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精品文档)_共2页

合集下载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收稿日期:2018-08-09作者简介:修云辉(1985-),女,辽宁朝阳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

基金项目:贵州省重点学科“特殊教育学”建设(黔学位合字ZDXK[2015]19号)成果;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研究(2015XT007)成果。

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摘要:自闭症儿童在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大多存在情绪和行为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其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采用延迟满足方法,对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进行干预。

研究表明,延迟满足方法可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从而有利于尖叫行为、自伤行为、随意走动行为和哭闹行为的改善。

提出优化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时间;改变教学方法;转变家庭教养方式等教育建议,促进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情绪问题;干预;延迟满足中图分类号:G7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9)01-0072-04(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师范学院贵州毕节551700)修云辉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障碍严重影响了自身发展,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恰当地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更没有办法从情感交流中获得乐趣[1]。

自闭症儿童发生情绪问题主要是由于他们不具备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和应对他人情绪的能力[2]。

另外,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认知及沟通与交往障碍,导致别人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他们就会大喊大叫、哭闹、随意走动、自伤及攻击他人等[3]。

这些行为不仅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也给其他学生的身心带来了伤害。

因此,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刘某,男,9岁,3岁时被诊断患为自闭倾向。

进入普通学校后,在课堂上经常无缘无故大喊大叫、坐不住、不听管教;经常伤害其他同学,严重影响了班级的正常教学,后来被学校劝退。

幼儿攻击性行为功能评估及干预的个案研究

幼儿攻击性行为功能评估及干预的个案研究

·儿童发展·幼儿攻击性行为功能评估及干预的个案研究*史亚运1,2林云强1,2**(1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310012)(2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攻击性行为(aggressive behavior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幼儿问题行为。

有研究报告,学龄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检出率达11.9%。

〔1〕攻击性行为会影响幼儿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关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早期干预,已有研究较多聚焦于行为矫正技术的应用,也有较多质性研究。

本研究试图采用基于功能评估的积极行为支持策略,尝试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早期干预。

功能评估(functional assessment )是指对个体问题行为的功能、引发和维持等个体因素及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基于功能评估的干预,旨在达到减少并消除个体问题行为的目的,促使个体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2,3〕积极行为支持(positive behavior support )是指系统地改变导致个体问题行为发生的因素,并根据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实施干预。

本研究中,研究者同时使用了行为替代策略,以期减少或消除被试的问题行为,增加其适宜性行为。

〔4,5〕一、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小岑(化名),男,5岁,中班幼儿。

其父经常夜不归宿,喜欢玩电子游戏,常常讲脏话;其母经营一家公司,平时工作甚忙,常常很晚回家,喜欢对小岑讲道理;外公外婆十分宠爱小岑;小岑家雇有司机小杨,常被小岑欺负;雇有保姆,常会用“外面有魔鬼”之类的话来吓唬小岑,以促使他听自己的话。

小岑有较为明显的问题行为:经常打人且出手很重;经常抢夺同伴的物品;经常破坏游戏规则;喜欢用力推门等。

(二)研究工具1援《ABC 行为观察简表》为了全面分析小岑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因素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使用《ABC 行为观察简表》,详细考察被试问题行为的三个主要变量:前奏事件(antecedent )、行为表现(behavior )及行为结果(consequence )。

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原因导致的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原因导致的行为问题个案研究

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原因导致的行为问题个案研究[摘要]唐氏综合症儿童由于身心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障碍,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情感,不能很好用语言表达,甚至表达不出来,从而出现一些情感方面导致的行为问题。

这时,就需要我们对孩子出现的情感问题加以重视,并找出问题背后的原因,寻找干预的策略,从而让干预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唐氏综合症儿童;情感;行为问题;个案研究一、研究对象洋洋:男,2007年10月出生,七年级学生,唐氏综合症,智力叁级,该生自理能力较强,可以自己穿衣服、穿鞋子、吃饭、叠被、打扫教室卫生、清洗自己的内裤、袜子、轻薄的衣物;可以独立坐公共汽车上学放学,在家能帮助父母做家务,粗大动作、精细动作都发展较好;语言能力一般,仅有一些简单的表达;认知理解能力较好,完全能听懂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和指令。

父母文化不高,很早便从农村出来到城市务工,家中还有一个年龄相差20岁的哥哥,因母亲高龄产子,两兄弟年龄相差大,一家人对洋洋较为宠爱。

该生性格温和,平时也遵守学校和班级的纪律,懂文明有礼貌,深受老师和同学喜欢,小学阶段属于大家公认的“乖巧可爱型”学生。

但随着升入初中,洋洋凸现了一些行为问题。

二、个案行为具体表现本学期,一家爱心企业向学校捐赠了新校服,发回家第二天,洋洋将校服穿到学校,这时我发现校服裤子的裤腿被剪破了,询问情况,洋洋说是妈妈生气剪坏了的,打电话向妈妈求证,妈妈说不是,而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剪的。

下午,放学回家,妈妈了解了情况打来电话,据洋洋说是因为他早上起床时,妈妈还没有起来给他做早饭,他生气就拿剪刀把裤子剪坏了。

我觉得此事非小,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洋洋剪裤子并不是故意为之,剪裤子只是一个引子,或许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表达不来,只能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

第二天,我将洋洋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和他沟通,希望能找到剪裤子背后的原因,随着谈话的深入,洋洋支支吾吾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不送我读书,不接我,妈妈带侄女。

中度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中度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

中度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作者:龙婉君来源:《新课程·中旬》2014年第07期摘要:针对一名智障学生撕衣裤这一具体问题行为展开个案研究,以期找出适合的方法帮助该学生改善不良行为习惯,助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健康的人生观,减少对其他学生的不良影响,以提高其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智障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一、研究的缘起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各级各类的特殊教育学校不断的发展完善。

在多年的培智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智障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行为,甚至这类行为有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如,拆卸螺丝钉、撕衣裤等),而这些行为问题不但对其他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还常常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削减了课堂效果,让教育“事倍功半”。

我们的智障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很大一部分学生语言表达差,所以,简单的说教是不能有效地纠正其不良行为,我们只能通过观察、研究,找出纠正其不良行为的对策、措施,才能让特殊教育“事半功倍”,让我们的特殊孩子有所发展。

提升残疾人的素质和能力,不仅能让他们走出自卑,自力更生,体现人生价值,对个人来说意义重大;在国家和社会层面来说,残疾人的生存情况、文明程度是国家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也是意义非凡的。

所以,特殊教育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学生不良行为问题的研究也就成了破冰之石了。

二、研究过程(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张xx 性别:男年龄:14岁(1999年10出生)年级:培智四年级身高:152cm 体重:35kg健康状况:先天心脏病、先天愚型,二级智力残疾;右腹股沟斜疝;身体活动能力好。

性格特征:活泼开朗,好动。

背景资料:弃儿,语言能力较差,吐字不清,不能说长句子或复杂的句型。

6岁时遭遗弃,在流浪儿童保护和救助中心生活了几个月,寻亲未果后送福利院托养,2009年3月始转入残疾人托养机构生活,并接受培智教育,于2010年9月至2011年5月接受感觉统合训练。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行为矫治案例研究

智障学生心理问题行为矫治案例研究
佛 山市启聪 学校 马善 波
[ 摘 要] 心理 辅导 已经应用 于各个领域 , 本文通过运 用心理 学、 为矫 正的知识对智障 学生 问题行 为进行矫 正和辅导 , 学生在 改 行 使 正问题 行为的同时培 养良好 的行为 习惯。事 实证明 , 此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 关键词 ] 智障学生 心理问题 个案研究
智 力障碍是指 人的智力 活动 能力明显低于 一般 人的水平 , 显示 出现, 并 一般在外 出的公共场所较少见 。③频率 , 在学校里出现的次数很 出适应行为的障碍。“ 多, 发作频繁 。④ 主要表现 , 和同学有小 矛盾时 , 见到别人有 的东 在 或 智 障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心身 西 自己没有 时。她 的动作很快 , 有时 防不胜防。⑤终止原因 , 必须在外 发展的各个 方面都要落后 于正常儿童 , 存在 的心理 、 行为 问题 也较多 , 界直接干预下才 能停 止 , 如呼唤名字 、 责骂等 , 但维持不 了多久又继续 大脑的器质性 损伤 以及家庭 、 社会等不 良因素的共 同作用 可能促 进 了 原来 的不 良行为 。 这种趋势的增长 , 使得智障儿童的发展受 到了更加严重的阻碍。 41 对儿童进行观察的主要情况 .. 4 本文通过 分析一例有诸 多问题行为 的女生 的教育辅导过 程 , 提出 研究 者在对婷婷进行智力测验时对她的问题行为进行了观察。在 了一些可行 的教育训 练方法 , 为促进智 障儿童的康复 以及 为特殊教育 测试时婷 婷多次开小差 , 两眼发呆 , 老师呼唤时马上停止。 工作者和存在相同问题的智 障儿童的家长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研究 者对婷婷 上课 时的情况进行观察 。婷婷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 1研 究 对 象 . 中, 喜欢 东张西望 , 注意力集 中不能 超过 3 分钟 , 喜欢去找其他 同学讲 婷婷 , , 1 , 女 1 岁 培智学校三年级的学生 。入学前未进过托儿所 、 幼 话 , 在教室里 随意走动 。 儿园 , 商 5 , 智 5 诊断为轻度 弱智 。来到本校后就发现 经常用铅笔扎人 。 415 ..主要 结 论 对老师 , 尤其是班 主任 。 面上乖巧 听话 , 表 但是背后却 常说谎欺骗 ; 语言 婷婷为一个 1 岁 的轻度 智障女童 , 力 、 童适 应行 为评定为轻 1 智 儿 表达较 好 , 反应机警 , 到班级不久 , 有偷窃 、 便 攻击行 为的出现 , 经过多 度缺损 , 伴有 用铅笔扎人 、 偷窃 、 注意力不集 中等多重心理行为问题。 次老师和家长 的批评教育 , 未见好转。 42 -心理辅 导与行为矫正阶段 2研 究 内 容 . 421 _.分析 与诊 断 21 .通过对家 长的访谈 、 对儿童行为的观察 以及对儿童进行 多方 面 婷婷本身的性格因素为其行为适应不 良的主因: 反应迅速 , 明易 聪 懂得察言观色 , 好胜心强 , 善于伪装 , 性情 无常 。家庭环境 比较 复 的心理评估 , 出科学诊 断 , 做 为进一 步教育计划 的制定 和教育训练做准 冲动 , 备。 杂, 在普通学校的 日 子虽然短暂但经常惹 是生非 , 又受其他 正常学 生的 22 讨对有诸 多问题行 为的智障儿童 进行 教育训 练的可行性方 欺负 , 以对人很有敌 意。 -探 所 法。 422 导 策 略 ..辅 2 为 此类 儿 童 的康 复 提 出有 针 对 性 的 建议 。 3 () 1随时找机会 与婷婷 多接触 , 建立 良好 关系。 () 2 对婷婷过去的行为及 生活 习惯 , 多方面获得并进行 了解 。 3研 究 工 具 . 31 力测 验 .智 () 3 家庭探访 , 与家人多保持联系 , 了解家庭 背景 , 并进 而能够掌握 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等人主持修订的 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 婷 婷 的动 态 。 () 4 间或使用强制的手段 , 约束婷婷 的不 良行为。 量表( — C ) c WIS 。测试得 出言语智商 、 操作智商和总智商 。 ( ) 用同伴的力量 , 5利 观察了解婷婷在校 的行 为改变 , 过手拉手 通 32 .儿童适应 行为评定 采用湖 南医科 大学姚 树桥 、 耀先编 制的 “ 童适应 行为评定 量 活动, 龚 儿 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表” 适用对 象为 3 l 岁智力正常或智力低下 的儿 童 , , 一2 主要用于评定儿 ( ) 用班会时 间, 办团体辅导 , 6利 举 使婷 婷知道被扎者 的痛苦及失 去心爱 的东西 的伤心 。 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 。 () 7 尝试 发挥其语 言发展好 的特长 , 让婷婷担任班级干部使其有为 33 -问题行为观察表 采用 自编 “ 儿童问题行为观察表 ”包括 问题行为 的种类 、 , 出现的频 他人服务的机会 . 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 423 ._辅导 经 过 率、 出现 的主要场所 、 主要表 现与持续 时间 、 终止原 因等 。主要 由教师 、 () 1 营造爱 的氛 围, 用心育人 家 长 通 过 平 时 的观 察 进 行 评 定 。 拉近与老师的距离 , 注意激发婷婷的有意 注意, 把婷婷座位靠 近讲 4研 究 过 程 . 41 案 资 料 收 集 阶 段 .个 台, 当婷婷陶醉在小动作之 中或不停变换 坐姿甚至趴在地上时 , 止正 终 在讲课 的声音或提高音调并 用眼光注视婷婷 , 直至她 中断正在进行 的 411 庭 状 况 ..家 小动作 。有意识地多提问她 , 答对 了 , 让同学拍手表扬 她 , 答错 了, 没 “ 兄弟姐妹共三人 , 婷婷 、 姐姐母亲所生 , 弟弟继母所生 。 关 系, 请大家帮助你 。但要认真听课了 , 老师等一会儿再提问” 这样她 , 41 对家长进行访谈的主要情况 .. 2 会认真的听课 。 。 婷 婷刚出生不久母 亲吸毒 , 寄于养父养母处 , 岁时 因发现其行 为 为了得到表扬 , 3 异常 , 回父 亲身边 , 送 父亲 因做 生意 , 业务 比较忙 , 放在祖母身边 , 故 由 给她 时间解释 自己的行 为。每当学生来投诉她 的种种“ 罪状 ” , 时 于祖父长年生病 , 祖母没有太 多的时间照顾她 , 除了给她吃饱穿好 , 平 她总会握 紧拳头 , 打人状 , 作 这与她 的成长史有关。而这时我先不着急 让她说 出原 因, 如果本是好人办坏事的 , 先给她一个微笑 , 表扬 时和一些孩子打 打闹闹 , 岁上幼儿 园不到一周被退学 , 4 小学 入学一 个 批评她 , 下, 使她感到 自我满足 , 随后告诉她正确 的处理方式 , 并让其 他同学 月后 又被劝退学在家 , 半年后来到本校。一般情况下 , 父亲采取规劝的 这样使她感受到集体 的温暖 , 感觉到老0 x 她  ̄, i 方式 , 在婷婷 犯大错时 , 给予严重体罚但 收不到效果 ; 会 继母 因要 带幼 理解并给她改过 的机会 , 小的弟弟而无暇照顾到她 , 有时她嫌弟弟吵会不分轻重地打弟弟 , 以 所 的关爱。 ( ) 正不 良行为习惯 , 2改 培养 良好 的心理 品质 当父亲 差 时便 把她送 回祖 父祖母那 里。有 时也会去生母那边 , 因生 ①用榜样的作用感 召她 。上课时 , 婷婷 经常很 随意地在教室里走 母对其有愧疚之心 , 比较 溺 爱 。 来走去 , 神情恍 惚 , 好发脾气 ……针 对她的不 良行为 习惯 怎么教育呢 ? 41 心理评估 结果 .. 3 用身边的榜样感召她 , 一旦她有了不 良习惯 , 就提示 “ 看, 看 大家坐得真 在对婷婷进行教育干预前 , 对她进 行心理评估 的主要结果如下 : 听得 很认 真 , 表扬 X , X” 她看看 身边 , 马上会坐好 , 用苹果贴纸奖 () 1 智力评 估 结果 : 语智 商( I) ; 言 V Q 6 操作 智 商 (I ) 2 总智商 端正 , 5 PQ 4 ; 励她 , 这样 , 再三的强化训练 , 她在课 中的坏习惯有了改变 。 (Q)5 I 5。 () 2 儿童适应行为评定结果 : 适应商( Q)3 AD 5 。 ②发挥 主题班 会的作用 , 固婷 婷的 良好 的行 为习惯 。本班级采 巩 用代 币 制度 , 在教室 后面 的主题 栏里有 每个 人的评 比表 ( 苹果 ) 大 张 () 3 问题行为观察表。 0 本 如果有 ① 问题的种类 , 铅笔扎人 。无论 任何来 由, 拿 只要 是不高兴 , 就会 贴 。每当婷婷满 1 个小苹 果贴就可以换 l 自己喜 欢的本子 , 0 这样 , 婷婷为 了能实 用铅 笔扎 同学的手 、 、 脸 手臂 , 每周都有两三 回, 特别是在午休后的这段 2 个小苹果贴就会换一张她平时表演节 目的照片 , 时 间里 。偷 窃行 为严重 , 婷见到其他班 同学的书 、 婷 本子 、 发夹 、 子等 现 自己小小的愿望 , 够养成 良好的学 习习惯 , 梳 能 更加 自主的学 习 , 更有 都 会拿来 放到 自己的书包里。上课不专心 , 在教室里随意走动 , 如果强 效 的管 理 自我 。 ③ 发挥 长处 , 弥补不 足��

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智障儿童攻击性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作者:桑胜余戴丽岩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第21期由于智力缺陷或发育迟缓,智障儿童很多行为会出现异常,偏离正常人际交往轨道。

在此通过一例个案,探讨如何对智障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有效教育干预,帮助智障儿童更好地康复、学习,融入社会。

一、问题的发现小烁(化名)生于2005年,有语言障碍,于2014年9月进入山东省宁阳县特殊教育中心康复部进行语言、认知、感统康复训练。

2015年9月,他进入由笔者担任班主任的启智一年级开始接受义务教育。

小烁刚入一年级时,由家长陪读。

初期,他上课坐得很端正,比较专注,但回答问题时却发出乱七八糟的声音。

笔者意识到他想说话,但嘴巴不受大脑支配。

数学课上,教师让他上台板演时,他会趁教师不注意推教师一把。

他偶尔也会向别人吐唾沫,当听到同学哭时会表情严肃地瞪同学,甚至把同学推倒。

课间,他除了上厕所就跟在妈妈身边,不和其他同学玩耍。

他妈妈告诉教师:小烁能自己穿衣、吃饭、刷牙、洗脸,在家还算听话,但有些坏毛病,如经常把衣服撕坏、把杯子突然摔到地上……作为教师,笔者同情家长,也爱学生。

因此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教育干预措施,帮助学生矫正具有危险性、破坏性的问题行为。

二、问题的设想小烁是一个有语言障碍,有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存在中度交往障碍的智障儿童。

但他自理能力相对较强,能听懂简单指令并完成相应的动作。

交往能力弱,但不是不懂得亲情和感恩。

当他因推别人或向别人吐口水而让妈妈生气了,会向妈妈撒娇求得原谅。

笔者相信,对小烁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正,采用建立亲近关系,进行感知觉训练、模仿、游戏、正强化、接纳等积极的教育干预会有效果,也能够帮他建立适应性人际关系。

三、干预方案的实施与效果1.建立亲近关系,打开沟通窗口每个孩子都需要安全感,都渴望在呵护下成长。

当笔者接过这级新生后,时刻亲切、和蔼地面对所有孩子,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

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亲近关系(以肢体语言、眼神注视等方式)来取得小烁的信任,让他拥有安全感,愿意与人交流。

个案研究报告【范本模板】

个案研究报告【范本模板】

个案研究报告小学生性格问题与对策的个案研究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认识尚显不足.实际证明,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并常常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是否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我们以小学生为对象,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诸因素对性格发展的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期对优化学校、家庭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性格提供较科学的依据,以提高家长、教育者对小学生性格问题的敏感性和辨别能力,尽早发现不良倾向,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调节,以避免问题严重化。

二、个案描述黄xx,男,今年x岁,虽然是xxxxx人,可是出生在上海。

父母均为生意人,曾经被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凡事有求必应,为使儿子不吃亏,他与同龄的孩子接触,一旦发生矛盾爷爷奶奶就为他出头.后来父母又生了一个妹妹,对妹妹的关心较多。

他觉得自己被忽略了。

并且平时父母长辈由于言行不注意,常常在孩子面前讲一些不健康的话题以及处事的方法,在他幼稚的心灵中,就隐藏了凡事都是别人的错和处事暴力的阴暗一面。

父亲由于生意忙很少在家.妈妈以照顾小妹妹为主.他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时间多,造成脾气不好,稍有不合他心意的事就会发脾气.一发脾气就什么也听不进去。

在学校表现如下:1、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打别的同学。

2、以自己为中心,听不得批评.同学不愿与其交往.3、一天下午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作业。

美术老师批评他,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

三、情况分析(一)家庭因素1、父母是生意人,由于生意很忙,又有妹妹要照顾,平时对他缺少关心,很少与他在感情上进行沟通和交流。

由于缺乏父母的亲情与严慈,他缺乏生活的激情与目标。

2、父母起先过于宠爱孩子,后来又很少关心,反差较大,造成孩子的心理落差较大。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报告摘要:在从事特殊教育的儿年时间里,经常遇到这些特殊的儿童。

他们的智力水平低下、性情乖僻、行为偏激、语言模糊、能力较差。

但每个儿童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时机,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和社会的接纳、认可。

而这些特殊儿童就需要教师付岀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爱心、耐心、恒心去教育他们。

我就从一个特殊儿童的案例入手,通过创设宽松、友爱、互助的集体气氛,让他在集体中学习,在学习中交往,逐步控制他的不良情绪,开展他的认知及各种感情和技能,对他进行行为矫正,最终到达综合能力逐步提高的U的。

关键词:特殊儿童悄绪行为障碍活动过度注意力分散1个案根本情况1.1根本资料:姓名:郭强〔化名〕性别:男年龄:10岁年级:培智小学三年级1.2家庭生活背景资料:家庭经济条件差,父亲是个农民,为了全家的生活,早出晚归,很少过问他的生活学习。

父亲放心让智力落后的孩子去做一些体力劳动和学习一些比拟切合实际的生存技能。

希望孩子不仅会系鞋带、穿衣服等简单生活自理,而且想让孩子在学校学会修鞋、修自行车等技术,为自己习得了一套适于在农村社会中谋生的生存技能, 易于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正常的职业身份。

母亲智力低下,只能生活自理。

奶奶非常溺爱他,仅照顾他的生活,但对学习无计可施。

郭强轻度智力障碍,在普校经常受欺负歧视,成绩差。

因此,2021年转入我校就读。

1.3问题行为描述:1.3. 1情绪行为障碍郭强因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及同伴的排斥而出现焦虑和抑郁,所以在很多时候会选择对抗。

据在生活老师处了解,郭强在平时中如果被老师批评了,就会冲回宿舍爬上床开始睡觉,不与人交流。

在上课时,对待老师的批评置之不理,但不久便在座位上哭或者出现歇斯底里的状态。

有时惜绪好起来会帮助别人,爱发脾气。

有缺点或错误能成认,但很难改正。

1.3.2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

郭强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

上课时不专心听老师讲课,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

4岁攻击性行为幼儿成因和矫正的个案研究

4岁攻击性行为幼儿成因和矫正的个案研究

4岁攻击性行为幼儿成因和矫正的个案研究[摘要]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自然观察、访谈、交流获得被试幼儿的一些行为表现并记录(观察时间、行为持续时间、情景)下各环节中出现的总共48起攻击性事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该幼儿行为进行分析;接着根据认知—情感—行为干预原则制定出相应的干预策略,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字] 4岁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矫正背景材料:攻击性行为作为一种行为问题,是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者都很感兴趣的课题,其主要表现为:常用踢打、争吵等暴力方式伤害别人[1]。

攻击性行为是消极的问题行为,它不但会对他人或集体造成影响和伤害,而且还会使发生者本人遭到环境的拒绝,使幼儿生活在被人拒绝、被人否定的消极的环境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挫折—攻击学说著名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起因于挫折,心理学家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运用收集信息并加工、总结原因及决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从行为观点来看,小班幼儿的年龄在4岁左右,刚从父母的怀抱来到幼儿园,受着幼儿园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又因其身心发展的复杂性,其攻击性行为具有年龄特点又有特殊性,经常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关于教学策略的考验。

本个案通过对一名高攻击性行为男孩的研究,经由笔者与指导老师相互商讨,分析其原因并制定出相关的措施,加以记录、总结。

一、本研究概况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本班指导老师一起商讨,选出本班一名高攻击性行为的男孩为研究对象。

具休采用自然观察法、记录法、访谈等研究法。

研究程序分为4步,首先通过自然观察、访谈获得被试幼儿的一些行为表现并记录(观察时间、行为持续时间、情景)下各环节中出现的总共48起攻击性事件,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该幼儿进行成因分析;接着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最后,实施教育干预.并对其过程进行记录,评估干预效果。

二、个案分析1、个案情况简述:幼儿纪博文,男,2004年1月生。

儿童行为矫正:多重基线设计

儿童行为矫正:多重基线设计

多重基线设计(一)多重基线设计的涵义所谓多重基线设计,就是指在同一行为改变方案中,必须同时建立和测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行为基线。

这些行为基线可以针对不同的患者,也可以针对不同的目标行为,或者针对不同的实验条件。

由于针对性的不同,故多重基线设计可依此又分为多重对象设计、多重行为设计和多重条件设计等三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模式。

多重基线设计的模式可用图1-18表示:1.ABBB2.AABB3.AAABA:代表基线期,在1、2、3各项中,基线期的长短不一。

B:代表处理期,在1、2、3各项中,处理期的长短也不一。

1、2、3:可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患者、目标行为或实验条件。

图1-18设计形式多重基线设计比较适合于用来研究学生的读、写、算等学业性问题或一般的技能养成问题。

因为这类行为的特点是,一旦学成之后,除少部分可能遗忘外,通常不太容易消失或倒退到原来的基线期水平,所以不宜采用倒返设计来研究,惟有运用多重基线设计较为合理。

多重基线设计的操作较为复杂,因此在应用和实施过程中,务必注意以下事项。

1.正式开始实验处理之前,务必明确界定好终点行为,以确定实施行为改变方案的努力方向。

2.同时建立和测量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行为基线。

3.等所有的基线都保持稳定或是达到可以接受的倾向后,方可对第一位对象(或是行为、或是条件)开始施加处理条件;等第一位对象(行为、条件)的目标行为已达到预定标准后,方可对第二位对象(行为、条件)施加处理条件;待第二位对象的目标行为达到了预定的要求后,才能进一步对第三位对象(行为、条件)施加处理条件,以下依此类推。

4.如果第三位对象(行为、条件)的目标行为在尚未施加实验处理条件之前,即随着第二位对象的目标行为的改变而改变,就不必再对其施加处理条件了。

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位对象(行为、条件)实际上一直处于基线期。

如果第三位对象(行为、条件)的目标行为,并不因为实验处理条件的介入而改变,那么训练者就必须考虑重新调整或采用别的处理条件,以促进目标行为的改变和终点行为的实现。

特殊儿童例案分析报告

特殊儿童例案分析报告

特殊儿童例案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案例背景:本次分析报告针对的是一位特殊儿童,以下简称小明。

小明是一个7岁的男孩,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他在接受过多年的特殊教育和治疗后,由于家庭的搬迁需要转入新的学校就读。

情境描述:小明就读于一所普通小学,该学校并没有特殊教育资源班级。

小明的主要特点是社交和沟通困难,他倾向于进行刻板重复的行为,并且在将自己的需求传达给他人时会使用非适宜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教育目标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为小明制定教育目标,以帮助他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提高沟通和社交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小明的社交技巧:通过培养小明与他人正常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能力,使他能够更好地融入班级和同学们之中。

2. 提高小明的沟通能力:帮助小明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并了解何时以及如何传递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3. 降低小明的刻板重复行为:通过提供适当的替代行为和关注力训练,帮助小明减少刻板重复行为,并增加他在学习和社交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实施策略:为了达到以上教育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 社交技巧培训:为小明提供专门的社交技巧培训,包括眼神接触、身体语言、对话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和小组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培训,并与其他同学一起参与,以提供实际的社交练习机会。

2. 沟通技巧培养: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片辅助,帮助小明理解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传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可以使用社交故事、情境模拟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来进行培养。

3. 替代行为训练:针对小明刻板重复行为的特点,我们可以与他一起制定具体的替代行为,例如进行一些体能活动或使用工作板来分散注意力。

同时,建立明确的日常行为规则和奖罚机制,以加强替代行为的形成和保持。

4. 家庭和学校合作:家庭和学校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教育进展和需求。

教师需要了解小明的特殊需求,提供个别化的学习和支持,而家庭则可以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延伸和巩固。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篇一: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一、一般资料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

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

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

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

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

二、个人成长史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

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

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

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

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

留守教育15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邱婷相关研究认为在自闭症中,自我伤害、敌意、刻板行为、破坏行为是最为常见的问题行为。

这些问题行为如果不及时干预,不但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而且还会妨碍正常的班级教学秩序。

因此,关于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进行有效、及时地干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运用功能分析法、集体游戏、感觉统合训练、强化疗法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探讨综合疗法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效果。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台湾有关学者将其界定为“因精神和心理功能问题而显现出沟通、社会互动、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和生活适应上有显著困难,而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一种病症。

”一、研究对象张XX,男,14岁,顺德某启智学校四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两母子生活,本地没有亲戚。

读幼儿园一直到7岁,记忆力、学习能力比较强,认识很多字,会写字,在幼儿园上课经常走动,不合群,没有跟同学玩。

能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答非所问,说话大声、语速快,缺乏情感交流,少眼神交流。

特别喜欢男老师,比较听男老师的话。

二、研究方法与流程1、研究方法与工具 (1)观察法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搜集分析事物资料的一种方法。

(2)结构化访谈法由于顺德某启智学校为寄宿制学校,因而本次访谈的对象为张xx 的副班主任。

访谈时间:2014年1月7日下午访谈的内容主要分为:(1)对张xx 的基本情况的了解 (2)张xx 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张xx 问题行为的表现 (3)研究工具综合运用自闭症儿童社会行为评量表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调查表并对量表作必要的修改。

量表内容包括:随便拿别人东西、课堂干扰行为、情境的转变产生不当行为、分享意识薄弱、不遵守活动游戏规则等9大项。

2、研究流程 (1)确立目标行为根据观察分析与从罗老师处的访谈得知,其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行为:.随便拿别人东西 .课堂干扰的行为.环境的转变产生的不当行为 .不遵守游戏活动规则 .情绪表达独特 .分享意识薄弱 .协商与合作技能欠缺 .不礼貌行为 .刻板行为严重(2)制定并实施矫正方案本研究采用综合治疗方法:个别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
案例介绍
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后来孩子就变得很期待爸爸回家,爸爸回家的时候就会很粘着爸爸,爸爸不管出门到哪里都要跟着,如果看到父亲对其他小孩稍微好一点就会非常不满,一旦要和爸爸分离就大哭大闹。

他妈妈说,又要工作又要顾家还要管着小孩,身心疲惫精疲力尽,但是小孩现在和她不亲了,让她有种受挫感。

案例分析
第一,缺少父亲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这个男孩由于不能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虽然妈妈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亲的爱。

研究表明,父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

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父母的行为。

由于长期远离父亲,缺乏父亲的管教,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又由于母亲管教前后的巨大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

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调查研究指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专制型的。

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型。

案例中的母亲,因为是自己很大年纪了才得到的孩子,所以格外的珍惜孩子,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

后来又意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

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

在案例中,孩子后来不愿遵照妈妈的期望、指示行事时,妈妈就会变得懊恼、生气。

这些敌意感受,其主要隐含的目的是想控制子女。

这种感受与目的,接着可能影响妈妈对孩子付诸行动,责骂或处罚孩子。

孩子长期生活在妈妈这种暴躁的情绪氛围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妈妈的言行,慢慢也会变得性情激动、脾气暴躁,并把这些模仿习得的行为在幼儿园,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

可见,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矫正方法
第一,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许多都是从环境中习得的。

首先应从社会环境中寻找那些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并予以消除。

如果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从妈妈那儿模仿来的,妈妈应做自我检查,做孩子的表率。

第二,身体限制。

当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可因此而取消获得正性强化的机会, 以达到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如: 儿童玩玩具时, 出现了抢夺玩具的行为, 老师可让该儿童暂时停止玩玩具, 坐在一旁看其他小朋友玩, 待儿童向老师表示再不抢玩具了, 便可让该儿童和大家一起玩。

而且,应注意少给孩子买刀、枪、武器等攻击性的玩具,因为玩具本身的攻击性会导致儿童的攻击性倾向。

第三,正强化法。

使用身体限制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治时, 最好与正强化技术结合使用,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儿童其他的亲善行为。

这种对其他亲善行为的正强化则可以更加突出身体限制的负强化作用, 进而达到减少和消除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第四,使用代币制增加自身的良好行为。

代币制是指在某中情境中出现了一个行为,会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

例如,将这名男孩的不良行为攻击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确定代币为1角钱硬币,并拟定了代币交换系统。

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一角钱硬币;对同学一起友好的玩五分钟的行为价值为两角钱硬币;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5角钱硬币等。

最终硬币能换取后续强化物。

如10角硬币能得到一个玩具;20角硬币能得到和爸
爸10分钟的机会等等。

矫正效果
通过2周矫正,该男孩虽然多动性行为还是很多,但是攻击性行为减少了很多。

最初他每天攻击行为出现多次且情绪非常不稳定,现在一天出现攻击行为只有一次左右,且有时会有一些良好的行为。

但是根据他妈妈的说法,该男孩出现了一些其他的攻击性行为,比如砸玩具等。

初步判断是攻击性行为的转移。

总的来说是在向好的方向进行了,但是还需要一个强化矫正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