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
毕业设计:油气田压裂(酸化)作业危险性分析【范本模板】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目油气田压裂(酸化)作业危险性分析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 专业班级XXX设计(论文)内容及基本要求1. 查阅资料、阅读教材,了解压裂作业原理、压裂作业过程和压裂作业工艺;2。
查阅资料、阅读教材,了解酸化作业原理、酸化作业过程和酸化作业工艺;3. 查阅资料、阅读教材,详细了解压裂(酸化)作业过程、所使用的主要设备与机具、施工作业组织与安全管理等内容;4. 查阅资料,掌握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5。
查阅资料,掌握能量意外释放事故致因理论与危险性分析方法。
6。
查阅资料,统计分析压裂(酸化)作业过程中的生产事故情况。
7. 详细剖析压裂(酸化)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性要素.8. 针对一般压裂(酸化)作业过程,提出安全技术设计的一般原则。
9。
针对某特定井下作业过程(庄161—47井长8层压裂作业),设计安全技术措施。
10. 查阅资料,完成设计论文,论文字数不得少于30000。
11。
翻译英文资料15000字符以上。
设计(论文)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设计(论文)地点西安石油大学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学生签名年月日油气田压裂(酸化)作业危险性分析摘要:我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占石油资源总储量的比重将近60%,压裂酸化工艺是提高低渗透油气井产量的必要措施。
但压裂酸化施工是多工种、多工序、高压状态下的大型油气井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健康、安全、环境的因素。
本论文通过多压裂酸化工艺的研究,结合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找出了压裂酸化作业过程中第一、二类危险源,并根据作业危险性评价法建立起一套适合压裂酸化作业的安全评价模型。
本文从压裂酸化作业的工艺流程进行入手,利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压裂酸化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找出压裂酸化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
最后对压裂酸化过程综合分析,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基础上结合压裂作业的特点,建立起了适合压裂酸化作业的安全评价模型。
瓦斯检查工危险源辨识范文(二篇)
瓦斯检查工危险源辨识范文瓦斯检查工作是石油化工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安全生产任务。
在进行瓦斯检查的过程中,准确辨识危险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瓦斯检查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析,以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1. 设备设施类危险源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瓦斯检查工作通常需要使用各种设备设施,如传感器、检测仪器等。
这些设备设施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为了辨识和消除这些危险源,瓦斯检查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稳定,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意外事故;- 对设备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人防护设备,如防爆服、护目镜等,减少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伤害。
2. 人为因素类危险源除了设备设施类危险源外,瓦斯检查工作还存在人为因素类危险源。
这些危险源主要包括人员操作不当、工作疏忽等。
为了辨识和消除这些危险源,瓦斯检查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培训和教育,使其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 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确保每个工作环节都按照规定进行;- 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3. 工艺类危险源在石油化工行业中,瓦斯检查工作可能涉及到各种工艺过程,如储罐清洗、管道更换等。
这些工艺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导致瓦斯泄漏、火灾等事故。
为了辨识和消除这些危险源,瓦斯检查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在进行工艺操作前,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估,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工艺设备,如安全阀、泄压装置等,减少危险源的产生;- 严格控制操作参数,如压力、温度等,避免操作超出安全范围。
4. 环境类危险源瓦斯检查工作通常需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如高温、低温、高压等。
这些环境条件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为了辨识和消除这些危险源,瓦斯检查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符合标准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如防寒服、隔热手套等,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检查工作的安全进行;- 进行必要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控。
安全生产LEC法【范本模板】
IUO附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企业通常使用的对作业现场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之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它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个因素指标值(L、E、C)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现场作业场所,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用L表示,取值在0。
1~10范围内,共分7个等级,发生事故可能性越大取值越大,具体取值标准见表1.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能预料6相当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0。
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0.2极不可能0。
1实际不可能2、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用E表示,取值在0.5~10范围内,共分6个等级,作业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取值越大,具体取值标准见表2。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暴露3每周一次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3、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用C表示,取值在1~100范围内,共分6个等级,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越多、经济损失越重取值越大,具体取值标准见表3。
表3 发生事故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实际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L、E、C予以评分,其乘积结果就是作业条件危险程度,用D表示,共分5个等级,乘积越大危险程度越大,具体分级见表4。
表4 危险等级划分(D=L×E×C)危险性分值(D)危险程度>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20-70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0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危险性分值在20以下的环境属低危险性,一般可以被人们接受。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与安全措施【范本模板】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与安全措施0 引言有限空间普遍存在于很多行业,各类储罐、容器、塔、反应器、地下坑、下水井、炉膛、烟道等等。
有限空间内作业,管理稍有不慎,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给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研究表明很多致命的有限空间事故的发生都与所在空间内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未得到重视有关,而这些危险因素既可能在员工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就已存在,也可能是由于他们在其间的活动形成。
因此,有限空间是一种作业风险比较高。
具应当引起人们高度重视的作业环境,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的分析研究非常必要。
1 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所谓有限空间,是指一个被围封容易产生缺氧、职业中毒和职业危害的空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空间足够大,工作人员可以完全进入,并完成指定的工作;二是出入口较为狭窄;三是并非为长时间工作而设计。
在建筑、市政、装饰、基础等专业施工或工厂车间进行安装、检(维)修、焊接、油漆、防腐等施工作业遇有下列场所的,均属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⑴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糟车等。
⑵地下有限空间:发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地坑、矿井、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⑶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室、烟道等。
2 有限空间作业危险因素分析2。
1作业环境危险因素2.1.1缺氧或富氧危险有限空间内的氧气不足是经常遇到的情况,氧气不足的原因很多,如被密度大的气体(如二氧化碳)挤占、燃烧、氧化(比如生锈)、微生物行为(如老鼠分解)、吸收和吸附(如潮湿的活性炭)、工作行为(如使用溶剂、涂料、清洁剂或者是加热工作)等都可能影响氧气含量。
作业人员进入后,可由于缺氧而窒息,而超过常量的氧气可能会加速燃烧或其他的化学反应。
2.1。
2易燃气体和蒸气危险在有限空间中常见的可燃气体包括:甲烷、天然气、氢气、挥性有机化合物等。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范本模板】
XXXXXXXXXX2017危险源与风险分析XXXXXXXXXX在日常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如下:1.火灾、爆炸事故在空气中发生火灾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包括易燃液体或气体。
可燃物:公司的产品有包装,包装的纸箱,仓库存有纸袋等易燃物.易燃液体或气体:氧气、乙炔。
二是要有火源.下面分析这两个条件的原因。
(1)火源①明火使用火柴、打火机和吸烟、燃烧废物、检修动火、电气线路着火等原因都会构成明火的来源.明火的产生是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火引起的火灾事故危险性大小主要与管理因素有关。
②电火花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或场所的电气设备、照明等,如果选型不当,防爆性能不符合要求,接地措施缺陷或电气设备、线路本身故障都有可能因短路、漏电、产生电火花或产生电弧,造成火灾爆炸事故。
③碰撞、摩擦产生的火花敲击铁器,气瓶互相碰撞或撞击地面都可能产生火花。
④静电放电如果防静电措施不当,会在金属设备上积聚静电荷,与周围物体形成电位差而放电,产生静电火花。
另外,作业人员身着化纤、羊毛等衣服,相互摩擦也能积聚静电产生火花。
2 触电事故凡是用电设备都有可能产生电气伤害。
作业现场、仓库等用电设备设施如出现故障、绝缘损坏、操作人员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者设备本身的设计缺陷等原因,均可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
3 机械伤害事故公司的机械设备比较多,而且大部分属于重型机械设备。
在操作或维修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机械故障、维护保养不到位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4起重伤害。
公司拥有多台起重机,由于设备自身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可能会发生单梁起重机、电动葫芦起重失衡、出轨造成倾覆、倒塌,起吊物件散落或碰撞、挤压、摆动伤人等,影响检修和正常的生产,甚至造成人身伤害.5车辆伤害事故公司产品的主要的配送、作业方式以货车、叉车运输为主。
运输车辆的超速行驶、故障、酒后驾车等因素都可能会引起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6高空作业事故我公司的主要生产装置,操作人员需要在起重机等高处进行作业,在作业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疏忽大意、违反操作规程及设施损坏等原因都会造成高空作业事故的发生。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法)
危险源的危险度通过此法来计算,即把危险源诱发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三种因素的量化值之乘积,作为该危险源的危险度,即:危险度D= L×E×C(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L、E、C赋值标准
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
例子:
某工厂冲床无红外光电等保护装置,而未设计使用安全模,也无钩、夹等辅助工具,因此操作时可能发生冲手事故,发生事故的危险度计算方法:
1、确定分值:
L值:属于相当可能,6
E值:属于每天作业,6
C值:致残、严重伤害,3,7
D值:108,25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doc
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 6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3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1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8 小时不离工作岗位,或连班作业,算“连续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非常罕见地暴露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法律法规直接经济损失分值人员伤亡(万元)停工公司形象及其他要求严重违反法律法规10 人以上死亡,或 50 人5000 以上公司100以上重伤停产重大国际、国内影响和标准强制性条款违反法律法规和标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装置或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1000 以上40 行业内、省内影响准强制性条款伤停工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3 人以下死亡,或 10 人100 以上部分装15 地区影响准强制性条款以下重伤置停工不符合上级或行业丧失劳动力、截肢、骨折、部分设7的安全方针、制度、10 万以上公司及周边范围听力丧失、慢性病备停工规定等不符合公司的安全1 万以上1 套设引人关注,不利于基2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备停工本的安全卫生要求操作程序、规定1完全符合无伤亡 1 万以下没有形象没有受损停工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风险值风险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320 A/1 级重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立刻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160 ~320 B/2 级较大危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立即或近期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整改70~ 160 C/3 级一般风险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2年内治理培训及沟通20~ 70 D/4 级低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有条件、有经需定期检查费时治理<20 E/5 级低风险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样模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样模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不同频繁程度;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我们将评价单元划分为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危险化学品仓库七个评价单元。
A)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B)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时间越多,受到的伤害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越大。
C)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范围变化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
把需要治疗的轻重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事故或财产重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00,其它情况的分数在1~100之间。
D) 危险性等级划分根据经验,危险性在20分以下的为低危险性;如果危险性分值在70~160之间,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采取措施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在160~320之间,有高度危险性,必须立即整改;如果危险性分值大于320,极度危险,应立即停止作业,彻底整改。
E) 评价小结:本章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该公司的工作环境危险性进行了半定量评价,通过评价可知,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危险化学品仓库单元有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根据评价结果,建议控制措施如下:危险化学品仓库单元有高度危险,主要是因在地下库储存甲类危险物品,与锅炉房安全距离不足等,建议半地下库不储存甲类危险物品。
钠法甲醇钠装置、碱法甲醇钠装置、乙醚装置、乙醚车间仓库、卧式原料储罐区、立式甲醇储罐区各单元有显著危险。
建议依据《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加强管理,增强职工素质,搞好个体防护,完善各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并严格执行;保证安全间距,减少危险化学品储量;按规定设置消防灭火器材;采用先进的自控、报警装置等。
石油液化气充装站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5027石油液化气充装站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石油液化气充装站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1液化气储存过程液化气储存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是液化气泄漏而导致的火灾爆炸事故。
2液化气灌装过程液化气灌装过程中的危险主要是液化气泄漏引起的火灾爆炸事故。
灌装过程中,由于操作工人的失误,致使灌装管线脱落,容易引起液化气泄漏;若钢瓶充装过量,也容易引起钢瓶爆炸事故。
在充装气瓶时,手工操作灌装接头,每灌一瓶卸下后均会跑出少部分液体,如喷在操作人员手上,蒸发时从操作人员手上吸收大量的热量易造成手冻伤。
盛装液化气体的气瓶,常因不合理的充装而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
属于这方面最常见而又最危险的错误操作是气瓶的超装和混装。
(1)气瓶超装液化石油气属低压液化气体,低压液化气瓶的超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也是这类气瓶经常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危险源辨识【范本模板】
一、目的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评分法,用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性用下式表示:D=L·E·C其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三种因素指标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当评价出的风险级别为3级、4级、5级或D值>70的,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L——发生事故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3.评价步骤(1)风险评价过程中,应考虑危害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现有控制手段的有效性、可操作性与运行经验的适应性等因素,还要考虑以往发生过的事故和同行业发生过的事故。
(2)********部负责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开展风险的评价、审核、汇总工作,各部门应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根据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评价过程中,各部门应填写《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根据判定准则确定风险等级。
(3)********部组织各部门评价出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填写《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清单》,报工厂厂长批准,并负责下发传递给相关部门。
(三)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各部门应对对已辨识出的、存在于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1.对于一般危险源,在确定控制措施或进行有效管理时,应考虑依如下顺序降低风险:a)消除,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b)替代,如使用低压电器;c)工程控制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d)标志/警告监测/或管理控制;e)作为最终手段,彻底予以技术改造;f)隔离;g)个体防护设备/用品。
2.对于重大危险源,应分别采取如下措施(1)建立健全重大管理的规章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范本(二篇)
化工单元操作的危险性分析范本1. 引言危险性分析是化工单元操作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识别和评估可能的危险,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本文将提供一份危险性分析的范本,以供参考。
2. 分析对象本次危险性分析的对象为化工单元操作,包括设备、操作流程和材料等方面。
3. 分析方法采用HAZOP(危险和操作研究)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通过对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点。
4. 分析步骤(1)选定分析组成员:选择一支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分析组成员,包括工艺工程师、操作员、安全专家等。
(2)明确操作目标:明确操作的目标和要求,例如产量要求、产品质量要求等。
(3)确定操作流程:明确操作流程和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
(4)制定节点:将操作流程划分成一系列合理的节点,以方便分析。
(5)分析每个节点:对每个节点进行分析,包括意外事件的模式、原因和后果等。
(6)记录分析结果:将分析结果记录下来,包括潜在的危险点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以采用表格或者图表的形式进行记录。
(7)评估措施的可行性:对每个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
(8)修订操作流程:根据分析结果和可行性评估,对操作流程进行修订,完善控制措施。
(9)制定操作规程:根据修订后的操作流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工艺参数、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急措施等。
(10)培训操作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操作规程和控制措施。
(11)监控操作过程: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2)定期复查和维护:定期对操作流程进行复查和维护,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5. 分析内容(1)设备安全: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包括设备的材质、耐腐蚀性能、承压能力等。
(2)操作流程:对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包括操作步骤、操作参数、操作间隔等。
(3)材料选择:对材料的选择进行分析,包括材料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耐腐蚀性能等。
建筑行业特殊作业的危害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4篇)
建筑行业特殊作业的危害辨识及风险控制范文1. 引言建筑行业是一个危险性较高的行业,特殊作业更是其中的重点关注对象。
特殊作业的危害辨识和风险控制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行业特殊作业的危害辨识以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对特殊作业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同时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危害辨识2.1 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是建筑行业中常见的特殊作业,它包括搭建脚手架、爬升塔吊、安装高空围护等。
高空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 增加坠落风险:高空作业的工人存在高坠落风险,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甚至死亡。
2.1.2 材料和工具滑落风险:高空作业中,材料和工具的滑落可能会对下层人员造成伤害。
2.1.3 不适当的脚手架搭建:如果脚手架搭建不合理或不稳定,会导致脚手架坍塌,从而造成工人的伤害和意外。
2.2 电气作业建筑行业中的电气作业是另一个危害较大的特殊作业,主要包括电缆敷设、电力设备维护等。
电气作业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2.1 电击风险:由于电气设备或电缆的不当操作或维护,可能导致电击伤害。
2.2.2 烧伤风险:电气设备故障、短路等可能引起火灾,从而导致工人的烧伤。
2.2.3 不合格的电缆敷设:电缆敷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可能造成电路短路或其他电气问题,从而增加意外的发生几率。
3. 风险控制为了保障建筑行业特殊作业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3.1 高空作业的风险控制3.1.1 合理规划和管理:在进行高空作业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全方案,确保施工场所的安全和有序。
3.1.2 安全防护措施:对于高空作业,必须佩戴合适的安全带和安全帽,并设置防护网或安全绳,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3.1.3 脚手架搭建和维护:对于高空作业中的脚手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搭建,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3.2 电气作业的风险控制3.2.1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电气作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电气安全意识和技能。
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范本模板】
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集控运行专业一、人身原因①危险因素: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如攀、坐不安全位置,直接用手代替工具操作,在机械运转时进行加油、检修、清扫工作等;技术水平、身体状况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工作;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安全管理中不按制度办事,以人情、义气代替规章,原则;对报警声、故障指示灯麻痹大意,忽视、误解安全信号;员工因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而导致安全意识不强,无法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不正确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甚至放弃不用;要害部位值班人员未委派他人职守就擅自离岗。
②防范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大唐国际十条安全禁令》等安全规定。
坚持并遵守“三不伤害"保证书:“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每天坚持学习安全规定,开会先说安全的事情,考试坚持考安全方面的规定,把安全的事放在心上.每项现场作业,都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不安全因素分析和控制措施。
不经师傅允许,严禁独自进入生产现场。
绝不一个人到现场巡检、学习查看系统,保证至少2人才到生产现场。
服从师傅的安排和所布置的安全预防和控制措施。
不经师傅同意,没有师傅监护,严禁擅自操作设备。
工作时精神状态良好,如身体不适时、情绪波动时不到生产现场,或从工作岗位上撤离;保证工作前不饮酒,休息充足,状态良好;对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足的只学习、问问题,不操作。
保证不做自以为是的操作。
离开工作地点时,要向师傅说明原因,并报平安.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具。
正确佩戴安全帽,不论生产区还是在生活区,只要戴就要正确佩戴。
在生产现场要提前看好安全通道,遇到异常时,要不慌不忙,有序撤出。
遇到地上有水时,不能跳跃,要像正常走路一样踩着水过,以防滑跌。
在现场工作要做到“走时不看,看时不走”。
发现任何不安全的行为或设备异常,及时通知师傅。
对自身岗位技能应熟练掌握;熟知并保证不发生185项习惯性违章行为;要特别注意现场装置和照明.到现场时看清现场标识、标志、警示牌、临时遮栏、以及安全通道。
天车工危险源辨识范本(二篇)
天车工危险源辨识范本1. 引言天车工作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天车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危险源。
为了保障天车工作人员的安全,必须对天车工作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天车工危险源的辨识范本,以提高天车工作安全性。
2. 危险源辨识范本2.1 机械设备2.1.1 电动机械设备: 电动天车、电动起重机等设备,存在电气触电、机械伤害等危险源。
- 识别:检查设备是否获得安全认证、是否定期检修和维护。
- 控制:维护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电线电缆无裸露、老化及短路等问题;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如轨道、齿轮等的磨损情况。
2.1.2 液压机械设备: 液压天车、液压起重机等设备,存在液压系统泄漏、压力过高等危险源。
- 识别:检查液压系统是否存在泄漏现象,检查液压管道是否腐蚀或损坏。
- 控制:定期检查液压泵的油封、密封件是否完好,及时更换老化部件;安装压力表,保持液压系统在规定范围内;确保液压油的清洁,定期更换。
2.2 人员作业2.2.1 高空作业:天车工需要在高空操作,存在坠落、跌落等危险源。
- 识别:评估天车高度,确定安全操作高度;检查梯子、脚手架等设施是否牢固、符合安全标准。
- 控制:使用符合标准的安全带、防护网等安全设备;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操作证书。
2.2.2 人员误伤:天车工作现场存在人员误伤、碰撞等危险源。
- 识别:评估工作现场的道路情况,是否容易发生碰撞;检查作业区域的人员密度。
- 控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隔离带;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整齐,减少物品堆放;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2.3 作业环境2.3.1 环境噪声:天车工作现场存在噪声污染,对工作人员的听力和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 识别:使用噪声计测量噪声水平,评估是否超过国家标准。
- 控制:采用隔音设施、耳塞等个体防护措施;对工作地点进行隔音处理;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听力问题。
2.3.2 环境光照:天车工作现场存在光线不足或过强的情况,影响工作人员的视觉健康和安全。
高空作业危险性分析及对策措施【精品可编辑范本】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大规模增长,建筑施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地位越来越明显,但在建筑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却居高不下。
建筑作业相对其他机械工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立体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等特点,据不完全统计,高处作业带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排在事故的前三位,事故伤害严重度较大,且损失也较大,有必要对事故成因作深入分析,提出对策措施,加以预防。
本文首先依据国家标准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建筑高处作业的范围,对高处作业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别、成因、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进行了分析说明,对施工单位高空作业施工中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方面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其次按照海恩里希法则的原理,运用危险度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分析出高处作业危险隐患的主要方面,得出高处作业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总结出:在施工过程中,危险性最高的是坍塌和高处坠落,其中危险部位无防护措施、操作人员思想疏忽和场地视线不清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并且本文针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工程防范措施。
最后有针对性地从安全教育、安全防护措施、现场管理、安全检查、本质安全、应急管理和安全文化等七个方面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更多的高空作业依靠机械化,而不是靠更多的人工作业,本文在最后章节介绍了高空作业车的发展与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在相关的建筑行业中就其出现的安全隐患,可以方便、有针对性的找出预防和控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民用建筑行业高处作业安全隐患对策措施目录摘要 (I)1 绪论 (1)1。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 我国民用建筑高空作业安全现状 (1)1.3 我国民用建筑高空作业的研究方法 (2)1。
4 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5 研究依据 (3)2 民用建筑高空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5)2.1 高空作业概述 (5)2。
2 高空作业事故产生原因 (5)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方法介绍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在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范文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范文英文回答:Hazard Analysis of Homework Conditions.Homework can be a dangerous activity if certain conditions are not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a student, I have encountered several situations where the conditions of my homework posed risks to my safety. In this essay, I will analyze the potential hazards of homework conditions and provide examples to illustrate my points.Firstly, one common hazard is the lack of proper lighting. When I have to complete my homework in a poorlylit room, it strains my eyes and can lead to headaches or eye fatigue. This not only affects my productivity but also poses long-term risks to my vision. For instance, last week I was working on a math assignment in my dimly lit bedroom. After a few hours, I started experiencing a sharp pain in my eyes. I had to take a break and rest my eyes beforecontinuing with my work. This incident made m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adequate lighting while doing homework.Another potential hazard is the lack of ergonomic furniture. Sitting in an uncomfortable chair or at a desk that is too high or too low can cause back pain andposture-related issues. For example, I often find myself slouching when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on my bed, which leads to backaches. Similarly, using a chair without proper back support can strain my lower back. To avoid these hazards, it is crucial to have a designated study area with a comfortable chair and a desk at the appropriate height.Furthermore, distractions can also pose a risk to the completion of homework. When I am surrounded by noise or constant interruptions, it becomes difficult to concentrate and focus on my tasks. For instance, if I try to do my homework in the living room while my family is watching TV, I constantly get distracted by the sounds and conversations. This not only prolongs the time it takes to complete my assignments but also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of errors. To overcome this hazard, I have learned to find a quiet andsecluded place where I can work without any interruptions.In addition to physical hazards, there are also psychological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homework conditions. One such hazard is the pressure to meet deadlines. When I have multiple assignments due on the same day, I often feel overwhelmed and stressed. This can lead to anxiety and negatively impact my mental well-being. For example, last semester I had three major projects due within a week. The pressure to complete them all on time caused me to lose sleep and affected my overall performance. To mitigate this hazard, I have started planning my homework schedule in advance and breaking down tasks into smaller, manageable chunks.中文回答: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方案编号:LX-FS-A73325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 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