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发 散 风 热 药 性 味 辛 凉 ,以 发 散 风 热 为 主 ,适 用 于 发 热 重 ,微 恶 寒 ,头 痛 ,咽 喉 肿 痛 ,口 渴 ,舌 尖 红,苔薄黄,脉浮数的风热表证。常用药物有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蝉蜕等。
2、主 要 兼 有 功 效 主 治 :本 类 药 物 以 其 祛 风 之 功 ,还 兼 收 止 痒 ,通 鼻 窍 之 效 ,又 常 用 于 风 邪 郁 闭 肌 表 之 皮肤瘙痒,风邪郁阻肺窍之鼻塞不通。部分解表药物还有宣表透疹、止咳平喘、止痛、利水消肿等功效, 也可用于风寒湿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化湿药
化湿药 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 湿 药 ,大 多 气 味 芳 香 ,故 又 称 为 “芳 香 化 湿 药 ” 。使 用 化 湿 药 后 ,可 以 使 湿 化 除 ,从 而 解 除 湿 困 脾 胃 的 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 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 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化湿药性味大都辛温,归入脾胃,而且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 于温燥。 主要药:霍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 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跟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 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 2. 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 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 3. 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 4. 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三、性能特点 根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1、药 性 :发 散 风 寒 药 主 治 表 寒 证 ,发 散 风 热 药 主 治 表 热 证 。前 者 性 味 多 辛 温 ,发 汗 作 用 较 强 ;后 者 性 味多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 2、药 味 :解 表 药 大 多 气 味 芳 香 ,性 质 轻 宣 疏 散 ,主 要 用 以 发 散 表 邪 ,故 一 般 为 辛 味 ;发 散 风 热 药 又 因 能清泄,而多兼苦味。 3、归 经 :因 为 肺 合 皮 毛 ,开 窍 于 鼻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亦 主 一 身 之 表 ,故 解 表 药 的 解 表 功 效 应 归 太 阳 病 或 膀 胱经的证侯,现代中药学多言其归肺经,而古代本草多言其归太阳经或膀胱经 4、升 降 沉 浮 :其 作 用 趋 向 以 升 浮 为 主 ,其 中 兼 能 平 喘 、止 咳 或 清 泄 者 ,在 升 浮 为 主 的 同 时 又 具 有 沉 降 之性。 5、 毒 性 : 根 据 狭 义 毒 性 , 本 章 中 的 细 辛 、 苍 耳 子 为 有 毒 之 药 。 四、配伍应用 表证兼里寒者,配伍温里药;兼里热者,配伍清热药;兼暑邪者,配伍解暑药;兼湿邪者,配伍化湿 药或其他祛湿药;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应根据虚证的不同,将解表药分别与补气、养 血、助阳、滋阴等补益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五、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1、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 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2、 解 表 药 发 汗 作 用 有 强 有 弱 , 须 视 病 症 具 体 表 现 选 择 应 用 。 3、 对 解 表 药 发 汗 力 较 强 的 药 物 应 控 制 用 量 , 中 病 即 止 , 以 免 发 汗 太 过 而 耗 伤 津 液 , 导 致 亡 阳 或 亡 阴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 1)发 散 风 寒 药 性 味 辛 温 ,以 发 散 风 寒 为 主 ,适 用 于 恶 寒 重 ,发 热 ,无 汗 ,头 身 疼 痛 ,鼻 塞 流 涕 ,苔 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紫苏、羌活、白芷、生姜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七,常用解表药功效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4、 温 暖 季 节 及 东 南 地 区 用 量 宜 小 , 寒 冷 季 节 及 西 北 地 区 用 量 可 酌 情 增 大 。 5、 解 表 药 一 般 忌 用 于 表 虚 自 汗 、 阴 虚 发 热 、 久 病 体 虚 及 失 血 等 症 。 6、 解 表 药 多 属 辛 散 轻 扬 之 品 , 不 宜 久 煎 , 以 免 有 效 成 份 挥 发 而 降 低 疗 效 。 7、解 表 药 虽 能 透 过 发 汗 解 发 散 风 寒 药 ,性 味 多 为 辛 温 ,发 汗 作 用 较 强 。适 用 于 感 冒 风 寒 ,呈 现 恶 寒 发 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 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 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久患疮痈,淋病,失血等症,都应慎用。 8、解 表 药 根 据 自 身 特 点 ,春 夏 腠 理 疏 松 ,容 易 出 汗 ,用 量 宜 轻 ;秋 冬 腠 理 致 密 ,不 易 出 汗 ,用 量 宜 重 。 六、临床应用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也即《内经》所说 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1、 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 、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 解表者。
解表药
解表药 一、含义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根据解表药的 药性和主治差异,一般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二、功效与主治 1、共 有 主 治 功 效 :解 表 药 多 属 辛 散 之 品 ,皆 具 有 发 汗 解 表 的 功 效 ,主 要 治 疗 外 感 表 证 。症 见 怕 冷 、发 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其中∶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1. 化湿:扁豆(补虚药) 2. 化痰湿:石菖蒲(开窍药) 3. 清化湿热:海桐皮(祛风湿药) 4. 温燥寒湿:白芷(解表药)、橘皮(理气药)、半夏、南星(化痰止咳平喘药)、白术(补虚药)。 5.凡 气 味 芳 香 , 性 偏 温 燥 , 具 有 化 湿 运 脾 作 用 的 药 物 , 称 为 化 湿 药 。 本类中药气味芳香,性质温燥,具有宣化湿浊、疏畅气机、健脾醒胃等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 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病症。 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清热药
清热药 [含 义 ]凡 药 性 寒 凉 , 以 清 解 里 热 为 主 要 作 用 的 药 物 , 称 为 清 热 药 。 [性 能 功 效 ]清 热 药 药 性 大 多 寒 凉 ,少 数 平 而 偏 凉 ,味 多 苦 ,或 甘 ,或 辛 ,或 咸 。主 能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 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 [适 应 范 围 ]主 要 用 于 热 病 高 热 、痢 疾 、痈 肿 疮 毒 、以 及 目 赤 肿 痛 、咽 Biblioteka Baidu 肿 痛 等 呈 现 各 种 里 热 证 候 、即 是 《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 候,当忌用。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 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 于 体 质 虚 弱 的 患 者 使 用 本 类 药 物 时 ,当 考 虑 照 顾 正 气 ,勿 令 伐 太 过 ,必 要 时 可 与 扶 正 药 物 配 伍 应 用 。
利水渗湿
中药利水渗湿药基本作用是什么?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 水肿。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 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 target=_blank>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 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临床应用时,宜按病 证选用药物,并适当配伍。据现代研究,这类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如下。 ( 1) 利 尿 作 用 : 本 类 药 物 大 部 分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利 尿 作 用 , 如 茯 苓 、 泽 泻 、 木 通 、 金 钱 草 、 半 边 莲 、 猪苓、玉米须、瞿麦、扁蓄等。泽泻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因生产季节、用药部位、炮制方法不同而效果亦异。 开花后采集的半边莲比开花前的利尿作用强。金钱草、半边莲长期连续应用,利尿作用逐渐减弱。由半边 莲中所提得的半边莲素静注对犬有非常显著的利尿作用,2mg/kg 利尿强度与 10mg/kg 撒利汞相当。扁蓄、 金钱草、泽泻等药物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钾盐有关。 猪苓对人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氯排出增加,家兔口服其煎剂呈现利尿,但腹腔注射流浸 膏则利尿作用软弱。茯苓利尿作用可因动物种类而异。正常人、家兔及大鼠口服车前子煎剂无明显利尿作 用 ,车 前 子 乙 醇 水 提 液 对 犬 无 利 尿 作 用 ,但 增 加 尿 中 氯 、钠 离 子 排 泄 量 ,并 使 血 浆 中 氯 、钠 离 子 浓 度 升 高 , 血液 pH 降低。地肤子无利尿作用,氯化钠排泄量增加是灰分所致。 茯苓与其他药物配伍,如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和 白术)等利尿作用显著。导水茯苓汤对正常人或动物利尿效果不明显或较弱,而治疗慢性肾炎,对浮肿严 重患者的作用较显著。 ( 2)抗 菌 作 用 :利 水 渗 湿 药 ,特 别 是 利 尿 通 淋 药 ,经 体 外 抗 菌 试 验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抗 菌 作 用 ,茵 陈 对 结核杆菌及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扁蓄浸出液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泽泻能抑制 结核杆菌的生长,木通水煎剂及半边莲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浸剂在试管内 对许兰氏黄癣菌、粤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利胆作用:中医用茵陈治疗黄疽,动物实验也证明,茵陈及其有效成分 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 增加胆汁的排泄,有明显的利胆和防治实验性肝炎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胆色 素含量,多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 ( 4) 其 他 作 用 : ①降压。茵陈水煎剂、6,7 一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压作用。扁蓄对猫、犬、兔都可引起降压。半边 莲素 A、B 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可持续 1 小时以上。车前子治疗高血压病亦有效,除个别病例有胃部不 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②影响脂质代谢。泽泻有抗脂防肝、降血脂作用,并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茵陈治疗动 物高胆固醇血症效果较好,对主动脉弓段的病变、内脏脂肪沉着,均表现保护作用。车前子对人有降低血 清胆固醇的作用。 ③降血糖。茯苓、泽泻有轻度降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可使家兔血糖明显降低。 ④影响免疫功能。由猪苓提取的多糖能增强荷瘤小鼠(S180)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对正常人 可使 T 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加,促进抗体的生成;有抗肉瘤及癌的作用。茯苓亦能增强免疫功能。
2、主 要 兼 有 功 效 主 治 :本 类 药 物 以 其 祛 风 之 功 ,还 兼 收 止 痒 ,通 鼻 窍 之 效 ,又 常 用 于 风 邪 郁 闭 肌 表 之 皮肤瘙痒,风邪郁阻肺窍之鼻塞不通。部分解表药物还有宣表透疹、止咳平喘、止痛、利水消肿等功效, 也可用于风寒湿证。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化湿药
化湿药 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药物,称为化湿药。 化 湿 药 ,大 多 气 味 芳 香 ,故 又 称 为 “芳 香 化 湿 药 ” 。使 用 化 湿 药 后 ,可 以 使 湿 化 除 ,从 而 解 除 湿 困 脾 胃 的 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 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 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化湿药性味大都辛温,归入脾胃,而且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 于温燥。 主要药:霍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 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跟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 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 2. 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 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 3. 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 4. 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三、性能特点 根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1、药 性 :发 散 风 寒 药 主 治 表 寒 证 ,发 散 风 热 药 主 治 表 热 证 。前 者 性 味 多 辛 温 ,发 汗 作 用 较 强 ;后 者 性 味多辛凉,发汗作用比较缓和。 2、药 味 :解 表 药 大 多 气 味 芳 香 ,性 质 轻 宣 疏 散 ,主 要 用 以 发 散 表 邪 ,故 一 般 为 辛 味 ;发 散 风 热 药 又 因 能清泄,而多兼苦味。 3、归 经 :因 为 肺 合 皮 毛 ,开 窍 于 鼻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亦 主 一 身 之 表 ,故 解 表 药 的 解 表 功 效 应 归 太 阳 病 或 膀 胱经的证侯,现代中药学多言其归肺经,而古代本草多言其归太阳经或膀胱经 4、升 降 沉 浮 :其 作 用 趋 向 以 升 浮 为 主 ,其 中 兼 能 平 喘 、止 咳 或 清 泄 者 ,在 升 浮 为 主 的 同 时 又 具 有 沉 降 之性。 5、 毒 性 : 根 据 狭 义 毒 性 , 本 章 中 的 细 辛 、 苍 耳 子 为 有 毒 之 药 。 四、配伍应用 表证兼里寒者,配伍温里药;兼里热者,配伍清热药;兼暑邪者,配伍解暑药;兼湿邪者,配伍化湿 药或其他祛湿药;若虚人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应根据虚证的不同,将解表药分别与补气、养 血、助阳、滋阴等补益药同用,以扶正祛邪。 五、解表药应用注意事项 1、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 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2、 解 表 药 发 汗 作 用 有 强 有 弱 , 须 视 病 症 具 体 表 现 选 择 应 用 。 3、 对 解 表 药 发 汗 力 较 强 的 药 物 应 控 制 用 量 , 中 病 即 止 , 以 免 发 汗 太 过 而 耗 伤 津 液 , 导 致 亡 阳 或 亡 阴 。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 1)发 散 风 寒 药 性 味 辛 温 ,以 发 散 风 寒 为 主 ,适 用 于 恶 寒 重 ,发 热 ,无 汗 ,头 身 疼 痛 ,鼻 塞 流 涕 ,苔 薄白,脉浮紧的风寒表证。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细辛、紫苏、羌活、白芷、生姜等。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www.fineprint.cn
七,常用解表药功效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化湿和中,利水消肿。(夏月麻黄) 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4、 温 暖 季 节 及 东 南 地 区 用 量 宜 小 , 寒 冷 季 节 及 西 北 地 区 用 量 可 酌 情 增 大 。 5、 解 表 药 一 般 忌 用 于 表 虚 自 汗 、 阴 虚 发 热 、 久 病 体 虚 及 失 血 等 症 。 6、 解 表 药 多 属 辛 散 轻 扬 之 品 , 不 宜 久 煎 , 以 免 有 效 成 份 挥 发 而 降 低 疗 效 。 7、解 表 药 虽 能 透 过 发 汗 解 发 散 风 寒 药 ,性 味 多 为 辛 温 ,发 汗 作 用 较 强 。适 用 于 感 冒 风 寒 ,呈 现 恶 寒 发 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 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 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久患疮痈,淋病,失血等症,都应慎用。 8、解 表 药 根 据 自 身 特 点 ,春 夏 腠 理 疏 松 ,容 易 出 汗 ,用 量 宜 轻 ;秋 冬 腠 理 致 密 ,不 易 出 汗 ,用 量 宜 重 。 六、临床应用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也即《内经》所说 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1、 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 、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 解表者。
解表药
解表药 一、含义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或发表药。根据解表药的 药性和主治差异,一般将其分为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二、功效与主治 1、共 有 主 治 功 效 :解 表 药 多 属 辛 散 之 品 ,皆 具 有 发 汗 解 表 的 功 效 ,主 要 治 疗 外 感 表 证 。症 见 怕 冷 、发 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其中∶
◎其它具有化湿功效的药物◎ 1. 化湿:扁豆(补虚药) 2. 化痰湿:石菖蒲(开窍药) 3. 清化湿热:海桐皮(祛风湿药) 4. 温燥寒湿:白芷(解表药)、橘皮(理气药)、半夏、南星(化痰止咳平喘药)、白术(补虚药)。 5.凡 气 味 芳 香 , 性 偏 温 燥 , 具 有 化 湿 运 脾 作 用 的 药 物 , 称 为 化 湿 药 。 本类中药气味芳香,性质温燥,具有宣化湿浊、疏畅气机、健脾醒胃等作用。适用于湿浊内阻、脾为 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病症。 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
清热药
清热药 [含 义 ]凡 药 性 寒 凉 , 以 清 解 里 热 为 主 要 作 用 的 药 物 , 称 为 清 热 药 。 [性 能 功 效 ]清 热 药 药 性 大 多 寒 凉 ,少 数 平 而 偏 凉 ,味 多 苦 ,或 甘 ,或 辛 ,或 咸 。主 能 清 热 、泻 火 、凉 血 、 解热毒、退虚热,兼能燥湿、利湿、滋阴、发表等等。 [适 应 范 围 ]主 要 用 于 热 病 高 热 、痢 疾 、痈 肿 疮 毒 、以 及 目 赤 肿 痛 、咽 Biblioteka Baidu 肿 痛 等 呈 现 各 种 里 热 证 候 、即 是 《内经》所说「热者寒之」的意义。 为了方便掌握本章各种清热药的特点,现根据各药的专长,再分为下列六小类: (一)清热泻火药:能清气分热,对气分实热症,有泻火泄热的作用。 (二)清肝明目药:能清肝火而明目,常用于肝火亢盛、目赤肿痛等症。 (三)清热凉血药:专入血分,能清血分热,对血分实热有凉血清热作用。 (四)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热毒的病症。 (五)清热燥湿药:药性寒凉,偏于苦燥,有清热化湿的作用,可用于湿热病症。 (六)清虚热药:能清虚热、退骨蒸,常用于午后潮热,低热不退等症。 清热药性属寒凉,多服久服能损伤阳气,故对于阳气不足,或脾胃虚弱者须慎用,如遇真寒假热的证 候,当忌用。清热泻火药,能清解气分实热,清热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烦渴、神昏、脉洪实有力、苔黄 或燥等里热炽盛的症候。 对 于 体 质 虚 弱 的 患 者 使 用 本 类 药 物 时 ,当 考 虑 照 顾 正 气 ,勿 令 伐 太 过 ,必 要 时 可 与 扶 正 药 物 配 伍 应 用 。
利水渗湿
中药利水渗湿药基本作用是什么?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 水肿。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 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 target=_blank>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 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 利水渗湿药忌用于阴亏洋少的病证,对脾虚水肿应以健脾为主,不宜强调利水。临床应用时,宜按病 证选用药物,并适当配伍。据现代研究,这类药物主要的药理作用如下。 ( 1) 利 尿 作 用 : 本 类 药 物 大 部 分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利 尿 作 用 , 如 茯 苓 、 泽 泻 、 木 通 、 金 钱 草 、 半 边 莲 、 猪苓、玉米须、瞿麦、扁蓄等。泽泻对大鼠的利尿作用因生产季节、用药部位、炮制方法不同而效果亦异。 开花后采集的半边莲比开花前的利尿作用强。金钱草、半边莲长期连续应用,利尿作用逐渐减弱。由半边 莲中所提得的半边莲素静注对犬有非常显著的利尿作用,2mg/kg 利尿强度与 10mg/kg 撒利汞相当。扁蓄、 金钱草、泽泻等药物的利尿作用与其所含的钾盐有关。 猪苓对人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可使尿量及尿氯排出增加,家兔口服其煎剂呈现利尿,但腹腔注射流浸 膏则利尿作用软弱。茯苓利尿作用可因动物种类而异。正常人、家兔及大鼠口服车前子煎剂无明显利尿作 用 ,车 前 子 乙 醇 水 提 液 对 犬 无 利 尿 作 用 ,但 增 加 尿 中 氯 、钠 离 子 排 泄 量 ,并 使 血 浆 中 氯 、钠 离 子 浓 度 升 高 , 血液 pH 降低。地肤子无利尿作用,氯化钠排泄量增加是灰分所致。 茯苓与其他药物配伍,如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和桂枝)、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和 白术)等利尿作用显著。导水茯苓汤对正常人或动物利尿效果不明显或较弱,而治疗慢性肾炎,对浮肿严 重患者的作用较显著。 ( 2)抗 菌 作 用 :利 水 渗 湿 药 ,特 别 是 利 尿 通 淋 药 ,经 体 外 抗 菌 试 验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抗 菌 作 用 ,茵 陈 对 结核杆菌及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扁蓄浸出液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弱,泽泻能抑制 结核杆菌的生长,木通水煎剂及半边莲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地肤子水浸剂在试管内 对许兰氏黄癣菌、粤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3)利胆作用:中医用茵陈治疗黄疽,动物实验也证明,茵陈及其有效成分 6,7-二甲氧基香豆素能 增加胆汁的排泄,有明显的利胆和防治实验性肝炎作用。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胆色 素含量,多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 ( 4) 其 他 作 用 : ①降压。茵陈水煎剂、6,7 一二甲氧基香豆素均有降压作用。扁蓄对猫、犬、兔都可引起降压。半边 莲素 A、B 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可持续 1 小时以上。车前子治疗高血压病亦有效,除个别病例有胃部不 适外,无其他不良反应。 ②影响脂质代谢。泽泻有抗脂防肝、降血脂作用,并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茵陈治疗动 物高胆固醇血症效果较好,对主动脉弓段的病变、内脏脂肪沉着,均表现保护作用。车前子对人有降低血 清胆固醇的作用。 ③降血糖。茯苓、泽泻有轻度降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可使家兔血糖明显降低。 ④影响免疫功能。由猪苓提取的多糖能增强荷瘤小鼠(S180)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对正常人 可使 T 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增加,促进抗体的生成;有抗肉瘤及癌的作用。茯苓亦能增强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