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8-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Chapter 8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28
SNA的账户设置
序号 国民经济总体
机构部门 国外(V)
0 货物和服务账户 ——
I
生产账户
货物和服务账户
II
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初始收入和经常 转移账户
III
积累账户
积累账户
IV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
Chapter 8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29
I. 生产账户
I.1
生产账户
21.Earn from
67 18.Payoff to
22.borrowing
56 19.lending
total
663 total
credit 499 95 69 663
❖ 以上构成一个小型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 国民经济账户不仅具备收付式平衡表的一般特点, 还具有下面的优点:表内总计平衡,表外借贷对 应,数据相互验证,便于观察分析。
18
(二)账户中的平衡项
❖ 交易账户的平衡项大多出现在左边; ❖ 资产负债账户,平衡项是净值,出现在账户右边; ❖ 积累账户中的非交易账户,平衡项为净值的变化,
出现在账户右边。
Chapter 8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19
(二)账户中的平衡项
❖ 平衡项在账户形式上的作用 ▪ 使单个账户得以平衡 ▪ 使相邻账户得以连接
16
账户两方的术语
❖对于增加一个部门之经济价值的交易,SNA 采用 来源(resources)这样的术语。例如,工资与薪金 是其接受单位或部门的来源。按照惯例,来源放在 经常账户的右方。
❖ 账户的左方被称为使用(uses),使用是指减少一个 部门之经济价值的交易。仍以工资与薪金为例,对 于支付的单位或部门而言,它们是使用。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第三节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结构与内容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与作用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一)国民经济与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它的基本细胞就是各个企业、事业和行政单位以及居民户。
这些单位的经济活动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各单位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运行就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即从生产到分配、交换直至最终使用的周而复始的经济循环。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核算。
具体来说,国民经济核算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统计、会计和数学系等方法,对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各类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及其在特定时点的结果和各重要总量指标及其组成部分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测定,用以跟踪、描述一国国民经济的联系和结构的全貌。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涵义:1.指国家或国际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了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了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构架。
2.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遵循一定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核算的结果,是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作用1.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是整个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
2.是加强经济管理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
3.可用于国际比较。
4.具有推动统计和其他核算现代化的功能。
三、国民账户体系(SNA)简介SNA是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首创于英国。
1953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附属表”,标志着SNA的正式诞生。
国民经济核算指标分析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部门法/增加值法
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也是最常 用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 其中: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二、国内生产总值
(五)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2.收入法/分配法/成本法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在支付个人税和各种 非税支付以后可用于个人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收入。
公式: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及非 税支付
第三节 国民经济主要分析指 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当期平 均人口数的比值。
(二)意义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进行国际间对比的重要指标。
(五)恩格尔系数 :是反映一国居民生活质量高低及一国富裕
程度的指标。
(六)基尼系数:是反映社会成员收入或财富分配公平程度的重
要指标。
END
(二)国民经济统计
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 系,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客观反映 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揭示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 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一)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原苏联、东欧包括我国等计划经济国家采用。
(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二、国内生产总值
(一)概念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一国(或 地区)的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 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和,是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二)构成
第六章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
第七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第一节国民账户的特点和种类第二节国民经济账户的编制原理第三节国民账户体系的其他表述形式前面各章系统讲述了国民经济五大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本章则是以账户形式系统地组织国民经济五大核算和其他方面的核算资料,通过复式簿记方法使相关数据之间形成严密的衔接对应关系与合理的逻辑结构,旨在借此提高国民经济核算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核算数据的一致性。
第一节国民账户的特点和种类一、国民账户与企业账户的异同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账户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以SNA为代表的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是一种通过账户形式概括和描述宏观经济数量水平及数量关系的核算系统,它所运用的账户形式无疑是从企业会计核算中借鉴和引申过来的。
自然,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两者在形式上非常相似:两者都由借方(资金运用)和贷方(资金来源)两个部位组成,账户安排都是左借右贷,对经济交易和事项的登录也都要运用“有借有贷、借贷相等”的复式簿记规则,等等。
但仅仅注意到这些相似之处,还不足以从根本上把握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编制原理,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的主要差异。
1.账户主体的差异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的第一个重要差异就是账户主体不同。
所谓“账户主体”就是账户所要反映的经济交易或经济事项的具体承担者。
就企业会计核算而言,其账户主体就是从事生产经营或其他经济活动的个别机构单位。
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有所不同:其账户主体可以是国民经济各机构单位(其中还包括不能作为企业会计账户主体的住户单位)、各机构部门和国民经济总体,以及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和经济关系的非常住单位及其集合体即“国外”。
这表明,企业会计核算是从个别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问题的,而国民经济核算则是从整个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观察问题的。
正是基于这种差异,使得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又呈现出下面的种种特征。
2.账户设置的差异账户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对有关核算对象(交易和事项等)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归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最新】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含义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通过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
它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形成一套逻辑一致、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
二、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
它是根据上述标准和规范对国民经济进行核算的结果,形成的一整套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和宏观经济信息系统,是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的重要基础。
2、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对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使其保持良好态势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为宏观决策和制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估计和对未来发展科学预测的基础上。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则可以全面地、综合地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为决策和计划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预测未来提供宏观经济模型。
(2)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监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定期提供的信息,可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环节、各部门的运行动态,据以及时监测国民经济发展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不协调现象,以便于尽快采取调控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
(3)为宏观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结构、重要比例关系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关系,投资与储蓄平衡、财政平衡、信贷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04第四章 国民经济核算
GNP
•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 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 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计算上采用属人原则或国 民原则。 •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暂住国外的本国 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暂住本国的外国
公民的资本和劳务创造的价值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大小等于本国生产 要素在国外取得的收入减去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 取得的收入。 • GDP=GNP—NFP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al Product Balance,MPS)。它是为适应对国民经 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 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古巴、蒙 古等国所采用。它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 换和使用为主线来核算物质产品再生产过程,核 算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货物运输及邮 电业、商业等物质生产部门,核算方法主要采用 平衡法,由一系列平衡表所组成。近年来独联体 和东欧各国为适应向市场经济过渡,已放弃继续 使用这一体系。
流量存量
•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流量是指 某一时期发生的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 量。期初存量与本期流量之和,形成期末 存量。经济中的许多流量都有与其直接对 应的存量,如金融资产流量与金融资产存 量相对应,但也有一些流量没有直接对应 的存量,如进出口、工资等。
市场价格
• 市场价格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生 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价格。 • 生产者价格等于生产者生产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 买者出售时获得的价值,包括开给购买者发票上 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该价格不包括货物离 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购买单位货物和服务所支付 的价值,包括购买者按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取得货 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购买者价格等于生 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 加上购买者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Good night~~~~一、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
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全面系统)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简单片面)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GDP核算基本知识解读教学内容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作用
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 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GDP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帮助政 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 展。
(2)马丁· 贝利(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 员会主席):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及时的 和准确的GDP或GNP数据,我和其他人怎 样谈论美国经济和商业周期。
(二)GDP要核算什么?
非营利性服务业;具体包括: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二)GDP要核算什么?
2.GDP就是常住单位的生产成果 反映生产成果的两个主要统计指标:总产
(一)GDP核算的基本概念
3.一定时期:一般来说,一定时期可以是 任何一个时间段。从国际惯例来看,GDP核 算都是以一年或一个季度为一个核算期, 也有极少数国家按月计算GDP。
4.最终成果:把GDP界定为生产活动的最终 成果,其目的就是要剔除中间产品的重复 计算。比如一辆汽车的生产需要许多中间 产品的生产过程,如果不把GDP限定在最终 产品上,就会造成大量的重复计算。
(一)GDP核算的基本概念
◦ ②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规模; ◦ ③具有一定的经济活动时间,一般在一年
以上。 ◦ 创造一个国家GDP的主体就是在这个国家
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 济单位。
(一)GDP核算的基本概念
2.生产活动:生产就是在机构单位的控制 和负责下利用劳动、资本、货物和服务投 入,创造货物和服务产出的活动。就是一 定要有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品(包括货物 和服务)的产出,这样的活动才属于生产 活动。所有有形产品的生产,都纳入生产 范围。服务的生产有一定的限定,家庭服 务除了自有住房和雇佣的付酬人员提供的 家庭服务之外,其它都不属于生产范围。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8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体系
(三)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
表8.4
Ⅱ.1.2.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用 D.4财产收入支 391 出 B.5原始收入总 1883 余额/国民总收入
合计
2274
资源
B.2/ B.3营业盈 459/442 余/混合总收入 D.1雇员报酬 766
D.2-D.3生产、进 191
口税减生产、进
口补贴
D.4财产收入 416
资产变化
10
Ⅲ.3.1.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负债变化
B.10.2资产物量其他变化引起的净值变化
资产变化
280
Ⅲ.3.2.重估价账户
负债变化
B.10.3名义持有收益/损失引起的净值变化
Ⅳ.2.资产负债变化表
资产负债总变化
482
230
641
603 5
-2 17
84 76 288
730
677 535
五、对外交易账户(国外账户)
2
Ⅱ .收入分配和 3 使用
产出 3737
国内生产 总值1854
3737
来自国外的原始 1933 收入69和经常转 移10
Ⅲ.1资本
4
储蓄455
来自国外的应收 452 资本转移-3
Ⅲ.2金融
5
经济总体 净借出38
对外负债净发生 88 50
Ⅴ.国外
6 进口 499
流向国外的原
对外金融资
622
始 收 入 40和经
(二)金融账户
金融账户按金融手段类型记录交易,反映所有发生 在各机构单位及国外之间的金融交易所引起的金融 资产和负债的变动。
(三)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
资产物量其他变化账户记录那些不仅引起资产和负债 价值发生变化而且会引起其物量也发生变化的异常事 件。
GDP核算基本知识解读教学内容
(二)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构成
2.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 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其中, 国内机构部门账户、经济总体账户均由生 产账户、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组成。国外部 门账户反映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发 生的各种交易活动以及相应的存量状况,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和资 产负债账户。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介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缩写为SNA):是当今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核算标准。SNA 的建立源于国民收入计算,是随着国民经 济核算的发展和强调统计业务国际可比性 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SNA:最早版本是1953年,第一次修改后形 成1968年版本,现行的1993年版本为世界 大多数国家所采用,最新的是2008年。
(4)国际收支表: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和 国际投资头寸表。前表反映常住单位和非 常住单位之间发生的交易状况。后表反映 常住单位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存量状况 ,以及由交易、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和其 他调整引起的存量变化情况。
(5)资产负债表:包括期初、期末的生产 负债表。反映机构部门及经济总体所拥有 的资产和承担的负债的历史积累状况。
(三)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作用
1.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通过 一系列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述国 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 来,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 反映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和平衡关系等。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并说明账户体系的编制原则
1、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国民经济运行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核算流量账户体系.根据资料编制国民经济流量帐户体系如下:1 货物和服务账户来源使用总产出中间消耗进口最终产品使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固定资产形成消耗库存增加出口333总供给总需求2 生产账户使用来源中间消耗总产出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消耗国内生产净值生产支出总额生产总额3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来源劳动者报酬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国内生产净值固定资产消耗(折旧)净营业盈余收入形成使用总额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收入支出劳动者报酬国民总收入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消耗总营业盈余国民净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合计合计5 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经常转移支出国民总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经常转移收入6合计合计6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最终消费支出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储蓄总额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储蓄净额合计合计7 资本交易账户使用来源总资本形成国民储蓄净额固定资本形成资本转移收入3 库存增加固定资本消耗(-)资金余缺合计合计8 金融交易账户使用来源金融资产购买净额960 资金余缺负债净额合计960 合计9602、资金流量账户体系中各总量指标的含义和相互联系以及具体核算方法国民经济核算各账户间的这些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存量核算与流量核算的联系;另一是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
在账户指标上积累账户的资产负债和净值都与资产负债表中相对应的指标是直接联系。
积累账户反映了期末与期初资产负债表的变动部分。
流量核算过程的联系是通过平衡项。
如增加值是生产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生产过程所有因素决定的变量,并与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联系;原始收入是收入初次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由收入初次分配所有因素决定,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联系;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它是再分配过程决定的变量。
国民经济统计学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生产范围国民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消费范围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资产范围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矿藏、、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2、估价原则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作用及影响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四、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五、国民经济核算是协调经济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计算公式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2.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即,经济产业的结构分类之一;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1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3.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是指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它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价值,从资产存量角度看则代表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因正常陈旧和损坏而形成的价值减少,因而表现为固定资产价值的负增加即固定资本负形成;4.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计算方法生产法计算GDP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收入法计算GDP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支出法计算GDPGDP = C + I + G +X-M5.产业部门分类依据产业部门划分是从生产角度对交易者所进行的分类;它与货物和服务流量相联系,涉及的是生产单位,即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而基层单位通常是指有一定的场所,生产同质产品或提供劳务,即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概念上讲,它强调的是经济活动的性质、成本结构和生产技术的同质性;产业部门是所有同质性的基层单位的集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所有常住基层单位划分为20个产业部门,并对这些行业进行了三次产业划分.6.最终产品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其内容包括:一定时期年个人消费品、公共消费品、用作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用于增加储备的产品、用于国防的产品和净出口的产品;最终产品严格定义为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又将最终产品分为个人最终消费品和集体消费品;7.中间投入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驻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8.金融业总产出金融业的总产出包括银行业总产出、保险业总产出、证券业总产出和其他金融活动总产出;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银行企业总产出加上银行业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总产出9.拉式指数德国经济统计学家拉斯贝尔斯于1864年提出了把销售量固定在基期的价格指数,该方法后来被推广到其他各种综合指数的计算;习惯上,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水平上所编制的综合指数统称为拉氏指数,又称为“基期加权综合指数”;如在计算价格综合指数时,以基期的产量或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在计算销售量综合指数时,也以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具体如下:产量或销售量综合指数:K̅̅̅̅K=∑K0K1∑K0K0价格综合指数:K̅̅̅̅K=∑K10K0∑K0K0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10.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11.货币口径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流通中现金+可开支票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12.恩格尔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过来,食物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用于食物消费部分支出的比重就越小;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13.国民经济核算等价原则三等价原则是指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国民生产、国民原始或可支配收入、国民最终支出之间的总量平衡关系的等价统计原则;三等价原则是确定国民经济生产、收入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一致性的重要原则14.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处于劳动年龄、未到劳动年龄和超过劳动年龄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人力资源也指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企业所用,且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经验、体力等的总称;狭义讲就是企事业单位独立的经营团体所需人员具备的能力资源;1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 是指依附人体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价值总和;联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一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大多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区别: 1人力资本强调以某种代价获得的能力或技能的价值,投资的代价可在提高生产力过程中以更大的收益收回;人力资源强调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创造能力,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创造产品、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发展;2 人力资本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 人力资源则不同,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3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积累、技能的不断增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损耗;16. 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产出总量/全部资源投入量17.生产总值总表18. 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指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及财产收入等形式对增加值进行的分配;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余额为初次分配总收入;19.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指各机构部门在初次分配总收入基础上通过经常转移后所获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和储蓄;20.总储蓄总储蓄:指可支配总收入用于最终消费后的余额;国民总储蓄指各部门的总储蓄之和;21. 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从实物经济运行的角度看,是总储蓄与总投资的差额;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增加额减负债增加额的差额;22. 资金流量账户资金流量账户:亦称资金流量核算,是指从收入分配和社会资金运动的角度描述国民经济各类交易活动的一种核算方法;23.初次分配总量初次分配总量: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24.国民经济核算基层单位国民经济核算基层单位: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 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在我国统计部门也称为产业活动单位;25.固定资产折旧计算题26. 中间消耗中间消耗:是生产单位在核算期内为获得总产出而转换或消耗的非耐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为了计算准确,计入中间消耗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与总产出的计算方法和范围保持一致;第二,本期一次性使用的,这里需要将中间消耗必须与固定资本消耗区别开;27. 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收入,政府利用国家权力对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再生产所征收的生产税和进口税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业在扣除其固定资产消耗和其他运营成本及税收后的净营业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28. 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除投资性融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和货币包括银行存款以外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材料等;一般来说人们把公司持有的股票、债券等融资工具和货币叫做金融资产,其他叫非金融资产;衍生工具:1.期货合约是指由期货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和质量实物商品或金融商品的标准化合约;2.期权合约是指合同的买方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后即可获得的一种选择权合同;证券市场上推出的认股权证,属于看涨期权,认沽权证则属于看跌期权;3.远期合同是指合同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以约定价值,由买方向卖方购买某一数量的标的项目的合同;4.互换合同是指合同双方在未来某一期间内交换一系列现金流量的合同;按合同标的项目不同,互换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商品互换、权益互换等;其中,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比较常见;分类非金融资产按是否具有物质形态划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产生的方式或过程可划分为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在非金融资产中,“生产资产”由固定资产、存货和珍贵物品组成;“非生产资产”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资源资产,即有形非生产资产,由土地资产、水资源资产、地下资产和非培育生物资产组成;另一类是无形非生产资产,如专利权、租约和其他可转让合同、购买的商誉等;29. 资本转移是资本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转移主要涉及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变更以及债权债务的减免;具体指以下几项所有权转移:①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②同固定资产的收买和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③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④投资捐赠;31. 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的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对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交流过程中所发生的贸易、非贸易、资本往来以及储备资产的实际动态所作的系统记录;是国际收支核算的重要工具;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综合反映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收支结构及储备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为制定对外经济政策,分析影响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经济因素,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他核算表中有关国外部分提供基础性资料;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帐原则来系统记录每笔国际经济交易;32.收入再分配账户是收入再分配核算的账户,它按部门归纳记录了各种实际的经常转移活动,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在原始收入基础上通过接受和支付各种经常性转移,形成可支配收入的过程和结果;收入的再分配账户核算在初次分配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的各种经常转移收支,最终目的是计算国民可支配收入;它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紧密联系;收入再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可支配收入,反映各部门经收入分配后所获取的最终收入总量;33.劳动适龄人口:处于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中国规定的劳动年龄下限,男性及女性都是十六岁;上限男性为六十岁,女性体力劳动者为五十岁,脑力劳动者为五十五岁;该年龄段内丧失劳动力的人口不属劳动适龄人口;34.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企业部门 B.金融机构部门 C.政府部门 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35.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个人购买商品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两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指标;与消费物价指数相似,个人消费开支是商务部经济分析局发布的一项报告实际上是个人收入报告的一部分个人消费开支是衡量消费货品及服务价格变动的一个指标,包含实际及估算家庭开支,也包括耐用品、非耐用品及服务数据;36.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具体包括:“离退休金”、“价格补贴”、“赡养收入”、“赠送收入”、“亲友搭伙费”、“记账补贴”、“出售财物收入”、“其他”;37.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的对称;指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供给财政资金;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构成;支出分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三类,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进行重新分配,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并没有相应的产品或服务交换发生,所以转移支付是不计入GDP的;转移性支出体现了公共财政的效率、公平和稳定三大职能;类型:社保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38. 投入产出表:又称部门联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和平衡比例关系的一种平衡表;投入产出简表如下;表中第Ⅰ象限反映部门间的生产技术联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门产品的最终使用;第Ⅲ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因其说明的再分配过程不完整,有时可以不列出;按计量单位分:价值型和实物型;按表式结构分:对称型纯部门和U-V型UV表法;按资料范围分:全国表、地区表和企业表;按时间期限分,静态表和动态表;按考察领域分:产品表,固定资产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环境污染表,等等;按产品的可替代性分:竞争型表和非竞争型表;。
第八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综述
120 36 84 0
0 36 48 公司已分配收入
3 25 18 57 0 103 17 120
60 0 60
36 24 红利
3 25 5 13 0 46 14 60
60 36 24 0
0 0 24 准公司收入提取
0 0 13 44 0 57 3 60
14 14 0 0
0 0 0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4 7 0 3 0 14 0 14
收入形成账户以增加值为起点,扣除所发生的固定资本消 耗及所支付的雇员报酬和生产税净额,平衡项为营业盈余;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是营业盈余,终点是原始收入余 额,其间政府获得了生产税净额,住户获得了雇员报酬,另外 还有财产收入的收付;
收入再分配帐户以原始收入余额为起点,记录各种经常转 移收付,平衡项为可支配收入;
合计
679 416 766 191 2052
II.1.2.1 业主收入账户
使用 财产收入(作为市场生产者) 业主收入
合计
资源
236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679
679 财产收入(作为市场生产者)
236
915
合计
915
II.1.2.2 其他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使用 财产收入(部分与市场生产者有关) 155
• 关于国外账户的详细讨论,详见第七章。
2. 国外账户仅记录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的各种经济往来, 而不涉及非常住单位的任何其他经济活动。
3. 尽管国外账户是站在国外的角度编制的,但它在本质上 仍然是本国的“对外交易账户”,是对本国在国民经济 运行的各阶段所发生的各种对外交易的系统表述。
4. 国外账户中的资源恰好是本国的使用,国外账户中的使 用恰好是本国的资源;国外账户中的顺差恰好是本国的 逆差,国外账户中的逆差恰好是本国的顺差。
“SNA”简介
“SNA”简介安徽大学张德元“SNA”是“System of Nationnal Accounts”的缩写,意即国民经济帐户体系;它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对“SNA”的研究和应用起步很晚;时至今日,在经济界仍有些同志对“SNA”这个符号感到陌生。
下面对“SNA”的性质和内容做个概述,供同志们参考。
一、“SNA”核算的内容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SNA”的内容不包括统计分析部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再生产条件统计、再生产过程统计和再生产结果统计。
再生产条件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为此“SNA”设置了资产负债的统计。
再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成果的产出过程,其中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和消耗,“SNA”用投入产出的核算来说明再生产的这种运动过程。
再生产的结果是指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即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全面地反映国内生产总值的形成和使用状况,“SNA”必须进行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核算,并把它作为整个核算体系的中心。
再生产既是实物运动过程又是价值运动过程,为了从价值运动的角度考察国内生产总值的分配和再分配,需要对全社会的资金流量进行研究。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SNA”相应地建立了资金流量核算。
本国的再生产过程会受到对外贸易往来、劳务输出和输入等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因此“SNA”还把国际经济往来的统计核算列入其核算体系之中。
综上所述,“SNA”的核算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
二、“SNA”和“MPS”“SNA”和“MPS”是长期以来并存于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两大统计核算体系,它们都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设计和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方案。
联合国于1953年制定出版了《国民帐户体系及辅助表》,简称SNA;而于1977年公布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The System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
经济学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取消。由此将导致积累账户不完整,无法全面反映从期初
到期末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
2024/10/30
21
• 以下将以联合国的SNA-1993为范本,结合我国
的情况,在高度简化的层面上讨论其一般编制原
理,并通过一套具体数字资料来说明该账户体系
的完整结构,对有关账户的设计和编制问题给予
•
国民经济总体账户,包括:
• 1.生产账户;
2.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
• 3.资本账户;
4.金融账户;
• 5.(调整账户);
6.资产负债表
•
机构部门账户(具体账户设置同上)
•
(产业部门账户并入投入产出核算表中)
•
国外账户,账户内容适当简化,包括:
• 1.国外经常账户;
2.国外资本账户;
• ②但对整个经济总体:
生产账户
产品账户
• 所有部门的总产出(贷方) = 所有货物和服务的总产出(借方)
各种非交易因素引起的资产负债变动情况。
经常账户与积累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需单列。
交易流量账户与非交易流量账户(调整账户) 。
2024/10/30
9
2.资产负债存量及其变动账户
• 企业资产负债表:会计报表≠会计账户;
• 国民资产负债表=国民资产负债账户。
• 国民经济资产负债表(账户)以经济资产范畴为基
20
• 存在的问题:账户体系不够完整,内容结构有待完善。
• 没有设置必要的产品账户(货物和服务账户),形式上
不够完整,由此将导致部分账户项目无法形成复式簿记规
则所要求的完整的借贷对应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Th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它是从国民收入统计发展而来的。
凯恩斯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之后创立的国民收入理论和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理论,使国民收入统计得到迅速发展。
二战以后,西方各国加强了经济管理职能,对经济生活进一步加强干预,逐步形成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1953年、1968年和1993年,联合国先后三次公布了SNA体系,并向市场经济国家推荐使用,目前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SNA 体系进行核算。
①SNA核算形式。
随着宏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SNA在原来国民收入核算基础上增加了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国际收支核算等内容,形成有5个子系统的SNA体系。
②SNA计算方法。
SNA不局限于原有的统计方法和模式,吸收了会计、数学的一些方法,通过一整套账户、矩阵表、平衡表反映国民经济循环过程中的实物与资金、流量与存量的联系。
SNA中的账户形式,以总量平衡为出发点,以会计复式记帐原理为基础,把经济循环过程中每笔交易分别在对应帐户中记录,使借贷双方保持平衡,采用矩阵表进行计算,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详细的数据。
③SNA的主要生产指标和分类。
SNA有关生产核算的主要指标是:总产出、最终产品、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等。
SNA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采用产业部门分类和机构部门分类,分别用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资产负债核算。
(3)两大核算体系比较。
SNA和MPS都是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标准;但两者是不同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下的产物,SNA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MPS则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因此两种核算体系,在核算的范围、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在核算范围上:SNA以全面生产概念为基础,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都纳入核算范围,使社会生产、分配、使用各环节紧密衔接,组成统一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1. 什么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一个用于记录和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系统。
它包括一系列账户,如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民储蓄、固定资本形成等,用于统计和衡量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效益。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由国家统计机关负责编制和维护,通常以年度为单位进行更新和公布。
其编制过程严格遵循国际标准,能够提供全面、准确、公正和可比的经济数据,为国家宏观政策制定和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组成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账户:2.1 国内生产总值(GDP)账户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居民和企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分为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通常采用综合法。
2.2 国民收入账户国民收入账户是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收入情况。
它主要包括劳动报酬、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四个组成部分。
国民收入账户的编制有助于分析收入分配情况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2.3 国民储蓄账户国民储蓄账户记录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储蓄情况。
储蓄主要来自个人、家庭和企业的储蓄行为,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积累能力的重要指标。
国民储蓄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4 固定资本形成账户固定资本形成账户用于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企业和公共部门购置固定资产的总量和价值。
固定资本形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投资活动的重要指标,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着重要影响。
2.5 金融账户金融账户用于记录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与金融活动相关的资金流动情况,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创造和消费等。
金融账户的编制有助于监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稳定,预测货币政策的影响。
3.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意义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对于经济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3.1 为宏观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提供了全面、准确和可比的经济数据,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02、国民收入核算
GDP与经济福利
GDP对能够使我们过上好生活的投入能力进行衡量。 高的GDP有助于我们过上好生活。 GDP并不是衡量社会福利的完美指标。因为它不能 反映:
社会成本的高低 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 经济增长的效益和效率 资源的配置效率 价值判断,如社会公正、是否幸福 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当代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是GDP
2013-7-5 2.4
本章主要解决的问题
熟练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核 算原则和核算方法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与其他相关概念 之间的关系 掌握国民收入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013-7-5
2.5
本章导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收入 第四节 第五节
2013-7-5
2.1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综 合应用统计、会计、数学等方法,为测定一个国家 (地区、部门)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流量) 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存量)所构成的一个相 互联系的系统。其各项总量指标及其组成,是进行 经济分析、经济预测和决策研究的重要依据。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两种:
企业卖不掉的产品可以看作企业自己买下来的存货投资。
4、GDP衡量的是计算期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因此是流量而不 是存量。
2013-7-5 2.9
GDP理解要点
5、GDP 衡量的是在一个国家范围之内生产的物品与劳 务价值。是一个国土概念。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在某一特定 时期内由一国公民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物品 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GNP=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NFP:net factor payments from abroa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
一、简答题
1.国民经济账户与企业会计账户之间有何差异,又有何联系?在实践中,国民经济账户能否直接根据企业会计账户的资料进行编制?为什么?
2.为了从纵、横两个方面考察国民经济的数量状况,应该设置哪些主要的国民经济账户?各类账户的基本核算内容是什么?
3.国民经济账户的设置方式决定了它具有哪些基本作用?
4.怎样理解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是比五大核算表更为基础、更具整体意义的核算形式?
5.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划分经常账户与积累账户的依据是什么?它们各自包括哪些子账户?
6.为什么资产账户的“外生数量变化”和“持有损益”也属于积累账户的核算内容?
7.什么是“交易者账户”和“交易账户”?两者的平衡方式有何不同?能否说,交易账户是专门反映经济交易状况的,而交易账户则不反映这些情况?
8.产品账户与生产账户在内容结构上有何区别?在一个较为详细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为何两种账户要分别编制?
9.试依据复式记帐法的要求,说明设置产品账户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账户体系平衡的意义。
10.“产品账户”是不是一个经常账户或积累账户,为什么?据此说明,是否所有的交易流量账户都能够区分为经常账户与积累账户?
11.收入分配账户包含哪些子账户?它们的初始项和平衡项分别是什么?所核算的经济交易又分别是什么?
12.在收入分配账户中,“收入形成账户”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何种关系?
13.收入支配(使用)账户的初始项和平衡项又分别是什么?设置该账户主要起到什么作用?该账户是否对于所有机构部门都有实际意义?
14.从核算的角度看,储蓄是什么性质的“差额”指标?它受哪些因素影响,与哪些账户有关?
15.积累账户包含哪些子账户?它们所核算的经济交易或经济流量分别是什么?它们各自的平衡项又分别是什么?
16.试依据资本账户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账户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说明金融账户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地位。
17.期初和期末资产负债表都是存量账户,资产负债变动表是不是?资产负债变动表与积累账户诸账户之间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18.在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中,为什么必须设置国外账户?与经济总体账户和机构部门账户相比,它有何特点?
19.在表现国民经济账户资料时,综合经济账户与普通的收付式账户有何不同之处?
国民经济核算矩阵与综合经济账户又有何不同之处?
二、单项选择题
1.货物和服务账户的主要作用是()。
A 反映一国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
B 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
C 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D 以上都对
2.积累核算的主要部分是()。
A 资本账户
B 金融账户
C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
D 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3.国民经济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
A 都有业主收入账户
B 都有其他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C 都有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
D 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4.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与()相连结。
A 生产账户
B 资本交易账户
C 国民可支配收入和使用账户
D 对外经常交易账户
5.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相连结。
A 生产账户
B 资本形成账户
C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D 对外经常交易账户
6.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资本形成与()相联系。
A 资本交易账户
B 对外经常交易账户
C 生产账户
D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7.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支出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之间的差额是()。
A 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
B 从国外得到的劳动要素收入
C 对外财产收入净额
D 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8.收入形成账户中的生产税净额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生产税净额之间的差额是()。
A 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B 支付国外的产品税净额
C 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D 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完全一致,其差额是对外经常贸易差额
B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是完全一致的
C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完全一致,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
D 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完全一致,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
10.收入形成账户的初始来源项是()。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劳动者报酬
C 生产税净额
D 总营业盈余
11.收入形成账户的总结项目是()。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劳动者报酬
C 生产税净额
D 总营业盈余
12.收入形成账户各项中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的项目是()。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净值
C 生产税净额
D 总营业盈余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是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项的是()。
A 国内生产总值
B 劳动者报酬
C 生产税净额
D 总营业盈余
E 应收财产收入
2.在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积累账户包括()。
A 资本交易账户
B 金融交易账户
C 资产数量其他变化账户
D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E 重估价账户
3.国民经济总量账户()。
A 是在部门核算结果基础上的汇总或合并
B 描述了各机构部门之间的交易行为
C 主要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而不存在对机构部门关系的反映
D 是国民经济核算结果的最宏观层次
E 与机构部门账户无联系
4.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体系中,收入分配账户和使用账户包括以几个账户()。
A 收入形成账户
B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C 收入再分配账户
D 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
E 投资账户
5.对外积累账户包括()。
A 对外资本交易账户
B 对外金融交易账户
C 对外重估价账户
D 对外经济交易账户
E 对外资产负债变化表
6.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记录的项目有()。
A 劳动报酬
B 生产税净额
C 财产收入
D 社会缴款
E 营业盈余
7.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形成账户的关系是()。
A 两者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B 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不同
C 只有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配收入
D 只有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是初次分配收入
E 两者核算的主体对象相同
8.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A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总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
B 国民总收入=增加值净额-支付给国外的增加值+从国外得到的增加值
C 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
D 国民总收入=增加值总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
E 期末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重估价+期初金融资产
9.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特征有()。
A 与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相衔接
B 资源方记录可支配收入项目
C 使用方记录最终消费支出项目
D 储蓄是账户的平衡项目
E 与调整后可支配收入项目无关
10.国外账户中只涉及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账户有()
A 货物和服务对外账户
B 对外资本账户
C 对外金融账户
D 对外重估价账户
E 对外资产负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