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一、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后遗症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① 表现:中风病后遗留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
②病机: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
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③ 时间:发病6个月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候:①风火上扰证: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治法: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生赭石、生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丹参各30克;玄参、生地、夏枯草、生麦芽各15克,黄芩、栀子、川芎各10克,生甘草6 克。
热象明显者加龙胆草、生石膏;头痛眩晕者加钩藤、菊花、白蒺藜;言语謇涩加菖蒲、郁金、天竺黄;肢体麻木,伸屈不利或震颤者加蜈蚣、全蝎、白花蛇;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
②痰瘀阻络证:口眼歪斜,于强言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苔紫暗,脉弦滑。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天麻15g、胆星12g、天竺黄10g、半夏10g、橙皮15g、地龙6g、僵蚕6g、全蝎6g、远志10g、石菖蒲10g、桑枝10g、鸡血藤10g、丹参10g、红花10g。
)③肝肾亏虚证:半身不遂,肢体僵硬,拘挛变形,舌强不语,或偏瘫,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
治法:滋养肝肾代表方: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干地黄15g、首乌12g、枸杞10g、山萸肉15g、麦冬10g、石斛10g、当归10g、鸡血藤15g、杜仲10g、牛膝10g。
20 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后遗症一、脑梗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I69.300)(二)诊断依据。
1.脑梗死发病后1年。
2.仍残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进食哽咽及饮水呛咳等。
3.影像学证据。
4.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2.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3.调控血压、血糖;4.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5.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6.防治并发症,肺部感染、防褥疮、泌尿系感染等;7.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7-15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I69.300脑梗死后遗症。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3)头颅CT/MRI、胸片、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胸部CT等。
(七)选择用药。
1.降压、控制血糖等药物;2.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3.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药物;4.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5.辨证施治选择中药汤剂治疗;6.针灸、康复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发梗死,合并梗塞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二、脑梗死后遗症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10:I69.30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住院标准日7-15天。
脑梗塞临床路径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 血小板聚集药物,以防止血栓
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源性栓塞性脑梗塞,应进 行抗凝治疗,如使用肝素、华法 林等。
改善脑循环药物
使用银杏叶提取物、丁苯酞等药物 ,以改善脑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建 立。
溶栓治疗
适应症
发病时间少于6小时,且 无禁忌症,如颅内出血、 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详细描述
康复训练是针对脑梗塞患者恢复期的一种综合性治疗手 段,主要包括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运动疗法主要通过 被动和主动的运动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平衡 和协调性等运动功能;作业疗法则主要通过日常生活活 动的训练,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康 复训练需要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或治疗师进行评估和制定 具体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训 练计划。
脑梗塞临床路径
2023-11-05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急性期治疗 • 恢复期治疗 • 长期随访和管理 • 临床路径的实施和改进建议 • 案例分享和讨论
01
概述
定义和诊断标准
定义
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和坏死,进而导致神经功 能缺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进行 诊断。
实施个案管理
为每个脑梗塞患者建立个案管理档案,全程跟踪 治疗和康复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促进床位周转
通过加快床位周转,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 疗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医患沟通和教育
加强医生培训
01
提高医生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解释病
20 脑梗死后遗症
脑梗死后遗症一、脑梗死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169.300)(二)诊断依据。
1. 脑梗死发病后1年。
2. 仍残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瘫、言语不利、口角歪斜、进食哽咽及饮水呛咳等。
3. 影像学证据。
4. 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损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一般治疗;2. 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3. 调控血压、血糖;4.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
5.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6. 防治并发症,肺部感染、防褥疮、泌尿系感染等;7. 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
7-15天。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69.300脑梗死后遗症。
2. 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尿、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
(3)头颅CT/MRI、胸片、心电图,颈动脉彩超,心脏彩超。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胸部CT等。
(七)选择用药。
1. 降压、控制血糖等药物;2.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3. 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药物;4.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康复治疗;5. 辨证施治选择中药汤剂治疗;6. 针灸、康复治疗。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新发梗死,合并梗塞后出血或其他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2.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 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 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脑血管病后遗症门诊临床路径
2、脑血管病后遗症门诊临床路径脑血管病后遗症门诊临床路径一、脑血管病后遗症门诊诊疗流程(一)适用对象(ICD-I69.802)单纯脑血管病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可转门诊治疗的、既往有脑血管病史本次发病症状较轻可在门诊治疗。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血管硬化、脑供血不足、脑出血康复治疗等病种。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既往住院病史。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但症状较轻,或合并症无需特殊处理。
3、相关辅助检查检查:如TCD提示、头颅CT提示、MRI 提示等。
(三)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
(四)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
2、需要住院或并发症需要处理的在门诊无法治疗。
3、进展型。
(五)门诊检查项目:与疾病相关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脂,凝血功能,颅内多普勒血流图必需的检查项目:心电图,血糖,肝功能,肾功能。
(六)治疗常规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3、改变脑循环、扩血管药。
4、神经保护剂。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7、其他对症处理。
(七)标准门诊诊疗日:7-10天(八)治愈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治疗后症状消失或改善。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门诊治疗期间合并症突发,进展性,病情加重,需要转住院。
二、脑血管病后遗症门诊治疗临床路径表单病名称编码:ICD-I69.802适用对象: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就诊日期:年月日治愈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三、脑血管疾病后遗症门诊治疗临床路径质量控制与考核要点。
临床路径本土化:脑梗塞实践探索
临床路径本土化:脑梗塞实践探索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路径作为一种科学、规范、高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脑梗塞作为我国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其治疗和康复过程复杂,费用高昂。
因此,将临床路径本土化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脑梗塞的发病特点、临床路径本土化的内涵、脑梗塞临床路径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脑梗塞的发病特点脑梗塞是指由于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的病理状态。
脑梗塞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梗塞患者约200万人,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脑梗塞的发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而这些疾病在我国成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脑梗塞的防治形势愈发严峻。
二、临床路径本土化的内涵临床路径本土化是指将国际先进的临床路径理念、方法和技术与我国医疗实际相结合,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本土化的核心是遵循证据为基础、患者为中心、质量为导向的原则,通过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和高效化。
临床路径本土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适应我国医疗体制和政策环境:根据我国医疗体制和政策要求,调整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实施流程、评价体系等,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2. 融合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在临床路径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和体现我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3. 依据我国疾病谱和流行病学特点:结合我国脑梗塞等疾病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数据,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路径。
4. 适应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根据我国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
三、脑梗塞临床路径本土化的实践探索1.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脑梗塞临床路径: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脑梗塞的发病特点、流行病学数据、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脑梗塞临床路径。
病历脑梗塞后遗症病程
病历脑梗塞后遗症病程汇报人:2023-12-14•病历摘要与患者信息•脑梗塞诊断与治疗过程•后遗症表现与评估方法目录•康复治疗计划与实施效果•家庭护理与注意事项01病历摘要与患者信息姓名:张三年龄:65岁性别:男职业:退休01020304患者基本信息主诉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伴有头痛、眩晕症状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伴有头痛、眩晕症状,无意识障碍及抽搐。
发病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塞。
现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尚可。
无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病史摘要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诊断依据01020304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头痛、眩晕症状头颅CT示右侧颞叶低密度影,考虑为脑梗塞灶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脑梗塞(右侧颞叶)02脑梗塞诊断与治疗过程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高危因素,以及突发脑梗塞的症状和时间。
病史采集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感觉功能、语言能力等。
体格检查通常会进行头部CT或MRI扫描,以观察脑部梗塞的部位和程度。
影像学检查脑梗塞诊断过程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抗高血压药、降血脂药等,以控制病情发展。
非药物治疗如康复训练、理疗等,旨在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语言能力、协调能力等。
效果评估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保持血压和血糖稳定,可以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控制血压和血糖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有助于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
健康饮食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定期检查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
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措施03后遗症表现与评估方法后遗症表现类型及程度表现为偏瘫、肌肉无力、协调性差等,程度轻重不一。
脑梗塞及临床路径
5
病因:
脑梗塞病因病理
(二)栓塞性得脑梗塞,主要分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 心源性: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得基础上。病变得内膜上由于炎 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 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 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5. 第五类就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这类药物可以防止 钙离子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起到轻微扩张脑血管,保护脑细胞,增加 脑细胞利用氧和葡萄糖等作用。
19
药物治疗:
脑梗塞治疗方法
6. 第六类就是防止血小板凝聚得药(如阿司匹林等)。血小板得凝聚往 往就是脑血栓形成得开端,如果能有效地阻断血小板得凝聚,也许能 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目前这类药物在世界上应用得十分广泛,但与 其说就是作为治疗药物还不如说就是作为预防药物更为恰当,因为脑 卒中得急性期使用这类药物效果并不理想。
23
主要护理:
脑梗塞
一、病情观察
1、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得变化及脑疝得表现:意识障碍加深,瞳孔 大小不等,心率、呼吸得减慢,血压升高
2、 观察颅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3、 观察用药反应:抗凝药使用时要监测凝血功能
4、 观察有无呼吸及吞咽困难
5、 长期卧床得病人注意深静脉血栓得形成
6、 观察偏瘫得部位及皮肤情况
7. 第七类就是中药。中药得主要作用就是活血化淤,现在在国内应用极 其广泛,不仅有口服药,还有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药,使用很方便。
20
手术治疗:
脑梗塞治疗方法
• 血管手术,切除血管内膜和硬化斑或血管扩张成形术。由 于发病群体大多就是老年人,因为她们机体抵抗力与耐受 性没有那么强,所以手术治疗脑梗塞具有一定得危险性。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脑梗塞临床路径
脑梗塞恢复期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塞恢复期(ICD-10 编码:I63)二、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①病名诊断:统一病名为中风病,又名卒中(内中风)。
1)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识昏蒙,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2)急性起病;3)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主症两个以上,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确定诊断。
②病类诊断:1)中络: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舌歪斜者。
2)中经: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3)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识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4)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者。
结合临床也可按有无神识昏蒙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病。
③证名诊断:1、中经络1.1 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或红绛、苔薄黄,脉弦有力。
治则:平肝潜阳方药:中经Ⅰ号钩藤30赤芍10夏枯草30丹皮15菊花30怀牛膝20珍珠母301.2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
脉弦滑。
治则:化痰通络方药:中经Ⅱ号法夏10 白术10天麻10胆星6丹参30香附15酒大黄51.3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腹胀便干或秘结,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治则:化痰通腑方药:中经Ⅲ号生大黄10 芒硝10瓜蒌30胆星6丹参301.4 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遍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常自汗出,心悸不适,大便溏烂,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文档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
一、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曾有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偏瘫或者智能障碍,可近期加重.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有老年脑改变,或者多发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2、无意识障碍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
3,进展型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3、改变脑循环
4、神经保护剂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六)标准住院日:10-14天
(七)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患者拒绝出院
二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天。
脑梗塞临床路径
主要包括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改变 、血流动力学异常等。
风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 胖、缺乏运动等。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和分期
临床表现
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麻木、无力、眩晕、意识障碍等症状。
分期
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02
临床路径制定
急性期治疗
01
02
03
诊断及鉴别诊断
开展多种形式的患者教育活动,如讲座、宣传册、网络平台等,方便患者获取信息 和接受教育。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如按时服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降低复发风险 。
开展二级预防,降低复发风险
根据脑梗塞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二级预防方案,包括 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和定期
随访等,以降低复发风险。
降血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 动脉硬化和脑梗塞的发生 。
控制危险因素பைடு நூலகம்
控制血压
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可以降 低脑梗塞的风险。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在正常范 围内,以降低脑梗塞的风险。
控制血脂
高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患者需要控制 血脂水平,以预防动脉硬化和脑梗 塞的发生。
总结临床路径实施的经验和教 训,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实施 效果。
加强多学科协作,包括神经科 、急诊科、康复科等,共同推 进脑梗塞临床路径的实施。
鼓励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合作 ,将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纳入医 保考核指标,促进临床路径的 推广和应用。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制定患者教育计划,包括脑梗塞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和体 征,迅速确诊脑梗塞,并 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
脑梗死临床路径
脑梗死临床路径(2015年版)一、脑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l0:I6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局灶症状和体征,伴或不伴意识障碍。
2.头颅CT 证实颅内无出血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
1.整体治疗:(1)卧床休息,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预防感染等并发症;(2)维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氧;(3)不能经口喂食者给予鼻饲,以维持机体营养需要,避免吸入性肺炎;(4)控制血压;(5)降低颅内压。
存在颅内压升高的征象时,采取降颅压措施,药物可选用20%甘露醇,严重时可考虑去骨瓣减压;(6)控制体温在正常水平,38℃以上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7)防治应激性溃疡;(8)早期康复治疗。
2.特殊治疗:(1)溶栓治疗(发病3-6小时之内);(2)抗凝治疗;(3)抗血小板治疗;(4)降纤治疗;(5)神经保护治疗;(6)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3 脑梗死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TCD、头颅MRI。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呋塞米等。
2.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无感染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
一、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1、曾有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偏瘫或者智能障碍,可近期加重。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有老年脑改变,或者多发性脑梗塞(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
(三)纳入标准
1、符合诊断标准
疾病分期: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2、无意识障碍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
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
3,进展型
(五)治疗常规
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
2、抗血小板,调脂治疗
3、改善脑循环
4、神经保护治疗
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
6、康复治疗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 3 )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
(七)选择用药。
1.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2.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调脂药物:如他汀类。
4.中药治疗。
(八)标准住院日:7-10天
(九)出院标准
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
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患者拒绝出院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