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物理(下)拓展提高全套(苏教版,含答案)-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
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课前准备]1.我们用钢笔写字,时间久了,要清洗一下,回忆一下,清洗后清水还清吗?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2.你常看到妈妈在放衣服的箱子里放樟脑丸防虫蛀。
过一段时间后,打开箱子取衣服,就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回家问一下妈妈,煮咸鱼前是不是要在清水里泡一下,问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在哪里?4.做一做。
将饭盒用橡皮筋系住,用手向上提,然后将饭盒的底部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地向上提起饭盒,观察橡皮筋的伸长有何变化,猜想一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起饭盒后仔细观察它的下表面,再猜想。
5.人们喜爱鲜花不仅是鲜花的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百花的芳香。
春天的兰花香,夏天的茉莉花香,秋天的桂花香,冬天的腊梅香,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到沁人心脾的芳香呢?第5页共8页[课堂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运动的是( )A.打扫除时,教室里有灰尘飞扬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C.放在空气中的铁器过一段时间生锈了D.在一杯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了分析A.灰尘飞扬,人眼可见,而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仅为10-10m,肉眼是无法看见,说明看见的不是灰尘分子,而是由无数灰尘分子构成的物质;B.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吸引作用;C.铁器生锈是由于铁与潮湿的空气发生了反应;D.白开水中放入白糖,整杯水都有甜味,正说明了白糖分子和水分子均一直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彼此进入了对方,所以整杯水变甜了。
解D总结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的理解分子很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只要人眼能直接看到的就不是分子的运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例2 物理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把截面积相同,高度分别为10cm 的酒精和水都倒入到横截面积均与原来相同的另一只量筒中其结果是( ) A.混合后液体高度为20cmB.混合后液体高度小于20cmC.混合后液体高度大于20cmD.以上均不正确分析本题应从分子间有空隙去考虑。
八下物理课件 探索更小的微粒 宇宙探秘(课件)
问题3:原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呢 电子的发现 1.经历: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对阴极射线进行了一系 列的研究,1897年,他确认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 子,该粒子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它是构成各种物质 的共有成分,后来人们把这种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 的粒子叫做电子。 2.意义:汤姆生发现电子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事件。由于电子 的发现,人们认识到原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 也具有结构。此后,原子物理飞跃发展,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 识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问题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较好地描述了 ___宇__宙__天__体__的真实情况,掀起了天文学界的革命,使人们的 思想挣脱了教会的束缚,从此,__自__然__科__学___从教会的束缚下 解脱出来。
问题2: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经历了观察自然现 象→_建__立__模__型__(_理__论__)_→解释__自__然__现__象___→修改发展理论的 循环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探究自然、追求真理的强烈愿 望,正是这种愿望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材引入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带 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 构成,且正负电荷数量相等;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 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 动.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 那么原子核只有针尖般大小.
古希腊 原子论
提出者:德谟克利特。 主要观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 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虚 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
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质中卢 子打瑟 是出福 带了用 正质 电子粒 的子 粒从 子氮
原 子 核
α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中子不带电,和质子一样。
精品解析: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练习题(解析版)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1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B分子、电子、质子、原子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D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答案】A【解析】解答:微观粒子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是: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
故选A点睛:此题根据我们对微观世界: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电子尺度的认识来作答.2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相似C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恒星是绝对不动的D摩擦起电是由于物体经摩擦后产生了电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英国科学家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电子,电子的发现证实了原子是可分的.故A说法错误;B、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两者相似.故B说法正确;C、宇宙没有所谓的中心,太阳是宇宙中普通的一颗恒星,所有的恒星都是运动的.故C说法错误;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B.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A、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的改变,而不是分子发生变化,故A叙述错误;B、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的较大,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分子之间的间隔会变小,故B叙述正确;C、水加糖变甜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C叙述正确;D、铁块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D叙述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4地球属于太阳系中的彗星【答案】C【解析】太阳为能够发光发热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地球、土星为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应掌握能够自身发光发热的星体称为恒星,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为太阳;同时应记清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公式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9.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9.46x1015m;第八章力知识归纳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F=μN.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Pa,1Pa=1N/m2,压力F单位是:N;受力面积S 单位是:m2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mm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1.013×105Pa=10.34m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 G ,下沉,2F浮> G,上浮,3 F浮= G,悬浮或漂浮.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 F浮< G, 下沉;2 F浮> G , 上浮3 F浮= G,悬浮不会漂浮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水=ρgV排6.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 G — 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水=ρgV排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7.浮力利用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合力公式: F = F1+ F 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F = F 1 - F 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密度公式:V m=ρ浮力公式:F 浮 =G – FF 浮=G 排= m 排gF 浮=ρ水gV 排物理量 单位G ——重力:Nm ——质量:kg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ρ——密度:kg/m 3 g/cm 3 m ——质量:kg g V ——体积:m 3 cm 3单位换算:1kg=103g 1g/cm 3=1×103kg/m 3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NG ——物体的重力:N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Nρ ——密度:kg/m 3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 3 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物理量 单位F 浮——浮力:NG ——物体的重力:N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F浮=G压强公式:p=SF液体压强公式:p=ρg h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ρ——液体密度:kg/m3h——深度:m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面积单位换算:1 cm2 =10--4m21 mm2 =10--6m2注意:S是受力面积,指有受到压力作用的那部分面积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物理量单位p——压强:Pa;N/m2 F——压力:N S——受力面积:m2。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
到宇宙
知识清单,构建物理学科体系
本章知识概览
《从粒子到宇宙》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章,它从空间跨度上,让同学们明确了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也让同学们领略了物理的浩瀚和魅力,它是奠定物理思维的一章(虽然中考所占比例甚低),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它。
另外,这一章给同学们打开了“微观思维”的大门,让同学们发现,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想象力是多么美好与重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正是一个科学工的基本素养。
能不能成为物理大师,能不能对物理产生兴趣,能不能唤醒物理思维,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
本章分为四个部分。
让我们跟随边肖的脚步,来梳理一下每一部分。
对分子的认识要到位
充分认识静电现象
微观链条——从大到小
宏观链条——从小到大
同学们,加油!物理的魅力很迷人。
让我们成为文理兼备的新时代少年,那就从物理开始吧!。
期末专项复习(五) 从粒子到宇宙(课件)苏科版物理(2024)八年级下册
D. 宇宙中天体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返回
14. [2024·扬州邗江区期中]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正确
的是( C
)
A. 在探索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历程中,卢瑟福发现了电
子,说明原子可以再分
B. 摩擦起电中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能力弱的容易带负电
期末专项复习
期末专项复习(五) 从粒子到宇宙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
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
诗文加点字中能够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C.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原子
11.[2024·南京雨花台区月考] 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是可以
原子核
再分
夸克
学家进一步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______的更小的粒
子构成的。
返回
12.观察“从粒子到宇宙”
中的五幅图,将下列表
述填写完整。图甲红墨
(第12题)
水在水中散开,这是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你认为最接
近原子内部结构的是下列的( D )
A. 西红柿
B. 西瓜
C. 面包
D. 太阳系
返回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的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 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D.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电除尘纸的拖把,扫地时静电除尘纸与地面摩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2021-2022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有答案)
2022春物理苏科版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含答案苏科版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引力的是()A.气体容易被压缩B.两块铅块结合在一起C.测力计的示数变大D.两个小露珠相遇后变成一个大露珠2、静电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我国早在西汉末年已有对静电现象的记载,《春秋纬·考异》中就有“玳瑁吸衣若”之说,但下列不属于静电现象的是()A. 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的闪电B. 带电小球移至不带电金属球附近,两者相互吸引C. 电路突然短路时,保险丝烧断产生电火花D. 从干燥的地毯上走过,手碰到金属把手时有被电击的感觉3、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4、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B.闻气味能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C.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D.将两块表面光滑的铅块压紧后,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A.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B.物体受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C.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距离大D.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6、静电处处与人们的生活为伴。
早晨梳头时越梳越乱,甚至“怒发冲冠”;晚上脱衣服时,会伴有蓝色闪光和“啪啪”响声,这些都是静电现象。
以下应对静电的措施中无效的是()A. 设法提高房间湿度B. 尽量选用化学纤维纺织品C. 经常把手放墙上抹一下D. 油罐车的尾部挂一条铁链直达路面7、物质世界多姿多彩,以下与物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巨大的天体是由分子组成,灰尘不是由分子组成B.物质不同状态时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分子的排列方式、作用力的变化无关C.纳米技术研究的都是1mm左右大小的分子D.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结构相似8、关于小粒子和大宇宙,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B.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分的C.“破镜难以重圆”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D.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9、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A.春天,百鸟争鸣B.夏天,波光粼粼C.秋天,丹桂飘香D.冬天,大雪纷飞10、下列现象中不能用静电知识解释的是()A. 电视机和玻璃荧光屏表面上经常有许多灰尘B. 身上的化纤衣服容易吸引灰尘C. 飞机起落架的着陆机轮上的轮胎常用导电橡胶做成D. 书本被水浸湿后,里面的纸张会粘在一起1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B.用鼻子闻到花的香味,表明分子在运动C.磁铁能吸引铁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D.太阳是太阳系中心,也是宇宙的中心12、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C.汤姆生经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二、填空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0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PPT课件
物质的极小 科学家认识物质微小结构的 根方据法观:察到的现象,
提再出(收(一集种证结据构来模证型实的自)己的的猜猜想想),, 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分(提子电出中原性子原)行子星原(模子+型)核((中不(卢质子带(+瑟子)(电查福盖)德)夸尔威克曼克)) (电-)子 (汤姆逊)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4、量天尺的单位: 光年 光在真空中一年所经过的
距离。
天文单地位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5星、系谱在线远“离红我移们”而现去象。说明 6、宇宙大爆炸: 宇宙诞生与距今(150亿)年前的 一全次部大(物爆质炸),及爆(炸时涉间及)了、宇(空膨宙间胀的) ,爆炸导致宇宙降空低间处处( ) ,温度则相应( )。温度至 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
固体 分子间距很小 分子间作用力很大 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体
分子间距较小 分子间作用力较大 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
分子间距很大 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气体
无固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质的极大(宇宙)
1、古人看天: 日心说: 哥白尼
2、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 系统。
3、宇宙
水星 银河系(九太大阳行系星)金地பைடு நூலகம்球
1、什么是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
2、分子直径的数量级?
1010 m
3、分子动理论(分子模型)
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分子分为哪两类?
单质分子
同种原子组成
化合物分子 不同原子组成
5、如何用分子模型解释
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归纳与应用课件及答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没有 用到下列哪项原理( C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D.α粒子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7.【考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解析 A.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 偏转,即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A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 故A不符合题意;B.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 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B在α粒 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C.绝大多数α
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
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
这个现象说明 ( C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运动的
C.分子间存在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1.解析 把加热后的细管推进粗管,减小了PPR管分子 间的距离,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使两根管子很难 被拉开了,故A、B、D错误,C正确. 答案:C.
物理
配粤教沪科版
八年级下册
目 录
CONTENTS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归纳与应用
01 本章思维导图 02 中考真题链接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归纳与应用
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
1.(2022·徐州)如图10-1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一、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组成,掌握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
2.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
3. 了解宇宙的起源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的组成,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铁生锈、燃烧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 物质的组成:介绍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原子的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原子的电子排布。
(3) 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和族的含义。
(4) 化学反应:讲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类型及化学方程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典型的化学反应实例,如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组成、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介绍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的演化过程,以及宇宙的结构层次。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组成2. 原子的结构3. 元素周期表4. 化学反应5. 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物质的组成。
2. 请画出原子结构的示意图。
3. 请列举三种元素,并说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4. 请解释铁生锈的化学反应过程。
5. 请简述宇宙的起源和结构。
答案:1. 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离子。
八年级物理的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课程PPT
根据广义相对论,宇宙可能是一个四维时空的弯曲表面,类似于一 个巨大的球体。
应用
黑洞和宇宙形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终 极命运。
06 量子力学与原子结构
量子力学的起源和发展
19世纪末的物理实验现象
在19世纪末,物理学家们面临着许多无法解释的实验现象,例如 黑体辐射和光电效应等,这些现象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
光是由粒子组成的,每个光子具 有能量、动量和偏振等属性。
光电效应
光照射在物质表面时,可以激发 电子并使其从物质表面逸出,这
一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
光的干涉和衍射
光的干涉
干涉和衍射的应用
当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 会相互叠加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干涉和衍射现象在光学仪器、通信和 测量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光的衍射
光波遇到障碍物或孔洞时,会绕过障 碍物或穿过孔洞继续传播的现象。
光的偏振和全息
光的偏振
光波的电场分量在某一方向上呈 现有规律的振动,这种现象被称
为光的偏振。
光的全息
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 现三维空间信息的全息技术。
偏振和全息的应用
偏振现象在显示技术、光学通信和 摄影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全息技术 在光学存储、显微镜和天文学等领 域有重要应用。
07 宇宙探索与未来展望
宇宙探测器和望远镜
哈勃太空望远镜
01
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恒星、行星和天体,提供了大量关于宇宙
起源、演化和结构的信息。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02
新一代的红外波段观测望远镜,将用于研究行星、星系和宇宙
的起源。
探测器
03
如旅行者号、火星勘测轨道器和火星车等,用于探测太阳系行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课件(新版)苏科版
1.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解析】选A。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下列物体中,占有的空间体积最小的是( )
A.原子核
B.分子
C.地球
D.太阳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了解。太阳
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②分子间是有间隙的;③分子不停地做无
规则的运动;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上述理论与如图所列现象相对应的是②
、③
、
④
。(以上三空选填图中的字母代号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内容的探究。A实验中,墨水能够 扩散到水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实验中,两个铅块 不会分开,而是相互吸引,说明铅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所 以台灯才不会掉下来。C实验中,酒精和水混合后,水分子和酒精 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间隙中,总体积会减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答案:C A B
的引力和斥力。铁棒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减小,斥力起主要作
用,对外表现为斥力;铁棒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引力起主要
作用,对外表现为引力。
答案:斥 引
6.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
。
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
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的有关知识。水与酒精混合,总体
③问题探究:有同学认为铅块被吸住是因为两个铅块挤压时挤 出空气后,因大气压作用而不分开的。这种认识合理吗?为什么? 提示:不合理。可以估算由大气压强产生的力,此力要比铅块的 重力小得多,从而说明不是大气压在起作用,而主要是分子间的 引力使铅块不会掉下来。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答案】C【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错;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错;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错,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正确选C。
【考点】分子电荷宇宙2.科学家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提出了日心说,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答案】哥白尼;牛顿.【解析】解:①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著名“日心说”;②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故答案为:哥白尼;牛顿.【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3.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古希腊大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1400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选填“行星”、“恒星”或“卫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答案】地心;日心;恒星;宇宙在膨胀 (合理即可)【解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对谱线红移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件及答案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知识点 4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
固、液、气态物质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特点,是由于物 质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固态物质中,分子间距离小,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 有规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 近振动(图10-2-2甲).因此,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6.解析 闻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B.“涧松寒转直,山菊秋自香”,说 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C.“杨花柳絮随 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 子的运动,故C正确.D.“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 晴”,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 答案:C.
1.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2.了解扩散现象和分子的热运动,知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
2.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 烈.
样的运动形式.知道物质在不 3.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分子的模型.
停地运动.
4.会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相关
的现象.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的是( A ) A.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B.打开酒精瓶盖可以嗅到酒精气味 C.夏日荷花飘香 D.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
物理
八年级 下册 配粤教沪科版 第十章 10.2
【例1】解析 刮风时灰尘在空中飞舞,是宏观物体的运 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符合题意;打开酒精瓶盖可以 嗅到酒精气味,是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夏日荷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 规则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在一杯热水中加糖,过一段 时间整杯水都变甜了,是糖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022年苏科版物理八下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全章复习与巩固》知识点附练习
《从粒子到宇宙》全章复习与稳固【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2.知道静电现象,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走进分子的世界1.分子:〔1〕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大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如: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那么运动;温度越高,分子无规那么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
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3.解释固、液、气的性质:1.不同物质内局部子间空隙的大小不同;同种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分子间的距离也会不同,比方温度、压强等的变化,都会影响分子间的距离。
2.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又称为热运动。
3.分子相互作用的情况与分子间距离的大小有关。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 m时,这个距离称为分子间的平衡距离,此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 m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 m时,引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很小。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的变化比引力的变化快。
要点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3〕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4〕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建模型 学方法
建模型学方法
建立模型是科学研究过程经常使用的方法。
科学家根据观察到的事实,运用类比、想象等方法,提出一个模型,然后运用这个假设的模型去解释观察到的事实。
并通过对模型的研究来了解本质、揭示规律等。
随着新现象的发现,如果模型不能解释新观察到的事实,说明模型不完善,需要修改或重建。
如:在研究原子的结构时,汤姆生创立了原子的“枣糕模型”,卢瑟福创立了“行星模型”。
如图甲是汤姆生建立的“枣糕模型”,他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球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犹如糕中的枣儿。
如图乙是卢瑟福建立的“行星模型”,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较大的空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
如图乙所示。
上述模型都是建立在实验事实基础上的,发现电子后,汤姆生认为原子还可再分,发现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原子中应该还有带正电的微粒,根据当时对事物的认识,汤姆生把原子构成想象为实心体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水平、手段等提升,卢瑟福做了用a射线去轰击金箔的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粒子几乎不受任何阻挡地穿过金箔,只有少数粒子发生了偏转,可见原子内部并不是实心体,而是空荡荡的,这就证明了汤姆生的“枣糕模型”是不完善的。
科学就是在批判和实践检验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
又如,“地心说”和“日心说”也是人们建构起来的物理模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件: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 (共16张PPT)
例6 下列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 A.分子 、夸克 、质子 、电子
B.分子 、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核 、电子 、质子 、分子 D.分子 、原子核 、质子 、夸克
宇宙探秘知识梳理
• 由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不是 绝对不动的。 • 恒星______ • 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多达1000亿个,宇宙是个 有层次的 天体结构系统。 __________ • 1 L.y.=9.461×1015m 137亿 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 宇宙诞生于约________ 谱线红移 • 证明宇宙在膨胀的证据是:___________
例1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 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 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 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 无规则运动 加快,说明当时 分子_____________ 上升 。 周围的气温突然______
例2
下列事例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 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B ) A.扫地时,灰尘四起
B、C带异种电荷, 或者C不带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题:
1.在干燥的环境中,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与轻小物体靠近,发 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说明玻璃棒 带电 ,此轻小物体
可能 (肯定/可能)是带电体。
2.如图,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握紧,把绳尽可能撕成细丝,用 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的现象是 张开 ,说明的道理 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 3.通草球甲、乙相互排斥,甲、丙相互吸引,如果已知甲带 正电,那么乙、丙的带电情况是( C )
中考一轮复习七:
从粒子到宇宙
上课时间: 上课人:
பைடு நூலகம்
你认为本章知识 点可以分成
几大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从粒子到宇宙(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归纳本章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2、过程和方法:知道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本章知识的应用,体会知识的价值,激发兴趣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识体系的建构
2、探究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
难点:认识微观世界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引导学生自主复习,自己归纳本章所学的知识。
本章知识框架;
二、复习展开
复习展开1
:
知识的理解与辨析
问题一:下列四个例子中,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 、美味佳肴放在餐桌上,香气扑鼻
B 、晒衣服时,衣袖上的水蒸发后变干
C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D 、在白开水中放入一勺糖,白开水会变甜
问题二:水很难被压缩,其原因是( ) A 、水分子之间有空隙 B 、水分子之间有引力
C 、水分子之间有斥力
D 、水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拓展提高:
(1)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区别
(2)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什么实验可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复习展开2:
认识微观世界和宇宙的过程和方法
‘1、人类在探究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取得了那些辉煌成果?
(电子——质子——中子——夸克)
2、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由近及远的,通过观察人们已认识到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
天体结构系统。
大致有哪些层次?
(行星——恒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
3、人们在认识物质的结构是采用了“模型法”,请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结论:
粒子 宇宙 本章知识 分子 分子间有空隙 分子在运动 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原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夸克 电子 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宇宙的结构
1、物质结构的微粒模型(分子)
2、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原子核和电子)
过程的了解与方法的运用
问题三:由于肉眼无法观察到物质的内部结构,这给人们探究物质结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科学家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根据_____________,提出
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
问题四:“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树喜》中的两句诗。
对于前一句,从屋里等角度可以说明什么?
问题五:在日产生活中,你能找到体现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例子吗?比一比谁找得多?
问题六:将夸克、原子、质子、原子核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B、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C、原子、质子、原子核、夸克
D、质子、夸克、原子、原子核
问题七:20世纪20年代,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分析星系的光谱,发现了“红移”
现象,该现象说明星系()
A、靠近我们
B、远离我们
C、保持不动
D、缓慢振动
复习展开3:
体会知识的价值
1、用纳米材料制成的各种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请你通过阅读课本谈谈纳米材
料的一些特性及应用。
2、加速器是探索什么的有力武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3、中国人实现飞天梦的经历,请同学说说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神州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飞行、返回,请同学们提出问题。
延伸提高思考题
问题八:将一匙白糖缓慢的假如一杯满满的水利,糖融化了,可是满满的一杯水却没有溢出来,情节是这个现象。
问题九:现有两个模型:(1)在操场上乱跑的一群孩子。
(2)在教室里坐着上课的哪个模型作为气体模型比较合适?它可以解释气体的那些现象?
三、聚集中考:
例1:下列例子中,不能用分子一直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的理论来说明的是()A.在地上洒水,一会儿地又变干了
B.烧菜时,放一小匙食盐,一会儿菜都有了咸味
C.将黄沙均匀拌入水泥中,成为混凝土
D.关上门窗,然后向房间内喷杀虫剂,一段时间后,房里的蚊虫全部被杀死了
例2: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A.烟雾密度大向下沉
B.烟雾密度小向上升
C.一个人抽烟,其余人羡慕也会跟着抽烟
D.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在空间,空气中含有烟分子,其余人呼吸受到了伤害
例3:两片光滑的玻璃片紧贴在一起,但不能粘在一起,如果在两块玻璃间放一些水,再让它们紧贴在一起,就很难将它们再分开,这是为什么?
分析:两块光滑的玻璃片虽然紧贴在一起,但接触处绝大多数的玻璃分子间的距离都较大,这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所以无法粘在一起;如果在这两块玻璃
片间放些水,由于水流动性较强,可以减小水分子与玻璃分子之间的距离,
分子间较大的吸引力使得它们能粘在一起。
点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只有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才会表现出来。
例4:目前宇宙空间垃圾来自()
A.坠落到地面的卫星残骸
B.工作寿命中止的航天器、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C.“太空实验室”解体在大气层中散落的残骸
D.空间太阳能发电站产生的废弃物
例5: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第五个有能力用自制的运载火箭发射本国自行研制的人造卫星
的国家。
材料二: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材料三:2003年10月15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
(1)酒泉发射中心位于省,我国另一个航天发射中心是。
(2)现在我国已步入世界航天技术先进国家的行列,其标志有。
四、布置作业
1.有些化纤布料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上灰”(脏),这主要是化纤布料容易发生现象,而细小的灰尘造成的。
2.1897年,人类首先发现的第一个基本粒子是。
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
3.弯折一根铁棒要用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
4.经常使用的电风扇,扇叶表面往往会带有一些灰尘,其原因是。
5.主持建立我国第一个原子核科学研究基地——原子能研究所,培养了大批中青年业务骨干,亲自参与我国第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我国物理学家是()
A.李四光 B.袁隆平 C.钱三强 D.沈括
6.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间长了,这些字比刚写上时()
A.容易擦掉 B.难擦掉
C.擦掉的难易相同 D.无法确定擦掉的难易
7.下列情况中,分子间的排斥力起主要作用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用手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
B.把两块表面干净的玻璃用手压紧,它们不结合在一起
C.把木棒折断要用很大的力
D.要压缩铁棒很难
8.阅读探究题: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不同
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
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推动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
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当用毛皮与橡胶棒相互摩擦的时候,已知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毛皮强,
在它们相互摩擦的时候,橡胶棒因电子而带电,毛皮因
电子而带电。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基本相同。
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可以近
似的认为,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如钠
的原子中有11个电子,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为23,则钠原子中有个
质子,个中子。
[教学评价]
1、本节课主题突出,层次分明。
注重学生的发展,围绕知识体系的建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生活与社会中的应用进行复习的展开。
着力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本节课注重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强化训练和反馈,在反馈中进行纠错。
[教学资源]
分子直径的大小及测定方法
我们知道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介绍一种粗略测定的方法——“油膜法”:将一滴油(已知这滴油的体积)滴入平静的水面上,最后形成一个大油斑,测出油斑的面积,用这滴油的体积除以油斑面积,得油斑的厚度,可近似的认为此厚度即为分子直径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