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史第四次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产业史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填空题
1.民国时期,报纸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_广告费__和_发行费_.
2.民国古玩业的两大市场是_中国古物商场__和_上海古玩市场_。
3.民国古玩商人可分为行商、摊商和坐商。
4.民国著名的唱片公司有_百代__、_胜利_、_大中华_等。
二、简答题
1.民国时期戏班与戏院的关系有哪几种?
1)民国初年,戏班与戏院继承光绪末年以来分成(劈帐)办法,按照约定的比例,将票房收入在戏班与戏院进行分配。
2)戏院不再完全作为戏班的合伙人面目出现,而只是作为剧场的“房东”戏班每演出一次,无论票房收入如何,都支付给戏院一定数额的场租。
2.简述民国时期书画业发展的背景。
封建统治日趋奔溃,失去了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力量,皇家赞助的美术活动消失。经济的变化,影响着艺术,部分工艺美术面临破产和倒闭,变革中的社会也给美术带了新机遇。沿海城市,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工商业资本的繁荣,新的绘画市场得以形成。绘画供求关系、审美趣味都发生变化。新媒介的出现,同样为美术作品的传播开辟新的图径。
3.民国主要画派有哪些?
1)长期受中国传统文人画影响的新兴“文人画家”
2)留学归来,兼蓄中西的留洋画家
4.简述民国书画润格的发展。
具体到书画形式(立轴、扇面、册页、手卷),题材(山水、花鸟、人物)、尺幅、画法等。“书例:四尺内整张直幅一洋。四尺外,加一尺,加半洋。纸过六尺另议。对开条幅照整张例七折,横幅照宜幅例加半。手卷每尺,册页每张,各半洋。级、扇同上。镜屏加倍。匾对及碑版、寿屏,书撰不能合作者,归专件例论润。画例照书例加倍。”市场状况笺扇店:笺扇店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但其发展成为书画买卖的专业中介机构,始于清末。随着西方销售模式的传入,其中包括广告推广、季节减价和附送赠品等新概念,笺扇店的市场推广也随时代改变。“有美堂”为上海一间位于南京路的笺扇店,其业务包括发售古人书画、珂罗版书画、电银雕刻书画、装裱古今书画、以及时人书画等。传统的手工业不再是经济的支柱,随着西风东渐和民族工业的起步,手工艺业或者被大规模工业制造所替代,或者朝着更为精美的方向发展。
5.简述民国工艺品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按时间1)20世纪10年代:缓慢发展
2)20世纪20年代:快速发展
3)世纪30年代:逐渐衰落
按地域
1)京津地区:料器、珐琅器、文具、乐器、玉器、雕刻、牙刻、竹刻、瓷刻、石刻印章、雕漆、铜锡器、刀剪、花灯、玩具、泥人等。
2)苏浙沪皖地区:陶瓷,刺绣、玻璃器、纺织印染、柳条编织、竹刻、泥人、织锦、皮革、骨雕、银器、冶炼、笔墨、伞扇等。
6.简述民国古玩业交易场所的演变。
地摊
茶楼:清末上海的豫园四美轩、五马路怡园茶楼。
独立店铺:上海五马路从20世纪20年代的店铺18家发展到30年代中期的210家。
室内交易市场:1921年上海清真董事会董事长马长生等筹资建立中国文物商场,上海首家。
7.民国古玩业的经营方式依消费对象可划分哪几种?
出口贸易
同行业间相互买卖
门市销售
8.民国古玩市场等级如何划分?
洋庄
本庄
9.简要概括民国上海电影业产业集聚的情况。
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上海闸北一带电影院和电影公司密集:月明影片、海峰影片、上海影戏、亚细亚影片、友联影片、开心影片等;宝兴大戏院、世界大戏院、闸北影戏院、上海影戏院等。制片企业、发行、放映体系、电影书刊、电影学校渐成气候。
三、论述题
1、试论民国电影业的发展。
电影院 1926年当时全国共有影院156家,大部分为外商开设或控制,8家中国人创办。20多家为中国人管理。1926年法国百代与明星电影公司合作,集资收购承租了5家影院,以原有的中央大戏院领衔,成立中央影戏公司。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票房一半以上的中心市场。
电影业片商有法国百代公司首映电影每500米的胶片,平均要价500元,相当于当时的211.5美金。次轮300,三轮300。电影租金要预先支付,片主从租借人的押金中扣除。
电影制片公司明星电影公司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公司纷纷成立, 1927年时有100多家。
“明星”“联华”“天一”
电影皇后胡蝶 1924年回上海,入上海中华电影学校第一期演员训练班,结业后参加无声片《战功》的拍摄。 .《白云塔》.《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空谷兰》
好莱坞在中国民国时期,好莱坞电影是中国放映外国电影数量的大头,占进口电影88%。
民国上海电影业一战前后,以上海为中心的民国电影业快速发展起来。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上海闸北一带电影院和电影公司密集:月明影片、海峰影片、上海影戏、亚细亚影片、友联影片、开心影片等;宝兴大戏院、世界大戏院、闸北影戏院、上海影戏院等。制片企业、发行、放映体系、电影书刊、电影学校渐成气候。
院线经营:中央影戏公司 1926 张长福、张巨川投资创办。租赁了维多利亚、恩派亚卡德、万国等5家电影院,并用其中四家及中央大戏院组成院线。首映在中央大戏院、次轮在其他4家,7天一周期。与各制片公司协定新的分账方式:底盘银
民族工业进步促进电影业发展上海华威贸易公司(1930):“四达通”发音机,解决了中小批电影院无声电影升级有声电影的放映问题。文艺思潮促进业内发展左
翼电影运动:明星、联华、艺华等公司拍摄了大量优秀的反帝反封建影片。《狂流》、《盐潮》、《香草美人》、《上海二十四小时》等。
2、论民国时期文化产业的变化与发展。
民国初期全国各地报业数量猛增,达500家之多。北京市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 多家,以下依次是上海、天津、广州等地。
. 民国十七年北伐统一,举国上下从事建设,出版业也快速的成长,到民国二十五年是我国出版量最多的一个时期。
. 抗战军兴,沿海各省相继伦陷,敌人处心积虑破坏,各大出版机构饱受摧残;而各大学多往内陆迁徙,藏书则为其所夺。
完成日期:
得分:
评阅时间: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产业史第 4 次任务评阅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