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台海危机思考[1]
理性看待台海争端
理性看待台海争端从小我们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版图像是一只高傲的雄鸡,但是谁曾想得到雄鸡也有蹩脚的时候,没错,我说的就是台湾。
台湾的归属问题要追溯到明代,当时荷兰的侵略者占领了台湾,但是后来被民族英雄郑成功给收复了,但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当时的统治阶级已经不是明朝了,是满族的清朝,这样争端就起来了,台湾到底是大明王朝最后的乐土,还是大清朝急于统一的最后一块拼图呢?后来康熙派遣施琅收复了台湾,这样一来看似统一了。
过了若干年以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种种地不平等条约,其中中法战争,法国侵略并占领基隆,中日战争,日本侵台弯勒索白银50万两,并逼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日本无偿租借台湾50年.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成功的战胜了邪恶轴心国,1945年日本投降,法律上以及名义上台湾应该回归祖国,可是这时候却爆发了内战,最终国民党窜逃至台湾,导致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归祖国.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台海争端愈演愈烈呢?我们现在理性的来看待这个问题.1.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党和其它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共肩振兴中华大业,惟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臵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
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
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正是因为国民党这种反人民的做法,导致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难以继续.2.外国势力的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
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
1谈谈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台湾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郑成功收复台湾,在台湾设立行省,许多台湾人的祖先都在大陆等等。
都说明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核心利益,捍卫这种利益,是国家当政者的第一位责任。
有了这部大法,政府可以高举法律的大旗,动员全国人民,动用全国一切资源和手段,彻底粉碎一切分裂图谋。
当然这部法律也不允许政府向分裂主义者和支持他们的外部势力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妥协。
中国近代史上那些悲剧决不能重演。
任何人、任何政党和政治势力,决不能走上闹独立、闹分裂的犯罪道路。
谁胆敢这样做,他就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必将受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和痛击。
当国家面临分裂危险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投入反分裂的斗争是每个国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
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
1995-1996年台海危机中美博弈研究
1995-1996年台海危机中美博弈研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两国围绕着台湾问题爆发过三次较大的危机,1995-1996年台海危机是中美建交以来爆发的最严重的军事对抗危机,此次危机对21世纪的中美关系以及台海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以1995-1996年台海危机为研究对象,运用格伦·斯奈德和保罗·戴森所著《国家问冲突》(Conflict Among Nations)一书中的博弈理论和模型,对危机期间中美将近10个月的博弈过程展开分析和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基本的博弈理论模型,重点阐释了研究过程中用到的四种博弈模型,如斗鸡博弈、囚徒困境博弈、讹诈博弈和关键风险博弈等。
并且本文也提出了博弈价值结构和博弈策略两个概念,博弈的价值结构主要包括军事力量和决心两个维度,军事力量又包括联盟关系。
本文的基本论点是阐述在军事力量对比相对不变、危机的不同阶段下博弈模型以及博弈策略的变化。
在危机的不同阶段,博弈各方的目标不同,运用的博弈模型和博弈策略也不尽相同。
本文重点是对1995-1996年台海危机进行阶段性研究。
第一阶段是从1995年5月22日美国宣布李登辉访美至1995年10月24日中美纽约林肯中心会晤,这一时期中美两国都采取斗鸡博弈策略,中国在这一阶段的博弈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美国依然没有就台湾当局领导人访美问题上做出公开承诺,李登辉当局也继续挑衅中国;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10月24日至1996年3月23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
第一阶段博弈的失利促使中国调整博弈策略,采用囚徒困境博弈方式,在1996年3月进行第二轮大规模的导弹试射。
中国在此阶段基本实现了博弈目标,美国开始谨慎对待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台湾也在美国的压力取消了随后的军事演习,不再过分挑衅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
但是“刘连昆案件”的发生,使得中国的博弈底线被美国知悉,导致中国的这一阶段博弈效应打了折扣。
本文结尾部分对1995-1996年台海危机中美两国的博弈效应进行了分析,从博弈结果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上评析中美两国的博弈结果。
96中国台海危机
随着李登辉于95年6月过境美国并在其母校康奈尔大学发表「民之所欲常在我心」演讲之后,一颗由“两国论”炮管发射出的巨大蘑菇云顿时掩盖在92共识、“汪辜会谈”后建立起的“一个中国原则”,并使第二次“汪辜会谈”及其预备性磋商的气氛和条件被破坏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希望统一但从来也不畏惧、不害怕战争的挑衅。6月16日,国务院发言人沈国放严厉指责,台湾当局最近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李登辉访美、连续举行针对大陆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严重毒化了两岸关系气氛,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阻挠中国统一及第二次“汪辜会谈”及其预备性磋商已不能按原计划举行。同时海协会致函海协会,正式通告上述决定!这一行动在台湾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台北股市指数两日下跌,打乱了李邓辉拼命向外“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计划。
当然由于内部的发生的那严重的问题,给李登辉之徒以反唇相讥的口舌。于是「空包弹、哑巴弹」事件便应运而出。其实在此之前连战也曾在讲演中谈及过“这两天下雨
,中共飞弹一打就熄火,打不到的,这是老天爷愤慨中共对台军事演习的结果”。从这口吻中就感受到了这方面的寓意,只是李把话尽一步挑明了。既而美国防部长佩里表示,中国近日举行的军事演习是对台湾“肮脏的恫吓”,美国决心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护美国在和平、稳定的西太平洋所拥有的国家利益。这件事与之前美国派出“独立号”航空母舰和一艘巡洋舰开赴台湾北部海域,又从日本海增派至少两艘军舰,并将以“尼米兹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战斗群(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攻击舰、护卫舰和核潜艇各一艘)从波斯湾调至台海。美军再增派三艘核潜艇及一艘油料船。成为美军自越战后最大的军力集结。同时,美方宣布首批F-16战斗机将于同年(96年)7月提前交货。种种的一切无疑给李登辉之流提供了一张“锦食无忧”的空头支票。
1996一级战备的故事
1996一级战备的故事1996年3月7日,彼时月黑风高,全国范围内的百姓都已经入睡了,但是彼时福建军区却十分忙碌。
所有的战士们都坐在宿舍内,低着头趴在书桌上写着什么,只听见沙沙的书写声,走近一看,所有战士们都在写着同一个东西,那就是遗书。
几声导弹划破了寂静的凌晨,在福建永安,所有导弹兵早已完成排兵布阵,正严阵以待,在为最后的决战做好准备。
几枚导弹按照预定轨道打到了台湾高雄的外海。
听到爆炸声后,福建军区立马准备好了第二轮导弹发射,这次打出的是东风15,从南平起飞,在基隆爆炸。
几轮导弹的打击下来,台湾那边马上开始恐慌,据说,当时所有的台湾市民都走上街头,寻找最近的银行,将自己的钱取出来,以免锁死在银行中。
除了银行之外,台湾的各大机场也变得异常的忙碌,几乎所有的人都涌向了各大机场,他们觉得大陆要打过来了,趁早逃跑才是王道,几乎同一时刻,从台湾飞向美国的航班全部被订满。
台海危机而大陆这边,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部集结完毕,这次甚至直接调动了海陆空三军,而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更是直接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只是一场军演,但是,为什么这次军演会达到如此的程度,甚至直接让所有战士提前写好遗书呢?解放台湾,势在必行解放台湾这件事要追溯到1949年6月21日,彼时全国战场基本上已经获得了胜利,为了巩固即将诞生的新政权,毛主席给粟裕大将发去电报,表示一定要重视台湾地区的国民党势力,如果国民党打算反扑,那么上海和各沿海城市一定会受到威胁。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开始对新中国建立后的军队制度进行考虑,在抗战中我们只有陆军,空军和海军少的可怜,吸取了这样的经验,毛主席大手一挥,要求立马开始建立空军,为解放台湾做好准备。
解放台湾不是小事,为了保障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党更是早早地布置好了华东野战军,甚至为其补充了许多强大的兵力。
除此之外,我党还积极地联系苏联方面,希望苏联能够为我们解放台湾提供一些帮助,而苏联最终也提供了帮助。
关于96年台海演习
关于96年台海演习
关于96年的台海演习,不得不提“96台海危机”以及一个叛徒刘连昆。
“96台海危机”是建国后四次台海危机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大陆离收复台湾最近的一次。
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台独分子“岩里政男”,也就是李登辉,他访美时抛出“两国论”,点燃了台海的火药。
从1995年夏天开始,解放军多次举行军演,至1996年3月达到高潮,有一举收复台湾的趋势。
这次大演习中,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出动,沿海几十万部队进入战备。
演习前,解放军一线战士甚至都留了遗书,台湾的“国民党军”也准备了数万个裹尸袋。
但在解放军少将刘连昆泄密之后,解放军结束军演,台海危机结束。
96台海危机思考
这场危机发生在96年由于国内宣传问题,很多人忽视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就是美国两艘航母的武力干涉,以及台湾96大选李登辉的高票当选,可以说,今天的台海问题是被当初的台海危机所激发,从某一方面来说,李登辉成功的调动了美国和中国大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成功无异于悲剧,因为大陆被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台湾所激发的民粹主义产生了不可妥协的矛盾。
这之后,中国大陆的台湾政策从争夺中华民族主导权转变为反台独。
当时中国军方轻率的武力威胁使台湾人对大陆的情感迅速远离,如果说2000年的民进党胜选是因为国民党分裂,那么2004年民进党再度胜选让中国大陆人发觉台独思想和台湾人对大陆的恨意有如此深且广的市场,中国如果继续采取不管不问不关心的态度的话,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融合的话,不会争回台湾。
2002年-2003年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争对日本,但从此之后迅速被中断,反台独走向最重要的位置,这种紧张的情绪一直到2005年连战登陆,才得以暂时缓解并且重新转向日本。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中国国力的继续高速增长,以及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中的全面衰败,虽然中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台湾人普遍已经不愿回归,但是中国人也完全明白台湾没有力量真正独立。
民间情绪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当时作为真正中国的高层,在采取方针策略上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记得95-96的中国台海军事演习中,重头戏登陆作战居然是征集民船,人海登陆,这样的架势,宣传可以,打仗实在是拿不出手。
大家还记得当时日本一句狂妄的话“如果中日战争再起,日军只需要两小时就可以全灭中国海军”,而中国很多人都相信,这不是吹牛,中日海军对比,还没有赶上甲午战争之前的水平。
至于其他方面,世界已经在向第四代战机发展,中国居然没有第三代战机;陆军方面,在苏联50-60年坦克基础上改建的中国坦克仍是主体,中国军队还没有完成机械化改装。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由于中国长期注重二炮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因为中国以前学习的是苏联的重炮主义),所以,具有比较精确的导弹,这是唯一能让台湾恐惧的武器,也是台湾人怨念最集中的危胁。
台海危机讲座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台海危机的讲座,主讲人深入剖析了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在此背景下应采取的策略。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台海危机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让我认识到台海危机的严重性。
近年来,台海局势日益紧张,台独势力不断挑衅,我国面临的外部压力和挑战愈发严峻。
台海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在讲座中,主讲人通过详细分析历史和现实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讲座让我明白了我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面对台独势力的挑衅,我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讲座中,主讲人强调,我国在台海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坚定的,任何试图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注定失败的。
这让我对我国在台海问题上的坚定决心和信心更加坚定。
再次,讲座让我了解了我国在应对台海危机时采取的策略。
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台海局势,我国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的途径。
讲座中提到,我国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国防建设、推动两岸交流合作、维护国际社会稳定等。
这些策略让我对我国在应对台海危机时的智慧和勇气深感敬佩。
此外,讲座还让我认识到,解决台海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应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我国在解决台海问题时,也愿意与国际社会保持沟通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最后,讲座让我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
作为一名公民,我要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总之,这次台海危机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对台海局势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信念。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危机管理的视角解读1996年台海危机-2019年精选文档
从危机管理的视角解读1996年台海危机一、危机的概念现代社会对危机有关广泛的定义,查尔斯?F?赫尔曼可谓是研究危机的先驱,他所阐述危机的经典定义为:危机是决策集团处于在时间非常紧迫的形势下选择优先目标的形势之下,而且这种形势的发展方向常常令决策者感到措手不及。
[2]中国学者潘光认为:"国际间因若干方面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一种破坏正常国际关系的恶性状态"。
[3]笔者试图总结了危机的定义:国际社会的行为体之间处于和平和战争的临界状态,因各自的核心利益或核心价值受到外界的威胁,必须在时间非常紧迫的形势下做出决策,随着形势的发展,危机会受到来自各种因素以及突发性事件的影响,而使危机向着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这期间发生冲突或战争的爆发可能性极高。
但是危机不是无法控制的,行为体可以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达到彼此信息的沟通,提高信任度,从而化解危机。
二、危机管理的概念对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的定义也是层出不穷。
菲尔?威廉姆斯(Phil Williams)认为"危机管理一方面是控制危机,或者防止因各种因素例如危机双方的误判而导致危机失控,从而导致战争;另一方面是在危机中要在维持自身最大利益的前提下使危机得到圆满解决。
" [4]中国学者郑伟总结了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1)有常设的危机管理组织;(2)需设危机的预设机制;(3)洞悉敌方的动机、实力和决心;(4)限制己方的目标及要求;(5)建立有效信息沟通的渠道;(6)决策者明确果断的决心。
[5]三、1996年台海危机爆发的原因(一)美国方面: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就有人认为,中美之间的战略纽带因苏联东欧集团的瓦解而不复存在。
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的对手,因此主张尽早对中国实行战略遏制。
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推动下,美国政府此时也想测试一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
[6](二)台湾方面:自李登辉主政以来,自恃台湾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于大陆逐渐变得狂妄,大肆鼓噪"加入联合国"、"元首外交"的问题,同时把中国政府为争取和平统一而对台湾当局的某些出格行为所做出的克制、忍让姿态,看成是软弱可欺。
关于1995~1996年台海危机的思考
作者: 周志怀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台湾研究集刊
页码: 1-7页
主题词: 两岸关系;台海危机;李登辉;台湾当局;“一个中国”;“汪辜会谈”;1996年;对台政策;海峡两岸;祖国大陆
摘要: <正>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海峡两岸由于李登辉访美而引发一场严重冲突,酿成1958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台海危机.这次危机引起了海峡两岸以至于整个国际社会的震动与关注,影响深远.回顾这次危机的引发与形成,对于谋求两岸良性互动、推动今后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96台海危机思考[1]
96台海危机思考[1]这场危机发生在96年由于国内宣传问题,很多人忽视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就是美国两艘航母的武力干涉,以及台湾96大选李登辉的高票当选,可以说,今天的台海问题是被当初的台海危机所激发,从某一方面来说,李登辉成功的调动了美国和中国大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成功无异于悲剧,因为大陆被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台湾所激发的民粹主义产生了不可妥协的矛盾。
这之后,中国大陆的台湾政策从争夺中华民族主导权转变为反台独。
当时中国军方轻率的武力威胁使台湾人对大陆的情感迅速远离,如果说2000年的民进党胜选是因为国民党分裂,那么2004年民进党再度胜选让中国大陆人发觉台独思想和台湾人对大陆的恨意有如此深且广的市场,中国如果继续采取不管不问不关心的态度的话,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融合的话,不会争回台湾。
2002年-2003年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争对日本,但从此之后迅速被中断,反台独走向最重要的位置,这种紧张的情绪一直到2005年连战登陆,才得以暂时缓解并且重新转向日本。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中国国力的继续高速增长,以及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中的全面衰败,虽然中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台湾人普遍已经不愿回归,但是中国人也完全明白台湾没有力量真正独立。
民间情绪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当时作为真正中国的高层,在采取方针策略上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记得95-96的中国台海军事演习中,重头戏登陆作战居然是征集民船,人海登陆,这样的架势,宣传可以,打仗实在是拿不出手。
大家还记得当时日本一句狂妄的话“如果中日战争再起,日军只需要两小时就可以全灭中国海军”,而中国很多人都相信,这不是吹牛,中日海军对比,还没有赶上甲午战争之前的水平。
至于其他方面,世界已经在向第四代战机发展,中国居然没有第三代战机;陆军方面,在苏联50-60年坦克基础上改建的中国坦克仍是主体,中国军队还没有完成机械化改装。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由于中国长期注重二炮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因为中国以前学习的是苏联的重炮主义),所以,具有比较精确的导弹,这是唯一能让台湾恐惧的武器,也是台湾人怨念最集中的危胁。
对海峡两岸严峻形势的个人思考和看法
对海峡两岸严峻形势的个人思考和看法1. 严峻形势下两岸关系的现状1.1 双方在政治上存在分歧•两岸政权不同,一个奉行“一国两制”,另一个则主张“统一”。
•双方意识形态差异巨大,形成了严重的分歧。
1.2 经济联系与互补性•台湾在技术创新、高端制造业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两岸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1.3 文化交流与民间往来•双方民众有共同的文化背景与语言,相互交流交往深入。
•学术交流、文化交流等领域存在积极互动。
2. 影响两岸关系的因素2.1 政治利益与外部干预•台湾地区既有国际认可,又面临中国大陆的统一要求,各方利益纠葛明显。
•外部势力对两岸关系的干预,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
2.2 民意与舆论影响•十多年来,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关系的意见存在分歧。
•舆论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相关方在舆论角力中相互博弈。
2.3 经济关系与利益交融•台湾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并取得重要收益。
•双方的经济关系成为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
2.4 安全威胁与军事对抗•两岸军事对抗升级,安全威胁上升。
•军事冲突可能对两岸和平稳定带来严重风险。
3. 衡量形势严峻的原因与后果3.1 影响台湾地区的宏观因素•台湾地区的政府政策对两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台湾地区的选举结果对两岸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3.2 地缘政治与国际压力•两岸关系牵扯到国际强权的利益。
•国际间对两岸关系的态度会加剧局势的严峻。
3.3 近期事件引发的危机•台海局势的紧张是两岸关系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
•近期事件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极大不确定性。
4. 应对海峡两岸严峻形势的建议4.1 加强沟通与交流机制•通过建立高层对话机制,增加沟通交流的机会。
•通过渠道多样化,增进两岸民众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4.2 创造互利双赢的经济合作机会•打造两岸经济合作区,促进产业互补,实现互利双赢。
•加强经济交流,提升双方经济合作发展水平。
4.3 推动文化交流与人员往来•打破壁垒,促进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
台海问题之我见
台海问题之我见台海问题是中国的一块心病,不能解决则永不安宁。
因为它不仅仅只是台海两岸之间的问题,更关系到国际势力与外部环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把台海问题看成一个家庭矛盾关系,其中的三个主要参加者: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美国分别赋予“中国”家庭的男方、“中国”家庭的女方、“中国”家庭的第三者。
同时这个家庭关系的历史渊源是,“中国”这对夫妻自东汉末年吴国时便已共结连理,在随后的一千多年中,相濡以沫,和睦共处。
但是自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家庭男方”即大陆不思进取,自甘堕落,于是家道中落,致使内忧外患,几度使女方备受“外蛮”凌辱。
时至今日,男方虽然从堕落的睡梦中惊醒,几经努力,但家庭复兴之路依然漫漫,而在这无尽的困苦之中,女方感到了疲惫和失望,难免产生见异思迁投他人怀抱之意,而美国这个人狼子野心,一心想称霸球村,于是不知羞耻的搅入“中国”的家庭矛盾之中,妄想离间“中国”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这个家庭矛盾关系又包括:夫妻之间的关系、女方与第三者关系、男方与第三者关系。
只有细致了解三对小矛盾,才能更好明白台海这个大矛盾。
首先看大陆与台湾这对夫妻。
大陆说“:老婆回来吧,只要你愿意回来什么都好说”,台湾一听就来气:“你还好意思叫我回来,过去一六六几年时,我被荷兰那黄毛小子轻薄时,你可是一个屁也没放,到了清朝末年甲午中日战争时,又是你把我推进了火坑,受尽小日本的蹂躏;现在你看你穷的要死,穷的连裤子都没穿,吃不饱,穿不暖,跟着你喝西北风啊!你想要我的时候就要,不想要的时候就一脚抛开,我不是玩具,反正我要和你分手,说再多也没用”大陆听到台湾的一番哭诉不禁连忙安慰:“过去我确实混蛋,盲目自大,不思进取,闭关锁国,使你受苦了,毕竟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嘛!现在我真的洗心革命、改革开放了,不再堕落,不再麻木愚昧。
看我现在强壮的身体,看我奋斗的状态,我相信,只要你回来,我们共同奋斗,不出十年,我们一定能复兴家业,重振辉煌,我们也会生活的更幸福美满。
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思考
尽管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壁垒、投资限制等。此外,全球经济 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对两岸经济合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两岸经济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双方可以进一步加强在技术 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的挑战。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沟通、推动制 度创新等方式,为两岸经济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台湾海峡危机与两岸对抗
台湾海峡危机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海峡地区多次发生危机,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这些危机加剧了海峡两岸的紧张 关系。
两岸对抗
在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台湾,而中国大陆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种对抗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 代末。
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01
初步接触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开始
进行初步接触。这为后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协商谈判
1992年,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原则”。随后,两
岸开始进行协商谈判,逐步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03
合作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两岸开始加强
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需
媒体合作传播
加强两岸媒体合作与交流 ,共同传播两岸关系和平 发展的正能量,增进两岸 民众的相互了解和认知。
网络社交平台
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推动 两岸民众之间的互动与交 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 谊。
05
未来展望
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机遇
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趋势为两岸关系发展提供 了新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发展,两岸在经济、文化等领域 的合作更加紧密,相互依存程度 不断提高。
《台海危机》课件
01
中国政府一直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以和平方
式实现国家统一。
反分裂国家法
02
中国政府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以法律手段维护国家主权
和领土完整。
军事威慑
03
中国政府加强了军事威慑,展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和能力
。
台海危机的未来前景和展望
和平解决
随着国际社会对和平解决争端的呼声越来越高, 台海危机有望通过和平方式得到解决。
社会影响
台海危机可能引发两岸社会不稳定和恐慌,影响两岸民众的正常 生活和交流。
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发展趋势
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将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形势、两岸政 治经济状况、历史文化渊源等。
前景展望
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 相互了解和信任,是两岸关系发展的 前景和方向。
台海危机的特点
历史遗留问题
台海危机是历史遗留问题 ,涉及到领土主权、民族 统一和国家分裂等问题。
国际势力干预
国际势力在台海危机中起 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涉 及到政治、经济和军事等 方面。
两岸关系紧张
由于台海危机的影响,两 岸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双方缺乏互信和沟通。
台海危机的影响和后果
地区安全局势动荡
加剧地区紧张局势
台海危机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加剧,甚至引发武装冲突或战争, 对地区和平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台海危机可能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贸易受阻、投资 减少和旅游业下滑等。
破坏国际法原则
台海危机可能破坏国际法原则,挑战国际秩序,损害国际社会的和平 与稳定。
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前景和展望
96年台海危机日美同盟关系的影响1
96年台海危机日美同盟关系的影响假设:若96年台海危机没有爆发,日美同盟可能走向分化。
(一)、冷战后,日美同盟出现了调整,有分化之势1、国际形势的变化冷战后,国际形势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日美传统战略对手消失,日本对美国军事保护伞的依赖性有所下降。
“由于对苏联的恐惧已不复存在,华盛顿、北京和东京的领导人都不再给予相互合作最优先的考虑,也不再在可能导致分裂的问题上去克制自己的反应。
”1战后,日本在同盟中的地位不断发生着转变,日美同盟也由从属伙伴演变为相互依存的同盟。
这主要体现在日本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经济大国,而试图谋求同自身经济实力相对等的政治实力,而冷战的结束也为日本创造了较好的国际环境。
日本可以在安定而没有军事威胁的环境下更好的利用自身的经济筹码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以逐渐摆脱“小伙伴”的称号。
2、激烈的贸易摩擦冷战开始后,美国希望通过日本来遏制苏联和中国,遏制社会主义阵营在亚洲的发展,但却在振兴日本的过程中为自己树立了对手。
日美贸易从50年代的纺织品摩擦到后来的彩电、汽车、半导体摩擦不曾间断。
80年代,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
美国在1985年与日本签订广场协议,使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
广场协议是美国以维护日美同盟关系,减少两国经济摩擦为由说服日本签订的,这是美国在日本经济腾飞后以外交手段来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最典型的例子。
出于保护美国自身经济的考量,克林顿政府上台初期便明确提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支柱,第一条即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为此,克林顿政府以振兴美国经济为核心,在全球、地区和1《中美日关系的黄金时代(1972-1992)》:<美>傅高义<中>袁明<日>田中明彦主编归泳涛译重庆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第18页双边三个层次上建构服务于美国经济利益的全球经贸战略与经济网络。
在经贸优先的外交战略指导下,日美关系陷入僵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场危机发生在96年由于国内宣传问题,很多人忽视了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就是美国两艘航母的武力干涉,以及台湾96大选李登辉的高票当选,可以说,今天的台海问题是被当初的台海危机所激发,从某一方面来说,李登辉成功的调动了美国和中国大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种成功无异于悲剧,因为大陆被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台湾所激发的民粹主义产生了不可妥协的矛盾。
这之后,中国大陆的台湾政策从争夺中华民族主导权转变为反台独。
当时中国军方轻率的武力威胁使台湾人对大陆的情感迅速远离,如果说2000年的民进党胜选是因为国民党分裂,那么2004年民进党再度胜选让中国大陆人发觉台独思想和台湾人对大陆的恨意有如此深且广的市场,中国如果继续采取不管不问不关心的态度的话,寄希望于改革开放和经济融合的话,不会争回台湾。
2002年-2003年中国的民族主义主要争对日本,但从此之后迅速被中断,反台独走向最重要的位置,这种紧张的情绪一直到2005年连战登陆,才得以暂时缓解并且重新转向日本。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中国国力的继续高速增长,以及台湾在民进党执政中的全面衰败,虽然中国很多人已经意识到台湾人普遍已经不愿回归,但是中国人也完全明白台湾没有力量真正独立。
民间情绪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当时作为真正中国的高层,在采取方针策略上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记得95-96的中国台海军事演习中,重头戏登陆作战居然是征集民船,人海登陆,这样的架势,宣传可以,打仗实在是拿不出手。
大家还记得当时日本一句狂妄的话“如果中日战争再起,日军只需要两小时就可以全灭中国海军”,
而中国很多人都相信,这不是吹牛,中日海军对比,还没有赶上甲午战争之前的水平。
至于其他方面,世界已经在向第四代战机发展,中国居然没有第三代战机;陆军方面,在苏联50-60年坦克基础上改建的中国坦克仍是主体,中国军队还没有完成机械化改装。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由于中国长期注重二炮部队的发展(导弹部队,因为中国以前学习的是苏联的重炮主义),所以,具有比较精确的导弹,这是唯一能让台湾恐惧的武器,也是台湾人怨念最集中的危胁。
可以说,美国人贸然的调集了两个航母编队,极大地刺激了邓小平时代以来一直让军事靠边站的中国政府,新中国政府的民心很大程度是因为满足了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义,虽然中国军队在朝鲜死伤惨重,但是国人仍有很多人为此自豪,因为它结束了一个时代,结束了西方殖民者在船上架几门炮就能控制一个国家的时代。
而现在,美军却用武器让中国人改变政策。
这之后就完全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在此后进入了稳步而快速的
军事发展,完全不顾国际社会的观感而反对势力的诽谤,因为中国感觉到了恐惧,中国政府明白冷战已经结束了,中国不可能再利用巧妙的外交政策在强权中生存。
一旦有强权威胁,中国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而这时,由于西方社会不负责任的冷遇俄罗斯,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中苏交恶后,苏联断绝了对中国的一切技术支持,而现在,经济一落千丈的俄罗斯没有往昔老大哥目空一切的架势,俄罗斯决定
用输出高科技武器来换取国际收支平衡,而自然不会拒绝向中国售卖第三代战机以及先进的军舰和潜艇。
当时的俄罗斯比中国遇到的问题还严重,中国的危机还是未来式,所以,俄罗斯的援助不可谓不及时,中国极大的改善了军事科技上落后的局面,尤其是苏27和苏30的购买,使中国空军实力急剧攀升,而之前中国最弱的就是空军。
而实在让人无语的是,决心要独立的台湾当局陷入了无聊的政党恶斗,台湾唯一能够保持领先的就是空军,而这个基础也是当初李登辉购入的60架F16A/B型战机,之后这十年,台湾军事几乎停滞,任由中国大陆追赶。
两岸军事准备成了全世界最可笑的军事准备,中国大陆捉摸怎样用更短的时间打赢战争,而台湾的任务就是守多久才算胜利。
当然,中国面对的更严重的是美国和日本的武力干涉,在中国和美日的对抗中,无论是科技还是国力中国都处于劣势,所以,中国发展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这个理论今天没有人关注,但是我认为它必将在人类战争理论史上占据重要的一页,这就是99年的超限战理论。
超限战理论不同于冷战时的战略思维,就是科技攀比,全面对抗,你有航母,我也有航母,你飞机升级,我飞机也升级,这使得实力较弱的苏联彻底被美国拖垮,而中国现在的思维不是打对称战争,而是打不对称战争,你有航母,我偏不造航母,我专门研究打航母。
这种思维在战争中常有,但提升到大战略层次还是第一次,可以看是另类的游击战,中国完全是按照这个思路在建军,所以,可以看到,为什
么造航母的呼声那么高,可是中国始终不迈出关键一步,而全力发展潜艇作战。
而另一个重要的超限战思想,就是互盲战,就是说,你有科技优势,我没有,我不是追上你的科技优势,而是消除你的科技优势。
美军在海湾战争及其后体现的战法,非常讲究高科技,卫星定位,海陆空三位一体,预警、隐身技术发展,在这样的科技优势下,即时中国人力物力再多,也不过是义和团对抗八国联军,增加伤亡人数而已。
所以,中国就要求在战场上进行无线干扰,大家都不要电子设备了,那就只好拼数量了,2007年初,为了遏制台湾铤而走险,中国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高调宣传J10服役,还有一个就是打卫星成功,打卫星的确制造太空垃圾,对人类社会发展没有好处,但是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可能比J10还有效,因为美国如果参战,它的卫星可能会被打掉,或者被迫改道,那么就失去了战场监控和指挥能力,这样子的话,极大地消除美国的科技优势。
台海危机10年,改变了太多,中国军力的攀升,最显著的感受就是,10年前,日本右翼叫嚣两小时打垮中国海军,而今天,本来为了对付Su47而生的F22战机居然用来首先部署在东亚,而日本也在大量购买这一先进战斗机以求自卫,而且购买数量大大超过美国自用数量。
美国的贸然干涉台湾危机使东亚战力短暂失衡,而这种失衡使东亚军力加速向相反方向失衡,作为中国人,我自然站在中国立场上看待这个问题,不是因为其他原因,而是因为我觉得中国的宿命就
是这样的。
说起一个典故,曹操大兵压境,东吴很多人想投降,孙权也犹豫了,但鲁肃一语点醒孙权,大家都可以投降,你孙权却不可以,你和大家不一样。
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它有辽阔的土地,众多的人口,悠久的文化,优秀的人民,生来就是王者之命,你要强盛,就要当王,不当王,别人也放不过你,更何况自己都不愿意甘为人下,一个世界,国与国、人与人,是平等的,但是,不是绝对平等的,有规则的制定者,也有秩序的维护者,中国的目标不是像瑞士一样自得其乐,而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要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中国还有太多的路要走,但是太多的路,也要先走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