新,以创造基于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融入这一洪流。

企业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无一例外的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

其核心是无歧视的公平的自由竞争,是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加速运动,实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冲破国界的限制,实现资本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是多边经济贸易规则和惯例的不断发展和健全。

经济全球化以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增强为特点,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和消费各环节的一体化趋势,这种趋势的实质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

经济全球化要求各国实行开放经济政策。

只有这样,才能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真正连接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各国只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活动,根据自己面对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积极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步骤,逐步开放国内市场,同时,主动打入国际市场,才能在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式下争取有利的地位。

因此,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的跨国经营将由企业发展的特殊要求变为企业的一般要求,这也是企业走出去的外在动力。

随着中国加入WTC和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贸易壁垒的大量减少和国民待遇的实施,一方面,外国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

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困难的经营局面,它将迫使企业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获取稀缺资源和市场份额。

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

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

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摘要】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土化作为其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具有着独特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将从本土化战略的定义和意义、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本土化实践、优势和挑战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本土化战略的重要性,展望未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方向,并对本土化战略进行总结,旨在揭示本土化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导中国企业更好地开展国际业务,推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全球化、实践、优势、挑战、发展趋势、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本土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正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发展趋势。

而本土化战略作为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之一,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本土化战略的本质是指企业在进入外国市场后,根据当地市场环境和文化特点,适应本地市场的需求与情况,实现产品和服务定制化,以实现跨国经营的长期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本土化实践主要包括在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人才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和创新。

通过本土化战略,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市场,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本土化战略也带来了许多优势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难题。

在全球化背景下,本土化战略的发展趋势更加突出。

中国企业需要不断加强对外国市场的了解和适应能力,加大本土化战略的实施力度,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本土化战略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2. 正文2.1 本土化战略的定义和意义本土化战略是指企业在拓展跨国业务时,根据当地市场的文化、法律、习俗等特点进行调整和定制化,以适应和融入当地环境的一种经营策略。

本土化战略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降低文化冲突和法律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战略的亚要内容。

因此,研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提出战略对策无疑有着童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改一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参与国际商业竞争的程度不断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迅速发展。

但是,从中国这样大的国家的角度看,我国跨国经营的企业其数量和规模都比较小,政策上我国也没有形成成熟的导向机制。

而国际市场上,跨国公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口益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快跨国经营的步伐,将会在国际市场中处子干分不利的境地。

当前,西方国家普遍支持与鼓励跨国公司对外扩张,原因是国际贸易战的加剧与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它使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由商品输出转为技术和资本输出,由进出口贸易转为向国外直接投资,以绕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阻碍。

在跨国公司扩张的同时,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也更加显著,它使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

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搞国际化经营,走向国际市场势在必行。

本文拟就跨国经营问题作一概略的分析。

一、九十年代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能带来的机会是:第一,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

从国际范围看,世界格局从两霸对峙转入多极化的转折时期,世界经济重新分化组合,给我国以较大回旋余地。

世界许多国家重新调整自己的市场战略。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不久前对亚洲和美欧20。

多家大企业进行调查后得出结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联盟,今后十年经济将高速增长,年均实际增长率约为6%,是美国的2.5倍。

因此,日本企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明确日本企业在亚洲最重要的投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欧美企业经济政策调整后,也把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韩国等作为重点投资对象。

亚太地区相对政治稳定,经济很有活力。

不管人们把下一世纪称作“太平洋”世纪,还是“东亚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逐渐东移是一个明显的趋势。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

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公司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如何有效实施本土化经营战略的挑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分析这些策略对于公司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研究背景部分,我们将首先回顾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以及本土化经营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

接着,本文将阐述研究目的,即通过对我国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系统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以促进其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对我国跨国公司的本土化经营战略进行深入分析。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政策环境、文化差异、市场特性等因素对本土化战略实施的影响。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梳理国内外关于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的构建第四部分为实证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最后是结论和建议,总结研究发现,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策略,同时为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二、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理论基础市场导向理论:市场导向理论认为,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实现企业的市场定位和发展。

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经营时,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产品和服务的本土化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的经营领域和市场,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竞争优势。

跨国公司在本土化经营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资源和能力,选择适合的市场和经营模式。

中国企业走向跨国化经营的动因动因论

中国企业走向跨国化经营的动因动因论

中国企业走向跨国化经营的动因动因论微妙的是,这些比较优势可能妨碍企业创新与升级。

因此,从静态竞争来看的所谓“劣势”,通常是动态竞争中的一项优势。

当一国的劳动力充沛,天然资源丰富廉价时,企业会依赖这些优势,并导致欠缺效率。

如果企业面对相对的劣势,如土地昂贵、劳动力短缺或本地缺乏天然资源等,想要在市场上竞争就必须创新与升级。

日本人经常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我们是个缺乏天然资源的岛国”,就充分显示这些缺憾有助于激发日本人的竞争创新,像零库存生产就是节约运用昂贵空间的产物。

而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粗放型的,因为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往往怠于创新,改进生产工艺、开发产品的动机不足,导致升级缓慢,从而相对竞争优势被削弱。

我们国家的企业只有走出去,在那些静态上处于劣势的国家与地区参与深入、广泛的激烈竞争,才能同时拥有静态、动态优势,以低风险的方式在竞争中获胜 1.2从需求条件来看,当一国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的挑剔程度是全球最高,也是最精致时,企业会因此获得竞争优势精致需求型客户是厂商迈向高级客户需要的一扇窗;他们对厂商施加高标准的压力,激励厂商改善、创新、提升自我以进入更高级的市场区间。

一如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也是以强迫厂商面对最严苛挑战的方式,而令厂商形成优势的。

海尔公司去美国设立子公司就是出于这一目的。

国内的客户已对该公司的创新没有太大地刺激了,公司要有更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寻找压力。

当一个地方的客户的需求能够预示或改变其他国家的需求时,也即为全球市场趋势提供持续性的“早期预警指示”时,厂商就会选择该处,从而获得优势。

1.3要刺激竞争优势的持续力和创造力,还要看企业所处当地的竞争状态竞争会创造企业创新和改善的压力。

本地化的竞争会促使厂商相互降低成本,改善品质和服务,并创造新的产品和工艺,而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胜出的企业往往拥有更佳的效益与更高的获利能力,当它再去进攻其他市场时,则不会再那么艰苦。

日本的丰田公司就是一个成功地从外部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企业。

现阶段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浅析

现阶段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浅析

2007.1摘要:如何把握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行国际化经营,扩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对我国建筑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内在及外在因素,并对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做了简要的概述。

然后深入探讨了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及中间组织三个层面对我国建筑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展开了有意义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中图分类号〕F27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07)01-0070-04□胡勤现阶段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浅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应深入开展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政府、企业以及理论界的共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整体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国外建筑企业将以先进的技术力量、较高的管理水平以及很强的融资能力为竞争手段,来抢占我国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利润相对丰厚的建设项目。

因此,我国建筑企业正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

但与此同时,我国建筑企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机遇、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进行国际化经营,扩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对我国建筑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背景1.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潮流,是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必然结果。

全球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以及游戏规则的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为各国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利用国际市场空间和更深层次上配置经济资源提供了机遇。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间竞争国际化倾向日趋加深。

越是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其市场机会和威胁就越多,其增加竞争力的机会也就越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提出的我国面向21世纪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标志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是我国由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开端。

在当今世界宏观局势下,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成为WTO成员,进一步打开国门,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代表着国家之间的竞争。

一个国家拥有跨国公司的数量、规模和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企业要在千变万化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实行跨国经营是必由之路。

跨国经营的概念一般来说,跨国经营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支结构,并以此为基础所展开的跨国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约翰·费耶维舍(JohnFayerweather)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做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

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所分割的经营过程。

”理查德·罗宾逊(RichardD.Robinson)认为,“跨国经营作为一个研究与领域,所包含的是对不止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和殖民地的人或机构有影响的公共和私人经营活动”、“‘经营’这一概念所指的是这样一种以实现某种人类满足为目的的有组织的人类努力:这就是为了以明确的条件加以规定的、以交换补偿为基础的相互利益,将商品和劳务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或者从一个人或群体转移给另一个人或群体。

就是说,一个政府拥有的实体为了内部财务利益而进行商品生产和销售是一种经营活动,但支付社会保障津贴或对外援助则不是。

”跨国经营的兴起和发展跨国经营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在印度及远东进行掠夺性贸易的殖民地公司,以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为先导,他们主要是输出产品和掠夺资源。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迅猛向前推进,一些拥有技术垄断优势的企业在国内站稳脚跟后相继到国外设厂开始跨国经营。

1865年拜尔公司通过间接投资购买了美国纽约州爱尔班尼苯胺工厂的股票,不久又把它吞并为自己的分厂。

1866年诺贝尔公司在德国汉堡投资办起了一家炸药工厂,从此走上了跨国经营的道路,创建了庞大的世界炸药工业体系。

这几家企业是开展跨国经营的先驱。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

新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同时还推动企业的资本输出,许多大企业纷纷抢占国际市场,加速海外扩张,如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巴斯夫公司等都先后进入跨国经营的行列。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为440亿美元。

那时资本输出只限于英、法、德等少数国家,跨国公司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经济和贸易带来极大的创伤,给跨国公司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美国借助于先进的新兴工业技术及“效率革命”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

1914-1938年美国187家大公司新建了785家海外子公司,超过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的50%。

到1945年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为200亿美元二战结束后,由于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欧美各国的跨国公司重整旗鼓,日本也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海外经营,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印度、墨西哥的跨国公司日益增多。

企业再也没有必要在空间上集于一处,而是在成本最低的地点落脚,以高效的通讯设施组成整体,以求得产品价值链各环节总体最大收益。

跨国经营的类型企业跨国经营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和面向海外经营的性质,可分为以下 6种类型。

1、资源确保型一些企业为了取得本国稀缺的原材料等资源,直接投资于资源国进行生产开发,以确保廉价而稳定的资源供应。

2、市场开拓型向海外投资经营的目的旨在开拓新市场,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3、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将劳动密集的产品生产或加工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去,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比较利益,以谋取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4、贸易壁垒对应型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保护本国经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为了绕过种种障碍,企业都将产品出口改为在国外投资办厂生产、销售。

5、技术指向型通过到技术先进国家投资设厂的方式,利用当地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获取国内难以得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

6、全球战略型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以自己的优势称霸世界,采取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将企业的商品贸易、技术贸易、资本进出进行全球统筹,并根据不同的国际市场类型,采取多种发展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最佳的生产地区、销售地区和原材料供应基地。

全球战略型,是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标志。

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大都是从扩大商品出口为起点,逐步走向国外投资,向国外搞跨国经营的重点转移。

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完成这一重点转移,其发展过程经历以下3个阶段:1、建立国外营销网点,扩大国外销售。

2、通过在国外投资设厂,在国外进行直接生产和销售。

3、在国外进行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实现企业内部的国际性分工。

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如下:1、市场经营战略1)开拓阶段的特点。

可考虑选择有利的目标市场,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注重出口产品的适应性,加强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确定合理的国际销售渠道。

2)成长阶段的特点。

可采取的战略措施是改良产品质量、品种、款式、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寻找和开拓新市场,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的覆盖面;在广告宣传方面,重点从介绍产品转向树立产品形象,争取创立名牌,从建立产品的知名度转向培养对产品的信赖度,保持老顾客,争取新顾客;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建立国外销售、服务机构,增加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点,便利顾客购买及售后服务。

3)成熟阶段的特点。

通常可采取如下的战略措施:实行出口产品多样化和出口地区多样化;在广告宣传上,重点转向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建立和完善国际市场销售网点,并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通过对价格、促销手段以及其他市场营销因素的巧妙运用、合理组合,以求得到更大的销售额;发展国外投资,直接到国外建厂进行生产和销售,采用对外投资、技术输出、产品出口同时并举的方式,加速企业跨国经营进程,大大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2、技术发展战略在不断扩大出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替代,把出口创汇、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现出口、现引进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地采用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地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从而形成出口创汇——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扩大出口创汇——再引进消化创新这样一种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扩大机制,实现企业逐步由低级向高级的阶梯式跳跃发展。

3、组织进攻战略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企业集团,形成联合的整体优势,发挥集团的群体功能,改变势单力薄的状况,以达到共同占领国际市场的目的。

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增加附加价值;形成一个有弹性的生产经营体系,适应国际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4、人才开发战略人才开发包括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等。

开发适应跨国经营需要的人才,是实现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

一、中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必然趋势新世纪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国与国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 3 -互渗透的关系更加密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

如何充分利用入世后贸易优势的有利条件走出国门,更好地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大背景。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贸易、金融、生产、投资、政策协调等方面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和充分,生产资源的配置已经超越民族国家的范围,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全球范围的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

据统计,目前已有2/3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或即将进行全球化经营;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

国际财团掀起了兼并和收购的浪潮,据联合国贸易开发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00年,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合并与收购的资金达到11438亿美元,比1999年增加了49.3%;另外随着劳动力资源和管理要素国际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规则逐步建立起来;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监督作用突出;全球经济信息化使全球经济活动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

表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这是不可逆转的世界趋势。

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企业全球化已成为过去十年的重大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外国企业及对未开发地区进行投资等方式向国外扩展。

随着国际间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许多跨国公司已渗透到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

他们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将全球看成一个大的“生产体”,从而形成了各国经济的高度相互依赖性,有着很大的互补关系。

正是全球经济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的形成,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跨国经营要求。

任何国家的企业要想加入这一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地组织生产和销售,就必须顺应这种潮流,进行跨国经营。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为企业的跨国经营。

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指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与竞争,进行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等一系列的跨国经营活动。

(二)加入WTO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新的经营环境,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加入WTO的确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新的原则下生存,中国企业必须积极“走出去”。

世贸组织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入世后,依据世贸组织的原则,我们要按照承诺实行市场经济,即中国必须遵照市场准入原则向世贸组织成员方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