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合集下载

第四章第四节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

第四章第四节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ppt课件
(1)、顺序法
顺序法指一定顺序来进行观察,其特征 是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 整体、从上到下,从明显特征到不明显特 征。应指导幼儿学习从上到下观察,从远 到近的观察,这样幼儿在用语言描述所观 察的结果时,就不会出现零乱、重复、 遗漏的现象。
精品课件
43
(2)、比较法
比较法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和现 象比较他们不同点和相同点,让幼儿进 行分析、比较、判断、思考,从而正确细 致,完整认识事物。在幼儿观察的过程中, 有些现象幼儿难以发现或者容易忽视而 难以完成整个观察的过程。因此,采用比 较观察法,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精品课件
41
在培养幼儿观察兴趣时,我 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让幼儿在观察 事物中获得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答案;
二是通过游戏有意识培养幼儿的观察兴, 让孩子动手做,由于是游戏,大家的积 极性很高,积极参加游戏,在有意识的 活动中幼儿观察兴趣得到培养。
精品课件
42
3、教给幼儿掌握正确的观 察方法,培养观察力
精品课件
45
4、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观 功能参与观察活动
我们生存的环境是五彩缤纷的,这为幼儿 观察与探索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 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往往又是多方面的。 诸如,我们常说的“五味”、“形与体”、 “视觉感观”、“冷与热”、“声波” 等,对于幼儿来说相对抽象,不好理解接 受。
精品课件
46
为此,在对于幼儿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 中,我们就要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多种感观功 能,共同参与,即不仅仅是视觉, 听觉、味觉、 触觉、嗅觉也要参与其中,让幼儿的几种感观 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幼儿通过观察,进而感受, 再深入思考。只有这样,其观察才是真正有效 的,观察能力才能逐渐培养形成,从而促进幼儿 智力的增长和智力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通 过多种感观的参与观察活动,幼儿在愉快的观 察活动中,并自觉地融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为 给幼儿多种感观的参与观察能力的培养,夯实 了基础。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个性发展(1)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个性发展(1)
他又变得活泼好动、充满朝气。(气质类型有一定的变化)
【问题讨论】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学前儿童的气质发展具有什 么特性?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 分。
• 三、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特点
• (一)学前儿童的气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 (二)学前儿童气质有一定的变化 • 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是指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没有
气质 性格 能力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一、个性及其基本内容
(一)什么是个性
◈ 这里的“个性”统统不是我们心理学中的个性的概念。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分。
◈ 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
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 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 心理学中的个性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任何人都是一种个性

5.个性的积极能动性 个体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来反映,适应和改造现实。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分。
(三)个性的结构 ◈ 个性主要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1.个性的调控系统
◈ 个性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 ◈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我意
思维灵活,反应迅速,活泼,充满朝气。喜欢交往,情感外露。缺 乏忍耐力和毅力,注意力不稳定,偏向于多血质。
气质的特点:
天赋性 、遗传性 、稳定性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三:二十二点 二十二 分。
(三)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0~3岁)
• 1、容易抚育型 这种类型的婴儿生活比较有规律,吃、喝、 睡等都比较固定,容易适应环境,对陌生人 适应得比较快,比较受到大人最多的关爱。

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2)学习情境能把学前儿童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 合起来,可以解决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难以协调发展的问 题,提高思维品质。
(3)学习情境能把学前儿童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和现实 问题联系起来,可以解决学科知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际脱 节的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一)幼儿学习方式的发展
1、换位:换位反应指选择“较大图形”;绝对反应是选出 和训练中的正刺激图形同样大小的图形。
2、辨别换位学习; 3、概念学习; 4、解决问题的学习; 5、偶发学习:幼儿有时也会得到一些和所给课题并无直接
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 专家、“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 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
2、学习情境与学前儿童学习的关系
(1)学习情境能把学科知识和学前儿童的经验、自然 和生活的现实距离拉近,以形象直观展现抽象的科学概念, 使呆板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现实场景,使知识活化, 引导儿童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
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往往凭着直觉去考 虑事物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区分出事 物之间存在着的本质联系和偶然联系。当 两件事连续发生时,幼儿就会以为第一件 事是引起第二件事的原因。
延迟模仿
接近两岁的婴儿,他不仅能当场模仿人 或动物的动作,而且还能在事后凭记忆去 模仿这些动作。这种仅凭事后记忆就能模
(三)动机发展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所谓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 朝着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
1、学习动机及其种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主导动机与非主导动机 (3)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2、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

学前儿童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能力

胎儿的环境
• 以前总认为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是在出生之后 才开始的,把“与生俱来”的都一律视为遗传的 素质,事实上,人从受精卵起就受到环境的影响。 婴儿在出生前外界环境是通过母亲的各种渠道而 影响胎儿的。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母亲的年龄、
营养、疾病、情绪以及药物、烟酒等都会对胎儿 发育发生作用。如胎儿时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脑
• (2)智力复合论:代表—霍夫斯塔特,儿童的智力 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的
• (3)智力内容变化论: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如 婴儿期是感知动作性质的智力,以后是认知性质的 智力。
(4)加德纳 多元智力理论
• • • • 1.逻辑数学智力 2.语言智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 3.音乐智力:指谱写歌曲和器乐演奏的能力 4.空间智力:指准确感受视觉——空间世界 的能力 5.身体运动智力:指控制自己身体运动和技 术性地处理目标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力: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7.内省智力: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 力 8.自然智力: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
最高的一段称为高原期。
2.儿童智力发展曲线
(2)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速度 人生头几年是智力发展非常迅速,甚至是最迅速的 时期。由此形成先快后慢的上升曲线。
布鲁姆(Bloom,B.1960)的研究:搜集了本世纪前半期多种 对儿童智力发展的纵向追踪材料和系统测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和总结,得出了一条儿童智力发展的理论曲线:
2.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所必须 的能力。(智力、运动、操作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专门 领域所必需的能力。例如:数学能力、音 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和写作能力 等都属于特殊能力。

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

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

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前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对于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是指在儿童进入正规学校之前,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对儿童进行智力、语言、社交和运动等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这些技能对于儿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促进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

首先,语言技能是儿童学前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儿童发展良好的语言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和儿童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来培养他们的语言技能。

例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讲述有趣的故事,或者进行简单的对话。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儿童参加绘画、唱歌和朗诵等活动,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智力技能也是儿童学前技能培养的重要方面。

在儿童的学前阶段,他们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因此我们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刺激和挑战,以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

例如,家长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有趣的智力游戏,如拼图、记忆游戏和数字游戏等,帮助他们培养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社交技能的培养也是儿童学前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儿童的学前阶段,他们开始接触和交往其他孩子,因此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

我们可以鼓励儿童参加社交性的活动,如幼儿园或托儿所的集体游戏,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情景等方法,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最后,运动技能也是儿童学前技能培养的重要方面。

儿童通过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并提高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机会和空间进行各种运动活动。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户外玩耍,比如骑自行车、握手等,或者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或活动班,如游泳、足球等,以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运动技能。

总结起来,儿童学前技能的培养与发展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讲义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课程代码:12340)第四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第三节各年龄阶段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第四节如何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第一节注意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状态时,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只是有选择地倾注于某些事物,而同时离开其他的事物。

注意的集中性是指把心理活动贯注于某一事物。

一、注意有助于儿童选择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只有当儿童有选择地对某些特定刺激做出反应时.他们才能真正从环境中捕获到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促进其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

注意能使儿童发觉周边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对这些变化做出反应,调节自身的活动,为应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准备,以此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注意有助于研究和促进儿童感知首先,注意是研究幼小婴儿感知发展的指标。

其次,凡是注意所指向和集中的对象,人们对该对象的知觉就最突出、最清晰、最完全。

三、注意有助于儿童长时记忆的发展儿童对其所熟悉的或与注意指向相关联的事物也能够进行感知觉分析。

注意力发展不良的儿童,往往记忆发展水平也较低。

四、注意能有效维持儿童的活动坚持性注意与儿童行为和活动的坚持性紧密相关。

要维持儿童的各种活动和行为,注意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趋势一、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一)定向性注意最初的定向性注意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的特点引起的,是无意识注意的初级形势。

定向性注意是一种本能,到成人阶段也不会消失。

(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注意指的是在同一情境下,儿童对某类刺激或信息表现出集中的注意,而忽略其他刺激或信息的现象。

选择性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和对象变化两个方面。

1.选择性注意的性质变化儿童的选择性注意最初主要是由刺激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比如刺激物的声音强度、色彩明亮度、气味的特殊程度等。

学前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学前教育是指在孩子进入正式学校教育之前,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对孩子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能力培养。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迅猛,敏感期特别强,因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目标、方法和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一、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这包括孩子的智力、语言、社交、情感、动手能力等方面。

首先,学前教育要注重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其观察、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学前教育要关注孩子的语言能力,通过丰富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活动,促进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此外,学前教育还要重视社交训练,让孩子学会合作、分享、互助和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还要培养孩子的情感和动手能力,增强孩子的情绪管理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学前教育的方法为了有效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学前教育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

首先,亲子互动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互动,孩子能够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

其次,游戏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适当的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其思维和动手能力。

此外,学前教育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等,为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体验空间。

最后,学前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活动。

通过动手实践,孩子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三、学前教育的策略学前教育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时,还需采用一些特定的策略。

首先,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都是不同的,教育者应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其次,情感教育也是学前教育的关键。

孩子的情感素质对其综合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智慧和情绪管理能力。

此外,多元评价是有效的教育策略之一。

教育者应结合孩子的兴趣和能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培养学前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前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学前儿童的成长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他们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学习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培养学前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解决问题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在学术上取得成功,而且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和社交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前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培养观察和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学前儿童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他们可以参与一些室内或室外的游戏,通过观察和分析游戏规则和其他参与者的行为来推理和解决问题。

此外,父母和教育者还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玩具和问题,鼓励学前儿童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些活动,学前儿童将逐渐形成观察和分析的习惯,并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需要学会积极地看待问题,并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解决方法。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通过赞美和鼓励来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

当学前儿童遇到问题时,父母可以鼓励他们从积极的角度去思考,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此外,教育者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学前儿童互相合作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思考方式。

三、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力和想象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学前儿童通过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活动和材料,激发学前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他们可以参与绘画、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学前儿童需要有机会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

父母和教育者可以创造一些情境,让学前儿童面临各种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他们可以提供一些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情境,让学前儿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此外,父母和教育者还可以鼓励学前儿童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可能的解决方法。

总结:培养学前儿童的解决问题能力对于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原理》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原理》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七)重视幼儿的心理保健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 3、通过游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4、调动家长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第一节 幼儿体育 第二节 幼儿智育 第三节 幼儿德育 第四节 幼儿美育
第二节 幼儿智育
一、幼儿智育的概念与意义 二、幼儿智育的任务与内容
二、幼儿体育的目标及 任务
1. 对幼儿进行最基本和最必须的安全教育,保护幼儿的 生命和健康,锻炼身体,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 ;
2. 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基本动作如走、跑、跳、钻、爬、投、攀登等)
3.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三、幼儿体育的内容和手段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条件,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 1. 合乎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及活动要求的房屋、设 备和场地。
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4. 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幼儿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和 主要动力,我们要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并将其培养发展 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促使幼儿积极主 动、乐观的学习。
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应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供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学习内容、难易程度恰当的学习 任务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好奇心,再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促 使幼儿思考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培 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要善于发问、培养幼儿合作学 习的精神、勤于动手和动脑等等。
幼儿园必须将幼儿园设置在安全区域内,严禁在污染区和 危险区内设置幼儿园;
幼儿园应当建立卫生保健制度,防止发生食物中毒和传染 病的流行;
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 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玩教具等。

第四讲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第四讲学前儿童社会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

❖ 父亲对幼儿成长影响研究
❖ 2.父子关系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 研究发现,父亲与母亲在与子女互动中是有明显 差异的,母亲与婴幼儿互动时,大部分的时间是 提供照顾,而父亲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与子女游 玩,而且游玩的方式也与母亲不同,父亲会玩一 些不同寻常,不可预测且有点粗暴的游戏,而母 亲则是抱着婴幼儿、安抚他们、和他们说话、安 静的和他们玩。
2、简单互动阶段
对同伴的行为作出反应 但多以自我为中心
甜甜(14个月)坐在地板上,苗苗(15个月)转过身看着他, 对他挥手,叫着“嗒”,苗苗重复了多次才把甜甜逗笑。苗苗 接着不停地叫,而甜甜不停地笑。这样的游戏一直重复了12次。
3、互补性互动阶段
❖ 社会交往的复杂性提高 ❖ 主要体现在幼儿的游戏中
❖ 对人持批评态度
❖ 2.社交技能
父母对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 1.直接影响
❖ 入学前,父母帮助他们建立有益的同伴关系。 ❖ 父母也会通过提供如何对他人采取行动的指导来影响儿童
的同伴关系技巧。
2.间接影响
❖ 与父母建立了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积极同伴关系的建 立。
❖ 亲子游戏是提高幼儿 同伴交往技巧的有效手段。
❖社会情感的内涵 ❖社会情感是指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 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包 括情绪、依恋感、愉快感、同情心和责任感等。婴 儿安全性依恋的发展是其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基础。
婴幼儿依恋的发展
动物世界温馨的母子亲情
人类伟大的母爱——母爱如水,滋润心田
❖ 上世纪感动一代人的 电影——《妈妈再爱 我一次》
❖ 主题曲:世上只有妈 妈好
不同发展阶段的人际关系
亲子依恋
同伴关系 浪漫关系 婚姻关系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3. 学会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4. 培养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个性的定义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阶段特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主要表现2. 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等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家庭环境等社会因素:同伴关系、社会文化等3. 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方法和技巧观察方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等分析方法: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4. 培养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关注和理解关注儿童个性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个性差异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察和分析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材。

2. 案例库:收集和整理一系列典型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

3. 视频资源:选用相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有趣的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案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主体教学:分别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七、教学计划1. 第一节课:讲解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节课:讲解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3. 第三节课:讲解观察和分析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4. 第四节课:讲解培养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
二、学前教育的目标
• (一)我国的学前教育目标 名词解释 • 《幼儿园工作规程》 • “对学前儿童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 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 1.体育目标 • 2.智育目标 • 3.德育目标 • 4.美育目标
公西华(前509~?)
• 子路(前542~前480)冉求(前522-前489)
(三)我国学前教育目标的特征
• 首先,把“体”放在首位,充分考虑了学前儿童 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 • 保护学前儿童生命与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是 学前教育的最基本的任务。 • 其次,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要求上, 反映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可能性。
• (一)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 • 1.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发育与机能协调 发展 • 2.促进体能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基本活 动技能 • 3.培养积极情绪,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 4.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与习惯 • 5.进行安全教育,培养适应能力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
• • • • • • • 1.基本体操 (1)模仿操 (2)徒手操 (3)机械操 2.基本动作中练习 3.体育游戏 游戏是学前儿童阶段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同时游 戏也是我们体育教育最有效的活动形式之一。
• 学前儿童体育自身的特点: • 第一,体育活动的生活化,贴近实际生活,容易 理解。选择题 • 第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趣味性强、活泼轻 快。 • 第三,动作技术简单化。 • 第四,体育活动的全面性,均衡性。 • 第五,运动负荷适宜性,“高密度、低强度”。 • 第六,体育游戏社会化。
(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一).个性心理倾向性 (二)个性心理特征
需要 动机 兴趣 价值观 能力 气质 性格
四、学前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一)婴儿期
2岁之前的婴儿,心理成分未发育完全,不可能形成心理活动的系统。2岁左右, 个性逐渐萌芽。
(二)幼儿期
3~6岁,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这一时期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能力等) 逐步发展起来并有了稳定的倾向性。但这一时期,个性仅仅是儿童个性的一个 雏形,还有一定的可变性,与稳定的个性还有一段距离。18岁左右,个性基本 定型。
露、冷静、坚韧
不平衡 弱 (抑制
占优势)
弱型 (抑郁型)
抑郁质
柔弱易倦、体验深刻、 细致敏感、缄默迟疑、 谨慎、孤僻
半杯水 启示:
A
B
C
D
以上图片中人物表现,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A.胆汁质——怎么搞的才半杯呢?
B.多血质——半杯啊!好,半杯足够啦!
C.粘液质——还好有半杯;
D.抑郁质——那半杯水到那去啦?
二、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性格与气质均属于个体心理特征, 二者既相互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气质与性格的联系
首先,气质对性格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比如抑郁质的儿童比胆汁质的儿童 更容易形成自制的性格特征。其次,性格往往带有气质的色彩,比如同样 是勤劳的性格,多血质的人总是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黏液质的人便 会默默地努力。再次,性格对气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掩盖或改造 气质,使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另外,气质与性格之间不是简 单的对应关系,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能性格不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 能有着相同的性格。
林黛玉:抑郁质 内向,敏感,细腻,幻 想、胆小
贾宝玉:多血质 外向,热情、活泼好动, 善于交往,兴趣变化快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学前心理学》第4章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发展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 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 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振动等方面的感觉。 ◈ 触觉不但在学前儿童认识物体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 在儿童人际关系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母乳喂养, 不仅是营养问题,也通过和母亲接触满足情感需要。
二、颜色视觉的发展
◈ 颜色视觉,是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的能力,亦称辨色 力。
明度:颜色的亮度,即深浅、明暗的变化。 色调:能确切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 饱和度:颜色的纯净程度,即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 的比例。
◈ 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初步具备辨色力,不但 能够根据名都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一、视觉敏度的发展
◈ 视觉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 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 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
(一)视觉敏度发展的年龄特点
◈ 1、出生6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如 果出现发育异常,会引起视力丧失。 ◈ 2、新生儿最佳视距在20厘米左右(视觉集中)。 ◈ 3、生后4个星期的婴儿,其视力为20/100,即在20英 尺处才能看见正常视力的成人在100英尺处看见的东 西。 ◈ 4、生后8个星期的婴儿,视力已达20/60。 ◈ 5、生后5-6个月,视力可达20/20,即成人的正常视 力。 注:1英尺=30.48cm。
红绿色盲:不能区别红绿色,能区别蓝和黄色。
红绿色弱:颜色深而鲜明时,能区别红绿色;视角小 或颜色不饱和时,不能区分。
第四节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听觉是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过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得到美育熏陶

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学前儿童发展的含义和特征含义学前儿童发展是指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也是学前儿童生理成熟与个性心理品质形成于变化的复杂过程。

特征 1.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儿童的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有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进行。

2.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发展心理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到后来的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3.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

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

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4.个别差异性这一特征也是实行因材施教,“长善就失”教育原则的基础。

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其后的发展,否则儿童在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的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结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发展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客观外部因素遗传一方面,遗传素质是儿童发展的生物前提,对儿童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决不能夸大遗传这个条件。

因为遗传只能为儿童的发展提供自然前提和可能性。

但不能预订或决定儿童的发展。

环境和教育遗传在儿童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第一,遗传只能提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第二,社会是影响学前儿童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第三,教育条件在儿童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第四,环境和教育是儿童发展的决定性条件,都是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发展。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主体内部因素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亦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

张丽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各章笔记第1章绪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科学。

研究对象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1.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

2.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学前儿童心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反映。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①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均衡②不同方面心里发展的不均衡③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4.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

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一】心理发展规律的概念:是指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研究学前儿童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和发展趋势2.研究学前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3.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4.探讨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或7岁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意义一.研究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家长更好的养育儿童;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幼教及其有关工作者更好的完成任务;3.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利于为幼教学习者和研究者奠定基础。

二.研究的任务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2.科学地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类型1.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期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的心理发展变化进行长期系统的跟踪研究,以探究其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

2.横断研究:在同一时期内,对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比较,以了解儿童的各种心理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情况。

第四章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第四章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ppt课件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实习生刘芳组织幼儿园大班进行诗歌教 学活动,诗歌内容是“小草爱做梦,梦是绿 绿的;小花爱做梦,梦是红红的;露珠爱做梦, 梦是圆圆的;小朋友爱做梦,梦是甜甜的”。 在教学活动中,刘芳首先朗诵诗歌,然后提 问“诗歌中有小草、小花、露珠和小朋友, 是不是?”然后刘芳带小朋友反复诵读诗歌, 小朋友分组跟老师读,然后小朋友自己读诗 歌,最后进行背诵诗歌比赛。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智育的目标是:“发展学前儿童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 、运用语言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动手能力。(《幼儿园工作规程》 1996)”
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和意义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使受
什么是学前儿童智育?
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
基本技能、促进受教育者智力发展
的教育过程。 1.能启迪学前儿童的智慧,为其今
学前儿童智育的 后的学习和成才打好基础。
意义是什么? 2.学前儿童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
重要组成部分。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与任务
1. 2.
3.
4.
篮球比赛是根据运动队在规定的比赛 时间里 得分多 少来决 定胜负 的,因 此,篮 球比赛 的计时 计分系 统是一 种得分 类型的 系统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
性格是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婴儿性格的萌芽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 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个性倾向性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一、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和引导 需要是学前儿童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 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 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需要越简单、越低级,生理 需要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前期,孩子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加, 出现了模仿成人活动的探索性需要、游戏的需要及与伙伴交往的需要等。
(一)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性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二)学前儿童良好动机的培养 学前儿童的动机主要和自己的需要、直接兴趣有关。儿童动机的培养 不是孤立的,应放在整个个性的整体结构之中。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1.幼儿期儿童的气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3.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有研究进一步探讨了3-5岁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 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有的则为没有显著影响作 用的中间型气质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按能力的优势,分为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一个人往往有多种能力,形成一个能力系统,通常有一种能力 占优势,其他能力从属于占优势的能力。
【知识链接】
情感智商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 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 就越大。但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具有 重要的影响,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 丹尼尔·戈尔曼,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出版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一书引起了全球性的EQ研究与讨论,因此丹尼尔·戈尔曼被誉为“情商之父”。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书于1997年被引入中国,从而引发全国 关于情商的大讨论,使之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感智商包含五个主要方面。 1.了解自我:监控自己情绪时时刻刻的变化,能够察觉某种情绪的出现,观察和 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体验。它是情感智商的核心,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 生活的主宰。 2.自我管理: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即能调控自己。 3.自我激励:能够依据活动的某种目标,调动、指挥情绪的能力。它能够使人走 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 4.同理心:能够通过细微的社会信号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这是与他 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 5.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
主讲人:曾昭政
第四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情境导入】
曾看过这样一段话:思思是个能歌善舞、聪明美丽的小姑娘, 深得老师和小朋友们的喜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孩子们 都以能和思思坐在一起为荣。一天语言课后,只听蒙蒙叹气地说: “我要是思思多好,什么都会……”面对孩子们深深的压抑,我不 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孩子们年龄这么小,竟会有如此烦恼?也 许我们曾当着孩子的面对思思表现出特别的亲昵,也许我们曾在 有意无意间总把思思挂在嘴边,而这恰好强化了其他孩子这样的 心理:老师最喜欢思思,总表扬她。
(三)智力发展迅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认知理解】
三、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差异
(一)能力类型的差异。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正态分布图
【认知理解】
智商 140以上 120-140 110-120 90-110 80-90
智力水平分类
类别 天才
智商 70-80
极优
50-70
优秀
25-50
中等
25以下
迟钝
类别 近愚 愚鲁 痴愚 白痴
点评:每个班级里总有一些比较突出的孩子,他们深得老师的宠爱和关注,常常 作为学习的典范被赞赏,这符合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正面 教育手段。但如果教师稍不留意,或由于表扬笼统、模糊、不具体,或没有把握 好尺度,就会在无形中使榜样成为偶像,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育效果。从表面看 来,这件事是因为思思的出类拔萃,才使孩子们均感自惭形秽,但实际上反映了 教师对学前教育究竟是培养“尖子”的教育,还是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缺乏思考 和认识。本节来学习学前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及培养,这对我们在教育中形成对 学前儿童的态度是很关键的。
【认知理解】
二、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各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1. 操作能力最早表现,并逐步发展。 2.语言能力发展迅速,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 3.学前儿童模仿能力的发展。 4.认识能力迅速发展,是学前儿童学习的前提。 5.特殊能力有所表现。 6.创造能力萌芽。 (二)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认知理解】
(二) 能力的分类 2.按创新程度划分,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效仿他人的举止行为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活动的 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认知理解】
3.按能力所涉及的领域,可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认识能力是指人进行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 维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如平常所说的动手 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等。社交能力,即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 现出来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们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可以分为人才早慧、中年成才、大 器晚成。
【认知理解】
四、学前儿童能力的培养。
(一)正确了解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 (二)组织学前儿童参加各种活动。 (三)指导学前儿童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 (四)培养兴趣。 (五)教育好能力异常的学前儿童。
【认知理解】
一、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 征。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注意: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并不都是能力。例如, 在音乐或绘画活动中人们可能表现出脾气急躁、性格开朗,也 可能表现出情绪稳定、内向沉默。这些心理特征也可能会影响 人顺利地完成音乐或绘画活动,但一般地说对于音乐或绘画活 动却不是最必需的。而曲调感、节奏感、听觉表象对于顺利地 进行音乐活动却是最必需的心理特征。没有这些心理特征,有 关的活动便不能顺利地完成。
【认知理解】
(二) 能力的分类
1.按能力的结构,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是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必须具备的能 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属于一 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也称为智力。特殊能力是 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航天员 刘洋
运动员 刘翔
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
莫言
著名主持 人董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