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冲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合集下载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

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探讨摘要:中学生处于“暴风骤雨”的青春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容易因其应激问题做出后悔莫及之事,因冲动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犯下无法弥补之错误,留下遗憾。

因此,学校应重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了解危机出现的根源,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本文就中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做了具体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几条应对之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危机;原因;应对方法引言: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文件精神,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从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预防与干预两个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身体急速发育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的变化,容易使其常常感受到焦虑、抑郁等痛苦的情绪和行为,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中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学校必须认识和了解中学生的心理危机产生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们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1、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分析1.1危机源人对同一刺激事件的反应是不同的,某一刺激可能对给部分人带来严重的困扰,也可能对其他人影响不大;即便这一刺激能够带给所有人困扰,但面对同一困扰,不同的人会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

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危机的根源主要是课业压力繁重、考试成绩不如预期、人际关系如与朋友、同学、老师闹矛盾、家庭压力等。

不同的危机源带来的困扰程度不同,学校需针对不同原因设计相应的辅导方案。

1.2自身的心理弹性中学生自身的心理弹性决定了其面对困扰、面对困难时的状态和心理,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即便面对心理困扰、精神困境,也能尽快适应,积极应对。

反之,如果心理弹性较弱,则很容易被困难击败,自怨自艾、出现消极情绪与心理。

中学生的心理弹性与其自身的性格、成长环境、经历相关,学校可从抗压能力培养着手,帮助其克服心理危机。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当代社会中,自我控制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竞争的加剧,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决定了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对其个人发展和学业成绩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自我控制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面临冲动或诱惑时,能够通过意志力和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能力。

自我控制不仅是一种心理能力,也是一种人格特质。

具备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的中学生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并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二、自我控制的影响因素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内部因素。

1. 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起点,对其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的和谐、稳定和支持性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

父母的行为方式和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重要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可以通过身教和言传并重的方式,引导中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和行为,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班级管理、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教师在教育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给予责任和自主权,引导学生主动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中学生有机会锻炼自我控制能力。

3. 个体内部因素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与其个体内部因素密切相关。

如性格特征、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对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父母和教师应该关注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并帮助他们认识并克服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培养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为了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情绪起伏较大。

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动态探析

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动态探析

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动态探析【摘要】冲动购买行为一直是消费心理学中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从影响冲动购买行为的因素、冲动购买行为的心理机制、冲动购买行为的后果、冲动购买行为的研究方法和冲动购买行为的调控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总结和分析,可以了解到冲动购买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特质、环境因素和市场营销手段等。

在心理机制方面,冲动购买行为与情绪、认知和冲动控制等因素密切相关。

冲动购买行为可能带来财务问题、情感问题等后果。

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为了有效管理冲动购买行为,可采取心理干预、金钱管理以及市场监管等调控策略。

展望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冲动购买行为的机制,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冲动购买行为、影响因素、心理机制、后果、研究方法、调控策略、展望、管理建议1. 引言1.1 冲动购买行为研究动态探析冲动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在受到突如其来的冲动驱使下,迅速做出购买决策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冲动购买行为在当今社会日益普遍,引起了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究冲动购买行为的研究动态,深入分析影响冲动购买行为的因素,揭示冲动购买行为的心理机制,探讨冲动购买行为的后果,讨论冲动购买行为的研究方法,并提出冲动购买行为的调控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为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消费者不断被各种广告和促销活动所诱导,感受到购物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更容易陷入冲动购买的陷阱。

而冲动购买行为往往带来短暂的满足感,但却可能造成长期的财务压力和心理困扰。

了解冲动购买行为的本质和特点,寻找有效的调控策略,对个人消费者和商业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冲动购买行为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引导消费者健康理性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 正文2.1 影响冲动购买行为的因素个体因素包括个体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偏差等。

中学生冲动性购买倾向研究——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中学生冲动性购买倾向研究——对北京、郑州1156名中学生的调查分析
向的各种 因素 。 本研究的基本假设是 :中学生的冲动性购买倾 向
(9 所学校) 58 ;高 中为第二层 (1 30所学校) 。每层各 选 30 5 名学生 ,共抽取 70名学生 。 0
() 多阶段抽样 2
抽样共分 四个 阶段 。第一阶段 ,从北京 1 个 区、 6 2 个县 中抽取两个 区 ;第二 阶段 ,从 被抽 中的每个 区
动性购 买倾向 ,均具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 :中学生 ;冲动性 购买;冲动性购买倾 向 展 、时 尚产品杂志或报纸 、电视购物频道 、淘宝 网和
。 0 i
麓 囔 赣
L 。
卓越 网、学生喜欢 的时尚产 品网站等等 。
消费主义的特征之一是过度追求 即时满足 消费 。
因而 ,消费 主义倾 向 明显 的人 ,他们 在消 费或购 物 时 ,冲动性购买 ( p lv u i )现象较 为 突出。 I us eB y g m i n 所谓 “ 冲动性 购 买 ” ,是 指 “ 计 划 地 购买 ” fn 无 a
初 中 8 ,普通高中 2 所 所)均有一定的差距 。 从 抽样 的第二阶段起 ,郑州 的抽样方案与北京 的
抽样方案基本相 同。 两城市共发放 调查 问卷 10 4 0份 ,回收有 效 问卷
15 16份。 2 核心变量的测量 .
1 中学生在 冲动 性购 买倾 向量表上 的得分 总体 .
教育 、文化事业 的发展和科 技的发展 ( 二七区共辖有
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为独立样本 T 检验 、单因素方
差分析 (n- v N V )和虚拟变量多元 回归分析。 O eWa O A A
i ; 谤鲞嗡甓 _ _ | 0
% §% | ■ 。 # a Nhomakorabeal , l h … .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完整版)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案例进行分析。

我们将从一个个案例出发,探讨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案例一:研究压力引发的焦虑症该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色,但承受着巨大的研究压力。

这导致他产生了焦虑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和情绪波动。

他对自己的期望过高,无法应对研究压力。

此外,来自家庭和同学的期望也给他带来额外的压力。

解决方案:- 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的研究压力来源和具体困扰- 培养良好的研究惯,确保合理安排研究时间和休息时间- 建立支持系统,包括教师、家长和心理咨询师等,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 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和调节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等案例二:社交困扰引发的抑郁症该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经常感到困难和不安。

他缺乏自信,在人际互动中感到孤立和被忽视。

这导致他逐渐出现抑郁症状,如消极情绪、自卑心理和社交回避行为。

解决方案:- 建立积极的自尊心,通过鼓励和赞赏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供社交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改善人际交往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培养合作和团队合作意识-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和处理消极情绪案例三:家庭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该学生的家庭存在问题,如亲子关系紧张、父母离异等。

他的行为问题逐渐显现,如冲动爆发、不良惯养成等。

他在家庭环境中感到不安和无助,无法适应变化。

解决方案:- 进行家庭辅导,帮助家长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提供咨询支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问题的影响,积极应对挑战- 提供学校支持体系,包括教师和学校心理辅导师等,与家庭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问题- 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结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性的策略。

学校、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联合起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解决方案,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中学生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漫谈

中学生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漫谈

中学生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策略漫谈作者:黄海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02期一、我国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现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性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性教育的禁闭阶段(1949-1977年)、性教育的萌动阶段(1978-1987年)和性教育的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几十年不间断的对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近些年来,我国性教育的话题更是被广泛涉及,但总的来说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仍然处于缺失状态,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在我们国家极少有家长和自己孩子讨论性的相关知识,家庭性健康教育是完全缺失,学校相关知识教育也是尤抱琵琶半遮面,即使在已经开展了青春期生理教育的地区或学校,常见的现象也是施教者敷衍了事,受教者一知半解,无论是性健康教育的内容,还是性健康知识的传授方法都存在问题。

而社会上各种性信息泛滥成灾,这些鱼目混珠的性知识带来的性污染与性教育缺失带来的性无知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学生性健康教育处于长期“备受重视”但又长期“教育缺失”的尴尬状态中。

二、我国当前中学生性行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2004年 1~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9所中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调查对象有异性亲密朋友的比例为63.7%,被迫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 1.3%,自愿地与人发生性行为的比例为4.5%,初中生高于高中生(P〈0.05)。

性伴侣的数量为2人及以上的比例为59.7%,男生高于女生(P 〈0.05)。

性行为前喝酒或使用药物的比例为28.9%,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1.2%,曾怀孕或使别人怀孕的比例为21.3%,第1次性行为的年龄为 11岁及以下的比例为23.3%。

”。

三、中学生性行为的成因分析第一,社会媒体的负面影响:如黄色书刊、黄色网页、明星的不当两性行为,电视、电子产品中随处充斥的不健康因素的刺激是诱发中学生性行为的一大助力。

第二,受当前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严重,笑贫不笑娼,部分女生贪玩、贪吃爱慕虚荣,一心追求物质享受,给点甜头就心甘情愿被有钱的男人玩弄。

+中学生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及其危害的调查报告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日趋复杂,更多的学生沾染上了不良行为,而这些不良行为更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以及健康。

一、初中学生最容易沾染的不良行为分为以下几点:1.抽烟现在的初中生普遍存在抽烟这个问题.刚开始抽烟都是出于好奇好玩,可他们却都不知道他们在抽烟的那十秒中里,尼古丁已侵入他们的头脑,随后使他们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过后不能自拔,一旦上瘾,就不在好奇.医学实验指出:由于尼古丁直接进入人的大脑,所以它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都有很强的影响。

尼古丁会刺激人的脑部,释放一些让人们有快感的化学物质,但这种吞云吐雾的感觉使人们成瘾,这种感觉不会持久,只是暂时性的。

过后为了满足这种感觉的需要人们又得再次点燃下一根烟,如果人们没有及时吸烟,就会因脱瘾症而感到急躁,长久下去,人们的香烟需求量也逐日提高。

这样一来,家长们应特别注意,不要让未成年人沾上了烟瘾.学校对此也加强了教育。

2.喝酒研究表明喝酒对学生的生长发育极为有害.许多初中生为了感受一时的快感,便被喝酒的念头所蒙蔽,大量饮酒,以至于最后不能自拔,所谓"抱着酒瓶子睡觉".进几年我们学校发生了好几起学生喝酒喝醉的情况,有两起是夜间2点在宿舍里集体喝酒,其中有3人醉了一塌糊涂。

经研究表明,过多酒精会延缓生长并损害大脑的功能,尤其是对正在生长发育期间的未成年人危害更大.3.网瘾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组成的重要部分.但网络也是一把双仞剑,也存在初中生痴迷的危险.首先, 意志毅力的消磨和自控能力的下降网络的过度使用,使初中生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

而对自己的主体生活--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其次,18岁以前那个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各种信息混杂,包罗万象:新奇、叛逆、而又有趣味性,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一、常见中学生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研究焦虑、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怀疑自己的研究能力,难以应对挫折。

此外,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等神经症性问题也是困扰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了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XXX的XXX老师提出了九个标准,包括身体感觉舒适、能够控制情绪、智力水平与年龄相符、个性特征健全、应对压力的方式适当、生活理想和目标符合实际、有合理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自信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二、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很多原因,包括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和认知因素。

生理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引发的心理问题。

社会因素包括重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和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

重大生活事件包括来自自身、家庭、学校等的事件,如父母离异、家人过世、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

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以求助者为核心,包括朋友和家人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不良的个人生活方式包括早晨睡懒觉、生活黑白颠倒、夜里睡不着、白天无精神等。

认知因素包括个人成长史、自我认知系统、内心世界的持久偏见、负性情绪记忆、心理发育停滞等。

三、心理问题的干预对于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干预措施包括放松训练,以便随时保持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药物治疗等。

在干预过程中,需要注重与青少年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

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调查数据报告一、引言自控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诱惑、冲动和困难时,能够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中学生作为处于成长阶段的群体,其自控能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中学生自控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数据分析1.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10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问卷主要涵盖了对中学生自控能力的评估和对可能影响自控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查。

2. 调查结果(1)中学生自控能力整体较差根据问卷结果统计,有60%的中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或一般,仅有4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良好或优秀。

这表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整体较差。

(2)原因分析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自控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分心和拖延:超过7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分心和拖延,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 社交媒体的过度使用:近80%的中学生表示自己在使用社交媒体时容易失控,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他们的自控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 缺乏目标和计划:约6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没有清晰的方向和行动计划,导致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 情绪管理困难:超过50%的中学生表示自己在面对负面情绪时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状态。

三、解决方法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可以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集中注意力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避免分心和拖延的问题。

2. 限制社交媒体使用时间中学生可以设定每天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限制,避免过度使用,从而减少对自控能力的负面影响。

3. 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中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志向,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行动步骤,有条不紊地朝着目标前进,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

4. 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积极思考、寻求支持等方式,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

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

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青春期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之一就是情绪波动大。

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生理变化、心理压力、社交关系等方面。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详细探讨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

一、生理变化1.1 荷尔蒙水平波动在青春期,身体内荷尔蒙水平发生剧烈变化,特别是雌激素和睾丸激素的分泌增加,这种荷尔蒙水平的波动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情绪。

荷尔蒙的波动会导致情绪的不稳定,使得青少年在情绪上更加敏感易怒。

1.2 大脑发育不平衡青春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的各个部分发育速度不一致,这种不平衡会导致青少年在情绪控制和认知能力上存在缺陷,从而引发情绪波动。

二、心理压力2.1 自我认知与自我身份的建立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知和自我身份建立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面临自我认同的困惑和挣扎,这种心理压力会导致情绪波动。

2.2 学业压力和未来焦虑青春期是学业压力最大的时期之一,青少年需要面对学业上的挑战和考试的压力。

同时,他们还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这种未来焦虑也会加剧情绪波动。

三、社交关系3.1 家庭关系变化青春期是家庭关系发生变化的时期,青少年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与父母之间出现代沟。

家庭关系的变化会给青少年带来情绪上的困扰,导致情绪波动。

3.2 同伴关系问题青春期是同伴关系重要的时期,青少年开始更多地依赖同龄人,追求同伴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同伴关系的问题,比如友谊的变化、人际冲突等,会给青少年带来情绪上的波动。

综上所述,青春期情绪波动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理变化、心理压力和社交关系等方面。

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引导青少年度过这一阶段,帮助他们更好地处理情绪波动,健康成长。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及对策摘要:“不良行为习惯”,是学生的一种经常性地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

一个学生具有不良行为习惯,会扭曲他的性格,会影响他的行为;一个学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纠集在一起,会影响教育秩序,败坏校风校貌。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客观因素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媒介的传播,学生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思想的说教在其面前显得空洞而无力,致使有些具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屡教屡犯,而且这类学生数量在呈上升趋势。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本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个别交谈、走访家长、问卷调查、个案分析、教师座谈、查阅文献等方法,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来对农村初中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以便为制定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方案提供依据.一、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其负面影响“不良行为习惯”,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它既有别于违法犯罪行为,又有别于偶尔的错误行为,是一种经常性地违反《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行为。

从程度上看,它要比诈骗、抢劫、杀人等犯罪行为轻得多,甚至算不上违法行为。

但从频率上看,“不良行为习惯”不是偶尔的小过失,而是学生屡教不改的一种不良行为方式。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一个学生在家常与父母顶撞,在校常不完成作业,爱去打电子游戏,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这应该说是这个学生具有不良行为习惯。

假如他去敲诈同学的钱、假如他去偷自行车,甚至杀人放火,那就是违法犯罪了。

在农村,随着物质的丰富和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东移,空巢家庭的出现,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数呈上升趋势,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它影响了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

心理课教案初中冲动

心理课教案初中冲动

心理课教案初中冲动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冲动性心理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初中生冲动性心理产生的原因;3.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冲动性心理的策略。

教学重点:1. 冲动性心理的定义和特点;2. 冲动性心理产生的原因;3. 应对冲动性心理的策略。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认识到冲动性心理的危害;2. 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冲动性心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3. 小组讨论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个关于冲动性行为的视频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冲动性心理的特点和危害;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冲动性心理的理解。

二、讲授冲动性心理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冲动性心理的定义,即在特定情境下,个体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做出仓促决策的心理状态;2. 分析冲动性心理的特点,如突然性、爆发性、缺乏理智等。

三、分析冲动性心理产生的原因(15分钟)1. 讲解冲动性心理产生的生理原因,如大脑发育不成熟、神经递质失衡等;2. 分析冲动性心理产生的心理原因,如情绪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控制力差等;3. 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冲动性心理的影响。

四、学习应对冲动性心理的策略(15分钟)1. 讲解自我暗示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积极的语言暗示自己,降低冲动性行为的发生;2. 介绍情绪调节法,如深呼吸、冥想等方法,帮助学生在冲动时保持冷静;3. 教授寻求支持法,鼓励学生在遇到冲动性心理时,向家人、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4.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认识到冲动性行为的后果,提高自我控制力。

五、小组讨论和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冲动性心理时的应对策略;2. 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冲动性心理的危害和应对策略;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冲动性心理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冲动性心理的定义、特点和产生原因,并学会了应对冲动性心理的策略。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1. 引言1.1 概述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了解和探究这些因素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对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成员提供有益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地研究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方面的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六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将详细讨论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列举出具体的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期望和支持程度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

第四部分将关注于学校环境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包括教师行为与激励措施、学校氛围与同伴关系以及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

在第五部分,将讨论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主要包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目标、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策略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究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分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关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指导原则,帮助他们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一些实用建议,以促进他们对孩子学习动机的理解和支持。

最终目标是优化中学教育环境,提高中学生的学业成就和综合发展水平。

2. 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学生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程度,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每个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个体特征与内在动机等。

本文将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家庭环境是中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关键作用。

研究表明,鼓励和支持孩子自主探索、培养其自信心和积极态度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第一篇: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研究性学习报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汉滨高级中学高一十二班一、确定课题1课题的背景说明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3人员组成、指导老师二、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四个阶段三、具体内容: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有利于学习(2)有利于生活2、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四、调查记录五、成员体会六、结题报告一、确定课题:1、课题的背景说明中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学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许多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着其健康发展。

近年来有较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论及目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令人担心的。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体自身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着全民族的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程度。

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已成为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研究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其成因,找出教育对策,不仅能够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而且对于他们的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目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意义:(1)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当前,国际上的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军事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面对中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仅仅靠原有的教育教学与德育工作难于应付局面。

解决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策略评估与干预研究

解决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策略评估与干预研究

解决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策略评估与干预研究引言: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冲动行为不仅会对青少年个人造成伤害,也会对家庭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策略评估与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少年冲动行为的定义与特征青少年冲动行为指的是在情绪激动或冲动的状态下,没有经过充分思考和评估就采取行动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伴随着冲动、决断力差、自控能力薄弱等特征。

青少年冲动行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攻击性行为、违法犯罪、吸毒、早恋等。

二、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形成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

个体因素包括青少年自身的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社会因素包括同伴影响、社会环境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成了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发生。

三、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策略评估针对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进行策略评估是必要的。

策略评估旨在了解问题的性质、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策略评估需要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通过对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策略评估,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四、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干预策略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干预应该是多维度、多层次的。

首先,个体层面的干预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旨在提升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其次,家庭层面的干预应该注重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和家庭氛围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此外,学校和社会层面的干预也是重要的,包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青少年社会支持网络等。

五、干预效果的评估与持续跟踪对于青少年冲动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和持续跟踪是必要的。

评估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包括问卷调查、心理测试、观察等。

持续跟踪可以通过长期追踪调查、个案研究等方式进行,以了解干预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中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对策【摘要】因为没有正确引导,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无法适应青春期生理上的迅速发展,从而产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文章通过“文大妈”学生心理咨询信箱的一些案例,分析了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和危害,提出了解决青春期主要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青春期;身心发展;问题;成因;影响和危害;解决途径一、中学生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危害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意志薄弱、自卑自责、自暴自弃、思维迟钝、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稳、心理承受力低、网络成瘾等。

并在行为上出现吸烟、喝酒、骂人、打架、说谎、厌学、早恋、舞弊等不良现象。

严重的出现自闭、自虐或伤人现象。

我们可以把这些表现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中学生吸烟、饮酒和吸毒等不良行为1.据卫生部发布的信息,我国目前吸烟人数达3.5亿,其中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5000万。

我国青少年吸烟率逐年上升,烟民趋于低龄化。

吸烟对发育成长中的中学生的健康危害很大,对骨骼发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生殖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调查表明15岁开始吸烟者要比25岁以后才吸烟者死亡率高55%,比不吸烟者高1倍多。

另外,吸烟可使人的注意力受到影响。

有人认为吸烟可以提神、消除疲劳、触发灵感,这是毫无科学依据的。

其实,吸烟严重影响人的智力、记忆力,从而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2.据调查,中学生男性饮酒率为58.99%,女性饮酒率为36.21qo,初次饮酒的平均年龄为13.1岁。

饮酒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肝脏、胃、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的会导致肝硬化、胃溃疡、大脑皮质萎缩。

另外,饮酒后,由于酒精对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影响,造成中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对外界刺激更为敏感,判断力、自制力严重失控,很容易与人发生冲突。

3.截至1997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超过54万,其中约80%是25岁以下的青少年。

中学生犯罪心理研究成果报告

中学生犯罪心理研究成果报告

中学生犯罪心理研究成果报告一、引言中学生犯罪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其背后的犯罪心理成因复杂多样。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得出了以下成果报告。

二、中学生犯罪心理的特点(一)冲动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自控能力较弱。

在面对冲突和挫折时,往往容易冲动行事,缺乏深思熟虑,从而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模仿性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缺乏对是非善恶的准确判断。

他们可能会模仿影视、网络或身边不良行为人的犯罪方式,认为这是一种“酷”的表现。

(三)盲目性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社会规则和法律的认识不够清晰,在一些情况下,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只是出于好奇或者追求刺激而盲目跟风。

(四)从众心理中学生群体意识较强,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

当周围的同学或朋友有犯罪行为时,他们可能会出于从众心理而参与其中,以避免被孤立。

三、中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原因(一)家庭因素1、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关爱和支持,会让中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增加犯罪的风险。

2、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格扭曲。

溺爱会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而过分严厉则可能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家庭成员的不良示范如果家庭成员中有犯罪行为或者不良嗜好,中学生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1、教育方式不当学校过分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导致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无法正确应对。

2、校园欺凌在学校中遭受欺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报复心理,从而采取极端行为。

3、不良的校园文化学校中存在的不良帮派、小团体等,容易诱导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犯罪心理。

(三)社会因素1、不良的社会风气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会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其追求不正当的利益。

2、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上的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容易对中学生的心理产生侵蚀,使其模仿不良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冲 动 性 犯 罪 { 和正常初高中学生各 5 0 名, 研究 网络成瘾与冲动性 何林 渥斯 ( H o l l i n g w o r t h ) 认为, 青 少年 时期 是儿 I 的关系 。结果表明 ,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与冲动量表的

8 5 ・
朱 海: 中学生 中 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的、 鲁莽 的 、 具 有潜 在危险 的、 不计后果 的 、 对结 果没 l 冲动 水平 的差异 。结果表明 , 犯罪者和非犯罪组在 冲 有足够考虑 的行为表现 。 冲动行 为被认为是低 自我控 J 动性 的测量上表现为显著性差异 , 早期犯罪者表现为
制或低努力控制的表现,也反应了执行功能的缺陷。1 差的抑制控制和高冲动性 , 晚期犯罪者通过对早期犯 冲动行为是冲动特质的外在表现, 冲动特质和许多病 l 罪同伴 的模仿 获得 或加剧 了冲动性 。 c e r 等人也 理学的行 为或犯罪行为相关 。病理性行 为 , 如物质滥 ・ 将罪犯分为早期罪 犯与晚期罪犯 ,有 白人 和黑人被 用、 愤怒爆发、 暴力或自我伤害行为、 暴食、 无社会责 I 试 。其研究 目的是考察青少年早期犯罪的风险因素。
《 教学与管理 》
2 0 1 3 年l 2 月2 O日
中学生冲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⑩贵州遵 义师 范学院 朱 海
中学生时期在 自我意识上表现 出 “ 主观偏执” 和l 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 。在这过渡时期内 , 青少年生理 较强的“ 自 我中心” , 情绪上被喻为“ 疾风暴雨” 。由于 I 的急剧变化对 心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0 J 理的急剧 变 其认知与情绪的特点, 中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会表现 J 化在不 当的条件或诱 因下可 能会使 青少年走上犯 罪
2 . 网络 成 瘾
殊 性 。 回
} 布的第 3 1 次
根据 中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 2 0 1 3 年1 月在京发 《 中国互联 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截
二、 中学生冲动行为
至2 0 1 2年 1 2月底 , 我 国网民规模达到 5 . 6 4亿 。网络
中学生处于生理发育急剧变化 的特殊时期 。 由于 I 给我 们带来便利 的同时 , 也使许 多人沉迷其 中。在
Hale Waihona Puke 为与这一时期特殊的心理发展有关, 也与其个体的人 I 小学生上 网人数 占 8 1 . 3 %, 有七成学生网 民沉溺于网 格特点有关, 人格特点中的冲动性人格特点是问题行 I 络聊天和 网络游戏 , 有 四成多学生常关注色情网站。
为的一个重要 因素 。中学生的冲动行为较多 , 如违法 l 犯罪 、 网络成瘾 、 攻击行为乃至考试作 弊等 。 许多研究表明 , 中学生的网络成瘾与冲动性人格 1 呈显著相关 。曹枫林 和苏林雁 噬 取互联 网过度使用
出冲动的行为特点。 冲动行为往往会 给 自己和他人带 - 的道路。 6 I l 在青少年 的罪犯 中, 未成年人 占据了相当的 来不必要 的损 失和伤害 , 因此 , 本文 旨在探讨 中学生 『 比重 。根据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最高人 民法院发布 的数 的冲动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I 据, 2 0 1 0年未成年人犯罪者为 6 8 1 9 3人 , 占青少 年罪 冲动性与冲动行为 J 犯的 2 3 . 6 8 %, 2 0 1 1 年6 7 2 8 0人 , 占2 3 . 8 2 %。根据《 天
任感 , 都与差的冲动控制相联系。冲动特质与未成年 J 研究结果表 明, 冲动性是 白人青少年早期犯罪 的一个
和成人犯罪行为相联系 。 冲动行为 的可变性源于遗 l 风险因素 。m
传或是气质特点 , 或是药理学的和神经因素 , 这些 : 心理的和环境的经验的交互作用使得个体具有其特 l
2 0 1 2年 3月的十一届全国人 大五次会 议上 ,人大代 其生理的急剧变化与心理相对较慢的变化之间存在 l 矛盾 , 因此, 中学生存在许多矛盾的心理。 这种矛盾的 1 表张庆伟在小组讨论时说 ,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随着 心理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行 为的出现 。 这些问题行 : 互联 网的普及 日益凸显 。他还指出 , 经过调查显示中
性被视为对正常特质 的扩大 , 正常特质表现为正常人 : 组分为早 期犯罪组和晚期犯罪组 , 初次犯罪的年龄为
群中一系列 的个体差异四 。
f 1 2岁之前称为早期犯罪 、 l 3岁之后 为晚期犯罪。 研究
的 目的是考察早期犯罪 、 晚期犯罪和从无犯罪青少年 冲动行为( i m p u l s i v e b e h a v i o r ) 是任意的、 无计划 I


冲动性 ( i m p u l s i v i t y ) 是人格理论 的一个重要组成 I 津 市第 二 中级人 民法 院未成 年人 犯 罪审 判 白皮 书
部分 , 包括较为宽泛的自我管理受损的行为 , 如计 l ( 2 0 1 0年~ 2 0 1 2年 ) 》 , 抢劫 、 盗窃 、 聚众斗殴 、 寻衅 滋 划性差、 未考虑周到就作反应 、 寻求感觉刺激 、 不能 f 事、 故 意伤害等 侵财 、 暴力 犯罪 占 8 0 %以上 ; 未成 年
抑制 反应 、以及相对 于延迟奖励而言对 及时奖励 的 : 人犯罪 者中 , 初 高 中文化 水平者 占 8 5 . 5 %, 在校生 占
1 7 . 9 %。 偏向。旧 自我管理受损表现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I 被认为是对情感、 动机唤醒以及工作记忆和高级认知 I 中学生的违法犯罪与冲动性存 在较高的相关性 。 功能的自我管理缺失。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看, 冲动 l C a r r o l l 等人将犯罪组和非犯罪组进行 比较 , 并将犯罪
评分呈正相关 , 互联 网过度使用组冲动性高于正常学 } 表现 出高紧迫性 , 自杀企图者表现 出差的预谋性 。 自 生组 。嘲 李瑾和王卫红以网络成瘾的和正常 的高一新 l 杀企图和 自杀意念都没有表现 出高感觉 寻求和坚持 生各 2 9 名为研究对象, 探讨网络成瘾与冲动性之问 l 性缺乏。 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 明, 网络成瘾学生的冲动性得分 三、 中学生冲动行为的影响因素 比正常学生的要高,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呈显著正相 I 中学生冲动行为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