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燃烧的秘密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0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共9张PPT

实验步骤: 第一步:拿一只干燥的漏斗,手捏橡胶塞,罩在点燃
的蜡烛上,仔细观察漏斗颈部的变化,做好记录。 第二步:把一只干净的烧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约
30秒。然后用玻璃片盖住烧杯,把烧杯翻过来。移动玻璃 片留有缝隙,慢慢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再盖紧玻璃片,充 分晃动烧杯,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温馨提示
1、选择两三种可燃物,用镊子夹住,分别在托盘的上方点 燃。 2、分别观察可燃物在燃烧时的火焰的颜色、气味、形状、 烟雾和灰烬等等。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分工合作。 4、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实验结束后,迅速整理好实验器材。
注意:不了解的物体,不要随便燃烧!
蜡烛的燃烧
演示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蜡烛燃烧生杯里的石灰水
变浑浊
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 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燃烧的过程不可逆。
严禁烟火
当心火灾
禁放易燃物
严禁吸烟 禁止带火种
禁打手机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20课《燃烧的秘密》冀教版

20.《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授课题目】20.燃烧的秘密【教材分析】本课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利用图片和“科学在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是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学情简介】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生成新物质。
本课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主要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其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为防止学生乱用火,教材利用图片和“科学在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通过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的意识。
【教学目标】1.探究燃烧过程出现的现象。
2.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
4.能认识物体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会生成新物质的现象。
5.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的实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观察法、实验法【教学准备】教师:湿毛巾,镊子,烧杯,纱布,培养皿,布片,木条,火柴,酒精灯,蜡烛,澄清的石灰水,防火标志图片,有关燃烧的利用及其危害的视频资料或图片。
学生:纸片,记录纸,彩笔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师生活动)阶段目标课后反馈一、导1、出示“火”字。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 冀教版(2)

《燃烧的秘密》教案设计陵园小学王潜学情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
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
教学思路是:先观察一个燃烧过的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产生新物质。
2、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说出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3、认识防火标识,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质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纸片、布片、木片、干树叶、毛线、瓜子皮、蜡烛、火柴、酒精灯、镊子、铁盘、湿毛巾、干毛巾、澄清石灰水、烧杯;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两根木条)师:同学们这两根普通的木条一样吗?两者有什么区别?生:不一样。
一根没有燃烧,一根是已经燃烧过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燃烧过的木条表面发黑。
师:你很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现象很普遍,但是燃烧后怎么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燃烧的秘密》。
(板书课题:燃烧的秘密)二、探究物体燃烧的变化师:为了观察物体燃烧时的变化,桌子上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都有哪些呢?生:有纸片、布片、木条、干树叶、曲别针、瓷片、铜条。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20)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的秘密》是冀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学生在发现生活中燃烧现象的基础上,以蜡烛燃烧进行观察,通过“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的探究活动,观察蜡烛燃烧后杯壁的变化,进而得出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这两组实验使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科学的唯一标准。
二、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成的物质
2、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提猜想—做实验—观现象—论结论”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2、培养学生客观看待实验现象的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重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的变化”
本课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的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从生活中初步了解了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气味等知识。
虽然学生对蜡烛燃烧较熟悉,但是对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比较陌生。
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新鲜事物,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探究相结合,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
六、教具准备:纸片、布片、羽毛、火柴、蜡烛、镊子、铁质托盘、烧杯、澄清石灰水、吸管、课件
七、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八、板书设计
燃烧的秘密
火焰气味灰烬
蜡烛燃烧不可逆
水二氧化碳。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5.20燃烧的秘密冀教版共9张PPT

实验 火柴、纸片、木片、布条、头发、 材料 污物盘、镊子
实验 过程
1、实验时用镊子夹住可燃物,分 别放在污物盘的上面点燃。
2、观察物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 气味、灰烬或者其它现象,并把观 察到的现象写到记录表中。注意 不认识的物体 Nhomakorabea要随便燃烧
认真观察,汇报实验结果
物体 火焰颜色 是否有气味 是否有热量 是否有灰烬 纸片 木片 布条 头发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来思考这样的问题 1、不同物体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烧完后的新物质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
蜡烛燃烧实验步骤
• 1、用干净的烧杯罩在点燃的蜡烛的 火苗上,观察杯壁上的现象。
• 2、把杯子擦干净,将澄清的石灰水 倒进杯子,晃一晃倒出,再罩在蜡烛 上观察现象。
• 3、把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表格 中。
利用燃烧
火灾的危害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燃烧的秘密冀教版

火力发电厂
思考:
怎样更好的利用燃烧发光发热特性来造福人 类,并且避免它的不可逆性给我带来的灾难?
1.发展循 环经济 是转变 经济增 长方式 的唯一 途径 2.发展循 环经济 是我国 实施可 持续发 展战略 的必然 选择 3.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4.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 提 5.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6.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 木 材
燃烧的煤气
燃烧的纸张
燃烧的煤炭
燃 烧 的 汽 车
燃烧的楼房
实验要求:
1、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集气瓶下方大约15秒钟, 观察集气瓶壁的变化,记录现象。
2、 再等大约2分钟,熄灭蜡烛。给锥形瓶盖上 胶塞后,摇晃数次,观察液体的变化,记录现 象。
3、实验结束后,仪器归位,并坐好。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及反思-5.20 燃烧的秘密 | 冀教版

《燃烧的秘密》教学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生成的新物质。
2.了解燃烧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加强防火意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蜡烛燃烧后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实验法。
五、教学用具: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
六、教学思路:1. 选几种不同材料燃烧,观察它们在燃烧时发生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有关现象即可。
3. 了解燃烧过程是否可逆。
4. 结合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 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七、课前准备:1. 上网查找有关燃烧对人类的意义及危害。
2. 分组材料:纸片、布片、木片、干树叶、蜡烛、火柴、镊子。
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导入:老师这有一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播放课件)生:燃烧现象、蜡烛燃烧、火。
师:对!这些都是燃烧现象,物体的燃烧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那物体在燃烧时会发生怎样的奇妙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物体燃烧的秘密吧。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一、物体燃烧的变化教师提问:物体燃烧时会到底会有什么秘密呢?我们一起用桌面上的器材做一组实验来发现燃烧的秘密吧。
教师对器材进行介绍。
这些器材到底应该怎样使用呢?请你认真看老师的实验小提示(请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听:)1.从给出的材料中选择两种,用镊子夹住一端分别点燃。
2.燃烧后的火柴梗请收到托盘里。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物体
实验记录表
火焰颜色
气味
其他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板出课题: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二)实验一:燃烧的变化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实验器材: 酒精灯、镊子、铁托盘、打火机、 木片、纸板、布条、干树枝等
实验过程:用镊子夹住纸板 ,用打火机点燃纸 板以后,把燃烧的纸板放在铁托盘上 观察燃烧的纸板火焰是什么颜色?产生什 么气味?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实验二:燃烧的蜡烛
实验器材: 蜡烛、干燥的烧杯、石灰水、打火机、湿毛巾等
实验过程: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杯壁发生 了什么现象?
再将石灰水倒入杯中,晃动以后倒掉石灰水,再罩 在蜡烛上,观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蜡烛燃烧是本节课的难点,设计这个实验就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课件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 PPT名师课件
•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把观察到的不同物质 燃烧产生的各种现象记录下来,反馈自己 的实验结果,分析结论,找出不同物质燃 烧时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白燃烧的 不可逆变化再举出燃烧带来的利与弊,并 借此增强自身的用火防火安全意识
燃烧的秘密

四单元第四课
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物体在燃烧 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实验材料:纸片、木片、布片、干树叶、动物皮毛等。
实验过程:先后用夹子夹着纸片、木片、布片等点燃,观 察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发出的气味,是否有热放出等。
我认为: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了
提示:澄清 石灰水遇二 氧化碳变浑 浊。
杯壁上的现象
干燥的杯子
有石灰水的杯子
思考 1.物体燃烧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燃烧过程是可逆的,还是不可逆的?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化 学反应。 燃烧后有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 冀教版(4)

燃烧的秘密一.教材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对探究活动的基本过程也有了一些总体的认识。
同时他们对探究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所产生的新物质会非常的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燃烧的相同和不同,认识燃烧现象,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在实验探究中,树立辩证的、客观的看待实验现象的科学态度,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了解燃烧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加强防火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归纳出燃烧的现象;2.难点: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五.实验材料塑料包装纸、树枝、布条、羽毛、毛线、蜡烛、澄清石灰水;水槽、镊子、蒸发皿、小瓷盘、火柴、湿毛巾、锥形瓶。
六.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1.提问:课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幅图片,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2.谈话:看到这浓烟,老师不禁想问物质在燃烧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除了这烟,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想不想去探究探究,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一起来研究燃烧的秘密。
二、围绕问题,科学探究:(一)认识到燃烧就在身边3.提问:同学们,你都见过身边哪些物质的燃烧?4.追问:看来很多物质都能燃烧,你有见过它们燃烧时的现象吗?(不要总结)(二)观察不同物体燃烧时的情景5.谈话:生活中为了安全,我们很少去燃烧物质,而今天,机会来了,想不想近距离的去观察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期待吗?6.图片:实验用到的材料有蒸发皿、镊子、火柴以及湿毛巾;被燃烧的物体有毛线、干树叶、橡皮筋;羽毛、纸和塑料袋,每组任选三样进行燃烧。
冀教小学科学四下册《20燃烧的秘密 》word教案 (3)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有趣的变化20.燃烧的秘密教学分析:《燃烧的秘密》是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的其中一课.本课的意图是,通过让学生探究常见的燃烧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从而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化学变化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从小树立“生活处处有科学”、“学以致用”的观念,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对教学内容做了适当的调整.教学思路是:先探究一个具体的燃烧现象,再比较一些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然后归纳出“物体燃烧会产生新的物质,不同材料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也不同”这个科学知识,最后,根据这一个知识点,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因此,整个教学内容由三个活动组成.活动1: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蜡烛燃烧这一现象引入,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有没有什么变化?”.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指导学生进行猜想.活动2:观察其它物体(纸、布)燃烧的变化.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我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活动3:根据不同毛线燃烧产生的物质的不同来辨别真假羊毛线.这个探究活动体现的是“学以致用”、“生活处处有科学”,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实验、观察和记录的态度和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在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⒈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兴趣.⒉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科学知识目标:⒈能说出燃烧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⒉能通过实验发现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燃烧的实验,指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指导学生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课时:1节教学准备:纸、布、羊毛线、普通毛线,打火机、蜡烛、铁罐、镊子、锥形瓶(2个,其中一个内装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⒈引入师述:说起火,我们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火的重重“包围”之中:在家里,打开煤气炉,一股蓝色的火焰便升腾起来;走进教室,脚下的水泥、瓷砖是燃烧制成的;出门时乘坐的飞机、火车、轮船、汽车,都是靠“内燃”发动机才动起来的.那么,物体在燃烧时有些什么秘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⒉新授⑴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①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蜡烛燃烧后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师述: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种常见的物品.这是什么?(示蜡烛)蜡烛燃烧,很多人都见过,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蜡烛燃烧后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说出简单依据.③介绍实验方法,指导做实验验证猜想.(方法:用锥形瓶倒扣在蜡烛上,观察现象;然后迅速把锥形瓶翻转并倒入澄清石灰水,摇晃,观察现象.)④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⑤各组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最后得出: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⑵观察其它物体燃烧的变化.①师述:试试用纸、布来燃烧,看看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做好燃烧实验.(提示:实验中有哪些步骤?要注意什么?哪一个步骤最重要?我们应该怎样做?)③学生分组实验、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课堂.④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现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物体燃烧有新的物质产生,不同的物体燃烧产生的新物质不同.⑶拓展活动:辨别真、假羊毛线.①师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物体燃烧的变化来解决一些问题.如:我这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毛线,你们来看看,哪根是羊毛线?哪根是普通毛线?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③教师介绍购买羊毛围巾的事例.④组织学生做实验,教师提示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⑤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这时才告诉学生羊毛线燃烧的特点.⒊教师简单小结本课内容,提醒学生用火安全.板书:燃烧的秘密物体燃烧有新的物质产生,是不可逆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5.20 燃烧的秘密 |冀教版(21)

《有趣的变化——燃烧的秘密》详细教案执教: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王保红一、教学内容分析:《燃烧的秘密》是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学期《有趣的变化》单元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过程以及某些物体混合后能够产生新物质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体燃烧是发生怎样变化而设计的。
本课设计思路是,从观察多种物体燃烧现象入手,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有关燃烧的问题;进而通过对具体的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这一问题的猜想、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整理资料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到物体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认识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正反两面的影响,增强学生安全用火意识。
二、教学目标:1.观察记录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各种现象。
2.对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进行假设。
3.用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4.能说出燃烧时产生的物质。
三、教学重点:假设并验证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四、教学难点: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新物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五、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可燃烧物品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托盘、打火机、漏斗、烧杯、蜡烛、镊子、澄清石灰水和实验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推测现象导语: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当点燃这个“火”字时,会有什么现象出现呢?(教师出示一个用棉花做成的一个“火”字,贴在托盘上。
)学生说出自己的推测。
2.观察演示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预测学生回答:火瞬间燃烧了棉花拼成的“火”字;看到了红色的火苗;看到棉花烧完后,还残留一些灰烬。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像棉花这样被点燃的现象,在科学上我们称其为“燃烧”。
(板书:燃烧)3.激发兴趣导语:燃烧有很多秘密,你想知道什么?预测学生回答:我想知道燃烧的东西会不会和没燃烧的东西一样;我想知道燃烧后会不会有特殊的气味;我想知道火会不会瞬间把黑板一样大的棉花点燃……小结:各组同学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揭开燃烧的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的变化
选一些材料试一试。
木片
布片
注意:用镊子夹住可燃物在铝盘上部点燃; 闻气味时要用手煽气,让少量气体通过鼻孔; 注意物体燃烧时火焰颜色、气味的变化; 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燃烧。
纸片
燃烧的变化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谢谢
燃烧的利弊
生活中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人们是怎样利用燃烧的?
生火
取暖
内燃机
孔明灯
燃烧的利弊
燃烧又会带来哪些危害?
爆炸
火灾
烧伤
燃烧的利弊
了解“森林大火的危害”。谈谈你的感受。
据统计,1950年至1998年全国共发 生森林火灾68万次,平均受害森林面积 约80万公顷。
火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十分严重。1987年5月6日,中国大兴安 岭地区燃起特大森林大火,持续27个昼 夜,三座城市变成废墟,193人丧生, 烧毁林木3960万立方米,大量的野生动 物被烧死或迁移。
燃烧的利弊
了解“森林大火的危害”。谈谈你的感受。
世界范围内的森林大火也频繁发 生。2001年末,澳大利亚发生的森林 大火几乎成了该国历史上的一次生态
灾难。
认识这些安全标识吗?怎样才能安全用火?
小心爆 炸
小心火 我们要注意防火,灾不要随
便玩火,不要随便燃放鞭炮, 看到有不良行为要制止,从小 养成安全用火习惯。
燃烧的变化
试试看,将干燥的烧杯倒扣在火苗上,再将沾有澄清 石灰水的烧杯倒扣在火苗上,仔细观察杯壁,对比一下你 发现了什么?
燃烧的变化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杯壁上的现象
干燥的杯子 有石灰水的杯子
杯壁内有水雾出 现
澄清的石灰水变 成乳白色,杯壁 不再透明
实验结论 有水生成
有二氧化碳生成
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且燃烧过程是不可逆的。
物体
火焰颜色
气味
纸片
布片
木片
燃烧的变化
这些物质在燃烧时的变化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发光发热。 不同点:发出的气味,
火焰的颜色, 燃烧火苗的大小。
燃烧的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
燃烧的变化
一起做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吧! 试试看,往澄清石灰水吹一口气,你
发现了什么?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我们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说明了什么? 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