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整理)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XX标准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XX-XXXX条文说明2009年青岛目次1 范围 (4)5 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管理 (4)6 资料数据收集 (4)7 危险辨识和单元筛选 (5)8 泄漏场景及频率 (5)9 源项和气云扩散 (8)10 暴露影响 (10)11 风险计算 (11)1 范围使用本标准时,不但要注意满足本标准的要求,还应符合陆上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装置或设施相关的法规、规则和规章的要求。
5 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管理5.1 由于定量风险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应对对整个评价工作的流程进行项目管理,主要步骤及每一步的具体内容如下:a)了解用户需求在制定项目计划之前,必须了解用户的需求,包括对评价报告及记录研究结果的特殊要求。
这些特殊要求特别是记录文件可能会明显增加项目的工作量。
b) 确定研究目的和目标不同的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的研究目的有所不同,如评价降低风险的措施、优化安全投资、评价企业资产风险、评价企业员工的风险以及企业周边的社会风险、判断是否满足法律或管理机构的要求、协助制定紧急预案等。
c) 确定研究深度研究深度决定评价项目所需的资源、预算以及时间,因此应选择合适的研究深度。
研究深度可由以下三个方面确定:(1)风险评价技术(后果、频率及风险)(2)选择的事故数目(个别单元和场景、有代表性的单元、扩展的单元清单)(3)研究复杂度(简单、一般、复杂)——制定评价导则定量风险评价规则有利于项目的有效进行,具体内容见5.2。
——制定项目计划每一个定量风险评价项目都应编制书面的项目计划,该计划可为项目小组的成员提供沟通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团队建设和确定研究方向。
只有通过编写这样一份书面计划,研究的各个方面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需要强调的是,在项目计划中应详细列出所需的资源、项目进度的时间安排、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以及费用预算。
——项目执行在制定工作范围时,项目经理应按照项目计划的进度安排衡量项目进度。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2017-01-14 11:35:37)1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术语和定义2.1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绝热温升△ T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 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 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工艺温度T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 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 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程度相关, 反应物料的累积程度越大, 反应发生失控后, 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 越高。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最新版】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1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编制说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2009年10月1 任务来源 (2)2编制过程 (2)2.1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 (2)2.2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 (4)2.3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5)2.4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5)2.5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 (6)3 章、节主要内容 (6)3.1范围 (6)3.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3术语和定义 (7)3.4目的和基本程序 (7)3.5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管理 (7)3.6资料数据收集 (7)3.7危险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 (7)3.8泄漏场景及频率 (7)3.9源项和气云扩散 (7)3.10暴露影响 (7)3.11风险计算 (7)3.12风险评价 (7)3.13附录 (7)4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8)5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水平对比 (8)6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8)7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9)8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9)1 任务来源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技术复杂的安全评价方法,不仅要对事故的原因、场景等进行定性分析,还要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计算,并将量化的风险指标与可接受标准进行对比,提出降低或减缓风险的措施,整个评价过程需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目前,美国、英国、荷兰已制定出具体的适合自己国情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并广泛应用,而国内化工企业还没有适合的风险标准和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在数据采集、危险识别、单元选择、事故模式和风险度量等方面没有规范法。
为了完善定量风险评价体系,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的主要元素,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制定《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导则》。
2009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下达2009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9〕34号),本标准予以立项。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1. 确定评价范围及数据来源:确定评价的化工企业及受评对象,确定数据来源,包括企业的历史事故记录、生产工艺与设备、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环境质量等,数据来源包括企业内部数据以及相关行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
2. 确定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基于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所要评价的对象,确立适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如定量风险分析、层次分析法、故障树分析等方法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指标。
3. 进行评估分析:收集所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事项进行识别,包括各类可能的事故情况、事故频率、事故后果等,分析风险发生概率与影响程度等。
4. 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制定应急预案、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设备检修与维护制度、增强员工教育与培训等。
5. 定期评估与更新: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定期评估与更新,不断完善和提高管理水平,防范化工企业发生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保护劳动者和公众利益。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解读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2017年一月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术语和定义2.1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绝热温升厶忌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5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工艺温度T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导则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导则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导则包括以下内容:
1. 目的和范围:明确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范围和相关职责,为化工企业提供一个实施风险分级管控的指导性文件。
2. 术语和定义:对风险、危险源、风险评价、风险分级等术语进行定义,以便在实施导则过程中对相关概念有统一的理解。
3. 职责: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4. 风险识别:介绍风险识别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价。
5. 风险评价: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和流程,包括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损失等方面造成的风险程度。
6.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便于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7. 风险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等。
8. 监督与检查: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9. 文件管理:对风险分级管控相关的文件进行归档和管理,以便于查阅和追溯。
10. 持续改进:根据实际情况对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施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时,应严格按照本导则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风险管控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对于不同等级的风险应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
量化风险评价(QRA)及危险源辨识
主要培训交流内容:
1、《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AQ/T3046-2013)主要内容释疑
包括: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管理、资料数据收集、危险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泄漏场景及频率、源项和气云扩散、暴露影响、风险计算、风险标准、风险评价等;
2、定量风险评价基本程序;
3、危险辨识(HAZID)常用方法;
4、潜在安全隐患识别与评价;
5、定性/量化风险分析与评价;
6、事故发生频率分析/后果分析;
7、装置内建筑物的抗爆分析简介;
8、安全风险的计算;
9、成本效益分析;
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实施中的疑难问题;
11、安监总局40号令—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解读;
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辨识指标;
13、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路径、风险评价需要关注的因素。
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导则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化工园区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的程序、内容、报告编制等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化工园区的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65 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技术基本要求GB/T 36762 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GB 36894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风险基准GB/T 37243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外部安全防护距离确定方法GB/T 42078 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74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160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48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 51283 精细化工企业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B 51428 煤化工工程设计防火标准GB 55037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SH 3038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电力设计技术规范SH/T 3060 石油化工企业供电系统设计规范T/CPCIF 0049 化工园区事故应急设施(池)建设标准T/CPCIF 0050 化工园区危险品运输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化工园区chemical industry park由省级人民政府认定,以发展化工产业为导向、地理边界和管理主体明确、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完整的工业区域。
3.2个人风险individual risk假设人员长期处于某一场所且无保护,由于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3社会风险societal risk群体(包括周边企业员工和公众)承受危险化学品企业危险源某种程度伤害的频发程度,通常表示为大于或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计频率(F),以累计频率和死亡人数之间关系的曲线图(F-N 曲线)来表示。
六项标准规范化工定量风险评价
六项标准规范化工定量风险评价由国家安监总局组织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的《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氨气检测报警仪技术条件和检测方法》、《爆燃安全泄放标准》、《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管理规范》、《乙醇汽油安全规程》和《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标准》6项标准12月21日印发各地征求意见。
专家认为,标准的颁布实施,将使我国化工行业定量风险评价长期以来没有统一标准的局面彻底改观,化工安全评价工作将趋于合理规范化。
其中,《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规定了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过程中的技术要求,适用于陆上化工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和在役装置(设施)的定量风险评价。
据了解,定量风险评价是对危险进行识别、定量评价,作出全面、综合的分析,借助于定量风险评价所获得的数据和结论,并综合考虑经济、环境、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因素,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程序及措施,为设计、运行、安全管理及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一项工作方法。
目前,美国、英国、荷兰已制定出具体的适合自己国情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并广泛应用。
据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张海峰介绍,近年来,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在国内石油化工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如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先后开展了烟台万华光气项目风险评估、上海化工园区风险评估、澳门LNG接收站风险评估等定量风险评价;中石油开展了《中国石油唐山LNG项目接收站工程定量风险评价研究》等项目的评价;中海油在LNG接收站、海上平台的重大项目均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价。
但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没有定量风险评价标准和完善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在数据采集、危险识别、单元选择、事故模式和风险度量等方面都不规范,在危险源识别中如何选择装置,泄漏段位的划分、模型及泄漏频率的确定等还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比如,在资料收集上需要规范定量风险评价的数据种类、采集原则和标准,如人口的流动性因素、人口边界范围,估算人口的原则、点火源的辨识,不同类型点火源如点型、线型、面型的点火概率的确定等。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解读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2017年一月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解读
精心整理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2017年一月1范围22.12.2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2.42.5MTSR控后,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越高。
2.6精细化工产品原化学工业部对精细化工产品分为:农药、染料、涂料(包括油漆和油墨)、颜料、试剂和高纯物、信息用化学品(包括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能接受电磁波的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粘合剂、催化剂和各种助剂、化工系统生产的化学药品(原料药)和日用化学品、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功能膜、偏光材料等)等11个大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中反应安全风险较大的有:化学农药、化学制药、有机合成染料、化学品试剂、催化剂以及其他专业化学品制造企业。
33.13.2备。
3.3实验能力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单位需要具备必要的工艺技术、工程技术、热安全和热动力学技术团队和实验能力,具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认可实验室)资质,保证相关设备和测试方法及时得到校验和比对,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4反应安全风险评估方法4.1单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依据反应热、失控体系绝热温升、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进行单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
4.2混合叠加因素反应安全风险评估4.355.1技术数据。
主要数据包括物料热分解起始分解温度、分解热、绝热条件下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为24小时对应的温度。
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导则(试行)
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导则(试行)1 总则为指导、规范我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提高安全监督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规定了河南省化工园区(聚集区)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的一般原则、程序、方法、内容和基本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规划、在建或建成的化工园区(聚集区)的风险评价与安全容量分析工作。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 化工园区(集聚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化工企业及其相关联的或非相关联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
3.2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存储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3 风险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事件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 风险评价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风险评价可针对一个特定的对象,也可针对一特定的区域范围。
3.5 定量风险评价对某一设施或作业活动中发生事故频率和后果进行综合定量分析,采用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描述风险程度,并与风险可接受标准比较的系统方法。
3.6 个人风险化工园区(聚集区)内部或周边某一固定位置的人员,由于发生事故而导致的死亡频率,单位为次/年。
3.7 社会风险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以上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F),也即单位时间内(通常每年)的死亡人数。
常用社会风险曲线(F-N曲线)表示。
3.8 安全容量一定的经济、技术、自然环境、人文等条件下,化工园区(聚集区)在一段时期内对园区内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周边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最高限度,也即对风险的最大承载能力。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 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 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知识讲解
附件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导则(试行)1 范围本导则给出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流程、评估标准指南,并给出了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示例。
本导则适用于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的评估。
精细化工生产的主要安全风险来自工艺反应的热风险。
开展反应安全风险评估,就是对反应的热风险进行评估。
2 术语和定义2.1 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TMR ad失控反应体系的最坏情形为绝热条件。
在绝热条件下,失控反应到达最大反应速率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失控反应最大反应速率到达时间,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致爆时间。
TMR ad 是温度的函数,是一个时间衡量尺度,用于评估失控反应最坏情形发生的可能性,是人为控制最坏情形发生所拥有的时间长短。
2.2 绝热温升ΔT ad在冷却失效等失控条件下,体系不能进行能量交换,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全部用来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是反应失控可能达到的最坏情形。
对于失控体系,反应物完全转化时所放出的热量导致物料温度的升高,称为绝热温升。
绝热温升与反应的放热量成正比,对于放热反应来说,反应的放热量越大,绝热温升越高,导致的后果越严重。
绝热温升是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是评估体系失控的极限情况,可以评估失控体系可能导致的严重程度。
2.3 工艺温度T p目标工艺操作温度,也是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
冷却失效时,如果反应体系同时存在物料最大量累积和物料具有最差稳定性的情况,在考虑控制措施和解决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反应过程中冷却失效时的初始温度,安全地确定工艺操作温度。
2.4 技术最高温度MTT技术最高温度可以按照常压体系和密闭体系两种方式考虑。
对于常压反应体系来说,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体系溶剂或混合物料的沸点;对于密封体系而言,技术最高温度为反应容器最大允许压力时所对应的温度。
2.5 失控体系能达到的最高温度MTSR当放热化学反应处于冷却失效、热交换失控的情况下,由于反应体系存在热量累积,整个体系在一个近似绝热的情况下发生温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编制说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2009年10月1 任务来源 (2)2编制过程 (2)2.1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 (2)2.2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 (4)2.3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 (5)2.4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 (5)2.5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 (6)3 章、节主要内容 (6)3.1范围 (6)3.2规范性引用文件 (6)3.3术语和定义 (7)3.4目的和基本程序 (7)3.5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管理 (7)3.6资料数据收集 (7)3.7危险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 (7)3.8泄漏场景及频率 (7)3.9源项和气云扩散 (7)3.10暴露影响 (7)3.11风险计算 (7)3.12风险评价 (7)3.13附录 (7)4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和预期的经济效益 (8)5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及水平对比 (8)6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标准的协调性 (8)7贯彻实施标准的措施和建议 (9)8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9)1 任务来源定量风险评价是一种技术复杂的安全评价方法,不仅要对事故的原因、场景等进行定性分析,还要对事故发生的频率和后果进行定量计算,并将量化的风险指标与可接受标准进行对比,提出降低或减缓风险的措施,整个评价过程需按照一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目前,美国、英国、荷兰已制定出具体的适合自己国情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并广泛应用,而国内化工企业还没有适合的风险标准和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在数据采集、危险识别、单元选择、事故模式和风险度量等方面没有规范法。
为了完善定量风险评价体系,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的主要元素,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项制定《石油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导则》。
2009年2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关于下达2009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9〕34号),本标准予以立项。
在起草过程中,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三司建议,扩大标准范围,将标准名称变更为《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2编制过程课题组成员于2009年1-4月进行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内外标准调研,确定所制订的标准结构和内容;2009年5-8月起草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稿,形成征求意见稿,2009年9-11月提交标准文本、编制说明初稿,进行征求意见。
2.1组织项目调研,找出问题所在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定量风险评价技术在国内石油化工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如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先后开展了烟台万华光气项目风险评估、上海化工园区风险评估、澳门LNG接收站风险评估等定量风险评价,中国石油开展了《中国石油唐山LNG项目接收站工程定量风险评价研究》等项目的评价,中海油在LNG接收站、海上平台的重大项目均进行了定量风险评价。
与国外相比,我国还没有定量风险评价标准和完善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在危险源识别中如何选择装置;泄漏段位的划分、模型及泄露频率的确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目前,在国内化工行业定量风险评价中存在许多需要规范的地方:1、资料收集的规范性定量风险评价需要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数据量较大,因此需要一个由各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才能很好地完成。
其中安全工程师、工艺工程师、设备工程师、熟悉软件操作的人员是必需的。
在定量风险评价中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危害信息、设计和运行数据、减缓控制系统、管理系统、自然条件、历史数据和人口数据等。
可靠的数据是保证评价结果合理性的前提,在定量风险评价中,对所有相关数据的收集,以尽可能地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同时也是对评价的边界的限定。
目前,国内在化工行业定量风险评价方面,缺少相应的规定来规范定量风险评价的数据种类、采集原则和标准,如人口的流动性因素、人口边界范围,估算人口的原则、点火源的辨识,不同类型点火源如点型、线型、面型的点火概率的确定等,导致各评价项目数据采集的不规范、不完整或存在错误的数据来源。
因此,规范化QRA资料的采集,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全面性是保证QRA结果的合理性的重要步骤。
2、评价装置或单元划分的规范性根据帕累托定律,系统的风险往往只由少数单元决定,为避免过大的计算量,需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选择出对整个系统影响较大、风险较高的单元进行风险计算。
这就需要开展危险辨识,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评价区域进行危险辨识,以确定哪些易燃、易爆、活性和有毒物质存在重大事故风险,哪些工艺故障或错误容易产生非正常情况并存在重大事故风险。
在确定定量风险评价包含的装置或单元时,需要得到评价单位和企业共同参议,尽量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
需要规范定量风险评价中所包含的评价装置或单元的原则;推荐辨识方法,防止漏掉具有重大风险的设施。
常用的系统危险识别方法,如安全检查表(Checklist)、“如果-怎么样”分析法(What-if)、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故障树分析(FTA)及危险度评价法等;其他危险源辨识方法,如事故案例分析和重大危险源分析等。
3、事故模式的规范性为了便于进一步量化风险分析的需要,需要将工艺过程划分不同的泄漏段位,选取泄漏模式,合理估算泄漏时间和泄漏总量。
目前,国内石油化工定量风险评价,对泄漏模式还没有统一的做法,美国API581中规定了开展RBI的孔尺寸系列和泄漏时间和总量的确定原则;“紫皮书”中给出了不同石油化工工艺设备的泄漏模式及其概率。
频率的分析主要包括不同泄漏模式基础泄漏频率的分析、基础泄漏频率的必要修正、泄漏后事故场景的频率分析、火源点火可能性的分析等。
基础泄漏概率一般通过历史事故统计分析得到。
目前,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如挪威船级社(DNV)、英国健康和安全局(HSE)、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等都有类似的数据库,可直接获得各类设备的泄漏概率。
此外,需针对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基础泄漏概率进行设备修正和管理修正。
危险品泄漏后可能会因周围环境情况的不同产生不同的事故类型,如池火、喷火、闪火、蒸气云爆炸和BLEVE 等。
因此,需通过事件树的分析(ETA)确定不同事故类型发生的频率。
在这一过程中,要同时确定不同类型点火源如点型、线型、面型的点火概率。
此外,为计算社会风险,要确定人员出现的概率,包括在室内、室外出现的频率和白天、夜间出现的频率等。
规范化的泄漏模式和频率修正才能保证泄漏频率、事故后果和风险的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4、风险度量和风险标准不统一定量风险评价的核心内容是评价区域内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绘制个人风险等值线和社会风险曲线。
风险标准是用来判断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及对风险的重要性加以判断的准则,目前,没有统一的化工行业的推荐风险标准,推荐一个合理可行的可接受风险准则极为必要。
2.2查阅国内外资料,确定研究路线国外企业定量风险评价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已制定出具体的适合自己国情的定量风险评价导则。
国外采用的标准主要有:(1)VROM“Guidelines for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2)BSI. 2002. “Application of Fire Safety Engineering Principles to the Design of Buildings”British Standards Published Document PD 7974: 2002. London: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3)STD.API/PETRO PUBL 581 ENGL 2000 “Risk-Based Inspection Base Resource Document”(4)API PUBL 1628, 1996 “A Guide to the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ofUnderground Petroleum Releases”(5)API PUBL 1628, 1996 “A Guidance Manual for Modeling Hypothetical Accidental Releases to the Atmosphere”(6)American standard, Designation: E 1776–07“Standard Guide for Development of Fire-Risk-Assessment Standards”(7)BS 7899-2:1999“Code of practice for Assessment of hazard to life and health from fire”(8)BS EN ISO 17776:2002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Offshore production Installations-Guidelines on 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到目前为止,虽然在安全生产领域,我国已在定量风险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HJ/T 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源项和气云扩散计算做了简要概述,SY/T 6714-2008《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对失效后果、泄漏频率、泄漏频率修正及风险计算等做了详细的规定。
本课题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参考资料,制定了本项目的制定原则和技术规范。
2.3符合应用实际,制定编制原则本标准的定位:为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价技术提供规范性依据。
因此,本标准的原则应该体现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即综合考虑国外其他国家或机构对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的规定和国内化工企业的现实性。
2.4参照国标要求,设计框架结构本部分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参照SY/T 6714-2008《基于风险检验的基础方法》和《TNO Purple Book Guidelines for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的内容而制定。
框架结构要现国家安全法规、标准的原则要求,并尽可能考虑国内化工企业现状。
因此,在设计框架结构、选择内容支柱时,突出现实可操作性。
框架结构形式如下:——前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目的和基本程序——定量风险评价项目管理——资料数据收集——危险辨识和评价单元选择——泄漏场景及频率——源项和气云扩散——暴露影响——风险计算——风险评价——附录——附:条文说明2.5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在拟定好编写原则和框架结构以及对调研收集到的信息、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的基础上,2009年5月初开始编写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