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财政运行机制比较

合集下载

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比较

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比较

西方民主制度与中国的民主制度之间的比较美国大选刚刚结束,Trump战胜Hillary成为第45任总统。

美国选举在中国引起一股热潮,甚至有些人说中国的关注程度可以和美国相媲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别的国家选举我们这么关注的现象?我觉得除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国,他的政策会影响全球外,还有个原因是我们国家民主并不如欧美国家直接和广泛。

“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

其定义为: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我们都知道,最早的民主来自于希腊,当时他们的民主是直接民主,民主制度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完善,独裁专政的国家已经很少了。

但是西方和中国的民主制度却有一些异同,两种制度各有各的优缺点,也说不上谁好谁坏。

西方民主制度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制度是现代西方各国民主制度带共性的东西,直接体现了制度的民主性;第二个层面是指政府制度。

第一层次的制度有:选举制度、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分权制度与司法独立、军队制度。

第二层次的制度有以下几种类型: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

制度只是一些构件,整个制度不过像一部机器。

要使制度运作起来,就需要人们不断地为这种制度注入活力。

在现代西方民主制度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法律机制,所有这些构成了西方民主的框架。

从这些制度看上去也许很完美,权力并不是掌握在个人手上不管是法律还是制度的更改都要经过多人的讨论。

但是这个“多人”却很令人思考,虽然公民享有选举权,但常常被金钱、媒体、黑势力、财团等所影响和操纵,从而成了“富人的游戏”、“钱袋的民主”和资本玩弄民意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种较为直接的民主方式的优缺点很明显,优点是每个人都可以较为直接的参政,而这也是为什么国外选总统首相时,候选人都会上台做演讲,演讲关于他的政治主张以及对自己在任职期间所需要做的事的承诺。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论文完整版

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选择小组成员:刘畅 213020204114王月213020204063邹琳213020204112赵宁洋213020204118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有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历程,政治体制改革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由政治体制滋生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群体性社会事件接连发生、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民众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也从未消退甚至,这种声音越来越多。

可见,目前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

(一)我国政治体制存在的问题我国政治体制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建设,其问题归纳如下:第一,权利过分集中。

在政党权利配置上,政治协商制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目前,由于政治协商在党政决策中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程序不规范,协商难免流于形式。

在政府与市场的权力分配上,市场往往被权力过大的政府所吞没,政府在与市场企业利益关系中过多运用权力,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第二,权力缺乏制约和监督。

权力缺乏监督是腐败的根本问题。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指出“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

现有的权力制约机制对一把手权利的制约常处于缺位状态,因此一把手往往是腐败几率最高的一个群体。

第三,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

我国是官员最多的国家之一,辽宁省铁岭市有一个县长,9个副市长,20个副秘书长;河南省新乡市有16个副秘书长。

官员如此之多必然造成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并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现行政治体制弊端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1、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方式转变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不仅仅是从外部间接影响经济生活的上层建筑,而是作为构成经济基础主导部分的国有经济所有者,从内部对经济生活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重大举措如,党政关系、政企关系的调整,及时一种经济现象有是一种政治现象。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选题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1、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2、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3、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4、政府行政成本控制分析5、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途径分析二、选题方向:公共关系学原理、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组织文化1、论危机传播中的政府行为2、论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公关3、论跨世纪城市文化形象战略4、论受众社会心理与城市对外宣传5、论新闻策划的原则和方法6、新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品味7、试论未来行政领导的形象塑造8、浅析组织文化创新走向9、论中国IC策划的定位10、上海或广州城市国际形象的确立与推广三、选题方向:行政管理论与行政、领导、行政组织学1、全球化背景下的政府职能研究2、论当代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方法3、论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传递中的作用4、当代西方“公共管理运动”评析5、论行政权力及其制约6、论行政自由裁量权及其限制7、论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8、论政务公开9、论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中的民主价值取向10、论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四、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与行政领导、人力资源管理1、人力资源配置方式比较(细分问题论述)2、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行为研究3、政府与制度变迁4、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细分问题论述)5、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6、考核制度比较研究7、公务员培训制度创新8、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9、地方政府与市场化改革五、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公关传播法规1、依法治国重点在治“吏”2、依法治国与加强、改善党的领导3、加速政府体制改革,适应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特点的要求4、当前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的思考5、论地方政府与公共管理6、依法治国与治吏7、论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的脱钩和改制8、小城镇行政体制之我见六、选题方向:行政法制研究、监督学1、论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是反腐败的根本措施3、在社会主义时期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4、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一些设想5、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督制度6、舆论监督的作用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增强政府的监督意识七、选题方向: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组织与管理、行政管理学、公共行政组织学、西方行政学说1、当代中国行政模式研究2、当代中国法治行政研究3、当代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与规模研究4、当代中国行政价值观研究5、加入WTO与政府制度创新研究6、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研究八、选题方向: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管理学、市政学1、公共管理论的经济学分析2、市场经济与政府体制改革3、市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4、政府责任研究5、市场经济与非赢利组织的发展6、依法行政研究7、城市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8、城市政府与法治9、政府公开与民主行政10、现代科技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11、法治与德治12、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九、选题方向: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西方行政史1、1994年后我国地方政府预算外膨胀的原因分析2、论西蒙的决策思想评新公共管理理论3、论西方公共行政的民主管理思想4、中美行政监督体系比较5、中美行政管理运行机制问题分析6、素质教育与政府教育体制问题分析7、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8、关于外来人口管理的调查与思考9、中国公民政治人格的转型:从权威人格到民主人格十、选题方向:西方经济学、公共财政、政府经济学1、经济转型时期的就业政策选择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公共政策选择3、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与政府间关系的协调4、非盈利性组织管理研究5、经济体制转型与公共政策的重新顶性6、中国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转变7、非盈利性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十一、城市行政管理(市政学研究)、市政学1、城市政府规模的讨论2、公共人力资源讨论3、城市社区管理讨论4、城市管理讨论5、户籍管理讨论6、城市公共管理专题讨论7、市政体制比较讨论8、社会网络与城市发展讨论十二、选题方向:市政学、管理学1、论城市的本质2、市政学研究的内容、界限及意义3、西方市政学研究4、比较市政学研究5、城市管理、城市治理与政治文化的比较研究6、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变迁7、撤退设市可否作为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8、外国城市管理体系的变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9、第三部门研究综述10、制度变迁与城市管理十三、选题方向:政治理论与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基础1、西方政治理念在中国的接受情况(细分问题论述)2、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分析(细分问题论述)3、公共伦理分析(细分问题论述)十四、选题方向:宪法学、中国当代政治制度1、试论人大代表的作用2、论人大对政府的监督3、论权力制约技术十五、选题方向:行政管理学、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西方各国政治制度1、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政府间合作研究2、市场经济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3、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研究4、西方式民主及其影响研究5、政治参与、行政参与问题研究6、电子政府与电子民主建设十六、选题方向:政治制度、地方政府与地方政策、政治学基础、中国公共政策概论1、国家建设理论视野中的地方政府建构2、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治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历史演变或法理分析)3、中国地方政府间的转移支付(特别是广东的改革经验)4、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分析5、WTO与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十七、选题方向:政治制度、思想概论、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国党政制度1、当代中国中央政府体制研究(从中拟一题目)2、地方政府体制中的条块关系3、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研究4、党政关系(中国、外国或中外比较研究)5、城乡社区自制制度建设6、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地方政府体制(任选一个地区或进行比较分析)7、关于政党政治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8、关于政府体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9、关于行政法制的研究(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10、城乡社区自治制度建设(自拟其中一个问题研究)十八、选题方向:行政决策、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1、从统治到自治:公共政策范式如何转换?2、第三部门: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3、听证制度与公共政策论证的公民参与——以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乡(镇)村与街道治理为例4、珠江三角洲或长江三角洲地方政府治理机制下的政策制定——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5、公共政策制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6、试论公共政府的基本价值标准7、试论公共政府政策执行的监督8、试论政策问题建构中的程序约束十九、选题方向:政府体制与公共政策、比较政治学、当代国际关系分析1、比较分析行政集权民主制与传统代仪民主制的异同2、古罗马政治制度对西方民主制的影响3、西方民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形成4、比较英法革命及其对各自政治的不同影响5、比较英美政党结构及其功能的异同5、论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的形成二十、新增题目(一)行政管理、管理学1.以行政角度审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某个社会问题2。

中西方行政制度差异

中西方行政制度差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西方行政制度差异篇一:中外行政制度比较中外行政制度比较教学单位:经济管理学院年级专业:12级行政管理学生姓名:韩福禄学号:s12120401006任课教师:张明莉提交时间:20xx年7月6日大学生眼中的中西方行政制度差异所谓行政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行政制度不断出现并取代原有落后的行政制度。

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行政制度的分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区别,有助于我们了解行政制度建设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我国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趋利避害,取长补短。

“行政制度”又被称为“政府制度”,其应主要取决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行使国家权力人员的产生方式和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

根据国家元首、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以及政府组织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把政府制度划分为五种类型,即内阁制政府制度、总统制政府制度、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委员会制政府制度和人民民主制政府制度。

内阁制政府制度,亦称议会制政府制度或责任内阁制政府制度或议会内阁制政府制度。

它是西方国家及其他国家由内阁(政府)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制度。

以英国为代表的内阁制政府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强调议会至上、内阁组成独特、国家元首“虚位”、内阁总揽行政权力、政府对议会负责。

总统制政府制度是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一种政府制度。

大而言之,以美国为代表的总统制政府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总统独立于国会之外、总统一人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政府与国会完全分离、政府成员与总统是僚属关系、政府不对国会负连带责任。

半总统制政府制度是一种介于总统制政府制度与内阁制政府制度之间、兼有内阁制特点的总统制政府制度。

大致说来,以法国为代表的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形式上设有两名行政首脑(总统和总理)、政府不对总统负责而对议会负责、总统掌握实际的统治权,成为国家的权力中心。

国外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剖析及对我国民主监督的启示

国外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剖析及对我国民主监督的启示
政党 对执政 党 的监 督 ( 了表 述 的准 确 , 概 念 部分 为 在
发 展 的重要成 果 ” 。 …
二、 西方 国家政 党监督 的 理论渊 源
仍 留有党 的内部监 督 的概括一一 作 者注 ) 。
对权力进 行监 督 的理 论 可 以追 溯 到 1 7至 1 8世
收稿 日期 :00— 7—2 21 0 0 作者简介 : 课题负责人 : 郑宪 , , 女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副主任 , 教授 。课题组成员 : 王彩玲 , , 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 教研
竞争性 政 党制 度 的优 势 在 于 通 过 两 党或 者 多 党 竞争 , 民可 以在参选 的政 党 中选择一 个 较为 负责 的 选 政党 来执 掌 国家政 权 ; 过 政 党 选举 的轮 替 , 现 防 通 实 止任 何一个 政党 或者政 治集 团长 期垄 断 国家权 力 、 形
制 约权力 为 目的 的种 种 分 权 学 说 的理 论 基 础 。洛 克 的有 限政府理论将分权制衡 作为一 种政府组 织 的建 构 原则 , 并成为西方 国家监 督制 度 的核 心思想 。 因此 , 作
为西方政治体 制 的重要 组 成部 分 , 西方 国家 政 党监 督 体制 的建立 和健全 实际上是 以启蒙 运动为先导 的。 三 、西方 国家政 党监督 运行 机制 分析
成独 裁 的 目的 。此外 , 政党 选举 竞争实 现 了政 治斗 争

关键词 : 政党监督 ; 行机制 ; 运 分析 ; 比较 ; 启示
中 图分 类号 : 6 5 1 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2— 59 2 1 )5— 04~ 6 10 0 1 (0 0 0 0 1 0

中外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及运行规律比较

中外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及运行规律比较

( ) 二 对运行 中的权力 的制 约。即对决策 、执行 权的监 产 生方式 上 ,大多分为世袭制 和选举制两种 ,对于 国家主要 领导人以下的权力行使者 ,则都 以任命制为主 。 督。 1 . 世袭制 。现 代的世袭制 主要存在 于不发达 国家 ,所 占 发达资本 主义 国家对 国家权 力运行方 向的制约主要有这 1 违宪监督 。也 叫司法 审查制度 ,主要是对 比例 不大 。世袭 君主往往是统 治阶级 的最 高代 表 ,并 由此 成 样几种形式 : ( ) 2 议会监督。 为 国家元首 ,执掌着国家 的最 高权力 。而发 达资本主义 国家 立法和行政行为是否违宪进行 审查 和裁决 ; ( )
正确 运行 ,就必须对权力运行 的主要环节 ( 力起点 、权 力 权 主体 、权 力结构 、权力运行方 向和过程及权 力体系 ) 进行 相 连任 的次数也有一定的限制 。 限任制较之终 身制 ,对 于实 现对 国家权力 的制约来说 , 应 的监督控制。

不 断扩 展 ,对权力 主体 的选拔和使 用也需不断进行 ,只有 这 样 ,才 能保证对 国家 权力 的制约具 有延续性 。这种制 约的延 续性具 体表现为 “ 限任 期制 ” ( 有 简称 “ 限任制 ” ) “ 对 终 身制”的取代 。有 限任期制不但 规定了一定 的任期 ,而且对
国家权力 的监 督制约与 国家 权力的运行 臻密相连 、相 互 渗透 。权力制 约既是权力运行 中的一个特定 环节 ,又贯穿 于 权力运作 的全过程 。因此 ,有效 的权力监督 制约机制的形成 依 赖于权 力运行 环节的健全 和完善。要保 障权力沿既定轨道 ( )对权力 主体 的制约 。由于社会利益 和人 民权利的 一


大 都 以任命 制为 主 。但任 命 的形式 不 同 ,一 类是 “ 级任 表 明了权 力手段的不合 目的性 ,违 背了既定的权力 目 ,因 上 标 命 ”;一类是 “ 核任 命” 。显 而易见 ,后者较 之前者有着 此 ,通过 对恶劣后果 的查 处 ,追究权 力执掌者 的责任是实 现 考 更大 的民主性和 制约性 ,因为后者 可以使社会需 要反映为一 国家权力 有效制约 的又一重 要环节 。这 种追究方式大 多表现 定 的客观标准 ,据 此来 决定权力 的获得 ,这种决定 本身也就 为罢免制和弹劾制。 ( )罢免制 。是指 选 民及其 代表 机关有权撤销他们所 一 是一种制约 。而前者虽 然体现 了决 策中效率 的原则 ,但往往 选 出的或任命的不称职 的政府官员的制度 。我国普遍采用罢免 又难免有任人唯亲和专制的嫌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世界地位的提升,人们开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模式和西方经济思想进行比较和思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证明了其可行性和优越性,而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西方经济思想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是在中国人民通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特点如下:1.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微观调节相结合: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来对整个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同时,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方面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坚持国有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保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注重发展中的公益性事业和社会事业:注重发展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文化等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提高全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4.鼓励创新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要素效益,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西方经济思想的特点西方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市场经济和新古典经济学方面。

在其经济思想中,主要特点如下:1.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认为市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通过价格机制、供需关系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格的合理形成。

2.主张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强调国际贸易的纯利益互惠性,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扩大市场,提高资源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3.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竞争:主张让大多数经济活动在私有制下进行,通过市场竞争,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创新。

4.强调财政紧缩和货币稳健政策: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须坚持财政紧缩和货币稳健政策,以稳控通货膨胀。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西方经济思想的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西方经济思想之间存在一些区别。

中西方财政制度的共通性和特殊性比较研究——《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评介

中西方财政制度的共通性和特殊性比较研究——《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评介

财 政 学 界 对 中 西方 财 政 的比 较 研
究还 不 够 系 统 、深 入 。研 究动 机 和 研
西 方财 政 学对 我 国财 政 经济 实践 的若 干 的借 鉴 意 义 。后 张馨 又于 19 年 出 97 版 了 《 较 财政 学 教 程 》 ( 一 版 ) 比 第 , 2 0 年 出版 了该 书 的 第 二 版 ,无论 在 04 体 系 上 .还 是在 论 述 深 度 上 .都 是 一 本 较 为成 熟 的 比较 财 政 学 专 著 。从 国 内 已 有 的比 较财 政 学 论 著 来 看 .各 学 者 所选 择 的研 究对 象 主 要是 计划 型 财 政 和 市 场 型财 政 。而 市场 经 济改 革 目 标 的确 立 .特别 是 1 9 年 我 国建 立 公 98 共财 政 体 制 目标 的提 出 ,必然 会 对 中 西方财 政 比较 研究 提 出更高 的要 求 。
理 论创 新
E ONOMI ' OOK T E B C G OUR. H OHA EA l S
中西 方 财 政 运 行 状 态 及 运 行 机 制
比 较 研 究 的 现 状 及 欠 缺
多 年 来 .我 国财 政 学 界 已经 感 觉
到 中 西方 财 政 运 行 的趋 同性 。它 4  ̄ 1 ' 3 以市 场经 济作 为 财政 运行 的经 济基 础 ,
在 国外 .情 况 也 大 致如 此 。 国外
究成 果 相对 滞后 于 现 实 状 态 。研 究 的 重点 大 多 放 在财 政 运 行 的 局部 或 个 别 环 节 ,并 未对 整 个 财 政运 行机 制进 行 系统 、完整 地 比较 研 究 。人 们 往 往 习 惯性 地 站 在就 财 政 论 财政 的狭 义 研究 视角 .并未 把 中西 方 财政 融入 到 各 国

中西方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综述

中西方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综述

中西方混合所有制经济研究综述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中西方关于混和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并对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动因、改革模式和改革效应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能够对未来混和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最后本文对中西方相关研究做了简要评价,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关键词:混和所有制经济;改革模式;改革效应[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引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概念,其目的是打破单一公有制产权,以激发经济活力,提高生产效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2017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为具体地提出要“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这些都标志着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已成为了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生产关系与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来观察,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最适合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形式。

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需要更多的理论来指导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因此,梳理国内外混和所有制经济的研究进展对进一步推进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西方混和所有制经济研究(一)西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和内涵1.西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历程17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兴起的开端,随后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西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二战之后,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坚持凯恩斯主义理论,西方国家开始通过制定法律来实行国有化改革,这一改革举措推动了西方国家混合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出现“滞涨”,政府职能过度扩张,财政负担越来越重,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政府失灵”现象越来越严重,弗里德曼等新自由主义思潮迅速崛起。

中西方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西方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西方高校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王亮
【期刊名称】《文教资料》
【年(卷),期】2011(000)026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传统的学生创业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认真研究国外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先进的模式和功能,通过比较和借鉴,更加科学
地构建适应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教育体系,确保创业教育的科学、规范和有效,从而
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王亮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江苏淮安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从比较研究开始,求解道德教育困境——《在历史与伦理之间——中西方德育比
较研究》简评2.中西方财政制度的共通性和特殊性比较研究——《中西方财政运
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评介3.论中西方当代艺术比较研究r——当代艺术平面设计中西方对比4.高校创业教育KAB与SYB比较研究5.中英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混合经济模式比较分析

中西方混合经济模式比较分析

维普资讯
画意漏 缝 镄盛 叱
口 崔 建华 ( 武汉 大学商 学院副教授
胡 春波 ( 北京大 学经济 学院

武汉 4 0 7 3 0 2)
北京 10 7 ) 0 8 1
摘 要 : 文 通 过 对 中西 方 从 单 一 经 济 发 展 到 混 合 经 济 的 不 同模 式 进 行 具体 比 较 分 析 , 出 中 西 方 从 单 一 经 济 本 指 走 向混 合 经 济 , 起 点 、 径 、 征 、 效 等 方 面都 存 在 很 大 的 差 异 , 根 本 区别 在 于 , 国走 向 的是 社 会 主 义 条 在 路 特 绩 而 中 件 下 的 混 合 经 济 。 方 发 达 国 家 走 向 的 是 资 本 主 义 条 件 下 的混 合 经 济 ; 西 中西 方 走 向 混 合 经 济 在 运 行 机 制 上 是 相 似的, 国要大力借鉴西方发达 国家的成熟经验 ; 中 中西 方 走 向混 合 经 济 的根 本 原 因是 生 产 力 推 动 的 。
生 产 者 , 可 以 自 由地 把 商 品 和 劳 务 分 配 给 消 费 者 , 像 也 正

从单 一经 济 走 向混 合经 济 起 点 比较
马 克 思 所 说 的 那 样 : 整 个 资 本 主义 生 产 过 程 ,都 是 由产 “
品 的价 格 来 调 节 的 , 起 调 节 作 用 的生 产 价 格 , 是 由利 而 又 润 率 与 市 场 化 和 与 之 相 适 应 的 资 本 在 不 同 社 会 生 产 部 门 之 间 的分 配来 调 节 的 。”而 中 国则 排 斥 和 否 定 经 济 杠 杆 和 市 场 机 制 的作 用 , 行 中 央 高 度 集 中 , 指 令 性 计 划 和 行 实 以 政手段直 接控制的经济运行模式 。 总之 ,中 西 方 国家 走 向混 合 经 济 的起 点 在 所 有 制 、 分 配 制 度 和运 行 机 制 上 完 全 不 同 。 方 国 家 走 向混 合 经 济 的 西

中西方“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中西方“行政三分制”改革的比较与借鉴

同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提出“ 按照精简 、 统一、 效能的
原 则和决 策 、 执行 、 监督 相互 协调 的要 求 , 续推 进政 府 继
念。把绩效管理作 为组织设计 的出发点和归宿 , 提高行
政产 出。如 决策 部 门与执行部 门签订绩 效合 同 , 管部 主
机构改革” 的要求。2 0 年 3 2 日, 03 月 7 深圳市正式公布 《 深圳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正式开始了 ,
有效。 独立 自 地承办 公共事 务、 行部分行 政执行职 主 履

‘ ‘ 行政三分制’ , 在中西方的实践
7 6
“ 行政 三分制” 改革 实践 首先始干西 方。2 世纪 7 0 0
能的机构在美国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瑞典也很早就建
年代末, 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的行政体制改革 浪潮, 这场针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的缺陷而展开的改
要I 足 , 有助于取人之长, 己之短, 补 推进我国行政三分制改革的创新与完善。
亭f

】 关键词 : 行政改革; 行政三分制; 决策; ; 执行 监督
作者及单位: 杜运巧,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郑曙村, 曲
l 阜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发展 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师。山东 日照 2 62 ) ( 7 86
革被称 为新公 共管理运 动 , 中 , 政三 分 , 其 行 尤其是 决策 与执行 分离 。 就是 新公共管理 运动 的重 要成 果和 主要 内
立了政治控制与执行机构 自治相结合的传统, 公共政策
的执 行 , 当程度上是 由这些 自治机 构承担 的。荷兰、 在相 丹麦 等也 实行 了执行机构 自主化 。总结西方国家 ̄i三 5r - l

西方国家财政预算监督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西方国家财政预算监督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

西方国家财政预算监督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也日益受到重视。

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监督经验对我国的发展和改进具有重要启示和思考意义。

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监督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的财政预算监督能力,推动财政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有效执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

一、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监督制度1.独立的财政预算监督机构西方国家一般都设立了独立的财政预算监督机构,如美国的国会预算办公室、英国的预算办公室等,这些机构负责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估,保障了财政预算的公正、透明和科学性。

2.严格的财政预算程序西方国家的财政预算程序非常严格,包括预算编制、审议、批复等环节,要求政府各部门必须按照程序逐级报备,并接受财政预算监督机构的审核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完善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西方国家注重财政信息公开,政府的预算收支情况、财政政策和运行状况都必须向社会公开,接受各界监督和评价,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二、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我国的财政预算监督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我国的启示与思考:1.加强独立监督机构建设我国应当进一步加强独立的财政预算监督机构建设,推动国家审计署、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的合作协调,形成协同监督的格局,保障财政预算监督的全面性和权威性。

2.完善财政预算程序我国应当完善财政预算程序,建立健全的财政预算编制、审议和执行机制,加强政府各部门的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推动财政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有效执行。

三、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国在财政预算监督工作中还可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借鉴和吸收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我国的财政预算监督制度和机制,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我国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财政预算监督机构和组织,深入了解和学习国际财政预算监督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推动国际财政预算监督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全球财政预算监督的协调和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和繁荣。

MPA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0个)

MPA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0个)

MPA毕业论⽂参考选题⼤全(350个)MPA毕业论⽂参考选题⼤全(350个)★服务型政府创新研究★服务型政府与政府治理模式转变问题研究★责任型政府创新研究★引咎辞职制度化问题研究★依法⾏政问题研究★和谐社会与政府能⼒建设问题研究★我国政府⾏政能⼒建设问题研究★政府⾏政执⾏⼒问题研究★⾏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问题研究★⾏政公开制度研究★完善听证制度问题研究★⾏政效率问题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管理)实践研究★公共安全信息问题研究★我国的电⼦政务发展难点研究★编制公开化、法制化问题研究★⾏政监察体制问题研究★⾏政监察问题研究★公务员制度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政复议制度研究★政府机构改⾰研究★中央与地⽅关系问题研究★地⽅政府职能研究★乡镇综合配套改⾰研究★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公共服务民营化形式研究★公私伙伴关系研究★政府形象问题研究★⾏政⽂化研究★⾏政伦理研究★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服务型警务创建问题研究★服务型警务与公安机构改⾰研究★城市公安机构改⾰研究★公安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公安⼯作绩效管理研究★公安⾏政管理研究★警务保障问题研究★警员亲民形象塑造问题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转变★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调整,或政府经济学★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经济政治学★政府经济学★长三⾓县级市政府改⾰⽬标取向和路径选择★基层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府★近忧与远虑——谈政府体制改⾰与⽅向抉择★政府成本管理★论政府在城市经营中的作⽤★公路建设投融资机制★政府⾏为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当代⼈事制度改⾰★政府管理⽅⾯★海外⼈⼒资源利⽤★青年⼈⼒资源管理★论⼈⼒资源管理与组织效能的关系★⼈事制度研究★常州市民间组织发展与市场经济成熟度关系之研究★政府⼈事管理★⼈事管理⽅向★政府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协调好稳定与改⾰的关系★21世纪社会中介组织的⽣存与发展★政策与招商引资★移民及移民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信息化与政府创新★浅析苏州的电⼦政务建设苏州开发⾏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探讨★电⼦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改⾰★对苏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为的调查与研究★发展中地区政府管理模式探讨★公共政策改⾰研究★公共卫⽣体制改⾰★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和运⾏★乡政村治问题研究★⾹港政府管理★台湾民进党转型研究★⼈事劳动保障⼯作政策评估★海关管理与海关政策★公共管理与海关管理★公共组织创新★⾮政府组织的发展★问责制探析★WTO与公共管理★海南省财政部门预算改⾰政策评估报告★积极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相关课题★国有企业改⾰和国有资产流失★市场化进程中的公共财政研究★税务部门组织结构的优化问题★税收管理流程再造——论国税系统税收征管改⾰★垄断国企的改⾰★⾏政管理⽀出研究★合理布局城市粮⾷储备,完善城市粮⾷安全体系★市政管理⽅向★经营城市或⼈⼒资源开发★政府事业单位体制改⾰★乡镇政府机构运⾏机制★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地勘事业单位改⾰与转型时期政府的补偿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从公共管理的⾓度谈⽓象服务★从公共管理的⾓度分析银⾏监管的创新★海关职能转变★ISO质量体系与政府管理★政策执⾏or政府治理★⾼新区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公共⽀出)★有效监督在政府⼯作中的作⽤初探★质量体系在⾏政管理中的运⽤★体制转轨时期基层⾏政管理探索★⾏政执⾏与调整★市场经济与⾏政法治★财政监督⽅⾯★⾏政法律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互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体场馆的管理★政府管理的效率与公平★政府外事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建设(或:政府转型)★⽂化体制改⾰★如何改善党风廉政建设★政府体制改⾰与职能变迁★政府职能转变★⼈⼒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公共部门⼈⼒资源管理★⼈⼒资源管理★⾼层次⼈才与经济发展★⼈⼒资源管理★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城市管理(对象是弱势群体)与社会保障关系★农村公共卫⽣体系的建⽴与完善——关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与完善★城市化进程中切实维护失地农民和低保⼈群利益★医疗制度改⾰★医院产权制度改⾰★社会保障收⽀与财政管理★社会劳动保障★社会保障(税费改⾰)★社会保障(住房管理)★教育保障制度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农村医疗保障★中国社会保障现状分析及发展⽅向★流动⼈⼝管理★江苏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农民户⼝问题研究★有组织转移农村妇⼥剩余劳动⼒★城市化进程中央地农民的补偿与保障★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探讨与实践★关于苏州市城市化过程中⼩城镇建设的研究——公共管理研究的视⾓城市化★城市规划和城市经营★城市化进程★关于城市发展的定位策略★连云港城市化问题探析★城市管理or⽔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苏州区域市化与中⼼城市现代化若⼲问题思考★专业技术⼈员职称评审制度和继续教育探讨★现⾏教育政策分析与实施★教育经济学★淮安市⼈才现状与对策★教育产业发展与管理★⾛向⼀种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军转⼲部安置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完善税收管理系统协调机制★西部⼤型国企改⾰的困境与出路★乡镇债务危机的形成与治理★长三⾓区域新型政府间关系的构建★厦门港⼝物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晋江市公共⾏政体制改⾰⽅案执⾏的研究★税务机关与纳税⼈伙伴关系的建构★市政公共事业改⾰的路径选择★《⾏政许可法》与海关依法⾏政★⼝岸危机管理机制的建构★《⾏政许可法》与海关依法⾏政★政府雇员制的理论与实践★反腐败国际经验与中国特⾊治腐之路★⼤城市治理模式的构建――以⼤连为例★⾏政审批制度改⾰与有限政府构建★论作为⼀种管理⼯具的绩效评估★民营化⼯具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应⽤——城市燃⽓⾏业民营化的案例分析★作为政府改⾰战略的民营化★决策、执⾏和监督三种职能的分离与协调——评深圳⾏政管理体制改⾰的“⾏政三分制”⽅案★危机与变⾰:中国乡镇公共管理制度缺陷及纠错对策研究★城中村改造的政策选择★上海公交定价机制与⽐价关系研究★“三项改⾰”后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问题研究★北京市城市⽣活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机制研究★市政公⽤事业改⾰的路径选择——厦门公交民营化改⾰案例分析★中西⽅⾏政体制⽐较研究★当代西⽅国家公共管理运动评述★中西⽅⾏政改⾰⽐较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府职能定位研究★当代中国⾏政区划改⾰研究★中央与地⽅关系(包括财政关系、权⼒分配关系、法律关系)研究★当代中国⾏政改⾰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公共领域的治理机制与政府⾏为研究(包括公共领域的安全问题)★我国区域合作模式研究(以某区域为例)★“泛珠三⾓”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粤港澳政府合作研究★⼴佛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跨区域的公共事务治理研究(如环境污染治理、⽔污染治理、公共交通治理、⾷品安全监管等)★政府间关系研究★乡镇公共管理体制研究★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及其问题研究★地⽅政府党政关系研究★村民⾃治问题研究★地⽅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研究★地⽅政府决策问题研究★地⽅政府竞争研究★NGO经费筹集与管理研究★NGO管理体制研究★NGO⾏为规范研究★NGO法制建设研究★各类NGO组织的具体问题研究★事业单位改⾰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法研究★各类不同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及其构建★项⽬绩效评估研究★绩效审计改⾰与推进研究★⾏政许可制度研究★⾏政⽴法研究★⾏政执法问题研究★⾏政强制研究★⾏政和解制度研究★⾏政仲裁研究★⾏政赔偿研究★⾏政⾃由裁量权研究★⾏政监督制度研究★领导体制研究★领导责任及其追究★职业道德问题及其研究★组织冲突与摩擦研究★组织激励研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制度研究(包括医疗、社会保障、公⽤事业等)★政府采购的制度与管理问题★地⽅政府投资决策机制研究★政府经济性管制和⾏政性监督问题★公私伙伴关系中管理与制度问题★国有资产的管理与制度问题★中国地⽅政府部门预算改⾰★中国地⽅政府国库集中收付体制改⾰★中国地⽅⼈⼤预算监督研究★中国地⽅教育财政体制★中国地⽅政府间财政关系★中国地⽅⽀出绩效评估改⾰★公共⼈⼒资源规划研究★⼈员编制管理研究★公职⼈员的选拔、甄选和任⽤研究★公职⼈员培训制度研究★⼯作分析研究★公职⼈员绩效评估研究★薪酬制度研究★激励制度研究★政府⼈⼯成本控制★公共⼈⼒资源管理体制研究★城市规划研究★城市交通研究★城市经营研究★城市治安研究★城市化问题(包括城中村、村改居等)研究★市政建设管理研究★城市公⽤事业管理研究★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研究★城市⼩区公共管理问题研究★城市社区问题及其治理研究★城市社区的功能及其作⽤研究★有关公共政策理论问题的研究★公共政策分析⽅法研究★公共政策评估研究★科技与教育政策研究★劳⼯问题与劳⼯政策研究★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政策研究★住房问题与住房政策研究★⼈⼝问题与⼈⼝政策研究★卫⽣政策与医疗体制改⾰研究★⼉童社会⼯作★青少年社会⼯作★⽼年社会⼯作★家庭社会⼯作★妇⼥社会⼯作★残疾⼈社会⼯作★司法矫治社会⼯作★⾮营利组织★政府宣传与公共信息传播研究★政府新闻发⾔与信息发布研究★政府危机信息传播与负⾯信息调控研究★国家形象与对外传播研究★政府公关与形象传播(政府形象、区域形象、城市形象)研究★⽹络环境下的政府信息传播研究★公共传媒与公众情绪研究★⾏政⽂化管理创新研究★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电⼦政务建设规划研究★电⼦政务建设项⽬管理研究★电⼦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电⼦政务各种业务应⽤系统建设研究★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研究(包括采集管理、公开管理、分级管理、交换共享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电⼦政务与政府管理创新研究★基于电⼦政务的政府管理⽅式研究★“⼀站式”电⼦政务及其应⽤研究★电⼦监察研究★电⼦政务建设与应⽤标准问题研究。

浅析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浅析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浅析从西方经济学角度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效性1支持财政政策的理论凯恩斯主义者是财政政策的理论的主要支持者,其指出在有效需求调控方面,财政政策具有优越性,其能够表现出直接以及有效地调控特点。

它可以调整总需求,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以及通货膨胀,此外能够微调经济以及熨平经济周期的大波动。

在实施财政政策的过程中相对简单,假如经济处于严重的大萧条状态,那么可是实施“减收增支”机制,其中,减收是指减税,而增支是指政府增加支出以及提高社会福利。

假如经济出现过渡膨胀的问题时,那么政府可以采取缩小政府开支策略,从而可以使得经济处于稳健的状态。

基于财政政策的三种手段来分析,不断增加政府的支出属于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

通常情况下,政府的支出能够对总需求的扩大起到直接的作用,从而能够表现出乘数效应。

与此同时,政府支出能够优化宏观调控,这样政府可以把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仅可以扩大总需求,而且可以优化社会的生产能力。

政府一般可以在经济相对萧条的区域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样可以使其能够拓扑经济发展困境。

政府还可以把有效地资金用在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方面,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失业问题。

由此凯恩施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是一项具有积极效应的政策。

2支持货币政策的理论该理论的支持者认为对于经济而言,财政政策并未对其进行好的调控,反而会产生较坏的效果,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是:事实上,不管是降低税务,还是扩大财政支出,对经济均没有什么效果,GDP的数值不会由此而增加。

这是由于货币的供应量是随着总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实际上增加的只是名义上的GDP。

从长远上看,以增加总需求为要求的财政政策是会引起通货膨胀的。

尤其是处于汇率上下波动的体制下,这个现象更加的显著,扩大总需求量只会导致自己国家的货币贬值,而致使进口物品的价格不断增值,使得通货膨胀现象更加严重。

处于经济衰败的时期,公共部门会处理越来越多的借款需求,而这种就具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这类需求持续增加,最终的结局就是使社会大众对政府失去信任。

如画和入画——中西方传统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比较研究

如画和入画——中西方传统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比较研究

如画和入画——中西方传统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比较研究任猛;刘路祥;田朝阳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8(036)002
【摘要】基于如画和入画观念,该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建筑的观法模式进行比较,发现西方园林偏向于"如画",中国园林不仅具有"如画"的观法,也具有"入画"的观法.仅仅依靠"如画"理论无法完整地评判中国园林,提出中国园林应该以更适合的"入画"理论来进行评判.希望中国园林界能够以中国传统的视角对待中国园林,而非一味的以西方的理论来造园和论园.
【总页数】4页(P5-8)
【作者】任猛;刘路祥;田朝阳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2
【相关文献】
1.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利益观(权利观)比较研究 [J], 罗洪洋
2.如画入画——中国山水画写生之我见 [J], 刘晓枫
3.中西方财政制度的共通性和特殊性比较研究——《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评介 [J], 张丽恒
4.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利益观(权利观)比较研究 [J], 罗洪洋
5.生活如画生活入画——临朐手绘年画作者访谈录 [J], 梁丽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西方经济学下册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
给中央银行得到中央银行的贷款,称为再贴现。 • 中央银行在对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贷款时所收取的利率称为再贴现率。 • 实际上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 再贴现率作为西方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被不少国家所运用。
➢ 其他货币工具 主要有信用控制、道义劝告和窗口指导等
➢ 充分就业,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上的,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 充分利用的状态;二是狭义上的,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
货币政策工具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在实际经济运行中,中央银行应该选择哪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既定的货币政 策目标,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状况和金融环境来决定
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给的效果
联邦货币政策措施
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购入 公开市场售出
基础货币增加 基础货币减少
货币供给变化
增加 减少
再贴现率
美国联邦、州和地方政府开支
美国政府债务变化
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马工程《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从西方财政制度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的调节看,一般可以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 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而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往往导致财政赤字及公债额 上升。
➢ 自动稳定器:指是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国民收入冲击和干扰的机制, 主要有失业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维持机制和所得税税收体系。

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

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

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摘要】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在概念、历史、制度、教育和实践等方面。

在概念上,中西方对行政伦理的理解存在差异,受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历史渊源的比较显示了中西方在行政伦理理念的形成过程中的不同路径和重要事件。

制度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中西方在规范行政行为、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异同。

教育和实践层面上的差异也影响着行政伦理的建设和实践。

未来发展方向需要深入比较中西方在行政伦理建设中的优势和不足,借鉴各自经验,推动行政伦理建设取得更好的成果。

行政伦理的建设是行政管理现代化和规范化的重要保障,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关键词】中西方行政伦理、差异比较、概念、历史渊源、制度、教育、实践、未来发展1. 引言1.1 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差异比较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政伦理建设理念和实践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中西方在行政伦理概念、历史渊源、制度设计、教育模式以及实践中均呈现出不同特点,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也影响着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果和质量。

通过比较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的差异,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对行政伦理的理解与实践,为行政伦理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的行政伦理差异引起了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中西方文化传统、制度模式以及社会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他们在行政伦理建设方面的差异。

理解和分析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行政伦理建设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中西方行政伦理概念差异1. 定义和范围:在西方,行政伦理通常被定义为政府行为的道德标准和规范,着重于政府官员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

而在中国,行政伦理的概念更广泛,既包括政府官员的职业道德,也包括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和运作规范。

2. 理论基础:西方行政伦理理论主要受启发于康德的道德哲学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注重自由意志和人权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财政运行机制比较财政学是经济学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其中心任务是阐明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地讲,就是弄清楚政府参与了哪些经济活动,尽可能预测这些活动的后果或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帮助我们评估政府经济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的得失,进而为改进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在中西方各国的发展历程中,财政学产生了许多宝贵的思想和理论,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财政学已经成为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其完整的框架体系和较为成熟的理论对中西方各国政府经济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莫过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

”这种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一切问题的指针,同样也适用于对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

因此,中西方各国的社会经济变迁便成为决定中西方财政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由张平博士所著的《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一书是关于中西方财政运行机制异同的一部力作,是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

这部著作将中西方财政比较的对象设置为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前中国公共财政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共财政,内容涉及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和现实运行状态及现实背后的深刻财政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并最终通过对中西方财政的多方比较探求其存在差异的深层次根源。

该书已于2010年6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8万字,分为7章19节。

一、著作确定研究方向的三个原因张平博士对中西方财政比较研究的关注从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即开始了,她对此问题感兴趣并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当前中西方财政在相同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运行状态和运行机制的巨大差异性,同是基于市场经济条件,中西方财政有着越来越趋同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彼此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同,中西方财政在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上有着迥异的差别。

二是财政学界对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或者说研究成果相对滞后于现实情况。

目前国内外学者有关中西方财政比较的研究多是基于具体的某项财政制度或财政分配关系的中西方比较与借鉴角度展开的。

尽管在这些领域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并没有实现将中西方财政整个的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系统的、完整的进行研究比较的目的,而且只是就财政论财政,并没有把中西方财政比较问题融入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

三是张平博士对本选题的持续关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她的导师——财政学知名学者武彦民教授自她读硕士阶段就已开始的启发和指导。

在张平攻读硕士期间,武彦民教授向她提问,作为财政学专业的教师,为何在给学生授课时要同时讲授财政学和西方财政学两门课,难道这两门课不能够合并,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现象?导师的这个问题促使了张平的硕士、博士论文均以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为方向,终于在《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这一专著中很好地回答了导师提出的问题。

二、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比较研究的现状及欠缺多年来,中国财政学界已经感觉到中西方财政运行的趋同性。

它们都以市场经济作为财政运行的经济基础,公共财政是中西方共同认同的财政模式。

它们都将财政政策作为熨平经济波动,稳定经济运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所使用的财政政策工具也大致相同。

它们都将税收作为主要的财政收入手段,公债、收费、基金、罚没等收入形式也并存于财政收入行列,有关收入原则、收入效应、收入决定等理论体系也高度雷同。

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财政补贴、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等是中西方财政共同的支出项目,支出方式理论、支出效益理论、支出总量理论等均体现在中西方财政学者的教材或著作中。

绩效预算、赤字预算、周期预算、中长期预算、复试预算、行动预算等都是中西方财政学者耳熟能详的国家预算术语。

在中国财政学者关于财政体制或政府间财政关系的著述中,也经常出现菜单理论、分权理论、俱乐部理论、“用脚投票”理论、公共物品层次理论等西方色彩浓厚的理论模型。

西方学者经常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也频频出现在中国学者的财政学著作或教材中。

规范性分析与实证性分析、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顺向分析和逆向分析等研究方法,已经被中西方财政学者共同认可并被熟练地运用到分析过程。

但是,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毕竟有根本不同的制度环境,毕竟有相差悬殊的发展水平,毕竟有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毕竟有严重冲撞的价值观念,因此,反映在财政分配过程,中西方财政在运行过程和运行结果上也有着迥异的差别。

本书作者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关注了中西方财政运行的趋同性,更关注双方在诸多领域存在的区别或差异。

我认为这是本书将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

财政学界对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研究动机和研究成果相对滞后于现实状态。

人们的研究重点大多放在财政运行的局部或个别环节,并未对整个财政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完整地比较研究;人们往往习惯性地站在就财政论财政的狭义研究视角,并未把中西方财政融入到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认识;人们经常从具体的财政制度、财政政策、财政手段等较浅层面去研究中西方财政的异同,但缺乏从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等层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人们往往机械地甚至僵化地将中西方财政类型理解为计划型财政和市场型财政,殊不知西方国家财政也有强烈的计划性,中国财政的运行环境也越来越转变为市场经济。

1992年中国确认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体制改革的总目标,1998年中国又提出要构建公共财政的新模式,这两大变化必然会对中西方财政比较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系统地进行中西方财政比较的论著也比较缺乏,只有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96年1月出版的马斯格雷夫(美国)的《比较财政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1984年出版的邓子基的《比较财政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于1991年7月和1992年6月出版的姜维壮的《国际财政制度比较》和《比较财政管理学》,上海三联书店于1992年1月出版的平新乔的《财政原理与比较财政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3月出版的张馨的《比较财政学教程》(第2版),复旦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6月出版的杨志勇的《比较财政学》,南开大学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的李炳鉴等人的《比较财政学教程》。

在这些论著中只有杨志勇和李炳鉴等人拓展了传统比较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比较了20世纪以来中西财政学的不同发展轨迹,剖析中西财政理论及制度的基本异同点。

其他论著则还是基于传统比较财政学的研究框架,比较分析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市场型财政与中国计划经济基础上的计划型财政的异同点。

由此可见,国内外关于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系统性、完整性和与时俱进性不够,对待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需要引入更多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

国内学者从事中西方财政的比较研究工作,公认最早的当属邓子基教授,其1987年主编的《比较财政学》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出版的第一本比较财政学教材。

该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着重研究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理论与实践,侧重点放在具体财政制度的比较上。

之后,姜维壮主编的《比较财政管理学》和《国际财政制度比较》研究重点主要是对各国财政实践活动的梳理和总结。

在国外,情况也大致如此。

国外的中西方财政比较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比较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的。

由于比较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差异,其着重点也在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不同上。

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制度》就是作为“比较经济学研究”丛书之一出版的。

该丛书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各种不同背景下经济制度的运行与经济事务的处理。

马斯格雷夫在《自序》中说:“我也不提供许多国家间具体制度和政策的系统的比较,这涉及大量的细节问题。

相反,我试图考察财政制度在经济生活的一些主要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许多西方财政学家也发现,即使是同样研究市场经济的财政学,也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三、内容简介《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及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一书共分为7章19节。

第1章的内容是沿着中西方各国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这一脉络,揭示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迥异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相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方财政理论出现的日益趋同。

第2章通过数据比较当前中西方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上的运行状态,反思导致中西方财政支出总量不同运行现状的深层原因,分析中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的原因,并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分析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率,探求中国财政支出的最优结构。

第3章通过比较中西方各国宏观税负的数据和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得出本书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与否的评判,阐述中国宏观税负不低这一结论得出的原因。

明确中国宏观税负便于国际研究的口径,通过构建税收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经济模型分析出当前中国宏观税负的最优区间和今后发展的合理空间。

介绍西方国家税制结构的演变及最新发展趋势,比较中西方税制结构的不同特点,提出中国税制结构改革的主要思路。

第4章比较中西方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各自效应,在总结中国近年来财政改进社会公平状况成果的同时也指出其差距,特别是财政在促进起点公平和机会公平方面的差距,指出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提升中国财政促进社会公平状况的能力。

第5章从财政决策、管理和监督的财政运行先后顺序,比较中西方国家财政运行机制的不同表现,借鉴西方国家更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财政运行模式和做法,提出中国财政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的措施。

第6章立足更广泛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中西方财政运行状态、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的根源,并分析这些根源哪些是必然的、合理的、稳定的,哪些是是暂时的、不合理的、有待变革的。

如中西方生产力水平上的差距、迥异的所有制结构、不同的国有经济活动领域;中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政治制度;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至善论”导致社会理念中不相信制度的约束,倾向于相信德治和人治,而西方国家基于基督教“性恶论”的人性假定提倡法律高于政治,相信“宪政制度”以及中西方国家不同的社会目标等。

第7章为结语,总结了全书的研究路径,指出了理论创新之处,并总结出17个主要学术观点。

四、评价作者从六个方面对中西方财政运行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研究。

沿着中西方各国社会经济的历史变迁这一脉络,揭示中西方财政理论体系迥异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相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西方财政理论出现的日益趋同。

通过数据比较当前中西方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上的运行状态,反思导致中西方财政支出总量不同运行现状的深层原因,分析中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的原因,并通过构建经济模型分析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贡献率,探求中国财政支出的最优结构。

通过比较中西方各国宏观税负的数据和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得出本书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与否的评判,阐述中国宏观税负不低这一结论得出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